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帝国 > 华夏帝国第16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16部分阅读

    ?br />

    奕䜣道:“此事非同一般,我得进宫面见太后。”

    宋雨亭只知道辽东半岛最后是倭寇归还给了清廷,还不知道中间还有这么一档子事情。当下他把奕䜣送到马车上,看着奕䜣离去,想到辽东半岛这件事,本已大功告成,中间不知道如何又多出这一档子事情来。想到倭国在照会里咄咄人的气势,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之力,去改变中华,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你们从我这里得到的,终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加倍偿还。”

    “宋雨亭,你一个在人那里发什么愣呀?”

    “秋水格格,”宋雨亭没有回头,就知道后面说话的这个人是秋水,宋雨亭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这一点,他穿越而来的时候,一并带了过来,昨天晚上听过秋水的声音以后,就印记在了心里,如今一听得,自然知道是秋水。

    宋雨亭转过身来,果然是秋水,他拱手道:“参见格格,格格吉祥。”

    此时的秋水,并不是宫里的打扮,也不是满族格格的打扮,她身着白色的西洋裙子,戴着一对白手套,站在那里看着宋雨亭,整个人显得十分的矜持。

    宋雨亭自穿越而来,见到的女人,都如影视剧里清廷时候的打扮,还没有见到过一位像秋水这样打扮的中国女人,他眼前颇为一亮,突然发现,秋水其实很漂亮。

    “我本来早上就要来找你的,可是父亲不让我来。”秋水笑吟吟的道:“我呀,是偷跑出来看你的。”

    宋雨亭道:“你是格格,这样做,只怕被别人笑话了。”

    秋水道:“那来的那么多规矩,我来看你,只是听得父亲说你是一个人才,你可不要往其他方面想哦。”

    宋雨亭道:“卑职不敢。”

    秋水道:“其实你也可以想一想的,毕竟我这么漂亮嘛,呵呵。”这话,那像是一个格格说的。

    宋雨亭道:“格格貌美如天仙,很漂亮。”

    秋水道:“你让我在这里站着,不让我到总理衙门去坐吗?”

    宋雨亭道:“格格请。”

    秋水今天是一个人偷偷的跑出来的,她身边一个仆人都没有,宋雨亭在前面带路,秋水跟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进了总理衙门。

    “我刚才看到你送我父亲坐了马车,我这才来找你的,我先声明,我并没有故意的来找你哦,我是在外面逛,不小心就逛到了这里。”秋水有一些调皮的说道:“其实,我也想出来做事,比如在总理衙门,这样,就可以为国分忧。”明明是来总理衙门找宋雨亭,却说自己不小心逛到这里来,女人,有时候就是口是心非。

    宋雨亭道:“格格乃是贵族,这些事是不需要做的。”

    秋水道:“宋雨亭,我警告你哦,以后你不准叫我格格,你可以叫我秋水,在英国,他们都是这样称呼我的。”

    “秋水格格。”

    “秋水就是秋水,没有格格。”

    “卑职不敢。格格就是格格,纵然叫秋水,那也是秋水格格。”

    “死脑筋,和我父亲一样。不过,没我父亲那般死板。”

    两人来到了宋雨亭办公的地方,宋雨亭请秋水落坐,那些总理衙门的人,看到一个身着洋服的女人跟着宋雨亭来到了总理衙门,以为宋雨亭又在为辽东半岛的事情四处奔走。

    这是秋水第一次来到总理衙门,她好奇的目光四处的游走,看看这,又看看那,很高兴的对宋雨亭道:“这里就是专门和洋人打交道的地方?”

    宋雨亭点了点头。

    “这里为什么一个女人都没有,”秋水很不满的道:“全部都是一些大老爷们,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女人有他得到独到的优势,做起来不一定比男人差。”

    宋雨亭心中惊讶,秋水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要知道,晚清的时候,妇女的地位尚没得到提升,她们裹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知道在家里服侍男人,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那里会有出来工作的机会。可现在,秋水既然说出来了。不得不宁宋雨亭刮目相看。

    第一卷 第八十四章 副统领

    秋水道:“听说你会两门西洋话,见过的世面一定不少,不会像我父亲那般顽固吧?”

