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94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94部分阅读

    为保证这一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中枢决定,地方稳定与否是考察各地军政官长们的第一条件,如果地方上爆发叛乱,地方军政官长们就地免职,严重者有牢狱之灾。同时秦王政也授予地方监御史更大权力,并从中央御史府中抽调了部分官员,兵分数路巡查地方。

    此策进一步维护了中央权威,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也加大了遏制和打击地方势力的力度。

    当前形势下,地方稳定与否关键在于普罗大众能否吃饱穿暖,能否生存,所以秦王政下令各地方,不遗余力恢复和发展农耕。只要增加了粮食产量,那么威胁大秦安危的最突出的矛盾必然缓解。

    为此,咸阳要遏制工商业的发展,尤其要打击低买高卖的商贾。迁徙关东富豪就是这一政策的体现,这些富豪中,除了大小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各地财产颇丰的商贾。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关东的巨商富贾们构成了直接威胁。可以想像,这只是咸阳打击工商业的开始,接下来肯定有一连串的政策,一步步把巨商富贾们逼得“衣不蔽体”,走投无路,最终难逃身死族灭之祸。

    关东的巨商富贾们在这几年纷纷改换门庭,另找靠山,而关东的一些大富豪们虽然实力有限,但也不落人后,各找门路,找不到大靠山,依附不到像蓼园这样的大秦一等豪门,那就找小靠山,比如镇戍地方的功臣们,他们也属于大秦豪门,不过权势小一些而已。

    找靠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以这次咸阳强行迁徙关东富豪来说,其基本原则是确保地方的稳定,而这些地方大富豪因为财产太多,涉及到山泽、土地、作坊、人口、赋税等等问题,如果把他们也强行迁徙而走,那不但不能稳定地方局势,反而加剧了地方局势的混乱,所以咸阳即便想“一网打尽”,也要一步步来,这就给了“靠山”们保护他们的时间。

    保护大富豪的最好办法就是政策,只要政策保护他们,关东的大富豪们就能继续生存。

    “靠山”们齐心协力,经过多方博弈,给了关东大富豪们一条出路。

    咸阳并不想做强盗。强盗是一次性买卖,你把大户抢光了,下次抢谁的?所以咸阳要做牧羊人,把大户们像羊一样圈养在牧场上,把他们养得膘肥体壮,然后剪羊毛,只要羊不死,羊毛就可以一次次地剪下去。

    秦王政和咸阳宫不得不正视现实。如果秦王政是牧场主,豪门贵族是牧羊人,大富豪是肥羊,那么在牧场主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要想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只能杀那些羸弱的羊以充饥,把最好的草喂养肥羊,靠剪肥羊的羊毛来获得发展的本钱,然后来买更多的草喂养出更多的肥羊。

    这个“剪羊毛”的发展策略就是宝鼎提出来的,既保住了肥羊,又让大秦获得了羊毛,一举两得,而唯一让秦王政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此策与他的“集权”理念有冲突,不过此刻他只能妥协,与牧羊人们共享羊毛。

    肥羊保住了,羊毛的分配办法也商量妥当了,接下来就是剪羊毛了。

    秦王政下令,为加快中土的统一进程,加快中土的北疆防御力量,加快南疆的发展步伐,中央和地方必须调动中土的全部财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获得财赋,为此中央拟制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加大中央和地方向民间赊贷或赊借钱粮的力度,比如鼓励民众到南北两疆开荒垦地,修建水利道路城垣,建作坊开市榷,等等,凡有利于统一中土和发展南北两疆的事情,朝廷都给予最优惠的政策,而其中贡献突出者,授予爵位甚至官职。

    大富豪们获知此策,愤怒者有之,惶恐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但最终都选择了沉默和顺从。

    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和咸阳、和豪门贵族们直接对抗,其结果可能比被迫迁徙的关东富豪们更惨,不但财产无限制缩水消失,甚至连整个家族都灰飞烟灭。

    大秦掠夺了关东中小富豪和普通商贾的财富,杀鸡儆猴,逼得关东的大富豪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让咸阳剪他们的“羊毛”,那么,如何剪巨商富贾们的“羊毛”?

