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又七。”女人很镇定的说道。
“三十岁才得子,不容易啊。”我感叹道,因为在这个年代,十几岁有后,三十多当爷爷的人比比皆是,而李贤在三十岁才得一独子,确实是不容易啊。
“将军言重了,夫君说过,这一切都是命。”
“不知夫人日后有何打算?”
“在家种地养蚕,把韶儿抚养成|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她恐怕是以为我要怎么报答他们家,所以急忙告诉我,她无欲无求。
“那,孩子,你将来想干什么呢?”我不知道是出于为什么而问道。
“爹爹跟我说过,从前他就是被一些豪强欺负,才会流浪他乡,最后甚至活活饿死,多亏了诸葛先生当日相救,还赠与财物,才得以有今日。爹爹吩咐过,以后只要见到诸葛先生,就要行礼,韶在此还要先谢过诸葛先生。”
一个七岁的孩子一扫刚才的天真,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怀疑他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孩子,那你想干什么呢?只要是我能办成的,我一定答应你。”我现在很是喜欢这个孩子,另外,他的名字还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历史上东吴的镇边大将——孙韶。其人镇守吴魏边境十余载,未尝一败,还多次打败曹丕和曹睿父子,甚至有一次还差点就活活生擒了曹丕,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啊。
此外,孙韶还是历史上孙策的义子,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罢了。
“我想当将军,这样将来就可以给爹爹报仇了。”
“韶儿,不要胡说。”李虞氏急忙说道,她生怕自己的儿子会惹怒我。
“夫人不要慌张,我既然答应了他,就一定会满足他的。”
“多谢将军,妾不敢当。”
“没什么,孩子你可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当将军?”
“将军就是带领兵马上阵杀敌。”
“哈哈。”我大声地笑道,这个孩子跟当日的吕蒙实在太像了。
此时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孙韶,李韶?孙韶会不会就是眼前的这个孩子?我认他当义子,就像刘备任寇封一样,是要改姓的,寇封因此改名为为了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封,而这个孩子,李韶,他要是被我收做义子的话,不久改名为孙韶了吗?那不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小霸王义子孙韶!
我整个人激动了起来。
“孩子,我可以亲自教你学习兵法武艺,但是你要答应我的一个要求怎么样?”
“妾身代犬儿谢过将军。”李虞氏大喜,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读书,尤其是读兵法,对他们这种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并不是人人都是邓艾,可以自学成才的。
“多谢将军,不管是什么,韶儿一定答应!”李韶喜笑颜开。
“我的要求是,你要认我做义父怎么样?”
“孩儿拜见义父。”看见李虞氏对自己点头了,李韶急忙说道。
“好,从今以后你就改名为孙韶,字子华,在我府中学习,待你出师之日我就让你领兵。另外夫人以后就住在我府上,与我母亲做个伴,也可以常常见见韶儿,如何?”
“多谢将军(义父)。”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一章 败刘繇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有好消息。”鲁肃兴冲冲的赶来。
“子敬,何事啊,把你高兴成这样。”
“主公,公瑾发来战报,公瑾已经发兵,并且,主公的舅父吴景大人也已经派兵相助,现在恐怕已经到了秣陵城下了!”鲁肃的脸上洋溢着喜色。
“哦?舅父也派兵了?”我都忘记了自己有这么一个手握兵权的舅父。
“是啊,公瑾和朱君理怕自己兵力不足,无法守住曲阿,朱君理就献计派人联络了主公的舅父吴景。”
“好啊,这样一来以公瑾之能,不愁秣陵打不下来,明日我们就与刘繇决战,并且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我一脸坏笑。
第二天,我与刘繇对阵决战。
“刘使君,我劝你还是投降吧,我主保证不伤害你。”张纮在阵前劝道。
“哼,我看还是孙策赶快下马受擒吧,我这儿有三万大军,孙策不过只有八千可用之兵,这是必败之局,何必祸害苍生呢。若你等投降,我保证不会亏待诸位。”
“是啊,这的确是必败之局刘使君既然知道自己必败,又何不下马受降呢?”诸葛瑾反问道。
“你……休要废话,战便战。”
“好啊,在开战之前,我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笑道,“你可还记得曲阿?前者我已经派公瑾夺下曲阿,现在,公瑾早就已经发兵去攻打秣陵了,所以,整个丹阳,你所剩下的,就只有泾县而已。”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收到,秣陵陷落的军报了。”
“这……”刘繇不善言辞,许子将又不在,一下子就语塞了。
刘繇的军士,大多是本地人,不少人的老家就在牛渚、丹徒、历阳、秣陵等地,而如今这些地方基本上在我的手中,现在又听到了大本营秣陵即将陷落的消息,瞬时间,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就传成了秣陵已经陷落,瞬间,刘繇的军队就已经陷入混乱之中。
“三军将士,听我号令,此乃天助我等,凡能擒刘繇者,赏百金,全军冲锋。”我作为统帅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时机。
刹那间,我军以五百骑兵为先锋,直接冲入敌阵,然后是步兵也冲上前来与敌人进行肉搏。而刘繇那边呢,刘繇本来就不太擅长作战,现在心神已乱,太史慈这样的将领又被他抛弃了,以前的大将基本上已经被我军杀了,再加上大军已经陷入混乱,根本就不堪一击。没过多久,刘繇已经带领残余的兵马逃回大营。
“主公,战况已经统计出来了。”回到军营后,张昭对我说道。
“哦?如何啊?”
