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蝶闹蜂忙宣和春 > 蝶闹蜂忙宣和春第28部分阅读

蝶闹蜂忙宣和春第28部分阅读

    古里古怪,一点不实用,真不知道你跟我姐夫怎么都看中了它”,施衙内对时穿的爱好表示很不理解:“与那套餐具配套的还有整套银质刀叉,虽然刀叉都是银的,但也不值几个钱么,你若喜欢,全拿去。”

    刀叉,哈哈,海公子终究是露了底——这时代,西洋人还没发明刀叉呐,他们如今吃东西,都是用匕首的,或者干脆用手。

    施衙内显然很为宋代文化而自豪,他挺了挺胸:“照我说,还是我们皇宋的瓷器瞧着最顺眼,用着最顺手。幸好你把这些东西拿走了,否则,我也是收起来,扔进库房里。如果姐夫今后能回来,它们还能重见天日,否则的话,大约就是一堆库房的破烂了——家翁与兄长也不喜欢这些胡人瓷器。”

    稍停,施衙内有点黯然:“不过,我姐姐很喜欢,我姐姐拿姐夫当自己的‘天爷’,凡是姐夫喜欢的,她都喜欢……我说,这套瓷器你爱惜点用,什么时候我想姐姐了,想去你家看一看,你就用这套瓷器招待我。”

    时穿笑了:“当姐夫说,这套瓷器有很多备份,我不信这屋里没有另外的。”

    施衙内神情寡寡:“我姐去世的时候,姐夫把好多物品都陪葬了,只留下两套餐具,这些年来,仆人们不小心,总不免磕了碎了,所以,如今只剩下这套完整的,你拿走之后,就是剩下一两只茶碗,恐怕也残缺不全的。”

    “这样啊——”,时穿咬了咬牙,坐下郑重承诺:“你放心,这套盘子,我一定不让仆人清洗——我自己洗。”

    施衙内郁郁的点了点头,胡乱拱了拱手,引着分到他名下的仆人转身离去。时穿还想拉住对方说几句,但见到对方情绪开始低沉起来,他只好放弃。

    转过身来,时穿拍拍手,招呼姑娘们:“来吧,仆人们先上船,留下几名贴身伺候的,我们今天上街过‘端五’,今晚依旧住在堡里,明日一早登船回家……前几天我在岛上订购的皮箱也该到了吧,大家都把箱子整一整,腾出地方放东西,明天一早,我们搬家回海州。”

    姑娘们一声欢呼,嘁嘁喳喳的议论起今天穿什么裙子,边谈论边着急着换装。黄娥动作稍慢一会,眨眼间大厅内只剩下她一人……哦,环娘依旧扎在时穿怀里,针头线脑的,说的兴趣盎然。

    时穿抬眼看了看黄娥,似乎想说什么,黄娥心中微微一叹,福了一礼告退——她现在满脑子都是父亲的消息,以及舅父的出现,没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实在不知道该跟时穿说什么。

    这几天,姑娘们也在逛街,也在玩耍,但各自神情都恹恹的,岸上的情况,城里的拐子,以及未卜的前途……而时穿的归来,仿佛让她们找见了主心骨,顿时,姑娘们像久旱的花骨朵获得雨水的滋润,马上鲜活起来——啊,今天已经是端五的正午,现在龙舟已开赛,岸边抛粽子的人,大约人山人海吧……快点快点,去晚了抢不到好位置

    姑娘们彼此催促着,匆匆收拾打扮一番,提上钱袋冲上街,各自怀着血拼到底的决心。

    走入东海县城,时穿直感慨,来这郁州城过端午实在是明智。这是个小县,全县人口也就五万左右,分布到城中最多一万出头的样子。在这样的孤岛上过端午,无需担心走丢,哪怕被挤散了,顺着街道找一找,到处都是散落的小娘子们,随时可以找见熟人。

    在这种环境下,姑娘们也忘记了胆怯,她们三个一群,领个小黑人东游西转,见到摊子就停步,看见中意的就掏钱买下来,开心了,还扯着嗓门招呼姐妹过来扫荡,街头街尾,全是莺莺燕燕的欢笑声,这一刻,她们暂时忘了过去的悲惨。

    自从施衙内告诉她父母的消息后,黄娥一直眉头不展,环娘则万事无忧,天真烂漫。她们两人跟着时穿寸步不离的,只是这两人一个无心购物,一个钱花光了,所以都是走过路过只是错过。最终,环娘抵受不住诱惑,在一个摊子上止步,咬着手指,指点着摊子上的东西说:“哥哥,这人卖的红红蓝蓝小石头,样子虽然丑了点,可是,环娘从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彩色石头耶。”

    黄娥扫了一眼摊子,轻斥:“环娘,安省点,这破石头有什么稀罕?”

