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134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134部分阅读

    道:“老太太,我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出来怕您不高兴,不说又对不住您。”

    老太太的心立马提了起来:“你要说什么?到底怎么了?”

    郎中看看四周,道:“能不能请大家散开,我只跟您老一个人讲?”

    老太太面色惶恐,挥了挥手:“都退下,都退下!”

    众人散去,只有头发花白的老妇和怀抱婴儿的年轻妇人留在屋中。

    郎中望着婴儿道:“我刚才仔细看了,这孩子身上没有病,却有些失了魂。”

    老太太吃一惊:“失魂?你说他是丢了魂?怎么会呢?这些天一直很安静,又没人吓着他。”

    郎中道:“我听师傅讲,有些婴儿魂魄不够凝实,或许是因为转世投胎地时候没喝够孟婆茶,所以心里还保留一丝前生的记忆,特别到了阴气盛的时候,就像今天乃是鬼节,那种记忆就变得更加的清晰,所以才心里不安,一直哭泣个不停。只要能过了今晚,明早就好了。下年还可能会发,不过不用怕,再发就轻了。三年之后,魂魄凝实,便会彻底没事。”

    年轻的妇人心里稍安,说道:“大夫,您是说这孩子没有大病,过两天就会好起来,是吗?”

    “对,对,身上没有病,就是心里有点儿不对。”

    “那么有什么法子能让他安静一点呢?你看他哭得太厉害了!”

    郎中沉吟片刻,打开药箱,取出一粒丹丸,道:“我这里有颗天王补心丹,内含朱砂、磁石,能够定心安神,你将丹丸用水化了,喂给他喝几口。稍微喝点儿就成了。”

    “那谢谢大夫了。”

    郎中转目四下里看了看,又道:“贵府防卫森严,想来不会有妖物闯进来。若有鬼魅闯入,这孩子身子不瓷实,魂魄容易被勾。贵府千万要小心了。”

    老太太使劲点头:“好!好!我这就去跟老爷说,将谢家三宝都弄来!我还就不信了,哪个阴鬼不开眼,敢闯进屋里来,害我的宝贝乖孙子!”随后吩咐人封上厚重的诊金,送客出门。

    郎中收了诊金,手提药箱去了。

    窗外地山伯一直瞧着,心里恨得牙痒痒:“这混账郎中,说什么糊涂话呢!惹来谢家三宝,不是给我添麻烦嘛!”

    转念一想:“要怪还是是怪崔师兄,你说闲着没事你哭啥,你也算饱学之士了,难道不懂得打草惊蛇的道理?若是害得我插不上金针,你可别怪我!”

    接着思来想去,禁不住又叹了口气:“也不能怪崔师兄,转世投胎就已经抹去了大半地记忆,而且还是婴儿,想做什么都无能为力。他若是好好的,又怎会叮咛我来帮忙呢?不论如何,我都要完成他交代地任务,要不然我良心不安。”

    既然探明了住所,就没必要守在当地。

    时候还早,两人便飞出谢府,去周围闲逛,只待夜半三更,再回来不迟。

    第283节 金针唤魂

    不容易入了夜。

    “梆梆,梆梆。”

    二更已过,三更将至,阴气越发沉重,就连头顶的明月也变得阴森起来。

    可是当梁、祝二人从远处飞来时,却发现原先围聚在谢家周遭的鬼魅都不见了!

    “奇怪,那么多阴鬼,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放眼望去,只见占地极广的谢府几乎挂满了红灯!尤其是门口几个灯笼显得格外的明亮,几乎将府门口站立的石狮子、镇宅弓、桃木剑照得纤毫毕现。

    英台预计墙头的铜铃还可能会响,于是抢先一步,捏住了铜铃,让山伯快速通过。

    山伯飞速疾掠,穿过数道院墙,很快锁定了方位。

    “嗯,就在前面,再越过两道墙,就该到了。”

    可是忽然之间,他感到两股无形的力道传过来,就似有高人在不远处发功一般。两股力道一放一收,一推一拉,猝不及防,几乎将他拖过去。

    “梁兄小心!”英台伸手将他拉住。

    山伯努力稳住了身子,低声道:“怪不得众鬼都远远的躲开了!看来谢家严阵以待,真的祭起了三宝!”

