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无双夜二之统一 > 无双夜二之统一第43部分阅读

无双夜二之统一第43部分阅读

    畆i后定会长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的,不如就叫「如花」吧。”

    一旁的秦谊却说:“不行不行,这名儿一听就跟「芳泽阁」里的姑娘似的;得取个高雅一些的名儿才好。”

    这时,一旁的杜十娘不禁问:“芳泽阁是什么地儿?”

    魏续忙说:“嫂夫人,这个我来告诉你;说起芳泽阁,那可是当年洛阳城里最有名的ji院,里面的几个头牌姑娘个个都长得是如花似玉、貌若天仙——”

    秦谊顿时咳了两下说:“黑娃儿,别说了。”

    “嗨,这有什么——”魏续本想再继续说下去。然而当他看到杜十娘露出一脸横眉之sè时,却立时将话头又收了回去:“嘿嘿,嫂夫人别当真,我就是随口说说。”

    却见杜十娘看向了秦谊问:“方才他说芳泽阁是ji院,是吗?”

    秦谊还没说话,魏续又立时笑着说:“哎呀嫂夫人,别多心嘛;方才我只是随口说一说,宜禄哥没去过那里的。”

    杜十娘却说:“是吗?那你是怎个知晓得这般清楚的,难道你去过咯?”

    魏续赶忙一脸正经地说:“哪有啊,我正儿八经的怎个可能会去那种地儿的?再说那会儿我身上又没啥子钱,哪里能进得了那种富人找乐子的场子啊?”

    这时,一旁的陈卫却一脸奇怪地说:“嗳?不对吧,我记得那会儿你好像说要去见什么叫来莺儿的,还跟我借了好几千钱;难道你不是为了去芳泽阁的吗?”

    魏续不禁立时脸红道:“哪、哪有的事儿,你这小子可不要乱说。”

    这时,秦谊也说:“这个可不是陈卫乱说,要知道来莺儿可是芳泽阁最红的头牌,而且那会儿你还跟我借过钱;莫说你不是为了去见来莺儿才借钱的吧?”

    魏续顿时纳闷不已,却道:“你们两个混蛋,说好了不准抖落出来的;竟然又在这节骨眼上出卖了我,真是太不仗义了!”

    “呵呵。”众人不禁立时笑了笑。我又说:“好了好了,眼下要给侄女儿取名儿呢,你几个别扯远了。”

    奉先不禁说:“贤弟,你向来也善于为人取名取字;不如由你来给取个吧?”

    我想了下,便说:“不如就叫吕雯,意为九天祥云,福气常临;兄长以为如何?”

    “吕雯。”奉先不禁喃喃的念了下,便点了下头说:“嗯,好名儿;贤弟所取之名,总是这般有深远意境。”

    这时,杜十娘不禁又道:“嗳?不对啊;宜禄,你又是如何得知,来莺儿便是芳泽阁最红的头牌?”

    “唔?”众人闻言,不禁一怔。却见秦谊顿时心里咯噔了下,旋即微笑着说:“我也是听人说的。”

    “是吗?”杜十娘看起来却满脸不相信的样子。

    秦谊立时不可置否地说:“那是肯定的;怎么,我可是你的夫君,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

    杜十娘眯了眯眼睛,却说:“你最好别骗我,不然我会要你好看的。”

    秦谊立时微笑着说:“那是自然,你是我夫人,我又怎个敢骗你的。”

    这时,一旁的陈卫突然从怀掏出一吊钱,又说:“对了宜禄哥,这是那次去芳泽阁余下的;过了这许久,我都忘记给你了,如今却正好想了起来;呐,还给你。”

    秦谊顿时脸sè一变,旋即赶忙撒腿就跑。杜十娘顿时追了出去,骂道:“你个死宜禄,竟敢骗我!”

    秦谊一边跑一边说:“我发誓,我只是去听了个曲儿,旁的啥也没干啊!”

    杜十娘则一边追一边说:“你给我使劲跑,看回家我不好生收拾你!”

