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说乌氏居心叵测,以公子宝鼎为“奇货”,试图祸乱大秦。
乌氏成为大秦第一巨贾之后,咸阳就有人造谣说乌氏倮图谋做义渠人的王,有心带着义渠人叛离大秦。商贾之间为了利益可以用一些非常手段,造谣中伤不以为奇,但随着公子宝鼎的崛起,这个谣言的性质就变了。公子宝鼎可以说是乌氏倮一手养大的,在宝鼎崛起的阶段,乌氏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倾尽全部力量予以相助,这在咸阳不是秘密,谁都知道。现在把这个事实和有关乌氏倮的谣言放在一起,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一旦造成一个“风暴”,那不但可以灭了乌氏,还能铲除宝鼎,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推倒宝鼎,最起码可以斩断宝鼎的一只胳膊,给宝鼎以重创。
乌氏倮从乌氏日夜兼程、千里迢迢地跑来干什么?就为了迎接公子宝鼎?凭他和公子宝鼎的关系,他用得着跑七百里来迎接公子宝鼎?不是,他害怕啊,他害怕公子宝鼎和自己的距离太远了,远得以至于公子宝鼎不会在乌氏危难之刻伸以援手,所以他要千里迢迢地跑来亲自见宝鼎一面,他要知道宝鼎是否记得乌氏的恩义,是否愿意始终如一的支持乌氏,是否愿意帮助乌氏度过眼前这个危机。
“伯父,我回家了。” 宝鼎这句话让乌氏倮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他的身心已经不堪重负,这一刻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悄然滚下。
“回家就好,回家就好。”乌氏倮哽咽失声,把宝鼎搂得更紧了。
乌氏倮的失态让站在宝鼎身后的一帮人暗自忐忑,兴奋之情忽然减弱了许多。
乌氏倮是有爵位的巨贾,他还是一个义渠部落首领,他经营的这片牧场为大秦提供了大量的战马,如此一个人物难免有些自大傲慢,但今天他竟然失态了,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就不对了。乌氏倮显然不是一个心肠软弱的人,也不是一个阿谀奉承之徒,就算他有心巴结公子宝鼎长途跋涉七百里而来,但也不止于在这种场合下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都是有地位有官职的人,在不同层次的官场上混迹多年,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是以乌氏倮眼泪一下,周围的说笑声即刻消失,大家的脸色都变得严肃了。
宝鼎不知道乌氏倮落泪了,他只是察觉乌氏倮的心情太激动,这让他颇感局促。看不出来,名留史册的乌氏倮竟然是个性情中人。宝鼎不由得想得起了琴氏家主寡妇清,那位风华绝代的寡妇实在是个妖孽,即使相隔半年了,音容笑貌还是那么清晰,让人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非分之想更是不可遏止地疯狂滋长。宝鼎吓了一跳,非常吃惊,他万万没想到寡妇清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竟然在自己心里留下了深刻烙印,竟然让自己变得无耻而贪婪,这太可怕了。
宝鼎即刻驱赶心中的魔障,他的脑海里飞速掠过一张张熟悉的脸,母亲的笑容,赵仪的娇靥,溥溥红扑扑的脸蛋……画面定格了,定格在学姐那张美丽而忧郁的面孔上。疯狂滋长的魔障瞬间碎裂,躁动不安的心瞬间冷却。
宝鼎黯然叹息,迅速平静了一下情绪。这时候,乌氏倮松开了他,以极快的速度擦去了眼里的泪花,转目望向赵仪,接着躬身致礼,“夜郎国的公主,欢迎你来到乌氏大草原。”
赵仪脱下帷帽,也像宝鼎一样以子侄礼拜见。
乌氏倮本想伸手阻止,但赵仪的容貌让他刹间失神,那双手竟然没有伸出去,受了赵仪一礼。
韩非顿时不高兴了,用力咳嗽了一声。一个蛮夷商贾竟敢如此无礼,太不像话了,岂有此理。
不待韩非咳嗽,乌氏倮已经意识到了,但已经来不及,非常尴尬。宝鼎急忙替他解围,“伯父,第一次见到公主媳妇,有什么见面礼啊?”
