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身困于汉中,与刘备整日拉锯,前不得前,后不得后,大后方频繁兴事,这正是自溃之象。
车又颠了一下,肩上的侍妾仍是没有醒,曹操觉得脏腑要被抖了出来,一种恶心的呕吐感搅得他头晕目眩,他把着车窗,将脸探出一半,呼吸着外面干燥而滚烫的空气。
远去的汉中平原犹如一张氍毹被重重山麓遮挡了,仿佛是拉紧的大幕,闭合了戏台上的悲欢离合。他怏怏地想到,真便宜了那个织席小儿,就把汉中让给他吧。
回去了,回去邺城做魏王,然后……
然后怎样呢?曹操不太敢想了,头在一阵阵地刺痛,他知道是旧疾犯了,捂着脑袋压抑地呻吟着,最后忍耐不住,发出了低低的吼叫。
侍妾被曹操的吼声吓醒了,她睁眼看见抱着头闷声喊叫的曹操,害怕地喊道:“大王!”
剧烈的疼痛让曹操的视线混沌了,面前晃动的脸是谁?那一头披散的头发像是一张裹尸布,他觉得那是董承,是董贵妃,是伏皇后,是吕伯奢一家人……他们狞笑着,没有眼球的眼眶里流出浓浓的血,腐烂的手伸向自己,伸向自己……
深入骨髓的恐惧让他疯狂了,他不顾一切地按住腰间的长剑,果断地一抽一送!
凄厉的惨叫声响遏耳际,士兵们都停了步子,惊诧的目光一起抛过去,有将领慌张地奔到金根车前,看见一股血缓缓地流出车内,滴滴答答地掉落,被车轮一撵,印出了长长的红色痕迹。
“魏王!”吓白了脸的将军们顾不得了,凑过去一撩车帘。
车内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曹操手里持着一柄拔出鞘的长剑,剑身上还在滴着血。他的脚边倒着那年少的侍妾,血从她的胸口汩汩涌出,她像是一条被闷死在茧里的蚕虫,蜷曲成一团挣扎着,双足一蹬再一蹬,就没有声息了。
曹操茫然的眼神中空无一物,他木然地看着那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当啷”,长剑掉脱于手,他发出了一声低而模糊的叹息,软软地瘫在坐榻上。
※※※
清凉的风吹过定军山头,波浪般跌宕在连绵的十二座山峰,仿佛十二位赳赳武士,牢牢地守卫着广阔的汉中平原。
漫卷红旗插遍了定军山的苍翠青色,风吹旗响,满山都呼应着哗啦啦的清脆声音,仿佛成千上万的欢呼。
从定军山主峰上鸟瞰,静婉的汉水流淌在山脚,向南一路奔涌,一直汇入长江,江水如玉带绕山,而山犹如珍珠嵌水,山水相间,相得益彰。
真是个虎踞龙盘的胜地,刘备站在定军山的最高处,山风吹得衣衫鼓荡,虽在炎热夏季,而浓郁的山林里却甚是荫凉。
马谡眺望着山水相间处,袅袅淡烟如泣如诉,感慨道:“真是好地方!”
刘备看了他一眼,戏言道:“比成都如何?”
马谡想了想:“差一点儿。”
刘备朗然大笑:“老实话!”他抬起手,抚抚马谡的肩,“想不想回成都?”
马谡为难地扭捏了一番,还是诚实地说:“想……”
刘备又是大笑:“我便喜欢你说老实话,别跟那些说假话的文墨吏学坏了,刚披一身官服,便学会满嘴撒谎。”
马谡不好意思地笑笑,他因听刘备说起成都,关于成都的繁华锦绣便飞入了心里,搅得他片刻不宁,他巴巴地问道:“主公,我们要回成都了么?”
刘备眯着眼睛:“快了。”他微微回过头,看见法正从山道上款款走来。
“主公!”法正将一册表章递给他,“这是群臣所上请封主公为汉中王表,请主公过目!”
刘备悠闲地展开表章,手指轻轻地划过那长长的臣僚名字,他在“军师将军臣诸葛亮”上久久地停住,唇角弯起亲切的笑:“孔明……我还真想他……汉中战事胶着,益州郡又起叛乱,他不得已屯守江阳,又要为前线运送兵力辎重,又要兼顾后方安危,难为他了……”他把表章合上,“好,就这样吧。”
他认真地看住法正:“孝直,汉中已得,可以着手攻取东三郡了。”
法正道:“正是,可兵分两路,北下汉中,南出荆州,两路夹击,确保万无一失。”
刘备思忖着:“让孟达从宜都北上,先攻房陵,至于北路,”他停顿了一下,“就让封儿南下沔水,攻西城上庸。”
法正没有异议,他提醒道:“主公,再一事,需选定镇守汉中之将。”
刘备踟蹰着:“孝直有合适人选举荐么?”