“我军出战五千人,死一百七十二人,轻伤三百六十六人,重伤三人。刘繇大军出战八千人,死一千三百六十人,三千五百七十三人被俘虏,其余的逃回刘繇的大营。”张昭说的很得意,毕竟此次我们的伤亡很小,刘繇的伤亡很惨。
“很好,子布啊,我记起来一件事,现在的伤病是不是死亡率很高啊。”
“是的,主要是伤口溃烂引起的。”
“这样,你去弄点烈酒,用烈酒来清洗伤口,这样的话,伤兵复原的情况会好很多,毕竟现在江东的人口不多,经不住咱们这样折腾。”
“这……行得通吗?”张昭此前完全没听过这种做法。
“没问题的,你可以先找一些人试试嘛。”
“诺。”张昭马上起身去办事,这敬职敬责的做法让我颇为感动,难怪他是江东的首席文官,任何人都撼动不了他的地位。
“诸位,今天这一战,我们虽然把刘繇打疼了,但是他还有两万多的大军啊,实力还在我们之上啊。”鲁肃抢先说道。
“子敬的意思是?”我知道他还有军事计划。
“主公,今晚可以派人去袭营。”
“刘繇会不会有防备?”
“会,因为他已经被我们打怕了,所以一定会有准备。”
“那子敬的意思是?”
“袭营,不一定要杀人嘛。”鲁肃笑道,“刘繇的大营布局不对,我就不信,刘繇的大营失火,他的准备还有什么用。”
“好,今晚就去偷袭,诸位以为何人前往最好?”
“主公,末将愿往。”蒋钦率先说道,毕竟之前都是其他人在露脸,他一直没有出场的机会,好不容易有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主公,泰愿同往。”周泰与蒋钦是好友,当然不想他一个人去。
“那好吧,今晚子时,你二人率领三千兵马,多备引火之物,冲向敌营,不要恋战,只用在辕门外点火放箭就行,等到刘繇的军营全部烧起来之后,再听令行事。”
“末将领命。”
“潘璋听令。”
“潘璋在。”
“你率领五千大军,跟在公奕幼平的后面,等到刘繇大营全部烧起来之后,你就连同公奕幼平,一起出兵,冲杀敌营,直取刘繇。”
“潘璋领命。”
“还有一事,诸位切莫忘记,太史慈此人,务必要生擒。”
“诺。”
晚上,“不好了,不好了,敌军来袭营了。”刘繇事先安排的探马回来报告,“目前已经出发,距离我们还有一炷香的时间。”
“不要慌,按照我的吩咐去做,这次要让孙策有来无回。”刘繇看见我果然如他预料的的一样来偷袭,不慌不忙的说道。
“是,全军备战,听主公号令。”
“全部进帐埋伏起来,待到敌军进来了,我们就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全军听令,进帐埋伏,不许点灯。”
“幼平,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此战之后,世间再也不会有刘繇这个人了。”周泰自信的说。
“放火箭。”
“放。”
“不好了,主公,敌军只是在营外放火,不曾进入营中,我们的埋伏,没用了,现在整个大营已经着火了!”
