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枭 > 明枭第12部分阅读

明枭第12部分阅读

    了胆子,不少人裤裆里此刻都是的,还有还有闲心笑话敌人的失态。

    余风没有出声,在剩下的俘虏面前,慢慢走了几步,看到他那只掌握生死的手,又扬了起来,似乎又想将这剩下的人分作两半,俘虏中顿时有人大叫起来:

    “大人明鉴啊,小人也是朝廷的官兵啊!不是倭寇!”

    眼见余风的手就要落下,这大喊的人那是真正的慌了神,这杀神手一落下,就有一半的人要死,谁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划在那该死的一半里,这个时候,什么人的话都可以不要听了,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说。

    “朝廷的官兵?”余风还真的有点奇怪,你要说是海贼附倭,他还是信的,你要说这朝廷的官兵和倭寇混在一起,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将喊话的人带过来!”随着余风的命令,几个亲随冲了进去,将那个大喊的家伙,拎了出来。一看到似乎有了生机,人群中,又有几个家伙喊道:“大人,我们也是朝廷的官兵啊!”

    更有个穿着棉袍的家伙,声竭力斯的喊道:“小人是海商,是海商,不是倭寇啊!”

    “将这些人都带过来,其他的,全部砍了吧!尸首就丢在火船上烧了!”

    “不可!”赵总旗急忙说道。经过这一阵子的震骇,可怜的赵总旗,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转过身来,又被余风的杀伐果断又给镇住了。等到他再次回过味来,这沙滩上就是剩下一小半俘虏了,而就这一小半俘虏,余风似乎也没打算浪费粮食去养着他们,颇有点想把他们挫骨扬灰的味道,他不由大急的上前制止。

    “嗯?”余风眼神扫了过来,饶是赵总旗平时对自己女婿熟悉之至,见到余风凌厉杀气的眼神,还是觉得这眼神扫在身上微微刺痛,心下微微叹息道:我这女婿,以前没有看出来,竟然有这么大的杀气,不过,他杀伐果敢、心思慎密是有了,但是,这做官还是差了一些啊!

    “这些倭寇的首级,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军功!尤其是那些真倭的,即便不要军功,一个首级也可以换五十两银子,这样烧了,也太浪费了!”

    “真倭!?呃?”余风反应过来了,所谓的真倭,就是那些拿着倭刀,梳着古怪发髻的家伙吧,这些乱七八糟的附众应该是不算的,看看沙滩上先前被自己的军阵杀死的和后来被自己挑出来杀掉的真倭的尸体,差不多有四五十多具,他不禁哑然失笑,那岂不是自己无意中发了一笔小财?

    “这事情就交给老夫去办好了,至于这些杂碎,怎么处置都是无妨的!”赵总旗点醒了余风一下,便自行请命。眼下余风威势正盛,他在一旁拾漏补缺可以,但是在大军面前,顶撞主帅,那就殊为不智了。赵总旗人老成精,有怎么连这点分寸都不会掌握。

    “赵总旗辛苦!”余风直接称呼赵总旗的官职,显然,他也是表示公私分明的意思。

    赵总旗领了一队人,去打扫战场,余风回过头来,看看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些家伙。空气中的血腥味道越来越浓,这味道闻起来,实在不怎么好闻。

    “将这些人带回庄子,其他的都砍了!赵登,剩下的事情你来办!”

    余风回到庄子的时候,庄子里已经得到余风大胜的消息,正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先前那种愁云密布的气氛,已经是丝毫都见不到了。余风等人回来,自不必说,就连以余家下人自居的刘生敏那帮匠户,因为这次亲自随着余风上了战场,还手毙了几个倭寇,也觉得扬眉吐气,此刻更是被庄子里的下人们,用钦佩仰慕的眼光包围着。

    他们在铁匠作坊里做工,他们的妻女和一些没有手艺的家眷,就在这庄子里充作下人,虽然余风没有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强令他们改姓,但是,他们无一不是都以余家人自居的,当然,这余风不改变他们的姓氏,是余风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他们看来,能保留自家的姓氏,就是保留住自家的香火,这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余风杀倭得胜,他们也觉得面上生光,刘生敏他们,可是朝夕和他们相处在一起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和刘生敏他们的地位也差不多,上了战场,也是做得老爷的亲兵的,这刘生敏的功绩,不就是他们这个团体的功绩吗?