法正没说自己是否择定人选,却富有意味地说:“主公是否已默定汉中守将?”
刘备从容地一笑:“孝直知吾也,只是恐要排除众议,我欲破格擢升,宣令之日会惊吓众人也。”
“只要张将军服顺,旁人断断不敢非议。”法正的话说得很实在。
“翼德么,”刘备很淡地笑了一声,“他若不服,我去和他说。”他收住了笑,询问道,“孝直,我欲设置五军,你看如何?”
法正道:“五军?甚好,只是要慎选领军之将。”
“我选了几个人,”刘备扳着指头细细数来,“云长、翼德、孟起、汉升为前后左右四军之将,中军由我统领,子龙……子龙统帅亲卫,建为白毦军……皆给假节之权,哦,不,云长需假节钺!”
武将专阃一方,朝廷往往委以便宜行事之权,一般分为假节钺和假节,前者比后者权大,刘备单单给关羽假节钺,这是要加重关羽的权柄。在夺得汉中后,关羽北攻襄樊的战役即将打响,和刘封、孟达攻打东三郡相互呼应,势必要打通汉水,东逼许都,践行隆中对两路出兵战略。
法正虽然觉得刘备着急,可他并不反对拓境,只是叮咛道:“云长若北出襄樊,江陵需留重兵把守,后方不能丢。”
刘备轻松地点点头:“你放心,云长几次来信与我商讨襄樊之战,他已秘密排兵布阵,也知在江陵需留下重兵,轻忽不得。”
法正稍微放宽了心,耳听得刘备轻飘飘地说:“孔明上次进表,说张裕妄蛊人心,他已行便宜逮拿此人。张裕至今还关在成都牢狱里,孝直以为该怎么处置他?”
法正一愣,刘备忽然提到张裕,他尚有些措手不及,但因一向对张裕无好感,随意地说:“这个人话太多,唯有关起来才禁得住他那张口!”
“那就杀了吧。”刘备无所谓地说,语气很轻巧,不似在谈及血腥的杀人,倒像在说寻常的三餐饭。
他脸上的表情很淡,闲适地望向远方,苍茫的天水之间升起了薄薄的雾水。一行鹭鸶掠过水面,向南轻盈飞去,越过高山栈道,飞向他望不到的地方,在那锦绣如花的城市里,有他绵长的怀想。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毕朝廷奏疏,拜受玺绶,御九旒王冠,进封汉中王。
汉中王刘备,此刻站在沔阳高耸如壮士脊梁的坛场上,阔大的风从辽远的天空落下,又呼啸着卷上苍穹,拜坛下排列着上万静默的士兵,如荒野上挺拔的青松,在肆虐的风声中威严耸立。
刘备望着那严整如钢铁城墙的军阵,“刘”字大纛在头顶猎猎招展,大风涤荡起胸中的豪情,他大步走向前,亢声道:“汉中已定,赖诸将士奋勇杀敌,逼退强曹,孤深为感激,更为感动!男儿七尺,生不恋栈,战而得名,方为丈夫!如今,汉中克定,是诸将士之功,亦是天佑我大汉!”
高亢的声音回荡在大洼中,被来回旋转的风声推来涌去,很久地没有消散,士兵们都激荡出满腔激动,挥舞手臂,大声地呐喊道:“大汉万岁!”
刘备挥挥手,激动的呼喊渐渐低了下去,他又朗声道:“汉中虽定,然强曹未去觊觎之心,贼寇或有来犯。今孤欲择一良将守之,前抗关中强敌,后守益州门户!”