“愣着干什么,快去救火啊。”刘繇着急了。
“全军听令,快快救火。”
营外,“公奕,幼平,我来了。”
“文珪啊,现在可好。”
“好机会,我等快快领军,杀入敌营,务必要生擒刘繇和太史慈。”
“好,全军冲锋。”蒋钦下令道。
就在他们都杀得兴起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注意,有一个人,破牢而出。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二章 战后安排
更新时间:2011-06-21
“抓到刘繇了没有?”
“禀将军,没有发现刘繇,他可能已经跑了。”
“什么?这不可能,营寨的大门已经被我们封锁了,周围的栅栏都在起火,他是怎么逃跑的?一定还在这里,都给我找!”蒋钦不肯相信刘繇已经跑了。
“将军,刚才有人看见,有一个武将,带着一个人,骑着马,从大火中穿行而过,向南窜去。”一个士兵报道。
“什么!竟然穿越火墙!难道是他?”蒋钦的心中升起一道不好的预感。
“可曾找到太史慈?”潘璋在一旁问道。
“启禀将军,未曾找到一人叫太史慈的。”
“可恶,没想到太史慈竟然如此神勇,能从乱军之中穿越火场救走刘繇。”周泰在一旁用一种不知是很还是敬佩的语气说着。
“公奕,幼平,你们二人去追太史慈,我留下来处理刘繇的残军。”潘璋马上就回过神过来说。
“好,等主公来了,还劳烦文珪通告一声。”蒋钦周泰拔马就走。
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他们战胜的消息,同时我也知道了太史慈救走刘繇的事情。
“主公,末将未能完成军令,活捉太史慈和刘繇,还请主公恕罪。”潘璋对我请罪。
“文珪何须如此,你等三人以八千兵力,大破刘繇,这已经是大功,我怎么还能因此来罚你们,当要大大的奖赏才是,对了,公奕和幼平呢?”
“回主公,他二人知道太史慈救走刘繇,就骑马去追了。”
“那好,我罚你去把他们两个叫回来,太史慈我自有办法擒住他。”
“诺。”潘璋马上就骑马去追蒋钦周泰。
“主公,蒋钦周泰前去追击太史慈,主公为何要阻拦啊?”张昭这人比较古板,较真。
“无妨,之前我不是派遣了叔至统兵出发了吗,有叔至在,擒住太史慈不是问题。”
“原来如此,那刘繇怎么办?”张昭向我问这个败军之将的下场。
“不用管他,刘繇已经成不了气候了,现在他做的只能是投靠豫章的华歆。对了,子布,刘繇的家属你去安排一下,不要伤害他们,给他们一些财物。”看着张昭难以置信的眼神我说道,“这是我与刘繇之间的战斗,罪不及家属,今后他们也是我治下的百姓了,要好好地对他们。”
“主公仁慈,昭佩服。”张昭说道,“之前我还担心,主公的小霸王的名声,只怕是所到之处会吓跑不少人呢,现在看来,有刘繇的家属做榜样,要迅速的使治下安定下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对了,我们军中可有什么人做马蚤民扰民,夺人财物,辱人子女之事?”
“之前一直在打仗,暂时还没有。”
“那好,子布你去拟一道军令,我要效法高祖与百姓约法三章,如果你发现有人违反军令,当当众杀之,以安民心。”
“诺,我这就去办。”
“别急啊,子布这些天也有些累了吧。”不等张昭回答我就说,“子纲、子敬、子瑜、子衡等人都是熟知军略政务,在政务上虽然不及子布,但是把事情交给他们做我还是很放心的。子布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多交给手下人去锻炼才是。”
“昭领命,一定为主公培养出一批可堪大用的人才。”张昭从我的关心之中听出了我的实际用意。
“这件事我们要加紧去办,我们太缺乏基层人才了。”
“昭定会满足主公的爱才之心。”
“子敬,公瑾那边怎么样了?”
