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一下治安,可以护送一下商船,而且价钱不贵,维护容易。
目前南非最大的水面战斗船只是145吨级的海鳐ii型鱼雷艇,仅仅有两艘,此外还有八艘140吨级的海鳐i型鱼雷艇,光看其技术参数除了高速度,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指标,其战斗力都隐藏在秘密武器—-剑鱼型鱼雷中,而这种鱼雷在与英国人开战前是应严格保密的,因而在公众和海盗看来,南非的海上力量几乎为零。
所以国防部迫切需要的是比鱼雷艇大比重型巡洋舰小的战舰,而将吨位定为最少1000吨则反映了国防部一个微妙的心理:在南非战舰史上实现千吨级战舰零的突破。
不过在李慕菲看来,国防部的想法又过于保守了,他想要购买巡洋舰不仅仅是保护船只,宣示国力,维护安全,而且还有着学习造舰技术,向着远洋舰队过渡的意思,在李慕菲眼中,早已经远远的考虑到了战争胜利之后的事情。
一艘1000吨的巡洋舰,其适航性肯定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其是否具备远洋能力都值得怀疑,李慕菲决定哪怕要李家自己掏腰包也要造出两艘强大的战舰,想不到父亲竟然和他想到一起了,他决定将排水量的下限提高到1500吨。
很不幸,作为一个军事盲的李慕菲前世对于海军所知不多,在他前世带来的那点贫乏的军事知识中认为这个时代要造战舰,自然首选英国,可是英国人是肯定不会卖给南非战舰的,再说李慕菲也信不过英国。
其次该是美国了?然而从1883年的世界各国海军资料中看到美国那总吨位和清朝差不多的海军,他也放弃了这个想法,至于法国的海军,他一向看不上眼,虽然从目前的资料中看到法国拥有世界规模第二大的海军,可李慕菲最终还是选择了德国。
虽然他前世对于德国海军也只知道一个名词“狼群战术”和一个形容词—丘吉尔用来形容“俾斯麦”号的—“可怕”,可是就是这少得可怜的知识让他觉得德国海军是眼下除了英国海军之外最有前途的,而得知“定远”和“镇远”正是德国人制造的之后他更加肯定了自己买德国船的想法。
“王子殿下,我这次来,可是给您带来了一个空前的大礼。”再次拜访夏洛滕堡宫,两个人在花园骑马散步的时候,李慕菲抓住了时机,对威廉王子提起了军购的事宜。
“什么大礼?”威廉王子奇怪地问。
“王子殿下,南非政府已经全权委托我进行一笔20万英镑的军备采购,这样一笔订单还算不上大礼吗?”李慕菲挥舞着马鞭。
听到德国军火又多了一个客户,威廉王子的表情变得很愉快,他玩心顿起,用力一夹马腹,轻快地跃过一丛灌木,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说道:“亲爱的伯爵,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你也知道此事一向是由俾斯麦首相负责的,我一个王子能做什么呢。”
“您知道,殿下,我和首相大人虽然有过交往,但却并不熟悉,我希望能够亲身去兵工厂进行一下实地考察,这样规格的待遇以我和首相大人的交情恐怕无法实现。而您和我的关系却非常好,我希望能够通过您说服首相大人,若是我考察之后对德国的工厂有了适当的了解,以后南非的军购数额还会大大增加,我想他会认为我的建议非常值得一试。”李慕菲的马术也非常出色,毕竟是在南非广袤的原野上练出来的,看到王子像孩子一样的举动,他也不服输地像王子一样跃过了灌木。
王子和李慕菲两个人相视大笑,都有一种知己之感。
“原来是这样啊,哈哈,您放心,这事好办,在上次您送了我玩具火车之后,他对您的印象非常不错,而且极为深刻,再加上这次您带来了这么大的一笔订单,我想他会很乐意答应您的要求的!”威廉王子倒是不含糊,一口答应了下来。