他扬起手,一名校尉手捧一方装印绶的红盒恭敬递上,他稳稳地接过印盒,身子转向了拜坛上肃然站立的一班将领。
沔阳坛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印盒上,一个个屏住呼吸,跟着刘备的一双手慢慢地移动,一点点挪到了将军们的面前。
刘备一个个地打量着帐前的将军们,他们每一个都是克定汉中的功臣,近四年的拉锯战,与曹军在崎岖栈道和嶙峋山谷间艰苦作战,不折不挠,终于占据了这至关重要的益州门户。
张飞与曹军大将张郃数次交锋,屡出奇兵,智计不穷,幸得他拼全力牵制西线曹军,保住了东线主力得以全心而战。
马超,提兵整戈雍凉,策动武都、陇右氐羌反曹,使凉州氐族七万余人归附旗下。
赵云,一身孤胆,临曹操大军而不惧,以空寨退兵,畀得士气高张,破败曹营先锋。
黄忠,苍颜不改勇色,定军山一战,身先士卒,力斩夏侯渊于马下。
……
他望着他们,露出毫不掩饰的赞美笑容,他从他们身边慢慢经过,每到一人跟前都会稍稍一停,那印绶却始终没有送出。
脚步再次收住了,这一次却停得很长,印盒在他和那人中间高高的悬浮,士兵们投了目光一望,原来是张飞。
莫非这汉中印绶是要交于张飞么?
刘备注视着张飞,眼睛里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张飞本以为刘备要将印绶交给自己,可他在刘备的眼神里读出了其他的东西,刘备仿佛是在对他殷殷地倾吐心声,希望他支持、信任、理解自己。
“大……”张飞轻一动唇,却没有真的喊出来。
刘备挪开了张飞,印盒缓缓地移动着,移动着,忽地停止了,他盯着那人,凝声道:“文长!”
排在将军末端的魏延听得刘备呼自己,茫茫然不知所措,呆了片刻才是一拜:“在!”
刘备对他平和地一笑,声音威严而庄重地说:“孤将这汉中印绶交于你手,你当恪尽职守,不得贻误!”
不仅魏延,坛上的将军和坛下的士兵都震惊了,为什么?镇守汉中要地的任务要交给一个不大不小的牙门将军,论资历,论战功,在场的哪个将军不比他强,可是主公居然擢拔他领衔汉川。
“主公,延……”魏延张着嘴巴,一溜又激动又害怕的气滑了出来。
刘备一凛声色:“怎么,文长不敢接印?莫非怕了曹操?”
刘备质疑而犀利的眼神犹如尖利的刀锋,在一瞬间剥离了魏延的惶恐,澎湃的好胜心膨胀了,他挺起胸膛,大声地说:“有何不敢!”
“壮哉!”刘备高声赞道,印盒却不忙着递出,仍是敛了容说,“孤且问你,如今委你重任,文长欲何处之?”
魏延振振有声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主公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主公吞之!”
刘备大赞道:“好!气魄岿然,有担当!”
印盒稳稳地放在魏延的手上,刘备用力一压:“拿好,汉中要地,谨慎守之!”
魏延牢牢地捧住印盒:“主公放心,魏延定不辜负主公重托!”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他回过身,对那拜坛下瞠目结舌的士兵张望了一眼:“孤今特除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隆隆如钟的声音传遍四野,随着跌宕山风飘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
入秋后,诸葛亮才从江阳郡回来。
南中的局势已暂时稳定下来,他还去见了庲降都督邓方,两人密谈了数次,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起刀兵,目下唯有千方百计求稳,待得汉中战事平息,再着手处理南中。
回到成都时,却是傍晚,秋意已如调浓的墨,深得挥不去了。院中的花木拼却着最后的余力,迎着没落的夕照绽放出极致的美丽,为这个最后的瞬间,天地也沉浸在深沉的悲凉中。墙垣上,屋瓦间,长廊下,全涂上了一层泪涔涔的粉色湿痕。
诸葛亮绕过回廊走到后院,吹面生寒的风让他颇感衣衫单薄,几瓣浅黄的花悠悠荡荡。女孩儿的笑声像干净的一滴水,忽然落在他疲惫的心上,他站着听了一会儿,不知不觉,轻松的笑意飞过眼角的皱纹。
前方的弯桥上,诸葛果正倚着阑干钓鱼,诸葛乔拉着她的手,不停地小声提醒道:“别笑,吓跑了鱼!”
诸葛果却笑得前仰后合,那鱼竿晃来晃去,鱼钩一会儿没入水中,一会儿飞出水面,在桥下的溪流里划出一圈圈涟漪,惊得鱼儿纷纷逃散。
“乔哥哥,为什么钓鱼不能动,真麻烦!”诸葛果笑哈哈地说,“不如我脱了鞋子,下水去摸鱼!”
