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0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0部分阅读

    必定要先扣除所有开支,剩下的才是武烈侯的财富。

    假如中央把收缴田租、商税等等权力都授予相府,那相府必然在遵从王国统一法令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封君的财富,这是一种必然。在封君看来,南阳郡的财富都是我的,至于南阳郡的公共事务,当然由中央掏钱,难道你要我用私人的钱办公家的事?没有道理嘛。

    这就是最直接的利益冲突,而其中利益之大,中央和封君都要争,最终看哪个厉害了。假如封君厉害,比如封君是朝堂上的大权贵,有实权,那封君相府就能在封邑独揽大权。封邑的郡县官长假如与相府抗衡,下场肯定很惨。反之,假如封君没有实权,甚至被赶回封邑了,那地方郡守有中央的支持,当然敢与封君抗衡,最终封君也只有忍气吞声,拿几个钱算几个钱了。

    武烈侯公子宝鼎情况特殊,他是被赶回封邑了,但他实力太强,中央不敢抢他的钱,所以在守、相的职权上,中央含糊不清,意思是你武烈侯看着办吧,反正南阳郡是边郡,韩魏楚三国虎视眈眈,假如你把南阳搞得乌烟瘴气天怒人怨,把南阳搞出事了,你就完了。

    唐仰、司马昌等人的理由十足,宝鼎笑而不语,甘罗始终一言不发。

    “相国的意思呢?”唐仰直接逼着甘罗表态。

    “我是武烈侯的相。”甘罗从容应答,“武烈侯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相国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唐仰目露嘲讽之色。

    “我是武烈侯的相。”甘罗反唇相讥,“为人臣子就要谨尊本份,武烈侯的看法就是我的看法。”

    众人无语。

    “公子,南阳局势复杂,假如郡府事事掣肘,我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司马昌小心翼翼地说道,“公子,事关大局,该争的我们一定要争,否则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宝鼎摇摇手,“等南阳郡守章邯来了再说。”

    章邯最近虽然经常出入蓼园,但每次都由曝布做掩护,即使是蓼园核心的人,也没有几个知道他已经秘密投奔蓼园。几个执事马上告诫宝鼎,暗示章邯是关东一系的人,他到南阳出任郡守,显然是关东人用来钳制相府的重要力量。

    南阳郡守是关东人,封君府相国是楚人,都是公子宝鼎的对手,可以想像,南阳的局势肯定异常混乱。这是普通人的看法,而这也是公子宝鼎故意做出来的假象,在他看来,他只要和章邯内外联手,足以架空甘罗,牢牢控制南阳的局势。

    夜宴在争论中结束,蓼园人就如普罗大众所推测的一样,坚决不愿意放弃对南阳财富的绝对控制,而公子宝鼎则表露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让甘罗意识到蓼园在作戏,只是他想不明白的是,公子宝鼎既然受到了大王毫不留情的打击,为什么还要向大王示弱,愿意主动放弃对南阳财富的控制权?未来公子宝鼎不论能否杀出重围,能否九死一生化险为夷,南阳的财富都没有必要放弃。大王要打击的是公子宝鼎的权势,而补偿他的就是财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难道公子宝鼎主动放弃财富,就能重新赢得大王的信任?这未必太过天真了,不应该是公子宝鼎的真实意图。

    章邯和熊闵联袂而至。曝布在府门相迎。

    “主母和公主在白楼。”曝布对熊闵恭敬地说道,“公子要借用郡守一夜。”

    “公子这么急着要南下?”熊闵娇笑道,“难道咸阳不能待了?”

    曝布笑而不语,伸手相请。

    “相国已经到了?”章邯问道。

    “如公子所料,相国无意做公子的敌人。”曝布说道,“公子叫我提醒你,你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强势,让相国意识到,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公子的敌人。敌人就要做好敌人的本份,如果他做不到,他就要死在南阳。”

    章邯神情凝重,郑重点头。

    “你们不要轻视甘罗,他非常聪明,千万不要弄巧成拙。”熊闵担心地说道,“他现在走投无路,把他逼急了,可能倒戈一击。”

    “公子正是担心这一点。”曝布说道,“你父亲挑选出来的人,谁敢信任?尤其当他告诉你,他愿意为你献出生命的时侯,你还敢信任他吗?”

