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鹿角,一排排整整齐齐,仿佛上万持刀的士兵。
一声清亮的呼啸犹如夜枭出林,顷刻间,潜伏的蜀军跃身而出,亮晃晃的刀举手一扬,削铁如泥的百炼刀平挥出去,鹿角成片地劈倒,“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响声撕开了黑夜矜持的衣裳,也惊动了营垒里的曹军。
但一切都太晚了,待得曹军意识到蜀军偷袭时,鹿角已经砍倒了一大半,随即,大火燃了起来,赤焰如长龙舞蹈,直烧到营门口,瞬间将两个出营来探究竟的斥候吞噬掉。
火光映红了定军山的天空,仿佛在为新年呈现一场盛大的献礼,五千蜀军手持蒲元新制的百炼刀,杀入了混乱的曹军营垒。
可这仅仅是开始。
曹军的第一道防线在黑夜中瓦解成流荡的黑烟,魏延率领的先锋队推锋前进,一直杀到张郃屯守的东围。而后,蜀军几乎全军出动,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涌往东围,前赴后继,生死抛外,仿佛把那东围当作一顿丰盛的新年肴馔,势必要顷全力吞入腹中。
魏延从愤怒的烈火战场杀出来,手里提着两颗首级,他跑到马谡身边:“知道为什么集中兵力攻打东围吗?”
“围点打援。”马谡不以为然地说。
魏延笑嘻嘻地说:“幼常书生谈兵比赵括强多了!”
“你他娘再胡说八道,我摘了你的脑袋!”马谡冒火了。
魏延哈哈大笑:“先保住自己的脑袋吧!”他挥了一挥滴着血的刀,“说老实话,你炼出的刀真不错!”
马谡哭笑不得,他真想一刀劈开魏延的脑袋,看看那里面到底长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战斗从深夜一直持续到天明,素有勇武之名的张郃也抵挡不住蜀军这不要命的冲锋,东围共有十七屯,一夜之间便被蜀军拔去了十二屯,最后五屯便似被暴风雨摧毁的大船仅剩的两片木板,在狂暴的汪洋中攀附着最后一点儿无望的希望。
魏延当先摧锋,东围十七屯,他便拔了五屯,每攻下一屯,他都会问幸存的曹军士兵:“张郃在哪里?”
他听说过张郃的威名,知道张郃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子战将,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这五位万人敌名震天下,战功彪炳,是曹操手中的精锐王牌。曹操历次征战皆随从周旋,几度救败局于狂澜,振士气于倾覆,属于他们的英雄传奇足以令世人惊叹,有武将甚至认为能死在五子手下,此生便不虚度。
这也是魏延的理想,如果能和天下名将对决,胜之,会令他在一夕之间成为天下名将,败之,也是一种轰轰烈烈的壮阔美丽。他不怕死,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死,他自信地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张郃,如果上天给他机会,他想和五子一一过招。
去年听说乐进病逝,魏延独个郁闷了很久,他不仅仅是惋惜英雄辞世,更遗憾自己再没有机会与名将决一生死,他一度怀疑这是苍天对他晚出世的惩罚。
生于乱世,要么埋首山野寂寂无闻,要么策马疆场轰轰烈烈,即便是死,也要在绚丽中结束生命。魏延把人生分成了两个极端,他不给自己留中间道路。
因为留名千古的英雄往往走极端,人只有偏执才能成就伟大。
又拔下一屯!
