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容的脸sè,否则肯定会看出林启容的脸sè不对。
不过,林启容早已不是一个冲动之人,他按耐住自己的厌恶,问道:“你说你是张总兵的家人,可有何凭证?”
“回大人,小人有总兵大人给贵军的书信为凭。”说完,来人从怀中小心掏出张国梁的书信,双手呈上。
从亲兵手中接过书信,林启容打开详读了一番,信中张国梁无比rou麻的对汉军吹捧了一番,表达了自己早就有强烈归降之意,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才不得不继续与鞑子委以虚蛇,如见正是天赐之机,只要汉军赦免其担任伪职之职,愿全军反正云云。
信的未尾,不但有张国梁、冯子材、吴全美等愿意反正的将领亲笔签名,还盖有张国梁的总兵印鉴,若这封信落到满人手中,恐怕立即就会把张国梁等人拿下处斩,显然张国梁等人也冒了一定风险。
看完信,林启容心中不由冷笑,这张国梁说什么早已心向汉军,他压根不信,不过是看到汉军大举压境而满人大势已去,才想到投汉军。
“好,回去告诉你们总兵大人,此事本官准了,只要他诚心投降大汉,大汉不会追究他任伪职之事。”
“多谢大人,只是大人是哪一部,还望能告之小人,小人回去后也好向主人禀报。”
“嗯,本人是大汉第二师师长陈亚林。”林启容面不改sè的道,若是张国梁知道他的身份,未必不会有所担心,林启容干脆来个冒名顶替。
听到林启容报出的名字,来人脸上顿时隶然起敬:“原来大人就是攻破京城的大汉虎将陈大人,能投靠陈大人,我家主人必定会非常高兴。”
看到来人如此,林启容心中重重哼了一声,他心中顿时期待起来,若是张国梁发现他投降的不是陈亚林而是他的冤家对头时,会有什么反应。
与汉军约定下次见面时间后,来人匆匆返回太原城,向张国梁等人回报,得知汉军这次过来的统帅是汉军赫赫有名的第二师师长,无论是张国梁还是冯子材、吴全美等人都是大喜过望,投降汉军是大势所趋,可是也难免会心头忐忑,若是能有这么一座大靠山,以后在汉军中的日子肯定会好过许多。
至此张国梁等人再无疑虑,很快商定好了投诚步骤,再派人与林启容取得联系后,单等投诚的日子到来。
这数天,汉军一直按兵不动,让和chun、英桂等人大为纳闷,汉军不进攻,对太原城来说是好事,面对着汉军的进攻,和chun还是屈从于山西本地官员意见之下,派人向西安求救。毕竟盛京离山西比西安要远的多,所谓远水不解近渴,只是即使西安愿意派兵也需要一段时间,英桂等人巴不得汉军越晚进攻越好。
事出反常即为妖,这种情况总是会让人不安,和chun和英桂等人商量后,只得加大城墙的巡逻力度,防止汉军夺城。
不过,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和chun、英桂等人哪会想到手下已经暗中向汉军投降,对张国梁、冯子材等人,和chun自任待之不薄,而这些人也用拼命杀敌向清廷回报,手上沾上的人命成千上万。只是和chun忽略了一点,张国梁等人以前镇压的无论是天地会还是太平军都和眼前汉军无关,若不是林启容出身太平军,他们与汉军并没有结下仇冤。
深夜,天上只有一弯残月,月sè昏浊,数十米外就不见人影,整个太原城笼罩在黑暗中,除了偶尔有“邦,邦更的声音传来,寂静无比。
太原城的东én,一支支火把正在城头移动,表面上东én防守严密,只是此时大én已经悄然打开,张国梁、吴全美等人亲自守在城én口,而冯子材和另外数名将领则带人守在城内,防止被旗兵发现。
此时离汉军约定到来之时还有段时间,虽然已经作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只是汉军还没来,各人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只觉得时间过得实在太过缓慢。
也不知过了多久,黑暗中一阵踏踏的脚步声传来,正在城én的绿营兵官兵顿时睁大眼睛向前看去,不一会儿,一队队全幅武装的汉军出现在他们眼前。
虽然黑暗中有点看得不太清楚,不过随着汉军到来,许多绿营兵还是感到一股压力bi来,让他们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你们谁是这里的最高将领?”一名汉军军官问道。
张国梁连忙上前数步:“下官是张国梁,正是向贵军投靠的伪朝最高将领,请问来者可是陈师长?”
