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32部分阅读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32部分阅读

    ,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

    这是多么大胆的言谈,当汉帝的尊号仍在发给天下的诏书上闪光,当汉家旗帜仍在九州的土地上飘扬,鲁肃却让他放弃汉家正朔,自立为帝。他及时斩断了鲁肃的话,可心里已是翻江倒海,成王侯之业是任何一个有志丈夫梦寐以求的理想,只是力量卑微时,不得不暂居下流,不过是隐忍待时。

    他若听从张昭等人的投降建议,成就帝王之业便成水中望月,是那虚无缥缈的一场可笑可叹的迷梦,唯有拼着不屈服的男儿豪气奋力抗争,方能在天下诸侯的角逐中拼出个高低。

    孙权定下了决心,他郑重其事地说:“我欲与刘将军结盟,共抗曹操!”

    诸葛亮离开后,孙权留下了鲁肃,把适才与江东群僚的会商情况复述了一遍,说起群臣投降志坚,孙权不由得烦恼重重,竟又生出一二分的犹豫。

    “群臣皆有投降之意,上下不齐心,怎么抵挡曹操大军?只怕才与曹军交锋,便即土崩瓦解矣!”

    鲁肃思索片刻,诚恳地说:“子布、文表诸人,各为妻子耳,专欲误主公,不足与图大事。今肃等皆可迎曹操,唯主公不可。”

    孙权拢了拢袖子,漫不经心的话语里却隐着不透光的疑惑:“子敬何意?”

    鲁肃振振地说:“若肃迎曹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不失州郡也。主公迎操,欲安所归?”

    这问题仿佛利刃,扎得孙权心头一阵痉挛,他仰天长叹:“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唯子敬廓开大计,与孤心合!此天以卿赐我也!”他平静着心情,“只是曹操雄兵如猛虎下江,江东势单,何以为战?”

    鲁肃沉稳地一笑:“战之一事,主公何不咨问公瑾,公瑾现在鄱阳练兵,如此大事,怎能少了他的良谋!”

    孙权猛地敲了敲自己的脑门,这几日他为曹操南下一事茶饭不思,却把个能决大事的周瑜撂在一边,他抚掌道:“正是,即传公瑾来柴桑!”他蓦地绽出少年人的笑,“这样,先让公瑾见一见诸葛亮。”

    鲁肃一愕,再看孙权时,却又恢复了讳莫如深的君主模样,他恍惚有些懂了,孙权这是要让两方的主战派先谋划出抗曹策略,彼此坚定战心,方能用滴水不漏的谋划说服东吴庙堂上那纷杂的投降声音。这是孙权的驭下之术,鲁肃心里清楚,却不能说,他唯唯一答,再不说话。

    ※※※

    鲁肃想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情景,两个龙姿凤表的男子彼此对视,眸子里皆有星辰般的璀璨光华,犹如两轮同时升起的太阳,照亮他们的脸,仿佛干净的流水般洗过他们如画笔勾勒的眉眼鼻唇。

    诸葛亮暗暗地打量着周瑜,这个十八岁便策马沙场的常胜将军,虽是戎马倥偬中陶冶出经年的战场雄武,举手投足间却永远是一派容止可观的风流蕴藉。江东人呼之为“周郎”。“郎”者,是对仪容美好的男子的誉称,诸葛亮方见了周瑜第一眼,便以为周郎的称呼太贴切了。

    他和周瑜见面的地方在柴桑的传舍里,两人坐在锁窗闭户的屋子里,听着寂寞的寒风吹得院中的黄叶起起落落,宛若一管幽咽的洞箫,宛转、清越,甚或悲伤而惨恻,每一个音符的尾巴上总掉着缠绵的余音。

    这个冬天注定不再平淡。

    “闻孔明在隆中时,好为《梁甫吟》?”周瑜微笑道。

    诸葛亮不曾想周瑜会探析他平生所好,他也报之一笑:“亮平生小乐耳,不及公瑾精雅,江东小儿皆言,‘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琅琅大笑,这一刹那显出了沙场将军的豪迈:“可惜今日是为商谈大事,不然与孔明合奏一曲,也为平生雅事。”

    诸葛亮却以为这是好提议:“以琴谈事,其实也无妨。”

    周瑜轻轻拍了一声巴掌:“甚好,便效法伯牙子期,以琴听心,以音谈事!”