    “呵呵。”众人又忍不住笑了笑。魏续不禁对陈卫说:“你这个臭小子,尽知道瞎添乱;这下可好了,哥几个的丑事全让你抖了出来;想来宜禄哥这下回去,又没好果子吃了。”

    陈卫不禁挠了挠头说:“我只是一时忘记了。”

    张婧不由说:“忘记了忘记了,你们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她说着不禁瞪了我一下。

    我忙说:“你别看我,我向来对那种地方不感兴趣的。”

    张婧立时努了鼻子说:“鬼话连篇,谁相信啊。”

    我不禁苦笑了下摇了摇头。一旁的奉先不禁说:“弟妹莫要多疑,我可以替贤弟作证,他确实不曾在外拈花惹草。”

    张婧则说:“你们男人都是一丘之貉,谁信你们的鬼话。”

    奉先不禁立时哑然失笑,摇了摇头也稍显得有些无奈。

    这时,倾城忽然从里屋走了出来,说:“吕将军,吕夫人说要看一看孩子。”

    “哦,好。”奉先应了声,便抱着宝宝进了里屋。

    旋即,倾城走到我跟前,看了看我,略带感叹地说:“唉,也不知何时能为你生个一男半女的。”

    我微微笑了下说:“以后有机会的。”

    这时,魏续又说:“夫人,您别焦急啊;我认得一个大夫,很是擅长替人诊治生不了娃娃的病症;那大夫的姓名叫华佗,人称神医;赶明儿我去将他找来为您诊断一下,一准能治好。”

    倾城与张婧闻言,不禁都掩嘴笑了下。我则略带无语地说:“哎哎,你小子可别跟陈卫一样瞎添乱,这说的都什么跟什么呀。”

    一旁的陈卫不禁疑惑道:“啊?这事儿怎个又跟我有啥子干系咯?”

    魏续却道:“去去去,这里在谈正经事呢,怎个哪里都有你小子的事情。”

    “怎个又是我的错。”陈卫不禁挠了挠头,有些纳闷不已。

    却说,从我们离开前线之后的ri子里,曹cāo又数次与陶谦、田楷、刘备的兵马交了手,依旧没能讨到什么便宜。再加上天降大雪,情况很是不利于攻城的一方。于是他便暂且退守西面的襄贲城,打算来年开chun雪化了之后再继续进攻。

    说起来,曹cāo在临出征之前,就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杀了陶谦为父报仇,若报不了仇便宁可战死。为此,他还特意嘱咐了自己的家眷,倘若他不能活着回来,便可以前往陈留投奔张邈。

    然而看眼下的情况,也许他是真的有可能回不去了。不过他却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相信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报仇成功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兖州之变(八)

    翌年,正月十三ri,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兴平。十六ri,刘协行冠礼,取字伯和。二月初一,有关机构奏请刘协册立皇后。刘协则以自己的生母尚未入殓皇家宗庙,而推迟了册立皇后的计划。初五,追封王美人为灵怀皇后。初七,改葬于文昭陵,灵位供奉于皇家宗庙。

    由于近来三辅一带时常遭到西凉兵的侵扰,致使民生困迫,百姓渐渐逃往别处谋生。为了免除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刘协便亲自带头下地耕田,希望能以此来鼓励民众。

    征西将军马腾想为长子马超在朝中谋个职位,便写信给李傕托他帮忙将此事办成。李傕没有同意,马腾感到很生气,打算率兵攻打长安。刘协得知此事,不希望他们大动干戈,以免又侵害到穷苦的百姓,于是便派遣使者前往调解。马腾不同意,声言李傕等人执政暴虐,肆意侵害百姓,并执意要发兵讨伐李傕等人。

    是时,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等人听说马腾要进攻长安,便暗中商议由他们做内应,帮助马腾攻入长安以诛除李傕等人。

    不久,韩遂应马腾之召率兵前来,本打算劝解马腾不要跟李傕这些州内同乡之间伤了和气,有什么事情都好商量。然而,马腾却认为若能就此诛除李傕等人,掌控朝政的必然会变成他们,届时便可名利双收,如此岂不快哉?韩遂心下大动,便听从了马腾的说辞与之联合起来。之后,二人率兵进驻郿坞,继而又悄悄进占了长平观。