乌氏倮听到这句话更是高兴,大嘴一张就送了赵仪两座咸阳的庄园。赵仪倒是乖巧,急忙配合宝鼎谢了乌氏倮。宝鼎感叹啦,这做大权贵就是不一样,发财太容易了。其实他想错了,他要是一个没有权势的公子,谁理他?韩非就是穷光蛋。
乌氏倮又和韩非、琴唐等人互致问候。他和琴唐见过几次面,彼此比较熟悉,如今两家合作融洽,言辞间更是亲密。当宝鼎介绍南山子的时侯,乌氏倮大感惊奇,他久闻其名可惜无缘一见,谁知今天竟在自己的家门口见到了这位墨家的传奇人物。
进了大营,众人各自散去,该干啥干啥。宝鼎、赵仪一左一右陪着乌氏倮进了大帐。
三个人聊了会家常,宝鼎询问了母亲和溥溥的近况,又把此趟出使的经过三言两语说了一下。
“伯父可有北军出塞作战的消息?”
“一无所知。”乌氏倮摇摇头,“北军何时出塞的?”
“应该就在最近这段时间。”宝鼎问道,“大草原上有没有发现从河南逃来的人?”
“林胡人和空同人即使要逃也不会逃到乌水。”乌氏倮说道,“乌水两岸的草场是我们义渠人的,义渠人不会让他们过来。他们要逃只能向贺兰山方向逃亡。” 说到乌氏倮主动问道:“公子是不是打算攻击河南?”
“伯父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接到你的口讯后,我已经派人向各地义渠首领求助,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各地的义渠人就会陆续赶来。”
“大概有多少人?”宝鼎高兴地问道。
乌氏倮皱皱眉,掐指算了一下,“最少可以集结两千人,如果都能来的话,那可能超过五千。”
“两千人足够了。”宝鼎笑道,“我这里大约有四千人,伯父又带了一千人过来,如果再加两千那就有七千人了,足够了。”
七千人就跑去打河南?乌氏倮望着自信满满的宝鼎,不知说什么好。七千人跑去打河南,看上去人是不少,但河南之地的诸种部落人更多,号角一吹就是好几万,七千人跑去纯粹就是送死。
乌氏倮眉宇间的重重忧色落在了宝鼎的眼里,他急忙安慰道,“此次打河南是三路共击,月氏人在大河北岸予以堵截,我和北军则从东西两路联手夹击,所以七千人足矣。”
“北军全部出塞了?”乌氏倮问道,“他们哪来的粮草?上将军蒙武正在指挥大军攻打赵国,粮草武器和战马都送往河北前线,北军拿什么出塞作战?”
“大王下令攻打赵国了?”宝鼎惊喜地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赵仪黯然垂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宝鼎知道她的心情,悄悄握住了她的手。
“应该是上个月下达的命令。”乌氏倮说道,“咸阳命令我在六月下必须把规定数目的战马送到晋阳。由此不难推测,大军肯定在七月初发动攻击。”
“河北战况如何?”宝鼎急不可耐地问道。
乌氏倮摇摇头,“这是咸阳宫的机密,我怎么会知道?”
“你怎么会不知道?”宝鼎笑道,“你在咸阳有那么多耳目,探听这点机密算什么?”
乌氏倮叹了口气,眼里忧色更浓,就连脸上的笑容里都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苦涩。宝鼎敏锐地意识到乌氏出了问题,而且和咸阳有直接关系。
“伯父当真不知道北军出塞的事?”
“的确不知道。咸阳方面也没有北军出塞的任何传闻。现在大秦上上下下都在密切关注着河北战场,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攻克邯郸。”乌氏倮望着宝鼎,郑重问道,“你肯定北军出塞了?他们正在攻打河南?”
宝鼎心脏骤然剧跳。北军难道没有出塞?秦王没有下令?他欺骗了我?那匈奴人急速撤退又是怎么回事?如果北军没有出塞作战,王贲没有带着骑军杀进河南,那匈奴人为什么要撤退?