    鲁肃比他们还着急,忙不迭地亲自去取来两架琴,安置妥当后,他安静地坐在一旁,只等着那琴音奏响。

    周瑜轻轻捋了一下琴弦,他笑着看了诸葛亮一眼,指尖却已落了下去,而后便是一声沉吟如叹息的琴音颤抖着流淌而出。

    俄而,另一声琴音合着前一声,仿佛是远山雾霭间飘出的空幽回声,两声琴音融合得天衣无缝。渐渐琴声高亢,似那云天上苍鹰翱翔时掠过的羽翼,撩开厚重的青云,将桀骜的身影烙在天空,而一片轻羽脱落双翼,风荡来了,轻羽在飞升,在盘桓,在寻找,在追逐……

    便在这空灵的邈远风物间,从苍茫大地升起了激奋的呼唤,那像战场上急催奋进的鼓点,像士兵拼刺的呐喊,像江水拍岸卷起的千寻雪浪。

    这是勇气,是决心,也是悲壮,是理想,属于阔大的心胸,唯有真正的英雄方能把握那烈火似的信仰。

    琴声戛然而止,余音却若屋檐下的风,卷起一片落叶,在结着青萝的墙垣上悠悠地飘荡。

    鲁肃听呆了,他咕咚吞了口唾沫,也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憋出几个字:“好,真好!”

    周瑜笑盈盈地说:“孔明以为如何?”

    “必胜之心。”诸葛亮肯定地说。

    周瑜又是大笑:“我却听出天下之志!”

    诸葛亮抬起眼,两人相视一笑,一曲琴音胜过万千语言,所有的寒暄客套都可以忽略不谈。

    周瑜开门见山道:“孔明为左将军特使,不知为我江东带来什么?”

    诸葛亮粲然一笑:“必胜之心。”

    周瑜不禁莞尔:“必胜之心何在?八十万曹军饮马长江,旌旗所向,举袂成云,挥汗如雨,刀戟戈矛即可断江,何为必胜?”

    “公瑾当真相信曹军有八十万众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举刀兵而下敌国之城,为战之上也,曹操扬言八十万众,只攻心耳。”诸葛亮一片片梳理着扇子上的羽毛,话音很轻淡。

    “如此,孔明以为曹军举众几何?”

    “曹操南来有二十万北方士卒,加荆州降卒十万,总计三十万众,但需留兵镇守荆州北岸,再除却伤兵弱卒,也不过十七八万。”

    周瑜摇摇头:“十七八万也不是小数目,我江东倾尽全力勉强能出五万锐卒,左将军麾下也不过二万有余,以七万御二十万,孔明以为胜算几何?”

    诸葛亮默然一思,伸出了一只手掌,轻轻转了转。

    “五成?”

    诸葛亮不作答,只缓缓地竖起一根根指头:“若孙、刘狐疑不决战机,则唯有二成;若两家决计联盟,胜算又增为五成;若上下齐心,将士争功……”他住了口,却把疑问丢给了周瑜。

    周瑜追问道:“十成?”

    “非也,兵家相争从没有十成胜算,五成在战前准备,三成在庙算,二成在主将之心,亮只能断出八成,”诸葛亮缓缓一顿,意味深长地凝视着周瑜,“其实,公瑾心中早有那剩下的二成。”

    周瑜似笑非笑地说:“孔明何以见得?”

    诸葛亮笃定地说:“因为你是周公瑾。”

    周瑜直视着他:“你这是在激将我么?”

    “亮何敢激将周郎,然俯首臣服曹操,为他麾下牛马行走,拱手将孙伯符将军开创的基业相让,公瑾能甘心么?江东上下,唯有公瑾明白孙伯符将军创业之艰辛!”诸葛亮振振有声地说。

    周瑜沉默有时:“孔明真是策士之才,一张利口便要说动我江东举国决战!”他怅惘一叹,“不瞒孔明,自曹操挥师南下,我便在鄱阳一带训练水军,早有与曹操决一死战之心。但曹操锋芒正盛,又新得荆州水军,轻易摧破不得。今日既开诚布公,孔明倘有良策,望不吝赐教!”

    诸葛亮不言声,只从袖中取出一物:“公瑾认识这个么?”