魏延还在找张郃,他已杀入了东围中军的营垒前,他看见一面“张”字大旗迎风招摇,粼粼火光淌在上面,红艳艳地晃动出奇形怪状的褶子,像两个激烈交战的将军。
他瞬间激动起来,听见血管里突突的跳动声,每个毛孔都在弹跳出嗜血的狂潮。战场的喧嚣在这个时刻成为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所有的景象、所有的呐喊都在向外坍塌。他拉过一匹战马,飞鹰似的跳上马鞍,手持长刀杀向那面不肯退缩的旗帜。
※※※
蜀军围点打援的战术在天明时起到了效果。
当南围的夏侯渊听说东围张郃受困,也不暇多想,紧急率军驰援,他是烈火爆炭的脾气,往往因瞬间的急躁而不顾后路。曹操多次劝他少恃勇而多行智,他虽然当时口口声声地允诺,事后却把曹操的叮咛丢入脑后,遇着紧急之事,牛脾气一上来,深思熟虑的判断荡然无存。
一支伏兵一直在等待夏侯渊的到来。
这支军队由刘备亲自率领,法正为参谋,黄忠为主将,他们已在定军山的霜冻丛林间等候了整整一夜,听见寒冷的风飒飒地卷起满山的碎枝叶,扑向被蜿蜒山巅割开的天幕。
身体是寒冷的,心里却烧起一盆火,那是对胜利强烈的渴望,对疆土狂热的梦想,犹如苦盼千年的一个难得的期颐,因为太渴望乃至于没有了耐烦心,便以为这一夜的等待过去了几个世纪。
夏侯渊的援兵毫无防备地进入了蜀军张开的口袋中,他们以为蜀军正在全力以赴争夺东围,压根就想不到蜀军会分兵设伏,定军山寒冷的风麻痹了他们的大脑。
夏侯渊便像一只愚蠢救火的耗子,一步步走入了死亡的口袋。
那一天是建安十九年正月初三,夏侯渊这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可他也没有机会怀念了,他自己反而要成为被怀念的一部分。
法正从草丛里跳了起来,他抡了抡胳膊,捞起鼓槌,重重地摔打在牛皮鼓上,激烈的鼓声伴随着他嘶哑的吼声:“冲锋!”
而后伏兵四起,亿万的飞箭笼成一片黑云,层层叠叠压在曹军的头顶上,那像是泰山王屋的巨大力量,天下没有凡人能够抵挡。
黄忠披甲上马,一缕白发从兜鍪的边缘飘了出来,为他略带狰狞的神色增添了一抹柔和。他在马下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骑上战马,他便是可当千军万马的勇将,年纪在锋利的刀刃下,和头颅一样脆弱。
他咆哮着,像一匹年富力强的野狼,当先冲入了混战中的山谷。
※※※
魏延拉起缰绳,战马人立而起,那一瞬,他有种凌空飞翔的豪迈感,他仿佛成了云端的天神,俯视着如微尘般的芸芸众生。
那面旗帜离他更近了,他甚至可以一探手便扯下几缕流苏,长刀下滚翻的头颅是催迫的战鼓,为他臆想中惊世骇俗的一战敲响了前奏。
张郃,我来了!
他在心底狂呼,他几乎想放肆地大笑,战场的硝烟在他的周遭起落如英雄一生的跌宕,他便要踩着跌宕迈向辉煌。
“魏将军!”后面有斥候扯着嗓门号呼。
魏延不情愿地回过头,是个传军令的斥候,他心里有种不好的感觉。
“主公军令!”斥候一板一眼地说,“魏将军速回军驰援!”
魏延很想违令,他恋恋不舍地盯着那面“张”字大旗。
“魏将军!”斥候催促道。
“知道了!”魏延没好气地说,他最后又看了一眼那面流光溢彩的旗帜,无奈地调转马头,马蹄一顿,那明亮的背影远远地离开了那面旗帜。
※※※
定军山下这场战斗注定将成为千古传说。3uww小说下载魏延率领驰援的先锋部队赶到战场时,却发觉自己其实可以不用来。
七十岁的黄忠在战场上是嗜血的野狼,比他年少两轮的夏侯渊却变成了耗子。
拥挤不堪的山谷像在炒一锅大杂烩,天空密布着交错的羽箭,嗖嗖之声灼烧掉山林间的寒气,地上是堆积如山的尸体,旧的血没有干,新的血便加上去。夏侯渊找不到一条可以撤退的路,他的前面没有路,他的后面更没有路。
黄忠的阔首长刀举起来,像从天空劈下的一道闪电,他大喝了一声,夏侯渊居然在这一刻心胆俱裂。
他征战二十年,从来没有害怕过,数次濒临死亡绝境,他也坦然面对,视死如归是武将必备的素质。
可他竟害怕了,恐惧的感觉像衣服脱了线,凉意便顺着断线处缓慢攀升,一直爬到他的头顶,在天灵盖这个地方停住,轻轻地揭开头颅,把恐惧植入身体里。
一瞬间,夏侯渊忽然想起曹操殷殷的嘱咐:“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恃勇也。将当勇以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这番告诫前所未有地清晰,在最后的时刻,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重重地敲入他的骨髓里。
他被黄忠拦腰斩断,两半身体分别从两边栽落马下,血以滑稽的方式喷出来,转着漩涡飞舞,向着四面八方热情地奔跑,像新年炸开的爆竹。
有士兵亲眼目睹了夏侯渊惨烈的死状,当场就吐了个撕心裂肺,这种死法太残酷,把人心底的恐惧全部扒拉出来,曹军的士气陡然间滑落到最低点,不等蜀军威逼,就纷纷弃甲投降。
魏延隔着远远的距离,看见那一幕血腥之景,他咕咚吞了一口唾沫。
他于是后悔了,早知道就违抗军令,非要和张郃大战一场不可,黄忠能腰斩夏侯渊,他魏延就不能斩首张郃么?