果然如威廉所料,俾斯麦很快答应了李慕菲考察的要求,毕竟20万英镑,相当于100余万的白银,而且李慕菲明确说明这只是最低的预算,以后每年还会增加,这样算来,哪怕南非的采购活动仅仅持续五年,也是至少500万两白银的收入啊,要知道去年清朝买下的两艘亚洲第一舰总共的造价也不到300万两,俾斯麦对于李慕菲的重视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德国海军,还并没有开始与英国的军备竞赛,其总吨位不过15万吨,远远小于英国皇家海军的40余万吨和法国海军的30余万吨,排在世界第三。德国的几大船厂直到威廉二世即位之后,才因为疯狂扩军的缘故而迅速壮大。
此时德国的主要造船中心有: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厂,伏尔甘公司在汉堡和斯德丁的两个船厂,克虏伯拥有基尔和不来梅的两个船厂,还有但泽的硕效船厂。正是这几家船厂加上基尔的霍瓦尔德船厂生产了一战中德国所有的战列舰。
但李慕菲却只对一家船厂感兴趣:斯德丁的伏尔甘船厂。正是这家船厂造出了德国的萨克森号铁甲舰,而且现在,这家船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着两艘“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这就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定远”和“镇远”。
因为这个原因,李慕菲此次考察的行程中是肯定要加上这家船厂的,此外他还要考察一下克虏伯的兵工厂和生产毛瑟枪的皇家兵工厂,这样南非所需的大炮、轻武器和战舰都有着落了。
主意下定,李慕菲就开始准备这次的采购旅行了。
第五十一章 人在旅途
“这个假期,有没有兴趣离开柏林,去旅游一番?”李慕菲问卡尔,他已经盘算好了,旅途中不能少个伴,卡尔身为一个贵族倒是不错的选择。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1883年了,李慕菲正在将最新一期的柏林大学学报翻译成中文,自从来到德国,他就没中断过这个工作,每个月都将最新的学报翻译成中文寄回南非,让国内的研究跟得上世界水平最高的德国大学的脚步。
卡尔面前放着一本德国经济学者瓦格纳所写的关于历史学派的一本厚厚的著作,他正埋头在一本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本子上写着读书笔记,听到李慕菲的话,抬起头来,问道:“旅行?去哪里?”
“在整个德国来一次环德旅行。”李慕菲答道。
“你怎么会冒出这么个念头?”
“你来德国两年了吧?你除了柏林还去过别的地方吗?”李慕菲问道。
“没有,可是这有必要吗?”卡尔放下了钢笔,耸了耸肩道。
“怎么没有必要?身为一个经济学者,不去亲眼目睹一下原料是怎样变成成品的,而在书房中脱离实际地研究理论怎么可能有说服力?”李慕菲强词夺理的说道:“眼下的德国,正经历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过程,作为一个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者,你能够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不去亲身体会一下吗?”
“你说的到有点道理,可是这是我去的理由,你又为什么要进行这么一次旅行呢?”卡尔若有所思地问道。
“我很想看看德国美丽的景色啊!”李慕菲不想直说去采购军火,那样卡尔有可能不会答应,先把他拉上贼船再说。
“哦,是吗?”卡尔不置可否,心中却在冷笑:这么简单才怪,李慕菲这么老谋深算的人,怎么可能做无意义的举动?他没有揭穿李慕菲,只是问道:“那我们的行程怎么安排?”
“先向东去一下斯德丁,再折向西去一下鲁尔区看看,再转向南边,游览一下很出名的瑞士,回来的路上去一下纽伦堡,从那里直接回柏林。”
“好啊,可是这根本不是环德旅行啊!还要去瑞士?东边的东普鲁士还没有去呢?还有汉堡、不莱梅、法兰克福、莱比锡、慕尼黑这些地方呢!”