    熊闵笑笑,“如果公子给他一条活路,他未必不会遵从诺言。”

    “活路是自己杀出来的,不是别人给的。”曝布冷笑道。

    熊闵不再说话,挥手与章邯告别,匆匆走向白楼。曝布则带着章邯转向天香苑。

    武烈侯公子宝鼎、封君府相国甘罗和南阳郡守章邯,三位未来南阳的掌控者,品着香茗,看似悠闲,却在为南阳的权力分配激烈角逐。

    章邯的强硬态度让甘罗和蓼园众人非常吃惊。

    章邯以南阳郡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它对王国的重要性,直截了当的提出,南阳郡守府保持现有的所有权力,这事实上等于架空了封君和封君的相国。

    甘罗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章邯的背景他一清二楚,这个人就是大王和关东人放在南阳的一把剑。从章邯的强硬态度看得出来,他得到了大王的有力支持,由此可以推出,那日大王在咸阳宫召见章邯,肯定授予了他极大的权力。

    “郡守所言我非常赞同。”甘罗说道,“南阳稳定了,富裕了,财富也就变得更多了,武烈侯也就可以得到稳定而持续增长的收入,但问题是,南阳郡到底是武烈侯的封邑,还是大王赐给武烈侯的‘食其租税’的食邑?以郡守所言,那南阳郡岂不变成了武烈侯的食邑?”

    “南阳郡对王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章邯笑道,“以相国的意思,私室的利益要远远大于王国的利益了?”

    “王国的利益当然高于一切。”甘罗淡然一笑,“但现在郡府严重违律,事实上损害的不仅仅是封君的利益,更损害了王国的利益。”

    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争论,公子宝鼎不得不出面斡旋。

    “当前我大秦国的国策就是吞并六国统一中土,所以王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绝对服从于王国的利益。”宝鼎一句话就定了调子,“南阳郡理所当然要以郡府为主,要绝对遵从王国的法令和调度。”

    “不错,南阳郡是我的封邑,这是大王给我的赏赐,但封邑也罢,赏赐也罢,都是王国的财富,王国的财富就要为王国所用,我没有理由将其占为己有。”宝鼎义正严词,说得慷慨激昂,“封君的存在不是消耗王国的财富,而是给王国创造财富,为王国国力的增强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才是大王封君的目的所在。有鉴于此,我这位封君首先就要稳定南阳,富裕南阳,让南阳给王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我的建议是,最大程度地精简相府机构。蓼园现在有多少人,武烈侯府将来就有多少人,严格控制官员属吏的人数,杜绝无谓的浪费。”

    “在职权上,内府决策,相府下令,郡府执行。”

    “郡府直属咸阳,但因为南阳郡是我的封邑,承担了封君相府的执行权,那么它就要接受双重领导。郡府的原则是,绝对遵从咸阳的法令,优先执行咸阳的命令,当咸阳的命令和相府的命令产生冲突时,则执行咸阳的命令。”

    甘罗明白了,武烈侯这是直接剥夺了相国的权力,但他冠冕堂皇,理由充足,即便是大王和咸阳宫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武烈侯把财富拱手送给了王国,目的只为换回一个对郡府的有限指挥权,大王和咸阳宫没有理由拒绝。

    甘罗陷入沉思,他猜不透公子宝鼎的意图,同时也怀疑章邯的背景远比自己看到的复杂,至于蓼园的谋划,不但阳光,而且金光灿烂,照得人眼花,让他短暂性失明了。

    这就是武烈侯的开府大计?

    第一卷 崛起 第198章 谁是鱼肉?

    第198章 谁是鱼肉?

