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之仇未敢相忘 ”
“哦 原來是小仇家 今日老夫再送你去见高思继 ”说着王彦章出枪來战 二人大战三十回合未分胜负 史建瑭见高行周难胜王彦章 亦催马出阵 三人战至一处
又战二十回合 这王彦章是力不能支 高行周一腔直奔哽嗓咽喉刺來 王彦章慌忙躲避 未想使史建瑭一枪砸中王彦章后护心镜 王彦章顿时口吐鲜血 驳马便退
王彦章退兵回城 紧闭城门 王彦章身边有一副将乃是袁象先 袁象先见王彦章后心窝中伤 靠在床榻之上 便对王彦章言道:“都督今番受伤 不知当如之奈何 ”
王彦章言道:“袁将军莫要管我 汝速往开封 请万岁发援兵來助 ”
袁象先言道:“老将军何不退守曹州 这中都非是能固守之地 ”
王彦章言道:“再不可退矣 老夫已抱定成仁之心 袁将军切勿再耽搁 速往开封搬兵 ”袁象先也无可奈何 单枪匹马由南门而出直奔开封 不知袁象先能否搬得援兵 且看下回分解
话说袁象先单枪匹马回开封 求见朱友贞 上了金殿袁象先跪地高呼万岁 朱友贞令其平身看座 朱友贞问道:“袁将军此番回來 不知前方有何军情 ”
袁象先言道:“启禀万岁 王彦章都督拒敌于中都城 前日上阵后心窝被打一枪 今枪伤未愈难以出战 此番命末将前來乃是为求援兵 ”
朱友贞言道:“即是如此 朕即令兵部点拨人马 不日便可发兵 ”
袁象先言道:“谢万岁发兵 末将告退 ”
袁象先刚离开皇宫 正巧被在宫里办差的驸马赵岩看见 驸马赵岩素來猜忌王彦章 一见袁象先返回 便料到王彦章在前线有事 赵岩赶忙入宫面见天子 对朱友贞问道:“敢问万岁 可是前敌有事 ”
朱友贞言道:“王彦章拒敌于中都 请驸马点些兵马赶往中都救援 ”
赵岩言道:“陛下 可记得康延孝否 ”朱友贞闻听此言一时不解其意 赵岩近前言道:“陛下 王彦章已率宫中禁军北上 开封人马不过几千人 倘若全部交与王彦章 而王彦章效仿康延孝之法投靠晋兵 我等何以拒之 ”
朱友贞问道:“以驸马之见 当如之奈何 ”
赵岩答道:“万岁只管拨三百士卒赶赴中都 其余一概不问 ”朱友贞默默应允
次日 朱友贞招袁象先进见 朱友贞对袁象先言道:“朕已诏令兵部 点精兵三百随爱卿救援中都 爱卿择日起兵吧 ”
袁象先惊问:“万岁怎可只点三百士卒 焉能与唐兵相抗 ”
朱友贞言道:“黄河决堤 中原六百里百姓已是故不堪言 前方将士也当体谅朝廷才是 ”袁象先满怀沮丧领旨退殿 点起三百士卒奔赴中都
王彦章驻守中都数日 闻中军官來报援兵來到 王彦章是如同久旱逢甘雨 赶忙令人开南城门 王彦章來至城下一看这三百士卒 可真是束发花白老弱卒 布衣褴褛草鞋徒 空把流民当利盾 枉做孤魂叹无辜
袁象先下马参拜 王彦章走到袁象先近前问道:“我点兵之时 万岁曾言征派援兵 为何只得这几百民夫 ”
袁象先言道:“末将之见 恐怕是万岁左右之人又出诡计 ”
“唉 ”王彦章叹道:“派遣禁军已是孤注一掷 又何惜几许援兵 ”王彦章只得令这三百老弱士卒入中都城中
两日之后 庄宗李存勖率大部人马会合赵烁 共计八万人马驻扎中都城外 庄宗李存勖摆帐中军 端坐虎皮宝座 各营将官分列左右
李存勖问道:“王彦章在中都兵马如何 ”
赵烁答道:“王彦章仅有一万兵马驻守城中 ”
李存勖言道:“自先帝征贼 今已有二十载矣 梁贼元气将尽 朱氏天命将终 朕令大将军赵烁由北面主攻 王越、郭无为出兵城东 李响、史建瑭出兵城西 朕率兵由城南劫杀逃窜之兵 ”众将纷纷接令 李存勖又叮嘱道:“若能一战攻克中都 开封只需十日可破 还望诸位将军奋勉图功 力诛梁逆 ”
“遵命 ”左右众将齐声答道
后唐三军将士傍晚一顿饱餐之后 见天色将暗 阴风袭袭 李存勖等众将分兵而出 将中都围得水泄不通