    英台见他身形趔趄,心中有些担心,连忙传音问道:“梁兄,你没事?要不你等在这里,让我先过去瞧瞧再说?”

    山伯点点头:“好!你过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宝贝儿,竟然这么厉害?”

    英台展翅飞了过去。

    来到近前,就见院子里通明,正中央挑起十余根竹竿,高高悬挂了十盏灯笼,灯下摆着一把凉椅,上坐一位年长文士,年约六旬,面色白净,头戴高冠,身着官服。正端坐灯下捧书夜读!

    英台吃了一惊:“见鬼!这人是谁?半夜三更不睡觉,跑这里坐着干什么?”

    她停在墙头仔细观瞧,却见年长文士神态安详,双目炯炯有神,端坐凉椅摇头晃脑,却没有发出声音。看形象,此人似乎跟普通的书生没什么大不同,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人头顶竟有一股淡淡的紫气。从院子里冉冉升起,飘飘而上,高出房顶两三丈!

    英台看了好一阵,越看越觉得此人气势不凡。

    再一转头,却见谢家小儿安眠的屋门口一左一右摆放着两件宝贝儿。

    左边是一个高大的四脚方鼎,右边是一个两尺高的羊脂白玉葫芦。

    英台心中明白:“很可能是因为这两件宝贝,害得梁兄过不来。”

    眼看三更将至。不能再等了。

    她心里已有计较,当下疾飞过去。“唰”的一下,将葫芦和方鼎收进了蝶衣的口袋里!

    风声掠过。气机牵动,惊醒了正在默读的文士!

    文士转过头来,第一眼没看见人,再一瞧两件宝贝儿不见了。忍不住面色骤变,又急又怒,低斥道:“孽障,胆子不小。真敢来谢府捣乱!”

    英台被骂作“孽障”,心里不禁有些着恼。

    回头看时,山伯已经飞了过来。

    人是飞过来了,却没有抢着进屋,而是立在墙头呆如木鸡!

    山伯呆呆地看着,他看的非是别处,乃是文士头顶的紫气!忍不住心中狂叫:“呀,紫儒之气!真想不到,谢家老爷竟然修成了儒家的浩然正气!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真有功夫高的!竟能将儒家气功修炼到这种地步?实在是骇人听闻!这‘紫儒之气’只是传说中才有的东西,就连恩师郑玄也只是略通其理,而因为困于地底,无修炼之机,一直没能练成。没想到谢衡竟然练成了!”

    他想起师兄崔;官至国子监祭酒的谢衡了。

    正在山伯呆立观望地时候,却见谢衡“唰”的展开一卷经书,仰头高声朗诵起来!

    “敢问夫子之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气。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山伯心中恍然如悟,可是又觉得有些不对:“这不是《孟子公孙丑》中的原文吗?小孩子都会背的!谢衡怎么念诵起它来了?难道说这就是谢家化煞第三宝?先前还以为是一部佛经呢!真是奇怪,念诵《孟子》也能辟邪?”

    眼见谢衡站起身来,脚踏方步高声朗诵:“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山伯近在丈许之内,可以清晰的看见谢衡头顶的紫气越来越旺盛,原先才高出房顶两三丈,可是这么一会儿功夫,就长到七八丈高,从空中倒垂下来,仿佛雨伞一般,将大半个谢府笼罩在里面!

    山伯心无旁骛,同样修的是儒经,心诚仁义,所以倒没有受到排斥。

    耳中隐约听见远处传来一声

    “呀……我被雷倒了,心……震碎了,快……快走…进来……”