    巨商富贾们的背后都是豪门贵族,甚至就是豪门贵族的“代理人”,剪他们的羊毛实际上就是掠夺豪门贵族的财富,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关东的巨商富贾们大都依附在蓼园门下,大秦本土的巨商富贾也基本上跟着宝鼎四处“掳掠”,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宝鼎自然要为他们谋取最大利益。

    新时代要有新思维、新理念。

    在过去的几年里,宝鼎一直向这些巨贾们灌输着大一统的理念。在大一统的新时代,巨贾们生存的土壤彻底改变了。过去诸侯国国力有限,资源有限,所以诸侯国的君主和贵族们才需要他们,扶植他们,巨贾们活得很滋润,但在大一统时代,大秦拥有整个中土,资源无限,国力无限制增长,君王和贵族们掌控着整个中土的权力和财富,巨贾们的生存空间突然就消失了。

    过去宝鼎不但扶植本土巨贾,也招揽关东巨贾,利用他们疯狂地掠夺诸侯国的财富,但宝鼎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巨贾们,统一后,他们的生存方式必须做出颠覆性改变,必须改头换面,更换身份,迅速进入贵族阶层,掌控权力。

    在大一统的新时代,谁掌控权力,谁就拥有财富。虽然在旧时代,这一理论同样是真理,但诸侯并列,我在这个诸侯国失去了权势或者权势的保护,我还能跑到另外一个诸侯国去改换门庭东山再起,但在大一统时代就不行了,整个中土都是大秦的疆土,你失去了权势或者权势的保护,你就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巨贾们若想保全自己的家族和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改变身份,由商贾变为贵族。

    这个贵族不是像乌氏倮一样徒有其表的假贵族,而是真正掌握权力的真贵族,这样两三代之后,巨贾世家就变成了豪门贵族,于是便能继续拥有世代传承下来的财富,而且更多。

    乌氏倮能爵封伦侯,当然是因为有军功,但他的军功是用战马换来的,是用金钱换来的,所以他得不到尊重和承认,他这个伦侯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权力。不过没关系,这一代用金钱买到爵位,成为贵族,就为下一代打下了基础。

    乌氏下一代的乌重一直追随宝鼎征战,爵封左更,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爵位,受人尊重,将来如果他的军功更大,爵位更高,就能做大官,获得更大的权势,那么到了第三代,乌氏必定可以成为大秦新一代的豪门贵族。

    这就是宝鼎给巨贾们设计的新的生存之路。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能接受,至于愿不愿去做,那就是各家家主的才智了,假如贪图眼前的利益,不愿意拿现在的财富去换取未来的权势,那就没办法了,估计宝鼎第一个就要拿他开刀,杀鸡儆猴嘛,小手段而已。

    新年前后,蓼园门下的巨贾全部赶到了咸阳,各家家主为了家族的未来,不仅仅要向宝鼎表忠心,更要全力支持宝鼎的策略,以便争取在新时代继续生存下去。

    宝鼎特意用了两天的时间,专门和巨贾们讨论蓼园的发展大计。

    毫无意外,巨贾们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咸阳宫的政策出台之后,太傅公子宝鼎、丞相隗状、王绾、治粟内史冯去疾和少府王戊便召见了中土所有的巨贾,与这些巨贾们具体商讨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国力、集中和合理利用中土财富等诸多用来缓解中央财政危机的一揽子方案。