城上守卒慌忙禀告王彦章 王彦章披甲挂剑 望城头观望 只见中都城四周火把通明 云梯、飞梯、冲车、撞车列阵城下 八万唐兵前呼后拥一望无边 在王彦章身后的袁象先对其言道:“大都督如之奈何 ”
王彦章无助的答道:“天意如此 非我不才 ”王彦章扭头对袁象先言道:“今夜老夫当葬身此城 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将军年少 大战之时可突围而去 ”
袁象先眼中依稀 对王彦章言道:“末将身陷敌阵 岂敢贪生 愿随老都督战死此地 ”
王彦章言道:“袁将军为人正直 我令将军突围非是他意 只求将军回开封替我报个丧 ”左右众将闻听此言无不热泪纵横
城上梁将之间正生离死别 忽闻城下战鼓震天 喊杀四起 上万支火弩划破夜空 飞上城头 城上虽有射手发箭 投掷石木 但城下云梯高立 唐兵士卒攀城而上 一场好杀
未过一个时辰 四门皆已告急 王彦章率五百精壮士卒从南门突围
庄宗李存勖正在南门外督战 见王彦章率兵从此杀出 庄宗对左右将士高声喊道:“诛杀顽贼 ”万余将士蜂拥而上 王彦章挥铁枪左突右杀 挑死唐将一十六员 使得无人能阻
王彦章力战唐军顿觉前日旧伤复发 心口剧痛 口中涌上一口鲜血喷出 自知无力再战 高呼道:“我挡唐兵 袁将军速走 ”王彦章血口怒吼 横枪拦兵 将袁象先等十余人护出重围 庄宗护将夏鲁奇挥舞大刀 抄至王彦章身后 用刀攥猛磕王彦章后心窝 顿时王彦章嘴上鲜血淋漓 丢枪坠马 十几个唐兵一拥而上将王彦章五花大绑 生擒南门
天亮之时 中都城已失守 庄宗李存勖回合各路兵马于中都 召集众将于中军帐内 赵烁帅众将管分列两侧 庄宗端坐帅位言道:“拿王彦章上堂 ”
只见几个军士将筋疲力尽的王彦章架至帐内 王彦章虽旧伤剧痛 仍立而不跪 庄宗问道:“朕已承命于天 荣尊帝位 汝因何不跪 ”
王彦章答道:“老夫被擒犹死而已 皇帝发落便是 ”
庄宗言道:“左右为老将松绑 ”两侧军士揭开绑绳 庄宗又言:“看座 ”有士卒搬过椅子 让王彦章落座
庄宗问道:“朕尝闻老将军将朕视作儿郎一般 今日生擒将军 心中可服 ”王彦章扭头不语 庄宗又问道:“老将军率残余之兵为何以卵击石 不念后果 ”
王彦章垂头丧气的言道:“吾主若听我之言安能有今日之败 大势已去 非老夫之勇一力能担 ”
庄宗走至王彦章近前为其拭去身上尘土 王彦章却用掌挡住李存勖手腕言道:“老夫已存成仁之心 唐主切勿招降 ”
庄宗言道:“存勖爱慕英杰 素來敬畏老将军威名 望老将军洞察时务 倒戈归顺 功成之日封拜万户侯 不知老将军尊意若可 ”
王彦章答道:“老夫出穷苦 受梁主恩宠未尝败绩 杀戮无数 今为败军之将亦理所应当 陛下却为世之明主 老夫却不能朝秦暮楚 背信于天下 今只求一死 ”
李存勖见王彦章宁死不降 看了一眼左右众人 赵烁心里明白这是劝不动王彦章 向借众人之口再劝 想到这里 赵烁便起身对王彦章施礼言道:“我主一片真心 还望老将军三思啊 ”
王彦章一看是赵烁 冷笑一声言道:“我大梁太祖皇帝 临终遗恨乃是不能杀你赵烁 老夫未能了却先帝遗愿 饮恨此生 ”这一席话倒把赵烁说的哑口无言
王彦章猛一起身对李存勖言道:“大丈夫生而何欢 死而何惧 只可断头 不愿屈膝 ”
这正是:老來悲发勇武在 临危不乱忠心存
正文 【228】 后梁消亡
见王彦章视死如归 庄宗李存勖也不再打劝 长叹一口气 言道:“左右取酒來 ”只见有士卒端上酒壶、酒碗 李存勖斟满一碗酒 端给王彦章 言道:“请老将军满饮此杯 朕为将军壮行 ”
“谢唐主 ”王彦章接过大碗时一饮而尽 李存勖对刀斧手一挥手 两个刀斧手就走到王彦章跟前 “啪 ”王彦章把碗往脑后一扔 仰面大笑随刀斧手走出中军帐 片刻之后 刀斧手献上王彦章人头 庄宗令人为其厚葬 王彦章终年六十一岁
