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孙郎啸 > 三国孙郎啸第9部分阅读

三国孙郎啸第9部分阅读

    解道,“昔日姜尚,区区一个垂钓者,要是没有周文王这样的贤君,又怎么会有姜子牙的传奇;商鞅若是在魏国这棵树上吊死,何来秦孝公的变法,何来秦国的掘起;李斯倘若留在楚国,没有去秦国,世间上恐怕就会少了一个强秦;韩信若是没有离开项羽,怎么会遇到高祖,那么胯下之辱的事,只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古的笑话罢了!”

    太史慈被我的话陷入了犹豫。

    “子义,你明明知道,刘繇并非能成大事之人,为何要死忠于他,须知,是他,是刘繇自己放弃了你而不重用,你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天下人只会笑话刘繇的有眼无珠,并不会怪罪子义的忠诚啊。”

    太史慈还是没有回话,但是,看得出来,他已经被我打动了。

    “子义对策不理不睬,莫非是还在怪罪策当日的离间之计?毕竟我也是为了保护子义不受伤害嘛,还有就是刘繇自己不信任子义才会中计,若是有人离间我帐下的任何一人,策定不会中此等小伎俩。”

    “不,慈虽然中计,但是并不怪罪将军,慈知道,在战场上,只要能够赢得战争的办法就是好办法,万万不可对敌人心慈手软。所以,这事慈虽然有些不喜,但是,慈不会因此而怪罪将军。”

    “那子义是为何?”

    “慈想请问,将军会如何对待刘使君的旧部和妻小?”

    “子纲,这事你来说。”

    “太史将军,我主的安排是,既然他们已经是我主治下的百姓了,就不会对他们追究以往的事,正所谓此战之罪,罪不及家人啊。另外,我主还给他们配备了百亩良田,和一些财物,足够他们度过下半生了。”

    “当真?”

    “子义啊,你看连祖朗这样的人我主都可以饶恕,何况是刘繇呢。”张纮笑道,“子义若是还不信,可以自己抽个时间去看看嘛。”

    “信,我信将军和先生。”

    “子义对这安排可满意?”

    “满意,慈敬佩将军的仁慈。”毕竟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战败之后,都是全家被处死或者流放的,安然无事的实在是很少。

    “现在子义可愿意和策一起开创一份大业?”

    “末将太史慈,拜见主公。”

    “好,有子义相助,虽昔日名将乐毅李牧,我也不稀罕!”

    “主公言重了,慈想先拜别主公。”

    “哦,子义有何事?”

    “慈知道,刘繇的部下,很多都逃亡了,但是他们大多都是经验丰富战士,慈想为主公去招募这些人,为主公打造一支雄军。”

    “好,子义需要什么,要多少时间。”

    “只要慈的一张嘴,耗费时间最多三天。”

    “好,三日后正午,我在这里等你。”

    “谢主公信任。”太史慈很意外,因为他没有想到这种事情我会答应。

    “主公,不可啊,太史慈心念刘繇,此行只怕是要去投靠刘繇啊!”很多人都在这时劝道,甚至还包括了程普、黄盖、韩当、张昭等重臣。

    “来人,牵我马来。”我对传令官说道,“子义,此马伴我多年,现在借与你,愿你早去早回。”

    “诺,慈这就出发。”太史慈拜别我之后立刻飞马而去。

    “主公,这时放虎归山啊!”众人劝道。

    “无妨,我相信子义,我相信自己。记住,我的用人风格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是我亲自吩咐安排的事情,我绝对不会怀疑,因为我相信你们,也相信自己,所以你们以后也要一样,做事情不要畏手畏脚的,放开胆子去做,凡是有我呢!”

    这句话让他们很感动,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最想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所能的去奋斗,最怕有人给自己碍手碍脚的,尤其此人是自己的老板。

    “主公,但是太史慈新来,怕是不懂主公啊!”众人还是不放心。

    “这样吧,我与诸位打个赌,就赌太史慈会不会回来,赌注嘛,就赌项上人头,若是我输了,就把它送给你们,若是你们输了,就得给我办一辈子的差,怎么样?有没有人敢和我站在一边啊?”