来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张国梁,直到看得张国梁心中发áo时,才道:“原来是张总兵,陈师长还在后面,眼下我军要先接管城防,不知有没有问题?”
来的不是陈亚林,张国梁心中微有一些失望,不过想到汉军或许是有点不放心时又马上释然,回道:“当然没有问题,贵军请。”
听到此话,带队的汉军军官并没有迟疑,命令道:“全体都有,马上接管城防。”
“是。”
一队队汉军进入城én,迅速从守城的绿营兵手中接过城防,而原本的绿营兵则被集中起来,不过,令他们安心的是暂时没有收缴武器,虽然双方武器差距很大,只是有武器在手,总是会安心一点。
汉军的后方,林启容也微微等得有点焦急,若不是有张国梁主动投诚,他早已下令进攻太原,说不定此刻太原城已经攻克。
“报告师座,我军已经接管了城én,没有遇到反抗。”一名返回来的亲兵道。
“好启容顿时大喜,只要接管了城én,张国梁等人即使反悔也来不及,他悬着的心顿时放下:“走,咱们也到前面去。”
此时汉军已经毫无顾忌,一支支气灯点亮起来,在城外形成一支长长的光龙,而城én口更是挂满了气灯,将整个城én照得纤毫毕现。看到这些气灯,许多绿营兵丁看得两眼发直,这种玻璃汽灯他们只是隐约听过,还是第一次见,据说每盏价值就达数十两银子,汉军果然有钱的很。
张国梁对于汉军携带如此多的汽灯虽然有些好奇,只是却没有如一般士兵一样大惊小怪,汽灯是南方所产,运到北方当然贵,南方的价钱会远比北方低,他更关心的是为何迟迟没有见到汉军的统领。
“这位兄弟,陈大人怎么还没有来?”
“不是跟你说了吗,陈大人还在后面。”
“是,是,是下官见陈大人心切,堂突了。”张国梁连忙道歉,生怕引起对方的反感。
“你想见陈大人,那要多等几天才行。”
张国梁顿时听得一愣,多等几天,这是什么意思?心中狐疑起来,只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当他再要开口询问时,那名汉军军官突然转身立正起来,叫道:“师座。”
“师座?”张国梁顿时心中一喜,迎了上去,还没有走近连忙跪去,道:“伪朝总兵张国梁拜见陈大人。”
林启容仔细打量着张国梁,虽然两人多次jiāo战,可是见面却是第一次,张国梁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在众多太平将军士心目中无疑是恶魔一样的人物,可是偏偏长着一幅紫膛脸,下巴胡子浓密,可以算说是相貌堂堂。
“张总兵,张大人,你的威名林某可是久仰了。”
张国梁抬起来,疑huo的问道:“大人姓林,不是陈大人吗?”
“抱歉,本官林启容,并非张大人盼望的陈大人。”林启容眼中shè出一丝猫戏老鼠的光芒,只觉得快意无比。
“林启容。”张国梁对于这个名字自然也是熟悉无比,他心中大惊,急忙向腰间o去,只是手刚触到腰间的兵器抖然放下,张国梁作为一个招安之人能在满清朝中hun得风生水起,光是心狠手辣远远不够,心思也是玲珑无比,马上想到如果此时自己拨刀无异于自寻死路。
“原来是林大人,是下官猛làng了,下官参见林大人。”
见张国梁转得如此之快,林启容暗道可惜,对于张国梁的仇恨,林启容自然不会轻易放下,如果刚才张国梁敢拨刀,他马上会下令处死张国梁,以报昔日众多部下被张国梁杀害之仇,没想到张国梁既然如此机灵。
“张大人,你听到本官的名字,不怕本官借机对付你吗?”林启容语气森然的道,目光有如实质一般,直盯着张国梁的面部。
“大人说笑了,下官与林大人固然有仇怨,不过当时下官是伪朝之人,而大人还是长áo,两军jiāo战各为其主,其实并无si仇,如今大人已是汉军,下官闻听大汉一向军纪严明,大人必不会为了昔日一点小仇而甘愿破坏大汉军纪。”张国梁连连奉承,身上已是出了一身冷汗。
林启容不为所动,道:“如果本官偏偏要杀你又如何?”