    在外面喜气洋洋的时候,在右侧厢房里,气氛就没有那么融洽了,这里正是羁押来回来的这几个声称是官兵或者海商的俘虏的地方。

    “大人,问出来了,这几人,说是自己是福建海防游记郑芝龙郑大人的属下,至于那个海商”丘时脸色有点古怪:“那海商却是恒信号的一个管事!”

    丘时干过溃兵,当过马匪,在余风手下可谓一个多面手,这审讯犯人一事他干最是合适不过。

    “恒信号?”余风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却是一时想不起来。

    “大人忘记当初交给小的的那份名册了,那名册上,三家私盐贩子,已经让小的带人给处置了,还有四家盐商,大人吩咐暂时不要碰他们的,这恒信号就是这四家盐商中的一家!”丘时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倭寇里居然混有和自己不对付的盐商的人,而且倭寇第一天上岸,不为劫掠,就冲着破坏盐田而来,这味道就很值得咂摸了,就连丘时,也感觉到了其中的古怪。

    “哦!”经这么一提,余风想起来了:“四家盐商,我记得是曲阜孔府的产业有一家,鲁王府的有一家,还有两家是专营淮盐的吧!”

    “大人英明!”丘时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时下天下人都知道这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但是,却是很少人知道,这扬州盐商,行销的却是大部分都是淮盐,山西,安徽,以及江南的盐商,坐镇扬州将淮盐行销天下,其他川盐、鲁盐、晋盐,在其中所占份额,却是不多的。

    这些行销淮盐的商户,上百年经营下来,已经在朝廷民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余风自问自己目前气候未成,根本不想和他们过早的发生碰撞,以他现在的实力,与这样的对手发生冲突,损失不起的绝对是他。

    他不想和对方冲突,但是,对方似乎根本没有打算放过他,而且一出手,就是冲着他的根本而来,那是彻底准备将他赶尽杀绝的意思。余风想到这里,一时竟是大恨,微微哼了一声,推开了厢房的大门。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身处宝山 海防游击

    [正文]第四十二章 身处宝山 海防游击

    ------------

    海防游击郑芝龙,在这个时代,尤其是朝廷不甚重视海权的时代,这个名字,可能很多的人都没有印象,即便是有印象的,多半也是从朝廷的邸报中,在两广总督熊文灿的事迹后面,才依稀能找得到这个名字,是的,不过是一个海贼头子,被总督熊大人招安了的,至于后面朝廷授予了他个什么官职,是游击还是都司?对不起,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谁有功夫去记得。

    但是,余风记得,而且,记得这位郑芝龙,并不是他后来有了一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儿子郑成功,而是,他确确实实的从后世的记载中得知,这位海防游击,芝麻绿豆大一点的小官,却是当时东亚东南亚海面上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光是郑家名下的海船,就不下于两千余艘。

    余风清楚的记得,历史上对于这位传奇人物的评价:“有大才却无大志!”这一句话,基本上道尽了这郑芝龙的一生。只不过余风纳闷的是,无论对方大才也好,大志也罢,自己不过是山东地面是一个小小的盐运巡检,充其量鼓捣一点私盐买卖,和远在福建的郑芝龙怎么也应该拉扯不上关系啊![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好吧,就算那在背后捣鬼的淮盐盐商,做事情不甚讲究,直接买通了倭寇,来为难自己,但是,这似乎和这郑芝龙还是拉不上关系啊!余风对于这种行径,非常的鄙视,这就好比是两兄弟打架,谁打赢了谁打输了,都是肉烂在了锅里,可这两兄弟其中一个,非得去找一个外人来帮忙,这外人还是平时尽欺负这两兄弟的,这就有点叫人看不过眼了。