张郃,你一定要好好活着,你不能死在别人手里,更不能死在床笫上,只有我魏延才能取走你的性命!
魏延发了个毒誓,他这辈子若不能手刃张郃,他便投缳自尽,永不为人!
定军山已是欢声雷动,漫山遍野飘扬起蜀军的旌旗,士兵将铠仗和头盔抛向天空,锃亮的光刷出去,整片天都透明了。白发黄忠策马来回奔跑,呜呼喊叫的模样像个十来岁的孩童。
魏延也觉得高兴了,他用双手合拢在嘴边,吹了一声嘹亮的口号,他对赶来的马谡说:“幼常,你炼出的刀真好使。”
马谡瞪了他一眼,他跳下马,将手里的钢刀刷地收回鞘,动作太故作潇洒,上半身摇摆过大,脚底下打滑,一跤跌了个结实,直摔在一摊血里。
魏延乐得大笑,也不管马谡用如何刻骨铭心的眼神恨他,越发笑得畅爽淋漓。
第二十一章 虎口拔牙,逼退曹军取汉中
增援汉中的曹军在一场大火后从邺城开拔。
那场大火是丞相府掾属所放,都是曹操素日倚重的亲信,火势很旺,烧亮了许都的一条街,睡梦中的皇帝也惊醒了,还以为是魏王等不及要逼宫篡逆,绝望之余几乎想去太庙自经以谢汉朝列祖列宗。后来消息传来,原来是忠心汉室的几个臣僚密谋叛曹,可事情并不成功,被轻易就镇压下去。身在邺城的曹操闻讯怒不可遏,将许都百官召集到邺城,把救火的和不救火的一起杀光,诸僚为之胆寒。
曹操真的气疯了,所有理智都被那场大火烧成了灰烬,仿佛只有毫无节制的滥杀才能消灭他内心的暴怒,纵然如此,也不能让他平静,也许唯有一场血肉模糊的战争才足够填平他内心的积郁。
大军于建安二十三年七月西征汉中,九月到达长安,正要整兵西入,十月宛县又起叛乱,守将侯音劫掠吏民,闭关叛应荆州关羽,煽动襄樊。曹操只好卧在长安不动了,待到叛乱被曹仁平息,时间又拖到了建安二十四年。
新年的爆竹花儿还在天空舔走冬季的雨雪,夏侯渊战死的噩耗便呈在曹操的案上。那时他正在长安行宫里看仆从们挂彩灯,城市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景象,不合时宜的噩耗偏偏在这个时刻塞到他的手里,他才看了两行,便一头栽下去,晕了半日才醒。
他醒来时,床榻边是一片哭声,他气极了,弹起来怒骂道:“哭甚,孤还没死!”