    周瑜接过来,却是手指粗的一段物什,灰棕色,像失了水的木头,闻一闻,一股子涩味儿,他不很确定地说:“似像菖蒲,这是药材……孔明出此物是何意?”

    诸葛亮举起羽扇微微一指:“亮来柴桑前,曾截获曹军斥候,从斥候手中获得此物。听说曹操大量采买药材,除了菖蒲,尚有连翘、丹皮、竹叶诸类,公瑾可知其中道理?”

    周瑜握着菖蒲药思索半晌,蓦地,犹如在堵塞的经脉上扎下针灸,刹那畅通无阻,脱口而出:“瘟病!”

    “对,正是瘟病!”诸葛亮轻轻垂下羽扇,平静的脸庞蕴着一分不露声色的残忍,和一分泰山崩塌不变色的冷静。

    ※※※

    孙权再次在柴桑议事堂举会,江东大小臣僚都来了,比上次还来得齐整,攒动的人头像摇晃的机括。

    然而与上次不同的是,厅堂内那令人心里憋火的投降腔调被压低了,偌大的房间里始终回荡着周瑜钟磬似的声音。

    “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主公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岂可迎之耶!”

    掷地有声的话仿佛无数记耳光,扇得一干投降派颜面扫地。张昭的脸紫涨起来,本想和周瑜争一争,可主座上的孙权正全神贯注地聆听周瑜畅言,眼里是旁若无人的专注,此刻谁若跳出来反驳,便是遭忌恨的仗马之鸣。

    “故而瑜为主公计。今若北土已安,曹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降曹可也。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原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原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主公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主公破之!”

    周瑜的琅琅之声高越清爽,仿佛宗庙祭神时的金声玉振。多日以来东吴公门内皆是一派畏葸的投降腔调,周瑜这一番热血言辞仿佛清新而爽利的一阵风,将那衰弱的萎靡之气扫荡一空,连坚定的投降派也生出一二操戈之心。

    孙权勃然站起:“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他拔出佩剑,吊着腮帮子狠狠地说:“有敢复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

    “哐当!”剑光急斩而下,一块案角整齐地削落,淡淡的飞屑扬起来,呼地一吹,将那空气里最后的颓唐带走了。

    第十六章 兄弟见面各为其主,诸葛亮定计夺四郡

    冷飕飕的风在身后如铁鞭扫脊,修远赶紧仄身进了屋,呵了呵手,迅速合上门,叹道:“真冷呵!”

    诸葛亮微微睨了他一眼,也不作声,他正在书案上摆蓍草,长长短短,多多少少,时而凝眉苦思,时而低声细语。

    修远看不懂:“先生,这是什么?”

    诸葛亮自言自语似的说:“鼎,折足,大不吉……”

    “不吉?”修远听得心底咯噔了一下,摁着书案撑起了身体。

    诸葛亮瞧他紧张,笑了一声:“我只说了一句,你便吓成这般模样,又瞎嚷嚷。”

    修远却显得很认真:“我常见邻里的长者卜筮,也像先生这般数蓍草,或是灼龟背,乡里常有人求子求财,都找他算一算,可占得一个准!求事的人家高兴,便是百金相赠,那长者可赚得盆满钵满,每日醉倒桑巅,乐得忘乎所以。”

    诸葛亮听得大笑:“诸葛亮原来苦研周易,是为人占卜子嗣财禄,你这建议甚好。我若日后寻不得事做,便去乡里设一茅屋与人推命,每日醉倒桑巅,也乐得忘乎所以。”

    修远不乐意了:“先生,你又笑话我!”

    诸葛亮从案头拾起羽扇,轻轻地拍了拍他:“小子又耍脾气,尔可知我卜筮为何事?倒先较上劲来。”

    “先生是为何事而筮?”修远好奇地问。

    诸葛亮轻摇羽扇,却是微笑:“听说过一个故事么?春秋时鲁国伐越,筮得鼎……”他用扇柄指了指案上的卦象,“孔子弟子子贡以为此为大凶,何者?鼎折足也,远征敌国,需足行之,无足何以行?”

    修远盯着那卦象仔细一瞧,鼎是上火下巽,巽乃二阳爻一阴爻,最下端的阴爻为断爻,可不是折断了脚么。

    “真是呢!”修远像发现了神奇宝藏,拍了一声巴掌,“那此为凶筮么?”