    随后又是几声惨叫,“吱吱呀呀”凄厉地哀鸣,也不知发生什么。

    再其后就没了动静,整个谢府,万籁俱寂,只有谢衡朗朗的诵经声,响彻在谢府院中。

    也不知府中人有没有睡着,反正白昼啼哭不休地婴儿此刻十分安静,连一声儿啼都没有发出来。

    英台饱读诗书,心地善良,也同样没有受什么影响。

    她见山伯一直呆立不动,禁不住心中愈加担心。

    谢衡诵经不停,将整部《孟子》滔滔不绝的念诵下去。念诵地同时,偶尔还加上几句自己的解释,听得山伯心中忽上忽下,仿佛老鼠在身上乱爬。

    山伯自己也到了练气的关键处。

    他虽然读过不少的儒家经典,也喝了奇珍仙酒,阳气在慢慢积聚中,但是在练气地理论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如今碰到这样难得的机会,真希望一直听下去。

    耳听谢衡字字珠玑。念了大段的经书之后,忽然朗声说道:“半部《论语》,一部《孟子》,庄严,理性,温柔,敦厚,天之大,地之厚。融入人心,天地之气汇于胸中,浩然之气自然得生,鬼神邪灵澹然不惧,保我谢家百世不堕……”

    听见这句话,山伯脑子里“嗡”地一声,心里也跟着“嘭嘭”跳动:“天地之气会于胸中。原来这才是儒家练气的关键!呀,我明白了!我得着了……先前。我只知道一个人努力修炼,却没能借助天地的力量。所以不能突飞猛进,如今知道了这一点,以后的进程就有了极大的希望。”

    英台见他一时悲,一时喜。面上忽白忽红,阴晴不定,禁不住越发的吃惊,急忙飞过去摇动他的手臂。传音道:“梁兄,梁兄!你怎么样?三更快到了!再不进去,只怕就来不及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远处似乎有打更人走过的声音,同时传来嘶哑的叫道:“夜深人静,小心烛火!”

    再下来,就要打更了!!

    山伯遽然警醒!

    他从蝶衣中取出两部经书,递给英台,俯在耳边低声道:“我进去了。你将书抛给谢衡。”

    英台接过经书,低头一瞧,一部封皮题着《龟山》,一部上书《鹤山》。

    这时候,山伯已经穿窗而入,手提金针去寻婴儿了!

    那婴儿倒是好找,正躺在母亲身边,不声不响,一双眼睛睁得溜圆。而母亲累了半天,却已经睡熟了。

    山伯悄悄过去,手指摸到神庭|岤,心中默默祷告:“老天爷,希望这针扎下去,师兄就能够还魂!”

    “梆梆梆”!

    梆声传来,刚好三更!

    金针一挺就扎了进去!

    那孩子竟然不哭不闹,没发出一点声音!

    山伯也不知道此举有没有凑功,待在屋里不敢走。

    屋外,谢衡正在聚精会神踱步诵经,忽听“啪”地一声,桌子上多了两本书!

    谢衡浑身一震,暗道:“我念了半天的经文,妖魅还没撵走?哼,我且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竟敢公然挑衅!”

    他深吸一口气,上千翻开一瞧,却是两本平生未见的儒经!

    “圣学之渊源,人德之大方。天下只是一理。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为仁由己。欲待求‘仁’,必须‘诚意正心’,咦?这是难得的好书啊!你看这句子,这文理,简直妙极了!”

    谢衡一页页翻看,当即沉浸在书本里,一时之间将诵经驱邪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屋里,山伯等了盏茶功夫,正准备离去的时候,忽然听见婴儿低声呀呀的叫,仔细倾听,他竟然听出了音调!

    “师……弟,我……现名‘谢安’,多谢……你了。”

    山伯心中狂喜,眼泪几乎要流出来,再世良友,恩师后继有人,太难得了!

    此时怕警醒妇人,他也不敢说话,只能望着婴儿用力点头。

    四目相对,他惊喜地看到婴儿眼中的留恋。

    山伯伸出手去,抚摸婴儿地小手。

    片刻之后,又听见婴儿呀呀说话声:“师……弟,明日若……有闲,不妨去……谢家陵园,感受……天地之气……将……金针拔了吧……”

    山伯再点头,轻轻取下金针。

    正在这时,睡熟的妇人忽然醒了,欠身看看婴儿,低声自语道:“奇怪,我刚才做梦呢?怎么听见好像是宝宝说话了,真是怪事!三个月地小儿,咋能开口说话?我一定是在做梦!”