“主公,不久前已经传来战报,公瑾已经攻取了秣陵,这样一来刘繇就只能逃往泾县了,殊不知那里还有主公的埋伏啊。”
“那就好,子纲,你去安排一下,平定江东之后,我欲改秣陵为金陵,以金陵为江东的治所。”不用等到十几年之后,张纮提出要迁都南京的事,我事先就给办了。
“诺。但是主公,现在的秣陵规模太小,需要扩建才是,我看我们可以筑造一座石头城。”张纮很高兴,因为他一直以来就认为秣陵有王气。
“那好,此事由你全权负责,也是时候把子敬的那笔钱拿出来了。”
“是主公,我这就去调动。”鲁肃闻言,马上行动。
“能得子敬,我何其幸也!”看着鲁肃远去的背影我感叹道。
“对了,子纲,动用劳工的时候,得有个度,我们不仅要对他们管吃管住,还要发放工钱才是。”我想让雇佣关系提前登上历史舞台。
“主公,服徭役是他们的义务啊。”张纮不解的问道。
“昔日,强秦就是因为徭役无度才会灭亡,如果我们给百姓工钱,那么农闲时间的徭役将不再是个问题,反而可以成为农民们增加财富的工具,还可以吸引很多无业、无地的流民,避免他们被世家大族吞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但是长此以往,这开销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
“这个我已经有办法解决了,等到了平定江东之后就执行。”
“诺,紘马上就去办。”张纮和张昭是一个性格,难怪他们可以成为好友,都是工作狂。
“程叔、子衡,你们带领两千淘汰下来的兵士,招收流民,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稻种就从我富春老家领取,种稻子得具体方法,听他们的安排。”看见这两个人心有不悦,我劝道,“曹操在中原实行屯田一事,致使他的实力大增,去年闹蝗灾之时,诸侯之中就只有曹操有余粮,有实力,此事我们不可以不借鉴,强国富民之路,由此开始。”
听了我的话,二人才稍稍安心:“诺,我等一定把事情办好。”
“韩叔,黄叔,江东的盗贼林立,其中有不少还与世家大族相互勾结,在我的治下,绝对不允许有这种势力的存在,你们二人率领三千兵马,具体的事情你们自己安排,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他们,这之间,若是发现有什么世家在暗中帮忙,就给我灭了他们。”这话我说得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诺,我等定不负主公厚望。”这两个元老,开战以来,一直就没有弄到什么出征的机会,这次还不借此好好表现一番,江东的盗贼和世家,这下有得苦了。
“子瑜,你去拟一份诏书,我发现现在我帐下的人才实在太少了,我们得想办法招募一些贤才才是。”
“但是,主公,人才大多都在世家大族里啊。”诸葛瑾听到刚才我对世家的很不友好的态度才担心的说道。
“子瑜啊,不要把眼光局限在世家大族之中。像子敬一样,是商人出身;像公奕幼平一样,是水贼出身;像子明一样,之前只是我的书童……这样的人才世间上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我们去发掘,不要在世家这一棵树上吊死。”
“瑾明白了。”诸葛瑾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
“你去拟一份求贤令,就说我孙策唯才是举,凡是能通过我的审核的人,就可以在我这里获得相应的官职,日后凭借功勋再行升迁。”
“主公,此事只怕是牵连甚广啊!”诸葛瑾看到了这背后要彻底铲除世家的苗头。
“子瑜不用担心,这当中的厉害我知道,这件事我会慢慢来,不会操之过急的,等到彻底平定江东之后,我就会腾出手来处理的,你先去办吧。”
“诺,瑾必为主公求得贤才。”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三章 忠义太史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我们快速前往泾县,在那里整顿兵马再战。”
“子义啊,我如此对你,你为何……”
“主公勿要如此,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主公虽然怀疑慈通敌,但是慈对主公的忠诚不敢有所改变,到时慈还要主公饶恕我从大牢之中逃出来呢。”太史慈经历了生死大关,语气也变得有些幽默。
“不敢,只是为什么我们不回秣陵,那里的守军、城墙、粮草,诸般用物都比泾县要好要多啊。”刘繇该要糊涂时绝对不明白。
“主公,秣陵此时只怕是已经在孙策的治下了。”
“怎么会……”
“我料定,日前孙策在阵前说的,派遣周公瑾从曲阿攻打秣陵,绝对不是空|岤来风,以孙策的本事,如此好计谋,他不回不用。”
“那,在泾县,我们还能抵挡孙策的大军吗?”
“主公千万不要灰心啊,我们可以联络豫章太守华歆,请他借兵,再找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帮忙,让他们一同攻打孙策。孙策初来乍到,对江东的势力不太熟悉,主公经营多年,深得世家豪强的支持,有他们帮忙,既可以作为我们的内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粮草,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原来如此,这么说我们还有机会打败孙策?”