    这时,种邵等人计划不慎泄漏,趁夜逃出长安奔往槐里。李傕在得知情况后,便立即派遣后将军郭汜、右将军樊稠及侄子校尉李利,率领步骑数万攻打马腾、韩遂。二人兵力不及,战败退走。

    樊稠、李利分兵继续追击马腾、韩遂。郭汜则往攻槐里,种邵、刘范等人战死。是时,议郎庞羲带着刘范、刘诞兄弟二人的子女逃脱,奔往益州投奔刘焉。

    樊稠率军追到陈仓,又同马腾、韩遂所部交战。是时,马超及属下校尉庞德出战,由于李利所部作战懈怠,两军一时间各有胜负。樊稠不禁大怒,将李利大骂了一顿。为此,李利一时间怀恨在心。

    继而,韩遂因与樊稠是同郡人,便打算借此与樊稠讲和。而樊稠也因当下胜负难分,兼之西羌之地还需对方二人的监管,于是便同意讲和了。之后,樊稠率军回到长安,朝廷便又下诏赦免了马腾、韩遂,并任命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

    却说,袁术听说曹cāo发兵攻打徐州,此刻形势危急,便赶忙命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数万打算袭击兖州。这时,曹cāo本想继续进攻郯城,但在戏志才地极力劝谏下,他终于暂时忍住心中的愤恨,随即率兵返回了兖州。

    待到曹cāo离去之后,原本被其攻下的郡、国之地又渐而被陶谦、刘备收复。其间,琅琊相臧霸弃职离去,往奔泰山郡与同乡人孙观、尹礼等人在泰山上聚众为寇。下邳笮融也率众一万南下广陵,投奔广陵太守赵昱。随后,陶谦任命曹豹为下邳国相。又上表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率兵驻扎在沛国。

    曹cāo率兵回往兖州的途中,戏志才不幸感染了伤寒病,因救治不及时,而不幸亡故。对此,曹cāo不禁痛心不已,整ri里茶饭不思,心下颇为自责。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定不再感情用事,立志要建立一番霸王功业。因而,他的xg格此时又开始发生了转变。

    随后,曹cāo觉得青州军虽然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因其兵甲不够锋锐坚固,所以前次才会被刘备的兵马给挡住。于是,他便亲自前往陈留来找奉先我二人,打算商议从霍村订购兵甲价格的事宜。

    曹cāo不禁说:“吕将军,眼下我预备从霍村定制一批兵器盔甲,不知价钱方面可否便宜些?”

    奉先说:“霍村的军备之事,一向由贤弟掌管,你与他商议便是。”

    我微笑了下说:“当然可以;霍村曾有规定,若由买方来负责提供矿石的话,工匠便会以原价的七成来收取费用。”

    曹cāo闻言,不禁又说:“即使七成的价格,订制上万套兵甲也需花费数十亿钱;眼下州府里可没有那么钱,可否再降低一些?”

    我不禁说:“真抱歉,这是市场价;不过,若曹刺史愿意暂时放下仇恨,发兵西迎天子的话,我可以破例再将价格降至半价;不知曹刺史意下如何?”

    曹cāo却迟疑了下,说:“如今发兵西进长安,恐怕不合时宜吧?”

    我则说:“如今河北四州,已尽归公孙瓒总督,只要我写封书信给他,他定然会在后方支持我们;另外先前兄长从长安出来之后,也已说服袁术、刘表二人,想来他二人也不会轻易食言;所以,眼下发兵西进奉迎天子东归,是再合适不过了。”

    奉先也点头说:“是啊曹刺史,如这般你还在顾虑什么呢?”

    曹cāo不禁沉吟了下,则说:“话虽这样说,此事恐怕仍旧不易办成;如今各州长官拥兵自重,即使能顺利迎回天子,只怕也难以让诸侯服从的吧?”