    山伯冲婴儿挥挥手,悄悄退了出去,同时招呼英台飞走。

    英台让他先出府,却从蝶衣的口袋中取出辟邪化煞的方鼎和玉葫芦,将二者重新摆回门边,这才展翅离开。

    第284节 墓园修儒

    日晌午,阳光明媚。

    山伯和英台联袂飞至谢家陵园。

    英台欣喜的发现,占地十余亩的陵园内,竟然开满了金黄|色的菊花。

    看到那些艳艳的黄花开在炎炎的夏日里,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奇。

    菊花的花朵不大,只有铜钱大小,全是金黄|色的,足有几千朵,还有很多花骨朵,含苞欲放,煞是可爱!

    见此情景,她忍不住扑了过去,在花丛中翩翩蝶舞。

    山伯一入陵园,即被园内竖立的碑林吸引。

    诺大的陵园,大大小小百余座石碑,前前后后刻满了精美的文字。

    他一座座看过去,直到看见谢安曾祖父的墓碑。

    谢安曾祖父谢,官至典农中郎将,乃是谢家族谱第四十五代孙。

    谢的墓碑十分高大,碑文却极其简单,正面题了名字,反面只刻了一句话:“此园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鬼雨杜撰,不可当真。这句话本是赞王阳明的。谢的江湖地位远不如王阳明,可惜王是明代人,无法出场。)

    山伯看了,禁不住心中霍地一跳:“死而不休,凭的是什么呢?莫不是凭着一口气?这么说,连谢也修成儒家正气了?风雷呵护,是否在说谢陵能承接天地之气呢?”

    他一面凝神思考,一面围着石碑走动。

    陵园内四处都是石碑,高低起伏,庄严肃穆。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石碑的摆放并没有遵从传统面南背北的规矩,而是围绕一圈,形成一个环行。

    墓碑环绕的中央,有一块直径丈许的圆形空地,正当中有个尺许高的土丘,顶上埋着一块四四方方的汉白玉石。

    玉石光洁细腻,约有三尺见方。上面工工整整的刻了几行字。

    山伯走过去慢慢细读,一子一句,朗朗上口:

    “圣人与天地为一体,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远之外。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乐自流形。”

    读着这些文字,山伯心中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明!

    “怪不得师兄让我来这里,原来果真有宝贝呀!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其实暗含深意,值得仔细推敲。慢慢揣摩。”

    周围很安静,远近无人。只有鸟儿在树梢清唱。

    碑林之内,菊花盛开,庄严之中暗含温柔,肃穆之间孕育着勃勃生机。

    “真是一个悟道的好地方!”

    山伯安下心来。盘膝坐在玉石边上,凝神思量那些文字。

    “淳德凝道,和于阴阳。首先要德淳,继而要道凝。此后方能和于阴阳;‘闲观物态皆生意’,我地心够诚了,可是却不够闲,缺乏那一分安详悠闲的心态,有时候为了早日见到英台儿表现得十分急躁;‘心忘鱼乐自流形’,出神,坐忘,自在,这境界就更高了……”

    他在玉石上坐直了身子,努力调摄身心,凝神,入静,放松,忘机……头顶苍天寂寥,丽日煦暖,身下大地坚实,生出凉凉的感觉,周遭一圈肃穆的石碑,鼻中闻着柔柔的花香,这一刻他觉得浑身是那样的舒适,自在,真有一种如饮佳酿心旷神怡的感觉。

    不一会儿,他觉得一股暖流从头顶流入,经泥丸宫,过重楼而下,进而凝聚在胸部两肺之间,包绕在心脏周围。就像是一团火,让心房熊熊燃烧起来!

    火势越来越旺,盏茶功夫过后,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胸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坚实,那感觉就像炉火烘烤土坯,将湿软的泥巴锻造成坚实地砖瓦,将丑陋的泥土烧制成精美的瓷器一般。

    又过一阵子,山伯浑身热气蒸腾,面红耳赤,挥汗如雨,几乎热得受不了了!

    汗水化作蒸汽在头顶汇聚起来,形成一条线,直直向上,竟然升起三尺多高!