    诸葛亮黠然一笑:“子贡以为凶,孔子却以为大吉。鲁征越,因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耳,后果克之。”

    修远恍然大悟:“那是大吉?”

    诸葛亮却摇摇头:“对敌国为大凶,对我为大吉。”

    修远搔搔头:“真混沌了,先生这是在占卜这次的大战么,那我方岂不是大胜之吉?”

    诸葛亮轻轻地把蓍草合拢了:“卜筮只为参鉴耳,岂能为大事作决断。昔日周武王伐殷纣,卜筮不祥,众臣犹疑,以为时机未到,姜尚当机立断,焚龟折箸,力陈武王挥师东进,倘若行事谋事皆全信卜筮,何事能成!”

    修远似懂非懂,他支颐想了一会儿:“那先生信什么?”

    诸葛亮悠然而确定地说:“信自己。”

    修远默默地想着,有些道理他还不明白,可他觉得先生应该是对的。先生的身上有种让人不敢逼视的力量,那仿佛是一座高伟的山,挺拔在深远云雾间。阳光在山巅熠熠闪光,世人瞻仰着他的崖岸和辉煌,却不知他在伟大背后投射的浓重阴影,那是他藏在身后的负累。

    传舍外有人呼唤,修远忙推门出去,才不过须臾,他返回来时,身后已跟了一个人。

    诸葛亮从案后缓缓站起,仿佛苍烟般的一缕光从那人的头顶流泻而下,抹去了他的半边轮廓。

    “小二!”他略有些激动地呼喊。

    诸葛亮惊住了:“大哥!”他跨过书案,深深地拜倒在地。

    诸葛瑾扶住了他,眼中已不能控制地含了泪:“两三年没见了,可让大哥好不惦记,大哥听说你在当阳遭了兵难,心中着实担忧。”

    诸葛亮平静地说:“当阳虽危,却是有惊无险,我一切安好,大哥可安好,大嫂和侄儿们呢?”

    “好,我们都好着呢!”

    诸葛亮点着头,他挽着诸葛瑾的手,彼此面对面席地而坐,又吩咐修远往铜炭炉里加旺了火。

    “我这次来江东,是为左将军之使,不合分身处置私事,也没时间去看望大哥,望大哥谅解。”诸葛亮殷殷地解释着。

    诸葛瑾宽容地一笑:“二弟身负使命,自然该以公为先,兄弟私面当排在后面,”他微微停了一刹,仿佛在斟酌字句,若有若无地说,“二弟此番南来,可否多留些日子,你我兄弟经年不见,该叙一叙情。”

    诸葛亮为难地说:“大哥挽留,怎可不从,只是行程已定,我明日便回樊口。”

    “明日?”诸葛瑾吃了一惊,“这么急?”

    诸葛亮道:“大战在即,我主昨日来信催促,让我回去调配兵力,以应大战,实是对不住大哥盛情了。”

    诸葛瑾惘然长叹:“兄弟两地,诚不能如伯夷叔齐兄弟乎?”他忽然发觉他和诸葛亮之间已形成了一层看不见的隔膜,诸葛亮早不是那因害怕黑暗,依偎在他怀里入睡的小孩儿。他的弟弟长大了,不知不觉间,彼此亲昵的血脉被慢慢扩张的生疏感稀释了,他想拉着弟弟的手说说心腹话,竟还要绕山绕水打开话匣子,不禁难过起来。

    诸葛亮沉默良久,他郑重地说:“大哥,各为其主,我不会劝你,你也不用劝我,名分已定,忠臣不侍二主。”

    诸葛瑾明白了,诸葛亮早看出他此来的用意,既是诸葛亮撕掳开了,他也不必隐瞒,诚恳地说:“我为主求才而已,我早知你不会答应,不过因承主命,不得已问一声。我知道你自小便有主见,既是一朝决断,万难也不会回头,大哥不会劝你。”

    诸葛亮感动地说:“谢大哥体察!”