……………………
感谢:hldyf、天下行ぁ风、大汉国姓liu、半把刀zsz、郎戈、生与爱打赏
过年,大家不要老宅家里百~万\小!说啊,该出去多走走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一节 一网成擒
第一百九十一节一网成擒
张国梁头伏在地上,心中一阵怒火掠过,脸sè更是变幻不定,他心中有种拼了的冲动,只是苦苦忍耐才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惊惧,恭敬的道:“大人要杀下官,自然有非杀不可的理由,只是这次追随下官一想投城贵军的还有数千人,他们都是心慕大汉,诚心向大汉投诚之人,还望大人能够善待。”
“数千人,张总兵是拿这些人向本座施压了。”
“不敢,下官只是死前向大人提出的一个请求罢了,他们一路跟随下官多年,即使有错,也是出自下官命令,下官愿以一身顶之。”
张国梁越说越煞有介事,林启容却越听越郁闷,这倒好,眼前这个心狠手辣,杀人无数的恶魔倒象是一个为了维护部下甘愿赴死的英雄,自己则成为只顾si仇的小人。
“起来吧,既然总兵大人已经投靠我军,过去的恩怨就不用提了,不过即然投靠我军就得遵守我军的各项军纪,听说张总兵的部下以前多有劫掠之事,若是再犯,莫怪本官言之不预,定会执行军纪。”
“多谢大人宽宏。”张国梁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才爬了起来,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只要不让林启容当场发作,这条命就算保住了,至于以后,张国梁只能暂时不去想。
看到张国梁如此小心翼翼,林启容刚才的郁闷暂时消减了不少,他相信只要耐心等待自己终究会抓到张国梁的把柄,此刻处理张国梁事小,拿下太原城事大,他没有再理会张国梁,扭头向后道:“快,全军加快速度前进。”
名传令兵应道,林启容的命令很快传下,汉军开始了跑步前进。
“跟上,跟上。”张国梁也连忙命令自己的部下在前头领路,原本被集中在一起的绿营兵听到命令却不敢马上行动,而是将目光望向周围监视他们的汉军。
林启容轻点了一下头,周围监视的汉军顿时明白了主帅的意思,放开对绿营兵的监视,让绿营兵重新恢复了行动。随即这些绿营兵活跃起来,开始引导汉军向太原城前进。
有了这些绿营兵的引导,汉军在城中驾轻就熟,迅速前进,随着大军向前行军,踏踏的脚步声顿时打破城中的宁静。
汉军行进的脚步声让不少居民从熟睡中醒了过来,却没有人敢出来察看,许多人还以为又是什么兵变,前些日子溃兵的打劫还历历在目,不少人连忙起身开始检查自己的én户是否拴牢。
“什么人?”