    宋雨亭道:“王爷心系大清,乃是我辈的楷模,何况王爷一生开明,那有顽固之说?”

    秋水冷冷的哼了一声,用英语道:“他就是一个老顽固,我向他说了,我想出来做事情,不想做一个关在笼中的小鸟,可是他巴不得早一天把我嫁出去。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老顽固。”

    秋水一下用英语,让宋雨亭大感意外,不过,他想,秋水既然到英国去留过学,会一些英语自然不在话下。他也用英语道:“格格,国情毕竟有所不同。”

    秋水听得宋雨亭用英语表达,说得还蛮标准,笑道:“大英帝国,在二百年前,女人就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了,而我们大清,到现在,女人只是给男人做传宗接代的工具,你不认为,妇女的地位,应该得到提高吗?”

    宋雨亭暗想:“这大清国女人的地位还不高吗?一个慈禧,把华夏民族禁锢,落后了世界数百年。”

    秋水看到宋雨亭不说话,便道:“你呀,也只是我父亲手下的一个奴才而已。”对于秋水来说,她见到太多的人,对她都只有恭敬。

    宋雨亭道:“战争,要请女人走开,那是男人的事情。不过,女人也有她们的长处,在情报、谈判等领域,她们心细的表现,让男人望尘莫及。”宋雨亭这些可都没有说错,在现代,有些工作,女人能胜任的,男人则要逊色得多。

    秋水道:“看来,你这个奴才,还是有一定的思想,比起家里的那些奴才来,可要好得多了。”

    宋雨亭道:“你莫奴才来,奴才去的好不好,我可不是你们家的奴才。”

    秋水道:“很有见地,我接受,以后,我就叫你雨亭吧。周末,我们有一个聚会,我希望你能参加哦,我也要向我的朋友们介绍一下,他们早就想认识你,一个游说于各国公使,促使倭国将辽东半岛归还的长辫子的大清人。”

    “周末?聚会?”宋雨亭看着秋水,心里莫明其妙,他自己也有一点蒙了,秋水今天来的目的是什么?

    “就这么说定了,我得走了,一会儿,若我父亲来看到,我周末估计都得不到出门。”秋水眨巴眨巴眼睛,调皮的说道:“到时候,我会托人来叫你的。要不然,我就亲自来接你。你若敢不到,我就叫我父亲,把你赶出总理衙门。”

    宋雨亭道:“格格,此事怕有不妥?”

    秋水道:“以后,不要叫我格格,我都叫你雨亭了,以后你便叫我秋水。”说罢,秋水朝着宋雨亭挥了挥手,又道:“你的身高和身材都蛮不错,到时候,也让那帮朋友看看,大清人,其实也不比他们差到那里。”

    送走了秋水,宋雨亭拍了拍脑袋,心中暗想:“看来,这秋水格格,到底是到英国去留学归来的,思想开放程度,莫说比起女人,就是大清那些迂腐的官员,也有过之而不及。”他想到了秋水最想的职业,外交官,也许,这就是她来总理衙门的原因吧。她应该不会因为要约自己而来,毕竟,人家是大清的格格。

    在总理衙门吃罢了中午饭,宋雨亭一直想着倭国发来照会的事情,他隐约的在记忆里知道,辽东半岛后来是大清花三千万两白银从倭国手中赎回来的,一个国家,要花钱赎回自己的领土,这是多么可卑的事情。

    奕䜣在下午的时候,回到了总理衙门,一下马车,他忙派人把宋雨亭召了过去。宋雨亭心中正关心这事情,听得奕䜣叫自己,马上赶到了奕䜣的面前。

    奕䜣显得有一些疲惫,他匆匆的进宫,又匆匆而来,这一场战争,他的心,实在太多了。头发已经爬上了额头。

    宋雨亭进得门来,问道:“王爷,你进宫,太后和皇上对倭国照会,是何看法。”

    奕䜣道:“太后不愿再起战端,只愿和平收回辽东半岛,只要辽东半岛收回,不再乎多花银两。”

    宋雨亭又问道:“那皇上的意思?”

