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色江山 > 国色江山第96部分阅读

国色江山第96部分阅读

    气。

    不料城下汉兵听得他指名呼叫,便一齐起哄,骂他反贼,更把乱箭向城上射来,根本没有让他说话的机会。守贞无法可想,只好一意死守便了。想到前次汉兵攻打凤翔长安,毫无建树,弄走了赵匡赞,换上个王景崇。弄走了侯益,换上个赵思绾。希望这次也和上次一样,郭威还是无功而返,自己便“大事可成”了。

    可是,这郭威毕竟是个有头脑的人,他是要建一番功业的。他是有备而来的。他命人从黄河西面进行全面合围。分派白文珂在城北树立栏栅。又命常恩在城南树立栏栅。自己在城西树栏栅,把河中团团围住,围了个风雨不透。

    李守贞见郭威虽然人马众多,但屯兵城下却只围不攻,打量着他是慑于自己的声威,没胆攻坚,因此也就放下心来了。只管吩咐下属做好防御,准备好强弓硬弩,擂滚木石,昼夜提防。

    果然,郭威这边的将士,见元帅只围不攻,也满腹疑团,纷纷请战。郭威向众将解释道:“这李守贞乃前朝重将,骁勇善战,能攻能守,屡立战功。如今凭城临河踞险,易守难攻,如今我军新来,他士气正旺,我若驱士众急攻,彼凭坚守险,我方徒伤士众耳。我且长围以困,待彼气馁再攻,仍不为晚。”

    又有将领说:“长安,凤翔两处与李守贞互相勾结,知我在此围困守贞,必来相救,若两处来兵袭我,河中出击,我军前后被敌,岂非危殆?”

    郭威笑道:“王景崇,赵思绾二竖原乃偏裨小将,志大才疏,如今趁机得势,各占一隅,也是兵微将寡,难成气候,自保尤恐不足,何能救李守贞?何况此前我已遣赵晖前往凤翔堵住王景崇,郭从义前往长安堵住赵思绾,二人之力若说攻坚则不足,牵制则有余,此二处岂能前来扰我?故诸位无须多虑也。”

    接着,又亲自督促巡视,更命围城诸将,绕城四周深掘长壕,高筑壁垒,与栏栅长河连贯成带,直把个河中围了个水泄不通。因见潞州节度使常恩一军,营寨不整,栏栅不坚,分明不是个将才。就命他把部队留下,带着十几个亲兵,回潞州去依旧做他的太守算了,却把赵烁调来接管了他的人马。

    赵烁见郭帅只顾围困,毫不急于进攻,也感到困惑不解,私下向郭帅叩问。郭帅笑道:“千里用兵,兵临城下,岂有不攻之里?时候未至罢了。贤侄有所不知,此前先帝在位之时,这李守贞因慑于先帝声威,故尔不敢嚣张。如今先帝升遐,自以为无所忌殚了。他一是瞧不起今上。二是瞧不起本帅。故尔敢于造反。我正要示之以弱,示之以静,慢慢的销磨销磨他的戾气再收拾他呢。”

    围城虽然两个多月了,郭帅依然不急不忙,城外天天加紧设防围困,并不进攻。李守贞尽管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似的,但心中却暗暗打着小鼓。猜不透郭威的胡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栏栅树好了。壕崭挖好了。郭威又命各部把人马沿黄河岸上一线排开,分兵设防,命水军舰艇在水上昼夜巡逻。不管水上岸上,夜间一律点燃篝火,把城郭照的一览无余。更加上金鼓乍响,号角时鸣,这就更使得城中开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了。

    李守贞这才彷徨无策,恐慌起来了。由于交通断绝,信息不通。不知外边情况如何,便派一些间谍出去刺探情报,联系凤翔,长安,西蜀等地。并到西蜀,南唐等国求援。谁知城外经过数月经营,那包围圈已密如罗网。水上有舰艇,陆上有壕崭栏栅,晚上又是篝火烛天,那些派出去的间谍,出去一个被抓一个,出去两个被抓一双。简直是滴水不漏,无孔可钻。