    诸葛瑾叹息着抚上他的肩,他真想把弟弟变成小孩子,他便可以将弟弟牵在手里,搂在怀里,可那张长大了的脸上稚气荡然无存。他在诸葛亮的眼睛里看见的是把握不住的冷峻,仿佛峭直的山峰,高邈云天才是他的归宿,而自己的怀抱太单薄,装不下弟弟壮阔雄伟的理想。

    他略带伤感地说:“今日话别后,或者日后再见,如你所言,各为其主,便将会无私面。小二,大哥知道你志向远大,也相信你会不同凡响,不,你此时已不同凡响了……无论他日你在哪里,在做什么,都别忘记自己来自哪里,是谁的儿子……”感情很充沛,想说的话太多,说出的话便显得啰唆而没有章法,诸葛瑾失笑道,“话多了,别嫌你大哥絮叨。”

    诸葛亮陡然泪水充盈,他深深地拜伏下去:“大哥,诸葛亮终生铭记兄长教诲!”

    诸葛瑾一把握住他的手,看着他百感交集地笑起来,又忽而落下泪来。

    ※※※

    诸葛瑾回去复命时,孙权正坐在炭炉边,一面烤火一面百~万\小!说,看见他来了,开口便道:“子瑜,如何?”

    诸葛瑾摇摇头:“主公,不成。”

    孙权不肯放弃:“汝与孔明为亲兄弟,倘若能同侍一主,岂不美哉!莫不是孔明顾虑玄德多心,我自可修书一封解意。”

    诸葛瑾道:“并非是为顾虑刘将军多心,二弟孔明已自择主,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随兄,犹如瑾之不肯往也。”

    孙权默然地看住诸葛瑾,有些感动,也有深而不能消除的遗憾,他惋惜地长叹:“可惜了,如此大才,竟让刘玄德套得牢实,倘我东吴能得孔明,大事成矣!”

    他越想越遗憾,那书也看不进去了,索性丢去一边,绕着炭炉一边踱步,一边愁闷地连声叹息。

    ※※※

    风吹败叶,凌乱不定,院落里枯枝横陈,一派掩不住的萧瑟景致。张飞一路小跑着冲到门口,却破天荒地存了小心思,隔着门缝往里看了一眼。刘备伤了风,正歪在围屏矮榻上,一面大声地擤鼻子,一面用火筋给炭炉里加炭,火烧得很旺,映得那张脸通红如烤熟的猪肝,他却还在打喷嚏。

    因加炭急了,炭灰“噗”地飞起来,迷了眼睛,气得刘备把火筋一丢,大骂道:“直娘贼!”

    张飞在肚子里笑了两声,这段时日刘备心绪极不好,江东消息不明,诸葛亮也音信渺茫,刘备仿佛是坐在迷雾里的一只耗子,蹿来蹿去也寻不得出路。眼见得曹操大军步步逼近,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能看见北岸高扬的曹军大纛,像得意忘形的一双双眼睛,眨巴着对你抛来鄙夷的目光。

    张飞轻轻敲了敲门。

    “不见!”刘备看也不看,随口喝了一声。

    张飞在门外压着嗓门道:“大哥,逻卒在江上巡得东吴水军,你也不见?”

    刘备从榻上弹了起来,他一脚踢飞了卧在地上的火筋,连珠炮似的问:“在哪里?离此有多远?打的谁的旗号?看没看见孔明?”

    张飞“吱嘎”推开了门:“不到二十水里,两方逻卒通了话,东吴逻卒称,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军西溯抗曹,待行至樊口,即来与大哥商量战事。”

    刘备顿时振奋了精神,他一把抓起梓桁架上的外衣,手忙脚乱地披上:“走,去告诉云长,遣船送我入江,我亲自迎候周公瑾!”

    张飞不动:“人家说了,要来樊口与你商讨战事,你着什么急?”

    刘备挥了他一拳头:“混账,人家都快到家门口了,我们还坐守不动,如此拿大骄矜,怎显出联盟之诚意!”

    他不多解释,飞跑着奔出了门,持续了半个月的伤风仿佛在一瞬间痊愈了。

    阔江上正是冬寒冷冽,连绵白雾从天边涌来,上百艘战船压着沉默的水流迤逦而行。高耸的桅杆在寒风中颤抖,仿佛米粥似的浓雾抹去了艨艟战舰清晰的轮廓,唯有浅浅的一角在江面若隐若现,仿佛在白色的画布上行走的剪影。

    刘备乘单舸划向江心,船上装满了劳军的礼物。他伫立于船首,望着渐渐靠近的水军阵营,一艘艘战船行间适度,虽在行进中仍是井然有度。每艘船上皆设哨楼,号兵在楼台上不停挥舞着两面三角旗,打出去的旗语便是行军的号令。

    他不禁叹道:“东吴水军为天下强兵,果然名不虚传!”