    奕䜣道:“咱大清朝,皇上虽然亲政了,但还是太后说了算了,太后不愿再起战端,那么,我们就只有采取和平的方式同倭国谈判了。”

    宋雨亭有点后悔自己刚刚说的那话,历史上说,奕䜣和太后有着理不清的关系,他的心,自然是靠向皇上的,如今问完了太后再问皇上,要是让太后知道他心向着皇上,虽然无罪,但会因此而让太后不悦。他想到再过两年,这慈禧太后就要和光绪皇帝两边闹崩了,到时候一边是帝党一边是后党,他可不能先站队,先过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会受到其他人的弹劾。他立即道:“太后的想法实在太对了,要知道,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百姓苦难,这个时候,要好好的休养生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太后爱民如子呀。”

    “那是自然的了,太后一向亲政爱民,为全国百姓所爱戴。”顿了顿,奕䜣又道:“日本人的照会来了,我们需要派出一位大臣到辽东,去和日本人谈判,太后已经钦点了李经芳李大人前去。”

    宋雨亭心道:“不是我去谈判便可。”

    奕䜣又道:“辽东半岛陷落以后,府台张大人已经被革职了,因为辽东这个地方太复杂了,太后问我大清可有人选,我向太后奏明,说你精通西洋话,又了解西洋事物,乃李鸿章大人推荐而来的,所以,太后封你为从三品副统领,配合裕成大人,着手接收辽东半岛。”

    宋雨亭听得此事,连忙拜道:“谢太后隆恩,谢大人提携。”以前奕䜣答应他的是四品的总兵,今日一变,却成了从三品的副统领,宋雨亭自然非常开心。

    奕䜣道:“日本人既然已经答应了将辽东半岛归还,此次李经芳大人前去谈判,只是一个过程罢了,无论与什么代价,我们必须取得对辽东半岛的主权。”

    第一卷 第八十五章 格格迷人的笑容

    宋雨亭道:“卑职明白。”他心中暗想,看来,清廷对于辽东半岛,那是志在必得,这个李经芳,此次前去,同样走了他父亲李鸿章的老路,就是去充当一个谈判的,价钱已经定好了,就只让他去交割,到后来,还要像他父亲一样,扛起所有失败的罪责。在宋雨亭的心目中,李鸿章、李经芳父子对于大清,还是有贡献的,他们的洋务运动,还是有成效的,大清从原来的大刀长矛,发展成为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军,陆军的装备,在当时,也并不落后于亚洲诸国。只可叹,他们面对的是清政府。宋雨亭叹了一口气,身为清廷的官员,特别是清廷内汉人的官员,有才华又能如何?这天下,是满人的天下。

    奕䜣道:“太后已经恩准,裕成大人,前往奉天,仿照天津马厂的练兵方式,组建一支新式陆军部队——玄武军,保卫我大清国的发源之地以及辽东半岛和整个东北省份。皇上已经下了诏书,任命你为玄武军副统领,与裕成大人,一同前往辽东半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宋雨亭一心想建立一支新军部队,这一下倒好,来了一个现成的。虽然是副的,但比在天津马厂的营副帮办强得多了,那只不过就是一副营长。他现在所虑的,就是这个裕成的来历。能出任新军的统领,后面的背景一定很深。

    宋雨亭道:“谢王爷提携,我一定不负厚望。”

    奕䜣又道:“任命你为玄武军副统领,你可是其中奥妙所在?”