“德国城市太多,时间又紧,我只能找最重要的地方去看看咯!”李慕菲答道,看着卡尔紧紧盯着自己的不相信的眼神,李慕菲脸皮虽然厚可也有些红了,“算了,和你直说吧,我要去看看斯德丁的伏尔甘造船厂,埃森的克虏伯工厂和奥伯恩多夫的皇家兵工厂,还有瑞士的手表厂,回来的路上顺便去一下耶拿的卡尔-蔡司公司和纽伦堡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考察一下这些工厂。”
再傻的人到了此时也知道这些工厂都有什么共同点了:都和军火扯得上关系,卡尔睁大了眼睛,好久才说:“想不到我认识的慕菲-李竟然是一个军火贩子。”
“考察只是顺便,主要的目的还是游览一下美丽的风景。”李慕菲大言不惭地说。“你去不去?”
“好吧,谁叫你找不到别人陪你了呢,可怜的学究,连个女人都找不到。”卡尔同情地说。
晚上,来蹭饭的爱丽丝听说两个哥哥要去旅行,高兴地说她也要去,李慕菲立刻否决了,看到快哭出来的爱丽丝,卡尔在一边阴阳怪气地说:“不是说要去游览一下美丽的风景吗?”
“带着个孩子多不方便。”李慕菲脸红了。
“我一定乖乖的。”爱丽丝急忙保证道。
卡尔看了看爱丽丝,然后劝李慕菲道:“算了,李,还是带上她吧。”
“咦?印象中,你可是很少帮爱丽丝说话的?”李慕菲惊讶地说。
“我是真理的朋友!”卡尔很无耻的、理直气壮地说:“这一个假期她要是都留在她那个家中,她会无聊死的。”
“好吧好吧,我就答应你,让你一起去,不过你要乖乖听话,”李慕菲对着拼命点头的爱丽丝说,“不听话我就找个最近的邮局,把你直接寄回柏林。”
—
几天之后,李慕菲和卡尔、爱丽丝坐上了西去的火车。
贵族、有钱人就是和老百姓不一样,李慕菲前世坐火车大多是坐硬卧硬板,最惨的一次站了一天一宿,哪有这辈子坐的这几次火车惬意?
这一次真的很舒服,三个人占了一节宽敞的六人包厢,李延、贝尔沃夫和李慕菲的一个用人以及卡尔、爱丽丝家的三个仆人占了另一件包间,隔间挺大,把门一关就是一个安静的小世界。
爱丽丝穿着粉红的裙子,头上还扎着一朵大大的蝴蝶结,漂亮得像个洋娃娃。她一上火车就趴在窗前看个没完。
列车驶过柏林近郊,望着窗外不停掠过的鳞次栉比的厂房,高高耸起的烟囱,卡尔感叹地说:“李,我现在已经觉得这次和你出来,非常值得。”
他对着窗外的景色挥了一下手,说:“看看窗外,据说这里在德国统一之前,也就是十年前还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但如今已经是德国最大的纺织厂之一,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李慕菲心里撇了撇嘴,这就惊叹了?你要是看到后世中国的深圳速度不是要惊到下巴掉下来?不过他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有什么好看的,黑乎乎的,还是花草树木好看。”爱丽丝嘟着嘴说,她一贯热爱打击卡尔,“我看累了,困了。”她真的离开窗子,躺下来了。
李慕菲笑着对卡尔说道:“柏林的发展只是德国崛起的一个缩影而已。”
“是啊,看看德国的崛起,我们北方的这些同胞要比我们出色得多了,眼见他们日新月异地发展,我的祖国却在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心里就有一些难受。”卡尔是德意志民族,但国籍却是奥地利,眼见着德国的发展,心中却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为自己民族的发展而自豪,另一方面为自己国家的沉沦而痛心。
这种心情或许和李慕菲的心情差不多吧,只不过李慕菲是为自己祖国南非的发展而自豪,却为自己民族的沉沦而痛心,李慕菲开口道:“你的心情我理解。”
“我想了又想,不,我不打算继续留在奥匈帝国了,这个政体注定崩溃,在如今这个时代,随着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的觉醒和这个政体本身的缺陷不断暴露,它已是死气沉沉了。这样一个国家施展不了我的抱负。”卡尔说道。
“那你打算去哪里?德国吗?你的抱负?你有什么梦想?打算创立一门学派吗?”
