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色江山 > 国色江山第54部分阅读

国色江山第54部分阅读

    岁,倘若左徒判断有误,那我军七万之众可就成了朱梁大军的活靶子了啊!”

    李存勖恍然大悟,忙着问道:“那该如何?”

    周德威主动请命,说要先行率领人马随先锋官探路。

    李存勖默许,心中暗道,倘若如左徒之言,真有大雾,那便是天赐良机,先王佑护;要是不准,那他左徒的命运就到此为止了!

    五更时分,数万晋军已经埋伏在潞州城的北面,李存勖低声说道:“赵司徒何在?”

    赵烁到前,就见晋王给自己下命令,让其率领一千士兵去佯装攻城,说是佯作鼓舞士气,其实赵烁心中明白,这晋王信不过自己。

    要是自己带着人马无恙,还引出敌军,这还好说,要是被身后的大军看出不对劲,反而就会认为自己是叛徒。

    无奈之下,赵烁只好忐忑的领命去了。

    随后晋王命令都督周德威引军一支埋伏在东北方向,李存信率领一支兵马埋伏在西北方向,自己提领中军,以丁会为左,周光辅、安剑休为右,埋伏在正北方。

    李存勖对于自己的安全,可谓处心积虑的着想,有南宫梦这样的武林高手随身保护,定然是万无一失。

    梁军大营之中一片寂静,只听到小雨依稀溅落在地上的声音。寒风凛冽,士兵们一个个在营寨中嘘寒问暖,朱梁势大,谁也不会想到晋军敢贸然来犯。

    猛然间,北面号炮连响,轰鸣声传来,战鼓雷动,号角长鸣,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梁王大将众多都在睡梦之中,这一声声震动,整个梁营陷入混乱之中,一时间血腥泗溅、人仰马嘶。

    这时,赵烁一看时机成熟,立即飞升上马率领兵丁直插梁军东北要塞,营寨中的梁兵大多还没有摸清楚什么状况,看到有骑兵冲来,又是大雾弥漫,顿时大多数人慌乱一团,堪堪抵挡了数个回合后,便从中心寨中撤退。

    李存勖一看,时机正好,命令周德威、李存信、李存直、周光辅,分兵四路,骑兵在前,步兵变换在后,向着梁军营寨杀去。

    东北寨,梁军主将符道昭被喊声惊醒,一问才知是晋军夺营,急忙披挂上马,提长枪出战。

    一见是周德威,便挥枪上前不由分说直接刺去。

    周德威举锥迎接,两人连战了十几个回合,周德威一看符道昭铠甲脱落,心中窃喜道定然是方才慌乱出战,没整理好甲胄。

    后者低头扶持甲胄,被周德威抓住空隙,一锥变挑中肋骨,横向一拉,梁军主将就被生生扯成两半。

    一时间东北寨中的梁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喊着晋军从天而降,向东寨撤退。

    这些惨败的梁军惊慌失措的败退,到了东寨方向,更是将怯战的气氛传染了整个军营。

    再一看周德威率领大军已经逼到东寨,梁军只好鼓起勇气进行着乏力的抵抗。

    李存信由西北营杀入,西北寨梁王兵马听到战鼓号角,却因为雾气弥漫不敢轻易出击,带晋军杀入才看清来人,一瞬间便如决堤的江水。

    西北营主将,牛存节一看士兵们都无心恋战,高声怒喊道:“给我先前击杀来敌,后退着杀无赦。”

    李存信一看,有梁军主将试图提士气,急忙举枪快马追上。

    牛存节一刀未动,他也深知太保李存信的威名,仓促间调转马头便往南门败逃。

    梁军一看主将都跑了,自然都无心再战,纷纷抱头鼠窜,将营寨大路给晋军让了开来。

    在轮到赵烁,一马当先便冲入正北营寨之中,这时的李存勖深信赵烁,唯恐自己的心肝宝贝出了状况,急忙率领大军跟在后面,并连连喊道:“左徒威武,本王随你一同征战。”

    话说赵烁带着一千精兵,一路杀去,由于赵烁杀的太猛,沿途阻截的梁兵如吹枯拉朽般,被赵烁枪挑开一条宽约两米的大道。

    正北营梁军大将李思安举枪来战,又看到赵烁英气不凡,还没开打便先底气不足,惧怕了七分。

    再加上,赵烁破敌心切,又为了引起李存勖的重视,当即不说话便挥枪刺出。霸王枪力大势沉,只看到李思安双臂横在枪上,举起招架;霸王枪重重刺下,竟然硬生生的把李思安手中长枪削成两段,后者还未躲闪,就见霸王枪尖顺势落下,恍惚间朱梁大将便人头落地,这一招一气呵成,看着行云流水,让随后带兵赶来的李存勖不经称赞道:“左徒神勇,真乃勇南公天神附体也!”