    时穿顺势扫了一眼那摊子,顿时迈不动脚步了——摊子上一粒粉红色、一粒黑色的石头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钻石,来自非洲。

    摆摊的是一个小男孩,十五六岁,矮矮壮壮的,皮肤很黑。他的年龄比黄娥还大一两岁,自然看不上比他更小的环娘了。听了黄娥的话儿,他抱着胳膊,翻着眼睛说:“去去去,小孩子家闹什么,这是我爷爷从锡兰带回来的宝石,小孩子家不懂,不要胡说。这些石头看起来虽丑,但等到打磨光亮了,每粒都能卖百十贯上下,那时候,你就不觉得它丑了。”

    恐怕不全是来自锡兰吧……时穿就手捡起几粒宝石,当然,他特意漏过那枚粉红钻,也漏过了那粒黑金刚,只拿了一粒品相不好的蓝宝石,品评着:“你爷爷眼光不行啊,瞧这粒石头,色泽极其不纯,不仅不透明,还很浑浊,这样的石头即使打磨出来,也卖不出好价钱,再说……”

    时穿斜着眼睛看着那个小男孩:“再说,你以为打磨宝石是简单的事情吗?人锡兰人有特殊的工具、特殊的技法,才能打磨掉瑕疵呈现出宝石的光芒,啊,皇宋工匠也有这份技术,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如今这时候,技艺好的工匠都被官家圈在宫里,在金石局制作假古董呐,你能随便找到一位合格匠人,一点不糟蹋的把宝石研磨出来?”

    那小男孩瞪着大大的眼睛,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来,时穿继续打击他:“即便是勉强找到两三个打磨宝石的工匠,可你没听说吗,小朋友,自古以来,宝石的价格两分在石头本身,七分在工匠手艺,一分,只剩下一分利润,属于敢贩售它的人。”

    小男孩脸红脖子处的反驳:“不对,海州城里,首饰店掌柜左手一百贯进的货,右手敢卖一千贯……”

    “我刚才说的是石头,你说的是首饰——石头打磨成型,成为宝石镶嵌到合适的珠宝上,才能称之为‘首饰’,首饰的利润又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对于石头来说,它的贩售者只能赚上一成的利润。”

    旁边路过的一名商人正色迷迷看着十余名绝色女娘在街头穿梭,这时得到机会讨好时穿,赶忙插嘴说:“小石头,这客官的话没错,你爷爷这批石头,摆了几年摊,总共没有卖出几粒,还不是因为石头品相不好,价格却出奇的高,所以无人问津么。

    我看啊,你爷爷也别指望着靠这批石头翻身了,人大多数珠宝行在南洋都有自己的路子,直接采购南洋宝石的,所以他们不会要你这些二手货。零散的小商人,也没能力一口吃下你这么多石头。

    我看,你还是算了,随便降点价钱,有客官肯一次性把钱付清,吃下你整批货,你好歹也能用这笔钱做点事,省的零打碎敲,都拿钱填了无底洞……嘻嘻,自古宝剑赠烈士,红fen赠佳人。你瞧,难得见到如此多的绝色汇集,小石头你随便喊个价,只要不亏,便讨佳人一笑,值啊……客官,你说是不是?”

    时穿看对方色迷迷的脸,只想一拳捣上去……但对方是在为自己帮腔,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是吧。时穿马上露出一个阴森森的笑,装出一副豪气逼人的态度说:“没错,只要价钱合适,你的货,我包了。”

    对面的小石头深深吸了口气,脸上陡现一副坚毅的姿态:“罢罢罢,客官,你如能出的起一千贯,这批石头全归你了。”

    时穿为对方脸上的坚毅一惊,他双眼一竖,周围的气温陡然下降了许多……凝视对方片刻,时穿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小石头在后面直嚷:“客官,回来……八百贯怎么样?”