    旧时代还没有结束,新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这些曾经在旧时代“长袖善舞”的巨贾们有着丰富的影响和干涉国策的经验,虽然他们知道新时代来了,统一大势已不可逆转,但谁敢说从此大秦就是中土唯一的王国?谁敢说大秦不会重蹈大周王朝的覆辙,陷入分裂和战乱?即便是周武王,在他驾崩后,诸侯便纷纷造反,内战爆发,如果不是周公摄政,力挽狂澜,大周王朝哪来的八百年国运?秦王政迟早都要死的,他死了,新王能否镇制功臣?郡国制会不会崩溃?中土是不是再一次诸侯并列?武烈侯就是大秦最大的功臣,将来他可能就是中土最大的诸侯王,甚至有可能再一次统一中土,到那时这些改变了身份的巨贾们或许就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人性贪婪,巨贾们更是贪婪到了极致,即便他们遵从武烈侯的策略,但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下,他们永远不会变成一头温驯的小绵羊,任由大秦剪他们的羊毛,他们会想方设法利用眼下的机会去影响甚至改变大秦的国策。

    巨贾们愿意捐助,愿意投资,愿意向咸阳宫做出妥协,而咸阳宫也不吝啬于贵族的爵位,更不吝啬于做出承诺愿意以未来的利益回报巨贾们现在的慷慨解囊和忠君爱国之举。

    政策是否具备持久性关系到君王和中央的权威,但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最终目标是“集权”,他们随时会毁弃承诺,改变政策,而巨贾们对此一清二楚,获取爵位并不意味着获得权势,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还要庇荫于蓼园门下逐渐发展,所以能否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壮大武烈侯的实力才是关键所在。

    为此,他们表现得很“强势”。蓼园门下的巨贾太多,而依附于其他大秦豪门的巨贾势力单薄,尤其在琴氏明确表态和蓼园巨贾共进退的情况下,形势就一边倒了。

    蓼园巨贾提出,捐助和投资实际上都不能缓解当前中央财政的危机,那是治标不治本,在中土局势不稳,大秦国力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咸阳实施一连串的重大决策,中央财政根本支撑不了,所以有些决策的实施必须暂时搁置或者延缓。

    这意思很明显,我虽然是一头肥羊,我也愿意给你剪羊毛,但你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剪了羊毛就把肥羊一刀宰了,你总得给我草吃,给我水喝,让我保持茁壮的身躯继续长羊毛,这样我活下来了,继续吃香的喝辣的,而你也可以继续剪羊毛,大家你好我好,共享中土统一所带来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你必须给我一大块利益,不能过河拆桥,否则,大家撕破脸,谁也没好处。

    咸阳假如做一锤子买卖,剪光他们的羊毛,把当前最急迫的几件国事一次性解决了,那巨贾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岂不是和那些被强行迁徙的关东富豪毫无区别?

    咸阳宫非常恼怒。我剪你的羊毛,那是给你面子,授你爵位,更是天大的恩赐,你竟然给脸不要脸,和我谈条件,拿羊毛来要挟我,你想死啊?

    不过咸阳宫不敢逼得太狠,掠夺富豪财富缓解中央财政危机虽然是个缓解燃眉之急的办法,但激化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咸阳宫和镇戍地方的功臣们之间的矛盾。你中央财政不够可以掠夺地方富豪,那地方财政怎么办?地方府署即便再乘机搜刮一次,所得也是极其有限,远远不如养着这些肥羊,一次次的剪羊毛。但咸阳宫有宗室和外戚做后盾,有武烈侯的公开支持,中央现在连蓼园巨贾们的“羊毛”都敢剪,还怕你地方功臣造反不成?所以这一次中央名义上是和巨贾们共商国事,实际上就是向宗室和外戚贵族做妥协,即便巨贾们提出来的建议有干涉国策之嫌,那也得忍着。

    讨论几天后,双方在关键性问题上拒不让步。

    宝鼎觐见秦王政。

    秦王政以立储来赢得了宗室和楚系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燕南和江南两个封国的撤销上,也体现在咸阳宫下令掠夺关东富豪的财富上,不过关东富豪中的巨商富贾有强硬的靠山,宗室和外戚贵族做为靠山虽然主动选择了妥协,但妥协是有条件的,不能损害了他们的直接利益。