    宋雨亭道:“卑职不知,请大人明示。”

    奕䜣道:“中堂大人虽然一心为国,但此次《马关条约》,国人必然将矛头指向他,所以,他称病不来北京。胡燏棻是他的同乡,两人关系甚密,现在马厂练新军,如不出我所料,也必然会受到弹劾,马厂新军,迟早是练不成的。因此,我向太后奏明,说你与汉纳根是好朋友,深知西洋的练兵之法,又精通西洋话,故而太后命组建玄武军,这一支玄武军,要在气势上和战力上,超过胡燏棻的新军,你可明白。”

    宋雨亭似懂非懂,但他已经明白,李鸿章已经被清王室出卖,承担整个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胡燏棻和李鸿章无论从私交上还是公事上,交往甚密,也必然会受到牵连。如今,新军尚未练成,奕䜣已经道出这样的话来,因此,宋雨亭已经判定,天津马厂的新军,必然要换人。

    宋雨亭拱手道:“谢王爷提携。”

    奕䜣道:“皇上听说让你组建玄武军,十分高兴,说要在近期诏见你,还要赐黄马褂,雨亭,皇上很看重你呀。”

    宋雨亭知道王朝时代,得到皇帝的认可,是十分可贵的,他知道奕䜣是皇太后的人,在清廷,得到皇帝的认可还不行,还要得到皇太后的认可,于是宋雨亭朝着皇城方向跪倒在地,叩头道:“谢太后、皇上,太后吉祥,皇上吉祥。”

    奕䜣看了看宋雨亭,心道:“这小子还算是明白人。”

    军营,一直以来,都是宋雨亭梦寐以求的事情,穿越而来,最初到达妓院,成为一个富家公子,没想到,阴差阳错,他就加入入了天津马厂的新军,就因为当了两天的翻译,被奕䜣叫到了总理衙门,他以为,自己从政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到军队之中去了,没想到,幸福来得太突然,他就要到玄武军去任职了。他虽然不知道玄武军的规模,但是,能到军中,特别是奕䜣让他仿照天津马厂新军,给了他极大的信心。那一个男儿,不想指挥千军万马冲锋,去建一番伟业。

    至于那个裕成,是什么来历,为何他做了玄武军的统领,而自己做副统领,宋雨亭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对于只有二十来岁的宋雨亭来说,能做到从三品副统领这个位置,已经很知足,谁又能知道,半年多以前,他只是一个在天津街道上游荡的纨绔子弟。

    这天下午时分,宋雨亭办完公务,正从总理衙门出来,要往自己府邸赶去,总理衙门离自己的府邸不远,宋雨亭平时都喜欢在街道上行走,有时候可以了解一下晚清时期北京的风土人情,他正走之间,就听到后面传来一声吆喝:“宋雨亭,宋雨亭。”

    秋水的声音,总有一种甜美的温柔,让人闻声而感觉到一种美妙。

    一辆马车刷的就停在了宋雨亭的面前,赶马车的,是一个包着头巾的印度人,他满脸的大胡子,身着灰布的衣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英国人的家仆。马车的门咣的一声开了,秋水从车里探出头,并伸出手来,对宋雨亭道:“我在这儿等你好久了。”

    “你等我?”

    秋水眨巴眨巴着眼睛,露出迷人的笑容:“是呀,上次在总理衙门,我不是同你说过,要你陪我去参加聚会吗?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呀。”

    “聚会?”宋雨亭还差点儿忘记了,他看了看自己身着的这一身官服,无奈的伸出了双手。

    “上来吧。”秋水拉着宋雨亭的手,就把宋雨亭拉到了马车里。

    格格的手,很柔软。格格的笑,很迷人。和格格的眼神相望,竟然有一点意乱情迷,是出于她的身份,还是出于他的美丽。宋雨亭有一些茫然,宋雨亭跳上马车,差点和秋水撞到了一起。

    马车里面布置得很华丽,前面和后面,一共有四个座位,都是真皮做的,坐上去很柔软。上一次,秋水在总理衙门的时候,宋雨亭离秋水有一些远,而且,空间也比较大,他没有认真去感觉秋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如今,他坐在秋水的身边,两个人几乎紧紧的挨着,两条手臂是碰在一起的,几乎听到对方的呼吸声音,宋雨亭突然觉得有一些紧张。这数十天来,他游走于各国的公使之间,见过的世面数不胜数,从来没有觉得这般紧张。

    第一卷 第八十六章 海伦别墅

    “我坐到对面去吧。”马车的位置是两排,宋雨亭觉得这样做,不太好,毕竟秋水是格格。

    秋水笑呵呵的道:“你到对面去,也好。这是我给你带的礼服。你穿上吧。”说罢,秋水从座位的后面拿出一套礼服来,递给了宋雨亭。

    “礼服?”