    第124章 如果不差钱(求月票)

    第124章 如果不差钱(求月票)

    第124章 如果不差钱(求月票)

    ps:特别感谢摩那之翼、青月飞鸟、各产生、天下民山、疑似凋零2等好友们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新老朋友们订阅、投票、推荐一个不能少o,拜谢

    书友小搞搞书评:以前看宋时明月,说过那些士大夫总是对屡次入侵大宋的西夏太过纵容,这边劫掠边境那边还有脸来谈和,要岁贡。现在黑龙江方正县也在干这样的事。给鬼子的开拓团立碑纪念。还说什么中华民族的宽大胸怀。我呸。当了汉j还想立牌坊。

    这时,刚才搭话的那名商人劝解:“客官,你如果不差钱,就当可怜可怜这小子吧。当年,小石头的爷爷家境还算富裕,有两艘船常年跑海外,可惜其中一艘船遭遇风暴,船沉了,全船人只活了他爷爷一个。

    据说他爷爷在海里游了三天,才被过路的船救起。事后他爷爷把另一艘船卖了,抚恤了那些丧命的船工,手头虽然剩一点小钱,但身子骨在海里泡得久了,常年累月汤药不断,多少钱都拿去给了药坊。后来,小石头的母亲耐不得清贫改嫁,其父不得不投了大户作船员,常年在海上跑来跑去不着家,家中只剩祖孙俩相依为命。

    这批石头是他爷爷历年跑船积下的,最初喊价两万贯,想着,卖出这批石头再买一艘船以便翻身。可接连几波客人看了都嫌卖价太高,他爷爷又不肯降价,随后虽然拆散着卖出去几颗,可好东西被人挑走后,剩下的越来越卖不出价来。

    嗯,客官若是不差钱,全当行个善事,把这批石头全买下,好让小石头还了药铺的欠债。”

    时穿冲那客商翻了个白眼:“八百贯,八十万个铜板啊,我瞅着客官你一身服饰,也不是缺钱的主儿,你怎么不出这八十万?”

    对面的商人转身就走,时穿叹了口气,也准备离开,环娘却不愿走,她眨巴着眼睛说:“小哥哥也是个可怜人啊,唉,早知道如此,环娘就不该买那些东西,当初环娘分到手也有二百多贯,找几个姐姐凑一凑,大约也能凑够钱。”

    黄娥在一旁神思不属,似乎没注意到这里的争执,时穿犹豫下:“算了,三百贯买个环娘喜欢,我也忍了,小石头,三百贯,我把货物包了。”

    小石头将包裹皮几个角一拎,将那些碎石头卷进包裹里,兴奋的说:“客官,我认得你随行的小厮,这东西需要我送到海公子府上吗?”

    时穿从袖筒里摸出三块金铤,随手递给小男孩:“不用了,拿去吧,全当我做善事了。”

    小石头接过黄金掂了掂,立刻咧开嘴扔下包裹转身就跑,他的脚步声惊动了黄娥,黄娥叹了口气,俯身拎起包裹说:“哥哥啊,海公子本乡本土的人,与这小男孩恐怕也认识,他都没有花钱救济,或者雇用那小孩的爷爷,必定是有原因的。

    这世间,谁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养活他人,人世间的苦难,谁有责任自己全担?刚才那个小男孩,明明已到了走投无路的程度,张口依旧要价吓人,像哥哥这样花钱……全天下的苦人多了,难道他们的苦,全是哥哥的责任?”

    时穿注视着小石头跑远,他接过黄娥手中的包裹,冷哼一声:“娥娘你不懂,这个小石头,未来恐怕不简单,我今日结下这个善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用……

    好吧,那些商人不要这批石头,是因为他们加工器械贫乏,不知道如何‘切割’宝石,只知道打磨抛光,所以这批石头对他们来说,不是太小就是太大——但这一切对我不是问题,海公子不是给我留下了几台机器么?听说那家伙曾加工胡人带来的商品,我正好借此检验一下他的机器,啊,等我把这批石头加工好,每人给你们添一样新奇首饰。”

    黄娥还是长长的叹了口气,一副不想说话的样子,时穿紧跟着问:“你家里人已经知道你的消息,都找上门来了,我怎么看你还闷闷不乐,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黄娥牵上了时穿的衣襟,脸上露出难堪的神情,低低的回答:“哥哥,父亲屡试不第,此前历年参加科考,折腾了母亲的嫁妆,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却又从京里带回来一位妾室,这妾室是他在京中的房东之女,他俩回家的时候,妾室肚子都大了,没几个月生下一个小dd……