诸葛乔严肃地说:“钓鱼非徒钓耳,乃为静心修身,诚心格物,致虚静笃。当日姜尚在渭水垂钓,那是钓鱼么?他是借着钓鱼以观人世,钓得文王上钩,也钓来周朝八百年!”
诸葛果晃着脑袋:“我不做君子,亦不要当姜尚,我又不钓文王……”她停下来想了想,“如果能把爹爹钓回来,也是好的。”
她本来在开玩笑,一回头却看见诸葛亮对她微笑,她以为是幻觉,死命地眨眨眼睛,那影像没有消失,反而真实如刀刻,她又听见诸葛乔毕恭毕敬地称呼道:“父亲!”
诸葛果清醒了,她把钓竿一丢,拍着手大叫道:“爹爹!”她跳起来,像燕子一般扑入诸葛亮的怀里。
诸葛亮溺爱地弹弹她的脸蛋,手心是温润如鸡蛋清的软滑。他打量着三个月没见的诸葛果,女儿十二岁了,个头齐着自己的胸口,眉目唇鼻已渐渐勾出少女的轮廓。虽因久病而显得骨瘦,却囫囵有了成熟影儿,可他已抱不动她了,再不能像过去一般捧她在怀里,逗一逗,颠一颠,她还是那一枚红馥馥的果儿,却已快蒂落枝头,去另一棵树上寻找新的巢岤。
“长大了。”他喃喃,亲爱的柔情里渗入了伤感的沙粒,磨疼了他的心。
诸葛果嘟着嘴巴:“爹爹老不在家,人家长没长大,你也不知!”
诸葛亮笑着拍拍她的后背,回头对诸葛乔和蔼地说:“你写的论政文章,我看了,很好。”
得了诸葛亮的夸奖,诸葛乔却没有狂喜之态,笑容很平淡,他面对诸葛亮总有些拘谨,撒不开手去迎接养父的亲情。
诸葛亮挽住诸葛果:“你娘呢?”
“屋里!”诸葛果扯着诸葛亮往内堂走,大声道,“娘,爹爹回来了!”
黄月英正坐在榻上缝袍子,听见女儿呼喊,背过身见到诸葛亮跨进屋来,惊喜地说:“呀,回来了?”
她把针黹活放去一边:“能待多久?”
诸葛亮闷声一叹:“待不久,略坐坐,立马要走。”
黄月英半嗔半疼地说:“就知道你是劳碌命!”她因想起一件非说不可的事,推了推诸葛果,“果儿出去和乔哥哥玩儿,娘和爹爹有话说。”
诸葛果不乐意地跺跺足:“娘坏死了,人家要陪爹爹,你偏赶我!”
黄月英威胁道:“不听话,娘施家法!”
诸葛果不高兴地翘起嘴巴,气鼓鼓地走出门,却在门边停住,把脑袋挂在门轴上:“不许说我坏话!”
黄月英忍住笑,把门关了,还隔着门缝张望了半晌,确认诸葛果没有贴着门偷听。
“什么要紧事,还得瞒着果儿?”诸葛亮好奇地问。
黄月英回过身来,语气郑重起来:“头一件,主母昨日请我入府。”
“哦?”
“她问果儿今年多大,哪个月的生日,她还说果儿和公子从小一块儿长大,脾气秉性都熟络,可是配得很。”
诸葛亮恍惚听懂了,他迟疑地说:“主母这是要……”
黄月英点点头:“她想将果儿许给公子。”
白羽扇轻轻从诸葛亮的膝上滑落,他竟浑然不觉,他用缥缈的声音说:“你怎么说?”