“我可以肯定北军出塞了。”宝鼎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秦王政,他实在找不到秦王政拒绝下令的理由。宝鼎把自己当初的谋划仔细说了一遍,“北军以骑军出塞,以战养战,不需要咸阳提供任何军需,只要大王下令即可。”接着他又把月氏王庭的危机做了一番描述,“月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西北疆的安危,大王没有理由拒绝下达北军出塞作战的命令。”
乌氏倮思索良久,忽然问道:“如果北军没有出塞,月氏能否度过这次危机?”
宝鼎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北军没有出塞,匈奴人撤退就是一个陷阱。既然是陷阱,那匈奴人就要倾尽全力攻打月氏。从月氏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他们保住了王庭,也无法保住乌亭逆水一线,也就是说,匈奴人切断了我们和月氏之间的联系,将来匈奴人在西北疆完全控制了主动。”
“有这么严重?”乌氏倮吃惊地问道。
宝鼎当即找来朱笔,就在案几上划了一个简单的西北疆地形图,“伯父看到了吗?匈奴人一旦占据了乌亭逆水一线,西北疆就再无安宁之日,包括伯父的这个乌氏大草原都时刻处在匈奴人的攻击之下,再也没办法像过去一样自由自在地养马了。”
乌氏倮连连点头,似乎若有所悟,“公子,你的计策如果成功了,功绩太大。”
“我的功绩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让老秦人东山再起。”
“咸阳有多少人希望老秦人东山再起?”
宝鼎脸色冷了下来,“咸阳发生了什么?”
“咸阳有传闻。”
“什么传闻?”
“关于公子和乌氏的传闻。”乌氏倮不再隐瞒,把咸阳最近发生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咸阳有人要灭我乌氏。”
“他敢?”宝鼎勃然大怒,一拳砸到案几上,“他敢灭我乌氏,老子就灭了他九族。”
赵仪骇然变色,乌氏倮也是一脸惊骇,但心里却是心花怒放。好,宝鼎这孩子有良心,他没有抛弃乌氏,他也不会抛弃乌氏,咸阳那帮鸟人有难了。
曝布在帐外听到宝鼎的怒喝,匆忙跑了进来。
“把宗越给我请来。”
“宗越还在北岸。”曝布说道,“此刻北岸军情紧急,他恐怕一时过不来。”
“叫他即刻渡河。”宝鼎用力一挥手,怒声说道,“有人要灭我乌氏,老子就灭他九族。叫宗越渡河,叫他马上回咸阳。”
第一卷 崛起 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
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
宗越于黄昏时分渡河而来。
曝布在临时渡口接他,神色十分焦急,看到宗越急切说道,“快随我去大营,公子已经催问数次了。”
“什么事催得这么急?”宗越疑惑地问道,“河南那边有消息了?”
曝布摇摇头,“没有北军和左更(王贲)的消息,不过乌氏家主带来了咸阳的消息。”
咸阳?宗越立刻明白了,咸阳的对手乘着公子宝鼎出塞的机会展开了报复,而与公子宝鼎关系最为亲密的乌氏首当其冲,惨遭打击,估计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糟糕,否则公子宝鼎也不至于如此着急。
宗越不再询问,飞身上马,与曝布纵马疾驰,在暮色降临之前赶到了宝鼎的大帐。
大帐里坐了一圈人,乌氏倮、琴唐、司马断、司马昌、白公差、王离、唐仰、暴龙和两位墨者姜平、马骕霍然在坐。宝鼎把宗越介绍给了乌氏倮。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宗越当然久闻乌氏倮的大名,而乌氏倮却对这位昔日的燕国虎骑统率非常陌生,他甚至不知道宗越何时成了宝鼎的亲信,但宝鼎既然对其非常重视,并让其即刻返回咸阳,那显然在宝鼎的反击谋划中,这个人至关重要。
“咸阳有很多人不希望我回去,甚至期待着我死在大漠。”宝鼎冷笑道,“可惜的是,我不但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这大概出乎他们的预料,接下来他们的的手段肯定愈发狠毒。好,我倒要看看,到底谁最狠,谁能笑到最后。”
“咸阳出了什么事?”琴唐实在忍不住了,急切问道,“是不是楚人乘机报复?”