    母亲为此郁郁不欢,不久辞世。但母亲前脚去世,父亲就说他已花妾室的钱,运动上了差遣,今后官事往来多,家中不能无主母,所以立刻扶了妾室做继室……

    母亲只生了我一个女儿,舅舅家对此很气愤。常常说,按照大宋律令,母亲的嫁妆应该留给我,而父亲做官几年,虽然收入不少,可这些收入都在继母手里握着。继母常说父亲得官全是花她的钱,这钱该由她得,她要留给小dd……我舅舅因此跟父亲吵闹不休,要求父亲补上我母亲的嫁妆,否则就告到官里去。

    我小时候不懂事,原以为舅舅是真心为我,可这几年我隐约听说,几位舅舅不学无术,大舅也因为科考将家里财产折腾一空,我这次被拐,拐子上前抢我的时候,曾在街角隐约看见舅舅家的仆人——按照大宋律法,我如果死了,母亲那份嫁妆是要被舅舅们拿回去的。

    所以,虽说被拐一事或许是巧合,但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娘家人,双方整日争吵不许,却叫娥娘我如何亲近?

    这次听说父亲派了家人,舅舅家也派人跟了过来……哥哥,人心叵测,你别告诉他们奴家手里有钱,否则,又是一场不休的抢夺,娥娘恐怕连皮带骨都要被他们拆了。”

    时穿挠挠头:“这样啊,你父亲来要人,我如果不放,那我不成了‘拐子第二’了吗?……哦,我或许有办法让你不回家?但你手里的钱,恐怕是瞒不了——海州衙门发的赏钱,以及商人集资抚恤你们的钱,全海州城无人不知,你舅舅与父亲的家人这几天呆在城里不走,恐怕都打听的很清楚了。”

    黄娥神情黯然,时穿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伸了个懒腰:“算了,我们干嘛为明天的事情烦恼,明天还没有到来,而今天是节日,让我们为今天而欢乐吧。”

    黄娥呆了一下,嘴角慢慢呈现出一丝笑容:“没错呀,至少我还有哥哥,所有的烦恼哥哥都会替我解决的。”

    黄娥说完,也学着时穿那样伸了个懒腰,拉起身边的环娘:“环娘,你还喜欢什么,姐姐买给你?”

    环娘歪着脑袋,小心的回答:“环娘不吃闲饭,姐姐给我买东西,需要环娘什么报偿?……啊,我可预先告诉你,环娘只会烧火的。”

    黄娥笑得很欢畅:“姐姐以后要环娘做什么,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今天且让我们高高兴兴的玩耍吧。”

    说完,黄娥兴冲冲的拉着环娘,融入到节日的人群中。

    时穿没有跟着去,他站在原地,笑眯眯的看着两位女孩的身影隐入人群,而后笑眯眯的捡起那包石头,笑眯眯的提着包裹,顺着街道徜翔……

    ……

    第二天一早,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海面,天色还未完全亮透,一队姑娘在火把的映照下,排成一字横队,拖着自己的皮箱从码头上登船,时穿站在船边看着姑娘们的队伍,她们穿着别致妥帖的连衣裙,雪花膏摸得,脸庞格外滋润与清纯,在淡淡的晨雾下,英姿飒爽的拖着行李箱,一路骨碌碌的走在施家码头上……恍惚之间,时穿感觉眼前走过的是一对空姐队伍,她们仪态万方的缓缓走来,又悠闲地登上跳板,一个接一个消失在船舱里。

    这些女孩子们都穿着统一款式的衣服,这种几乎完全一样的衣物,给人一种机器大生产的感觉,在这个追求“服妖”讲究新奇的时代,显得很另类。啊,时穿是个男人,替女孩子们选购节日布料的时候,不免粗心大意了点,他采购的料子只有三种颜色,女孩子们经过商议后,决定选用相同的主色调制作制服式衣衫,没想到一不小心,做成了“制服诱惑”。

    为了出行方便,姑娘们选择的服装款式是统一的旋裙。旋裙是踢球时的装扮,衣服比较紧身,而因为时穿的发明,姑娘们的衣服上有了扣子,增加了袖口、衣领的设计,以至于这套衣服穿在身上,上身就像一件女式衬衫,扣子扣到脖颈下,显得很利索;下身则是统一的八片裙,腰带一扎,颇有点“制服萝莉”的味道。