黄月英捡起羽扇,递给诸葛亮,她抬起脸,目光柔和,轻轻地说:“没答应。”
羽扇变得重了,诸葛亮几乎拿不起,手臂像被扎了一针,酸麻着耷拉下去,他费力地把羽扇拿稳了,也把自己坍塌的心思一点点垒起来:“哦,我知道了。”
“再一件事,大姐来信了。”黄月英很快将那件事掠过去,像拂走一层灰尘。
书信递到诸葛亮的手里,是昭蕙所书,她随丈夫蒯祺去了房陵,只因蒯祺做了房陵太守。她在信里说,离开隆中三年了,叔父和昭苏的坟头该长满了草,她很想回去看看,可东三郡道里悬远,蒯祺又在任上,不能随她同往,她若孤身复返荆州,也放心不下儿女们,她请诸葛亮若得了空,遣人去坟前祭奠一杯酒。随信寄来她亲手做的一领棉襦和一双鞋子,送给诸葛果。
诸葛亮轻轻放下信,眼波深溺着幽幽的情绪,像光明背后复杂的阴影。黄月英捧来一具竹笥,压在他面前,仿佛沉重的心事般,压住了轻快的念想。
诸葛亮久久地抚着竹笥,也没有打开,明亮的一线光不期然定在笥面上,缓慢地化开了,仿佛悄然拂落的一滴泪。
他怅然地长叹一声:“收好吧,是大姐的一片心。”
他站起身,轻轻地推门出去,落花在风里扬起绝美的脸,落下时,却结出了万古不销的愁。忧伤的醉意在乍暖还寒的空气缓缓流荡,像解开了一件扣紧的衣服,扣儿在一枚枚松开,而哀伤也在一点点释放,直到这天地间都充盈着那烟云般久久不散的惆怅。
他挽了挽袖子,那里面装着刘备从汉中发来的信,刘备下个月就要返回成都了,汉中已交付魏延镇守,刘封孟达已进兵东三郡,关羽也在整装待发,夺汉中、攻东三郡、北上襄樊这是三记打向曹操心腹的重拳,这正是十二年前隆中对的远景目标。刘备在信里说:“隆中大策,今见规略。”诸葛亮读得出刘备的踌躇满志,亦读得出刘备十二年来对隆中对深信不疑的践行努力。
信的最后,刘备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让诸葛亮做一件事,把关在牢狱里的张裕腰斩于市。刘备的理由是:“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诸葛亮几乎能感觉到刘备满脸不在乎的轻佻语调。
胜利像春花烂漫,一眨眼开满了贫瘠的山冈,人的心在急速地膨胀,低调的中庸是可笑的懦弱,连杀人也变成无足轻重的一句梦话,砍下的头颅不过如折断的一棵草,根本不值得怜惜。到处都在庆祝胜利,一片瓦一朵花也盛着欢喜的光芒,仿佛天下一统像吹声口哨般悠闲容易。
诸葛亮却欢喜不起来,心情莫名地沉重起来,他以为自己矫情,可那郁闷的感觉像疾病一样在胃里冒出酸水,他摁不住,反而愈加疼痛。
也许是想太多了吧。诸葛亮自嘲地笑了一下,却又想起大姐寄来的信,新的、不能说出的烦恼吐出丝,在心底结成一张逃不出的铁网。
第二十三章 至亲成寇仇,千古英雄同此哀
城破了,房陵城像风干的鸡蛋,轻轻一戳,便碎得七零八落。从荆州来的军队大模大样地涌入城中,房陵太守蒯祺来不及出逃,被两个小卒当场拿下,他喊了两声模糊的口号,听不出是喊冤还是不屈,头颅已被轻易地斩落,高高地悬在城门上。血惨的头颅像飘在天空的一捧枯萎的飞蓬,禁不住风的摧折,迅速地干瘪下去,两瓣嘴唇张开很大,黑炭似的牙齿咬不紧,总有一丝气息钻出齿缝,像那头颅离不开的眷恋。
孟达在攻占房陵的第一天,便给汉中王刘备寄去了一份文采斐然的战报,不遗余力地自我表彰,夸大了战斗的激烈度,枭首数也往上提升了一倍。孟达是好大喜功的性格,杀死一个士兵能当作阵斩一个悍将,攻破一座城池的功劳似乎屠灭一个国家。他喜欢听掌声恭维,容不得批评指摘,他会假惺惺斥责面谀,鼓励他人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内心深处极爱赞美,仇视不合心意的忠言。
他毫不犹豫地杀死蒯祺,皆因蒯祺骂他“反复小人”。他前一刻还在假惺惺地劝降蒯祺,装出惜才的仁德模样,这句斥责刚一入耳,他便打碎了爱才的玻璃心,气得只想对着蒯祺来一下窝心脚。
蒯祺的头颅高悬城楼,成了房陵城的空中一景。孟达的火气还没消,下令传首四方,让房陵郡的子民都看看他们昔日太守的末路,谁敢起叛心,下场还不如蒯祺。
“把蒯祺家人都捆起来!”他阴狠地下了这个命令。
受命抓人的将官领着百人小队冲入蒯祺家中,把人当端午角黍,一只只绑得结实,折转回来复命:“怎么处置?”