    余风对那几个号称是官兵的倭寇,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问,那几个家伙,哪里有半点隐瞒,用带着福建口音的官话,叽里呱啦的说了起来,而且一边说,一边还怨毒的看着那个所谓的“海商”,在他们看来,没有这个家伙,就根本不会有今天这祸事。

    原来,这内地商人,要做那海贸之事情,无论如何,是将这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绕不过去的,尤其还是走的倭国的这条线,要知道,这郑芝龙在倭人心中,那是可以值得大力结交的对象。这恒信号的这管事,就是直接先找到了郑家,也不知道许下了什么条件,竟然让说动人家派人和他们一起去了倭国,然后从倭国带回来这么一批货真价实倭国武士来找余风的麻烦。

    关键还是在这个穿着棉袍的家伙身上!余风清楚了,这几个人,不说是郑芝龙手下的小兵拉子,就算问也再问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倒是这个管事,怕是知道不少东西。

    “将他们好生看管,别饿死了!”他指了指那个管事,“把他带出来,换个地方问话!”

    照这样看来,不将他们分开关押,只怕还没有问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管事,就要被这几个小兵拉子泄愤折腾死了,余风可不想稀里糊涂火拼了一场,这事情就这么算了。

    “私港?”

    从穿越到如今,余风的心思基本上都是在这私盐上,他还真没有想到,自己身处灵山这块宝地居然不自知。私港,顾名思义就是属于个人的海港,对于没有涉及到海贸生意的余风,显然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人釜底抽薪坏他基业的最根本目的还是在这上面。

    “你替你家主人到底许了什么好处给这郑家,才说动他们?”余风看着这个有点惊魂未定的管事,这管事能被挑出来做这等机密之事情,想必还是有着几分胆色的,但是,现在的模样却是十分的不堪。这也不能怪他,余风的不讲道理的杀戮真的吓坏了他,他很明白,要不是自己因为这些事情,有着存在的价值,此刻恐怕早就成了海边的一层飞灰了。

    “我家主人许了郑家,若是这灵山私港一事能成,郑家的船队随时可以使用这个私港,而且,从这灵山出去的盐货,若是郑家来买,一概只取二两银子一担。”

    福建虽说靠海。可天阴多雨,晒盐煮盐都是要花费比其它地方多许多的成本,海边虽有良港,可却没有太合适地盐场的,所以吃盐都是需要淮盐的输入,可这价钱也是腾贵,比如说余风这边盐场卖出去是一两五分一担盐,算是整个山东私盐的批发价了,但是相同的情况在福建,就要一担盐五两银子,这还只是批发的价钱,卖到平民手中价钱更贵。

    更别说郑家有了这私港,等于在这北方有了一个自己的基地,此去朝鲜,倭国,吕宋,都可以进行补给,回程的时候,还可以从山东带回大量的廉价盐货,这样的买卖,要是郑芝龙不动心,那还真有负了他的“大才”之名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余风听完这个管事的话语,满脑子都是这样的一个念头,用我余某的基业做酬谢,然后联手一起来夺了自己的基业,这些人打的好如意算盘啊!

    眼见余风的脸色阴沉得好像要滴出水来,那管事心里忐忑之极,生怕这杀神,下一句话,就就叫人把自己拉出去给砍了,想要再说几句,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任何的依仗可以让面前的这位动心,就连自己最为熟悉的海贸买卖,在这位面前,也是丝毫拿不出手,他可是很清楚,这位可是连船都没有的。

    这样可不行,我要自救。这管事心里狂呼不已。要是面前的这位大人,觉得自己毫无用处,那么,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人家根本不在乎多杀那么个把人的。或许,可此刻人家正把对主家的怒火,正全部都转移到自己的头上来了,要是自己再不说点什么,恐怕就成了人家泄愤的对象了。