    或许咸阳宫是想妥协,然而,咸阳宫联合宗室和外戚肆无忌惮地掠夺地方财富,损害了关东人和老秦人的利益,逼得这两派贵族群起而攻之,咸阳宫不敢偏袒,只好“沉默是金”,静待局势的发展。

    关东人和老秦人怨气满腹,你们宗室和外戚倚仗权势,让那些巨贾们明目张胆地“抢劫”财富,赚得盆满盂满,如今你们犹不知足,还要抢劫我们的财富,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你抢我们的,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在你身上咬下一块肉。这次谈判陷入僵持,就是因为丞相王绾和两位财政官长冯去疾、王戊的阻挠,咬牙切齿也要在大肥羊身上砍下一条腿。

    豪门贵族互相争斗,咸阳宫当然高兴了,所以秦王政和内廷始终一言不发。

    宝鼎向秦王政再一次阐述了“剪羊毛”之策。

    秦王政耐心听完,然后问道,“你在北疆学会了放牧,这养羊的本事倒是不小。蓼园目前养了多少羊?这些年你剪了多少羊毛?”

    “征伐中原,赈灾救灾,迁徙灾民,征伐江南,建十八方镇,开凿南岭大渠,第一次开辟东南战场,北疆的垦荒屯田,北疆长城要塞等防御设施的建设……”宝鼎毫不客气,一一例举,“无论蓼园剪了多少次羊毛,都无法抹杀这些肥羊对大秦统一所做的贡献。”

    宝鼎神情严肃,义正严词。

    秦王政冷笑,“但也无法否认他们在统一过程中所掠夺的巨大财富。”

    “如果没有他们的掠夺,这些财富现在都在谁的手上?咸阳宫抢得回来吗?”

    秦王政顿时哑然。如果没有蓼园巨贾有组织有预谋的掠夺,那么这些财富必然落在功臣们的手上,秦王政若想把这些财富再抢回来,那就不是困难了,而是要掀起一场屠戮的风暴。

    “羊毛是要剪,但前提是肥羊必须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宝鼎说道,“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尤其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第一,为了稳定,必要的妥协不但不会削弱中央的权威,反而会让中央权威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空前高涨。”

    秦王政凝神沉思。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宝鼎言辞恳切。

    秦王政缓缓点头,“善。”

    第一卷 崛起 第423章 新变化

    第423章 新变化

    秦王政召集中枢大臣合议。

    中央财政危机是事实,依靠增赋加税压榨普罗大众和调整政策直接掠夺富豪财富都是竭泽而渔之策,直接加剧了国内矛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以公子宝鼎为首的宗室和外戚豪门贵族在保持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步步为营”之策,宁愿放慢发展的脚步,也要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

    而以关东系和老秦人为主的豪门贵族也承认当前国内矛盾激烈,但他们认为这时候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发展速度,先把当前的内忧外患全部解决掉,然后中央才能腾出手来修改国策,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国内外环境下让中土休养生息。

    大臣们各执一词,据理力争。

    宝鼎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长途行军,在即将到达战场的时刻,必须节省将士们的体力,以保证进入战场后将士们可以浴血厮杀,反之,假如为了抢时间抢速度,让将士们一口气冲到战场上,将士们气喘吁吁疲惫不堪,哪来的力气去厮杀?