“如果单纯是报复,那形势就没有现在这样危急了。”宝鼎忿然说道,“楚人在我离京后,利用大王急于攻打赵国,而咸阳财赋又难以为继的机会,向大王提出奏请,即刻将战马畜牧和大兵制造改为官营,如此咸阳既节约了购买战马和大兵的费用,减少了财赋支出,又完全控制了战马畜牧和大兵制造,确保了王国的安全。”
琴唐的脸色当即就变了。战马畜牧是乌氏的主要财源,大兵制造则是琴氏和墨家的最大收入来源,如果咸阳把战马畜牧和大兵制造收归官营,禁绝私人涉足,那乌氏、琴氏和墨家就等于被人挖断了根基,必将迅速衰败。
此计堪称是绝户之计,正好击中三家的要害,而三家的衰败则意味着公子宝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势力瞬间倒塌。
“这怎么可能?”乌原叫了起来,“公子不是说官营之策要等到大秦统一之后才会实施吗?怎么现在咸阳就动手了?咸阳凭什么要夺我们的基业、抢我们的钱财、断我们的生路?”
这话公子宝鼎的确说过,而且不止一次说过,他叫乌氏逐渐改变经营方向,叫琴氏利用冶炼技术的提高飞速赚取大兵之利,把乌氏、琴氏和墨者三家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商社就是为了未雨绸缪,以便抢在朝廷改变国策之前把自己做大做强,利用财富和实力反过来影响朝廷的决策,以延缓或者阻止朝廷推行“重农抑商”、“官营垄断”等诸多策略。然而,宝鼎这话刚刚说完还不到半年,三家联合商社刚刚建立不久,朝廷就突然传出了要将战马畜牧和大兵制造收归官营的传言,这虽然再一次证实了宝鼎的深谋远略,但也把三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形势之危急可想而知。
“统一,在统一这个大前提下,在增强国力这个大前提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宝鼎的口气显得很无奈。
他轻视了楚人,更轻视了右丞相昌平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楚人竟能拿出此等绝妙好计。以“强国”来实现“大一统”是自己所推崇的国策,现在楚人就拿这个国策来挖坑设陷阱。秦王政雄心壮志,他一门心思要“强国”,要“统一天下”,凡是有利于增强国力的计策他都会采纳,楚人这个计策投其所好,正中秦王政的下怀。
“怎么会出现这种事?”琴唐望着乌氏倮,吃惊地问道,“这是釜底抽薪啊?楚人怎会想到此等恶毒之策?你们事先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
乌氏倮摇摇头,他一直待在乌氏,对这件事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不甚了了,再说乌氏现在正饱受打击,他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探寻咸阳宫里的秘密?
“根子还是出在我的那份奏章上。”宝鼎叹道,“当初为了拯救墨家,万般无奈之下我奏请大王,让少府出面筹建三家联合商社,这样你们就可以公开援助墨家,而我个人也能摆脱拉拢墨家发展实力的嫌疑。当时我就有一个顾虑,担心少府会趁此机会在其中大做文章,名义上是建立联合商社,大家各取所长共同获利,但实际上却是杀鸡取卵,借助王国权力肆无忌惮地掳掠你们三家的财富。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顾虑变成了现实,楚人果然看到了此策之中的破绽,将计就计,一招击中了我们的要害。”
琴唐等人面面相觑,心如重铅。坑是自己挖的,现在给楚人推进坑里了,想爬起来就难了。
“联合商社办得怎么样了?”琴唐又问乌氏倮。
“联合商社名存实亡,我乌氏目前正遭到楚人的疯狂打击,岌岌可危。”乌氏倮苦笑摇头,“咸阳盛传我乌氏倮图谋不轨,要做义渠王,要带着义渠人叛离大秦。这个谣言传开之后,乌氏在咸阳的声誉一落千丈,不要说做回易了,就连一些亲朋好友都避之不及。楚人借着谣言上奏大王,请内史府出面调查乌氏。内史府还没有出面,黑冰台就出手了。黑冰台认为燕国太子丹逃离咸阳一事肯定有内应,而怀疑对象就是赵国巨贾卓氏。”
“卓氏?”暴龙大吃一惊,“怎么把卓氏扯了进来?卓氏老家主现在如何?”