    “这海贸乃是大利,如今大人身处如此宝地,要是放弃了这条财路,也是身为可惜,许某对这海贸一事,也算是小有心得,原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你的意思,是我将这灵山修葺一个私港,也学你那主家行那海贸之事?”余风斜眼睨着他,做生不如做熟,贸然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是什么下场,他后世见得多了,而且就在刚才,他已经狠狠的得罪了这个行当的龙头人物,这似乎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建议。

    “这大明的生丝、丝绸、瓷器运到这倭国、吕宋便是暴利,若是火铳火炮之类的军器,那更是想不到的利润”那管事还待滔滔不绝的往下说,期望打动余风,余风冷冷的打断他的话:

    “这些,我大致都是知晓,我且问你,你主家与郑家走得如此之近,我若是行船海上,郑家与我为难,又当如何?”

    方才的询问中,他已经知道,这管事背后的主家,就是淮安首屈一指的大盐商方家,眼下方家对他生了觊觎之心,他还好死不死的去对另外一个庞然大物的碗里抢食吃,他是吃饱了撑的,两面树敌。

    “其实,这郑家和方家的关系,也未必是多么密切!”管事大声分辨道:“在商言商,如若不是许下了诸多好处,郑家才不会插手这事情,就算是这样,郑家也没有直接亲自出面,而是唆使些许倭寇来坏大人的事情!”

    “这方家能够给的好处,难道大人给不得,郑家势力都在海上,大人的势力在这山东,而方家天高水远,即使是方家不满,又能奈何?”

    这管事为了保得性命,此刻连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似乎是一心一意的在为余风打算,他心里想的明白,即使是余风放得过他,他也不可能再回到方家去了,这次的事情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方家,郑家甚至倭人那边,都不会放过他,此刻要不能紧紧抱着面前这位大人的粗腿,怕是天下之大,也只怕再也找不到他的容身之处了。

    “这事情稍后再说!”余风没有当时做决定,这事情过于重大,由不得他不慎重。不过,眼下这许管事,他还真的舍不得杀了,这种人,不怕他有异心,就怕他没有本事,他自信,要驾驭住这样的人,他还是有着几分能力的。

    “你且安生留下,莫要想着逃走,日后有用你的地方,这山东是个好地方,你也修书一封,将家中妻儿全部接来吧!”

    有了家眷作为人质,就不怕你会翻天。余风安置了这个管事,随即对那几个郑芝龙的手下官兵也做了安排:“丘时,你将那些人的腰牌告身作为凭证,我少顷修书一封,一同派人送与福建,看这郑游击如何理会,要是对方没有回应,那就让这几人在山东养老吧,反正咱们盐场,也还缺少做工的苦力不是!”

    做完这一切,余风走出门外,来到院子中,外面已经是晚霞满天。不知不觉中,这杀戮的一天已经快要结束了。在庄子外面,欢声笑语传了进来,竟是有几分节庆的味道。

    都是因为自己,这些人才会如此的高兴啊!余风心里沉甸甸的,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突然重了起来。眼下,他一人可以说是身系千家了,试想一想,要是今天和这些倭寇对战,大败而归的话,恐怕,此刻这庄子里怕是一片愁云惨雾,哭声连连了吧!更有可能,这灵山余风,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淹没在这崇祯六年的冬日里。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严防死守 福建盐贵

    [正文]第四十三章 严防死守 福建盐贵

    ------------

    这海边暂时消停下来,但是余风却也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这盐田这里,他放置了足足一个大队的盐丁的做法,也就这么成为了常例。盐田附近,那是绝对再不许有人有的无关人等的靠近。若是不明就里的外人来到赵家村,看到这众多的兵丁操练巡逻,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一定会把这里当做一个大军营。

    盐场的出产,也不是原先漫无目的的堆放,而是一旦有盐货产出,马上就打包送进了余家庄园,在庄园里面,一部分送进了吴嫣然的细盐作坊,熬制成雪花盐,用大缸或者木箱装起来。另外一部分,则是直接放入仓库,等到积攒到了一定数量之后,由武装盐丁押运,和雪花盐一起,送往灵山城的吴家商行。最后才由吴家商行将这些盐货,分销给各地的盐商。