    “主公,此事不妥啊。”张昭劝道。

    “到与子义接触过,到相信子义的为人,到就与主公站在一边。”

    “好,就这么办!”不等众人回答,我就抢先拍板。

    第一天,太史慈没有回来,很多人认为理所应当;第二天,太史慈还是没有回来,以陈到为首的一群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第三天,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太史慈还是没有回来,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放弃了,甚至已经在想怎么为我开脱了,只有我还依旧自信,因为我相信太史慈!

    正午时分,太史慈终于回来了,还带着一万兵马,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对我的敬佩。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六章 锦衣卫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慈如约回来了。”太史慈带领一万兵马说道。

    “好,子义果然不负我!”太史慈不愧是太史慈,是那种重情重义,一若千金的好男儿。

    “子义啊,你可知道,为了你,主公差点丧命啊。”鲁肃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鲁肃复述之前的事,“我军之中,从始至终都相信子义坚守诺言的就只有主公一人啊。”

    “慈能为主公效力,实乃今生幸事!”太史慈感动了,因为他此前曾经帮助过孔融和刘备,还效力过刘繇,但是从来没有那个人如此看重他。刘备和孔融因为太史慈和青州世家的矛盾,不想得罪世家,都弃之不用,而刘繇还甚至都要杀了太史慈,现在,太史慈熬了半生,终于遇到了一个能信任他,敢重用他的主公,实在是感慨颇多啊。

    而我呢,我也是感慨颇多啊,费了这么多的功夫,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终于收服了这个东吴第一上将!要不是我深受历史的影响,恐怕我还真的未必会如此相信太史慈,历史上的孙策是凭借一种武人的直觉和与太史慈的接触而判定太史慈的忠义。就这点看来,我比之真正的孙策还差得远呢。

    “主公,我还带回来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严白虎派了他的弟弟严兴,前来和主公谈判,说是要和主公商量当初决定的平分江东的事情。”

    “是吗,看来他胃口挺大的,不知道他有没有那么好的牙齿。”周瑜笑道。

    “那好,咱们给他准备一份大礼就是了。”我也笑道,“子瑜啊,你去安排一下,我们要迎接这位‘使者’。”

    “诺。”

    “还有一事,从这件事当中,我可以看出,我们的情报机构实在是太不中用了。”

    “主公,探马也只能如此啊。”鲁肃说道。

    “子敬啊,你以前也做过商人,你可知道这情报的重要性?”

    “这是当然,曾经有一次,我听说北方缺粮,我就带领着大批的;粮食北上,但是等我到了中原之后,发现缺粮的仅仅只是一郡之地,我是被流言给误导了,带去的粮食太多了,最后都只能贱卖了。”

    “是啊,做生意是这样,行军打仗,治国平天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主公的意思是?”

    “如果河北有一件大事情,它在三月份发生了,但是我们到了五月才知道,那么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等我们知道了,黄花菜都凉了。”周瑜率先说道。

    “再比如,有人领军来犯,知道他兵临城下了我们才知道,那将会如何。”

    “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汉武帝讨伐匈奴之前,汉匈作战,我大汉之所以会屡战屡败,并不是我军的实力不如人,我大汉的好男儿绝对不比匈奴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匈奴人在每次作战之前都会打探到很充实的情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而我汉朝方面呢,对情报一事,总是知之甚少,靠着探马打探的那点消息怎么够!这与匈奴想比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其中,马邑之围就是最好的证明,汉武帝当初是准备的多么充分啊,该用的人,一个不少,该花的钱,绝不吝啬,但是这场精心策划的战役,就毁在了区区匈奴人的小小的探马和情报网之中。在这之后,武帝深感匈奴的情报的可怕,所以才专门的制订了一套方案,专门的针对匈奴人的情报机构,让匈奴人做聋子,做瞎子,若非如此,光凭借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神将就可以打败匈奴吗?”