    甘罗如实上奏。

    他是武烈侯的“敌人”,这是大王的安排,即使他不想做武烈侯的敌人,即使他已经向武烈侯表达了善意,但这个“敌人”的角色他还要扮演,而且还要扮演得惟妙惟肖入骨三分。

    本来他有意在奏章中美化一下武烈侯的忠君爱国,粉饰一下武烈侯的高风亮节,但写至中途,他忽然对章邯的背景有了一个全新的推测。

    章邯是本土老秦人出身,中尉卿张唐也是。如今蒙氏在战场上遭遇败绩,关东人受到挫折,与之相反的则是老秦人的全面复出。老秦人自武安君一案后蛰伏了近三十年,此刻东山再起,其势头之强劲可想而知,那么张唐是不是继续选择追随蒙氏?显然不会,张唐老了,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他必然要在这个时候果断靠向老秦人。他本来就是老秦人,本来就是武安君麾下的战将,无论过去依附蒙氏还是现在重返老秦人一系,都是他个人自身利益的需要,蒙氏和老秦人都会拉拢他,而不是排斥他。章邯是他的亲信,不是蒙氏的亲信,如果张唐重归老秦人阵营,章邯自然也属于老秦人一系。

    如此则豁然贯通,武烈侯-老秦人-张唐-章邯,章邯是武烈侯的人,他和武烈侯联手作戏。作戏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不会是为了完全架空相府。架空相府事实上就是架空封君,架空武烈侯自己,所以这背后肯定隐藏着秘密。

    什么秘密呢?甘罗想到了老秦人戏剧性的复出一幕。

    老秦人全面退出军队到全面复出,正好一年时间,“以退为进”的策略运用得恰到好处。武烈侯现在面临的处境就如当初的老秦人。大王要极力压制他,既然如此,那就遂了大王的心愿,干脆放弃封君的特权,以退为进。名义上武烈侯是一等封君,整个南阳郡都是他的封邑,但封君、相府和郡府的职责一旦明确,事实上就等于武烈侯放弃了一等封君的特权,他成了一个对封邑几乎没有任何控制权的逍遥封君了。

    你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你宰割吧。秦王政当然不好“宰”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宰?杀一个毫无抵抗力的封君,手足如此相残,对秦王政的声誉显然是个打击,相反,他还要设法保全武烈侯,否则他的借刀杀人之计就要大白于天下了。

    南阳本来是秦王政给武烈侯挖的一个陷阱,哪知武烈侯马上“缴械投降”,形势瞬间就变了,变成秦王政给自己挖陷阱了。“以退为进”的绝妙之处,就在这里。

    武烈侯要彻底“退”下去,那封君在封邑当然不能拥有什么权力,相府当然更不能干涉地方郡县了,如此所有权力转移到郡府,而郡府则控制在老秦人手上,事实上也就是控制在武烈侯手上。

    武烈侯把戏做足了,封君的权力不要了,封君的财富不要了。你要压制我,那我干脆就自己缴械投降吧,省得大王你费心了。但事实上呢?事实上武烈侯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南阳郡,甚至把中央派去监控封君的“相”都给彻底甩掉了。封君什么权力没有,你这个相还监控他什么?如此偷梁换柱,堪称高明。

    南阳郡守能不能即刻调换?调换不掉了,最起码短期内调换不掉。章邯由宗室、楚系外戚和老秦人联名举荐,又经大王和他的一帮近侍大臣亲自考核认定,现在都轰动咸阳了,这样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你怎么调?现在调换岂不摆明了南阳是咸阳宫挖的陷阱,要置武烈侯于死地吗?

    甘罗想通了武烈侯在南阳的布局,不禁拍案惊叹。

    武烈侯以退为进,拿回了主动权,那么接下来他在南阳一言九鼎,章邯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在后面指挥,两人配合默契,必定无往而不利。但是,南阳毕竟是个“陷阱”,能否把这个“陷阱”变成武烈侯和老秦人的功绩,让秦王政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仅仅夺回南阳“战场”上的主动权还远远不够,最终还要看武烈侯和章邯能否摧毁关东诸国的合纵。

    那么,自己现在干什么?如实上奏岂不证明自己是个任人摆布,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无能之辈?这件事过后,无论是大王,还是武烈侯,岂不都要彻底放弃自己?