    宝鼎的比喻很贴切,很有道理,但在“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下,如果放慢发展速度,缓解了中央的财政危机,那么事实上等于给了中央控制地方的充足时间,“集权”会因此占据上风,功臣们会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失去优势地位,所以他们当然要蓄意阻扰。

    宗室和外戚虽然同样追求“分封”之利,但他们是大秦真正的豪门,是与王国共存亡的豪门,他们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本身就占据优势,所以他们在发展的战略上较为“保守”,更愿意选择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从而确保自己的利益始终不受损失。

    目前中土财富就这多,而且还在急剧萎缩中,他们的利益若要不损失,就要损失其他人的利益,于是豪门贵族之间的联盟进一步分裂。

    争执当中,廷尉卿李斯说了一句狠话,他责斥巨商富贾们挟财富威胁中央,干涉朝政,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中央不应该妥协,应该给予严惩,将这些巨商富贾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下去。

    这句话不仅让宝鼎骇然心惊,就连秦王政都暗自动容。虽然在这之前他已经被宝鼎说服,但事关咸阳宫和中央权威,他就不能不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了。

    宝鼎再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关系到王国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步错则万劫不复,所以国策的拟制必须慎重,必须把维持王国的稳定做为重中之重。王国稳定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普罗大众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现在大秦有一半以上的疆土是刚刚占领的关东诸侯国之地,有七成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土地上,可以想像,一旦天降大祸,一旦普罗大众走投无路了,其后果是什么。赵国的灭亡就是源自接踵而至的三场大天灾,源自年复一年的战争,源自邯郸财政的彻底崩溃,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宝鼎拿赵国的灭亡做例子,当即让中枢大臣们闭上了嘴巴。这就是直接的威胁了。

    相比国祚的灭亡,中央以权威的损失来缓解财政的危机,这又算得了什么?如果继续反对,国内局势当真崩溃了,那么今日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估计都要灰飞烟灭。

    功臣们和秦王政为了分封一直在争夺地方的控制权,导致地方局势普遍紧张,这时候假如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比如公子宝鼎在背后下黑手,让地方上叛乱迭起,那秦王政必定会乘机狠狠地打击镇戍地方的功臣,这个险不值得冒。

    秦王政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宝鼎。

    几天后,秦王政书告岭南,以财赋严重不足为由,命令西南远征军放弃北伐江东的想法,如有违抗,严惩不贷。同时调盖聂和荆轲并十万远征将士速返江南,一则减少中央财政对岭南三郡的支出,二则确保江南镇戍力量,威慑楚国和岭南两地,其三则是保证攻伐江东的胜利。

    秦王政又下令,暂时中止直道修筑,重新开工的时间则视中土局势的发展而定。

    秦王政接着连续下了十几道命令,把包括改扩建离宫,修筑六国宫殿等诸多中央和地方上的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统统搁置或者中止,若有违抗命令者,斩。

    二月初,秦王政命令王翦、麃公、蒙武、冯毋择和江南镇戍军统率章邯,各自率军于春耕后向楚国发动攻击。

    二月中,秦王政下令,册立公子扶苏为大秦太子,储君之争至此终于结束。

    二月下,宝鼎在立储大典结束后,匆忙返回北疆,主持实施一系列新的防御策略。

    对外,宝鼎派使者赶赴河西,与大月氏王紫苏保持密切联系,双方就军事上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联手共抗匈奴。

    对内,宝鼎利用咸阳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利用巨贾们的各种“资源”,掀起了北疆建设的新一轮高嘲。这次建设的重点不是垦荒屯田发展农耕,而是矿冶等大型手工作业作坊和大型市榷,竭尽全力改变北疆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

    宝鼎这段时间的情绪不错,在他的努力下,公子扶苏终于问鼎大秦储君,咸阳也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缓解中央财政危机的举措,而西南远征的成功,更是把大秦从历史上那段可怕的长达近十年的南征大战中解救了出来,这使得大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至于横征暴敛而激化官民之间的矛盾,或许帝国因此可以延续下去。

    然而,历史改变了,很多未来的事情变得极其的不确定,比如北伐,假如咸阳在未来几年中稳定了国内局势,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秦王政和中枢会不会改变北伐策略,不再把北伐做为御边策略之一,转而积极开疆拓土,在攻占河南和云中之后,继续打河西,打西域,甚至深入遥远的大漠,那必将引发新一轮的财政危机,国内各种矛盾也会再度激化。