    “主公言之有理啊。”众人感叹道。

    “所以说啊,我们需要一个遍及天下的情报网,能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诉我们。”

    “主公,但是如果是河北的事情,要传到江东,至少也得个把月啊,我们总不能在驰道上明目张胆的传递消息吧。”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来,全国范围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将来我们甚至还要把情报机构拓展到国外,到外族的栖息地!但是,当下我们的目标是整个江东,要让我们的情报蔓延到整个江东!”

    “主公,但是我们要靠什么来打听消息啊?”张纮问道。

    “子敬啊,以前你做生意的时候,可曾留意,什么地方是最容易让人说实话,说出不该说的话得地方。”

    “恩,酒馆,妓院,旅店,这些地方都是容易让人酒后吐真言的地方。”鲁肃想想就说。

    “那好,我们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士,在各个城市开设酒楼、旅店、妓院,甚至可以培养一批商人,让他们带着货物去为我们走南闯北,打听传递消息。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城市的繁荣;二来可以为他们增加收入;三来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也方便我们联系啊。”

    “主公说的极是,只是这些人要为我们打探什么呢?”张昭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毕竟他只是一个内政型的人才,不是一个军略型的,这点和诸葛亮是一模一样。

    “我们什么都要知道,比如说城内的守备如何、装备怎么样,守将有那些人、他们的性格怎么样、有没有内部矛盾,最近都发生过什么事、收成怎么样、粮草充不充足……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内应,还可以为我们离间敌方的武将,如果是在我们的治下,还可以为我们进行审核查实当地的官员是否称职……”

    “这么看来,这个情报机构,不管是对敌还是对己,都有很大的作用,是一把利剑啊。”张昭明白了之后就感叹道。

    “是啊,可笑我大汉四百年来竟然从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些,若是真的能够做到主公所说的,哪怕是只能做到一半,他们的力量都不可小视啊!”鲁肃作为拥有最出色的战略眼光的人,马上就明白了。

    “是啊,这与诸侯的探马和死士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啊。”周瑜也明白了。

    “主公,只是这个情报的传递问题还是很严重啊。假若情报在打探到之后,不能及时的传达,那么我们费尽心思的打探的那些情报又有什么用呢?”

    “子纲可知道鸿雁传书。”

    “相传是苏武牧羊之时,向大汉传递自己的消息,最终才能回来的方法。莫非主公也想养一批大雁?这恐怕有些不现实啊。”张纮就事论事。

    “我只是想要借鉴这个方法罢了,大雁的目标太明显,况且每年还要南飞,实在是不适合作为长期传送消息的工具。但是,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去训练一批鸽子。”不等众人说话我就说,“鸽子的飞行速度很快,从河北到江东也只要区区数日,而且它们非常的认家,只要飞出去了,就一定能飞回来,这点非常有利于我们利用酒馆等地传递消息。只要稍加训练,遍及天下的情报网绝对不是问题。”

    “主公,我想起来我的一个朋友,叫窦阳,是当初经商的时候认识的,他养了一辈子的鸽子,非常的精通养鸽训鸽之术。”

    “子敬啊,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让此人为我效力!”我很高兴现在世界上有这种人,“子敬啊,建立情报机构的事就由你和公瑾子明全权负责。”

    “诺,还请主公为此军赐名。”吕蒙这小子又把这当成军队了。

    “子明啊,这可不是军队,就叫锦衣卫吧。”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七章 鱼藏剑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当下之事是怎么面对严白虎的使者。”张昭最先回过神来。

    “诸位以为该当如何?”我先问一下大家的意思。

    “主公,这个严白虎在吴郡作恶多端,百姓苦不堪言,主公当要替天行道,除去此人才是。”张纮明白我们的目标,所以说道。

    “兄长,瑜以为,严白虎是我们平定江东必须要除去的一个势力,此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趁着严白虎没有准备,我们先杀掉严兴,然后偷袭严白虎的大军,一战夺取吴郡。”周瑜也对我分析道。