    赵烁神定气闲,笑道:“晋王千岁所言,末将愧不敢当,勇南公乃末将的楷模!”

    李存勖听后只是尽情的哈哈大笑。

    此时,先锋官丁会,李存直跟周德威从左右营寨杀来,四个方向一起奔溃。

    四方中央的营寨,被赵烁击溃,八寨连环中还有营寨夹城连接,上面有朱梁军队数万,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眼看着天就要大亮,这些梁军只好趁着大雾纷纷逃窜去了。

    晋王四路兵马连着攻下五处营寨,梁军大都督廖宁这才如梦初醒,急忙令人传西南、东南二寨人马火速向北寨支援。

    廖宁刚走出大帐,便有校尉慌忙闯入帐中,惶恐言道:“启禀大都督,李存勖兵分四路已经杀入东寨,如今只剩下南寨可守,正北寨已被攻破,末将还请大都督先行撤退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这正是:晋军布防三垂岗,大雾弥漫起兵伤!

    只叹克用身早死,却叫朱晃愁断肠。

    正文 【206】 梁太子亡

    校尉还没有说完,就听到营外传来阵阵喊杀声,廖宁一惊,校尉焦急的说道:“启禀都督,是晋军大将周德威杀到了”

    廖宁一听是周德威杀到,猛然起身,只觉得两腿酥软,又无力的坐在榻上,不知道应该如何应战。

    如今的李存勖眼见是大功告成,这一夜下来连续命令突袭梁军连坏寨,正北、东北、西北三座连营都已经攻陷,总督八寨的行营都督廖宁才如梦初醒。

    廖宁起床披挂的这个功夫,又见校尉急着跑来报道:“启禀都督,东北大营主将符道昭被诛。”

    廖宁大吃一惊,心中一想也无可奈何,只得急道:“再探!”自己则手忙脚乱的穿戴甲胄,正要出账,又有一位士卒闯了进来,报道:“都督大事不好,李存勖攻陷了正北大营,正带领大军向东寨杀来。”

    这一刻廖宁再也坐不住了,大声喝道:“本帅兵器何在?”廖宁顾不上奏报,只身冲出大帐,旁边的士卒递过兵器,廖宁便翻身上马,向北冲去。

    晋军先锋部队一千人在赵烁的带领下杀入正东大营,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兵溃营摧,赵烁一马当先,一路走过沿途的梁兵无能抵挡,只将多数冲上来的偏将杀的片甲不留。

    东寨梁军主力还在做着殊死抵抗,赵烁杀来眼看便要扰乱中军的阵型,突然听到前方冲出一员大将,喝道:“晋军贼子,安敢犯我连营。”

    赵烁凝声看去,此人目若鹰眼,面似豹头,戴着一顶七宝鎏金盔,身披宝甲,胯下一匹五花驹,手中一条冲天大枪,正是梁军大帅廖宁。

    廖宁远距离一看赵烁将自己的士兵杀的一团乱麻,心中怒气正盛,策马来到阵前立即提枪便喝:“晋军小将,拿命来。”

    赵烁心中冷哼,手中霸王枪斜刺而出,面对廖宁这样的对手,他丝毫不敢轻视。

    两人杀作一团,战了约莫六七个回合,由于身边不时有梁军偏将马蚤扰,赵烁无法击杀廖宁,不过随着身后李存信的大军赶来,倒是将廖宁的抵抗之心打消了大半。

    廖宁勉强的再战了两个回合,退到大军阵后,看了一看周围,自己这边的军队已经溃败,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倘若在战下去也是死路一条。

    廖宁无心再战,策马回头向后方奔去。

    赵烁提枪正欲追击,却被闪出来的几员梁军偏将挡住了去路,等三招两式解决了偏将之后,廖宁早已不知去向。

    李存直跟周光辅率军攻打西寨,西寨梁军主将张存敬见李存直接带兵由西北杀来,率领万余兵马迎战,双方交兵未久,大雾依然弥漫,张存敬害怕敌军趁势给自己下计,又恐敌军来势不明,于是心存畏惧,主将这般士兵们也士气不振。