    是在稳定中求发展,还是以发展来保证稳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但大秦在统一战争中的摧枯拉朽给了大秦人天下无敌的强烈自信,而中土统一后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又逼得中央必须继续发动战争来转移矛盾,来维护和增加中央的权威。可以预见,未来的北伐战争必定波澜壮阔,其规模肯定要远远超过历史上秦军北伐。

    北伐策略变了,规模大了,时间长了,刚刚统一的大秦事实上无力承担,但大秦的政治需要北伐战争,于是不论大秦国内局势和财政状况如何,这场战争都会爆发。

    没有了历史上近十年的南征大战,却有了比历史上规模更大的北伐战争,这对新生帝国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帝国的政治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在帝国最主要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始终掌控着大秦政治发展的情况下,无论历史轨迹如何改变,历史的洪流都在同一块土地上奔腾,所以最终历史洪流还是要冲垮堤坝,摧毁这块土地。

    宝鼎必须为北伐战争做好全部准备,在他看来,这场战争如果能像历史上一样在短短两三年内结束,那必定可以改变帝国的命运,反之,北伐战争会拖垮大秦的财政,那时候秦王政一旦驾崩,公子扶苏即便顺利登基,也无法缓解国内激烈的矛盾,地方上的封国之主和以功臣们为首的地方势力极有可能乘机叛乱,逼迫咸阳宫分封诸侯。诸侯一封,大秦立即便会陷入分裂和战乱。

    春耕刚刚结束,集结于江淮战场上的二十五万秦军主力在王翦、麃公、蒙武等人的指挥下,向楚军发动了攻击。

    楚军据垒死守,江淮战场上的项燕和江东的景缨、彭蠡的昭公互为支援。双方打得血肉横飞,旗鼓相当。

    四月初,江南战场上的秦军集结完毕。

    此次咸阳调集了巴蜀、荆宛、江南和秦军水师大约十五万大军,近万艘大小船只,力图一战攻克楚军的彭蠡防线。

    章邯、盖聂、荆轲、隗藏、庄翼等诸军统率带着大军顺江而下,第一战攻克柴桑,接着大军乘船横渡彭蠡泽,以雷霆之势猛攻彭蠡。

    彭蠡防线的楚军虽然也有十几万人,但他们部署在彭蠡四周的城池里,兵力分散,再加上他们没有预计到秦军此次攻击竟然调集了近万艘船只调运兵力,所以根本来不及调整防御策略。

    三天后,秦军攻克彭蠡城。

    昭公带着彭蠡防线的楚军全线后撤。

    秦军攻占彭蠡防线,大军沿江挺进,迅速进入江北,攻占了居巢、舒城,与王翦的主力大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项燕无奈,命令大军后撤。

    王翦毫不犹豫,命令秦军全线攻击。

    楚军后撤,将士们惊恐不安,士气低迷,而秦军将士则士气如虹,奋力追杀。

    在厮杀过程中,项燕受伤,楚军撤退的速度更快。

    当夜,王翦命令秦军将士再接再励,向楚军发动最猛烈的攻击,务必把项燕及其军队全歼于江北。

    这一战的功劳不能分给章邯,但章邯带着军队正从水陆两道急速赶来,留给王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秦军连夜攻击,蒙武、王贲、麃浚、冯毋择、李信、公子高等人无不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

    双方激战,一直杀到天明。

    项燕战死,楚国的两淮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但项梁和范增带着数万残军杀出了重围,逃到了历阳城。