他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决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要将汉中夺回来,刘备区区织席小儿,他有什么资格和自己夺地盘,他只能温顺地跪在自己的王位下,像条狗一样等待自己的施舍,他竟敢开疆辟土,成就王霸之业。
赤壁之战后,十年之间刘备便夺得了荆州益州,还有汉中,昔日潦倒在诸侯幕僚下的寄寓食客,居然在数年间威风八面,大有争锋天下的趋势。
这世道很荒唐,刘备和他一样野心勃勃,可他把分裂的汉朝疆土一块块粘起来,刘备却将他好不容易黏合的疆土再次割开。为什么刘备被冠以仁义美名,受着道学家的尊崇膜拜,他却被世人的荼毒谩骂投在喷焰的火山口。
曹操觉得相当委屈,他恨着世人的浅薄,恨着与他争疆土的诸侯们,刘备也罢,孙权也罢,都拿他当逆贼,其实他们到底还保存了多少汉家正朔的忠心,只有天知道。
春风鼓荡,汉中平原的绿意如淙淙溪流,欢乐地流向四面八方,冲到高峻山麓下激起翡翠色的浪花儿,浪头却压不住,一径里翻过青灰的山巅,洗净那冬日的惨淡之色,将缤纷绚烂如火如荼地铺陈开去。那种从冰封中复苏的力量不可阻挡,世间的铜墙铁壁只如薄脆的纸,东君的一声懒洋洋的口哨,顷刻便让寒冬的坚壁清野献出第一捧娇艳欲滴的鲜果。
春天的温暖里酝酿着战争的嚣张气息,那像一团驱寒的火里包着的一桶炸药,引子埋得很深,外边已烧得残损不堪,最后的一片挡板正在垂死挣扎。
曹操来到汉中的第一天便发现,汉中已牢牢地掌控在刘备手中,刘备在各险关设兵拒守,别说是进入平原与刘备决一死战,每前进一步,便要被坚关所挡,遭受一次残酷的阻击战。刘备实行坚壁清野,曹军在汉中野无所获,不得已从关中运粮,辎重线拉得太长,从关中入汉中的褒斜道每天行进着运送辎重的马队,高悬崖壁的栈道上吱嘎吱嘎地响起马蹄声车辙声,一个不小心便会摔下栈道,往往救护不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马落入深不见底的河谷。每天都有士兵殒命,鼓囊囊的粮食顷时被幽深的谷壑吞噬,不得已又重新调粮。征集的粮秣刚进入逼仄栈道,又得经历死亡考验,这成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而在西线,曹洪、曹休的援兵被张飞马超牢牢地堵死在阳平关外,汉中的曹军主力只能单线作战,忍受着粮秣减少的饥饿,忍受着敌人拒不出战的长久煎熬,像误入歧途的孤犊,挣扎在没有出路的秦川山谷间。
春风在山间吹起瓦解封闭的浮浪,却吹不进重兵屯聚的关隘。
成片的羽箭从关城上飞下来,整整齐齐,密集得让人心生出难受的鸡皮疙瘩。刘备似乎在招摇他的实力,他再不是从前无兵无地的落魄皇族,他现在地跨荆益,强将如云,谋臣辐辏,过去节衣缩食,打一场伏击战还要精打细算,粮秣用多少,兵器用多少。如今便是坐守关城的阻击战也不吝惜弓箭,一骨碌只管放出来,射得中射不中还在其次,显出三军威猛气度才是首要。
曹操恨透了这种暴发户心理,骨子里缺乏贵气的小人物,一朝坐了人上人,为了洗脱昔日的卑贱气质,拼死力把自己装裱成极尊贵族,穿最昂贵的绸缎,住最豪华的宅院,说最文雅的言辞,不遗余力抬高自己的家世门楣,把惨淡的过去淹死在记忆的水脉里。可就算外面再怎么修饰,也剥不去那血骨里深刻的下贱味儿。
曹操虽看扁了刘备的人格,数度想与刘备面对面辩难,刘备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汉中的险关很多,谷口很多,不知道刘备守在哪一处。曹操觉得刘备不是当缩头乌龟,而是根本看不起他曹操,大约刘备以为,汉中已不可攻克,曹操便是神也当退避三舍,故而不用他亲自出面迎敌,手下的虾兵蟹将应付绰绰有余。
又一阵雨箭急催而至,“当”的一声射中曹军中军的铜楯,劲力推得持楯的士兵摔飞出去一截,疼痛的风刮着曹操的脸,像扇了一击耻辱的耳光。
仍旧是攻不下来,连关城的一块砖也卸不掉,仿佛小孩儿对阵巨人,巨人只是抖抖衣服,小孩儿便伤筋动骨,血流如注。
曹操不得已下令收兵,才回到营垒,坐不暖席,便收到邺城密信,信方阅了三行不到,那股在久攻不下的城关下积攒的窝囊气翻了出来,冲得他险些再次晕厥过去。
信是世子曹丕亲笔所书,只说了一件事,魏相国钟繇属下魏讽谋反,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图谋袭邺,结果为陈祎所卖。密谋上闻,世子当机立断,诛杀魏讽,诸同党已押解入狱,请魏王决断。
曹操把信用力掷下去,恶声恶气地斥道:“钟繇这个书呆子!”