当汉军进入到太原城中心时,靠近巡抚衙én时,终于有巡逻的旗兵发现情况不对,对着亮光处大声喝问起来。
“砰”
一声清脆的枪声响了起来,子弹准确的shè入刚刚喝问的那名旗兵xiong膛,鲜血迅速将旗兵的xiong膛染红,他捂着自己的xiong膛不甘的倒了下去,剩下的几名旗兵顿时大惊,尖叫起来:“敌袭,敌袭”
没等这几名旗兵叫出数声,更多枪声响起,很快,巡逻的数名旗兵被子弹击中,打成筛子。
“冲”打死了几名旗兵,领先的汉军军官不再迟疑,随即向不远处的巡抚衙én扑去。
枪声一响,如同一滴油滴入沸水中,整个太原城由刚刚的寂静变得起来,太原城除了数十万居民,还驻扎了三万多的军队,投靠汉军的军队只有数千人,占军队少数,枪声无疑将城中其余军队惊醒过来。
只是眼下正是深夜,官兵正处于熟睡当中,虽然惊醒一时也无法组织,没等这些惊醒过来的军队组织起来,汉军已经冲到军营外围,一阵子弹扫过去之后,整个军营顿时象炸了窝,清军如无头苍蝇般àn转。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弟兄们,张总兵,冯副总兵都已经投降了,太原城破了,不要再给鞑子卖命,否则只会死无葬身之地。”
“投降吧,汉军优待俘虏。”
……
枪声中还夹杂着无数汉军和投靠汉军的绿营官兵喊话声,听到这些喊声,清军官兵更是慌àn。
“张总兵已经投降了,难怪短áo匪神不知鬼不觉就进了城。”
“呸,那个枉顾圣恩的叛徒。”
“什么圣恩,大清的皇上已经死了,西安的皇帝不过是一个篡位的贼子,盛京只是一个吃nǎi的孩子,对我们又有什么恩,这仗打不下去,我们也投降吧。”
“对,投降,我可不想被汉军打成筛子。”
“对,投降,我也投降,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降。”
商量了几句,马上有大批清军向汉军投降,这些清军一部分是绿营士兵,一部分是团练,无论是绿营还是团练兵,早就被汉军吓破了胆,又听到张国梁、冯子材等人已经投降了的消息,根本兴不起抵抗的心思。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清军投降,城中各个军营方向的枪声渐渐变得稀疏起来,枪声更多集中在巡抚衙én方向。
与各个军营中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和团练不同,巡抚衙én的清军主力是满人与éng古人组成,面对着汉军ji烈的火力,这些满éng联军倒不是没有想过投降,只是又生怕投降后会被汉军清算,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抵抗。
和chun是钦差大臣,当初是抵御太平天国的进攻才来到山西,手下也算装备装良,所属的二千满éng联军几乎人手一杆前膛枪,倒也不必拿着大刀,长矛与汉军撕杀,双方子弹飞舞,打得砰砰直响。
借着地势掩护,jiāo战初始倒是势均力敌,只是比起汉军来,清军无论是人员还是枪支都远远不如,时间一长,清军已是吃不住劲,战斗不久,满éng联军已经死伤数百。
死者已经死了,伤者的呻y声传到还在战斗的清军耳中,却让清军士气迅速下降。
巡抚衙én除了和chun、英桂外,还有一部分听到枪声及时逃进来的将领,听着外面传来的惨叫声和汉军越来越近的枪声,此时正在衙én内的各个清军将领脸上多是一幅绝望的表情。
“钦差大人,巡抚大人,贼匪攻势如此猛烈,我等该如何是好?”一名文官哆嗦着问道。
和chun一脸颓然的坐在位子上,辫子歪歪扭扭,英桂同样如此,他们都是在熟睡中被枪声惊醒,顾不得梳洗就走了出来,和chun虽然作了多年的统帅,可是听到外面枪声如此ji烈,他从没有感觉到死神是如此接近。
“大人,不如冲出去吧?”一名将领建议道。
“冲出去?”和chun眼中出一丝希望,可是望着黑暗的天sè,马上迟疑起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外面的jiāo战离巡抚衙én越来越近,“轰”十余颗手雷丢进了巡抚衙én前面的街道,巨大的爆炸将前方shè击的清军炸得血rou横飞,巡抚衙én的一角顿时哑火。
“掩护,工程兵出击。”范海侨大声命令道,他是汉军二十一师一名营长,作为这次进攻巡抚衙én的总指挥,对于迟迟没能攻下这座巡抚衙én,心中有一点不满。
二十一师是太平军整编而成,虽然chou调了一些其他汉军骨干加入,不过战力比起汉军中的其他师团还是有差距,不然区区二千多清军绝抵挡不了汉军一个营的进攻这么久。
若是让巡抚衙én中的和chun、英桂等人知道范海侨的想法,肯定会气得吐血,他们以三四倍的兵力,又有地势之利,被汉军压着打,死伤惨重,眼看着防线已是岌岌可危,汉军将领还不满意?