“我不是一个学院派的学者,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工程师而不是理论家,我更想将自己的才能用于调控一国的经济,而不是去写那些大部头的著作,在我看来只有实践才是一个人成就的体现,现在的经济学者们所取得的成就无非是一些著作,与实践相比大多是无意义的呓语。他们在学术上彼此攻讦,但却没有一个能够用实践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
“德国?德国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这里汇集着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学者,我不认为自己在才华上逊色于他们,但德国如同钟表一样精确,每个人的位置都定好了,想利用这里的市场进行实践可能性太小了。
“美国也不错,可问题同样存在,他和德国一样,经济总量巨大,可我需要的是一个经济中等的国家,如西班牙、比利时这样的国家,让我去当掌控全国经济力量的人,用他们的股市和市场来验证,我的通过宏观调控来保障国家经济稳定的理论。”卡尔第一次讲出了自己的抱负。
“你的意思是,给你一个能够动用国家所有经济力量的权限,你可以避免这个国家经济危机的发生?”
“也不能这么确定,经济危机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一定可以阻止的,但我的确自认为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搞得很好,至少比那些出了几部砖头一样著作的学究们强上许多。”
“南非怎么样?”李慕菲问道,他忽然升起了将眼前这个人收为小弟的冲动,从他和卡尔的交往来看,卡尔是有真才实学的。
“南非也不错,你的祖国经济发展很快,又是新兴国家,只可惜南非的国家组织形式太松散,没有一个强力的政府机关,所谓的宏观调控无疑于痴人说梦。这个国家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强力的国王,而不是什么首席经济学家。”卡尔说:“你看,一个皇帝或者一个国王还是有好处的,我们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这么认为。”
“如果我当上了南非的国王,你会来南非帮助我吗?”李慕菲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冒出了这么个想法,他盯着卡尔的脸,问道。
“你?老弟,你无论当上哪里的国王,我都会去帮助你,只是,你当得上吗?”卡尔摆了摆手,然后大笑道。
李慕菲没有说话,他向后靠在了椅背上,望着窗外的景色,心潮澎湃,卡尔对于国王的看法让他第一次产生了真正的野心。
卡尔也在想着什么,车厢里忽然陷入了沉默。
两个人都没有发现,装睡的爱丽丝把眼睛微微张开一个小缝,悄悄打量着他们。
第五十二章 初见定远
德国,斯德丁,伏尔甘(vulkn)造船厂。
李慕菲并不知道,他现在所要去的这座城市自古就是德国的领土,但却在二战之后被波兰堂而皇之地占领了,并且改名叫什切青,得益于伏尔甘造船厂留下的设施,这个城市拥有整个波兰最大的船坞,直到21世纪也是如此,谁更可怜?战败的德国还是屡受欺凌的波兰?谁也说不清。
斯德丁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它处在一个伸入陆地60多千米的泻湖的港湾顶端,被沙洲和岛屿安全地挡在身后,任何想使用舰队从海上对它进行直接打击的行为都是不现实的。
火车从柏林出发,一路向东北而行,一直开到能闻到风中的潮湿气味才停下,李慕菲下了车便发现不远处就是一条河,车站和海岸之间近到只隔了一条公路,而这条河就是奥得河,她蜿蜒北去,汇入了波罗的海,波美拉尼亚湾。