“正是,主公还有称霸江东的机会。”
“唉……”
“主公为何叹息?”
“我好恨我自己,我听好友许子将的话,弃子义不用,如果我早些时候就任用子义为将,只怕孙策早就死了,那里会有今日。”刘繇此时终于有些后悔了。
“主公,无妨的,许子将确实是当世大才,有识人之明,可以洞悉大局,只是他不通军略,才会如此。”
“子义真乃忠厚之人啊!”
“谢主公赞赏,主公快看,前面就是泾县了!”
“好,我刘繇的重新崛起,就在这里开始!”
“就你?别说笑了!”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响起。
“谁!”太史慈已经开始防范。
“都出来吧。”这个人让手下的众人全部现身,乍一看,至少在千人以上。
“好汉,这位是我主扬州刺史刘繇,在下是太史慈,还请好汉放我们一条生路,在下感激不尽,来日必定厚报!”太史慈很显然把这些人当做了江东的山贼。
“就是就是,来日必当厚报。”刘繇赶紧说。
“哈哈哈……真是可笑,你可知道我是谁。”此人说话很悠闲,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充满了杀气。
“阁下是……”太史慈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在下就是怀义校尉孙伯符将军麾下的护卫队长,陈到,陈叔至,在此奉命等候二位多时了。”陈到心里有火啊,在这种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潜伏了这么长时间,要不是我的军令要他生擒太史慈,只怕他现在早就冲上去砍人了。
“这……”刘繇无语,他没想到,在这种地方会有我的伏兵。
“二位还是束手就擒吧,随我走一趟,我保证不会伤害二位。”陈到先好言相劝,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太史慈武艺高强,不是好对付的。
“大丈夫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说道,“岂可在主公生死危难关头,束手就擒,主公快跑,慈来断后!”
如果我在的话,肯定会惊讶的问,“大丈夫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不是太史慈的临终遗言吗!没想到现在就出现了。
陈到此时已经心动了,准确的说,他是被太史慈的忠义行为打动了,尤其是太史慈的那句“大丈夫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是说道陈到的心坎里去了啊,作为一个武将,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陈到此时已经彻底的明白了,为什么我一直这么看重太史慈,他还为自己之前一直以为太史慈是一个莽夫感到可笑。
“子义,我知道你的忠义,但是此时你早已经是人困马乏,绝对不是我的对手,这么下去你和刘繇都只有死路一条,我劝你还是投到我主帐下,我主一直都很敬佩子义的忠勇,希望子义来投啊!”要是之前,陈到这话是为了完成军令,但是现在,这话绝对是发自内的肺腑之言心啊。
“休要多言,大丈夫岂能事二主!”太史慈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很心动的,他现在不仅不为当日我的离间而恨我,反而敬佩我的武略,只是他迈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罢了。
“子义何须如此,正所谓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刘繇乃无能之辈,我主却是雄才伟略,像我这样的不才之人都可以得到重用,更何况是子义你这样的良将呢!”陈到也说出自己看家底的话了,毕竟他只是一个武将,口才实在不咋地,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奇迹了。
此时刘繇的表情最为好笑,时而阴暗,时而又激动,时而又悔恨,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看见太史慈不为所动,反而想要协同刘繇强行突破,陈到马上劝道:“子义啊,你认为你有冲出去的可能吗!我这里可是有不下一千人马!”
“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你是不怕,可是刘繇呢?”陈到指着刘繇那没出息的样子说到。
“这……”太史慈看见刘繇那哆哆嗦嗦的害怕样子,心中充满了恨意。
“子义是不怕我的大军,但是刘繇怕啊,子义硬是要强行突破,就不怕刘繇会因此而死,到时候,子义反而成了害死自己主公的罪人啊。”
“你……”
“子义虽然勇武,但是只要我下令放箭,这里,一只苍蝇也跑不了!”陈到透露出了自己刚才一直掩藏起来的杀气。
此时的太史慈可以说是快要绝望了,难道就只能束手就擒吗?还是说,我太史子义,就真的要命丧于此吗!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太史慈的脑海里。
“你是说,孙策要你在此擒住我?”
“正是。”
“孙策可有说要你擒住我主?”
“那倒没有。”陈到心里暗赞,主公果然好算计,连这个都算到了。
“那好,我可以熟手就擒,但是,条件是,你必须要放了我主!”