    李存直跃趁着雾气直取张存敬,后者看雾中一骑飞驰而来,使劲眨眼还想要看清来人,却见李存直已经来到近前,刚发现不妙还想要抵挡,不料李存直出枪更快,只是一挑便刺穿了张存敬的咽喉。

    主将一死,西寨顿时如同一盘散沙,四万梁兵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就四散而乱。

    李存直枪挑了西寨主将,后面的周光辅随即带人马赶到,掠过存直,周光辅直接带着大军杀向西南营寨去了。

    西南营寨的梁军主将提着兵器带军在营前等候敌军,忽然听到败军来报,痛苦流鼻道:“西寨主将张存敬已经阵亡。”

    西南营寨主将一听顿时心中七上八下,急忙下令全军放弃营寨,向后方逃去。

    周光辅一看西南营寨丝毫没有阻挡,看到部下抓来的梁军,厉声问道:“尔等为何不战?”

    那梁士卒慌乱的吱吱呜呜道:“败军来报,我们将军恐其有变,所以不战先退了。”

    “哈哈!有此等带兵大战之将,何愁朱梁不灭!”周光辅大笑一声,带着亲兵直接穿过西南营寨,向正南营杀去。

    梁军一夜之间,东西营寨皆战败,放弃了营盘不说,更是折损了多员大将,此时晋军已经是趁势追击之势,胜利的天平似乎稳定的来到了李存勖这边。

    梁军溃败,这时的梁朝太子朱友裕跟三王爷朱友桂正在南营中军大帐内。

    四处败军的消息传来,如今的朱友裕可谓是如坐针毡,朱友桂满头大汗则在帐内来回踱步,连连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朱友裕想了半天,下定了决心说道:“如今东西皆传来败报,大都督还生死未卜,如此本殿下命令友桂率领士兵暂时堵住西面晋兵,本殿下带兵由东面迎战。”说完,给朱友桂安排了四名上将,朱友裕自己则带兵先行朝东营驰去。

    带太子朱友裕率领士兵离开大帐后,留下的朱友桂迟迟不肯出战西面之敌,这时身边的谋士徐怀玉提醒道:“三皇子,我们可以出兵了,再不出兵,这南营也恐怕要丢失了。”

    朱友桂眼滑了半天,转身对徐怀玉言道:“如今万岁定兵的八寨联营,已经失去了七寨,更何况八寨连环中间的夹城已经被晋军所破,我等带兵死战也是徒劳无益,为何不速速撤军,以求日后再战呢?”

    徐怀玉思考了片刻,一脸凝神道:“这样不是将太子殿下陷入不利之地?”

    朱友桂登时怒道:“太子殿下自己索战,难不成尔等看不明白如今大势已去么?”

    经三皇子这么一唬,徐怀玉当即忙着问道:“撤退可行,只是不知道我们该退往何处?”

    朱友桂言道:“八寨皆失,也不能代表我军打了败仗,眼下就算我等全部拼死一决斗无力回天,我等只有回到晋州,哪里依山伴势可以长期据守,等到日后再徐图进取,一举击破晋之贼军。”

    徐怀玉一听也认为此计可行,当即不再否定。

    朱友桂带兵这便弃寨而逃……

    正说梁国太子朱友裕正率兵跟晋王李存勖在夹城外围大战,梁军有太子殿下亲自指挥,一时间士气不见衰落,而晋军则是一鼓作气,势如猛虎,也好不示弱。

    两军交锋,可谓是战的你死我活,短时间竟然部分胜负。

    这时突然听到后方的士卒前来报道,朱友裕将其召到身边问其何事。

    士卒心神不宁的大叫道:“殿下,大事不好了,三殿下已经率兵不战而逃了。”

    “什么?”朱友裕不敢相信的看着前方交战正酣的两军,心中暗道这下可完了。

    本来只剩下南营可以固守,只要三殿下友桂带兵抵挡住西面之敌,自己在这边跟李存勖大军决斗,鹿死谁手还尚且不知,如今朱友桂不战而退,相当于将太子暴露在四面包围之中,如此一来,就算朱友裕再有决死之心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朱友裕知道大势已去,对天长叹道:“友桂负我,更有愧于父皇啊,真是天绝我大梁!”