    我微微笑了下说:“诸侯的手中如今都有了权力,不肯服从那是必然的,这主要都是因为封建王朝的体制所促使的;只要将眼下这种不合理的体制给推翻重建,我们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届时即便各路诸侯手中都握有重兵,我们也有能力逐一将他们覆灭。”

    正所谓「枪杆子下出政治」。只要确立并坚持了「人人平等」的制度,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兼顾手中又有足够的兵力,那么就一定可以带领广大群众将贵族阶级推翻。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后世的不就是这么干成的嘛。

    然而,曹cāo对于我所说的也似乎有些心动,但他还是觉得这样太过冒险了。于是便说:“此事过于艰难,还需从长计议;待我回去考虑一下。”

    我微笑着说:“可以,等曹刺史好生考虑清楚了,再来答复也不迟。”

    随即,曹cāo便回去了,并就此事询问了荀彧的意见。荀彧则认为我的提议看似很有道理,但却并不切实际;只因眼下除却诸侯拥兵自重以外,士大夫也是决定着社稷命脉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要将他们全部一杆打翻,恐怕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曹cāo认为荀彧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便放弃了我的提议,打算继续按照他自己的规划继续走下去。然而,眼下筹集不出足够的资财,用以订购他所需要的兵甲,这仍旧让他感到颇有些头疼。

    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又想起了一个民间传说,前汉梁孝王刘武的墓葬里有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宝物。随即,他不禁稍加思量了下,心下似乎有了计量。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兖州之变(九)

    却说,曹cāo让曹洪从牢房里寻了一名盗贼,绰号阿三,原先是专门依靠盗墓为生的。前不久逛窑子的时候被人认出来了,想逃没能逃掉,于是就给捉了起来。

    曹cāo将阿三召了来,问:“听说你懂得如何寻找墓岤?”

    阿三笑笑说:“回将军的话,懂一点儿看风水的门道,混口饭吃。”

    曹cāo点了点头说:“嗯,我要你替我去寻一处墓岤,只要你能寻得到,我便可以赦免你原先的死罪。”

    阿三忙问:“不知将军要小人寻哪处的墓岤?”

    曹cāo说:“前汉梁孝王之墓。”

    阿三不禁一阵错愕:“梁、梁孝王之墓?”

    曹cāo见他这幅表情,有些奇怪,却问:“怎么,你寻不到,还是不敢?”

    阿三却吞了吞口水说:“那可是汉家的墓葬,小人可不敢去盗掘;若被捉到了,那可是要诛三族的!”

    曹cāo则说:“你怕什么,出了事有我担着。”

    “这——”阿三看起来还是有些犹豫的样子。

    这时,一旁的曹洪却说:“我说阿三,反正你都是要死的人了;若去做了,兴许还能有活命的机会,若是不做,那可是必死无疑啊。”

    阿三心下计较了一番,便说:“好,既然将军都这样说了,那小人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随后,曹cāo便让曹洪带上自己属下的人马,随阿三一同前往梁国,而后在芒砀山找到了梁孝王刘武的墓葬。前后历时总共半月,发掘出了大批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什么金银珠宝、陶瓷玉器之类的玩艺儿,多得不可胜数。

    由于阿三办事得力,曹cāo不但言而有信地免去了他的死罪,并且还授予他摸金校尉的职务。从此,阿三跟曹洪两个以后专门负责从死人身上筹集军费。

    有了足够的资金之后,曹cāo便派遣专人前往霍村,打算以重金聘请李匠人前来自己的军中铸造装备。对此,李匠人则以年迈体弱予以推辞了。不过他属下有两名学徒却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前往曹cāo的军中效力。尽管李匠人对他们两人这样感到很生气,却也没有多加阻止,只因这也是他们的zi you。

    随后,那两人便来到了曹cāo的军中铸造装备,并且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其他铁匠。于是乎,曹cāo的属下很快就拥有了一支数千人装备jg良的部队。

    而就在这时,陈留人边让已数次发文声讨过曹cāo,对他先前大肆屠害徐州百姓以及此番盗掘梁孝王墓的事情,大肆讥讽。使曹cāo在兖州的名声ri渐衰落,士族间私下里都不禁议论纷纷。

    而此事为曹cāo得知后,立时间大怒不已。由于早先边让就曾轻侮过他,于是他便当即下令将边让逮捕诛杀,连同其妻儿在内也没有放过。而此举对于他的名声,又进一步造成了损害。然而,他却对此不以为意,只因在他看来名声什么的都是虚的。只要能够建立一番霸王之业,ri后史书自然会对自己歌功颂德,又何须管他什么仁义道德。