    李守贞这才真急了,又惊又气,下令组织四队人马,各护着几个间谍,分四门同时冲出去,务必要把间谍送出重围。

    可是,郭威早就料到李守贞会有这一着,早已严令加强防范,不能放过一兵一卒冲越重围,故而城中兵马,屡出屡败。但李守贞却又屡败屡出。这叫做“百密必有一疏”,次数多了,始终都是有机可乘,被他逃了几个出去,有去凤翔长安的,有去西蜀的,也有去南唐的,但凤翔,长安两处无此严密围困,早就被守军冲了出去向西蜀求援了。蜀主孟昶本来就有垂涎二镇之心。前次纳降不成,已是心有不甘。如今见二镇又派人来归顺求救,便派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雄武节度使韩保贞各领兵二万,去救二州。因凤翔在前,故首当其冲,打了起来。

    赵晖,郭崇义二支兵马原来各各面向一州,本也很好对付的,但现在后面来了援兵,倒都成了腹背受敌,就被动了。双方在凤翔交手几次,斗了一个多月,互有伤亡。在反复争夺宝鸡之中,最后,赵晖虽然杀伤对方五千余人,夺回了宝鸡,但自己也损失了三千余人。便忙派快马赶往朝廷及郭元帅处求援。

    这时,李守贞派出的求援差使也到了各处。有差使到了西蜀,西蜀已派兵马来了,正在凤翔交锋,不须细说。有两个间谍装成百姓,混出城外,来到金陵,向南唐献上求援书。南唐主李?本不想与刘汉交恶,不愿出兵。无奈经不起臣下再三怂恿,便下旨令北面行营招讨使李金全领兵三万往救河中。临行时,李?私下嘱咐道:“朕本无意与中原交恶,无奈群下众意而已。知卿用兵谨慎,故委卿前往。此行卿可酌情行事,能救始进,不能救则班师,万勿贪功冒进,损我将士。”

    李金全唯唯领命,领着人马,来到沂州,讯闻汉兵已兴师来迎,便依沂水安营?寨,只派探马过江侦察。

    原来朝廷早也有密报探知:南唐已派兵来援河中,故下令郭威速派兵堵截。

    郭威得知南唐自山东来兵,必是直袭汴京,用的是“围魏救赵”的策略,如今朝庭无兵,如不火速堵截,汴京必危。于是,嘱咐白文珂,刘词,赵烁三人同心合力,坚守营垒。自己率领三万马步,星夜兼程,奔赴山东。探知南唐人马已抵沂州,便把人马依山傍水,隐蔽下来,专待唐兵度河。

    那南唐的探马探了半天,兴冲冲的回报:“对面江边岸上,刚来了汉兵二百余人,在那里埋锅做饭,毫无戒备,都是些赢弱疲惫不堪的,请将军速速发兵度河出击。”

    此时正是午餐时候,众人正在吃饭。李金全喝道:“只派尔打探罢了,还要你教俺用兵么?快滚下去吃饭!”把这探子喝了下去。

    众将俱各纳闷,不知何意。稍倾,饭毕。诸将进帐,都请主将速速发兵过江歼敌……李金全怒道:“何时进军,本将军自有主张。再有妄议进军者,军处。”

    诸将见主将如此,都憋着一肚子气,不敢开口,退出帐外,却免不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议论李金全畏敌如虎,光会在自己人身上耍威风。

    但李金全却装作不知,只吩咐诸将各自稳守营盘,莫再出外游弋。眼看日已西斜,黄昏将近。李金全更下令各营将士暂勿做晚饭,各营将士整肃衣甲,弓上弦,刀出鞘。营外但有任何动静俱不得妄动,只能听中军号令,违令者斩!

    诸将俱不解其意,惟私下窃笑。但军令如山,不敢不遵,尽都照办就是了。

    谁料挨到初更时分,一片秋雾乍起,天黑如墨,四外蓦地金鼓齐鸣,喊杀声惊天动地而来,似有千军万马前来踏营的声势。

    这正是:征战南北又西东,图王争霸仗武功!

    正文 【359】 水泄不通

    李金全但令各营不得妄动,如有敌兵冲营,均不得开营迎敌。只以强弓硬弩射住,莫令近前便是。

    可怪的是只听得营外远处喊得震天价响,吵闹了半个时辰,却不见一个汉兵冲近营垒,稍后,那喊声忽地嘎然而止,再细细听去,敌兵都悄然撤退了。

    这时,李金全方把诸将召集到中军帐,问道:“刚才之事,诸位都看到了么?”