铁枪威名誉九州 驰骋半世谢白头 久战中原三十载 不负今生六十秋
中都大胜 庄宗李存勖传令犒赏三军 天色将晚 忽有八百里探马急报 庄宗李存勖召集众将议定军情
有中军官呈上急报 李存勖拆信观看一番 对众人言道:“梁将段凝举五万精兵猛攻魏州 军事郭崇韬用计唬敌才使得缓解 众爱卿以为现今如何是好 ”
夏鲁奇言道:“陛下 可否先救魏州之急 择日举兵开封 ”
康延孝言道:“末将以为当速去开封 ”
庄宗问道:“康爱卿有何良策 尽可道來 ”
康延孝言道:“段凝此人短见少谋 急功近利 久攻魏州不下 已是骑虎难下 如今开封空虚 若乘此良机出奇兵攻之 则梁必亡 ”
“朕正有此意 ”李存勖言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灭梁时日已到 朕命三军连夜起寨 直取开封 ”
同年十月 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以上柱国大将军赵烁为前军 率王越、李响、郭无为、史建瑭等共三万人万为前军 李存勖率安剑休、元行钦、高行周、夏鲁奇等为后军共五万人直逼开封 一路之上所向披靡 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后梁末帝朱友贞在开封府内焦急等待前敌战报 有太监禀报大将军袁象先有紧急军情 朱友贞令其來见 袁象先一见朱友贞伏地痛哭 朱友贞问道:“爱卿 前方敌情如何啊 ”
袁象先哭道:“都督王彦章苦等援兵不到 与唐兵拼死苦战 突围之时重伤被俘 恐不能生矣 ”
“啊 ”朱友贞吓得是目瞪口呆:“这如何是好 ”
袁象先言道:“万岁速差人往相州招段凝撤兵 已救京师之急 ”
朱友贞言道:“前些日子我已命人往相州传旨 已过数日 却不得回音 ”
话说至此 有太监來报信使求见 朱友贞召见 信使伏地言道:“陛下 臣罪该万死 ”
朱友贞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可见大都督段凝否 ”
信使言道:“自黄河决堤 洪水泛滥已淹沒滑州 眼下已无过河之策 ”
朱友贞是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此时驸马赵岩慌忙來见 赵岩奏道:“陛下大事不好 曹州刺史李知节不战而降 倘若唐兵星夜兼程 明早即可兵临开封 ” 驸马赵岩见朱友贞不再理会 便悄悄退下 连夜出城逃走
朱友贞是黔驴技穷 恍恍惚惚独自一人走到椒兰殿跪在朱温画像跟前 伏地痛哭 左右太监宫女皆不敢过问 直到半夜 宫内禁军统领皇甫麟來至椒兰殿 奏道:“启禀万岁 唐将赵烁率三万人马已到开封城下 ”
伏在地上的朱友贞摆了摆手 皇甫麟退下 待到五更天时 大将军袁象先、宰相张全义纷纷跪至椒兰殿请命 张全义言道:“臣启万岁 唐主李存勖命人下战表 晌午时分若不献城 将率兵攻城 请万岁定夺 ”
朱友贞跪了一夜 有气无力的言道:“卿等拼死离守便是 退下 ”几位大臣相互看了一眼 便退出椒兰殿
又过了一个时辰 皇甫麟再到椒兰殿奏道:“启禀陛下 唐兵已经攻城 末将愿保万岁突围 ”
朱友贞言道:“不能北渡黄河 即使突围又待怎样 当年朱友桂杀父皇在此殿登基 朕诛兄长也在此殿登基 如今朱氏天命将终 朕欲从此殿升天以追随父兄 请皇甫将军助朕一刀 ”皇甫麟闻得此言亦是痛哭流涕 朱友贞又言:“请将军出刀 ”皇甫麟抽噎着拔出腰刀 一道血光 朱友贞命归西天 历时十六年的后梁就此终结
八万后唐大军将开封团团围住 攻势锐不可当 城中一來无兵 二來无将 满朝大臣会集椒兰殿外商议对策 只见禁军统领皇甫麟提剑而出 对众人言道:“诸位大人 万岁已自刎归天 ”此言一出 满朝官员却无人为君主流泪 百官均力主献城归降 朝中文武纷纷往东门之外迎降庄宗 惟有敬翔在府中伏地而哭 悬梁自尽