    友裕说罢,不听将士劝阻,拔剑自刎!

    梁庭大军一看太子自刎而亡,又见晋兵大将从四面八方带兵前来支援晋王,当下如惊弓之鸟,四处逃散。

    晋军与梁庭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李存勖一看下令全部屠杀。

    本来梁军还准备逃窜,这样一来被逼无奈再度拿起了武器,进行着殊死抵抗,一时间晋军的战线竟然停滞在南营门前举步不前。

    赵烁策马赶来,急忙协商李存信,说道:“岂不知围城必蹶?如此包围进行屠杀,反而会逼迫梁军拼死作战,这样一来我三晋勇士岂不是多有死伤?”

    李存信一听觉得有理,遂而问到:“晋王殿下已经下令,军令如山也无法收回了,那如何是好?”

    赵烁情急下,言道:“你我可率本部兵马从西面让开道路,让梁军撤退。”

    李存信一看正面战线没有进展,反而陷入战争胶着之中,当下咬牙命令本部兵马向两边让开。

    梁军中已经没了主心骨,士兵一看西面有道路可以逃窜,当即在大军中四处呐喊道:“从那边出去……”

    一时间梁军士兵又见大多数丢盔弃甲,向西而逃。

    赵烁看到梁军如慌乱的鸟兽,已经将兵器扔掉,待逃军跑出了三里之地,自己便跟存信所部借用了两千骑兵随后掩杀。

    在溃败的战场上,两千精锐铁骑犹如收割的利器,面对着手无寸铁的梁军败兵,开始了无休止的追杀,一路西下,骑兵奔袭了七十多里,十几万梁军被系数斩尽杀绝,这一仗,赵烁两千骑兵破十万大军,虽没有昔日勇南公李存勖十三骑闯长安的显赫,却也让他在晋王李存勖的心中留下了能征善战的好印象。

    天明时分,李存勖率领的晋军大胜,这样一来梁军八寨已被破去,没了要塞阻截的潞州城也从包围中走了出来。

    且说潞州守将高行周在城楼眺望,看到夜班梁军大营陷入火海之中,怎奈雾气太重,怕重了梁军大都督廖宁请君入瓮的计谋,故而命令士兵加强警戒。

    知道天亮,看到老将军周德威竟然神奇般的出现在潞州城下,高行周这才恍然大悟。

    “高将军,快快开城门,梁军大敌已经破了,潞州安全了。”城下的周德威朝城楼上大声呼喊。

    高行周向下一看,却见晋军多持素旗,身着孝袍,不知所谓何故,于是对部下说道:“周德威来势不明,城门不可以给开。”

    这正是:梁王太子八寨亡,故作晋将仇戴天!

    正文 【207】 败军反叛

    周德威在城下喊了几声,等待了良久却见城门不开,城上毫无动静,只是看到高行周在城楼上往下俯视,老将军一气,抬头大声问道:“我乃晋军大都督周德威前来解潞州之围,高将军为何不开城门啊?”

    高行周一听更觉得不妙,来到城墙下俯身问道:“既然是来支援,因何大都督身穿着孝袍,三军皆举着白帆素旗?”

    城下的周德威暗自称赞高行周有领兵之才,心细如发,兴许是怀疑举兵起事,这才将自己跟大军拒之门外,有这样的大局观的将领,周德威也欣喜若狂

    只好慢慢的说道:“本都督今日随晋王千岁挥师南下,实则是身带着二孝,痛报着二丧而来,本都督已经打破梁军营寨,将军若要不信,晋王千岁不用多久便可到来。

    高行周沉思了片刻,有意拖延时间,心中暗道等一会晋王千岁到来再做见证,故而慢吞吞的问道:“都督所报是何人之丧?”