“已经被黑冰台抓走了,生死未卜。”乌氏倮黯然低叹,“卓氏和乌氏一向走得近,黑冰台自然要调查乌氏。卓文被抓走的第三天,乌原也被请进了黑冰台,至今音讯全无。”
乌原被抓进了黑冰台?众人骇然心惊,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看样子楚人不但要报复公子宝鼎,还要把公子宝鼎彻底打倒。
“你没有向郿城孟西白求助?”王离急切问道。他没有说苍头的名字,但坐在这里的人除了两位墨者外都知道苍头其人。
“蓼园主母说,他去齐国了。”乌氏倮说道,“主母为了乌氏的事,特意去找了驷车庶长公子豹和内侍公子腾,也去找了左丞相。据他们说,此事由国尉尉缭督办,他们无法插手,只能想方设法把此事拖到河北大战结束后。这个意思很明显,假如河北大战赢了,此事可以大事化小,但一旦河北大战打输了,我乌氏恐怕就无法逃脱叛国之罪。”
“说白了一句话,就是逼着你乌氏走投无路,最后为了活命不得不拱手交出乌氏大草原。”琴唐冷笑道,“你乌氏完了,接下来就要轮到我琴氏了。我琴氏有曾青(碳酸铜),有丹砂(硫化汞),即使不做大兵了也能活下去,但你乌氏怎么办?你乌氏是个大部落,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大草原,失去了牧场,你拿什么养活他们?咸阳这是逼着你造反啊。”
琴唐这句话让乌氏倮听了很不舒服,他当即说道,“我乌氏如果要造反,你琴氏又逃得了干系?巴蜀人是不是聪明过头了?左丞相在这件事上明哲保身,让人齿寒,难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能相安无事?”
琴唐知道乌氏倮心情不好,不屑与其计较,一笑置之,“坊间谣传你乌氏要造反,这种情况下谁敢出头帮你?巴蜀人不出面,老秦人难道就出面了?”
乌氏倮忿然冷哼,显然对咸阳那帮“朋友”极其不满,但没办法,他出生蛮夷,又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咸阳不打他打谁?就他好欺负啊。好在乌氏还有公子宝鼎这个靠山,否则这次难逃覆灭之灾。
“巴蜀人和老秦人不会置之不理。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乌氏败亡,更不会看着公子遭受重创。”司马断安慰乌氏倮道,“但出于咸阳局势考虑,他们不好公开站出来,只能在暗中使力,所以乌原不会有生命危险,乌氏也一定能度过这次危机。你或许不相信我们,但总应该相信公子吧?”
众人齐齐望向宝鼎。宝鼎一直沉默不语,脸色阴沉得可怕,眼里更是杀气腾腾。
他倒不在意咸阳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怕谁啊?他担心的是国策,国策的改变必将影响到历史轨迹,而要拯救帝国,就必须改变国策,但国策怎么改,什么时候改,直接决定了帝国的命运。现在因为权力博弈导致大秦的国策完全偏离了既定的历史轨迹,那直接后果就是大秦的统一步伐可能因此而延缓。
中土统一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延缓。从这趟出塞就看得出来,匈奴人的崛起速度太快了,而匈奴人统一大漠的决心也非常坚决。依靠月氏人和东胡人来遏制匈奴人,延缓匈奴人的统一步伐显然是一厢情愿之举。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中土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若想在未来的南北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统一是先决条件,没有中土的统一,其它的一概无从谈起。
宝鼎恍惚之中仿佛听到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振臂一吼,仿佛看到了项羽带着江东大军横扫中原,而咸阳的冲天大火更是将他的心烧得痛苦万分。不,绝不能让中土重演那场悲剧,更不能让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成为中土统一的殉葬品。我要拯救帝国,一定要拯救帝国,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事情比你们想像的复杂。”宝鼎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虽然咸阳云山雾罩、波谲云诡,但有一点很清晰,那就是我师傅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也就是大王要集权,要牢牢巩固和集中自己的王权。”
“黑冰台为什么要推波助澜?楚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大王呢?大王在干什么?右丞相熊启拿出了官营之策,左丞相隗状呢?他为什么一言不发?”