太傅张全义、大将军袁象先率领城中文武献城归降 献上后梁传国玉玺 李存勖率兵入城 椒兰殿前令人摆上李克用临终遗箭 祭祀亡灵 折断最后一支雕翎
庄宗李存勖率兵进驻开封 当日降旨大赦天下 赦免后梁旧臣之过
三日后 梁将段凝杀驸马赵岩 将其人头献上归降后唐 庄宗大喜 封段凝为左千牛上将军之职 复为唐臣 并与后唐宰相豆卢革、卢程 中门使郭崇韬、太博学士冯道等共赴开封参议朝政
李存勖在开封住了几日后梁的宫殿 便在玄德殿上朝议事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高呼万岁 李存勖对众人商议道:“我朝自开国以來 设百僚 制礼乐 多有遗漏 今朕一统中原 方知朱梁沿用唐制 政律有制 朕欲将前梁臣使复用 以助我大唐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
丞相豆卢革言道:“古人云:海不辞江河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 万岁当以海纳百川之量 复用梁臣 康延孝、段凝尽皆归顺 张全义、袁象先献城有功 皆是万岁皇恩浩荡 才使得天下归心 ”
庄宗言道:“丞相之言 甚和朕意 传旨张全义、袁象先皆可官复原职 免咎其罪 ”
上柱国大将军赵烁这时奏道:“臣启陛下 旧梁官员万不可重用 臣闻朱温当政之时 满朝不行君臣之礼 倒施宫闱之乱 使得人伦大变 祸及朝纲 请陛下三思 ”庄宗虽未理会 左右后梁降臣听者有心 一个个是人人自危 毛骨悚然
后梁降官都知道赵烁容不下降臣 不知应当如何保命
话说庄宗李存勖赦免旧梁群臣
这让上柱国大将军赵烁很是不满
赵烁对后梁王朝是忌恨如仇 便上奏一本请求先斩梁军主帅段凝 虽然段凝献了驸马赵岩的人头 但段凝掘开黄河 残害百姓 罪大恶极
赵烁启奏 如此说來 庄宗李存勖也为掘黄河之事 便斩了段凝
从此后梁降臣个个畏惧赵烁 最沉不住气的就事张全义 早年跟随朱温参加黄巢起义 功劳资格位居百官之首 众多降臣属张全义最恐惧
这日 庄宗李存勖刚刚退朝 正在昔日梁帝的后花园命几个伶人弹唱 有太监來报张全义求见 只见张全义疾步走來 伏地高呼万岁 庄宗令其平身 问道:“张爱卿此时前來有何急事 ”
张全义言道:“臣启陛下 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
李存勖言道:“爱卿但讲无妨 朕恕你无罪 ”
“谢万岁 ”张全义言道:“臣观万岁久居开封已有月余 陛下莫非要定都于此 ”
庄宗问道:“以爱卿之见 这开封之地不可立都吗 ”
张全义答道“臣闻青绕之山 实乃帝之国都 朱梁立都开封 今帝胄之气已尽 万岁定开封为都并非祥兆 ”
庄宗问道:“爱卿之见 何处可为帝都 ”
“洛阳乃帝都也 ”张全义进而言道:“人言崤函有帝室之宅 河洛为王者之里 居天下之中 乃九州腹地 山川险固 民风淳朴 可驭四方 陛下何不定都洛阳 ”
庄宗闻听是频频点头 张全义劝道:“自上古大禹王立帝室之邦 已有有十朝定都洛阳 今陛下顺承天命 荣登大保 岂可再延用朱梁宫室 ”
庄宗言道:“听爱卿之言 朕确想迁都洛阳 重兴前唐盛世 奈何中原久经战乱 怎可再劳民伤财 ”
张全义笑道:“陛下岂不知那洛阳乃是朱梁王朝龙脉所在 陛下当初相隔黄河之日 朱友贞曾在洛阳行郊祀之礼 祈求上苍护佑 奈何杨柳失守 便仓促赶回开封 礼祀未行 却留下金银无数 宝器满仓 陛下若是不取 只得终年沉积地下 ”
“哦 ”庄宗问道:“竟有此事 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 张爱卿明日早朝可奏上一本 迁都若成 爱卿方为头功 ”