    周德威言道:“一者是大唐天子被朱贼陷害之丧,二者是报老晋王被朱贼归驾之丧。”

    高行周闻言一震,心中盘算,这样一来或许可信,按理说周德威身为大都督,掌握着三晋大半兵马,要是起事也不用多费周折,可是事态不明,高行周依旧不给开城门。

    少顷,晋王李存勖随李存信等人催马来到潞州城下,这时周德威不言耳明,策马到后阵中迎接晋王。

    城楼上的高行周据高定睛一看,的确是晋王千岁李存勖,这才立刻跟偏将喝道:“晋王千岁到来快开城门,速速迎接晋王入城。”

    少时,潞州城门大开,高行周亲自下去相迎李存勖。

    潞州被围半月多余,今日解了潞州之围,李存勖可谓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梁军大败,已无大军暂时攻打三晋,悲的是回到故地,追思其自己的父亲李克用……

    潞州城内,为了庆功,李存勖命令全军痛饮彻夜,这时赵烁带着两千铁骑依旧未归,一直跟在李存勖身边进行保护重任的南宫梦不由的有些担心了。

    再说梁军大了败仗,各路的残兵败将纷纷退到晋州,三殿下朱友桂在晋州扼守城关,对后面感到的败军不予理睬,将两万多人关在了城门之外。

    偏将问道:“三殿下为何这么做?难不成是逼着他们反叛晋军么?”

    朱友桂不以为然,片刻后缓缓说道:“你可知这些人来的时间花了多久?万一其中有晋军贼将混进成来可如何做好?”想来三殿下已经被晋军杀的后怕,到目前心中都忐忑不安。

    晋州城下的两万士卒看着三殿下将他们拒之门外,士兵们争抢着冲撞着城门,回头望去后方一路烟尘转瞬即至。

    晋州城门上的偏将俯手一望,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跟身边的三殿下朱友桂说道:“三殿下你且看,后方有晋军杀来了。”

    朱友桂顺声一看,果然后方山丘中旌旗闪烁,带队之人却也没有见过,不过看起来丝毫不比太保逊色。

    城下的士兵一看后方有晋军杀来,顿时加大了冲撞城门的力度,他们都是跟随梁王征讨的士兵,此刻不愿意死在晋军枪下,却又对紧关城门的三殿下有着诸多的无可奈何。

    “殿下,末将请求殿下大发慈悲,打开城门迎接我军败兵入城,要不他们可就成了刀下亡魂了啊!”

    朱友桂冷眼瞥视一眼偏将,愤怒说道:“不准,倘若下方的败军还聚在城下,就给我放箭,免得待会晋军靠近,趁势攻打城门。”

    “这……这?殿下……”

    “谁敢违反军令,力斩不赦。”朱友桂说完转身朝城下走去。

    这样的结果,很明显,明显的出奇,这一对人马的统领便是赵烁;当城楼上的梁兵发现侵犯之敌仅有区区两千之众时,急忙敲响了警钟。

    梁将领跑去跟朱友桂汇报,主张开城门迎战敌军,朱友桂大怒要问斩偏将,这才听说晋军只来了两千余人,只好作罢再度登上的城楼。

    定睛一看果然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心中犹豫不决,要是出城跟城下的两万士兵相迎定然能倾吐了这股晋兵;可是要是后方还有大军埋伏呢?

    “不行,绝对不行,给本殿下死守晋州,一切等父王调兵前来再行定夺。”朱友桂挣扎了片刻后,下了死令,在他心目中,晋兵太过狡猾。

    临走之时,不忘提醒偏将一句,道:“休要忘了,我大军八寨连环被逐一击破,就是中了晋军的埋伏。”

    赵烁带着骑兵在城外瞭望,这才看清城门处的情况,不经为这些士兵黯然伤神。

    那两万之众一看身后晋兵攻来,纷纷拾起武器,做一死战。

    赵烁一笑,挥枪喝道:“城外的兄弟们听好了,尔等为朱梁出生入死,如今却在危难关头将尔等拒之门外,如此昏晕之君怎能体恤下属?早晚会将你们抛尸荒野,何不归到我晋军麾下,我家千岁可是赏罚分明,只要尔等归属于我,本将定在晋王面前为你们庆功设宴。”

    赵烁的一番话,让晋州城下的士兵纷纷垂泪万分,少时便有不少人扔掉了手中的兵器。

    晋军骑兵中,有人不安的提醒道:“左徒大人英明神武,可是我等只有两千骑兵,要是那梁军突然反水,怎能抵挡?”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赵烁赞赏的看了一眼身后的骑兵,笑了笑道:“本将自有底线。”

    “兄弟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国仇恨,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我们本来就都是一家人,是朱贼将我们的家园打乱,是朱贼让我们流离失所;来吧,到了河东,家园依然是属于你们的。”