    “主公,这个严白虎还真是好笑,整个丹阳都是我们打下来的,他只不过是牵制了一下刘繇,竟然就想借此索德半个江东,实在是太贪心了,这种人留着也是一个祸害,不如早早的把他除去。”鲁肃也对我建议道。

    “主公,毕竟我们事先与严白虎还是有约定的,这么做只怕是有损主公的声誉啊。”张昭此人的大局观不行,喜欢执着于小事。

    “主公,区区一个严白虎而已,不必较真,当初是肃联络劝说的严白虎,主公并不知情啊,这背信弃义之人乃是鲁肃,不是主公。”鲁肃为了反驳张昭,选了一个比较折中但是让人十分感动的办法。

    “子敬啊,你为我办事,可谓是敬职敬责啊,我又怎么能够如此的无情无义呢。子敬不要再说了,与严白虎结盟一事是策自己的决定,并非子敬,若是天下人要骂,就让他们来骂我吧。”我勇敢地承担起这骂名,其实我还真是不在乎。

    “主公厚恩,肃难以为报!”鲁肃还是很感动的,因为在这个看中名声的时代,名声臭了,是一件让任何人都无法生存的事情。

    “主公,既然主公已经决定对付严白虎,我们应该要商量具体的步骤才是,不要拘泥于这些小事了。”作为联络严白虎的诸葛瑾急忙解围道。

    “是啊,兄长,诸位,目前对付严白虎才是当下重任,所谓名声,区区小事而已,只要兄长善待江东的百姓,让人人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纵使名声再坏又如何,世人心中还是明白的,江东依旧是兄长的。”周瑜这人跳出了整个时代,以一种超越了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而成为汉末第一名将的原因吧。

    “公瑾所言甚是,公道自在人心,天下人的眼睛会看到,今日除掉严白虎乃是为了天下百姓除去一害,实在是为了天下人才不得已而为之啊。”我大义凌然的说道,仿佛我真的是为了天下苍生才不惜损害自己的名声,也要为百姓来‘除害’,真的是感天动地,沁人肺腑啊!

    “主公,严兴是严白虎的弟弟,同时也是严白虎的大将。严白虎此人不足为惧,因为除了他们兄弟俩,手下就没有什么人,严白虎还对他的这个弟弟是言听计从,只要除掉了严兴,严白虎就无力再战。”诸葛瑾急忙分析道。

    “子瑜对他很了解啊。”

    “是的,严白虎曾经派人请我出仕,但是被我拒绝了。而我就是在探得这些之后才会拒绝他的。”

    “原来如此。”我心中暗道,诸葛瑾果然好算计,后来诸葛亮要刘备的三顾茅庐恐怕就是学他哥哥的,毕竟刘备在新野呆了七年,七年才求得诸葛亮,这兄弟俩,一个比一个狠啊。“不知子瑜有何妙计。”我问道。

    “设宴。”

    “设宴?如何设宴?”

    “我们在宴会上除掉严兴就行了。”

    “宴会上只怕是不能带刀剑啊,不然他就该有所察觉了。”我有些担心这个计划。

    诸葛瑾对我道,“主公可曾听过鱼藏剑?”

    “鱼藏剑?”