众人若有所悟,凝神细听。宝鼎总是比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一句话就让他们的思路霍然大开。乌氏的危机和咸阳的权力博弈比起来,根本不值一哂。
“大王把相国之权一分为二,看上去他的权力更大了,王权得到了巩固。”宝鼎摇摇手,“其实不然,因为很简单,华阳太后还在,华阳太后对王权依旧有掣肘之力。”
“大王把相国改为左右丞相之后,楚系那帮祸国殃民之徒不但拿掉了谋反的罪名,连贪赃枉法之罪都从轻处置了。除了公子襄自杀外,其他人都活蹦乱跳,逍遥法外。这就是大秦律法,律法在特权面前就是一条奴颜婢膝的獒犬,这条獒犬献媚于权贵,却凶残着嘶哑着贫贱庶民。这是一件可悲的事,也是王权的一种耻辱,更是大王的耻辱。”
众人背心发凉,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这就是大王所希望得到的至高无上的王权吗?”宝鼎冷笑,“不是,这是被践踏得像一坨狗屎般的王权,它让大王觉得恶心,所以大王更加愤怒了,他蓄意推波助澜,名义上是顺从老太后,其实却是给楚人挖掘坟墓,而我,就是那个挖坑的人。”
“我喜欢挖坑,但我不喜欢自掘坟墓。”宝鼎的脸上露出一丝鄙夷之色,“坑已经挖好了,楚人既然愿意跳,那我也不会吝啬几分力气,勉为其难给他们埋一下吧。”
公子宝鼎要杀人了,这就是激怒公子宝鼎的代价,而尤其可怕的是,公子宝鼎此刻远在塞外,咸阳就算尸横遍野和他也没有半点关系。杀人能杀到数千里之外,这就是神迹。宝鼎能否再一次创造神迹?
众人陆续散去,乌氏倮带来的冲击远没有宝鼎最后几句话带给他们的冲击大,公子宝鼎在他们的心目中正在渐渐变成无所不能的神。
宗越也走了,但半夜时分,他悄无声息地进了宝鼎的寝帐,然后他看到了一个预料中的人,墨家剑大师南山子。
赵仪坐在宝鼎的身边,一双秀目不时地望向正襟危坐的南山子。难道他就是西门老爹?这怎么可能?但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觉得绝无可能,它偏偏就是真的。
“先生请。”宝鼎把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放在了南山子的面前。
南山子轻轻嗅了一下,微微点头,“好茶,蜀地的好茶。”
“吴越的茶应该更好。”宝鼎笑道。
“公子想去楚国走一走?”
“吴越两国也曾是中土霸主,但时光荏苒,一转眼,已是物是人非,吴越变成了楚地,吴人越人也自称楚人了。”宝鼎意味深长地问道,“先生久在吴越,对此有何感受?”
南山子端起茶,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香气,浅尝两下,忽然睁开眼睛问道:“听说公子曾预言,大秦十二年内将一统天下?”
“还剩下十一年。”宝鼎微笑点头。
“赵国还有几年国运?”
“大概还有三年多吧。”宝鼎直言不讳。
南山子目露吃惊之色。赵仪却是听宝鼎说过多次,她不相信,她也不可能相信。
“以赵国之力,不至于只剩下三年国运。”南山子笑了起来。
“赵人有护国之力,奈何天要灭赵,人力又岂能挽回?”
“天要灭赵?”南山子眉头微皱,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消散。如果天要灭赵,人力岂能挽回?
“我们拭目以待。”宝鼎淡然说道,“三年多的时间,不过弹指一挥,先生是否愿意留在咸阳,看看苍天的心意?”
南山子沉吟良久,终于缓缓点头。
宝鼎以手沾茶,在案几上写了几行字。宗越、南山子越看越是心惊,脸色异常凝重。
“目标太大,杀得太多,咸阳必将震动。”宗越摇摇头,“即使出动全部的黑衣,也无法做到。”
宝鼎摇摇手,“此次出手,要做到杀人于无形,让黑冰找不到任何证据。”
“请公子指教?”宗越不得不问个清楚。
“骑马会不会摔死?喝酒会不会醉死?打猎会不会给猎物咬死?泛舟河上会不会掉进河里淹死?走在大路上会不会被疯马撞死?就算在尚商坊闲逛也有可能被一粒鸟屎砸死嘛。”宝鼎嘿嘿怪笑,“死在女人肚皮上算不算风流韵事啊?”