    关羽在他身后悄声道:“大哥,你亲自渡江迎候,是为犒劳,还是为查审东吴军力虚实?”

    刘备默然一会儿,似笑非笑地说:“到底是云长,心思纤细如发,能于细微处见征兆。云长一直在江夏操练水军,以为东吴水军与我相较,孰优孰劣?”

    关羽凝神道:“我说实话,依我们现在的水军实力,不是东吴的对手。”

    刘备叹息一声:“果然是实话,故而孔明策谋三分天下,以东吴为援,因北有强曹逼迫,不能再增一个敌人。不过,现今虽不及,望云长不辞辛苦,必得要练出一支可与东吴争衡的水军,以为将来计!”

    “大哥莫非有与东吴争疆之心?”关羽疑问道。

    刘备远望着那烟波浩渺间的滚滚战船,半是怅然半是期待:“此一战后,若曹操北退,云长可知哪里会成为争地?曹操不弃,孙权必争,我们更不可不争。”

    关羽埋首一想:“是荆州!”

    刘备点头:“荆州横跨长江,若无可抵御他敌的水上雄兵,将来即便能夺之,也不能长守之。东吴历来擅长水战,他们若要夺荆州,必从水上征伐,而今虽是联盟,难说将来如何,不可不防。”

    关羽已是明了于胸,他信誓旦旦地说:“大哥,你放心,我定会练出一支可与强敌争衡的水军,誓必夺得荆州,也当长久守之!”

    刘备回脸看了关羽一眼,忽地一笑,带着玩笑的意味说:“云长豪言耳,若是他日荆州为我所有,必得择将守荆州,我若选云长,云长以为如何?”

    关羽雄迈地昂起头:“何所惧,区区守土耳,大哥若信得过关羽,关羽誓死守护!”

    刘备大笑:“荆州寸土不入我彀中,你我兄弟便在此做白日梦,说虚诞话。”

    关羽也笑道:“大哥有豪心,何愁疆域不得?只别告诉翼德,免得他和我争。上次你派我往江夏练水军,他气得半年不理我,那莽汉,气量忒小了!”

    正说着话,船已行到东吴主船前,水兵抱着大舢板往两船上一搭,刘备踩着这临时搭的过桥板子登上了东吴战船。

    一身银白轻铠的周瑜琅笑着走过来,拱手道:“刘将军,见礼了!”

    这是刘备第一次见到周瑜,传说中美风仪的周郎仿佛从画里飞出来似的,生就一付高卧山水间的名士风姿,那是他骨子里遮不住的烟水气度,却因着了轻铠,为他增加了英姿飒爽的伟岸风采。刘备在心里默默地赞叹了一番,彼此见过了礼,周瑜请了刘备舱内叙话,两人先自寒暄了一番,说了些不痛不痒的空话,彼此都在揣度对方的心思,却只如在大雾弥江时航行,找不准航向。

    “不知将军拒曹,战卒几何?”刘备说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周瑜用余光打量着刘备,脸上的笑合适地舒展着:“三万人。”

    刘备心里跳了一跳:“曹操二十余万屯兵江渚,三万人,恐少了。”

    周瑜胸有成竹地一笑:“兵在精不在多,三万足矣,刘将军请安坐樊口,观瑜破曹!”