“这……”陈到假装犹豫道。
“孙策想要的是我,我主现在恐怕也只想做一个富家翁了,将军为何不能放他一马!这样也不算有违孙伯符的军令啊!”
“那好吧,只要你束手就擒。”
“一言为定。”
“好,来人擒住他。”陈到说道,但是心里那叫一个兴奋啊。
“多谢将军饶命之恩。”刘繇急忙说道。
“现在我放了你,但是不要再让我看见你。”陈到的话洋溢着杀气,刘繇急忙就跑了。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四章 不计前嫌
更新时间:2011-06-21
“兄长,看来你很喜欢那个太史子义啊。”周瑜笑道。
“当然,如果你见到他,也会喜欢他的,太史慈人如其名,是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难得的上将之才啊!”我赞叹道。
“哦?这世间忠义之人很多,有才之人也很多,但是既忠义又有才的人可就不多了。若这个太史子义果真如此,瑜当助兄长一臂之力。”
“公瑾啊,你可知道我的那件战袍?”
“就是兄长一直放在大帐之中的那件?”
“不错,众人皆劝我说此袍不吉,但是我却把它放在这里,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兄长,这恐怕就是当日你和太史慈在神亭酣战时穿的那件吧。”
“还是公瑾了解我啊。”
“主公,子明和叔至回来了。”张纮对我报道。
“好,我们出去迎接。”
“主公,主公,你看我抓到谁了!”吕蒙率先兴冲冲的对我说。
“谁啊,竟然把你高兴成这样,我不是告诉过你,喜怒不要言行于色吗,你这个样子以后怎么迷惑敌人。”
“主公,你快过来看看。”吕蒙急忙岔开话题,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这样,我会继续地说教,那样他会受不了的。
“到底是谁。你快说,少跟那卖关子。”
“就是他们!”吕蒙带上来了三个人,我们曾经在丹阳遇见过的三个人。
“竟然是你们!”我很惊讶。
“怎么样,主公,我干的不错吧,您想要怎么处置他们?”
“主公,这三人是?”张纮在一旁不解的问道。
“大当家的,你给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在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某家祖朗是也!”
“祖朗,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过,你好像是丹阳的山贼吧。”张纮问道。
“不错,我们祖氏三兄弟一直在丹阳做山贼,这就是我的两位弟弟,祖权、祖风。”此人已经是阶下囚了,但是任然面不改色心不跳,有一种豪气。
“子明啊,征讨山贼是子衡和德谋的事,你去添什么乱子!”张纮对吕蒙无令动兵的行为感到很生气。
“子纲先生,你知道这家伙以前对我们做过什么吗?”
“什么深仇大恨,要让你私自动兵”
“是这样的……”吕蒙有些添油加醋的把当日在丹阳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所以你就把他们抓来了。”
“正是,主公,你想要怎么报仇啊!”吕蒙急忙问道。
“将军饶命啊!小人知错了,当初是有眼不识泰山啊!”祖风急忙在旁边求情。
“当日之事,是我等不对,我们不该痛下黑手,将军杀了我等吧,就当是我们为了当日的事赎罪了,我绝对不恨将军。”祖权有些忏悔的说道。
“要杀变杀,不要废话,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绝对不后悔,既然你要报仇,我也认了,来吧,来个痛快的。”祖郎想要慷慨赴死。
看见祖氏三兄弟这不同的性格,我感慨颇多啊,世间的人真是什么样的都有,一家的兄弟,有的阴险,有的厚道,有的敢作敢当。
“主公打算如何处置他们?”张纮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子纲有什么好的见解?”
“主公可知道韩信?”
“当然知道,韩信的胯下之辱和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故事,天下人皆知!”对于这个汉初第一用兵高手,我还是相当敬佩的。
“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子纲何意?”
“主公可知道韩信在扬名天下之后,是怎么对付那个当年那个使他受到胯下之辱的人的。”张纮开始教导我了。
“还请先生赐教。”这一段历史我还真是不知道。
“史料记载,韩信在被封楚王之后,就找到了那个当年侮辱他的人。”
“哦,韩信把他杀了?”
“不,不仅没有杀他,还任命他在自己帐下为官,负责楚国都城郢地的治安。”
“这是为何,韩信为何还以德报怨?”
“主公可知道一个势。”
“什么势?”