    诸将拜服道:“若非主将洞察其j,几中汉军机关也。”

    李金全道:“出兵之前,某已派人前往河中探察,那郭威已把那李守贞密密围困得水泄不通,又派人马堵住长安一路,断其外援,只待城中粮尽,方动手去对付李守贞。兵法有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故知郭威乃知兵之人,不可轻敌。日间他把赢弱之兵布于江边,诱我度河也。其实他的精兵必定伏于后,待我半度出击。刚才又趁黑夜扰我,我若出击必受其掩袭。见我不动,他无计可施,现当全军后退也。”

    于是这才下令做饭,饭后,派人随后追踪密探,果然数万汉军,都屯于二十里外。诸将尽皆叹服。

    郭威先拟诱唐军度河而掩袭,后又拟乘夜诱唐军出营而击。结果两计皆不成,知李金全亦一将才,不敢小视。乃屯兵于江岸,观唐军如何动静。

    原来李金全虽全军在沂水与郭威相持,仍有探马在河中探察。这日,又有探马回报,说及凤翔,长安二处与汉兵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西蜀援军因缺粮草,已退兵回蜀。李守贞被汉军三将围困在河中,终日饮酒解闷,只等着西蜀南唐两处救兵来解围。

    李金全听了,对众将道:“刘汉有郭威为帅,率全国之兵以讨河中,看来李守贞在劫难逃了。我以三万唐兵以抗郭威,袭汴梁,救河中,也是捉襟见肘,不如归去为是。”

    两军相峙,又是一月有余,彼此间既无不共戴天之仇,且又势均力敌,互有顾忌,不敢冒然进犯。众将因见汉军势大,郭威善兵,皆有退意。李金全遂派使者到汉营言和。

    郭威道:“汉唐两国,本无相恶,尔家将军既有此意,请于明日起各后退三十里,徐徐班师。”

    郭威这个提议,是防己方撤军时对方掩袭之意。李金全知对方亦有退意,即命人传话道:“我军乃真心和解,无意相峙,郭帅既有和解之意,我军可先退三十里。”

    次日,唐营这边,一面遣使知会汉军先行撤军,自己即便拔寨起程,退到三十里外去了。那边郭威本来就无心与唐兵交锋,一心只记挂着河中的事儿,当探清了唐兵果然是全军后撤,也便全师北归。

    行至半途,忽逢天使赍旨相告,原来凤翔来京告急,说是蜀兵又来犯境,请即派兵救援。因此朝庭命郭帅火速回师河中。郭威得旨,只得昼夜兼程西进。刚抵陕州,迎面又来了凤翔信使,报道蜀军因探知南唐军与汉军和解,郭帅回师河中,他们也回川去了。这样一来,凤翔既无蜀兵,郭帅也不必奔赴凤翔了。

    郭威此次平叛,兵员是临时组合的,战场上三面受敌,全凭着是朝廷上几位要员的全力支持,少主听从众议,这才得以从容指挥。但李守贞倚仗兵精粮足,城坚壁固,负隅对抗,此次郭威回师北上。

    郭帅见唐军已撤,得知蜀军也已退兵,且喜解除了南面与西面之忧,率师便回河中。白文珂,刘词,赵烁三将已在前方驿道相迎。郭帅也不暇休整憩息,就将部队依旧回到西城一带接防。

    且说这河中被困,至今已有年余,月前,李守贞见郭帅分兵抗唐,认为有机可乘,多次向西城突围。无奈诸将早有防范,分层堵截。李守贞只是徒死将士,却冲不出去。如今见郭帅回师,便狗急跳墙,试图孤注一掷,选出精壮兵丁分为四队,每队一千人,于子夜分从四门杀出。城外汉军已是不分昼夜防范的,一见城内有人突围,便实行堵截。双方厮杀至次晨,互有死伤,河中士卒死伤过半,且被俘百余。

    郭帅吩咐对俘虏给于优抚,送到后营给予饭菜款待,伤者给予治疗。又召众将会议,说道:“……河内被困年余,士气涣散,李守贞必作困兽之斗。我军务必加强戒备,不得松懈。更饬令从今日起全军上下一律戒酒,违者按军法从事。”