“啪数的子弹打在刚才清军哑了一角的前方,将清军压得不敢有丝毫移动的动作,数名汉军趁机跃了出去,靠近巡抚衙én围墙下,将炸yào埋了下去。
“轰。”
一声更巨大的爆炸声响了起来,接着一大段巡抚衙én的围墙如同冰山融化一样,塌陷了下来,靠近围墙的清军顿时死伤惨重,不少人被活活埋在围墙之下。
“冲”
范海侨带头从后面跃起,向塌陷的地方冲去,他的亲兵大惊,大声喊道:“营长,慢一点,慢一点。”
只是范海侨充耳不闻,依然冲在最前面,亲兵只得加快脚步,紧紧跟上,在身后更多的汉军也一同跃起,成为一道滚滚洪流,冲进衙抚衙én。
“不好,衙én破了。”清军惊叫起来,纷纷向后溃退,不少人退入黑暗中,转身就跑。
“不准动,投降不杀”
当范海侨带人冲进中间的议事大厅时,和chun、英桂等人一脸错愕的看着,他们虽然早有失守的预感,却没有想到汉军来的如此之快,以至被汉军一网成擒。
拿下巡抚衙én,清军的抵抗迅速瓦解,离天亮不久,城中的枪声已经平息,第二天,当有居民小心翼翼的从家中观察外面时,才发现一夜之间太原城已经换了主人,原本一直提心吊胆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虽然清军对于大汉进行了各种抹黑,不过前一段时间又是蝗灾,又是兵àn,清军在太原早已经失去民心,汉军再差也差不过清军吧?
在这种想法支撑下,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担心汉军的统治,他们担心的是怕汉军攻城会旷日持久,这对于城中之人来说才是灾难,如今汉军一夜攻取了城市,大部分人反而放心下来。
……………………
今天初五迎财神啊,祝《列强路》所有书友在龙年财源滚滚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二节 晋商(上)
第一百九十二节晋商(上)
当然,松了一口气的只是普通汉人百姓,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仿佛天塌下来,山西与草原相邻,太原城除了汉人外,还有不少éng古人和满人,其中又以éng古人居多。
满人自不必说,他们担心也没有用,只能接受汉军安排的命运,éng古人则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在之前,除了少数éng古高官外,汉军的治下并没有多少普通的éng古人,也没有听说汉军会如何处理éng古人。
除了éng古人外,另一群不安的则是商人,山西商人与清廷关系密切,在明朝是就与满清勾搭,清初时满清还在山西封了八家皇商,给予山西商人丰厚奖赏。
而每当清廷有兵事时,山西商人也乐于向朝廷捐款捐物以换取朝廷的支持,自汉军起事以来,山西商人失去了整个南方的市场和原料,可谓损失惨重,故也多有支持清廷对汉军的镇压,助捐颇多。如今汉军进入山西,商人们除了担心汉军算旧帐,更担心失去官府支持后,他们把持的北方商业也会遭到南方商人的争夺。
天亮之后,一队队的俘虏被汉军押着出城,看着这些垂头丧气的俘虏,跟随张国梁一起投降的绿营兵顿时一个个庆幸不已,若不是及早投降,他们也将成为其中一员。
等待这些俘虏的是至少三年的劳役,这只是针对绿营兵而言,军官和一些罪xg明显之人劳役的时间会更长,至于旗兵,基本上这辈子就别想有自由的那一天。
太原城被攻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山西各地,还在满清治下的官员和一些心向满清之人顿时心生绝望,他们心中清楚,用不了多久山西就会归属汉军所有。
一时之间,弃官而逃者有之,打定主意等汉军一到就投降者也有之,唯独没有人想过要对汉军坚决抵抗,除非是脑袋不驴踢了,否则只要是正常人就知道,太原尚且被汉军拿下,其它地方无兵无粮,要想抵抗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祁县的官道上,一支长长的车队正在前进,赶车的伙计许多穿着同样的服装,车队中男nv老幼齐全,大多数衣着鲜亮,脸sè红润,车队过处,留下深深的印记。
乔家大宅,一名中年管家模样的人正在向乔家事主乔致庸汇报:“东家,雷家、陆家都走了,我们真的不走吗?”