    甘罗想了片刻,便估猜到自己在武烈侯整个南阳布局中的重要位置。

    自己是敌人,是武烈侯的敌人,武烈侯的阳谋只有通过自己这个敌人的帮助,才能确保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不至于遭到大王和咸阳宫的暗算。反之,自己要通过这个“敌人”的角色赢得大王和咸阳宫的信任,从而确保武烈侯可以准确推测出大王和咸阳宫在南阳的一系列谋划。

    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敌人?很简单,真实,绝对的真实。武烈侯用的是阳谋,就如普照大地的阳光,而自己的任务就是让阳光穿透笼罩在咸阳宫上的乌云,让大王和咸阳宫在阳光的照射下无所遁形,一切阴谋诡计都在炙烈的阳光中化作烟尘。

    甘罗再写一份密奏,把武烈侯“以退为进”的策略详细告之,建议大王坚决否决武烈侯的提议,不但要完整赋予武烈侯一等封君的特权,更要让相府凌驾于郡府之上,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压制武烈侯。

    甘罗的奏章当即在朝堂引起热议。封君就国,权势是小了,但哪个封君会彻底放弃权力?彻底放弃权力就意味着把性命交给了大王,那就变成了砧板上的肉任由宰割了。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武烈侯彻底放弃了封邑财富,这更是不可思议的事。

    谁愿意放弃财富?在这个时代,权贵商贾也做捐赠,但君子顾其本,自身利益还是要保全的,像武烈侯这样放弃所有封邑财富的权贵,还是绝无仅有。怎么解释这件事?只能说武烈侯是圣人,是忠君爱国的道德楷模了。

    武烈侯在道义上占据了最高点,为了大秦王国的未来,为了兄弟之间的和睦,权力不要了,财富不要了,性命也不要了。你要杀我,我就把脑袋给你吧。

    如此一来,秦王政和咸阳宫非常被动,扳回劣势的办法自然是拒绝武烈侯,虽然甘罗的密奏从侧面证实了武烈侯事实上不是“圣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攫取封邑全部权力的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已,但拒绝武烈侯做“圣人”,秦王政和咸阳宫就更加失“德”了,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做的事。

    咸阳宫要在今年第三次攻击河北,秦王政态度非常坚决,为此朝廷需要大量的钱粮。秦王政把南阳赐给武烈侯做封邑,导致王国的财政危机雪上加霜,而武烈侯此举则无疑是雪中送炭。秦王政和咸阳宫即使明知这是武烈侯“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得不承认武烈侯策略高明,这笔丰厚的馈赠无论如何不能拒绝。

    于是,在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的交口称赞之中,在咸阳宫的无可奈何之下,秦王政下令,同意了武烈侯的建议,正式明确了武烈侯、封君相国和南阳郡守三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这样一来,从咸阳到地方郡县,到关东诸国,都知道秦王以强有力的手段剥夺了武烈侯的权势,武烈侯的生命危在旦夕,假如未来南阳郡遭到外国的攻击,武烈侯因此受到严惩甚至死亡,那么全天下人都知道武烈侯是被秦王政杀死的,秦王政将背上残暴血腥的罪名,将成为手足相残的恶人。秦王政若想保证自己的声誉不受损失,那就必须保证武烈侯的生命完好无缺,如此他就必须接受武烈侯暗中控制南阳郡的事实,必须让老秦人主掌南阳以确保武烈侯的安全。

    命令下达的当天,秦王政召见了甘罗。

    甘罗已经有好几年没受到秦王政的召见了,这次再享殊荣,完全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正确的位置。此次他坚决站在咸阳宫一边,果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甘罗也不隐瞒秦王政,把自己接到出任封君相国的命令后马上赶赴蓼园拜见武烈侯的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实话实说,没有任何欺瞒。甘罗说自己处境艰难,在咸阳没有立足之地,此去南阳不过是履行弃子的使命。弃子也是国政的需要,弃子的使命也关系到王国的利益,所以自己决心做好弃子。

    秦王政听完他的讲述后,问道,“在你看来,武烈侯是否与你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任?”