    这时晋州城下的士兵纷纷互相对视,其中有人颇为苦涩的大声说道:“玛德,我们替大梁出生入死,如今连个死路都不给我们留,我不管了,我要去投靠晋军。”

    一人甘当先锋,就能摇动数千心灵,随着十几个人同时向晋军走去,这一形势如野火燎原,一刻钟的功夫两万多人就都投在了赵烁麾下,不过为了范范未然,晋军没有给他们分配兵器。

    两千骑兵收了两万步甲,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还真是让骑兵们大开眼界,不少人更是提议道:“我等可奉左徒之名攻打晋州。”

    赵烁欣慰的感受着,这样的感觉可不是能经常能体会到的,不过说起正事,眼前的晋州城高池深,本来就守军不下三万,在加上八寨中跟着朱友桂逃窜到这里的先头部队,如今的晋州城中少说也有十三万之众,区区两万攻城?

    赵烁没那么傻,当即领兵班师回潞州去了。

    城门上的偏将,看着下方的情景是目瞪口呆,当即低声哀叹道:“真是天要灭梁啊!”

    却说城门校尉负责汇报军情,当他跟朱友桂说了城外发生的情况时,后者有点不敢相信,亲自走上前去一看,心中登时如鞭子抽了一般,悔恨没听偏将之言,又愧恨自己对晋军形成的惧怕阴影,只可惜如今已经无可奈何了,这样的战争,将两万步兵拱手相让!实在是可笑至极。

    几天后,战报传到泽州,朱温正在泽州行宫中喝酒赌博,寻欢作乐。

    宫内门口又太监跑来汇报,说是有前线十万火急军情,朱温这才流连忘返的穿戴好衣冠,向前殿走去。

    到了殿中,等候片刻,随着太监的召唤,就见殿门口跌跌撞撞的跑来一人,满脸灰尘,丢盔弃甲看着及其狼狈。

    朱温一看正是自己的大都督廖宁,只是见了他如此模样,不经皱眉问道:“廖将军为何这般落魄?难不成八寨被破?夹城已失?”

    廖宁痛哭道:“末将死罪啊,那李存勖黎明前夕袭击营寨,连连破坏我八寨连营,毁了我军夹城,就连……就连太子殿下都深陷不测了。”

    “什么?我梁军四十万之众竟然被破了八寨连环?那其他人呢?”朱温有些气恼。

    “我军大将张存敬、李思安皆苦战身亡。”

    “啊?”朱温一声惊叫,气得半天没有说上话来,廖宁只是跪在朱温脚下痛哭,口中更是连连说道:“末将不才,没能带出太子殿下,末将罪该万死啊!”心中更是祈祷,万万别被朱温一怒之下斩了自己首级。

    半刻半晌,朱温才缓过气,哀叹道:“人言生子当如李存勖,看来所言不虚啊。”

    廖宁呆滞了片刻,不知朱温所说具体何意。

    朱温说道:“当初那李存勖跟周德威合计诛杀我军先锋大将王彦童时,人言到李存勖又真命辅佐在身,今日在一朝之间就破了我军的八寨连环,足以见得李存勖定非常人。”

    “陛下,末将该死!无能担当大任,还请陛下夺了我将印,否则末将实在愧对陛下的栽培。”廖宁心中的苦闷别人不知,今朝之人已非比往常,再加上自己的袍弟也在鳞州丧命,朱温前日还打算派遣自己率兵征讨鳞州匪军,顺便攻占清河等盐产之地;只是事出非常才迫不得已改为包围潞州,如今大梁损失了太子,朱温岂能饶了廖宁!

    这正是:丧子之痛刀斧加,聪明才智退幕崖!

    正文 【208】 三王反梁

    潞州城中,李存勖稳坐在上,下方官员互相捉对饮酒。 南宫梦气韵如斯滴酒不沾,李存勖看到这才问道:“南宫将军为何闷闷不乐?”