    章邯杀到。

    他并没有与王翦抢功劳,而是乘着楚国水师全部赶到历阳接应项燕大军后撤之际,在当涂一带把江北的盖聂、荆轲两支大军全部运送到了江南,然后直杀丹阳城。

    楚王负刍和楚国的中央府署就在丹阳。

    秦军的速度太快了,章邯所部更是挡者披靡。

    楚王负刍带着中央府署仓皇撤往吴越之地。昭公在丹阳坚守了三天,最终不得不弃城而走。

    楚国水师一边与秦国水师交战,一边撤运江北楚军,但王翦指挥秦军火速包围了历阳城,楚国水师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接应,撤军而走。

    王翦攻占历阳。

    章邯攻占丹阳。

    在秦国水师的保护下,王翦带着秦军主力顺利渡江。

    王翦、麃公、蒙武等人不想让章邯的江南大军攻伐江东,这不仅关系到军功分配的问题,更关系到关东系和老秦人对大江流域的实际控制,假如让章邯杀进江东,抢占了地盘,那么等于让武烈侯公子宝鼎在江东插进了一根钉子。

    公子高为此亲自出面劝说章邯。公子高是吴侯,江东之地一部分是他的封国,还有一部分郡县自然要由关东系和老秦人来控制。武烈侯剥夺了他成为大秦储君的希望,又把他赶出了江南,他还能指望谁?当然指望老秦人帮助他重新崛起了。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宗室和外戚已经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明显占据优势,以军功和文学起家的豪门贵族虽然人数多,势力庞大,但因为与生俱来的政治上的劣势,他们不得不暂时搁置矛盾,联手合作。

    这时候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是追求分封,而是要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增加实力,以便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身家性命了。

    “兔死狗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时代变了,政治也变了。过去诸侯并列,政治的目标是增强国力争霸兼并,所以寒门士人可以凭借军功和文学跨入豪门贵族的行列。现在中土统一了,政治的第一目标还是增强国力,但第二目标则是维持和平和统一,那么可以预见,凡所有危及到中土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都将遭到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大秦统一了中土,兔死狗烹的政治风暴也将接踵而至。

    宗室和外戚因为宗法和血缘关系,与君王利益一致,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分享王国的权力和财富。以军功和文学起家的豪门贵族是真正的士卿阶层,他们依附于君王,他们的权力和财富都依靠君王的赐予。王国的权力和财富只有这么多,假如关东系和老秦豪门贵族占据多了,那么宗室和外戚贵族自然就少了,于是矛盾就来了。

    不管是打江山还是守江山,最终都要依赖于士卿阶层的聪明才智,这一点已经在过去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证明如果过度依赖士卿阶层,最终可能连国祚都失去了。从周武王的分封诸侯中可以看出,周武王分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宗室五十三,可见在中土统一的政治环境下,君王若要确保国祚的世代延续,第一个依靠的不是士卿功臣,而是宗室。

    看看现在,秦王政建五个封国,五个封国的封君都是宗室王子。再看看朝野内外,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宗室都掌控大权,其中以武烈侯公子宝鼎的权势最大,他掌控着北疆,拥有着强大的武力,拥有着广袤的疆土,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割据称霸的诸侯了,这一点在他和北疆武力成为大秦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中的“一足”后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如此庞大的宗室和外戚力量,在一个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必定要掌控最多的权力和财富,这时候他们如何掠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当然是想方设法打击士卿贵族,这种例子在过去的历史中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过去,以武烈侯公子宝鼎为首的贵族政治联盟与中央对抗,与秦王政和咸阳宫对抗,但自从秦王政和公子宝鼎在离石会面之后,政治形势就变了,武烈侯亲手摧毁了这个政治联盟,与秦王政和咸阳宫则是合作多于对抗。如今武烈侯更强大了,成为大秦政治格局中的“一足”,假如他帮助秦王政镇制甚至诛杀功臣,那么功臣们如何抵御?