    随后,曹cāo又准备要讨伐徐州。他留部下司马荀彧、寿张县令程昱守鄄城,东郡太守夏侯惇守濮阳,别驾陈宫守东武阳,以防备豫州方面的袭击。之后便率领青州军朝着徐州出发了。

    临出征之时,曹cāo对青州军做了一番动员,认为人死如灯灭,是不可能再对活人造成危害的;至于前次发生全军腹泻的状况,不过只是因为饮食不净而造成的罢了,并非是来自张角的惩罚。而此番盗掘梁孝王墓的作为,也证实了曹cāo并没有遭受到任何来自鬼神方面的惩戒,因而一众青州军都对曹cāo的话深以为然。

    这一次,曹cāo还是与之前一样,凡是遇上了挡路的,不说二话,一律统统消灭。因而青州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残害与破坏。刘备率军前往郯县协助陶谦,与曹cāo交战于郯县以东,却兵败退入郯城固守。之后,曹cāo又对郯城发起了进攻,其攻势之猛烈,令陶谦、刘备都深感诧异与吃力。

    而此时,陈宫心下觉着曹cāo自从曹嵩死后,便开始xg情大变,其所作所为的残暴程度,比之当初的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若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只怕将会弄得人心惶惶。于是,他便跑来陈留找张邈商议对策,说:“如今的曹cāoxg情大变,凡事只凭喜好为之,若有说他一句不中听的话,便将人全家都给杀了;长此以往,只怕他会成为第二个董卓,乃至于比董卓还要残暴。”

    张邈闻言,也不禁叹息说:“唉,公台说的是啊;如今全州境内谁也不敢提出异议,若说出些什么来,只怕要牵连到全家老小的啊!”

    陈宫便说:“照这样下去可不行,只怕将有更多无辜的人会遭到残害,社稷也会愈加混乱;还需得挽救一下才好。”

    张邈不禁问:“公台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陈宫便说:“我意是迎接吕将军与少将军前来暂时接管兖州。”

    “这——”张邈闻言,却多少有些迟疑道:“当初是你说服众人推举曹cāo代为管理兖州,如今他已是刺史,却又要再推举二位将军;如此恐怕要受人非议的吧,郡县的长官们能接受吗?”

    陈宫则说:“如今天下分崩,雄杰并起,您拥握千里之众,又身处四战之地,手抚佩剑,左右观望,也足以成为人中豪杰;却反要担心他人议论,而受制于曹cāo那种暴君之下,难道不觉得太鄙陋了吗?如今曹cāo率军东征,州内防备空虚,且二位将军骁勇盖世,能征善战,无人可敌;若权且迎他二人前来,共同掌管兖州,观望天下之形势,把握时局之变化,如此也至少可以纵横一时;不知您以为如何呢?”

    张邈不禁点头说:“二位将军俱为当世英杰,又有匡扶汉室之心;若能迎他二人前来代理兖州事务,ri后再西迎天子东归,必可立下不世功名。”

    于是,张邈便应允了陈宫的提议。随即,陈宫便又前来找奉先我二人,将夺取兖州的计划告知了我们。

    对此,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说:“对于你们这种争权夺利的行为,我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整ri里斗来斗去的,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让百姓过上安定的ri子?”

    陈宫则说:“少将军此言差矣;我等并非是为了争权夺利,只是不希望ri后由曹cāo这种人来掌控权柄;况且百姓所甘愿追随的也是一位仁德贤君,而非是曹cāo这种肆意妄为的暴虐之君。”

    我则说:“曹cāo的作为的确是有些残暴了,但并非是无的放矢;倘若徐州的百姓不与他作对,我相信他也不会随意胡乱杀人的;尽管现如今他的xg情变得很是暴躁,但至少还没有达到神经错乱、是非不分的地步;所以像你们这样的做法只会平添祸乱,并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良方。”

    陈宫不禁一阵无语,旋即又问奉先说:“吕将军以为呢?”

    奉先则说:“我一切都听贤弟的。”

    陈宫禁不住叹了口气,却说:“那依少将军之见,究竟如何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良方呢?”