宗越和南山子相顾无语。公子这杀人手段既新鲜又刺激,果然是天衣无缝。
“这事要做得干净利索,时间不能拖得太长,拖长了对方就有警觉,再杀就难了。”宝鼎转头望向赵仪,“出动全部黑衣,务必一击致命。”
赵仪面色苍白,小声问道:“是不是太多了?”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他们周旋,要杀就干净彻底,一次了断。”
“只要咸阳宫那位在,这事就没有了断的可能。”宗越提醒道。
宝鼎冷笑,“我命不由天,杀!”
第一卷 崛起 第169章 捞一票就跑
第169章 捞一票就跑
当天夜里,宗越和南山子就离开了军营,日夜兼程赶赴咸阳。
众人知道宝鼎已经拿出了对策,但宝鼎三缄其口只字不露,大家谁也不好问,只是看看赶赴咸阳的两个人,一个前燕国秘兵统率,一个南墨剑道大师,众人也能隐约猜出一点宝鼎的反击手段,不过这种手段见不得光,还是深埋在心里为好。
宝鼎现在越来越可怕了,他已经变成了一头嗜血猛兽,但尤其可怕的是,这头猛兽非常阴险,阴险到即使他身边的人也非常恐惧。宝鼎天赋异禀,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天马行空无迹可寻,谁也估猜不到他何时出手,又用什么手段反击。当你根本不能了解自己的对手而对手却把你看得一清二楚的时候,这一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几天后,留在北岸的最后一支两百人的卫军渡河而来,大秦使团全部返回到秦国领土。
与此同时,北地义渠诸部的首领们陆续而来,他们都带着军队,少的一百多人,多的三四百人,但没有一个部落首领能像乌氏倮一样拥有将近两千名全副武装的苍头短兵
当然,乌氏倮有钱,他养得起私军,他是北地义渠人当之无愧的大首领,他完全有实力在北地称王,这也是咸阳谣言得以盛传,咸阳宫不得不高度重视并派人调查乌氏的重要原因。如果乌氏倮是个纯粹的巨贾,咸阳宫根本不会理睬他。黑冰台囚禁乌氏少主乌原,其实就是对乌氏倮的一种变相威胁,警告他不要与咸阳为敌,否则必定族灭种亡
乌氏倮之所以害怕也在如此,他怎么办?他总不能不顾北地义渠人的生死,把乌水两岸的草场送给咸阳吧?如果咸阳真要逼他造反,他也只有造反,这关系到义渠人的存亡,没有容忍退让的余地,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咸阳用心之狠毒由此可见一斑,那帮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无视王国利益,无视北地义渠人的生死,这才是让公子宝鼎出离愤怒的原因。这种情况下还有周旋的意义吗?就算这次竭尽全力平息了危机,下次呢?这种你死我活的血腥搏杀要延续到哪一天?咸阳激烈的矛盾、残酷的内斗有助于大秦统一吗?当然无助于大秦的统一,相反,会大大延缓统一的步伐。谁敢阻碍大秦的统一,谁就得付出死亡的代价。宝鼎的决策很简单,杀,把那帮祸国殃民的权贵全部杀了,杀得干干净净,然后咸阳就清净了,朝堂上的矛盾也就小了,大王说话算话了,大秦将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阔步前进,中土统一的步伐不会因为自己的降临而出现任何偏差。
义渠诸部的首领们都知道公子宝鼎,那个曾经被当作“痴儿”的流配公子,被义渠人视为英雄的公子弘的儿子,现在他就像公子弘一样也成了义渠人心目中的英雄,他所做的每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在乌水两岸的草原上广为传诵。今天,乌氏倮向他们介绍公子宝鼎的时候,又加上了诛杀匈奴人三个王的骄人战绩,这对义渠人来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也只有像公子宝鼎这样的天之骄子才能创造出此等惊人神迹。
义渠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骑着战马,带着武器和食物,聚集到公子宝鼎的旗下,短短数天内,便集结了大约三千多人,远远超过了乌氏倮最初的预计。