    功臣们只有两个抵御办法,一是利用当前时机扩大自身实力,一个是联手合作。

    现在他们为了扩大自身实力,联手合作,阻止章邯进入江东。

    章邯当然要进入江东。

    无论是秦王政和咸阳宫的命令,还是武烈侯在书信中的嘱咐,无不清晰地传递出一个讯息,统一战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江东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来,一切都是为了拯救中央财政。

    未来几年里,中央财政始终处在崩溃的边缘。南北战争的爆发越来越近和中央财政的极度匮乏是一对矛盾,而无限制的增赋加税和普罗大众的日渐困苦又是一对矛盾。普罗大众活不下去了,造反了,国内哪来的稳定?国内局势不稳,大秦内忧外患,国祚岌岌可危,怎么办?

    秦王政希望借助章邯在江东插进一根钉子,激化武烈侯和功臣们之间的矛盾,而武烈侯则直言不讳地告诉章邯,帮助公子高和王翦攻占江东,然后撤出江东,继续镇戍你的江南,以此来缓解我们和功臣之间的矛盾。

    “我将竭尽全力帮助吴侯拿下江东。”

    章邯郑重发誓,“我的军队绝不会留在江东,拿下江东后,我会以最快速度率军返回长沙。”

    第一卷 崛起 第424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第424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章邯的誓言并未赢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的书信到了。

    武烈侯在书信中向王翦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说,范增是项燕帐下的长史,才华出众,过去曾帮助自己做过一些事情。假如俘虏了此人,请将其送到北疆。

    接着武烈侯说到了北疆形势。未来南北战争的主战场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御重心将慢慢向西北转移,但考虑到东北疆的形势,燕南需要一个更好的镇戍统率。为此,他向王翦建议,在江东大战结束后,请王贲率精锐主力北上镇戍燕南,远征辽东。

    很明显,武烈侯考虑到了王翦等功臣们的心思,为了缓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顾虑,他把燕南乃至辽西、辽东整个东北疆的镇戍全部交给了老秦人。东北疆地域辽阔,实际上就是过去燕国的全部疆土,让老秦人镇戍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集中北疆力量进行南北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功臣们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让王翦和麃公等人心惊肉跳。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功臣们逐渐调换到边疆,利用南北战争来转移国内激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开始?

    说句实话,东北疆那块地方适合割据称霸,一旦国内局势不好,老秦人可以据东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旁边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军,东北疆只有稍有异动,武烈侯就能带着北疆大军杀过去。

    “即便是陷阱,我们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气冲天,“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看看今日的中土大势,秦王政和扶苏这对父子坐镇京畿,南疆有公子峤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宝鼎、公子将闾这对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经在战略上抢占了先机,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边地区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反观功臣们,目前控制的地方势力局限在河北、山东、两淮和江东。其中山东和两淮都有宗室封国,而河北处在北疆和中原的夹击之下,江东处在中原、江南和岭南的夹击之下,战略上非常被动,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联手咸阳宫屠戮功臣,功臣们即便割据自立,也难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武烈侯主动把东北疆的镇戍交给老秦人,这等于让功臣们突破了战略上的被动,东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势力范围,对咸阳必将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按照武烈侯的意思,江东大战结束后,我主力北上远征辽东。”王贲望着王翦和麃公,皱眉说道,“远征辽东的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一支庞大的骑军,更需要充足的粮草辎重,损耗非常惊人,咸阳会答应吗?”

    燕王喜盘驻辽东,对大秦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而辽东是蛮荒之地,打下来了就要派军镇戍,很可能还要和东胡等东北诸族不停地打仗,这就是一个大包袱,白白让咸阳增加了财政支出。咸阳财政有限,即便给予支持也是非常有限,如此一来东北疆镇戍军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守住这片辽阔的疆土,一旦因为财力原因导致辽东失守,镇戍军就要承担罪责,老秦人就要受到打击。

    陷阱,这是一个陷阱,利用东北疆恶劣的条件拖住老秦人武力,削弱老秦人对其他地方势力的控制,继而伺机打击老秦人。

    但老秦人明知这是一个陷阱,却迫于战略上的考虑,不得不跳。

    公?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