    时穿特意定制的皮箱也有点现代旅行箱的味道,底部带着两个大大的铁轮,可以拖着走——箱子体型过于庞大,没人帮手的话,也只能拖着走。这箱子高约有九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厚度也活像一个殷实人家储物木箱的厚度,打开箱子能放很多东西。

    这种箱子在现代人看来有点傻大粗笨,纯牛皮缝制的箱面也给它增加了厚实感,但因为箱子多了两个划时代的设计:轮子和拉杆。使得箱子移动起来很方便,于是,在淡淡的薄雾下,就出现了时穿刚才见过的情景:一队英姿飒爽的女孩,六人一组排成队伍,迈着轻便的步伐,拖着自己的旅行箱,行进在码头上……

    这,可不是一队宋代的职业妇女吗?

    码头上停靠的不止一条船,不知什么时候,时穿的飞剪船边,又停了一艘载重五百吨左右的货船——正是海公子隐藏在夷州岛的那两艘船之一,船上装载着他赠与时穿的财宝。姑娘们登船的时候,船上的掌舵人正赶过来询问时穿航向问题……

    第125章 明目张胆

    第125章 明目张胆

    女孩子们进入船舱后不久,一名老管家打着哈欠,赶来代替施衙内送行,这位老管家是海公子过去安排在施衙内身边的,与时穿也很熟悉,他频频咂着嘴,熟络的评价刚才见过的情景:“妖,大郎设计的服装……真是妖啊。”

    时穿背着手,有点自得的问:“诱惑啊,我听说前几年朝中大臣还上书,要求禁止这种‘服妖’的现象,但后来被人揭发说,那位上书的大臣,自家女儿的服装也很妖,随后这事不了了之……我记得大宋对于服装上的追求,似乎是越别致越好,这个样子,我们下码头的时候,不会引起围观吧?”

    老管家打了个哈欠,疲惫的回答:“大郎,小老儿出来的时候,海州城风头最劲的是褚素珍姑娘……论起妖的比赛上,大郎这次恐怕失望了,等你上岸后,去看看褚姑娘的装扮,那才真是妖。”

    原来褚姑娘已经把时穿亲手设计的时装穿在身上了,不知道普拉达出现在宋代,该是怎样的轰动……时穿心不在焉的点点头:“那我告辞了,你回头告诉你们衙内,我有空再来拜访。”

    老管家哈欠连天:“衙内这几天也是太忙了,之前陪着褚姑娘东跑西颠,四处参加酒会不说,等回到岛上也没有睡觉的工夫,今日没能爬起来给大郎送行,请大郎勿怪。”

    时穿抬脚往船上走,等他到了甲板上,回身冲老管家拱手:“这几日多亏衙内照顾,临行前没能拜谢衙内,请老管家代为问候,我这就告辞了。”

    船板撤去了,飞剪船开始缓缓移动——直到小船离开码头,时穿才收回拱着的手。但他刚放下手,一转身发现黄娥在舱口,扶着舱门冲甲板上的时穿微笑,笑容里充满发自内心的喜悦。

    “笑什么?”时穿问。

    “哥哥终于像个正常人了,我真高兴,哥哥知道迎来送往的礼节了。”

    就为这儿,笑的跟朵花似的?

    这时,穆顺指挥水手升满了主帆,船身吃风一鼓,陡然间开始加速,风声渐渐的大起来,时穿几步赶到舱门口,把黄娥往舱里推搡:“娥娘,快回舱去,这船速度太快,告诉你的姐妹,大家最好待在舱里别乱走动。”

    黄娥缩回脑袋,满脸笑容的牵起时穿的手向舱内走。才进入舱门,周围的光线一暗,时穿瞳孔收缩,小心翼翼的用脚寻找着向下的楼梯,黄娥在耳边笑意盈盈的问:“哥哥想好了吗?打算怎么处理我家的事情?”

    “哈哈,这世界上,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则万万不能哥现在有钱了,你舅舅就缺钱,哥如果给你舅舅一笔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你说,他还会找闹吗?”