钟繇写得一手花团锦簇的妙字,是享誉天下的大书法家,文采富赡,风流蕴藉,却将个心怀叵测的j邪小人延入府中,委以重任,自以为得天下贤才辅之,却是令人嗤笑的书生自负,险些酿成弥天大祸。
曹操越想越气,扒过笔墨,亲自下达了两道恶狠狠的魏王令,第一道为撤去钟繇相国之职,免官待罪;第二道为诛魏讽三族,诸关联人一概不赦,当坐者一律戮之。
王令以不可转圜的口气下达,像是两道毒惨的咒语,火气却压不下去。火很旺,从里往外烧了个没完没了,里边烧光了,只剩下一付干硗的空壳子,和一摊黄浊的水,那是膨胀不了的心。
老了,真的老了……
曹操忽然生出江河日下的惨淡感,软弱的力不从心,悲哀的众叛亲离,他觉得自己已掌控不了混乱的局面,攻不下一座城池,守不住金城汤池,得不了不顺从的人心。衰老是残冬,被乍暖春风赶去天涯海角,世界已被张狂的青春占领,皓发的他们只能躲在黑黢黢的角落里,眼巴巴地眺望着世界天翻地覆的改迁,依靠着可怜的回忆在冥想中重振年轻时威风凛凛的光荣。
汉中,也许最终将不属于自己,伟大的胜利和衰驰的年华一起,渐行渐远。
有军正来问今夜口令,曹操脱口而出:“鸡肋!”
“鸡肋?”军正像听见一个玩笑。
曹操不说话了,他别过身体,把自己抛在一团密封的黑影里,像在丢一块抹布。
中军帐的光暗下来,一切都失了轮廓,最后的一弯月光像时间的磨砂手,勾出一个残破的背影。
※※※
杨洪才踏进门,夏初的风像偷袭的亲吻,从耳后轻轻扫过他的眼睑,一阵的酥软和一阵的温暖彼此呼应,他顿时觉得浑身通泰。
诸葛亮正在和一个年轻官吏说话,他抬头看见杨洪进来,示意他先坐下,却仍和那人说道:“你回去后告诉安远将军,目下主公正与曹操争汉中,南方不能乱,当以稳定民心为主,他不要着急,事情还没有到不能收拾的地步。若有非常之事,可以非常处之,切切,不得妄行贸举,也不得擅传诽语。”
杨洪记起来了,这年轻官吏叫常房,在镇守南中的庲降都督邓方手下任职,去年各郡县遣吏来成都上计时,在益州牧公门见过一面。
常房答应着:“雍闿煽动百姓脱离益州,该怎么处置?”
诸葛亮慎重地说:“雍闿为益州豪族,其势不可轻忽,暂不要动他,若他肯与公门相商,可以好言相答。”
“这是纵容罪行么?”常房反问道。
诸葛亮被问得一怔,他耐心地解释道:“雍闿只是有煽动嫌疑,言辞之谤,不足为罪证,若按律彻查,或会激愤其心,倒给别有用心者以肇祸的口实。在此非常时期,只能求稳,汉中前线胶着不下,后方不可乱。”
常房虽然以为诸葛亮虑事在理,却过不了正义的坎,义正辞严地说:“为稳定后方大局,便亏损公义,房私以为不可取,应着有司彻查,若有反叛之行,当量刑而断!”
杨洪看出来了,常房是个死硬的镐头,敲下去不知轻重,诸葛亮是圆榫,常房是方卯,怎么也嵌不到一块来。
诸葛亮对这头犟牛莫可奈何,不得已说道:“该怎么处置,我已在给邓安远的信中言明,亏不亏公义,事决后再做定论。”
诸葛亮的话说得四平八稳,却透着不可争辩的强硬,他素来温和,当断之时却不容置喙,这是天生威正刚严的宰相气魄。常房再有非议,也不能和诸葛亮做徒劳无用的口舌辩。
没有人能挑战诸葛亮的权威,他行事公正无私,挑不出毛病的完美让人膜拜,即便偶行权宜,也不为私心所碍。一个人事事以公为先,他便拥有了无懈可击的权威。
常房只得抑住满心的不服,行了礼告辞离开。
诸葛亮轻轻舒了一口气,持起羽扇挥了挥,他刚和常房谈了两个多时辰,常房又是个较真的性子,每句话非要反复和他解释,待得一场谈话结束,已是口干舌燥,额头冒汗。
“益州郡出事了么?”杨洪担心地问。
诸葛亮取过铜卮饮了一口水:“交趾太守士燮勾连益州郡大姓雍闿,煽动蛮夷反叛,欲献土交州,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庲降都督邓方将交趾派往益州郡的特使斩首,现在已压下这股逆流。但叛心已生,恐难真正服膺。”
南中从来不是平静地,自秦汉在西南夷设置郡县,蛮夷常常反叛,中央王朝为稳定西南这块的土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耗尽了人力财力。至多维持十数年的太平,往往因为赋税增收过重,或官吏盘剥深刻,或蛮夷始终不绝的反汉情绪,再次掀起反叛浪潮。
杨洪疑疑惑惑地说:“交趾太守士燮平白地勾连益州郡造反……奇怪呢。”
诸葛亮讳莫如深地一笑:“不奇怪,季休可想想交趾为谁掌辖?”