    这就是紫儒之气的初始!

    因为山伯是初次练气,那蒸汽还是白色的,距离紫儒之气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过也难能可贵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只有

    烟拂动,气冲霄汉的地步,才算是练成了浩然正气。地修炼,可不是朝夕之功就能完成的。

    暖流不停,火势延续了一个时辰,正当山伯咬紧牙关,苦苦忍受,担心自己被火烧死地时候,忽然有一股冷气从身下尾闾升上来,经中极,过气海,抵达胸中,一下将炙热的炉火浇灭了!

    山伯打了个寒战,却不敢私下乱动,只能意守胸中,静待其变。

    好在头顶地暖流还在继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将逼人的寒气压下去,达到阴阳平衡、互相交争的状态。

    等到阳气超过阴气,胸中热气蒸腾的时候,身下又来了另一股寒气!

    就这样,山伯胸中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心房时而涨,时而缩,坚硬地心胸渐渐软化,变得越来越温柔,越来越纤细。

    君子修道,譬如弱水,水至柔而至坚。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儒家的修炼也是这样,一颗心要练得既坚实,又柔细。

    两个时辰之后,山伯头顶蒸腾的白气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渐渐从三尺升高到五尺!

    英台早已从花丛中转身,回到山伯旁边静静的瞧着。

    随着山伯头顶白气地变化,她心里也在激动的跳跃。

    “老天保佑,但愿他能早日练够充足的阳气,那样就不会久困冥界了!就算他罪孽深重,以灵体现世会惹来频繁的天劫,也可以寻找别的法子避劫。如说借尸还魂,或者去大禹的陵墓,找回自己的肉身?”

    一想起寻回肉身,英台心里就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期待。

    褪下蝶衣,重新做人,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憧憬!想想就令人心中甜蜜。

    在此之前,山伯虽然也借用过老和尚的肉身,但是因为阳魂不全,更没有精气,还不能算是完人。如果山伯这一次修足了阳气,就有了以气生精的资本,魂魄俱全,精气充足,那就是完人了,就算天雷也不敢轻易劈下。

    再者,有了肉身,精气充足,也就有延续子孙的资本,就能再续前缘、论及婚嫁了!

    那可是英台在万松书院读书与山伯朝夕相伴最大的心愿了!

    虽然来得晚了些,依旧能令她心动。

    想到这里,英台面色绯红,心中仿佛有一头小鹿在乱撞。

    山伯在玉石上端坐不动,一直修炼到日暮黄昏,头顶的暖流渐渐消失,身下的寒气越来越重,他才不得不站起身来。

    这时,蝴蝶“翩翩”清脆的提示音响起来:“恭喜主人,您已经完成了筑基,还增加了三百点阳气,可喜可贺哩!”

    英台心中乱跳,又不敢说出口。

    “三百点?是多是少呢?”

    好在蝴蝶“翩跹”善解主人心思,在她耳边轻笑道:“做人可以,升仙还是不成的。只要有一百点,就能做个凡人了!”

    英台粉面含羞,暗道:“能做人就好。修仙可以慢慢修嘛。”

    山伯功力大进,也同样心中欢喜,拉着英台的手,一刻也不肯放开。

    转头四顾时,却发现陵园中盛开的菊花大都枯萎了!

    原来只是几个时辰的功夫,园中的阳气竟然被山伯吸取了大半,剩下的已经不足菊花维生!

    低头一瞧,身下的玉石也变得干涩枯燥,失去原先光洁细腻的色彩。

    看来,谢家陵园的修炼只能到此为止。

    好在山伯已经完成了儒家的筑基,接下来就可以自己修炼了。

    更何况,他还有一壶仙酒,可以大幅提升仙气呢!

    离开墓园,飞起在空中,只听英台努力压下激动的心情,口气淡淡的道:“梁兄,我想去清道原,九龙墟。”

    山伯眼望着她,瞬间明白她的心意,微笑道:“你想去碰碰运气?”