孟达乜起眼睛:“杀了!”
将官露出为难的神色:“将军,有件事……”
“什么事?”孟达不耐烦地说。
将官颤颤地说:“适才蒯祺的妻子说,说她是……”他吞咽着硬邦邦的唾沫,“诸葛军师的姐姐……”
孟达惊住了:“什么?她是诸葛军师的姐姐?”
“她真这么说……我们绑了她,这女人的嘴不干净,一个劲喋喋不休地骂娘。有个弟兄气不过扇了她两耳光,她又是哭又是喊,说你们是什么东西,叫我二弟来,我要当面问问清楚,他是不是当真六亲不认,要取我性命自己亲自动手,别让外人帮凶。我说你二弟是谁,她说,说是诸葛军师……”
孟达紧张起来,残损的记忆在飞快地拼合起来。他恍惚记得诸葛亮的大姐似乎嫁给荆襄世家蒯氏,上次关羽在江陵设宴款待荆州诸郡长官,他隐约听关羽说过一嘴。当时如耳边风,全没当回事,如今回想起来了,蒯祺的妻子也许真的是诸葛亮的大姐。
他谨慎地说:“不管真假,先稳住她,暂时不要动蒯祺的家人……”他忽然打了个寒战,“你们没多手吧?”
将官害怕地缩了一下脖子,他结巴道:“将军,恐怕,恐怕……”
“怎么了?”孟达呛着声音质问道。
将官埋着头,也不敢看孟达,声音像被雨淋湿的毛毛虫,全趴在地上:“蒯祺的两个儿子意图反抗,手下没轻重,不得已杀掉了……还有一个女儿……”他咕咚地吞了一口,“将军知道,几个月不食肉腥,弟兄们馋……”
孟达怫然,一巴掌撩将过去,直把那将官打翻倒地,他气得青筋暴涨,吼道:“畜生!”
他像走兽般来回趟步子,奇怪的恐惧在心膈上长出湿漉漉的绿毛,他忽然觉得被挂在城楼上的头颅不是蒯祺,而是他的分身。
纵算他屡立功劳,到底只是羁旅贰臣,不比宿臣可以摆资格说过去,倘若犯了重罪,君主顾恋旧情也会宽恕。可他是改叛旧主重投新主,名声本已不好,常年受着刘备旧臣们的质疑,行事不免有诸多掣肘,犯个小错尚且提心吊胆,何况是这样不可弥补的大错。
是呵,他是奉命出征,杀死房陵太守可以说是迫不得已,还能囫囵过去,可连太守家人也一并戕害,却到底于道义有亏。
为什么蒯祺的妻子是诸葛亮的大姐,诸葛亮是什么人 ?[-3uww]刘备最倚重的心腹,底下臣僚们窃窃议论,都说即便将来刘备做了皇帝,统领百官的丞相之位一定归属诸葛亮,得罪了诸葛亮,与得罪刘备并无二致。
听说刘备刚杀了张裕,张裕不过是嘴巴碎,爱出风头,自以为参悟天机,没有君子恭默之风,好到处宣扬,竟就掉了脑袋,他的死让许多益州旧人噤若寒蝉。自己和张裕一样也是益州旧人,会不会也遭到张裕一样的下场,孟达不知道,他根本不敢猜测刘备的心思。
刘备外怀宽仁,待人厚恩,但他毕竟是君王,君王具有的冷酷、残忍、心术,他都具有。在他满面春风的微笑下也许正展开了死亡的玄色旗帜,他杀了你,你还对他感激涕零,甘愿为他赴汤蹈火,背负数世骂名,这就是政治家的可怕。
刘备是这样的人,其实,诸葛亮何尝不是?这君臣二人都把政治心术修炼得炉火纯青,孟达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是猫,自己是耗子,天生的一败涂地。
孟达越想越怕,他颓唐地衰坐而下,抱着头唉声叹气。
※※※
厚厚的包袱像重病人喷出的一口气,奄奄一息地凝聚在书案上,阳光压下来,晕出一个明亮的漩涡,仿若哪个女子的指甲印,因揣着宿世仇怨,便把毕生的刻骨恨意都摁在这一印间。
刘备轻轻地抚去包袱上的皱褶,灰布面儿上没有一丝绣工,像谁寡淡的脸,黯然得让人气闷。
这包袱送来后,他也没有打开过,摸了摸,只觉得很柔软,像凝成一团的蛋清,也不知是什么物件。虽然心里好奇,可到底不会撕掳开,毕竟要有所顾忌。
他把手从包袱上挪开,又去拿起轻薄的战报,这让他高兴起来,像吸入了新鲜的暖空气,从里到外都荡漾出旖旎春光。
关羽自出师北伐,步步告捷,前日设计水淹七军,大胜曹军,生擒于禁,现已将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兵锋直逼许都,曹操大为震惊,打算迁都避祸。而同时,刘封和孟达已在上庸胜利会师,东三郡全部掌控,接踵而至的胜利令人振奋,战报里的每一个字都闪着温暖的金光。
可一旦触到那包袱,便像摸着了一包铅水,腻烦的沉重感可恶地滋生着,病菌似的铲除不灭。
人的心怎么能容忍如此矛盾的情绪,这就像美好和丑陋同时长在一张脸上,一半儿惹人痴迷,一半儿遭人厌弃,但无论割舍哪一方,都是两败俱伤的悲哀结局。
很轻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犹如一弯静默流淌的水,刘备抬起头,看着诸葛亮趋步而入。
“主公!”