    黄娥摇头:“这不行啊。哥哥,你不晓得,无论我手上有多少钱,在奴家没有出嫁前,这钱都是父母的——这是规矩,这是孝道。若是继母知道我私下塞给舅舅钱,无论我塞多少钱,继母都可以明目张胆向舅父讨要,舅父还不能不给,因为他道理上说不过去。”

    时穿一声呻吟:“切,真是麻烦,做儿女的没分家钱没有财产权,真是做什么都不方便。”

    黄娥轻笑着,提醒时穿落脚:“这里,哥哥小心……嗯,却还有一种方法,能让娥娘自由,这法子既简单又易行,只看哥哥肯不肯了?”

    时穿张了张嘴,却没有询问的意思,只是想拖延时间,果然,意外在他的期待中如约而至——舱面上,穆顺扯着嗓子喊道:“纲首,才进入海州水域,奇怪,巡检船远远的打招呼,让我们停船检查……奇了,海州地界上还有巡检船敢来查这艘船,没见到……呀,纲首,今日船上插得不是海公子的旗帜,你看我们是不是换上……?”

    “回舱里去”,时穿将黄娥推进舱里,转身回到甲板,轻轻关上舱门——在他关舱门的那一刻,听到舱内传来环娘兴奋的尖叫声。

    穆顺上前,低声提醒:“纲首,咱舱里很多东西是不能曝光的,哦,这艘船自东海出港,没有去外洋直奔海州而来,这样的摆渡船,一般是不查验,今日好蹊跷,大郎,你看是不是……”

    “不用换旗子”,时穿毫不犹豫的回答:“海公子已经走了,这点早晚人们会知道,所以我们这艘船不能一直挂海公子的旗帜,而我,也要让海州城知道——除了海公子,我也不好惹”

    此刻,船舱里不仅有十九名窈窕淑女,还有三十九名家丁……啊,如今时穿也是有家丁的人了,而且那些家丁听不懂别人的话,只听的懂时穿的命令,只要时穿一点头,那只巡检船嘛,大约会因为事故沉没在这里。

    时穿双手一背,随着穆顺走上船头,船头上,水手们正左闪右闪,躲避着巡检船的靠帮——对于飞剪船来说,它的船速太快,只要它不愿意,没人能靠上来。

    穆顺冲水手们稍稍点点头,水手顿时稳住了船,便接过巡检船抛来的缆索,而后呼着号子将两船拉近,紧接着跟巡检船上一位都巡检出现在对面船头,望见时穿站在船头,那巡都检止住喝骂,眯着眼打量甲板上的时穿。

    这位巡检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红衫,脚下穿黑裤子,头戴范阳帽,手里提着一柄朴刀,朴刀已出鞘,他站在对面船头,时不时晃着短刀,加强自己说话的语气。在这名都巡检脚下,是一艘中型巡检船,甲板上,二十多名同样打扮的厢军已经列好了队伍。

    时穿漫不经心的扫过对方船头,巡检船船头架设着一具床弩,但操纵床弩的士兵并没有给床弩上弦,他们神色轻松的相互嬉笑,见到时穿走上甲板,还有一两名士兵拱手行礼。

    时穿目光继续望向巡检船的中舱,最后把目光焦距定位于都巡检身上,这时,都巡检嘴里咬着朴刀,正顺着摇摇晃晃的缆索向时穿船上攀爬,时穿的目光落在都巡检腰部,那厮腰上挂着识别军牌很陈旧,木牌表面的花纹已经模糊了,部分地方油漆已经脱落……

    都巡检的脚已经在时穿船上落定,发觉时穿目光盯在他的军牌上,他挺了挺胸,嗓门却软了下来:“某听说海公子已经出海,却又见到海公子这艘船居然移动了,还听说船上多了许多姑娘……”

    时穿咧嘴笑了,吩咐水手:“穆管家,给我把这人叉下去。”

    穆顺听了,腰一挺,和蔼的询问那位巡检:“军爷,是我动手还是你自己来?”