    英台娇媚的一笑,道:“梁兄学了阵法,总该去试一试。”“也好!冥月才过去一半,我们还有些时间。”

    第285节 流沙阻路

    人休息一夜,七月十七的早上,迎着朝霞飞至西清

    一年的时光过去,九龙墟上多了些小树。也不知什么人从何处移栽过来,围着土坟,形成一片小树林。

    山上的鸟儿也似乎比先前增添了很多,“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土坟之后不远处,上次来时所见的凉亭已然升级,变成了小庙。

    庙前竖着块石碑,上书“梁君庙”,碑上题词:“至情化蝶千秋同|岤”“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彩蝶双双人间处处传佳话,芳园奂奂柳下年年寄相思”。

    山伯看着摇头,低声道:“我若是找回肉身,这庙就不该存在。要不然活人享受香火,是要被人骂的。”

    英台心中柔情勃发,幽幽的道:“不管怎样,这庙就留着吧。就算找回肉身,也只是获得新生。昨日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我都死了一次。想起当初,就像是一场梦。这庙就是昔日美梦的见证。”

    山伯驻足于自己的坟墓前,低头察看那堆土坟。

    英台也停下了脚步,化成本来的样子,静立山伯身侧。

    想起坟底深处便有自己的肉身,可是却难以找到入室的门户,两人都觉得心有不甘。

    记得上次来时,就曾经铩羽而归。

    当时见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说是已经看护九龙墟多少代人了,告诉他事不可为。

    而且,山伯手头有一本《大禹秘录》,里面说:“为了练功时图个安静,大禹在九龙墟周围布了个十分复杂的大阵,能够挡得住天下九成九的神仙,只有功力达到玉清天神的人才能自由出入。”

    山伯现在还处于修炼人仙的初级阶段,距离地仙、天仙直至玉清天神还有极大的距离,两者相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判若云泥。

    英台也只是刚刚进入仙人界第二重,就算修满四重仙界,往上还有神界四梵天,再加上太清境,上清境,距离玉清境最少还差着七八重境界。要想修成玉清天神,按常规来算,不知道要多少年。

    不过她始终不死心,总盼着老天开眼。将墓门打开个小口。

    “这不算太过分吧?当初跳入坟中时,地宫不就开了个小口吗?”

    山伯在周围踱着步,四处察看山领的走向,心里暗自揣测:“若说九龙墟周遭有复杂的阵法,可是我怎么看不到?我只看到山地丘陵,绿树荒坡,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不像有迷阵的样子嘛!”

    可是也不能否认,山里面蕴藏着不小地奇迹。

    他心里清楚的记得。当初掉进枯井中时,里面金光闪闪。有一座金币辉煌的地宫!

    “地宫就在山里,如果从这里往里挖,掘地十丈,不知能不能挖出来?”

    他在心里不停的琢磨。

    转了一圈。回头看时,却见英台从蝶衣口袋里取出一把黑黑的铁铲!

    “你?真的想挖进去?”

    山伯心道:“真是心心相印啊!我这边一想,英台就准备动手了!”

    英台银牙一咬:“我要学愚公移山,就不信挖不进去!”

    “这铲子从哪里来的?莫非是郭璞的宝贝儿?”

    英台面色沉凝。答道:“不错,谁让他跑那么快!他既然宝贝多,不想要了,我就收起来!早就想好了用途!”

    见到宝铲,山伯眼前也是一亮!心里多了分盼望。

    记得在兰若鬼域挖掘天青石,这宝铲曾经发挥过很大的效力,挖起石头来仿佛切豆腐一般,现在用它来发掘九龙墟,想来也大有希望!

    这时候,英台已经挥起了宝铲!错开土坟三尺,赫然开始挖掘了!

    “让我

    山伯急忙上前一步,抢过了宝铲!

    宝铲果然厉害,挖在硬土块中,真个是游刃有余。

    山伯将挖出地泥土堆在旁边,轻快的往下挖掘。

    不过只挖了一小会儿,他就觉得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

    硬土之下乃是软土,才挖了五六尺,上面的泥土就有塌陷的趋势,逼得他不得不重新挖上面,设法将入口扩大一些。

    开口扩了又扩,不停的往下挖,一直挖了两三丈,也没见到硬质的山石!