伏尔甘船厂的负责人库特亲自迎接了这个公司高层口中的大人物,据说他是一位伯爵,王子的密友,首相的座上客,却想不到面前的年轻人看起来只有15、6岁。
贵族,这就是贵族,库特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他如今已经快50岁了,才刚刚得到这个负责人的位置,不过这点不快很快就被他抛到了脑后,他换上一副微笑迎接了几位客人。
“几位尊贵的客人,这边请,走过了这座桥,便是工厂的厂房,你们将会看到,伏尔甘船厂的骄傲,正在为大清帝国建造的‘镇远’号战列舰。”在介绍完船厂的历史和规模之后,库特热情地介绍着,引领着几个人向船坞走去。
“为什么只有‘镇远’?‘定远’呢?”李慕菲停下脚步,问道:“据我所知,定远的装甲质量更好,它才是你们船厂的骄傲。”关于定远装甲更好的说法是李慕菲从某本他也忘记名字的书上不小心看到的,不知为何到现在还记着,此刻提起定远,他便顺口说了出来。
库特想不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是草包,顿时收起了轻视之心,点了点头道:“您说得不错,定远的确要比镇远的装甲更好,但这是因为国际上钢铁涨价,造成成本上升,清朝方面为了将成本保持在预算之内,才不得不降低了装甲的质量。”德国人有一点好处,就是老实,并不像英国佬和美国佬那么明一套暗一套。
“定远已经于去年八月建造完毕,此刻正停在另一边进行调试,今年六月将会进行试航。现在船坞里进行舾装的只有镇远。因为定远号已经被清国人所接收,所以要登上定远号,必须要征得清国人的同意才可以。当然您也可以从远处看一看,如果您更想看定远,请这边走。”说着他当前带路。
“哦,先看看定远吧。”李慕菲点了点头,在任何一个中国人心中,恐怕定远的地位都比镇远要高。
李慕菲甚至想到出钱帮满清把镇远的装甲提高到定远的水平,当然这只是他一瞬间脑海中掠过的想法而已,他立刻就推翻了这个荒谬的想法,先不提满清会不会同意,单说现在镇远已经开始舾装了,时间就来不及了,再说即使装甲和定远一样又有什么用?甲午海战还是会输。
想到这里他迈步跟上了库特,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中间又随着他绕了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巨大的船坞码头,蓝黑色的水域中静静停着一艘庞大的钢铁巨舰,在阳光之下显得无比庄严。
厚重的船体采用维多利亚式涂装,黑色舰身,白色上层建筑,桅杆和烟囱为黄|色,船体中部那特别引人注目的铁甲堡,看起来那样亲切而熟悉。
还有那白色的船艉。上面的图案仿佛慢镜头一般缓缓进入他的眼睛:两条金色的龙,摆出了双龙抢珠的图案,那龙不是西方的恶龙,而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这遥远的异国如此另类却又如此熟悉,还有,还有上面那两个熟悉的繁体汉字“定远”,一瞬间,一种巨大的激动的情绪击中了他,他似乎感到一阵眩晕,好像怕摔倒一样紧紧抓住了跟在身边的卡尔的手,眼中几乎要流下泪来。
啊!故乡的战舰。
她将要回到他魂牵梦绕的那片土地。
她是四万万华人的精神依靠,她的强大曾经让倭寇恨之入骨;她的存在让那些禽兽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她在黄海为了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而和倭寇殊死搏斗过;即使在她的舰队失败后她也不曾被打败!倭寇想要俘获她想要击沉她,可是他们一件都没有做到!直到现在那些禽兽口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定远还没有沉没”。
她就是永不沉没的定远!