“为臣遵旨 ”张全义满怀欣喜 以此规劝迁都为受宠之计 遂告退回府
次日早朝之上 张全义递奏本章 太监将奏章呈与庄宗 张全义便把迁都之利一一道出 左右文武百官皆以为可行 惟有赵烁谏道:“陛下 为臣以为此时不宜迁都 西蜀陈涉称帝制诏 罪同朱温 今蜀主王衍失德于民 正值西征良机 臣以为西征两川为重 划地迁都为轻 定陛下三思 ”李存勖心理明白赵烁的面子要比张全义大 且赵烁向來蔑视后梁旧臣 所以只得敷衍一番 择日再议迁都之事
这正是:三十年河东起兵 二十载车马劳顿
正文 【229】 权利架空
张全义在后唐任个闲职,又有赵烁在一旁蔑视刁难,苦思不得升迁之计,便想庄宗平日喜好与伶人歌舞,不如打点宫中伶人,探摸朝中虚实
一日,张全义在开封街上撞见宫中伶人景进,景进是李存勖喜爱的男艺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样样精通,才艺过人且长相俊美,庄宗视如心腹一般,以至常与其共议军政大事,一言举足轻重。
张全义借此时机,便邀景进到府上叙话。张全义命人奉茶,二人边饮边谈,张全义言道:“下官自归顺以来,朝中人际多有不知,今日请先生亲临寒宅,还望先生多多赐教。”
景进言道:“张大人您也是官场混迹多年,这权谋之术,小人怎敢点戳?”
张全义对景进言道:“来人呐,取礼物来。”只见一个奴仆端上托盘,上盖红绸。张全义令奴仆退下,将红绸掀开,一盘金元宝金光夺目呈现眼前,让景进两眼发直。张全义媚笑言道:“这是下官孝敬景进先生买茶叶的小钱,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景进兴奋言道:“张大人待我退心至腹,小人鞍前马后定当效力。”
张全义言道:“上柱国赵烁对我前梁旧臣刻薄刁难,下官只恐被上柱国本章参劾,遭朝廷治罪呀?”
景进言道:“大人有所不知,赵烁虽有上将之才,却不懂为官之道,平日刚而不屈,势必多树政敌。自周德威胡柳坡阵亡,赵烁节制天下兵马,权大压主;又因陛下依赖其精通兵事,使得才大欺主;再者赵烁久经战阵,功勋封至上柱国,乃功高震主。如此一个权大压主、才大欺主、功高震主之人若不早除,后患无穷。”
张全义是官场老手,装作焦虑问道:“下官乃是归降之臣,不过闲职,先生亦无官品,你我之力焉能撼动赵烁?”
景进咧嘴笑道:“我教大人一计,定能管用。”
“愿闻其详。”张全义言道。
景进言道:“朝中群臣,冯道虽有济世之才,也不过是酸腐书生;豆卢革虽居相位,乃是万岁借其名望;掌实政者乃是郭崇韬。”
景进押了一口茶水又道:“郭崇韬平日看似廉洁,内有贪婪之心,只恐别人夺他的权柄,断他的财路。郭崇韬在朝中所顾忌者正是赵烁也。”
张全义问:“郭丞相因何顾忌赵烁?”
景进言道:“顾忌赵烁是为了谁可领兵讨伐西蜀一事。当初先皇李克用曾令郭崇韬勘查蜀道,郭崇韬自以为熟悉蜀道,如今赵烁的威望,定然是伐蜀的先锋,想来那郭崇韬便暗中与赵烁争夺讨蜀兵权,所以大人还需同郭丞相商议大事。”
张全义言道:“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郭丞相那边下官自会打点,只是万岁面前,还望先生美言几句。”
景进j笑道:“只要大人们本奏递上,下人定能使水道渠成。”言罢,景进与张全义二人哈哈大笑,景进揣着满盘黄金辞别张全义回宫去了。
话说张全义听得景进所言,便带几个家丁晚间往郭崇韬府上拜访。郭崇韬闻知张全义来府,便于客厅相见。张全义名几个家丁堂外候着,与郭崇韬杜坐堂中,郭崇韬香茶待之,张全义言道:“丞相大人,下官前日在朝上奏请万岁迁都,不知丞相有何高见?”