    果然不出所料,李守贞一连三日,不断派兵冲突,但都被汉军杀个七零八落,非死即伤,或是被俘,无法突围。

    再说汉军营中,有一个名唤邓德的将领,乃当朝枢密副使李业的表弟。李业是当今皇太后亲弟,邓德靠着皇亲,也任了陕州监军之职,原来本是好酒之徒,当日他的属下俘获了河中两名将领,得到郭帅表彰,也倚仗点皇亲国戚之势,未把元帅放在眼内,也是一时乐以忘形,回到帐中翻出自己随军带备的酒,一块儿大喝一通,喝了个酩酊大醉。也是他霉时倒运,碰着郭帅巡营,见他醉得人事不醒,勃然大怒,也不待他酒醒,下令把几个人牵出辕门立斩,首级悬挂旗竿示众,四个亲兵也各打四十军棍。一时全军肃然。

    先是刘词悄声谏道:“这邓参军乃皇太后懿亲,大帅何不将他押送回京,交皇上处置。”

    郭帅道:“将军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么?军令如山!法不容情。不管他是谁的表弟,就是本帅表弟,今日也是斩立决。”

    赵烁见了,回到营中,对石守信王审琦等一众人道:“今夜之事,诸位兄弟都看到了?大帅说的:军令如山,法不容情。今后大家都小心要紧。”

    再说那些被俘的河中将士,原来听李守贞说被汉军所俘之人,都是即时斩首的,因而与汉军拼命厮杀。但如今见被俘后不但有饭菜款待,又为伤员疗伤,如要归家的,可遣返回家,愿意加入汉军的又欢迎加入。因此,大都愿意投诚归汉。

    郭帅大喜,就令那些被俘将士中通文笔,能写字的,给城内的熟人写信,劝他们莫再受李守贞蒙骗,负隅顽抗,赶快出城归降……。信写好后,郭帅又令他们各自把信拴在箭杆,射进城里去。

    干这事儿是很随便的,谁愿意写的就去写。愿意射的就去射。一时之间,这些拴了信的箭,乱纷纷的向城里射个不停。

    干这事儿的被俘河中将士,在城外汉军中是嘻嘻哈哈,如同儿戏般的。但城中将士看了,却目瞪口呆。这些被汉军俘虏去的兄弟,怎么一下子变得欢天喜地?嘻笑玩乐地向城箭?但再一看信中的内容,就都明白了。于是,一些平日与李守贞意向相背的将士,有些悄悄的出城投降,有些却突然打开城门,整队出降。

    李守贞得知后,又惊又恼,忙把身边的亲信卫队调去守城,把一些认为不可靠的部队换了下来。

    城外汉军见城中已乱,诸将纷纷请命攻城。郭帅便令白文珂,刘词,赵烁各令本部,分攻南,北,东三门,自帅中军攻西门,同时发兵进攻。各将士围攻日久,求战心切。又见敌军已露败象,都想一鼓而下,灭此朝食。因此,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奈城高堑阔,李守贞又亲率死党登城督战,反复战斗一个多月,双方各有死伤,仍未攻下。

    郭帅见徒劳无功,反损将士,便下令暂停攻击,依旧加强包围,不许懈怠。

    正在这时,郭从义,王峻派人前来报称:长安被围日久,粮草已绝,蜀兵无能来援,赵思绾杀人为食,有投降之意,现请示如何处置。

    郭帅询及众人,秘书王溥道:“赵思绾以一卑劣小人,窃踞州府。旋又叛国投敌,反复无常。降我亦无可用,杀之亦不可惜。”

    赵烁亦说:“三镇联手反叛,三个全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大帅统大军在此年余,耗朝廷钱粮无算,正是为剿除此等逆贼。如今胜算在握,对这等乱臣贼子,正应铲草除根,诛杀殆尽,莫使它逢春再发,给朝廷留后患。”

    郭帅听了,深以为然,遂令赵烁率现在所辖一万人马,委王溥为监军,前往长安,凤翔二镇,相机而行,处置赵思绾,王景崇二逆。

    那赵烁到得长安,与郭从义合兵一处,得见赵思绾遣人送来有意归降的书信。按郭从义之意,欲借受降之机,把赵思绾杀掉。但那王峻原与赵是旧日相交,只说未得朝廷明令,不应妄杀。赵烁,王溥便把郭帅之意告知,王峻听了,始无话可说了。

    于是,以郭从义名义,写了一封纳降书,命人送进城去。赵思绾私下里不见王峻来信,仍不放心,正在踌躇不决。

    属下判官程让能原来暗下里已与郭从义暗地里互通信息的,便对赵思绾道:“将军如恐郭从义那厮不可靠,不妨写一封降书与郭从义,以缓其兵。再写一封奏折往朝廷,待朝廷恩准后,那时,谅他郭从义也不敢加害将军了”

    这正是:天公喜与周郎便,扫清区夏显蛟龙!