    “相传,鱼藏剑这道菜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勇士专诸所首创。当时,吴国的公子姬光有意杀掉吴王僚而继承王位,他得专诸相助。有一次,专诸受吴国公子姬光之命,设计刺杀吴王僚。专诸为此作了精心准备。他多方搜集有关吴王的行踪、生活习惯、嗜好等各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他获知吴王僚平素有爱吃烤鱼的习惯。为了实现刺杀吴王僚的计划,专诸特地去太湖向当地名师学习烤鱼的烹调工艺。几个月后,专诸学到了一手好技术。他所做的烤鱼,人人品尝后都说美味无穷。回家后,又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专诸亲自制作了一条造型独特和味道鲜美的烤鱼,在鱼腹内藏进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把匕首的名称叫“鱼藏剑”。专诸找到一个机会将自己做好的带有匕首的烤鱼献给吴王,试图在献鱼的过程中靠近吴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从鱼腹中抽出匕首向吴王刺去,将吴王僚刺死。可是站着的侍卫手中那交错着横刃的长戟眨眼功夫就刺到专诸的胸膛上,专诸的胸骨断了,胸膛被刺开了,但匕首却还是抢先穿透了吴王僚的铠甲直刺到他的背上,吴王僚当场就死了。那些侍卫便一起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人乱作一团。公子光埋伏的披甲士兵冲出来攻打吴王僚的党徒,把他们全部消灭了。于是,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好计,只怕是有些大计小用了吧,这样也太过抬举严兴了。”

    “无妨,严兴一向自恃勇武,所以一定会中计。况且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了,管他是不是够资格用此计呢。”

    “说得好,大丈夫行事不拘小节,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我也露出有如曹操的j雄本色。

    晚宴上。

    “严将军,远道而来,实在是辛苦了,令兄可好啊?”

    “托孙将军的福,兄长好得很,此行我是奉兄长之命,来与将军商谈之前的协议的。”严兴一脸的傲气,好像我们上辈子欠了他多少钱似的,一看就让人不爽。

    “来,严将军满饮此杯。”

    “孙将军请,”喝了酒严兴又道,“还请孙将军告知,我们何时能够拿到半个丹阳郡?”

    严兴这话问得很狂,也很无知,殊不知这是我的地盘,岂有送人的道理。

    “主公,严将军,这是今天刚刚掉上来的鲈鱼,味道鲜美,堪称一绝,还是要好好的品尝才是啊。”诸葛瑾急忙指着刚刚送上来的鱼说道。

    “是啊,严将军,快快吃鱼啊,味道可是好着呢,可别让别人说我孙策招待不周啊。”我也是皮笑肉不笑。

    “孙将军,我们还先谈正事吧。”严兴看见我要岔开话题,拼命地扭转话题。

    “严将军,这可不是我孙策的待客之道啊,来,先吃鱼,吃完了鱼,我们就来谈谈领地分配的问题。”

    “好,望孙将军不要食言。”

    “岂敢,严将军,请。”

    看见严兴开始埋头吃鱼,诸葛瑾给了我一个动手的眼神,而我也对着周泰点头。只见周泰翻开他的鲈鱼,从鱼的肚子下面拿出了一只手戟。

    “孙将军,你怎么不吃啊?”严兴突然地对我说。

    “看着你吃,我就饱了。”

    “你是什么意思!”严兴有些生气了。

    “严兴!”周泰大喊。

    “什么事。”严兴朝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啊……”

    一只手戟飞来,正中严兴的面门,当场毙命。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八章 亲射虎,看孙郎

    更新时间:2011-06-21

    “来人,把严兴的首级收起来。”

    “诺。”

    “幼平,你先下去休息一下,明日我们还要出征,攻打严白虎。”

    “且慢,兄长,瑜以为现在出兵最好不过。”

    “公瑾之意是……”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确是应当现在就出兵啊。”

    “父亲,这是何意啊?”小孙韶突然从背后窜出来问我。

    “将军,奴婢照顾公子不力,还请将军恕罪。”我给孙韶安排的丫鬟急忙出来请罪。

    “父亲,是我自己跑出来的,不关她的事。”孙韶还是有些敢做敢当的。

    “哦,小子,敢于承担错误,不错。”对于这个我还是很满意的,“不是叫你睡觉之前在房间读写兵法的吗,你为什么跑出来了?”我还是很开明的,如果是事出有因的话,就不该责罚。

    “父亲,读书真的是太无聊了,我就想来看看父亲你们是怎么议事的。”

    “那你看到了什么?”