    这些盐货的销售,每月能给余风带来三四千两银子的利润,但是除去各项开支,余风手里面,能够落下的,实在也是不多,如同他自己有时候一个人在一边自嘲的一样,他纯粹成了一个“过路财神”,左手进右手出,看着火红,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心大佬倌。[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余风派去打探方家底细的人,也慢慢的将情报传了回来。余风这才发现,原来,他和方家直接的矛盾,早就在暗地里发生了,他手下盐丁在平度州,昌邑一带缉查的私盐,很大一部分的来路根本不是山东境内的产出,而是切切实实的淮盐。顺着这些线索查下去,所有的矛头都是指向这些淮盐盐商。

    他不敢怠慢,手下们的盐丁力量,大部分就加强在了这些方向,既然这些人做了初一,他就敢做十五,既然大家都已经撕破脸了,那么,你淮盐想进入我的地盘,那是门都没有。当然这撕破脸了后,盐丁们和那些淮商支持的私盐贩子,双方少不了刀兵相见,大家也都是各有伤亡,不过,总的算来,余风占了主场之利,吃的亏要小一点。

    这样一来,余风顿时感到自己的人手又开始紧张起来。看起来一千多号人是不少了,但是也禁不住这里撒一点,那里撒一点,这偌大的地面散下去,他虽然喊着严防死守,不让一粒淮盐进入山东,实际上很多地方,由于人手的的问题,他都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扩大财源增加人手,已经迫在眉睫了的事情,这也是令得余风苦恼不已的事情。

    不过,这些不如意的地方是有,但是,也还是有不少好消息的。比如说,他对各处盐枭定下的分片销售制度,就取得了很好的回应。

    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盐枭盐商分销他的盐货,在选择这些地区分销商的时候,吴家商行的掌柜吴廷还是很费了一番心机的,不论这些分销商什么身份,但是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当地有着巨大的能量的。余风的盐丁在这些地方,至少不会担心地方上对他们有什么反感,甚至出现和外地盐枭勾结、通风报信共同对抗盐丁这样的事。这些盐枭盐商的利益和巡检司紧密的绑在一起,而巡检司的作为又是在为他们清除竞争对手,他们不大力支持才怪呢。

    吴家商行去福建送信的人回来了,令余风感到到有点吃惊的是,他没有等到福建方面的回信,却等到了山东盐运使那边的来信。

    在信中,盐运使对着余风上任以来的种种表现,着实夸奖了一番,不过,这也是题中之意,每月固定的银子送上去,要是这盐运使对这个属下不满意,那才是怪事呢。信中赞许的话语一说完,随即说到私事,说是有福建商人郑某不日来灵山,想请余风抽时间接见一下,商谈一些福建土特产的事情,也算是卖盐运使一个面子。

    福建商人,郑某,福建土特产。看起来很是莫名其妙的买卖,余风却是明白。这是郑家的人上次恶了自己,怕自己怀恨在心,才特意多绕了这么一个圈子,归根结底,恐怕这郑家效率如此之高的派人来,还是为了这私港和盐货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两件事情,在郑家人心目中,哪一个更重要一些。

    接到这份封信,余风再次召见了前恒信号的管事许昌,对于这个自己只在历史中了解到一鳞半爪的庞然大物,他有必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当然,对于盐运使的回信,他也是很谦恭的,他客客气气告诉对方,说是自己这边正好是想做点小买卖,多谢盐运使大人给联系路子,随时可以见面。

    腊月初四,四海商行的郑掌柜求见灵山巡检司余巡检,这一天,距离倭寇进犯赵家村,还不到二十天。

    这位郑掌柜虽说身上穿着的是绫罗绸缎,可看那模样还是海上打拼的,黝黑很是精壮,这待人处事的态度很是谦恭。先是老老实实的把盐运使的引见书信派人送到巡检宅院那边,在巡检衙门那边得到了余风的同意之后,这商定上门拜访的时间,当然,这拜访可不是空着双手来的。