    我便说:“推翻现有的贵族阶级体制,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不然的话,阶级之间的矛盾会一直存在下去,而斗争也就一直不可能会消停;即使到了一万年以后,类似于先前太平道叛乱的事件依旧会不断发生。”

    陈宫不禁沉吟了下,旋即又说:“若是这样,我等岂非都成了汉室叛逆?”

    我则说:“我只是提议改革体制而已,又不是提议推翻汉朝重建新的政权;皇帝依旧可以存在,但并不再像以往那样世袭传承,而是再改回上古时如同尧、舜传承那样的禅让制;正所谓,有才德者方能居之。”

    陈宫却摇了摇头说:“如这般说法太过不切实了,恐怕是没有人会赞成的。”

    我说:“不,你错了,老百姓一定会赞成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陈宫不禁又沉吟了下,说:“倘若天子肯赞同将军的说法,我等臣民也自当遵从;然而尽管如此,可至少也得据有一片疆域用以发展才好吧?”

    我微笑了下说:“那是自然;我主要是想先让你们了解一下我的思想,好能有个心理准备;免得到时我所制定的政治方针,会让州内的士族们感到措手不及。”

    陈宫点了点头说:“公台明白了,一切听从少将军安排。”

    于是,兖州之变的序幕就此拉开了。虽然此番的进程依旧在按照我所熟悉的历史方向发展,但是这一次我一定要改变历史。曹cāo,你就等着给我唱「征服」吧。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兖州之变(十)

    事情商议好了之后,陈宫便回到了东武阳城,又接着去联络其他士大夫中的好友准备一同起事。

    东武阳往南八十多里的黄河东南岸便是鄄城了,此城是曹cāo军队囤积粮草及兵甲的重地,连同曹cāo的家眷也在那里,有五千多jg兵负责守卫。原本我们是打算要赚取城门,然后趁守军不备攻进城中的。但是没有想到计划泄露了,高枫的族弟高柔竟然事先暗中将我们的计划通报给了荀彧,致使计划好的事情功亏一篑。于是,我们便又改变了策略。

    此时,兖州境内的郡县几乎全都响应了我们这方,只有少数的几座城池尚未动摇。因而,我知道荀彧一定会尽全力守住鄄城这条黄河东南岸的防线。

    是时,程昱不禁叹息说:“未曾想陈公台与张孟卓竟会突然叛变,还说服了二位将军,这可真是教人措手不及啊。”

    荀彧则说:“没工夫感慨那么多了;如今我们一定要守住鄄城、范县、东阿这三座城池,撑到曹公率大军回来援救;东阿是你老家,你一向在那里都很有声望,如今你要前往安抚,让那里的守军和百姓一定不能动摇。”

    程昱点头说:“我明白。”

    随即,程昱便出城前往东阿。紧接着,荀彧又赶紧差人前往濮阳去通知夏侯惇,率兵前来援救鄄城。然而,就在夏侯惇刚率军渡过黄河的时候,奉先我二人便率领弟兄们迅速发动了袭击。夏侯惇战败而走,退往鄄城。我们并没有趁势追击,而是渡河往西占据了濮阳。

    夏侯惇退入鄄城以后,城中有不少官吏也参与了此番夺取兖州的计划。他们组织人马想要发动袭击以图控制城池,但却被夏侯惇率众击败了。之后有数十人被处死,城中的情势得以稳定下来。

    且说,程昱前往东阿的途中路过范县,便顺道去劝说了范县县令靳允。他道:“如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得以平息此番乱事,这是智者所不得不详细考虑的;因而,只有跟对了主人才可以兴旺发达,而跟错了主人其下场必定是要灭亡的。”

    靳允则说:“何以见得跟随二位将军就是错的呢?”

    程昱不禁反问:“依阁下之见,他二人确是可以成就大事人吗?”

    “这——”靳允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便说:“那依你之见呢?”

    程昱便说:“依我之见,他二人粗略少亲,刚愎而不遵礼法,虽为人骁雄,却不过只是两个匹夫罢了;况且陈宫等人如今只是假意迎合,不过是在利用二人,待到事成之后,必定会与他们翻脸;而阁下竟屈身跟随这样的恶人,岂有不灭亡的道理吗?”

    靳允不由说:“那何以见得跟随曹公就一定是对的呢?”