    正文 【360】 孤注一掷

    赵思绾大喜,疑虑顿释,就命程让能马上拟就降书和奏折各一封,降书就命人送到郭从义行营,奏折则另遣专使送往朝廷。

    过了半月,专使已亲闻上谕,朝廷已经恩准赦宥,保留原职,调任华州留后。诏书不日即可送到。赵思绾大喜,引颈候望。

    又过了两天,朝廷诏令颁至行营了,宣称朝廷另又加授赵思绾检校太保之职,并令从速前往华州赴任。

    郭从义接得诏令,立即命人进城告知赵思绾,集齐全体将领,释甲免胄出城接旨。那赵思绾那知就里,正喜孜孜的率了几员将佐,尽皆穿着袍服出城,来到行营。那郭从义也领着一众官员,列队营前,笑脸迎入。待到赵思绾等人下跪接旨时,冷不防郭从义一声号令,两旁甲士一涌而上,把赵思绾和都指挥使常彦卿双双拿下,也容不得他俩说话,随即推出辕门,枭首示众。

    得到长安来报赵思绾已伏诛,郭帅大喜道:“长安已平,先去一患,吾可专心惟一,无须分神兼顾,河中指日可下矣,”于是,命郭从义就在长安赈济灾民,暂代州事。又命赵烁领本部人马前往凤翔,协同赵晖对付王景崇。这里却不分昼夜,督促将士奋力攻城。

    河中本已人心涣散,得知长安已破,守城将士更是无心为李守贞卖命,纷纷出降,被汉军攻入了外城,李守贞无奈,只好集聚一些心腹人马,退保内城。攻城将士正在兴头上,无不摩拳擦掌,奋勇当先,要趁势攻入内城。

    郭帅道:“困兽犹斗呢,何况他还有一批军队在里面?咱们不要着急,现在是?水抓鱼的时候了,你怕他还能飞上天不成?咱们将士的命珍贵着呢,他里面没吃的没喝的,那些当兵的准要出来投降,咱们看他能撑几天?”

    李守贞也自知无路可逃,到了尽头了,只命人在衙署内堆满柴草,准备一但破城便引火自焚。又吩咐几个子女,一但看见衙署起火立即把各自的妻儿子女统统杀光,一个不留,以免遭他人凌辱。

    符家二小姐符映霞早已得知攻城主帅就是大小姐的家翁郭威,定必不会加害自己。如今丫环秋菊又打探得李守贞准备城破之日杀尽一家老少,主仆二人便密密计议,商定了巧计逃生……

    且说那内城的将领,见主将已自己准备死路,谁还替他守城?于是,觑个方便,打开城门迎降。汉军见了,一涌而入。有人报与李守贞,李守贞一面驱赶家小上楼,一面命人引火焚着柴薪,一时间毕毕卜卜,火光烛天。

    李崇训看见老父衙署起火,知道大势已去,提起佩剑便把姬妾子女一刀一个杀个精光,偏偏的就不见了符映霞,四下寻觅,来到后园,只见符映霞的贴身婢女秋菊伏在井栏大哭呼救,原来符氏已投井自尽了。李崇训听了,倒好!也免得自己动手。于是提着佩剑回房自刎,跟随他老子去了。

    郭帅在大营见了内城火光,忙命将士们强攻入内,那里还需强攻?内城守军早已纷纷开城出降了。待汉军驰入府衙,泼水救火时,早已成了废墟了。士兵们忙着翻开杂物,找到李守贞尸体,就把首级枭下。其家属的尸体,也逐一辨认。一些受烟熏晕倒尚未死亡的,也逐个弄醒,一一盘问。惟独衙后一所房内,端坐着一位青春女眷,身旁还有一丫环紧紧护着,不让士兵近前。一将领见了,正喝令士兵把她扯开。那丫环高喊:“动不得!动不得!我家小姐和你家元帅郭相爷是至亲,你们动不得她!”