诸葛亮拜下去,声音不高不低,刘备默默地看着他,只觉得心上漏了水,凉丝丝地不甚忧伤。
“孝直病了。”刘备第一句话很沮丧。
诸葛亮有些懵,刘备宣召自己难道是为了谈论法正的病?他不是不知道法正生病。刘备回到成都不久,便在汉中王府大宴群臣,宴席上法正本正畅谈欢饮,忽然就一头栽下去,惊得刘备魂飞魄散。那天才是法正刚刚荣升尚书令不到一个月,新官的席位还没坐暖和。
那之后,法正一直卧床不起,偶尔精气神好一些,勉强能入王府做事,第二日又再染沉疴,刘备严令他在家休养,若不痊愈不准入府勤政。
“孝直积劳成疾,偶染疾疢,但多加养护,应会痊愈。”诸葛亮宽慰道。
刘备郁郁叹息:“但愿如此。”他关心地看住诸葛亮,用长辈的语气叮咛道,“孔明也当保重。”
诸葛亮立刻被感动了,有些话不用多说,简单的两三个字便积聚了丰沛的感情。他听得出刘备满怀的关心,也知那并非虚词,他感激地说:“多谢主公挂怀!”
刘备叹道:“而今基业草创,不免惹人浮想,没有孔明之时,刘备如丧家之犬,空揣抱负,却是虚度年华。自从孔明隆中建策,我方知前途所定,从无兵无地,到如今地跨荆益,兵拥十万之众,我很感谢孔明,若没有你,便没有今天的刘玄德。”
刘备今天的话太深情,诸葛亮不免忐忑。他是水晶心肝,透亮地照见了世人的繁复,刘备不是不可以倾诉衷肠,但他召自己来,若是为单纯地吐露心曲,这其中一定有蹊跷的缘故。
刘备幽幽道:“孔明殚精竭虑,筹谋远虑,方换来今日盛景,本欲与孔明君臣相知,全心相托。奈何世事无常,不得不辜负孔明,我知道孔明心存公义,但我心有愧。”
“主公言重了。”诸葛亮轻声道。
刘备默然,忽然把手边的一封信递给他,目光溺着无法言说的情绪。
诸葛亮也不问,默默地拆了信阅读,这信为李严写给刘备,信的主旨很简单,专为孟达求情。他说孟达是无心之失,孟达若知蒯祺妻子是诸葛亮大姐,断断不会疏忽照顾,酿成惨祸。他已知悔过,深自内疚,恨不能伏诛而自谴,如今正在用人之际,请主公不可因噎废食,切切护佑忠良苦心。
诸葛亮把信轻轻放回去,脸上的表情很淡,甚至没有表情。
刘备抚着那封信:“不欺孔明,我曾责怪孟达擅害良辜,孟达也曾上书分辩,但毕竟事涉私门,没有告诉你。”
诸葛亮安静地说:“主公不必为诸葛亮的私事而严责臣下,孟达正在攻打东三郡,不当在此时严词斥之,以影响军心。”
刘备将那信缓缓压在一摞文卷下:“孟达方表述委屈,李严便上书求情,言辞凿凿,一片维护之心。”他怅怅地一叹,若有所指地说,“我才杀了一个张裕,底下已是非议成海,他们都是益州旧人,难啊。”
诸葛亮明白了,他轻轻一搭羽扇,躬身道:“主公不必多说,亮知道了。”
刘备忽然起身,给诸葛亮深深地伏拜下去,慌得诸葛亮跳过去,用力拉起刘备:“主公何故如此大礼!”