    秋水道:“怎么样,我想得还算周到吧。”

    坐到对面的宋雨亭打量了一下秋水,她今天穿着白色的裙子,束着腰,看起来很苗条,领口开得很大,可隐约的看到深深的||乳|沟。看来,她今天确实是带他去参加聚会,要不然,也不会这一身英式的打扮。

    “我得找一个地方换吧?回我府里如何?”

    “我等你都快等不及了,你知道吧,你再不出来,我可要闯到总理衙门去要人了。”秋水道:“你就在马车里换吧。”

    在马车里换?亏这个格格想得出来,一个大男人,在一个公主的马车里面换衣服,要是传将出去,宋雨亭的罪名可就大了。

    看到宋雨亭迟疑的样子,秋水道:“宋雨亭,现在本格格马上命令你换衣服,若是你不换,我就大喊非礼,到时候,落你一个欺负格格的罪名。”

    看到秋水这般,宋雨亭心想,不换是不行的了,他侧过身去,背对着秋水,就准备换衣服。秋水在后面喝道:“大胆宋雨亭,你竟然用你的屁股对着我换衣服,成何体统。还有没有一点对皇族的尊重?”

    宋雨亭没法,只得转过身来,把自己的官服脱掉,露出白色的内衣。秋水看到宋雨亭脱得光了,一下就笑弯了腰,她这一低头,宽大的领口一下遮掩不住她呼之欲出的一对玉||乳|,几乎要奔脱衣服的束缚。宋雨亭心里中颤,下面不由自主的翘了起来,把一个裤子顶得老高。直挺挺的对着秋水。

    虽然宋雨亭也是过来人,但面对秋水,这个只见了三次面的女人,他还是有一些不好意思,怪只怪自己不争气的东西,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起来。弄得他正对着秋水也不是,侧过身子也不是。

    马车里面的空间本来就小,两人基本上就是面对面的,这么一闹,车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起来,秋水纵然是留学过英国,思想开放,但也十分难为情,她低下声音道:“你好无理,还不侧过身去。”

    “哦”宋雨亭应了一声,转过身去,一面骂自己不争气,一面迅速的将礼服穿上,还别说,秋水显然是经过挑选的,这一身的礼服,刚好适合宋雨亭穿。

    经过了短暂的尴尬,宋雨亭掩饰住了内心的一丝慌张,此时的他,全然没有了在青楼里救出紫娴的那一份豪气,他似在说给秋水听,又似自言自语的道:“这马车装饰得好漂亮。”

    秋水道:“能不漂亮吗?这是英国使领馆的马车。”

    英国使领馆?宋雨亭听得,很是吃惊,怪不得他刚才看到赶马车的人,不是大清人,而是印度人。

    “约翰是我的朋友,我们在英国的时候认识的,他现在是驻使馆的武官,所以,我同他借了这辆马车。”

    宋雨亭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笑道:“秋水,这件衣服好合适我,你是在那里弄的?”

    秋水道:“这是我亲自到裁缝那里定制的,就是为了你能参加今天的聚会。”

    一听到这里,宋雨亭大为感动,只是他不知道,秋水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尺寸。他道:“怎么做得这么合适。太谢谢你了,秋水。”

    秋水笑道:“我有一双眼睛,我只要打量一下对方,基本上就能固定好衣服的尺寸,那天总理衙门,我看到你,觉得你不应该穿着官服去,所以,我就想给你做一套礼服,呵呵,只要你穿着合适就好了。”

    马车在京城中行不了多久,转过了几个胡同,便在一处大门口停了下来,那印度车夫道:“尊贵的格格,海伦别墅到了。”