    程昱回道:“曹使君智略盖世,实乃当世英杰,即使鬼神亦不能奈其如何,此为上天之所赐也;倘若阁下能坚守范县,我来守住东阿,则必能立下田单那样的功劳;这难道不比阁下跟随恶人,而遭到灭亡的下场好吗?希望阁下能好生考虑。”

    靳允不禁感叹道:“唉,真是多亏了您及时地提醒,使我免遭厄难;此后我将不敢再有二心。”

    程昱说服了靳允后,便离开范县继续前往东阿。

    随后,高柔向荀彧提议,可以说服族中的兄弟高顺、高枫二人前来归顺。荀彧采纳了他的提议。随即,高柔便写了封书信派人送去给高顺。对此,高顺则将计就计,决定假意归降。

    之后,高顺、高枫二人率领数十名勇士前往鄄城。高柔很是高兴地前来迎接,说:“二位兄长能来,小弟真是太高兴了。”

    高枫微笑着说:“那是,族里的兄弟唤我二人前来,我二人岂有背亲不来之理。”

    高柔笑了笑。这时,一旁的高顺忽然说:“如今有紧急情报,且带我二人前去面见夏侯元让,以免贻误军情。”

    高柔忙说:“好,二位兄长请随我来。”

    随后,高柔便带二人前往夏侯惇所在的大营。却听夏侯惇问:“不知有何紧急情报,快快与我说来?”

    却见高枫看了看周围的人,便说:“夏侯将军可知城中已混入了细作?”

    “喔?”夏侯惇闻言,不禁一阵诧异,却问:“细作在哪里?”

    高枫便说:“细作便在众人之中。”

    “啊?”众将士闻言,不禁一阵哗然。

    夏侯惇皱着眉头看了看周围的人,便拍了下案子说:“究竟是谁,速速给我站出来!”

    “这——”众人不禁一时惶惑不已,都jg惕地相互看了看。

    夏侯惇见没有人站出来,便冷哼一声。旋即又问高枫说:“你且直说那人是谁,看我不剐了他!”

    高枫便说:“此人尚有同党在外,待我小声告知将军,以免隔墙有耳。”

    旋即,高枫走到了跟前,待夏侯惇附耳过来正要听时,却见高枫突然一把抽出对方腰间的佩剑,迅速地将夏侯惇挟持在了手里。众人见状不禁立时大惊:“将军!”旋即赶忙起身想要上前。

    这时,一旁的高顺突然斥道:“都给我退下,不然此人必死无疑!”

    夏侯惇属下的将士见状,都立时不敢上前逼近。一旁的高柔不由惊愕地说:“二位兄长,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高顺看了看他,则说:“此乃反间计也。”

    高柔闻言,立时一阵愕然。

    这时,夏侯惇不禁说:“你们这些小人,竟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真是无耻之徒!”

    高顺则目无表情地说:“正所谓兵不厌诈;两军交战,只要能胜便可,何来卑不卑鄙之说?劝你等最好束手就擒,不然吕将军与少将军的兵马一到,尔等皆要身首异处!”

    “啊?”众人闻言,不禁一阵惶恐。

    夏侯惇则说:“哼,要杀便杀,我夏侯元让宁死不屈!”

    高顺则说:“你若想死,便等二位将军到了再说。”

    随后,高顺又让那些跟他一同前来的勇士将周围都封锁了起来,不许任何人靠近。继而,便安静地等待着奉先我二人来到。

    不一会,夏侯惇手下的将领韩浩听说夏侯惇被人劫持了,便率众迅速赶来将营门封锁,并将帅帐四周都团团包围了起来。随即,他便对着帅帐斥道:“尔等凶逆,竟敢劫持我家将军,难道不想活了吗!”

    高顺从营帐里走了出来,却说:“你家将军尚在我们手上,你说谁不想活了?”

    韩浩则说:“本将奉命诛贼,岂可因一将军之故,而纵容你等行凶?”旋即又对帐中喊道:“夏侯将军,国法难违,为了曹公,请恕末将不能顾及您的安危了!”