    这时候,情形更加不妙了,就连软土也变得渐渐稀少,再往下竟然是流沙!

    细细地沙粒,在阳光下泛着黄光,却带来很大的麻烦!

    沙如流水,抽刀断水,水流不止!

    这边挖一铲细沙,那边就冒出一铲,如此以来,挖了半天也没法再往前进!

    见此情形,英台禁不住有些发呆,身子一软,靠在小树上,心里苦闷不已。

    “老天不让我如意!我恨死老天爷了!”

    山伯微微摇头,不得不住了手,跳出坑来,坐在坟头上仔细思量。

    “地宫地范围很大,诺大的九龙墟,按说从哪里开挖都行。或许只有这里有流沙,别地地方没有呢?”

    这样一想,他又站起身来,换到十余丈外,找了个土质坚硬的地方,开始往下挖掘。

    可是十分遗憾的是,三丈之下又是流沙!

    英台心中着恼,恨不得自己上阵,一直挖下去,将整个九龙墟所有的流沙全部清空!反正九龙墟也不算太大,就是一个方圆数里地土丘而已!挖它几个月,甚至年,总能够挖空!

    山伯却不肯那样做。

    冥月过去了一多半,他留在阳世的日子只有十几天了。

    他将宝铲抛在地上,缓缓走近英台,伸手从侧面环住她的纤腰,面带微笑安慰她:“这些流沙,恐怕只是保护地宫的第一层,可以唤作‘流沙阵’。就算清空流沙,也不见得就能找到地宫。英妹,我看还是算了,时机未到,着急也没有用。”

    英台心中凄苦,眼中有些湿润,柔声慢语说道:“若能寻回肉身,梁兄就不用重返地府了!我不想让你回去。一想起幽冥两途,我心里就空荡荡地。”说着将娇躯扑进山伯怀里,紧紧抱住了他。

    山伯伸手抚摸她的香肩,劝慰道:“等我回到冥界,早早的建好传送阵,就能出来见你,你也能身入阴间,你我天天相聚,永不分离,好吗?”

    英台抬起头,泪光盈盈的道:“梁兄,我相信你说的话。我还要去阴间,看看你的府邸院落呢,若是安宁幽静,我就留在那里,经年累月的陪着你。”

    山伯松开了一臂,伸手捡起宝铲,将挖出的泥土又堆回去。

    英台看着他填土,快到填完的时候,忽然神情一震,说道:“阳世进不了九龙墟,难道要从冥界进吗?梁兄你说,这九龙墟的阵法,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圆?会不会冥界的一面相对薄弱些?或者根本就没有阵法?”

    山伯一愣,沉思片刻答道:“英妹说得不错。我曾去过伏羲演卦台,那里的守护不算复杂。如果九龙墟也是大禹留下的暗门,方便他自己出入冥界,或者说为了转世修行留一条后路,里面的阵法就不会太难。因为不管你生前功力多高,死后入冥界,功力就变得很弱笑。如果阵法太难,他自己也没法进去,那就失去暗门的意义了。”

    听了这话,英台心里又有了希望,明眸闪动,霎时破涕为笑了。

    第286节 拜访邻居

    伯和英台回到了七襄鬼市,一面总结外出半月的得失没事点数天青石。

    短短的十几天里,竟然发生那么多的事,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不但在兰若鬼域采集了七八千颗天青石,而且机缘凑巧得到了一壶仙酒,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在完成师兄崔+儒家练气的筑基过程完成了。

    一想到这里,山伯就觉得颇为兴奋。

    因为这些机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值得兴奋的不仅是功力的提高,宝贝的采集,而且暗示着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可能要时来运转!

    此时此刻,鬼月已经过去一多半。

    剩下的日子山伯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守在春秋茶馆后院的小楼中,陪英台没完没了的说话。

    他很珍惜每一刻。

    经历过长久的分离和刻骨铭心的相思,能有当面相对、闲话聊天的机会,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时光匆匆,眨眼过去了三天。

    这天晌午,一直在茶馆忙碌的周旨忽然急匆匆跑进来。

    “梁先生,有件事情我要跟您说,前些日子你让我打探的消息,已经有门路了?”