    甘罗点头,“世人看到的武烈侯胸怀坦荡,他的阳谋无懈可击,而事实上他的确也没有任何阴谋,所以形势的发展将最终走上他所预期的方向。这种情况下,他信任我也好,不信任也好,与大局没有任何关系,既然如此,他有什么理由不信任我?他信任我,然后把我拉进他的布局,形势不妙的时侯就让我出面顶罪,让我做他的替罪羊。以我的性命来换取大王与武烈侯兄弟的和睦,这就是弃子的使命。”

    秦王政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你对武烈侯没有信心?”

    “我对他的信心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甘罗壮着胆子说道。

    “何意?”秦王政问道。

    “武烈侯是个非常之人,有大智慧,杀伐尤其果断。”甘罗说道,“他志在天下,根本不在乎南阳这点权力和财富。他说过,只要大秦统一了中土,无论是权力和财富,都将无限制膨胀。有失必有得,今日的放弃是为了明日的收获,今日放弃一点权力和财富,明日必将换回无数倍的权力和财富。”

    甘罗望着若有所思的秦王政,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哂,“武烈侯在乎的是将来,而不是现在,所以,大王如果把目光局限在现在,那么未来必将受制于他人。”

    这个他人自然不是武烈侯一个,而是以武烈侯为代表的巨大利益集团。甘罗从这件事里看出了公子宝鼎的不平凡之处。非常人必定做非常之事,公子宝鼎敢于放弃在南阳的权力和财富,其背后肯定有一个更大的布局,这个布局显然是针对未来的也就是中土统一后的惊人利益。

    甘罗认为,自己这次只要把“敌人”的本份做好,肯定就能赢得公子宝鼎的信任,而本份工作就包括把秦王政的注意力从南阳引开,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去。

    南阳的死局依旧存在,但现在死局的控制权不在秦王政手上,而是在公子宝鼎手上,南阳未来局势如何发展不是秦王政说了算,而是公子宝鼎说了算,公子宝鼎和他背后的势力为了未来的谋划,肯定要齐心协力破开南阳的死局,但秦王政假如一直盯着南阳不放,势必会增加破局的难度,所以,有必要把秦王政的注意力从南阳引开。

    果然,甘罗这句话让秦王政暗自惊凛。

    最近他从朝堂上的确察觉到了一些不好的迹象,而种种迹象都表明,咸阳宫在财经政策上的变革将遭遇空前阻力。原本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是为了打击朝堂上的对手,让财经变革策略得以顺利实施和推行,但目前的迹象表明,这种做法事与愿违,不但未能震慑到朝堂上的对手,似乎还让对手的阵营扩大了。

    统一中土就要打仗,打仗就要钱粮,而秦国的疆域只有这么大,每年的财富只有这么多,若想让国库充盈,必然要掠夺权贵士卿、巨商富贾和庶民的财富,也就是通过国策的变革来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否则拿什么来统一中土?靠运气和嘴皮子?扯淡嘛。

    秦王政思索良久,说道:“未来的事,谁也无法预测。寡人首先要解决眼前的难题。在你看来,武烈侯能否帮助寡人解决眼前的难题?”

    甘罗苦叹。秦王政显然并不甘心在南阳“战场”上失去主动权,他要夺回来。公子宝鼎不是拿到了南阳的控制权吗?那好,寡人给南阳下达一系列的任务,寡人牵着武烈侯的鼻子走,同样可以达到控制南阳局势发展的目的。公子宝鼎赢了一局,但接下来的棋却更难走了。

    秦王政接着召见了章邯。

    章邯在咸阳宫的大书房内看到了右丞相昌平君、左丞相隗状、上将军王翦、国尉尉缭、郎中令冯劫、治粟内史冯去疾、少府熊琨。章邯一看到这阵势就知道这次召见不是一次普通的谈话,而是要承担重任。

    果然,这是一次关于攻打河北的联席会议。章邯不过是一个官秩两千石的地方郡守,没有说话的份,只能带着耳朵听。

    上将军王翦攻打河北的决心非常大,信心也很足,但他要求朝廷必须确保大军六个到九个月的粮秣武器。这事实上等于立了军令状,九个月内一定拿下邯郸。老将军的要求合情合理,你不给我准备足够的粮秣武器,我怎么打?