    将士们听了,不敢造次,连忙报与郭帅。郭帅听了,忙令人前去问话。那丫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家主人姓符,这是我家二小姐,名唤符映霞,大小姐符映云许配你家郭大帅的郭荣公子为妻房,怎么不是跟你家元帅是亲戚?”

    郭帅听了,忙命人把这丫环送到大营来,问道;“你这丫头,你既说你家大小姐符映云嫁与我家郭荣,为什么这位二小姐符映霞,却又厮身在这李守贞家属当中,你可从实说来。”

    那丫环见是郭帅,便大着胆子说道:“当年你家公子是在咱们家和大小姐结亲的,前些时候大帅你已派人来把我家大小姐和我家大公子都接去了汴京。接着,这李守贞又命他家二公子李崇训前来提亲,娶了二小姐,如今他家兵败如山倒,所以二小姐也就困在这里了。”

    郭帅听她说的头头是道,不象是撒谎的样子。她家大小姐,前儿接回来的时候郭帅是见过的,二小姐倒是没见过。便令人把符二小姐救醒,送来大营相认。

    不消半个时辰,那丫环便策扶着小姐进来,郭帅一看,果然半分不假,和大小姐如同一个模子印出的饼,分毫不差。仔细看去,要比乃姐还要标致几分呢,这倒是叫做“爱屋及乌”,不由得动了一腔的爱怜之意,立即修书一封,命人备下了香车宝马,装上了二小姐和这个丫环,命亲兵星夜送到晋州,一是令她姐妹得以团聚,二是令郭荣纳她为妾,免她孤零无依,天涯飘泊。

    历来,男人都是得陇望蜀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三千粉黛也不嫌多。郭荣此刻正是少年得志,有权有势,何况现在又是奉父命纳妾,岂有不要之理?

    大小姐也是无话可说,一来也是奉翁姑之命,倘若不是父帅相救,妹妹岂不与逆党同罪?二来,自己也远在京师,不在丈夫身旁,有话也说不上。再说,难道又愿意让妹妹沦落在外,天涯漂泊吗?因此,也就欢欢喜喜的接受了。

    二小姐呢?没说的。理由上面都说了。要说的只有赵公子这一份,原来只是一时情意,苟合成欢的,是不好说出来的。何况,自己也已委身李家,又是逆党家眷,即使得见赵郎,他要不要自己还不知道呢。如今郭帅一手遮天,自己才得到死里逃生。姐夫不弃,自己就象平步青云,重归人上。更得到姐姐疼惜,那些当年往事也就想也别再去想了。

    回头再说那赵晖,围攻凤翔已有一年多了,最近又加添赵烁的一支新力军,仍未把凤翔拿下。如今长安,河中二镇都先后平定了,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便与赵烁商议道:“眼见那二镇已平,只剩咱们这里,实在是碍眼。我看明天开始,就是拼个鱼死网破,也非得把凤翔拿下来不可,不然的话,咱们不好回朝廷说话呢。”

    赵烁心想:“我才来呢,你原来没拿下,干我甚事。”不过,这话是不好说出口的。其实,心里更想快点拿下来,显显自己的本事呢。便说:“看来城里也没多大能耐了,要攻的话,不如咱们分兵两路,一路攻南门,一路攻北门,令他两头难顾,只要一边开了缺口,他就照顾不来了。”

    第二天,下令众兵四更饱餐一顿,平明攻城。赵晖一军攻南门,赵烁一军攻北门。那一众将士围城一年多,正憋饱了一肚子气,如今听主将说“鱼死网破”,也就拼他个鱼死网破吧!于是,无不以一当十,冒死冲锋。

    王景崇听得金鼓动地,杀声震天,吓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登上城楼一看,见汉兵此番冲击,士气特旺,与往日不同,估量也是受了二镇俱败的影响,深知大势已去,回天乏术了,回到府中,禁不住的长吁短叹。

    几位幕僚进言道:“凤翔往日与长安,河中互为呼应,因而能坚守年余,如今二镇已陷,西蜀又无意来援,我军正临外无援救内无粮草的绝境,看来孤城难守,不如献城出降,以保家口一条生路?”

    王景崇叹了一口气道:“都是我一时妄念,致误了诸位。若诸位出降,谅必可保性命。如我出降,断无生机可言。诸位不看看赵思绾,李守贞的下场么?”