    到底是年轻,说出的话像飞扬的蒲公英,在春风里越升越高。刘备有些无奈了,他觉得自己在周瑜面前便是一块将要腐烂的朽木。

    他其实在周瑜的话里还听出了另外的玄机,这一场仗,东吴想唱主角,而他刘备只是个帮手,人家烧起了庆功的篝火,他不过加一根柴火。东吴要把曹操赶回许都,然后将曹操新夺的土地一口口吞下,消灭敌人的同时扩张自己的版图,这点心思,刘备透彻明了。

    “不知子敬在否,可否邀来一叙。”刘备殷切地说。

    “子敬有军务,受命在身,不得妄自委署,望刘将军体谅!”周瑜温和的话里却像长了扎手的刺。

    两人话不投机,周瑜不同于鲁肃,他对刘备始终怀有深深的隔阂,甚或是敌意,他看得出刘备勃然如火的雄心,这人日后必定会成为东吴强劲的对手。

    两人便是方枘对圆凿,怎么也合不拢,忍耐着压抑的气氛,说了一通与战事有关的要紧话,最后刘备告辞离去,临行前周瑜终于说了让刘备欣慰的话:“孔明已俱来,他落在稍后,不过两三日即到樊口,”他像是对诸葛亮印象极好,含笑着补上了一句,“孔明风姿,令人难忘。”

    这就是周瑜,有着少年人激扬如阳光的意气风发,以及统率三军的将军的雄阔冷毅。在周瑜面前,刘备觉得自己老了,他竟生出了隐隐的忧虑,东吴有这样一个胸存雄略的将才,是东吴的大幸,也许,是他刘备的不幸。

    ※※※

    诸葛亮返回樊口比周瑜预料的更早,东吴水军离开方三个时辰,他便踏上了江岸。他乘的是小舸,仿佛一叶少有繁复修饰的小风筝,没有负担地直入云霄,乘着风破着浪,倏忽间已是行过百里水路。

    他来不及提前遣使通报,刚一到岸,便直入公门,吓得刘备以为自己在做梦。周瑜刚走,他的伤风又卷土重来,正守着炭炉发抖,恨不能把自己埋在火里。

    “孔明……”他念着诸葛亮的字,声音像从酱菜坛子底发出,嗡嗡地带着水声。

    诸葛亮关心地问:“主公病了?”

    刘备重重一叹:“肉身之病,汤石可医,心中之病,何药能治?”

    诸葛亮笑了一声:“敢问主公心中之病为何,亮略通医道,勉强为主公诊之。”

    刘备捡起一块炭,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诸葛亮低头一看,却原来是“曹操”“周瑜”“荆州”,他细细地思量了一会儿,也取来一块炭,在“曹操”上一划:“此不足虑。”

    “不足虑?”刘备不解。

    诸葛亮微笑:“亮临行前,曾请主公密访曹军军中医药之讯,如今可有新消息?”

    “嗯,自你离去,我遣了三拨人去探问曹军虚实,每一拨复命都道曹军在采买药材,某次还从许都运来数十车药材。”

    诸葛亮颔首:“这便是了,曹军大量采办药材,是为军中有疫病,他们采买的药材越多,其染病的士卒必然越多,未曾开战,而士卒染病,此已为必败之兆。”

    刘备兴奋地拍了一声巴掌:“孔明一语,(w/u)果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诸葛亮又在“荆州”二字外画了一个圈:“此可得也!长江一战,曹操一朝败退北方,荆州则将虚悬,我们可趁此遣兵略定,曹操丢一地,我们夺一地!”

    刘备思量踟蹰:“我也知大战之后荆州必定虚悬,趁此时拓展疆场乃上天所赐,但是,”他点了点“周瑜”,“有此人在,占据荆州难矣!”

    诸葛亮略略一思:“主公可有舍得之心?”

    “怎么讲?”

    诸葛亮铿然道:“让他们和曹操争北岸,我们轻骑南下,掠定江南四郡!”他抬手用力一划,把“周瑜”涂黑了。

    第十七章 鏖战赤壁,故纵曹操

    寒冷的西北风从赤壁的上空呼啸而过,犹如亿万张森森之口在天空张开了。那口中喷出的污浊气流有着刀锋般锐利的冷酷,一面吞噬着天地间残存的蓬勃生气,一面残忍地切割着江岸如簇的磊磊山峰。

    驻扎在赤壁的曹军这一段时日很忙,不是忙着整兵备战,而是忙着埋尸体。

    二十余万曹军气势如虹地从襄阳开拔,追着刘备败退的路线一直向南,越江陵、渡长江、掠巴丘,那连成一片的浩瀚旌旗,仿佛要遮蔽了江南的天空。曹军的战船皆用手腕粗的锁链相连,彼此横行排列,仿佛横江的巨擘,平稳如一方厚实的土地,在战船上顿顿足,也能让整条长江震荡不已。