    “海伦别墅?”这个名字,宋雨亭还是第一次听到,他打开车门,先走下车去,然后像一个绅士一样,伸出手来,请秋水下车。

    秋水看到宋雨亭这般,呵呵直笑,暗想:“这毕竟是学过西洋话的,对西洋的知识,也是很知晓的,竟然知道下马车,要伸出一只手来。”她把手轻轻的反搭在宋雨亭的手上,很轻盈的就走下车来。

    门口处,四个手执步枪的英国士兵,分两排站立,秋水道:“这里是海伦别墅,是英国驻京武官约翰的别墅,他的夫人海伦很喜欢中国,所以,他在这里给他买了这栋房子,以她的名字命名,并按照英国的建筑模式修建的,海伦很好客,到周末的时候,他会邀请很多的人来到这里聚会。包括有很多的美国人。”顿了一顿,秋水道:“上一次,他们还邀请了一个倭国人。”

    宋雨亭目测了一下,这一栋别墅占地至少有十亩地,旁边,都被院墙围着,那些院墙估计有四五米左右的高度,一般的人,根本没有办法攀爬,而大门口处,却是两道铁门,这两道铁门,厚达二三寸,如果在里面把门关死,就算是用火炮,也很难轰开。旁边还有四名卫兵守卫,这门口处有卫兵,那里面至少也配备得有卫兵,一个用自己女人名字命名的别墅,应该是浪漫的,但这个别墅,让宋雨亭觉得更像一个军事堡垒。

    进到里面,果然如宋雨亭所料,里面的制高点上,还分布得有哨兵,而且,哨兵站立的位置,修筑得如炮楼一样,还有射击孔。宋雨亭一面走,一面观望,就似这样的一个庄园,如果没有一个团的兵力,不配备重型武器,根本攻不进来,谁会给自己的女人修筑一个像军事堡垒一样的庄园。

    进到大门,两个关裹头巾的印度人很恭敬的打开了门,只看到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大厅,约翰和海伦两个人站在门口,满带笑容,看到秋水来到,海伦微笑道:“噢,秋水殿下,今天你看起来非常漂亮,你还带来了你的朋友,你们的到来,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第一卷 小谈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

    失败原因之一:军队编制满清王朝的军队编制,是其在战争中失利的一个因素,满清陆军最大编制是营,一营兵力最多者五百人,比如在朝鲜有八十二个营的兵力,虽然叶志超为总指挥,但其部下就五个营,其他的营,各有各的领导,同时,要开一个军事会议,除了几个总兵以外,八十二个营长在一起,吵都要把他吵死。这些营兵平时驻扎在各处,官都是一样大的,以中国人的德性,谁会听谁的?就是打起仗来,谁也不会听谁的指挥,因为大家都是营长,凭什么我就鸟你。更何况,平时不练,到打仗的时候,全集中在一起,缺少协调和配合,根本就是各自为战。相当于一群拿着近代武器的古代士兵。

    近现代战争,也是非常讲究各兵种配合,而观清军,则仍然是古代的军事打法,期望各营排好队形,两军站好队,然后发起冲锋,这种战法在冷兵器时代管用,近代战争,却是行不通的。而且,编制最大为营,容易给敌人造成局部的兵力优势。这就是与倭寇战争失利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这是满清制度造成的。因为他不可能让十万汉人,编制成一个集团军,如果这样,这个集团军就有可能推翻他们的统治(清朝最终的也是被这样编制的新军推翻的,可以说,他们早就有了先见之明。)。因此,他只能让五百人组成一个营,再有五百人,就组成另一个营,兵虽然多,但却无法形成统一的作战系统。假设满清有将光头的八百万军队,开一次军事会议,需要多少个营带参加会议呢?估计这一万六千名营带,赶到一个地方去开会,估计这会开下来,仗都打完了。所以,在对外的战争中,不是清军的军法不严,也不是清军的士兵不勇敢。而是清军的编制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第一卷 小谈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二)