“李!你难受吗?!”这是卡尔焦急的声音,让李慕菲从思绪的漩涡中回复过来。
“哥哥,你怎么了?”这是爱丽丝关切的声音。
“没什么,我只是有些震惊而已。”李慕菲勉强说道。
定远号上此时正有几名穿着马褂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探头探脑警惕地看着李慕菲几人,他们是来接收定远的中国船员。
李慕菲知道他们受尽了白眼,可依然义无反顾怀着一个强国的梦想,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要让洋人再也不能小瞧中国人。头一次,李慕菲觉得辫子也不那么难看了,他的眼圈湿润了。
库特以为李慕菲是被定远的强大所惊呆了,他有一丝得意的说:“尊敬的客人,虽然我没有权力让你们上船看看,但我可以让你们离近瞅瞅。”
“不了,谢谢您的好意,库特先生,我们还是去看看镇远是怎么舾装的吧,顺便给我介绍一下定远级的性能优点和你们船厂能够提供的巡洋舰种类。”李慕菲摆了摆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
在参观了镇远号的建造,并且大致了解了伏尔甘船厂的生产能力之后,李慕菲终于坐下来开始与船厂谈论军购的事宜。
在看完了李慕菲所列出的目标巡洋舰的性能参数之后,库特先生露出了一丝微笑,在他看来面前的这位年轻人毕竟还是个外行,他拿起那页大使馆交给船厂的备忘录,轻轻弹了弹说:“贵国大使馆一开始交给敝厂的这份合同意向,提出的技术参数十分稳妥合适,可见提出这份文件的人员对于当前国际上巡洋舰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建造两艘1000吨以上的巡洋舰,木质船壳外包钢板,主炮为150克虏伯主炮2门、105克虏伯炮副炮2门、57诺典费尔德炮2门,37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功率2400马力,航速165节。
“这样的战舰算是非常稳妥的设计,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实战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因为敝厂生产过许多类似型号的战舰,所以成本也相对容易控制。”
他又轻轻拍了拍放在桌子上的那张纸,这是李慕菲交给船厂方面的合同草稿,毫不客气地,用有些生气的口吻(他不知道这份文件是李慕菲写的)说道:“尊敬的伯爵,后来您交给敝厂的这份新的合同草稿中将目标巡洋舰做了修改,请恕我直言,写这份文件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
“这份合同草稿要求建造的两艘巡洋舰,其性能指标在目前而言是不切实际甚至无法实现的。
“首先,他将要求的巡洋舰吨位提高到了1500吨以上,主炮口径也提高到了210克虏伯大炮3门,又加上了450鱼雷发射管4具,这两点无可厚非。但是,副炮却换成了57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在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中间口径的火力,这和当前世界上战舰的一贯火力配置相差甚远,新的配置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这一点我并不赞同。
“这两艘巡洋舰要求采用全钢甲钢壳,这对防护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是个不错的改进,合同中还对船只的适航性和续航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相应的,船只的成本也会大幅上升,在此我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以贵国目前的周边环境来说,这两艘巡洋舰的战斗力过于强大,对于贵国来说过于奢侈,已经超过了贵国对海军的战略要求,会造成国家资金不必要的浪费”
李慕菲笑了,德国人可真是实在,自古只听说商人劝客人买贵的,头一次看见这样为客户着想的,他很想告诉库特自己带来了20万英镑的预算,足够买两艘2000吨以上级别的战舰了,可现在关于价格的谈判还没有开始,不能过早地露了自己的底线,于是他含糊地说:“这点您不用担心,如果贵方的要价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们会适当降低船只的要求的。”
库特看一眼李慕菲,在他心中已经默认南非是在胡乱开单子了。
他又继续说下去:“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在合同草稿中,贵国竟然提出了至少20节的最高航速,以目前的往复式蒸汽机动力战舰来说,要在1500吨级战舰上达到这样的速度是不现实的。”
第五十三章 财大气粗的克虏伯
李慕菲摇了摇头说:“据我所知,意大利已经有2艘达到20节的战舰,贵国和英国也各有一艘战舰达到19节。意大利人能做到,我相信只要你们在技术上下点功夫也能够做到的。虽然我并不想这么说,但整个欧洲除贵厂之外还有许多有实力的造船厂,他们会很乐意接下这笔订单的。”