    那军官吐了口唾沫:“晦气……大郎,怎么我还没开口,你就……这这这,十九多位花枝招展的姑娘,你也不能一人全占了去,站着茅坑不拉屎,实在是……某好歹是个……”

    时穿大怒:“穆顺,还不动手。”

    穆顺拱了拱手,肩膀横过来,轻轻一撞那军官,军官退后几步,退到了甲板边缘,不甘心的大喊:“大郎,某家世清白,又有官身,配那些姑娘……”

    穆顺生怕对方再说出什么不好的话,他抢上前,轻轻一推都巡检的肩膀,都巡检站立不住,一个倒仰,栽下甲板坠入海中。

    巡检船上,其余的兵丁并不上前帮忙,见到长官落水,他们依旧笑眯眯的,不仅没有敌对的意思,反而发出一声哄笑,那都巡检在海里猛灌了几口海水,伸出头来,浮浮沉沉的冲飞剪船大喊:“某是官身啊,几个被拐的小娘皮,怎么就嫁不得我?”

    军官喊叫的话,甲板上的时穿并没有在意,他转过头去,阴着脸看着水手,水手们见到时穿脸色不好,也担心这位新主子不满,赶紧麻利的升起了船帆,只听一声轻微的爆破音,海风将船帆吹胀起来,小船轻盈的绕开巡检船,速度越来越快,眨眼间扎入海州湾里。

    等巡检船望不见了,穆顺拱拱手,向时穿解释:“大郎,那位都巡检是东海县的,我原认识他。东海县城并不大,小娘子昨天穿的别致,满县城撒开手买东西,东海县往日少见如此美貌的女子,更何况还以一十九位齐聚,姹紫嫣红各具风致,这街头巷尾已经传遍了。

    哈哈,端二端三的时候,就有人从海州城来,说起大郎把官府的赏金分给姑娘,还教会姑娘一些谋生、治家的手段,故而人人都在讲,如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美貌女娘,且嫁妆如此丰厚,娶回去当家主持,真是良配……刚才登船的那位巡检姓连,别看连巡检穿的窝囊,那厮家财可不少,这几年他在官面上把持……”

    “哼,小小一个都巡检,也敢来觊觎我家宝贝?他把持官面,很了不起吗?”

    穆顺愣了一下,马上躬身:“大郎说得对,小小一巡检也敢拦我们的船,这几年如果不是大家看他听话,哪容得他把持官面——这潭水可肥厚的很啊,不知多少人眼红这里。大郎若是不满意他,小老儿这就给邻近几家打招呼:咱们换人”

    稍停,穆顺脸上带着憨笑,补充说:“大郎,姑娘们这一出门,虽然是在东海县闲逛,但那美貌的名声必定传回了州城中,连巡检恐怕是第一个傻大胆,今后大朗门前,恐怕清净不了。”

    第126章 找一个依靠

    第126章 找一个依靠

    时穿上上下下打量穆顺一番,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啊,穆管家,你很和我胃口——我跟海公子不同,我喜欢国产货,今后我家的总管就是你了,至于那位印度货,就让他待在城里,帮我接待客人……哈哈,人都说最好的摆谱策略,就是:拿国货糊弄洋人,拿洋货糊弄自己人。城里摆个洋管家,乡下田土让你这个老手出面,咱放心”

    穆顺不喜不悲,依旧一脸憨笑:“多谢大郎……小老儿操船多年,终于有机会踏上岸去,这辈子不用担忧死无葬身之地,多谢大郎了。”

    “先别谢,麻烦着呐”,时穿一直身后尾随的货船,继续说:“这艘船想必你也认识,海公子藏在夷州的那艘船,船上装载的货物,我想秘密运进崔庄,你帮我。然后嘛……船不能闲靠在码头里腐烂,还需要让它日日运转,这些都是你的事情,今后我的账目归你运作了”

    穆顺小心提醒:“大郎,小老儿定居的事情……”

    “好办,我家刚好是新户,再添几个人员,顺手的事情”,时穿想了想,又问:“不知以前遇见这样拐卖的事,官府会如何处理?”

    穆顺回答:“姑娘被救下来后,官府自然不能一直养着,一般情形下,官府都会在寻亲无望时,由衙门做主嫁给城中百姓。不过,官府出面主持婚嫁的话,挑选的男人不会好到哪里去,多数是一些城中娶不上妻子的鳏寡孤独。

    不过,大郎倒不用愁,黄姑娘的家人如今已经寻来了,这说明姑娘们的消息已经传送回家,渐渐的,有能力的家庭会陆续寻来,等再过几个月,前来寻亲的人越来越少,那时官府才会着手处理剩下的小娘子。

    小老儿听说,官府把房租付到年底,那么,估计年底之前,官府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干净,大郎,你如果有什么心思,那就要在官府里面早早动手打点。”