    “我刚刚才来,就看到严兴被杀,周叔叔说要马上出兵。”这小子天生就有当将军的天赋,才七岁啊,看见死人都不怕。

    “那你明白是为什么了?”

    “不明白。”

    “那好,现在我还要出征,等到我回来了,若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出兵,我就原谅你这次跑来偷看的事,若是你回答不出来,我当要重罚!还有,这期间,不许请教别人,只能看兵法和自己思考,所有的答案都在我给你的兵法里面。若是让我知道你去偷师,回来还要加大处罚力度,听明白了吗。”

    “是,孩儿一定会想出来的!”这小子年纪小,胆子倒是不小,而且聪明,是块难得的美玉啊,只是美玉还需要雕琢,相信十几年之后,至少也可以当一个五子良将,甚至是可以冲击一下吕蒙的位置。

    “好,公瑾,你去准备一下,命太史慈率领破勇军和现有的一千骑兵全部出动,随我立刻出征,然后你再统兵五千,备好干粮,跟在我们的后面,随时接应。”我很有必要给太史慈这个新来的神将一个在众人面前露脸的机会,也要给他自己一个完成心愿的机会。

    “诺。”

    不久,我就和太史慈领兵出征。

    “主公,这太阳都落山了,将士们也已经吃完饭了,我们此时出征是什么意思?”太史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子义啊,你可知道严兴?”

    “是严白虎那个白痴派来商量平分江东的使臣吧。”

    “不错,他的人头已经在你后面的那匹马上了。”

    “主公把他杀了!原来如此,难怪要马上出兵。”太史慈先是有些惊讶,但是随后就明白了我的用意。

    “还是多亏了公瑾提醒我啊。”

    “主公能有周将军这样的人才,真是幸事啊。”太史慈从第一眼看到周瑜开始,就对他很有好感,毕竟周瑜长得实在是太美了,但是,现在才是对周瑜的才能的真正的佩服,毕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马上就反应过来的人实在不多。

    “子义,你可有兴趣和我打一个赌?”

    “什么赌?”

    “早就听说子义的箭术不凡,有太史神射之称,策有意和子义比试一下。”

    “主公过誉了,那些只是朋友们的盛赞罢了,不过主公既然有兴趣,慈自当奉陪,只是不知主公想要怎么一个比法。”

    “恩,这样吧,一会儿,我们见到严白虎,把严兴的人头给他之后,你我同时向他放箭,看看谁能射中他,怎么样?我就把这个叫做射虎比赛。”

    “好,一言为定。”太史慈也很兴奋,毕竟这是他投降以来的第一战,“不知主公的赌注是什么,慈一个穷小子,赌注太大了,我可赌不起啊。”

    “这样吧,若是我没有赢,那就是证明了子义的神射,我就把我军的骑兵全部调出来,交给子义统领。虽然我军的骑兵经过这么一些战斗,人数有些增加,但是还只有一千人,就由子义来统领他们,我想让子义把他们全部训练成弓骑兵,怎么样?”

    “主公此话当真!”太史慈此时是兴奋到了极点,因为他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人,他本以为要混上几年才有兵带,现在居然能够统领一千兵马,而且还是我军的全部骑兵,这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而在我看来,我军之中,大都是南方人,不擅长骑兵作战,而且江东的骑兵也不多,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交到不懂骑兵的人的手里,而太史慈是青州人,精通骑术,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当真,只要策没有赢,策马上履行诺言。”

    “那要是主公赢了呢?”太史慈生怕会失去这个机会。

    “暂时还没有想好,就定为子义日后要为我办一件不违背忠义的事,怎么样?”