库特哑口无言了,他想不到面前的人不但不是外行,还这么难缠,李慕菲的最后一句话让他终于妥协了:“好吧,伯爵,我们会答应您的要求的。”
谈判接着进入了最关键的一步—关于价格的协商。
李慕菲来之前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李家财大气粗,南非政府又给了豪华的预算,但钱一分也不能浪费,李慕菲在谈判桌上列出了当前国际的钢铁、木材等原材料价格,让这个老实人一次又一次地擦汗不已。
一般而言,德国人是很讨厌很多中国人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一顿乱砍价的,但李慕菲是有备而来,而且并非一味压低价格,而是点到为止,所以库特先生在谈判中也被李慕菲搞得毫无脾气。
尤其是李慕菲举出了德国为清朝建造定远的报价—140万两白银,约合28万英镑,要知道定远的吨位可是7000吨啊!而德国人建造定远时为了在国际上打出名气,其实是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定远的,当时法国的一个船厂与伏尔甘船厂竞争,经过许多次降价依然比德国人的报价高出10万法郎。
再加上德国政府事先打过了招呼:德国高层指示船厂可以考虑适当优惠,以拉住南非这样一个大客户,所以最终伏尔甘船厂以两艘巡洋舰总计14万英镑的极便宜的价格与南非国防部达成了交易,李慕菲一下子为国防部省下了6万英镑。
事实上,伏尔甘船厂在这笔交易上也并没有吃亏,这个年代,许多发达的造船工业强国都将一些不成熟的技术应用到为他国建造的战舰上面,拿客户当实验品研制新技术新理念,成功了自己就采用,失败了自己就避免重蹈覆辙,采用这种方式用他国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技术。
眼下南非所建造的这两艘船就是不折不扣的实验品,伏尔甘船厂此前从未生产过类似的巡洋舰,也乐得做一下尝试,反正都是南非消费。
同时也因为新式战舰的缘故,伏尔甘船厂给出了12个月的建造周期,时间较长,但南非方面并不着急。
国防部为这两艘巡洋舰起的名字是“长安”和“比勒陀利亚”,前者是为了纪念华人们的故土,也有长安太平之意,后者则是国防部为了照顾布尔人的情绪,因为比勒陀利亚是以一位布尔人领袖的名字命名的。
—
在完成了战舰的采购任务之后,李慕菲手中还剩下了6万英镑可供支配,他开始盘算着用这笔钱购买一些大炮和枪支,接下来将要去克虏伯公司和皇家兵工厂去考察,倒是正好顺路。
克虏伯家族的这一代掌门人正是开创了克虏伯帝国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他与威廉皇帝以及俾斯麦首相的关系都非常好,如今年事已高,渐渐有养老之意,公司的许多业务也渐渐交给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这次听说李慕菲到来,老克虏伯在上流社会中消息灵通,早已得知这个伯爵是威廉王子面前第一吃香的贵族,他心中清楚,威廉皇帝也好、俾斯麦首相也好,总有一日是要将权力交给威廉王子的,德国的未来是属于他的,而这个即将到来的年轻人搞不好就是未来的德国首相,因此,他为了让家族能够在未来的德国依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也为了给儿子打好基础,特别给李慕菲安排了极高的接待规格。
李慕菲等人在埃森市中心的火车站下了车,便有克虏伯家族安排的人上来迎接,恭敬地说道:“伯爵阁下,请上车,我家主人正在胡格尔别墅等待您大驾光临。”
李慕菲顺着他的手看去,却没有见到马车,而是一辆只拉了一节车厢的列车,不由得有些奇怪,好奇的爱丽丝早就帮他问了:“叔叔,为什么要坐火车而不是马车啊?”
李慕菲忽然发现爱丽丝特别喜欢装小卖乖,虽然她年纪确实不大,但如果是别的贵族小姐会称呼面前的人为先生,可爱丽丝偏喜欢叫叔叔。毫无疑问,她在仗着自己脸蛋漂亮骗取别人的好感,李慕菲头上顿时一粒大大的汗珠,他一直以为爱丽丝是个老实孩子,可现在发现,这家伙比他想象得狡猾多了!
那人看爱丽丝长得可爱,又是和李慕菲一起来的,不敢怠慢,解释道:“胡格尔别墅是主人用来招待各界名流的豪宅,并不在埃森市区,离市中心有5,6千米,要去那里必须乘坐一段短途火车,才能到达胡格尔车站,而这个车站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克虏伯家族的客人才能在胡格尔车站下车,这辆车就是主人为你们安排的专列。”
李慕菲和卡尔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李慕菲在为克虏伯的高规格接待而有一丝感动之余,也感到了克虏伯家族在埃森的势力之大实在令人惊叹,可以说整个埃森就是克虏伯的。
5,6千米的路并不远,十几分钟之后,李慕菲等人就站在了胡格尔别墅山下南边的车站,抬头向北面望去,山坡上一片绿意,树木遮映之下能看到庄园边上那黑色的青铜栏杆。
虽然离庄园看起来只隔了一条火车道,但要进入庄园,还得从北面的正门绕进去,这也是不近的一段路,几个人又折腾了一次,上了马车,穿过一条地道一路向北,沿着庄园的院墙而行。
爱丽丝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忽然叫道:“我看到别墅了!”