杨洪顿时醒悟,小声地惊呼道:“是江东!”他不禁愤愤,“好个阴险之策,趁着我们与曹操争汉中,无暇南顾,他们便在我们后方搅扰。”
诸葛亮幽幽一叹:“季休所见甚深,江东无非想借刀杀人,他们不出面,只在暗中挑拨,你还寻不着他们的把柄。”
杨洪忡忡道:“只怕他们再兴风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诸葛亮仰头沉吟:“季休,自你署蜀郡太守以来,诸事皆由你操办,主公前次来信,对你大加褒奖,幸得有你赞兴军功,汉中前线方才步步告捷。”
杨洪不知诸葛亮忽然夸赞他是何意思,也不好刨根问底,只得傻笑一阵。
诸葛亮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我想把成都交给你,我要离开几天,这段日子便有劳你多费心。”
杨洪一惊:“军师要去哪里?”
“江阳,”诸葛亮肯定地说,“我不放心,去南边看看,若有变故,也好当机决断。”
江阳郡在蜀郡以南,其郡治江阳位于岷江和沱江的交汇处,东南方为庲降都督治所朱提郡,西南方为这次叛乱的益州郡。该地刚好处在南北交界,既能兼顾成都,又能鸟瞰南中,水陆四通八达,无论哪一方有变,皆可在短时内赶赴。
杨洪了解诸葛亮是个事无巨细皆亲为之的谨慎人,他诚服地说:“军师既有南镇案行之谋,洪当竭尽所能,不敢轻辞!”
诸葛亮感激地说:“多承季休担当!”
门外走来一人,却是修远,因见杨洪在,忍着话没说出来,杨洪看出他欲言又止,也知是自己在场,匆匆寒暄两句便离开了。
修远立刻凑上来:“先生,可不得了!”
诸葛亮用白羽扇压住他的肩膀,将他拔高的声音一并压低了:“外边传开了,说南中叛乱,雍、雍什么,”修远想不起那个名字,索性抹开了,“反正就是撺掇南中蛮夷造反,叛军已集结待命,要兵临成都呢!”
诸葛亮沉声道:“传谣言的是谁?”
修远不乐地哼了一声:“还能有谁,张裕张半仙呗,他说癸卯年南中有大变,前一年壬寅年,什么赤龙入江,不得而返,吹得有鼻子有眼的,府中僚属都围着他问东问西!先生,你可瞧好了,不出半日,这番话定传遍成都大街小巷,还不知会吓唬多少人!”
诸葛亮将案上的一卷文书轻轻拿起,忽地重重一拍,声沉如铁石:“立即下令,抓起来!”
修远心里一抖,他很少看见诸葛亮发火,这突然生气的诸葛亮让他措手不及,他颤颤地问道:“抓谁?”