    “左徒大人半日未归,难道晋王就不担心么?”南宫们口气冷漠,看得出只要有对赵烁不利的地方,她还真能做到翻脸不认人的地步。

    一时间武将们纷纷向南宫梦投去不详的眼光,这时给晋王斟酒的李存信适时赶到,对晋王说道:“千岁不知,此女是左徒大人的未婚妻,多半是担心左徒过度。”

    李存勖听后,脸色一沉,转而对着潞州守将高行周说道:“高将军,本王令你派出哨骑去前沿打探,一有左徒消息马上回来汇报。”

    高行周听后面色严肃的起身从殿外走去,看着高将军出去,南宫梦才稍稍放心,于是主动跟晋王请命,自己也随身出城查探。

    晋王皱眉默许,看着南宫梦离去的背影,颇为不悦。

    看着两人离开,李响跟几位兄弟一桌,正要起身作势随后赶去城外等待,却被王越一把拉住,冷声喝道:“你这样是想害死大哥么?”

    李响莫名其妙的点点头,不明就里的说道:“我是为了大哥好,担心他,到城外迎接,这也叫害他?你让开。”

    “不能,说话低一点。这里是潞州,是晋王的地盘。”王越低声提示着李响。

    “我管他谁的地盘,就是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我,让开,我要去等大哥归来。”李响脾气一倔,王越有点拉不住,这里武将众多,生怕动作过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王越这才,煞有介事的说道:“有嫂子去就行了,我们都去,这不明摆着不把晋王放在眼里么?君子最忌讳的就是臣子们成群集党,这样下去,你才是害大哥的罪魁祸首。”

    李响一听顿时觉得有理,心中暗喝道,看来自己真是冲动了。

    “来喝酒。”王越高声附和着,跟左右两边的将领牛饮起来,众人也陷入喜气洋洋之中。

    少时,殿外士卒前来报道,说是左徒带着两万梁兵来到城下,周德威不敢做主私自放他们入城,因此来请求李存勖的恩准。

    “有意思!左徒带着两千骑兵不但毫发无损,竟然还带回来两万步兵,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快打开城门,本王要亲自相迎。”李存勖说着,率先朝殿外走去。

    “千岁不可!”刘福忙着挡在了李存勖面前。

    “有何不妥?”

    “晋王千岁,我等尚且不知那左徒如何安然归来,两千骑兵一路追击到晋州城下,再返回还带着两万余众,老臣想其中有诈,望晋王详查在做决断。”

    “放屁!俺大哥不是那样的人,你才有诈!”牛霸当即忍不住气,走出几步,一时间殿内其他将领纷纷拔出刀剑护在晋王身边。

    “放肆!牛将军,不可造次,快快回来。”王越边说着边跑上前面拉住了牛霸。

    李响又不安份的说道:“刘总兵,我兄弟说的没错,我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只不过是你们不知道罢了。别说是梁军两万,就是十万百万,我大哥也没有放在眼里。”

    潞州大殿内,气氛异常尴尬,刀剑相碰,李存勖登时大怒道:“尔等大胆!都给本王退下。”

    千岁毕竟是千岁,河东之主一言,牛霸跟李响纷纷感到不安,无奈的抱怨着退到了下方。

    “晋王!末将相信左徒!”李存信一本正色的来到李存勖面前。

    李存勖笑道:“传本王令,快开城门。”

    潞州城门打开,晋王亲自相迎,这让赵烁感到无比的幸福,当然最幸福的莫过于在城头焦急等待的南宫梦。

    回到殿中,赵烁身边的偏将一五一十的将晋州城下的情况与晋王说明后,晋王当即赞道:“真是天助我三晋!”随后又赞道:“左徒用兵如神,可谓上兵伐谋,其智慧丝毫不亚于刘总兵。”

    赵烁看了看面色阴冷的刘福,急忙虔诚的说道:“晋王厚爱,愧不敢当,俗话说兵无常道,水无常形,兵法之变,虚虚实实,末将不过是学了晋王的一点皮毛罢了。”

    “哈哈,左徒大人谦虚了。不过这次左徒大人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赵烁眉头一皱,不知所惑的问道:“晋王所言,是指何喜事?”

    李存勖乐道:“如今梁军尚且反叛,可知天下子民心不向梁,本王意,昭示天下,联络川蜀的陈王、江南的刘王、岐山的燕王,一同举兵推翻爆梁!只要祭出大唐旧主的旗帜,我看谁敢不从?”

    晋王一言当即引来了群臣文武的附和,赵烁也觉得这样为上策,相互看了看李存信后,便认了晋王所言。

    次日,潞州城上,李存勖摆放前唐旧主的令牌,祭拜三次后,临阵誓师;昭告天下联络四方诸侯,引来群雄集会,刀锋所指,紧逼朱梁!