郭崇韬言道:“上柱国赵烁已作见解,我又何需多言?”
张全义见郭崇韬语气不服李嗣源,便顺着毛摸,言道:“上柱国句句皆言讨蜀之事,下官以为上柱国非是适宜人选。”
“哦!”郭崇韬问:“张大人以为何人当挂帅西征?”
张全义言道:“下官曾闻当年先皇李克用曾命相爷为使,前往西蜀,且沿途勘察地势,丞相您轻车熟路乃帅才人选。”
郭崇韬赞道:“张大人有此高见,令本相钦佩呀。”
张全义面带为难之色言道:“下官所提迁都之事,却是为我大唐万代兴盛,无意冒犯上柱国,还望丞相多多点缀。”
“哼!”郭崇韬冷笑言道:“赵烁在朝中如同王莽篡权,董卓霸政,如今你我同朝为官,当为国除j,以正朝纲。”
“郭丞相真乃伊尹在世,周公复生,张全义愿与大人共举大义。”张全义言道。
郭崇韬言道:“张大人言重了,你我之力岂能弹劾的了赵烁,还需保奏赵烁。我刚闻镇州守将李建及病故。镇州是阻据契丹南下的重镇,我等何不联名请奏万岁,让赵烁封疆一隅,镇守边陲。朝中大小事由不就由你我定夺。”
张全义笑道:“丞相高见,不知众人如何如何联名?”
郭崇韬言道:“我与豆卢革同居相位,交往甚厚自然联名;张大人若能与袁象先等梁朝旧臣联名保举赵烁,使其调虎离山,万岁定可应允。”
不过两日,郭崇韬、豆卢革、张全义、袁象先等二十余位朝中重臣联名上奏庄宗李存勖,请调派赵烁镇守镇州,李存勖正在揽阅这些奏章,只见伶人景进来至近前,细声言道:“陛下,赏琴曲的时辰到了,不知有何烦心之事困扰陛下?”
庄宗言道:“这两天朝中友诸多大臣,保举上柱国赵烁镇守镇州,朕不知道是准奏还是不准奏。”
景进言道:“陛下,群臣保奏赵烁出任镇州,乃是畏惧赵烁专权朝政。再者前翻那赵烁阻拦陛下迁都洛阳,使帝室难归正位;保举王越为讨蜀先锋,乃是暗中扶植党羽,赚取兵权。陛下若是不把赵烁调出,只恐群臣只拜上柱国,不拜当朝君,请陛下慎重呀。”
“景进之言确是有理,汝即可代朕草拟诏书,朕要杀杀赵烁的威风。”庄宗言道。景进即刻拟诏,使赵烁出任镇州。
次日早朝已毕,赵烁回至太尉府是满怀怨气,只因庄宗在早朝之上降旨三件大事,免去赵烁太尉之职,改任镇州节度使,加封定唐公;加封郭崇韬为讨蜀元帅;恩准张全义所奏迁都洛阳之事。
赵烁此时是越想越气,便将王越、郭无为,太尉府参军李响、还有杨业四人招来。
赵烁开门见山说道:“今日早朝万岁降旨,加封定唐公,命我出任为镇州节度使,又命郭崇韬为讨蜀元帅,并将择日迁都,万岁处处难为于我,恐有大祸将至?”
王越一听,马上说道:“依我之见,定是万岁身边那些伶人加害父亲。”
李响却躬身言道:“末将要恭喜定唐公了。”
李从荣问道:“参军何出此言?”
李响言道:“主公此番确是中了j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却不知其中乃是金蝉脱壳。”
“哦?”赵烁问道:“愿闻其详,你我皆是兄弟,尽可明言。”
李响言道:“主公自追随太祖武皇帝,身经百战,有开国之功。古人云:‘处巅者危,势丰者亏。’主公如今功高震主,即使万岁不疑,也有群臣妒嫉。此番出任镇州虽不理朝政,又有重兵在握,能加封‘定唐公’之爵仍不失显贵。至于遣郭崇韬讨蜀,迁都洛阳,成败自有天定,不必强求。”
“李响一言,令我心中烟消云散,传令府上,即可打点,两日后全家迁入镇州。”赵烁思前想后最终下定决心说道。
作为镇国柱大将军赵烁举家搬迁的消息,传到了南宫梦耳中,这夜赵烁便来到南宫梦的住所,两人缠绵数次后,赵烁带着南宫梦离去。
回到将军府,郭无为率先说道:“大哥你这一去,镇州距离京城距离尚远,你在外面也得不到宫中的任何风声,现如今李存信将军已病故,在外面,指定会引起朝中众臣的非议。”
赵烁一听也觉得有道理,遂而问到:“那我应该如何?”