    失败原因之二:地方军是作战的主力北洋海军,以军舰为单位,这尚且说是过去,再看看陆军,其陆军的糟糕表现在于,全国没有统一的陆军。

    朝鲜战场上,叶志超是直隶提督,带领的是直隶的部队,一共五个营,二千多人,后来在牙山战败以后,退回平壤,然后命令聂士成回直隶搬兵,虽然还有左宝贵、卫汝贵等四支大军,但这些都不属于直隶,我们可以看出,与日本在朝鲜战争上的士兵,相当于是以地方为单位组成的联军。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这是叶志超无法避免的。那就是交战的时候,你如果不派直隶的军队冲锋在前,那卫汝贵、依唐克阿等人会派自己的地方军冲上前吗?大家都是地方军队,为什么派我的人去冲锋,你的人却坐享胜利的果实?所以,朝鲜那里虽然有八十二营的重兵,但是,叶志超还需要聂士成回直隶调兵,至少一点可以肯定,手中有兵而不慌,要不打了败仗,你指望其他地方的军队保护你,不现实,还不指望自己的军队保护自己。

    地方为单位组成的联军,主帅在指挥作战的时候,相当的犹豫,这就导致了为什么有一些清军将领,不战而逃,地方上的军队,大家都熟悉,特别是主帅,今天三大姑来托亲戚当兵,明天四大姨托侄子来当兵。照单全收下,这样,整支军队都是亲戚,如果硬要打仗,那得死人,死了那么多的亲戚,你回去如何交待。有人会说了,打仗那有不死人的。这就得回到我们刚才,为什么其他地方官带的军队没有战死,你带的军队却战死这么多人,你不拿亲戚的命当命呀。所以,你看我跑,我看你跑,大家一块儿跑,看谁跑得快,这就导致从牙山一直到奉天,清兵一触即溃,甚至于日军在旅顺和营口登陆数天,清军守在城中,没有那支部队出击。大家都是亲戚呀,你怎么把亲戚往火炕里推。如果那一个清军将领敢如此作为,估计他也没法活在世上了,因为,战争结束以后,你如何回乡里,如何面对你那么多的长辈和亲戚,估计到老都没有人走你家门一步,你只有孤老一生。这就是为什么铭军在刘铭传的手下如虎一般,在刘盛休的手下,却是一只病猫。因为铭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是保家,而在朝鲜战场上是卫国。看似相当,其中却大有不同。(待续)

    第一卷 小谈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三)

    失败之三:意见不和导致失败。

    甲午战争中,中国方面有三个指挥,一个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一个是刚刚亲政的光绪,一个是北洋大臣李鸿章。

    慈禧太后是主和的,因为年纪大了,不想动刀动枪的,只想和平,这个概念在现在来说,还真的符合历史的朝流,但是在晚清,不动刀动枪,就等于自废武功,加上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心想祝寿的她,真的不想开战,只希望外国调停,至于拿多少银子都无所谓,反正,拿多少银子,她都可以过着豪华的生活,不打仗了,还可以挪用军费建颐合园呢。海军的军费不就是她挪的吗?我不然,一门主炮怎么只有三发炮弹。

    光绪皇帝当然是让战的,这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中,这个阴影不好呀,什么权利都没有,所以,他特别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并且,只有战争胜利了,他才有可能打翻身仗,摆脱慈禧的控制,因为,一旦战争胜利以后,他不仅可以亲密的接触军队,而且,会成为全国国民崇拜的对象,以此为玄机,从亲政到执政,那就顺理成章了。

    李鸿章自然是主和的,因为,当时大清的中央军是八旗兵,打仗,身在京城的八旗军自然不能出朝鲜与日本人开战,如果开战了,谁来保护北京呀。所以,自然是落到了淮军的身上,淮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巢灭了捻军,势力已经很大了,全国无出其右,打仗的事情,不落到这支军队的身上,想不出来,还有那一支清军可以出国作战。李鸿章也深知,此时的淮军,已经不是当年那支意气风发的淮军了。同时,他更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他所取得的一切,全是淮军给他带来的。所以,他也一味的和慈禧唱一个调,主和。

    战场上一个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比如海军,光绪皇帝命令李鸿章主动出击,寻找日本海军进行决战,可是李鸿章以慈禧太后来压光绪,不派海军出海,主动寻找战机和被迫开战是两回事,这就不难看出,北洋海军的覆灭,其实早就注定了。