    黄娥文文插话了,声音是从舱口响起的,因为船速过快,她不敢走上甲板,只好扒着舱门说话,她的脸色有点苍白,但声音很镇定:“哥哥,这事的善后,奴家原本想等爹爹到了再解决,现在,看连巡检的样子,咱恐怕要早早发动了。哥哥,在桃花观的时候,蒙县尉曾经怀疑你跟金华时家有关系,不如我们给金华时家送封信吧。”

    为了不让黄娥说话费力,当然,也为了让自己听的省劲,时穿走到舱门口,打着哈哈说:“金华时家里,我认得谁?……认亲这事,还是算了吧。”

    黄娥手指紧紧扒着舱门,指节已经泛白:“哥哥别这么说,你在官府的户籍记录上是无名氏,官府如果想要安置你,随便把你指派给那位寡妇,你连拒绝都不行。”

    时穿仰天冷冷一笑:“哈,寡妇,我命由我不由天”

    黄娥继续说:“这不行,原本海州县尉马上要卸任了,所以任由哥哥逍遥,现在我父亲跟舅舅家又闹了起来,哥哥不插手我的事情,大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没什么,但如果我父亲觉得哥哥是个麻烦,或许抢先下手,先处置了哥哥,那时,娥娘就没了依靠。”

    说到这里,黄娥微微一笑:“这道理,也是穆管家刚才说起我才想通——蒙县尉把我们安置在豆腐西施那里,而豆腐西施恰好是个七嫁寡妇,她任由我们改建房屋,一副吃定我们的样子,恐怕心中也早有算计。”

    时穿恍然大悟,他摸摸后脑勺,忍不住学着蒙县尉的口头禅,叫了一声苦:“娘也,这段日子顺风顺水,我以为会一直这样顺利下去,没想到连我自己也是官府可以随意处置的‘无主物品’,案件的证物之一。”

    黄娥继续扒着舱门,轻声提醒:“如今是一个宗法社会,一个人没有‘宗’,那不是无根的浮萍吗?哥哥若想做点什么,最好在我父亲上任之前,替自己找一个依靠。”

    时穿默默想了想,冲天空挥了挥拳头:“天呐,我以为能挣开枷锁自由翱翔,没想到这里还有枷锁……难怪海公子也急急忙忙替自己找了棵大树。”

    黄娥扒着舱边,轻声提醒:“哥哥,给金华时家或者嘉兴时家写信吧,或许能有用。”

    时穿冷笑一声,他转过身去,吩咐船降慢速度,而后背着手走进船舱,回答了黄娥刚才的话:“怎么可能?”

    时穿轻轻的扶起了黄娥,将黄娥搂在怀中:“一个根深蒂固的大家族,最讲究血脉清白,怎么可能平白认下我这个陌生人,我自家的事情我是知道的……”

    黄娥瞪大了眼睛反驳:“大家族最讲究血脉清白?哥哥这话是听谁说的,事实上,恰好相反,大家族最希望的是传承。他们讲究嫡系这不错,但越是大的家族,越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恨不得天下人都随了他们的姓。

    一个大家族传承百年,甚至千年,哪个家族中没有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哪个家族的嫡支能够一直保持自己的嫡支地位,大郎听说过有这样的家族吗?

    家族大了,总免不了有些不肖子弟,而越是家族传承悠久,族中的不肖子、寄生虫越多。这样的家族一旦崩溃,无数人就要失去根基——为了保持家族活力,哪个家族不曾悄悄的吸收过一些旁支杂姓,并入自己的家族,以便维持家族‘传承’,因为只要家族不倒,依附家族而寄生的那些人,就能得到保障。这样的事情,哪个家族没做过,那个寄生虫会反对别人养活?

    哥哥现在有一个优势,你虽然忘记了过去,但谋生的手段并没有丢下,三星班今后必将名声越来越响亮,他们会干的砖石建筑,那是独一份,怎能不兴旺呢?

    另外,这次端午节,咱们离了海州城,但褚姑娘还在,她穿着咱们设计的服饰出去过节,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这之后,我们这些女子谋生的能力也传扬出去,譬如那位连巡检,就敢找上门来试探——而这一些,都是在哥哥的指点下做出来的,哥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需要家族出钱养活,还能不断的给家族带来名声,甚至家族?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