郭无为说道:“大哥可以先跟嫂子前往镇州,让兄弟们留下来在朝廷中充当耳目,这样一来要是唐帝对大哥有什么意见,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给大哥。”
赵烁自从步入官场后,什么也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带着这干人的安全,尤其是南宫梦,昨晚的缠绵中赵烁有了初为人父的喜悦。
听到郭无为这样说,赵烁也觉得如此甚好,到了镇州,自己也可以跟梦儿过一段时间的二人时光。于是脸色严肃的问道:“那兄弟们愿意留下的留下,愿意跟我去镇州清闲的就随我走。”
话音一出,王越跟杨业就争着说道:“我愿意跟大哥去镇州。”
末了,甘道龙也适时说道:“我也去镇州。”
赵烁看到甘道龙顿时准了,人家都说这小子医术高明,正好带着可以,万一梦儿有什么三长两短的,可以随时使唤,也不用为医生发愁了。
李响愣了一愣,不知道去怎么选择!这时候,牛霸说道:“李响,你愁啥呢?我们在这边为官也是为了大哥的安全,俺老牛决定留下来了,只要让俺听到有人要害大哥,那就省的俺再从镇州跑到这里了。”
“那我就听你的,大哥,我跟老牛跟郭子留下?”李响抉择了半晌后犹疑的问道。
“恩,也行!但是你们留下切记不可轻举妄动,有什么情况也不要冲动,等我给你们指示。”赵烁如是说道。
这正是:心中有路不愁远,朝中有人尚知亲!
正文 【230】 晋王伐蜀
镇国柱大将军赵烁举族赴任镇州暂且不提,单讲庄宗李存勖以郭崇韬为元帅、太监李袭为监军,史建瑭为先锋出兵讨蜀蜀王陈涉在成都自立为帝,史称前蜀。
陈涉在前翻赵烁还未曾入朝为官的时候就已经将旧唐的太子绑架到川属之地,有了太子的佑护,便跟朱梁一样,自称帝位。
可是陈涉修生安民,劝桑兴农,到也贤德,终年七十二岁亡故,谥号高祖神武皇帝。其子陈衍继位,史称后主。
陈衍奢侈荒y,不理朝政,在宫中卖官取财,使得前蜀政律大乱。郭崇韬以史建瑭为先锋官出函谷关,入汉中,直逼蜀国。
删繁就简,西蜀路上共有八关,这第一关乃是工盘关,守关的大将名曰张圣,闻知后唐兵马来到,是列阵关前迎战。先锋官史建瑭率兵来到,二人不容分说大战三四个回合,张圣被史建瑭枪挑落马下,守兵纷纷献降。又过十日,阳平关大将廖庆,朝天关大将王喜接连战死史建瑭枪下,半月之内连丢三关,后唐兵马已是兵临飞仙关。
飞仙关守将名曰高崇,高崇几日来是连得败报,如今唐兵摆阵关下,是愁眉不展。飞仙关的监军名叫欧阳晃,是前蜀宫中的太监,被蜀帝陈衍命为飞仙关监军。欧阳晃得知后唐兵马兵临城下,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便思量如何投降求生。欧阳晃便到帅府求见高崇,二人相见落座客厅,欧阳晃问道:“唐兵来犯,将军可有退敌良策?”
高崇言道:“我主久不发援兵,老夫也正为此事发愁。”
欧阳晃言道:“唐兵已克三关,所向披靡,蜀国早已大事已去,飞仙关失守只在旦夕,将军应随时务,另择明主。”
高崇面带惊讶问道:“监军莫非让我投降唐兵?”