“谁散布谣言抓谁!”诸葛亮说得斩钉截铁,羽扇柄用力敲在书案上,杵出一个生硬的印子。
※※※
刽子手朝天吐了一口唾沫,攥了攥手中的钢刀,头顶上的阳光穿透了一片苍色的云,刚好落在刽子手身后,拖出长长的尾翼。
死囚跪在云影里,像鸵鸟下的蛋。他仰起头,贪恋地向阴影外嗅着阳光的滋味儿,奈何阳光离他太远。他需得用些力气,才能让自己捕捉到那若断若续的暖意,那随风扑脸而来的黄白飞絮,像邺城每年春季扬起的黄沙,闭上眼睛,恍惚以为自己魂归故里。
他突地想起自己还有一篇诗文没有收尾,昨天刚刚构思好,是那么绝佳的一句词,对于好尚诗马蚤的文人来说,作文得佳句比赚了一万钱更有满足感,奈何因为杂事便耽搁了。本来想在今夜赏玩月色,酌酒写诗,却被突然而至的死亡宣告一刀阻断。
刽子手杀过太多的人,见过无数种临界死亡的表现,大义凛然者有之,尿了裤子者有之,嚎哭着喊冤者有之,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优雅的死囚,面对死亡仿佛面对一首最终都要吟诵的诗,他在心底叹息一声“可惜了”。
钢刀划了一划,像拨开一池静止的水,从云影的中心穿了出去,两瓣暗紫的光一闪,而后,很多的血刷过刃面,如爆开了花的水井。
头颅掉了,不带任何犹豫,仿佛不是刽子手挥刀斩断,而是他主动拗断了自己的脖子。
血流了很久,像剁烂了泉眼,无声地洇红了绿茵茵的青草地。一只虫豸躲避不迭,翅膀裹了厚重的血,腾了一下,没飞起来,躺在血泊里再也没了挣扎的力气。
刽子手对死囚知之不多,他是杀人工具,不需要具有作为人的情感好恶,他只知道死囚唤作杨修,但现在只是一颗血肉模糊的头颅。刽子手刀法很好,每次行刑都犹如雷电惊闪,往往一刀劈下,头颅滚落,死囚可以不带痛苦地死去。这一颗头颅应该也很享受这种快捷的死亡,血淋淋的嘴角似乎还挂着笑。
主簿杨修的脑袋刚一掉地,魏王曹操就知道了,他正犯着头风病,躺在榻上呻吟不住,听军正报告完行刑情况,连头也懒得点,朝里翻了个身。
死了,死了,又一个自负才高的儒生死在他的刀下。
曹操从不计算自己杀了多少人,人一旦计较得失,便会产生负疚感,按世俗的说法,他背负的血债太多,若是挨个细数,从天亮数到天黑也数不清。他不是道德君子,不需要做一恶而记一事,做一善也记一事。当你握住了刀,便不要去考量善恶标准,要做君子,就不要去往血海搏杀里争天下;要争天下,君子的行为做派装裱门面可以,拿来作为行事准则便是愚蠢。
可这一次杀人到底有不同的意味,不是杀的人是什么惊世骇俗的身份,他连孔圣人的后代都捆去刑场一刀砍了,只是他杀的时机别扭。他被迫困在汉中这座死气沉沉的牢笼里,眼睁睁地感觉敌人近在咫尺,偏偏杀不死一个敌人,却只好杀自己人,杀戮从邺城杀到许都,又从许都杀到汉中。
他竟想起自相残杀这个可笑的词,倘若自相残杀当真成为他现在绕不开的厄运,他还能战胜敌人么?
他捶着床板,嚎叫道:“鸡肋,鸡肋!”
剧烈的头痛吞噬了他的呼唤,他死死地抱着头,思维却不消停,很多记忆无耻地挤了进来。他随意地抓了一把,抓住的竟是自己曾经对刘备许过的一个荒唐的诺言,若有朝一日两人刀兵相见,刘备坚壁清野,他当退避不争。
那就把汉中让给……让给刘备吧!