    却说朱温在泽州府邸休息,突然听到殿外有士卒来报,来人是朱温的二皇子朱友章。

    朱友章奏报道:“启禀父皇,李存勖汇合了蜀王陈涉,岐山燕王,江南刘度,在潞州会师,三面出兵要犯我中原之地。”

    朱温还在酣睡,迷糊中一听三王要反,登时脑子一咕噜坐了起来,急忙命令道:“快传令文武百官大殿议事。”自己也起身拾掇起来披挂。

    少时,梁庭武将纷纷到了殿中,朱友章将军情给大家汇报了一次,下方鸦雀无声。

    朱温愠色道:“如今三王反我中原,该如何决断?”

    廖宁一听急忙答道:“陛下,末将前翻在潞州兵败,实在有愧于龙恩,末将愿意率领精兵五千前往凤鸣关死守,定会全力击溃蜀、岐两路兵马,将功赎罪。”

    朱温考虑片刻,心中实则不想再用廖宁,怎奈自己的大将王彦章又远在成都,只好说道:“此番大梁腹背受敌,爱卿定要切记,不可擅自出战,以逸待劳即可,朕随后必会派兵马援助与你。”

    “末将谨记升上训谕,末将这就告退,即日起身前往凤鸣关镇守。”廖宁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离开皇帝身边还算暂时的安全,好在朱温没有因为兵败之事怪罪自己,这样的良机,廖宁马上领命,疾步退出皇宫。

    “哎,传令下去,明日朕班师回朝,没有军师佐身,朕心力疲惫啊。”朱温下令,当即便传下消息,泽州城中又忙活了起来。

    两天后,朱温在汴梁皇宫,为在开封战死的皇子、将官打造灵堂祭祀三日;且不说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死气,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又有丧报传来,说是青州被燕王攻破。

    朱温只好召集文武百官商议紧急军情。

    文武百官分列大殿两侧,朱温居高临下言道:“如今三王反朕,还有一路是晋军,加起来四面大军犯我大梁,朕已经命令廖宁率领五千兵马据守凤鸣关,阻挡蜀军跟岐山两路敌兵;可是那李存勖出兵潞州跟晋州,其势不言而喻,正是要侵吞我山东之地,那晋兵初次大胜,士气高涨,朕实在担忧,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中枢密使敬翔立刻说道:“陛下无忧,微臣保举一人,可替陛下退却燕王项寒!”

    朱温一喜急忙问道:“爱卿所保举的是何人啊?”

    敬翔答道:“昔日陛下曾经说服契丹左翼王阿克苏,是借了良士贺桂之口,那贺桂口舌便能当刀枪,今天朝庭退兵,仍可借助贺桂之口。”

    朱温一听此言,颇感新奇,这时阿克苏站出来无奈的答道:“陛下,贺桂之才,末将领教过,老臣认为军师所言甚好,值得一试。”

    朱温看了看阿克苏又看了看敬翔,这才问道:“莫非是要让贺桂再次到燕王那里献宝?”

    说到献宝,阿克苏最为郁闷,自己处心积虑想要匡扶契丹之地,这才跟朱温内外勾结,上次那双面阴阳所护送的金蝉便是朱温用来献给阿克苏的宝物,只不过如今世态炎凉,昔日的左翼王反倒成了朱梁的膝下臣子,实则愧不敢当,心中气愤也无处发泄了。

    梁王情急,问计重臣,敬翔如实说道:“燕王项寒称王之时,麾下不乏良将名士,可是那么多名士中只有幕僚张景有治国安民之能,而那张景被受封燕王相国辅佐燕寒。他跟那贺桂是同门师兄弟,两人旧日恩情私交不错,因此陛下可以借助贺桂,让其说服张景,只要张景有心跟大梁交好,那燕王大军便可不战而退。”

    朱温一听龙颜大悦,拍案说道:“此计甚妙!朕准奏,不知贺桂如今在哪里?”

    敬翔说道:“回陛下,贺桂兵拜英王府参军。”

    朱温立即说道:“传朕旨意,加封贺桂为曹州刺史,领礼部尚书官衔,特使其出使江东燕国。”

    敬翔硬朗答道:“得令!”遂而退下殿中。

    朱温有下了一连串的命令,封朱友桂为监军,石破厚为都督,曹怀仁为副将,张全义为粮草督运使,点?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