    郑掌柜在福建那边,经历的气候都是温暖湿润,想必过了长江之后就感觉冷的受不了,浑身上下包裹的严严实实,生怕有一点漏风的地方。余风看到他这番模样,不禁有些晒然,虽说这小冰河时期的明末,冬天却是比他经历过的冬天都寒冷一些,但是也不至于畏寒到如此地步,可见这郑掌柜平时也是养尊处优惯了的。

    见到余风,这郑掌柜满不迭的走前几步,准备跪在地下见礼问安。

    能被郑芝龙派出来作为代表,想必身份也是不同寻常,余风不欲在这些小节上给予对方一个傲慢的感觉,急忙上前扶起,笑着说道:“山东天气寒冷,郑掌柜在这边想必很不习惯。”

    这郑家,按照许昌的叙述,与余风并无什么不可解不开的过节,不过是一些利益驱使,才和那淮安方家走在了一起,按照后世某位伟人的说法,还是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的,在没有做过尝试之前,余风不想将这股可能成为自己资源的力量,彻底的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双方又是随意的客气了几句,一同进了会客厅里面,一进屋子,那郑掌柜一坐定,就给余风郑重的道歉:“都是下面那群混账,眼睛里看不得银钱,自作主张冒犯了大人的虎威,今日郑某来这里,就是给大人来赔罪认错的,还望大人气度恢宏,不和这些混账一般见识!”

    话语间一句没有提及到郑芝龙,一句自作主张就将郑芝龙从这件事情里面摘了出去,不得不说,这郑掌柜说话,还真的是有点水平。不过余风心知肚明,对方也知道他心里明白,这般说话,不过是给双方都一个台阶而已。

    “我还说哪里来的海贼,居然敢冒充郑大人的属下,既然是一场误会,那就不提也罢!”余风笑了笑,端起了茶碗,好像这些人伙同倭寇来搞破坏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交代完这些,按道理来说,这才是进入正题,余风慢条斯理的喝着茶,也不催促对方,对方又是托人,又是送礼,总不只是为了说这么几句道歉的话而已吧。

    “听说大人在海边有着不少的盐田?”果然,郑掌柜交代这些事情,脸露笑容的说出了正题。

    这盐货比私港重要。余风迅速的判断出来了,对于郑家,在北方多这么一个可以停靠的私港,并不是那么迫切的事情,倒是这盐,每天都是要吃的,重要程度要排名在前面一些。

    郑芝龙不管是在被招安之前还是被招安之后成为海防游击,郑家的船队都是亚洲海面上最大的一股力量。凡是在他们控制的海域经过的船只都必须要给郑家缴纳费用,形同抽税。郑家的商船队贯通中外南北,到处地做买卖,真是富可敌国。

    但是这盐货一事,却是始终硬气不起来,一直以来,福建除了本地少量的出产以外,都是吃的外地的盐,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海州附近出产的淮盐。淮商势大,通往福建的盐路,不管陆路还是海路,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这价钱始终是降低不下来。就连方家,和郑家首先的交集,也是在这盐货上面,现在能从被别人垄断的盐路上,发掘出一个新的来源,难怪他们如此重视了。

    “一些小产业,给家中女眷,弄几个脂粉钱罢了,上不得台面,上不得台面!”余风谦虚道。

    “不小了,这鲁东全部都是吃的大人盐田的盐货吧!”郑掌柜没有被余风骗到,想必是来之前都已经做好了功课:“大人的盐田,怕是比这官办盐场,产出都要多的多呢!”