    旋即,韩浩便下令进攻。一时间乱箭齐发,高顺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因躲避及时而未让流矢伤到。但他身侧的勇士却因躲避不及,而纷纷中箭受伤。于是,众人都赶忙退到了帐中,借以桌凳来格挡流矢。

    是时,高枫一时失神,夏侯惇便迅速握住他持剑的手臂,而后侧身一闪身便脱离了他的挟持。继而,高枫与之对打了起来。此时,夏侯惇因为手中没有兵器,旁边又有高顺相助,只对攻了几招,便被高枫手里的剑刺伤了手臂。正巧这时,韩浩的人也杀到了跟前。

    高顺与高枫也顾不得夏侯惇了,便赶紧带着剩余的勇士往外突围而走。旋即,韩浩又命骑兵赶紧去追,不几下便将他们追上了。但高顺等人的武艺实在厉害,几下将对方击落,而后夺得坐骑便上马又继续逃亡。

    之后,他们奔到了城门口,与守门的士卒一阵厮杀。然而,闻讯而来的曹兵越来越多,致使他们难以打开城门及时脱身。眼看着将要战死在城门口了,却就在这时,郭贡突然率领数万大军来到了城下。

    城中的曹兵得知城外有大军临近,立时一阵惊惶不已,手中的攻势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于是,高顺等人人便趁机夺门而出,顺利逃脱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兖州之变(十一)

    却说,袁术得知曹cāo又一次东征徐州,便立即传命郭贡率领数万兵马北上袭击兖州。但让郭贡感到意外的是,兖州竟突然发生了政变,这具体是怎么个情况让他很是摸不着头脑。

    城中的人大都以为郭贡是与我们合谋的,所以此刻才会来得这么及时。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夏侯惇不禁问高柔说:“那个郭贡怎会在这时候率军赶来,这究竟是怎个一回事?”

    高柔摇头说:“我也不晓得,这应当只是巧合吧。”

    一旁的荀彧忙问:“你的意思,郭贡并未与张邈他们通谋?”

    高柔摇头说:“郭贡远在豫州,又是袁术手下的人;我并未听说他们有联络袁术,想来应不曾有通谋才是。”

    荀彧便点头说:“如此就好办多了,待我去将他劝走。”

    夏侯惇赶忙劝阻道:“万万不可;如今州中的事务全要依托于您,倘若有什么变故,岂非坏事?”

    荀彧便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并没有什么交情,如今来得这般仓促,必然是受袁术所使为图兖州;此刻他见州中发生变故,因而才没有急于攻城;趁他此时尚未弄清状况,施计将他劝走,方才是解除当下危局的上策;不然一旦他得知了眼下的状况,必定会立即发动攻势;届时若他再与张邈等人联合起来,我等连同曹公在内皆危矣。”

    于是,荀彧便出城去面见郭贡,说:“先前曹公东征徐州,得知你要袭击兖州,因未能事先做好防备,故而才不得不率军回撤;而此番曹公已然做好了防备,吕将军与少将军二人的兵马此刻正在濮阳,随后便会赶来;你可好生在心中掂量一下,能否挡得住他二人的兵锋?”

    郭贡闻言,心下有些惊疑不定,却说:“可我却听说兖州辖下已然发生了政变,有人要夺取曹cāo对兖州的控制权;这又是怎个一回事呢?”

    荀彧微笑着说:“念在你我二人是同乡的份上,我也不瞒你;此番正是曹公所设下的计策,就等着你率军前来;如今你倾尽全州兵力孤军远征,后方必然空虚无备;若曹公率军转道袭取豫州,再与二位将军前后夹攻于你,不知你觉得自己会有多少胜算呢?”

    郭贡闻言,立时惊了一下,转而却又笑说:“呵呵,文若不是在说笑吧,曹公此刻正在东征徐州,又哪来的空当袭取豫州呢?你可莫要诓我。”

    荀彧则说:“信与不信都随你,只是莫要怪荀彧没有事先提醒过。”

    正在这时,一名士卒突然跑了进来:“报!探子来报,黄河以西十余里处,正有一支兵马疾速赶来!”

    “啊?”郭贡闻言,不禁立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荀彧却笑着说:“呵呵,我就说二位将军的兵马随后就到,你还当我这个同乡在诓你。”

    郭贡不禁笑了笑,说:“此番真是多亏有文若提醒,我这就退兵回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