    诸人听了,也觉无话可说,各自退下。时近黄昏,城墙内外依旧是杀声不绝,王景崇自思,打谅是过得了今宵也难逃明日的了,也算他是天良未泯,不想祸害众人,遂把几员亲信将领召来,说:“日间我在城上看了,汉军多聚于南,北两门,东,西两门兵力最弱,尔等可领兵到东,西两门,待我引火为号,佯作斩关出降,必引动南北两处之兵。待某引军自北门杀出,也许能博一胜。”

    诸将领命,出去各自聚兵,匿于东,西城下,只待号令便开门出城佯装投敌。

    谁知王景崇却模拟了赵思绾,李守贞的样板,也把妻儿老小都关到内衙,放一把火,全家自尽了,他让诸将士开城门出降,实则上是让他们走一条生路,不要跟自己死在一块,这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良知未泯吧。

    诸将原先看见火光,还道是信号。但仔细一看,分明是火灾,令人回去看时,原来烧的正是王景崇的住宅,这分明是自杀了。蛇无头而不行,还打什么仗了呢?众人一商议,就顺水推舟,斩关出降得了。这样,最后就死了王景崇的一家子老少,其他人都算是开城出降立了功,得到恩赦,后来还得到赏赐呢。

    这正是:反复小人寿不昌,适时顺势方为王!

    正文 【361】 勤俭三军

    城们开了,赵晖,赵烁领兵进城,见王景崇宅子只烧剩一堆炭,吩咐士兵找出那些骸骨,各各包好,那一包是王景崇的,那一包是他老婆的……以便回朝复命也就是了。

    且说三镇既平,快马回京报捷,汉帝刘承业龙颜大喜,下旨命郭帅班师回朝,郭帅遂下令各州将领暂且驻原地不动,等待朝廷调遣。又命赵烁引军归绛州,仍受郭荣调遣。

    又令把三逆尸首骸骨及叛逆家属,叛逆要犯,一并押回京师。

    从刘知远立国到刘承业继位这三年以来,战乱不断,如今一朝平息,不但朝野欢呼,那做皇帝的和当太后的更是高兴得乐在心底,喜上眉梢。就按冯道等几个老儒之议,郭帅回朝之日,皇帝,太后登明德楼受皇师献俘大典。皇帝下旨:将逆贼李守贞首级悬挂于南门示众。叛逆家属及一干叛逆要犯,一律押送市曹,斩首示众。

    太后对皇帝说:“先皇起兵晋阳,艰苦创业,东讨西征,犹未得太平。今郭帅经年征讨,始平众逆,功不可没,皇帝应莫惜重赏才是。”

    皇帝道:“母后但请放心,儿臣自有分寸。”

    随即封郭帅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率节度全国兵马。枢密使一职依旧,又加检校太师,兼职侍中。

    古人说:“一将成功万骨枯,”平三镇,拒南唐,敌西蜀,统统都是主帅的功劳,郭帅成了汉国的擎天柱,大功臣,真是权倾中外,声震四海了。

    皇帝刚刚封罢,当即有枢密副使李业出班奏道:“元帅出征得胜,自应奖赏。但应先经庙堂诸位大臣廷议,不应太过匆促,以免导致不公。”

    原来这李业乃太后李氏胞弟,本无才干,只是因椒房之戚,所以得列位朝堂,原来先帝在日,只不过是在内庭供控鹤使之职的,还是新主登基后,他多番向太后索求,才得到这个职位的。

    郭威见是李业出来发话,蓦地想起在河中围城之时,杀了邓德,这个邓德就是李业的表弟,无怪今日这李业要说话了。这就叫做“宁可得罪君子,切莫得罪小人。”便忙出班辞道:“出谋画策,运筹帷幄,出自主上与朝廷各位大臣。出兵调粮,全赖各藩镇州府。冲锋陷阵,攻城略地,都是将士们舍死忘生博斗。如今主上归功于臣一人,过赏于臣一人,臣实受之不安,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实皇帝与太后也知道李业这位老舅无德无能,并不十分把他放在眼里的,今日平叛献俘,大赏功臣,乃是国家大庆,正在兴头之际,这个老舅却来打岔败庆,十分扫兴。不悦之色,溢于言表。便把他搁在一边,置之不理,只对郭威道:“卿且勿辞,朕自有分寸处置的。”