第二十二章 打通中原门户,隆中对蓝图现曙光
夏日炎炎,灼热的阳光仿佛天火坠落人间,在莽莽山野燃起了连绵的光亮,辚辚的车马从崎岖的山道蜿蜒而出,骄阳烤晒的影子缩成了一个黑点,仿佛贴在人马脚下的小坑。
一支浩荡的军队行进在四面环山的汉中平原,手持戈戟的士兵都恹恹的,似被这炽热阳光晒干了精气神。一面黑滚边“曹”字大纛像毛虫似的粘着旗杆,旗下是一辆富丽豪华的金根车,车身镶了灿灿的镀金,光芒亮得逼人的眼。车轮撵过路上一个深坑,车身狠狠一抖,正倚在车内半梦半醒的曹操忽地被颠醒了。
轻薄的白纱车帘外,阳光正烈,紊乱的人马声在空气里迟滞地响动,仿佛粘住了,四面没有一丝风,热浪贴着皮肤久久不去。
肩上有点沉,他转头看见一颗靠在肩膀上的头颅,微松的发髻垂下来,摩擦着他的脖子,凉凉的,痒痒的,一支玉钗斜入鬓发,钗上泛着柔柔的光。
这是他新宠的侍妾,才交十五岁,嫩得像水葱一样,皮肤光滑如牛奶,那一双柔荑握在手里像捧着一汪水,真个是凝脂美人。
侍妾在他肩上轻轻哼了一声,修长如蒲苇的睫毛轻轻颤栗,却没有睁开眼睛,似乎还沉浸在酣梦中,曹操不禁感慨,毕竟是年轻呀,这么颠踬的车内也能睡着。自己年轻时岂不如此,横卧疆场,据刀而眠,听得鼙鼓立刻披挂上阵,何尝会有一丝一毫的倦怠劳累,待得战事初平,可大睡三天三夜,山崩地裂也不会惊醒。
如今,却是老了。
他望着对面的车厢,那上面嵌了一小方锃亮的镜子,镜子映照出他的满头霜发,一缕银丝分出紫金发冠。他举手将这一缕头发捋到脑后,手摁着粗糙的鬓发,只觉得抚着了一蓬稻草,头发白了,也少了,早起梳头总要掉几绺,看着满地碎发让他心生凄惨。
曹操,你也有今天?他嘲讽地问自己,年少轻狂时,见到白发老翁不经意地心存鄙陋,以为他们是百无一用的废物,应该早早入土。那时的自己飞马扬鞭,驰骋沙场,雄姿英发,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哪里想得到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
当发落齿摇,拉不得弓,提不起剑,上不了战场,当此时英雄气消,豪情顿没,还有什么远大抱负可奢望。
戎马半生,从二十岁举孝廉开始,历经数十年辛苦遭逢,讨黄巾、刺董卓、合诸侯,伐徐州、挟天子、平袁绍、征刘表……征战劳碌,兵燹不断,他成就了举世瞩目的英雄霸业,也成为天下人口诛笔伐的枭雄贼臣。
是非功败,都是后人的笔头功夫,身前行事顾不得那后世议论,他一生强硬,早就习惯了指责谩骂,在阴谋阳谋中游刃有余,连皇帝都是他手中的人偶,何况区区几个死谏愚臣呢?
可是,年岁渐增,衰老降临,竟似也开始担心人家的议论,神经质地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疑心病越来越重,睡梦里还被一种巨大的不安笼罩。一闭上眼睛,那些被他杀死的人都出现了,一张张血淋淋的脸,吐出三尺长的舌头,厉声怒骂道:“曹操,你这个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他也困惑了,自己明明是汉家功臣,为分崩的汉室平定天下,为什么屡屡被斥责为居心叵测的j臣呢?可自己的内心难道没有过篡夺皇权的野心么?加九锡之礼、进位魏王、同天子驻跸,这些都是篡位的前兆,皇帝该有的一切,权力、荣誉、江山他都有了,除了欠缺一个皇帝的名称。
后世会怎么评价曹孟德呢?
汉臣?汉贼?英雄?枭雄?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车窗外刺眼的阳光射进来,让他的眼前一阵阵发黑,人马的行走声仿佛隔着纱透进耳朵,显得那么不真实。
汉中的天空没有邺城明净,这里的山太高,气候太炎热,饮食不合口味,女人的嗓门太大,任何一样都令人厌烦,而他居然为了这块鸡肋苦苦守了四年。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杨修真是聪明,他下达的口令无人领会,唯有杨修通透了解。可他却恨透了杨修的自以为是,更可恨的是,杨修居然卷入自家的子嗣夺嫡中,他以为他是谁,敢掺和曹家的内部权力纠葛。
他想起自己的儿子们,无边的烦恼又涌了上来,他的这些儿子啊,个顶个的聪明,个顶个的有心机,儿子太蠢让人忧愁,儿子太聪明也不得安心。为嫡位之争,什么手段没使出来?儿子们以为能瞒过老父,而他冷眼旁观,早就看在眼里。他最后立了曹丕为嗣君,瞧着曹丕乔装辞让的虚伪模样,他真想当场戳穿。曹丕是太像他了,又太不像他了,他们一样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曹丕永远没有他的雄阔气魄。
家里的事还乱糟糟的没有了结,朝中迭起变故,不是这个郡县起事,便是那个臣僚谋反,乱局像清早掉下的碎发,撒了一地,理也理不顺,让他在汉中前线也不得安心战事。
他来汉中之前,黄门侍郎刘廙曾上疏劝阻,他还记得其中的两句:“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已亡,而二寇未捷,非暗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
自溃……这个刘廙真是一针见?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