    为了鼓舞士气,曹操命令军中鼓吹日日演奏《诗·江汉》,战士们听着雄壮威武的上古乐音,心中注入了满满的豪情,那壮阔伟岸的音乐日复一日飘荡在二十万曹军的营垒上,仿佛磨得锃亮的刀锋,凌厉的青光必将破开长江的浓雾:=》文《=〖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书《=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屋《=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这首诗唱的是周宣王任命召公虎征讨江淮,临行前天子谆谆训诫,召公殷殷许诺,君臣上下一心,开创了周王朝的彪彪武功。

    征讨江东唱这首诗再合适不过,用历史上的胜仗鼓舞士气,是精通诗书文学的曹操的得意之作。可历史往往不会重复两张一模一样的脸,第一次是倾城绝代的美人儿,第二次往往成了东施效颦。

    曹军刚过洞庭湖便开始生病,其实疾病早就潜伏了,在襄阳之时,已有一个屯的士兵染病,因染病人数少,下级也没有报上去,偷偷地胡乱抓药治病。孰料疾病仿佛长江涨起来的潮头,在军中慢慢扩张,从一个屯到一个曲、一个部,乃至一个营。

    不仅染病的人数在迅速增长,死亡也在大面积蔓延,消息瞒不住了,不得已通报给曹操,他下令紧急采买药材,荆州附近的药材被采买一空,后来还从许都紧急调配,每天都有装满药材的马车从北方运往长江前线,却仍是杯水车薪。

    死亡无法遏制,每天都有士兵死去,一开始军中医官看不出是什么病,士兵们的病症并不一致,有的高热,有的呕吐,有的腹泻,最后,他们才知道是瘟疫。

    军中染瘟疫的噩耗报给了曹操,他把真相压了下去,还砍掉几个医官的脑袋,罪名是他们在军中散布谣言。曹操怕影响军心,死死地扣住了消息的口子,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实情,却没有人敢说出口。

    死的人太多,为了防止尸体传染,起初用白布裹住尸体,用板车运去十里外挖坑掩埋,后来白布用光了,不得已,寻来麻绳捆扎,坑也挖得太多,干脆用火焚烧。每当在夜里,总有一支收尸队去各营抬出尸体,悄悄地装车运走,或埋掉,或烧掉。

    有些抬尸体的士兵也染了病,常常这一次他为别人收尸,下一次便是别人为他收尸,瘟疫的真相虽被上峰摁住,但恐慌却比瘟疫更快地在士兵中传播,已发生了几次哗变,带头闹事的几个士兵被斩首示众。曹操亲自出来向三军解释,劝他们不要听信谣言,大战在即,当以战为先,待得收复东吴,庆功之日,当上报朝廷,为众将请封。

    其实没有人相信曹操的话,这些来自北方的士兵此刻想的不是举兵向南,而是回家。绵长如女儿婀娜身姿的长江在他们眼里,变成了巫女手中的长蛇,荆楚之地的上古巫术之风仍在当地流传,士兵们以为自己中了诅咒,他们在睡梦里也在发抖,持枪的手变得绵软无力。

    所以,曹军和东吴的第一次交锋便大败而归,不得已退往北岸屯守,士气一落千丈,冬季的长江流域潮湿寒冷,那种冷刺骨锥心,仿佛有一把湿润的刀子在一片片地凌迟你。生于北方的士兵受不得江南的冷,失败的情绪和寒冷的西北风一起摧毁了将士必胜的信心。

    曹操此刻骑虎难下,他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一场对决的失败结果,可他不愿意认输。仗还没结束呢,他若缴械投降,他便成了张绣、刘琮一流,他便是败,也要在轰轰烈烈的对撞中横刀而死。

    从踏上荆州的土地那一天起,满怀的胜利畅想便在一天天颓废,他从没有哪个时刻像现在一般痛苦,而最令他痛苦的是,曹冲也病了。

    曹冲生病是在兵退北岸那天,他和曹操在江岸的将台看着曹军被东吴水军追得无路可逃,逼急了,纷纷跃入江里,扑腾着游了一段,便被快舟上的东吴士兵飞箭射死,尸体漂起来,远看像一根根白惨惨的柴火。曹操懊丧地叹息连连,回过头时,却见到曹冲一头栽?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