“韩信在受胯下之辱的时候,他是一个弱者,是一个受害人,而天下人多半是同情受害人的,所以要是韩信当时就动手,天下必定赞扬他的勇敢无畏的行为,这就是顺势。”
“可是韩信选择了隐忍,承受了胯下之辱,不然也不会又日后的开国大将军,史书上只会多一个莽撞的汉子罢了。”
“不错,所以韩信选择了隐忍,这和当日主公的选择是一样的。”
“那今日又有何区别呢?”
“韩信贵为楚王之时,他若是杀了当年的那个人,他的确是逞了一时之快,但是却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
“为何?”
“还是一个势,那时韩信已经身居高位了,他是强者,当年的那个人成了弱者,天下人的同情已经转移到了当年的那个人的身上。若此时韩信选择了报仇,自己是痛快了,但是天下人会因此而看不起韩信,这就是逆势。”
“原来如此,所以韩信选择了宽恕。”
“不错,韩信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再次的隐忍,忍住了当年的仇恨,得到了天下人的赞扬。并且按照当时来看,这份仇恨已经不算什么了,只怕在淮阴侯的心里还会很感激这个当年给他侮辱的人。”
“策明白了,多谢先生指教”我恍然大悟,人要顺势而行啊。
“主公,到底怎么处置嘛。”吕蒙已经急了。
“子明,你没有听到子纲先生的话吗?”
“主公的意思是?”
“祖朗、祖权、祖风听令。”
“什么事?”
“祖狼,我想任命泾县都尉,负责整个泾县的护卫治安工作,你的两个弟弟为副,在一旁协助你,你可愿意?”
“你不怪我?”
“我不但不怪你,反而很感激你,要不是当初你一下子打醒了我,我也不会有今日啊。”
“祖朗拜见主公,绝对不负主公厚望!”
“子明啊,你私自调动军队,也是有过,就罚上,你领二十军杖吧。”
“啊,主公饶命啊,看在我是想为咱们报仇的份上,就算了吧。”
“不行,军法岂可有违!行刑。”殊不知,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五章 太史子义
更新时间:2011-06-21
“叔至,辛苦了,让你在那种地方呆了那么多天。”
“到不负主公厚望,已经擒得太史子义。”陈到的脸上洋溢着高兴,“只是……”
“只是什么?”
“还请主公恕罪!”陈到很突然得就向我请罪道。
“发生了什么事?”
“主公,我放走了刘繇。事情是这样的……”陈到复述当初的事。
“无妨,我给你下的命令就是擒获太史子义,现在你已经擒得了太史子义,已经是完成了我的军令,应当奖赏。至于刘繇嘛,若你擒住了他,也只是额外的功劳而已,没有擒住他,也算不得罪过。”
“谢主公,这就是太史子义。”陈到把太史慈带了上来。
“哦,子义,你可还好?”
“托将军的福,慈好得很。”
“来人,给子义松绑。”我吩咐士兵道,“子义啊,你来看。”
我把太史慈带到我的军帐之中,就是为了给他看那件当日的战袍。
“这是……”
“不错,这就是我与子义当日大战时穿的战袍,还有子义的大戟。”我笑道,“我对子义可是念念不忘啊。子义啊,我的头盔在你那里可还好啊?”
“好得很,还和当日一样。”
“子义,你可知道,我很是期盼你啊,什么时候你我能够并肩作战啊。”对太史慈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招募了。
“忠臣难事二主,还请将军恕罪。”
“子义啊,你以为刘繇此人如何?”
“刘使君优柔寡断,非能成大事之人。”太史慈说的很直接,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那子义以为我又怎么样。”
“将军勇武果断,智谋百出,能够重用手下的人,让他们终得其所,是不可多得的贤人。”听到太史慈这么说,我知道他还是很欣赏我的,只是迈步过去自己心里的那道坎罢了。
“子义啊,当日神亭酣战,你以为我们最后是谁会获胜啊。”
“这个,慈与将军的武艺相当,实在难分胜负,其结果,恐怕只有天知道。”
“好,子义诚不欺我也!”我感叹太史慈的诚实,“子义以为,人生在世,该当如何?”
“大丈夫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引起了在场的武将的强烈的共鸣。
“说得好!说得真好!我知道子义有这样的本事,但是不是有本事就行了的,还需要有机遇才行。”我加以劝解?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