欧阳晃言道:“老将军您半生坎坷,才熬得今日官爵,功名来之不易,岂可荒废。”
这高崇是个爱慕虚荣之人,就怕丢官丢爵,闻听欧阳晃之言是触动很大,高崇言道:“老夫也想献关降唐,只恐唐军失信于人,反害了老夫。”
欧阳晃考虑在三后说道:“老将军何不将令女嫁于唐军主帅为妻,结为姻缘,老将军自然不失富贵。”高崇心想欧阳晃这个老阉贼出招可够损,但眼下时局危机,也只有如此才可保万无一失,思量再三,才应允此计,便让欧阳晃为使者,往后唐大营请降。
大帅郭崇韬闻听,令使者往中军来见。欧阳晃来至中军大帐,一看左右战将个个威风凛凛,面目庄严,再往上看大帅郭崇韬端坐虎皮宝座,怒目圆瞪。欧阳晃伏地高呼:“飞仙关监军欧阳晃拜见大元帅。”
郭崇韬言道:“既是来使,可站起来说话。”
欧阳晃言道:“奴才此来唐营,有一喜事特报之元帅。”
郭崇韬冷笑一声,问道:“本帅挥师西蜀,大战在即,汝乃来使,信口胡言,汝若说出喜从何来,我放汝回关,若是诓诈本帅,便让人要了你的人头!”
欧阳晃言道:“回禀元帅,奴才奉飞仙关大将高崇遣派,特来向元帅献降。”
郭崇韬问道:“尚未交阵,我怎知高崇献降是真是假?”
欧阳晃笑道:“这也正是奴才为元帅贺喜之事,高将军有一爱女名曰高风香,长得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有蔡琰之才,罗敷之品,愿献与元帅为妾室,未知尊意若可?”
“哦?”郭崇韬听的是两耳倒立,双目发呆,心想久战多年还未曾有如此好事,言道:“高老将军竟有这般诚意,本帅……”
未等郭崇韬说完,站在一侧的监军李从袭言道:“小人以为可将此女嫁与史建瑭将军。”此言一出,这让郭崇韬是心中一愣,脸上有万般无奈也只好强忍着笑意,应声看向石将军。
这太监的一言,可谓是驳了郭崇韬的好意!李从袭乃是讨蜀的监军,是庄宗的左右的太监,与伶人景进皆是宫廷之内的死党。李从袭一语惊人,郭崇韬却是尴尬万分,崇韬把话锋一转对欧阳晃言道:“史建瑭乃英武俊才,理应得陪美女,请欧阳监军先往别帐休息,让我与史建瑭交待一番。”
“既是如此,元帅请便。”欧阳晃也不知这其中是怎么回事,只好到别帐休息。
郭崇韬退帐之后,便把监军李从袭叫到寝帐,把脸一沉问道:“李监军你好会联姻呀,那高崇归降献女,你今天却当堂转让给史建瑭,这是为什么啊?”
李从袭笑了笑说道:“大帅难道忘记了史建瑭是何许人也?那是李嗣源的提拔起来心腹爱将,今连破三关,已是头功。”
“那有怎样?关键是我们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郭帅说着义无反顾,只是对李从袭的这次安排上有些烦闷。
李从袭继续笑道:“丞相好糊涂啊,郭丞相为讨蜀帅位之争煞费苦心,怎能让李嗣源的人夺取头功啊?”
郭崇韬若有所思的言道:“监军之言到也有理。只是为何要让史建瑭娶这美女?这跟老夫有什么关系?”
李袭言道:“常言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史建瑭若能被这高美人缠住,留在这飞仙关,来日夺取成都之功则尽属大帅。况且天下美女多矣,何必因此一女子而误大局?”
“唉呀!”郭崇韬言道:“若非监军提醒,本帅险些误了大事。”
太监李袭言道:“事不宜迟,速招众人往中军帐议事。”郭崇韬应允。
中军帐内,众将官分列左右,郭崇韬端坐帅位对中军官言道:“传欧阳晃进帐。”
中军官片刻将欧阳晃唤进中军大帐。郭崇韬言道:“欧阳监军,本帅愿纳飞仙关大将高崇归降。至于联姻之事,本帅已年过半百,但帐下先锋官史建瑭少年英杰,才俊盖世,本帅愿与阁下保媒,让高小姐与史建瑭将军联姻。”
欧阳晃喜道:“如此说来,老奴速往关内报喜。”
话音未落,坐在一旁的史建瑭赶忙言道:“元帅在上,请容末将禀告,末将随军讨蜀,不惜一死。只是这临阵招亲有违军纪,万万不可。”
李袭立刻把话接过来恭贺道:“史将军喜结良缘,可喜可贺呀。”史建瑭心中暗骂,李袭你个阉党靠阿谀逢迎祸国篡政,恨不得将宫中太监斩尽杀绝。可是李袭这一?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