    两位丞相,两位内外府财政大臣的脸色很难看。九个月的钱粮?到哪筹集九个月的钱粮?你把我们几个杀了吃了也凑不足九个月的钱粮。

    “各军将士都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杀进河北。”王翦抚须说道,“但到目前为止,晋阳北部军、洛阳南部军的粮秣武器储备不足一个月。如果春耕之后,大军未能储足三个月的粮秣武器,我大军就无法出击,战机必定因此而延误。”

    秦王政转目望向两位丞相,两位财政大臣。

    “内史最多只能提供大军一个月的钱粮。”冯去疾说道,“臣以为,不足部分,少府可以补充一些。”

    “少府今年的开支非常庞大,恐怕无能为力。”熊琨一口否决。

    冯去疾冷笑,“武烈侯出塞之前,曾上奏朝廷,希望少府能集中大秦商贾组建联合商社,利用他们的渠道在关东诸国大肆购买粮食,大王也同意了此策,但奇怪的是,一年时间过去了,联合商社也组建了,但粮食呢?为什么少府迟迟不执行大王的命令?”

    熊琨愣了片刻,他没想到冯去疾突然发飙,扯到了一年前的事,搞得他措手不及。这一年来楚系集中力量打击乌氏,联合商社早就名存实亡了,至于利用商贾到关东诸国买粮食的事早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了。

    “少府没有钱。”熊琨张嘴就找了个借口。

    “没有钱?”冯去疾再度冷笑,“前年武烈侯回咸阳的第一天,以武力夺回了蓼园,当时就在公子襄的秘库里发现了数量惊人的钱财。那些钱财在哪?要不要现在把武烈侯请来,我们当面对质?”

    公子襄的事秘密处置了,那笔钱也秘密运回了咸阳宫,还有盐铁大案抄没的赃款也进了少府,这件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但三公九卿肯定一清二楚。秦王政为什么一定要继续攻打河北?就是因为有这笔钱做底子,可以支撑一下,但钱不是粮食,不能当饭吃。

    熊琨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粮食等各种战争物资在各国都是严格控制,一般禁止国与国之间的贩卖,所以此事只能秘密进行,由秦国商贾与外国商贾联手操作。这种买卖无利可图,肯定要亏本,因此必须由官府出面,但官府不可能直接与外国商贾联系,那岂不暴露了意图?所以组建联合商社就成了关键。联合商社是强强联合,可以把各家商贾的长处发挥出来,把各家的资源整合到一起,然后代表官府做这种买卖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让官府、商贾尽可能都得利。

    公子宝鼎的计策很不错,当时秦王政和公卿大臣都同意了,但过去的一年里咸阳政局动荡不安,导致此事被永久搁置了。现在冯去疾愤怒之下,重提一年前的事,不但有打击楚系的意思,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内史,说话要实事求是嘛。”昌平君熊启笑着打圆场,“去年的事大家都知道,联合商社实际上从组建之初就名存实亡,少府也是有心无力啊。”

    熊琨则乘机大吐苦水,至于那笔钱的事,却绝口不提。少府的钱都是供王室使用,有些事说开了就没意思,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

    “这件事寡人有责任。”

    秦王政这话一出,大家顿时把嘴巴闭上了。大王主动承担责任,其它人还说什么?

    “武烈侯的计策非常好,可以做为筹集粮草的一个重要途径。”秦王政继续说道,“但少府出面组建联合商社,再由联合商社出面秘密购买山东诸国的粮食,这件事动静闹得太大,一旦让关东秘兵获知机密,此策也就失败了。”

    秦王政说到这里,目光转向了郎中令冯劫。

    “大王所虑极是。”冯劫马上说道,“臣以为,把这件事交给地方郡县更为恰当。”

    秦王政微微点头,示意冯劫继续说下去。

    “臣以为,南阳郡位于秦楚韩魏四国交界之处,宛城又是商贸大城,承办这件事最为恰当。”冯劫说道,“由南阳郡府出面组建联合商社,再由联合商社在宛城一带寻找关东六国商贾秘密买粮,不但隐秘稳妥,而且因为水陆运输方便,路程短,买粮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商贾有利可图,肯定积极参与,这样买到的粮食会更多。”

    章邯暗自惊骇。这里面有名堂,绝不像冯劫说得那样简单。

    秦王政稍稍考虑了一下,目光转到章邯的脸上,“你的意见呢?”