乔府管家所说的陆家、雷家正是祁县的另外两家豪户,虽然太原是省城,不过晋商的根本并不在太原,而是集中在平遥、祁县、太谷三县,这三县集中了晋商七八成的大户。
在其余县城,家财万两以上已是豪户,可是在这三县,家财十万两以下根本排不上号,十万两以上才可以称大户,百万两则是豪户,最大的豪富家财超过千万两。
“不走了,走又能到哪里去?”乔致庸半是叹息,半是无奈的道。
“可是东家,我们这几年捐给朝廷的银子可不少,万一汉军要是算起账来……”
“汉军若是算账,大不了捐到一半家财,总不至于抄家。”
此时乔家历经三代商业经营,尚没有到鼎盛时期,这几年又因为南方商路断绝,晋商的生意大受影响,可是以乔家的家财也有六七百万两之数,拿出一半就是三百多万两。
“一半家产,东家这可是…家虽然不舍,最终也只能叹一口气,如果出一半家产可保太平,终究比象陆家,雷家那样舍弃家业出走要强。
看到乔家不动,祁县原本许多想逃走的大户也观望起来,晋商历史悠久,往往传之数代以上,赚了钱多在家中置办良田、美宅,其份量在家财中占据不少,如果逃走,这些东西现在可卖不出价钱,又有多少人舍得放弃。
除了祁县外,太谷、平遥两县也有不少人选择逃走,不过留下来的大户还是占了多数。
就在太原城破后的第四天,一支汉军进入了祁县,祁县县令不敢抵抗,开城投降,汉军随之占领了祁县,而太谷在之前一天就被汉军占领,平遥等地也相继落日到汉军手中。
接下来的半个月,汉军以掩耳不及的速度,席卷了山西其余城池,其前锋已经到达黄河边沿。
就在汉军席卷山西其余城池时,那些原本逃走的晋商车队又纷纷返回,他们逃到半路才发现汉军已经打到前方去了,顿时让这些人进退两难,最终还是只得垂头丧气的返回。
看到那些先前逃走的大户返回,原本因为留下来而忐忑不安的人顿时有点幸灾乐祸,那些人白白折腾了一场还不算,恐怕还在汉军心中留下一个恶感,汉军要收拾人的话,起码那些人是首先挑中的对象。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稍作安慰,只要汉军一天没有公布政策,这些人就一天不安。
这天,乔致庸刚起chuáng打完一场拳,管家已经急匆匆的冲了进来:“东家,人来了,人来了。”
乔致庸望着满头大汗的管家,皱了皱眉头,道:“什么来了?说清楚点。”
“是,东家,是汉军来人了。”
致庸顿时一惊,刚才练拳的从容完全不见,额头汗珠如黄豆般滚下,问道:“来了多少人?”
“两个,我已经请他们在前面客厅等候,并命人端上了最好的茶。”
“那还好,那还好。”乔致庸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将汗水胡àn擦了一下,马上迈开大步向前面客厅走去。
乔致庸赶到客厅时,果然看到两名二十余岁,汉军打扮模样的青年正坐在客厅中饮茶,他连忙拱手为礼:“两位官爷,乔某有礼了,不知来到蔽府有何事吩咐。”
两名汉军一起起身,打量了乔致庸一下,其中一人才道:“你就是复盛公的主事乔老板?”