李慕菲和卡尔也看过去,果然马车转过一个弯,隔着庄园的栏杆,胡格尔别墅那宏伟高大的主楼就出现在大家眼前了。
从这个角度看得并不清楚,马车又继续向北,从正门进去,再向左拐,胡格尔别墅的全貌终于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幢别墅的雄伟程度可以和皇帝陛下的无忧宫新宫相比,但是装饰的华丽程度则远远不如,西边主楼高四层,旁边有一座三层的略小一些的楼,两幢建筑之间用两层建筑相连,建筑的墙壁呈灰白色,屋顶则是浅绿色的,房屋的装饰不多,两幢楼都是方方正正毫无艺术感,看起来仿佛两座巨大的仓库。
克虏伯和他的儿子便在“仓库”的正门前,笑容可掬地迎接着李慕菲。
老克虏伯略显身材瘦高,神情坚毅,留着和腓特烈皇储一样的大胡子,而他的儿子则身材肥胖,留着两撇八字胡,脑袋圆滚滚地,父子两个相貌差异极大。
“欢迎欢迎,伯爵阁下,我就是庄园的主人。”老克虏伯和他儿子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热情地带领着李慕菲等人游览了一圈胡格尔庄园。
据老克虏伯介绍,这座庄园是他于1869年亲自设计,因为庄园周围全是树木,为了防火的考虑,建筑没有使用任何木材,全部采用大理石,水泥玻璃和钢材建造,也因此显得宏伟坚固,整座庄园花费了克虏伯公司当年赢利的四分之一。
爱丽丝听到这里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声,卡尔也在称赞庄园的气度不凡,这让老克虏伯非常得意,李慕菲却在腹诽难怪看起来像是仓库一样没品,原来是造大炮的人设计的。
这建筑虽然外表难看,但里面却大有乾坤,西边的高楼是克虏伯用来招待客人的,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一座巨大的舞厅,有三层楼那么高,布置极为豪华,这座舞厅之中经常举办聚会,来访者全是达官显贵。
东边的建筑则是克虏伯一家起居的场所,让李慕菲和卡尔不约而同,暗中流口水的是它那舒适高大的书房,四壁的书架从地板一直连到天花板,极大的落地窗,厚重的丝绒窗帘,坐下就不想起来的摇椅,李慕菲暗暗下决心,以后自己也这么设计一间书房。
外面的庄园也同样值得一看,绿草茵茵,树木参天,草地被专人修剪得非常干净整齐,院子里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南边的鲁尔河上的景色。
站在观景台上,李慕菲才发现南边有一片湖泊,克虏伯热情地邀请李慕菲去湖边一看。
众人边聊边走,来到了南边的鲁尔河边,纤细的鲁尔河在此处膨大成一个不小的湖泊,老克虏伯指着南边一处堤坝介绍道:“这条河水量不多,失去了荡舟垂钓之乐,我为了能够泛舟湖上,而修建了这处堤坝,才有了这座私人水库。”李慕菲这才明白老克虏伯为何如此热情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敢情是炫耀来着。
这座水库长五六千米,最宽处有五百米,周围一片郁郁葱葱,风景秀丽,岸边停着几艘游船,湖面上此时正有一艘白色的三角帆船,离岸不远的地方还有水禽在嬉戏,湖水平静碧绿,波光粼粼,环境优雅,果然是个垂钓泛舟的好地方,想不到这里竟然是克虏伯建造的私人水库,真是有钱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