刘备动情地说:“孔明深明大义,焉能不受刘玄德一拜。”
诸葛亮托起刘备的手,用力地说:“亮,受不起。”
刘备长叹:“忘身为公,尽心无私,天下唯有孔明!”他转身将那大包袱递给诸葛亮,“我曾遣人问你大姐消息,她托使者带这些物什给你,你拿去吧。孔明放心,她而今一切平安。”
诸葛亮惊愕,他抱着包袱,竟不知如何言表,良久,才颤巍巍地说道:“谢谢主公。”
刘备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手,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将来计。”
诸葛亮也不知该不该点头,或者是说一句铿锵有力的许诺,那沉甸甸的包袱把他的言辞都压碎了,他索性什么都不说。
“人间之不得已何止二三件。”刘备最后有些伤感地说。
※※※
秋风在眉梢上描画,吹白了少年头,在凋零的季节,什么都在瓦解,在缤纷,在碎裂,在老去。浓稠惨淡的尘埃中,世界的轮廓是水中的倒映,再极致的美好也不过是不能触摸的幻想。
门推开时,诸葛亮觉得头晕,几乎站不动,倚着门喘了一口气。
黄月英迎了上前,关切地问道:“脸色好难看,犯病了么?”
诸葛亮摇摇头,他本想和妻子说一声没关系,却觉得乏力,声音也发不出,唯一能做的是像被操纵的木偶般走进屋子,把包袱放在床榻上,然后拥着包袱软绵绵地坐下。
“这是什么?”黄月英好奇地问。
诸葛亮还是不说话,他解开包袱的结扣,灰色的皮软软地耷拉下去,像被洗去的一摊泥水。里面卧着一堆碎布,轻轻提起来,恍惚是一件剪烂的衣服,约摸看出是孩子的童衣,已有些年份。
诸葛亮的一双手都颤抖起来,他认得这件衣服,这是他八岁生日,昭蕙、昭苏给他缝的新衣。他后来蹿了个头,衣服穿不得了,一直压在箱子底,昭蕙嫁人时带了走,说要留个念想。
可昭蕙剪烂了这件衣服。
没有什么决裂比这更刻骨铭心,这是他的姐姐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他曾经幸福地拥有两个姐姐,他在幼嫩的心里爱过她们,想娶她们为妻,长长久久地拥有她们,闻她们发间的清芬,看她们指头开出的红花儿,睡在她们的呼吸里,一辈子也不要改变,可一个姐姐已在黄土陇中化为枯骨,另一个姐姐与他决裂。
人是不是长大了,就得失去亲爱的依恋,只有让自己沉浸在孤单的悲绝中,才能成就伟大,只是这样的伟大,代价太惨烈。
诸葛亮发出了一声悲哀的笑,他摩挲着剪烂的童衣:“她能怀着恨,足以证明她还可以活下去。”
“你说什么?到底出了什么事?”黄月英又迷糊又着急。
诸葛亮将衣服叠起来,昭蕙剪得太碎,布料参差耷拉,也不知用了多少痛苦的狠劲。他叠了很久,才勉强成形,他低下头,深深地呼吸着,仿佛被拖入了一场漫长的梦里。
“孔明?”黄月英担心地去拉他的手,却以为自己触到了一块冰。
诸葛亮抬头的一刹那,黄月英呆住了,她看见的诸葛亮陌生得让人害怕,泪水仿佛冲溃堤坝的洪水,从发红的眼窝深处汹涌而出,洗软了他硬朗的轮廓。可他没有吭一声,强烈的痛苦被他死死地咬住,犹如咬住一把锋利的刀,伤害的血都独自咽下。
黄月英在一瞬间明白了,她蓦地牵住诸葛亮,对着他呜咽道:“干嘛总苦着自己?”
诸葛亮叹了口气,轻轻拿起衣服,力气却在忽然间松懈了,手一松,衣服飞了出去,哭泣着飘成一片碎裂的云,仿佛千疮百孔的一颗心。
※※※
建安二十四年漫长得像永远都过不去,似乎这一年将成为永恒的化石,深重的秋天仿佛隐隐忧伤的情绪,在天地间慢慢凝聚起来,犹如一片无形的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