    “郑掌柜不是有意照顾小号的买卖吧!”余风乐了,对方一脸门清的模样,这藏着掖着也没有用了,不过对方既然是摆着谈生意的架势来谈,那就不妨谈一谈,能谈成固然好,谈不成,自己也没有损失什么,反正郑家的实力在海上,自己的实力在陆地上,双方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大不了盐田方面,防范得紧一点,对方又怎么如何。自己上次吃过了这样的一次亏,怎么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讨价还价 薛岛新田

    [正文]第四十四章 讨价还价 薛岛新田

    ------------

    按说郑芝龙一方豪强,眼界不至于如此之小,这山东盐货,在他的财源滚滚的海上帝国面前,只怕还上不得台面。但是他不在乎,不代表他下面的人不在乎!

    福建盐价,批发出去都是五两银子一担,这还是平民百姓吃的粗盐。而盐路一直都被淮商们控制,他们要吃盐,只能吃盐商三四两银子一担批发出来的淮盐,从别的地方,几乎不可能大批量的搞到盐货,现在余风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就是比作甘霖天降也不为过了。别小看了这一两二两的差价,用度一大,那就是天文数字了,上面的虽然看不上眼这等买卖,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的阻拦下面的人发财吧!

    更重要的是,这个大明和倭国之间的贸易来回都有货物可拉,来往皆是暴利,可南货北运,把江南和福建的货物运送到南直隶和山东,通过漕运北上,在南下回程地时候可是没有什么货物可拉的,北方地特产货物拉到南方,可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利润,但是要是放空船那又太不合算,现在多了这么一处地方,正好用来运盐,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关键是价钱!!来之前,郑掌柜已经连余风的盐场的盐货,是多少价钱批发出来的,都已经打探清楚了。一两五分的价格,就算是翻上一倍,也比淮商们卖的盐货要便宜几成,当然,他心里明白,这余风一两五分的价格,是给予本地的价格,他只怕是得不到这价钱,但是,就算要高,也高不了许多去吧!谈生意谈生意,是要坐下来慢慢谈的!

    福建的海船,一次性装上千担的盐货,丝毫不成问题,哪怕余风的盐货,比本地盐货贵上那么一两五分的给他们,这一船下来,就是几千两银子的赚头,这和伸手在金河里舀上那么几瓢有何区别。郑掌柜不急,既然余风口风松动,那么,他就有信心将这笔买卖谈下来。

    不过余风也是心里有底,事前找许昌询问的消息,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他得知淮商给予郑家的盐货,是三分五两银子一担,他既要多赚,又要让这郑家觉得值当,这分寸就得好好把握了,总不成平白无故的让对方占去老大的便宜。

    讨价还价半天,双方在价格上也没有达成一个什么共识,郑家已经出到了二两二分银子一担了,这价钱对余风来说是硬生生的翻了一番,对郑掌柜来说,也是差不多的赚头,而且双方的量极大,就算是几两几文的小钱,折算这么大的量上,也变成了大钱。

    但是余风总觉得自己吃了亏,想起许昌说的海贸巨大利润,他不禁试探的问道:“这价钱的事情,倒是不是不能商量,不过,兄弟家中女眷不少,倒是对于海外的一些珍奇之物有点兴趣,若是我想在海外采买些这些物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干碍?”

    明朝的海贸是最兴旺的行业,有道是大海里面遍地金银,只要乘船出海一趟,就是装着金银回来了,依靠大明的兴旺的工商业,还有和周边国家落后的制造业,还有金银差价,控制了海上的郑家赚得风生水起,和郑家搭上关系的人无不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两淮盐商就是如此。

    那些盐商一直想借着贩卖私盐去福建广东的机会,加入到海运外贸之中去,不过淮盐商人世代富豪,积累非同小可,郑芝龙自然不会轻易的引狼入室,双方一直是僵持着,彼此不肯让步。即便有淮商贴上来,小打小闹郑芝龙允许,但是要是大规模的船队出现在海面上,挂着不是他郑家的旗号,只怕立马就有海盗前来招呼了。

    眼下余风提出了这个要求,郑掌柜心下一激灵:“来了,还是来了,只是不知道,这位的胃口大不大!要是大了,自己可就做不了主了!”