    章邯不能不说话了,这件事太复杂,当初武烈侯既然建议由少府出面,可见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大,绝不是南阳郡可以一力承担。章邯稍加犹豫后,断然说道,“大军春耕后就要攻打河北,距离现在不过两个多月,即便南阳郡府全力购粮,时间上肯定也来不及。”

    “内史可以给大军提供一个月的粮草,少府也还可以想想办法。”冯劫马上说道,“我们只要储足三个月的粮秣武器,大军就可以发动攻击。上将军杀进河北,击败赵军,包围邯郸,我大军随即可以在河北就地募粮,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行储足三个月的粮食。郡守对此没有信心?”

    章邯感觉窒息难当,鼓足勇气说道:“粮食买卖在各国都受到严格控制,买粮的难度非常大,而且肯定通过非正常渠道运输,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都无法保证。”

    “此策是储备粮草的办法之一,必须试一试。”冯劫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大军发动攻击的时间预定在春耕之后,可以是五月,也可以是六月,但绝对不会拖延到七月。如果六月发动攻击,你足有四个月的时间购买粮食,这么长的时间应该绰绰有余了。”

    章邯背心处冷汗涔涔。冯劫的意思很明白,给你四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筹足粮草,你就滚出南阳。此策不仅是针对自己,更是针对武烈侯。

    “爱卿以为如何?”秦王政不紧不慢地问道。

    章邯不知如何回答,目光下意识地望向王翦。王翦面带笑容,眼神中露出鼓励之色。

    “臣遵命。”章邯一咬牙,大声应答。

    章邯出宫之后,急忙赶赴蓼园。

    宝鼎、甘罗、唐仰等人正在商量相府官员的人选。这个封君和相国有挑选权,报上去之后由咸阳宫审批即可。因为宝鼎最大程度地精简了相府,所以官员、属吏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来自蓼园,剩下一些名额本来应该给甘罗,但甘罗以自己朋友少为理由,全部给宝鼎了,你爱用谁就用谁吧,反正我就跟在你后面混吃等死了。

    章邯把咸阳宫发生的事一说,甘罗等人的脸色当即就变了。这个任务根本完成不了。几十万大军,一个多月的粮草,那是什么数字?就算买得到,谁来付钱?南阳郡府里有这么多钱吗?

    甘罗苦笑,他知道秦王政要对南阳“动手”,但没想到秦王政的手段如此直接,这说白了就是告诉公子宝鼎,我要把章邯赶出南阳,要把南阳的控制权拿回来。

    “公子,是不是把乌氏、琴氏和墨家请来,一起商量对策?”唐仰急切问道。

    这么多人里,就公子宝鼎神色如常,他不假思索地摇摇手,“些许小事,何须挂齿?我们继续商量,这中府一职你们看谁来担任为好?中府相当于朝廷的少府,管的可是钱袋子,至关重要。”

    “公子,这还是小事?”司马昌愤怒地说道,“这可是冲着你来的。”

    宝鼎摇摇头,“我说过,今年大军不会攻打河北。河北既然没有仗打,咸阳宫要粮草干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就这么简单?