    接着,又把史弘肇,杨业,苏逢吉,苏禹,窦贞固等人各加兼职,大概与郭威相等。紧接着,又把天雄节度使高行周加封为太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为太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为太保,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中书令,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全,并兼侍中,朔方节度使冯晖,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并兼中书令,其他如武行德,赵晖,赵烁,郭从义等里外亲疏,皇亲国戚,不管是有功无功的,几乎都见官加一级,今天是皇帝十分欢喜,也让大家高高兴兴。

    今天,刘承业――这位少年皇帝――真是乐已忘形了。

    他老子辛辛苦苦挣来的江山,不到一年,就交给了自己。由于老子还给自己留下一个威加四海的元帅,只花了一年多的功夫,原来还是支离破碎的国家就河清海晏了,自己就是个太平天子了。要说是托祖宗的福也好,是寡人洪福齐天也好,反正寡人今天就是个太平天子了。太平天子是应当享福的。历代以来的皇帝不都是这样的么?于是,首先是后宫必需兴建楼阁园林,歌坛舞榭。还要赶快选入歌姬舞伎,斗鸡走马各种行乐项目……

    于是:政府部门中一些善于钻营的人,都钻进后宫来了。一些皇家亲族无所事事的人也钻进后宫来了,十分热闹……有承包基建工程的,有收购各种物品器材的,有到各州府选送美女的……不管你沾上哪一门,都是有油水可捞的。因此,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搞得沸沸洋洋……“太平天子”只是催促工程进度,其它的事都不管了。

    由于忙着后宫的事,“太平天子”很少临朝了,大事小事都委托几位重臣处理就是了。杨业管机要,郭威管军事,史弘肇管警卫,王章管财政,都是先帝留下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什么信不过的?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十分融洽,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今他们四人同心,还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因此,“太平天子”一百个放心,每天尽管在后宫听唱曲,看跳舞,喝酒玩女人就是了,其它的事无需皇上去操心了。

    其实,朝廷上开始是相安无事的,但是,时间一长,渐渐就生出矛盾来了。因为这四位大臣大多曾是掌兵出身,也都位高权重,彼此之间关系也较融洽,但是,朝中还有苏逢吉,苏尚?两位文官出身的枢密使,是主管官员迁升调动的宰相,也由于时有官员迁调的问题与杨业,史弘肇等大臣意见相左,常有争拗,便引起了将相不和,互相猜忌起来了。官员升迁调动都受着四大臣的制肘,那么这个管人事调动的宰相还干什么呢?更有甚者:某官员要升迁,把钱财礼物送到杨业,史弘肇那里去,这官就迁定了。如果把钱财礼物送到苏逢吉,苏尚?那儿去,往往就泡汤。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多了,意见就大了。两位苏承相就跑到皇上哪里投诉去了,说:“如果连人事调度的权都没有,我们这个宰相还怎么当?”

    副相谏议大夫杨涛与二苏本来相好,也到皇上那里说:“武将管朝政是不合适的,应该把郭,史两人调去镇守边防,那就最恰当了。”

    皇上一听,也好,调他两个去戍边,既保国防,也免得你们诸多意见,吵得我头昏脑胀,妨碍着我吃喝玩乐,便说:“好吧,寡人就把他们派去戍边好了。”

    皇上这话吹到郭威耳里,郭威可急了。郭威和史弘肇是极相亲好的,史弘肇说的事,郭威一定举双手赞成。反过来,有谁说了郭威半个不字,史弘肇会跟你拼命。尽管郭威没插手那些人事调动的事,但要伤害到史弘肇,他可是不答应的。于是他拉上杨业,跑到太后那里投诉:“臣等只晓得打仗,不懂得处理朝政,致招到廷臣的非议,恳请太后念在微臣们一直跟随先帝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沐雨春风,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请您到皇上哪儿求求情,不要抛弃臣等,臣等愿去先帝陵墓去烧香扫地,也不愿离开……”

    太后一听,这火就不打一处上了:这小子真不是个东西!不是他们替你平叛治乱,你能当太平天子吗?不是他们替你治理朝政,你能天天在后宫吃喝玩乐吗?如今倒好,你吃饱喝足了,听了谁的一句话,就要排斥他们了,这还了得!于是,赶紧对二人抚慰一番,回头把刘承业请了来慈宁宫,好好地训了一顿。

    皇帝正乐着呢,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