    “好,一言为定。”太史慈现在已经是迫不及待地去见严白虎了。

    直到第三天晚上,我们终于到了严白虎的钱塘城下的树林之中。

    “全军隐蔽,现在吃干粮,通知后面的周瑜部队,全速前进,务必要在天亮之前赶到钱塘城下。”

    “主公,是时候进攻了,让公瑾部队来了就参战吧,再等下去天快亮了,我们会被发现的,到时候就没有奇袭的效果了。”

    “将士们的干粮都吃完了吗?”

    “已经快了。”传令兵报告道。

    “好,等将士们吃完了之后,命令破勇军先抢占城头,翻入城内,打开城门,来迎接我们的大部队入城。”

    “是,破勇军第一分队出动,目标,夺取城楼,打开城门。”陈杰急忙率领他手下的‘特种部队’出动。

    “这小子,还是个急性子。”我看着他在月光中逐渐消失的背影,不由得感慨三年的艰辛,现在终于是收获的时节了。

    “主公,他们才不过一百人,真的行吗?”

    “子义就拭目以待吧,若是子义实在是闲得慌,可以先练习一下箭术嘛。”

    “不劳主公操心,慈已经准备好了。”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主公,你看,是我们信号,城门已经打开了。”太史慈很激动,因为他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区区一百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主公,周将军的部队已经来了。”传令兵前来报告。

    “好,擂起战鼓,全军冲锋,直取严白虎!”我传下军令。

    等到我们冲进城内,直奔太守府的时候,发现严白虎这家伙已经穿好了盔甲,准备迎战。

    “严白虎,这个送你。”我派人把严兴的人头丢了过去。

    “这是……弟弟,怎么是你!”严白虎大惊,一下子就慌了神,“你是孙策!”

    “子义,是时候动手了。”话说完,我和太史慈就双箭齐出,直取严白虎。

    只听两声‘嗖’的声音,“啊!”严白虎痛叫一声,转身提马带领他的亲兵就跑。

    我和太史慈看见他那手上插着两根毛还要挥舞马鞭的样子,不禁大笑。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十九章 放虎归山

    更新时间:2011-06-21

    “主公啊,这下严白虎是跑了,咱们倆都射中了他,这不是打和吗?”

    “子义啊,以后骑兵就交给你了。”

    “主公,咱们不是没有分出胜负吗?”

    “子义啊,你忘了我是怎么说的。”我笑道,“我说过,若是我没有赢,那就是证明了子义的神射,我就把我军的骑兵全部调出来,交给子义统领。”

    “那主公之意是?”

    “现在你我打和,那就是我没有赢,按照赌约,回去之后我就把骑兵全部交给你。”

    “谢主公大恩。”太史慈很激动啊,因为现在他发现所谓的打赌,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我从一开始就想着把骑兵营全部交给他。

    “子义别高兴地太早,这条路别人可是看着眼红啊,正所谓任重而道远啊。”

    “主公放心,慈一定好好地训练这支骑兵。”

    “兄长,你们在聊什么呢?”周瑜已经赶上来了。

    “公瑾啊,你看把我军的骑兵全部交给子义可好。”

    “子义是青州人,精通骑术,在我军当中只怕无人能及,而我军骑兵稀少,若是没有良将统领,那仅有的骑兵也就废了,瑜也以为让子义将军统领骑兵最好不过。”

    太史慈听到了周瑜的意见,十分欢喜,因为他知道周瑜是我的结拜弟弟,周瑜在我军之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只要周瑜开口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拍案决定了。

    “但是子义将军初来乍到,若是兄长这就把骑兵交给他,恐怕不太合适,到时候难免会引起众将领的不服,毕竟现在还没有谁可以独自率领一军,况且子义现在也没有相应的功勋来赢得众人的信服啊。”

    周瑜的话是给太史慈浇了一盆冷水,但是也明确的告诉了太史慈,只要立下功勋,这骑兵营就是你的囊中之物。

    “子义啊,不用担心,我既然答应把骑兵营交给你,就一定会做到,这次你射伤严白虎,也算是有功劳的,现在你需要想的是怎么增加你的功勋。”我宽慰他道。

    “多谢主公栽培。”太史慈此时已经想着怎么去建功立业了。

    “子义有大才,建功立业靠的是你自己的本事,不必谢我。”我笑道,“公瑾,现在严白虎怎么样了。”我从对太史慈的承诺中回过神来。

    “兄长,现在严白虎中箭之后已经逃跑,看他跑的方向,应该是去投奔会稽的王朗才是,兄长要不要派兵追击?”