    “武烈侯凭什么认定今年大军不会攻打河北?”甘罗吃惊地问道。

    “因为我到南阳的使命之一,就是阻止河北大战的爆发。”宝鼎笑道,“今年打河北,必输无疑,所以这一仗无论如何不能打。”

    “大王只给了我四个月时间。”章邯担心地说道,“假如咸阳宫一再催促……”

    “粮食肯定要买,四个月时间也肯定不够。”宝鼎笑道,“但事情的关键是,河北没有仗打,南阳却有仗打,咸阳宫还催你什么?到时候不是咸阳宫向你要粮,而是你向咸阳宫要粮。咸阳宫假如不给,我们就拿南阳来威胁咸阳,不给粮就给钱,反正少府有的是钱,不抢白不抢。”

    众人暗自骇然。

    “今天把开府诸事全部办妥。”宝鼎挥手说道,“明天上奏,后天我们就离开咸阳。”

    第一卷 崛起 第199章 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

    第199章 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

    公子宝鼎进宫向华阳太后辞行。

    按照墨家的说法,鬼医橘奴虽然有神鬼莫测的本事,但最多也只能延长病危者三个月的生命。如果橘奴这次未能创造奇迹,或者命运不再眷顾于宝鼎,那么华阳太后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也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这无论对熊氏来说还是对宝鼎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华阳太后的情绪倒是不错,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看到宝鼎来辞行,她非常高兴,与宝鼎兴致勃勃地聊着家常。

    宝鼎笑容满面,心里却有些黯然,他知道这是自己与华阳太后的最后一面,此别就是永别,再无相见之期。

    这位老太后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远远不如她的曾姑祖母宣太后,但她和宣太后却实实在在的主宰了大秦最后一百年的历史。从昭襄王到秦王政,四代大王的背后就站着这两位非同寻常的女性,四代大王的人生深受这两位女性的影响,继而影响了大秦的历史和未来帝国的命运。

    宣太后的功绩有目共睹,但她最大的功绩不是帮助自己的儿子昭襄王成就了一番伟业,而是选择华阳太后做了她的接班人,这使得楚系外戚始终控制着大秦的国政。华阳太后没有辜负宣太后的期望,她选择了庄襄王子楚,又选择了秦王政,而秦王政则完成了中土的统一,创建了中土第一个帝国。

    选择秦王政就是华阳太后最大的功绩,但她临死前肯定有个遗憾,而这个遗憾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大秦的迅速覆灭。

    宣太后死前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她的一生可以说完美无缺,但华阳太后却没有像她的曾姑祖母一样完成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秦王政加冠成|人九年了,他的长子扶苏八岁了,但遗憾的是,九年来,秦王政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立后,拒绝立储,偏偏这九年里风暴不断,华阳太后一次次错失良机,如今她已经风烛残年,权势不再,楚系外戚更是失去了对朝政的绝对控制,而咸阳各方势力间的斗争尤其错综复杂,此刻她已经没有能力逼迫秦王政立后立储了。

    这就是华阳太后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现在还活着,当然不想带着遗憾离去,但她的生命随时会消逝,她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已经不足以支撑她完成这个使命了。

    宝鼎望着正在笑谈当年趣事的老太后,望着老太后灰白的头发,无声叹息。或许,老太后正是因为心愿未了,才顽强支撑了下来,或许,她因此能够支撑更长时间,直到自己重返咸阳。

    历史正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地改变。自己拯救了桓齮,拯救了韩非,也杀了公子襄,杀了阳泉君,但能不能拯救华阳太后?人命天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是逆天之举,但逆天是否包括延长人的寿命?宝鼎无从确认。他希望老太后活得更久,至少活到赵国灭亡之后,活到自己重返咸阳之后,那局势的发展对自己就非常有利了。

    老太后与宝鼎慢慢聊着,聊完过去聊现在。

    “再过两年你就加冠成|人了。”老太后笑道,“你终于长大,要娶妻生子,要成家立业了,可惜我等不到那一天。”

    “你一定会长命百岁。”宝鼎笑道,“如果大王格外开恩的话,两年后我回咸阳加冠礼,在咸阳大婚,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成家了。”

    老太后听到这话,眼里掠过一丝忧色。封君就国后,如果没有君王的允许,不能离开封邑。宝鼎这话其实是在暗示老太后,他想在两年后重返咸阳。

    “我活不到那一天。”老太后摇摇头,目露无奈之色。

    宝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返回咸阳,那就是他的功勋和威望已经凌驾于君王之上,他的实力已经足以威胁?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