    我甚至认为,这一场战争,本身就是光绪和慈禧设下的一个套,让李鸿章钻进去,因为,如果李鸿章不灭,中国或许是强大了,但大清怕是末日也要到了,终其原因——李鸿章功高盖主。(待续,甲午战争失败之四——大清是满人的大清,不是华夏民族的大清)

    求鲜花!收藏!订阅!布依太需要动力来讲述晚清的故事。

    第一卷 小谈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四)

    失败之四:大清是满人的大清,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大清根据清代制度和惯例,无论何种军事行动,一旦战争任务完成,八旗必须遣返防地,绿营必须遣返汛地,团勇则须解散归农,统兵将帅则各归建制。

    曾国蕃的湘军在大破太平天国以后,朝野上下哄传,湘军是曾国蕃的私人武装,大有取代廷之意,慈禧太后自然有防备,故而,对曾国蕃有所防范,曾国蕃不想作为,湘军自此开始退出战争舞台,所有战事,便落到了淮军的身上。淮军也取代湘军成为清廷最精锐的部队。曾国蕃得以善终。

    湘军在破了太平天国以捻军以后,本该依清代制度和惯例朝廷遣散,然而,自僧格林沁战死后,清朝廷已派遣不出领兵大将,八旗兵和绿营兵,更不足依恃,因此,淮军在“剿捻”后虽然有所裁撤,但仍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1870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淮军更是长期防守北疆的门户,担负国防重任。中法战争中,淮军刘铭传更是在台湾大败了法军,淮军军力得到扩大。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八年(1882),淮军所防区域为直隶、保定、天津、山东、江苏、吴淞海口、湖北、山西、陕西等地,约四五万人;1884年中法战争时,布防北洋及经扩充分防各地的淮军共有一百三十二营;1894年中日战争时,淮军增扩至一百四十六营。此时的淮军,手执洋枪利炮,连直隶也在李鸿章的控制之下(直隶乃是满清的老巢呀)。比曾国蕃有过之而无不及。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将李鸿章看成是对清廷最大的威胁,这个老女人,任何敢于威胁紫禁城的人,都是她的敌人,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后来的光绪。

    笔者认为,慈禧挪用军费,让北洋军吃败仗,本身也许是一个阴谋,一个降服李鸿章的阴谋,她不需要汉人的军队打胜仗,打胜仗的军队,你不好处置将领,而打败仗的将军,任由你处置。中法战争中胜利,让淮军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也许,慈禧后悔了。如果此时淮军在战争中打败日本,那么汉人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可能会借此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对外软弱,对内的可是很有手段的。反观各国列强,他们只不过是索要一些银两和租界罢了,这就是典型的宁赠外人,不予家奴。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甲午战争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要知道,当时日本正规的陆军,不到十万人呀。慈禧太后达到了她的目的,把战争的罪责全部推到了李鸿章的身上,同时,大批的淮军将领因战败而获罪,包括最著名的刘盛休的铭字营(原刘铭传的部队,号称湘军第一名将)。淮军这支中国近代优秀的军队,也随之瓦解。这位老人最后郁郁而终。

    这就是满人的大清,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大清,为了一已之私,慈禧太后来了个借刀杀人,不惜牺牲大清最优秀的淮军和北洋舰队。李鸿章淮军的威胁终于解除了,可是大清也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一卷 小谈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五)

    失败之五:清政府并非打不过倭寇接上一回,朝鲜乃至于辽东之战,我认为,并非是满清打不过倭寇,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鸿章。

    我们来看看割让给倭寇的台湾。从割让台湾开始,唐景松自命为台湾总统至刘永福的黑旗军进入台湾与倭寇作战。前后五个多月大小百余仗,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比甲午战争当中清军打死打伤的日军都多。日军主力部队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近卫师团和日本的二、三、五、六师团,并称是日军的五大主力,近卫师团在这一仗被消灭了近一半,以后历次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出动过,就保卫皇宫。近卫师团师团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