远赴横山一带打探北军消息的斥候依旧没有回音,但在大河两岸盯着匈奴人的斥候却纷纷报讯,匈奴人的主力已经渡河完毕,正向盐湖和奢延泽一带急速前进。奢延泽位于河套南部,横山北麓,沿着奢延水东南而行翻越横山就是长城,过了长城就是大秦上郡郡府施。
“奢延泽距离乌水大概五百多里。”乌氏倮在宝鼎临时绘制的西北疆地图上标注出了奢延泽的位置,“如果北军已经出了长城,必将沿着奢延水推进到奢延泽,先将奢延泽一带的林胡人一扫而尽。”
乌氏倮接着在河套中间的沙漠边缘勾勒出一条弧线。
“北军出了奢延泽,必将沿着沙漠边缘急速北上,迅速杀进河南腹地。”乌氏倮在地图上用朱笔又画了一个圈,“这是白狄的领地,除了牧场外,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盐湖。北军要打河南,首先就要打白狄人,攻占盐湖。不出意外的话,匈奴人和河南诸种部落的军队将在这里与北军遭遇。”
“我们距离盐湖有多少路?”毛子睿问道。
“大概三百多里。”
“这么说,匈奴人距离盐湖最多只有两百多里。”毛子睿转头望向公子宝鼎,“公子,事不宜迟,马上出击,直杀盐湖。”
宝鼎迟疑稍许,询问乌原,“大河北岸还有多少匈奴人?”
“至少还有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贺兰山的空同人。”乌原答道。宗越走后,他主掌斥候军,负责打探军情。
“翁侯打算何时出击?”
“翁侯当然想速战速决了。”乌原回道,“昨天我去拜见翁侯的时候,翁侯对老王和王庭非常挂念,并没有在河南长期作战的意思。”
“你今天再过河一趟。”宝鼎说道,“你告诉翁侯,请他全力对付贺兰山的空同人,但主要目标放在大河两岸,一定要阻止匈奴人渡河。这一仗速战速决的可能性不大,能否在河南重创匈奴人,就看他能否切断匈奴人撤进贺兰山的退路。一旦居延海的匈奴人杀进了河南,我们就撤军,这一仗就算结束了,所以保守估计,这一仗至少要打两个月左右。”
“我马上过河。”乌原躬身问道:“公子可有其它交待?”
“告诉翁侯,若想解决王庭危机,当务之急是迫使居延海方向的匈奴人转向河南战场,这样月氏军队才能全力平定西域诸国的叛乱,所以河南这一仗不但要打赢,更要给匈奴人以沉重一击,如此月氏大局可定。”
宝鼎冲着乌原挥挥手,“早去早回吧。我们指挥不了月氏人,月氏人也不会对我们俯首听命,最终能否大获全胜,还得靠我们自己。”
接着宝鼎对韩非、琴唐说道:“师傅和大匠带着商队先返回乌氏。暂时不要与咸阳联系,具体归期要看咸阳形势如何发展。如果咸阳形势对我们有利,我们就早点回去,反之,拖到年底也未尝不可。”
拖到年底?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宝鼎什么意思。难道河南这一仗要打到年底?这一仗打得也太长了吧?
“公乘,你带着陇西军马上出发,先行开道。”
毛子睿高兴不已,躬身接令。
司马断、白公差和王离带着虎翼卫和其它卫军随后跟进。
“伯父,义渠军由你统率,与我一起杀奔河南。”
乌氏倮迟疑了片刻,然后用力点点头,同意了。这个时候他应该低调,尽量隐藏实力,而不应该如此高调。集结义渠大军攻击河南这明显就是向咸阳示威,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威胁咸阳。
“伯父忠诚于大秦,胸怀坦荡,有何畏惧?”宝鼎冷笑道,“义渠人是大秦骑军主力,乌氏为大秦年复一年地提供战马,如此功勋,最后竟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这难道就是咸阳宫对功臣的‘恩典’?乌氏在河南击杀匈奴,建下显赫战功,顺便向咸阳展示一下乌氏的实力,对伯父有利无害。我倒想看看,咸阳到底敢不敢在这个时候公开抢掠乌氏的财富。”
宝鼎一腔怨愤,听在众人的耳中不免忐忑。
乌氏功劳大,那武安君白起呢??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