    “当然应该追啊!此人不除,必定是后患无穷啊。”太史慈急于建功立业,立马就说,“还请主公下令,慈立刻就带兵去追杀严白虎。”

    “公瑾以为如何?”我还没有像太史慈那般冲动。

    “瑜以为,此时应该放他一马。”

    “这是为什么!”太史慈都跳起来问道。

    “第一,现在距离严白虎逃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去追的话还不一定能追得到,何必去浪费人力呢?第二,吧严白虎放了,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什么好处?”太史慈还是不明白,毕竟他是一个武将,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是很了解。

    “之前,兄长攻打刘繇,是为了解救自己被刘繇所困的家人,攻打严白虎乃是替天行道之举,为了统一江东,我们必须要打败王朗,而要攻打王朗,我们还需要一个理由。”

    “要什么理由,直接派兵不就行了?”

    “子义啊,打仗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啊,王朗此人虽然能力不行,但是却是天下名士,威望很高,若是兄长无端就攻打王朗,必定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那时兄长会陷入被动,而且这样也会不利于日后的治理工作啊。”

    “但是,这和我们放走严白虎又有什么关系?”太史慈始终不能将两件事联系起来。

    “这严白虎,就是我们攻打王朗的理由。”

    “为何这放虎归山还有道理了?”太史慈还是转不过弯来,而我已经明白周瑜的用意了。

    “因为,王朗会收留严白虎,而这个就是王朗助纣为虐的证据,是让他身败名裂的时刻,是我们竖起大旗,以正义之名讨伐王朗的机会!”

    “那,万一王朗要是不肯收留严白虎怎么办呢?”

    “首先,王朗一定会收留严白虎。”

    “为什么一定会?”

    “只要主公做出要攻打会稽的样子,就一定会。”

    “但是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到王朗收留了严白虎之后才能攻打王朗吗,怎么现在又要打王朗了呢?”

    “因为王朗害怕。”

    “害怕?”

    “不错,此人虽然有当今名士之名,但是只是一个徒有虚名之辈。或者这么说吧,王朗所擅长的是经史子集,不是战略,也不是政治,而这又偏偏是他作为名士的原因。”

    “这种人世间上很多嘛。”

    “不错,要对付这种人,就要做出一种下狠手的态势来。只要他以为我们要攻打会稽,他又知道主公的小霸王之名,自己又不怎么懂军事,而严白虎又是一个征战多年的人,所以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联系严白虎,而严白虎又一心想要报仇,所以,他们两个人最后一定会走到一起的。”

    “原来如此,那严白虎的帐下会不会有人能够看出来呢?”太史慈担心道。

    “这点子义不用担心。”我接着说道,“王朗此人我还是有些了解的,此人空有名士之名,所以才能做到太守一职,但是此人不能文,也不能武,更不会用人,他的手下大多是和他一样的喜欢经史子集的人,真正有才学,懂得治理地方、带兵打仗、洞察大局的人很少,可以说王朗的实力和能力甚至还比不上之前的刘繇和严白虎。”看见太史慈并没有对我突然提起刘繇而怎么样,我才松了一口气。

    “兄长,我听说王朗的手下有一个叫虞翻的小吏,还是很不错的。”

    “你说的可是虞翻虞仲翔?”

    “正是。”

    “此人的确是真正有才学得人,但是因为他耿直的性格,一直不得王朗的重用。对了,公瑾可还知道会稽有哪些人才啊。”

    “恩,会稽的阚泽、贺齐、虞翻、董袭等人都还是很有才华的,不过现在都是默默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