    “若是大人自家的采买,当然是没有什么干碍的!我郑家别的没有,就是船多,只要大人吩咐下来,倒是随时可以拨两只海船听用的!”郑掌柜斟酌了一下,慢慢的答道。

    这句话,将他的意思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只要量不大,一船两船的来往,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最好还是租用郑家的船只的好。

    余风听闻此言,心下大定,他现在也没打算自己造船,就算他有那个心思,他也得有那么银钱啊!再说了,就算自己造船了,这私港一事,还是属于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自己的船只运了货来,放在哪里,难道放在济宁,然后再由陆地运回来不成。

    双方于是说定,以后余家盐场的盐货,郑家人二两二分银子一担来卖,而余风则是租用郑家两艘海船,前往倭国试试水。不过,关于郑家的海船的停靠问题,余风和对方也提了一提,这样数量的盐货,当然是直接在产地装船运走的妥当,总不成用小船蚂蚁搬家的一样运回到大船上去吧!

    这个时候,郑掌柜就体现除了郑家人的豪气来了。这灵山私港,可以由郑家人出钱来修,但是,他们有条件,这私港修成之后,一年之内,这私港不得收郑家一分银子,三年之内,郑家的船队在这私港只需交纳一半的停靠费用。

    对于这样的解决方式,余风自然是欣然接受,看起来,似乎余风有点亏了,这帐余风不是这样算的。对于他而言,凭白得了一个港口不说,更是变相的将自己个郑家绑在了一起,相信至少在这三年之内,有任何人要打这私港的主意,也得先过了郑家这一关。

    不过,当余风回到赵家庄,将自己和郑家人达成的协议,兴奋告知给吴嫣然的时候,吴嫣然毫不留情的给他颇了一桶冷水。

    “咱们海边这盐田,已经开到了极致,虽然说供应咱们鲁东的盐货绰绰有余,如今加上郑家这一块,怕是产出就有了问题了!那郑家说每月大约是要多少盐货!”

    “一月大约有二三十艘海船的样子,按照每艘海船他们说的一千担左右的装载,差不多两三万担吧!”一算出这个数字,余风自己也傻眼了,自己盐田的产能,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先前却是忽略了这一点。

    “要开新田了!”吴嫣然喃喃的说道。赵家村这一块,估计是这一带除了灵山盐场最适宜做盐田的地方了,其他的地方,吴嫣然倒是没有去实地勘测过,现在虽然说出了开新田这话,心里却是没有什么把握。

    “去请老太爷过来!”余风对着书房外面的护卫喊着,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的好处,身边有一个真心为自己着想,还有着丰富阅历的老人,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候,他就非常需要赵总旗的的指点。

    在余家庄园里,下人们都是称呼余风为老爷的,自然称呼赵总旗为老太爷,顺带着,赵登赵莱也成为舅少爷了,余风一声呼喊,自然有人急急的去请赵总旗过来。

    听得余风将目前的情况一股脑的一说,这赵总旗倒是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稍稍思索了一下,便开口道:“咱们这灵山一带,能做盐田的地方,也不光是这赵家村这一处,贤婿局面没有做大的时候,这靠海的人家,有几家不熬盐?稍稍有些开阔的滩涂,便也晒得盐出来,只是要是像咱们村子,一下子能开辟到百亩以上的盐田的不多罢了,听说即墨那边倒是有些好所在,不过,既然咱们这边要开私港,盐田放在那边,倒是有些不便利了!”

    “那有没有和咱们村子差不多的地方呢?”问话的是吴嫣然,她对于这个比余风翁婿似乎更上心一点,如今这两兄妹一个产一个销,做的有滋有味,颇有点乐在其中的味道了。

    “薛家岛那边吧,赶明个我带吴家妹子去那边看一看,吴家妹子是行家,一看就知道,那里应该不比咱们赵家村差,船只来往也方便!”

    第二天吴嫣然和赵总旗出去了一趟,回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