    山伯一愣,笑道:“我都忘记让你打探什么了。”

    周旨急道:“你问我左右两家居住的是什么人,我当时只知道左边住的是霍光,右边新搬来的住户一直不知道是谁,经过这些日子的明察暗访,我已经大致猜出来了。”

    “喔?那是什么人呢?”

    “我派人专门盯着这家人,想看看出入的都是谁。这家人虽然很谨慎,出入大都戴了面具,可是也有几个人没有戴!今天早上,竟然给我手下人认出来了!”

    山伯十分好奇,笑道:“你倒是说清楚啊,究竟是什么人?”

    周旨望着他。面上露出兴奋的神色:“今早,我手下认出八个人!分别是许褚,典韦,李典,乐进,曹洪,曹仁,夏侯敦,夏侯渊……这些人都比早一辈。个个全是大人物,单听名字就令人景仰……就连杜公当年的声望也不及他们……”

    “什么?”山伯听了心中一震:“你说这些人都聚在隔壁?如果是一两个,还可说是偶然凑巧,要是这八大将凑齐了,那说明什么?”

    “所以说,我大致猜出隔壁家主的名字了!”

    “你是说魏王住在那里?”

    “十有!魏王一代人杰,只有他能管得住那么多将军。不过我还是有些奇怪。魏王为何隐匿在屋里,一直不出来呢?他既然逃出了幽冥。还怕黑白无常追索不成?这可是七襄鬼市,神、人、鬼三不管的地界!”

    山伯心中欢喜。暗道:“怎么会那么巧?我一直想找曹操,担心找不到,没想到他竟然搬到我隔壁来了!”

    口中却答道:“因为他手下人多,单是阴间的曹家集。就聚集了几百口人,别处可能也有一些。那么多人,不可能同时逃出。若是大张旗鼓,一旦惊动了冥王、鬼吏。留下的人就可能逃不出了!所以才小心翼翼地躲着。”

    周旨颔首表示赞同:“你是说直到今天,魏王手下的人还没有凑齐?”

    “想来应该是。又或者,他有不测奇谋,想做一番大事业,因而选择低调行事。”

    周旨十分高兴,看来,他很以强邻为容。

    想想也可以理解,周旨跟从的主人杜预就出身于曹魏官宦之

    年曹家兴旺的时候,曾经得过不少的好处,后来司马预颇受排挤,就更加怀念曹公的风采了。

    山伯按捺心思,与周旨攀谈起来。

    聊了好大一阵,周旨才兴冲冲的离开。

    这时候,山伯心里比周旨还要激动!

    因为他想到一件惊天的宝贝:“春秋笔”!

    只有找到曹公,才能知道春秋笔的下落。

    而春秋笔又是修炼儒家功夫地一大关键!

    因此,他再也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告诉英台想去拜访邻居!

    英台自然也跟着高兴,匆匆披上蝶衣,化作一根小小的蝶形发簪,躲在山伯浓密的黑发里。

    山伯思索片刻,找了张红纸,提起笔来写了一封拜帖。

    “晚辈梁仁,敬备菲仪,贺魏王乔迁之喜!”

    然后准备了十颗天青石,两根九薇木,包裹严实,夹在腋下出了门。

    从外表看,右侧隔壁是一处高宅大院,可是门口却有些破旧。别说装潢了,就连门楣上的题字都空着。

    再比比左侧的霍府,门口大大的金字,差别简直太大了!

    山伯站在门前,心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只要曹操在这里,院子就不会平凡。曹公将门关闭得这么严实,是想将所有人挡在外面。我这样冒然敲门,只怕未必讨得了好!毕竟我跟他只是一面之缘,交情并不算太厚。希望他看在厚礼份上,告诉我春秋笔地下落。”

    一面想,一面将手扣在门环上,轻轻敲了两下。

    停了一会儿,门内没有动静,好似无人在里面。

    “怎么会没有人呢?不可能!”

    山伯略微加了点力气,跟着又敲了两记。

    结果还是没有动?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