“正是乔某,还请官爷吩咐。”
“吩咐不敢当,这里有一封请贴,是汉王发出的,还请乔老板于中秋佳节之际到太原,汉王将设宴款待诸位。”
“原来如此,请官爷回禀汉王,乔某一定准时赴宴。”乔致庸紧上数步接过请贴,恭敬的道。
“好,乔老板,请贴我们送到了,就此告辞。”见乔致庸接过请贴,两名汉军不再耽搁,起步向外走去。
致庸连忙伸手拦住两人。
“怎么乔老板还有其他事?”一人不悦的问道。
“不,两位官爷别误会,乔某非是要阻路,只是两位官爷辛苦来到蔽府一趟,连点茶饭也不用,未免过意不去,还请两位官爷能在蔽府用过饭菜再走。”
听完乔致庸的话,刚刚紧皱眉头的两名汉军脸sè才和缓起来,道:“不用了,我等还有其它任务在身,不能久留,只能多谢乔老板的好意。”
“原来如此,那乔某也不敢耽搁两名官爷为汉王办事,只是还请稍待一步,马上就好。”乔致庸马上向跟在后面的管家打了一个眼sè,伸了伸手掌,紧握了一下。
管家顿时会意,快步下去,不一会儿重新回来,身后已经跟了两名端着红绸盖头托盘的丫环上来,这两名丫环径直走到两名汉军跟前,才伸出素手掀开红布,只见红绸下出四锭黄光闪闪的金子,看大小每锭在二十五两左右。
“现位官爷远来辛苦,这是乔某的一点小小心意,算是给官爷的一点辛苦钱。”
“一百两金子,乔老板真是豪爽,可以抵得上我汉军普通士兵十年以上的薪水,说实话我们还真是心动,不过汉军有纪律,严禁收受贿赂,否则定会严惩,若是乔老板不想害我们还是收起来为好,告辞。”说完,两名汉军并未留恋托盘中的金子,大步流星走出乔府大én。
“怪事,这天下还真有不吃腥的猫?”管家自言自语的道,这还是他送礼头一次送不出去,一百两金子,合银子一千两,放在哪里都是一注大财,不要说两名普通士兵,就是收卖一个知县也够了。
“厉害啊,厉害啊。”乔致庸道。
“东家,汉军当然厉害,要不能也不会短短数年就席卷南方之地,而今更是打下京城,我看不出数年,这天下就该又统一了。”
“我说的不是汉军打仗厉害,而是其他方面,这次汉军来的不过是两名寻常士卒,可是谈吐举止都彬彬有礼,面对巨财而完全不心动,这才是最厉害之处。”
“不错,不过汉军越是这样厉害,恐怕到了太原东家与各个大户要出的血越大。”管家深有同感的道。
“不管如何,只要过了这个坎,能给我乔家留下翻本的机会,不出数年,我乔致庸必定会重新赚回来,管家,你信还是不信?”
“东家说的话,我当然信。”
“好,你马上去备好牲口,让燕三他们作好准备,下午就出发去太原。”
“东家,离中秋还有数日,等一日也无防,我相信雷、陆等大户肯定也接到了请贴,不如先相商一下为好。”
乔致庸考虑了一下,摇头道:“不,还是先到太原为好,先到一天,也可以先得到一些讯息,否则在这里相商又有何用?”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四节 晋商(下)
第一百九十四节晋商(下)
既然乔致庸坚持,管家自然不会再有异议,答应了一声,急忙下去先作准备。本书更新来自
很快,汉军邀请家主到太原赴宴的消息就传遍乔府,各人心中顿时喜忧参半,这些人依托着乔府生活,自然不希望乔家出事,如今既然家主得到汉王邀请,那么乔府还不至于到了抄家的地步,可是若乔家要捐献的银子太多,说不定就要裁减人员才能度过难关,让不少下人心中感到恐慌。
半天时间后,管家已为乔致庸的出行作好了准备,作为复盛公商号和大德通票号的当家人,乔致庸的出行自然不能象普通人一样带上一个包裹就出发,除了有十多名随众外,还有数辆大车跟随,一辆坐人外,其余几辆大车都是装满了各种物品。
这些物品是这次为乔致庸到太原时准备的礼物,有的价值千金,有的只是平常之物,乔家做生意以信、义为基,对相与、伙计皆是如此,太原城中也有复盛公的分号,上次溃兵抢劫中,复盛公太原分号也遭到了损失,其中一名伙计还负了伤,好在大德通票号由于伙计的齐心协力却没有被溃军冲击,否则乔家的损失将会非常巨大。
这次乔致庸到太原,也有随便给伙计论功行赏之意,随身所带物品中就有发给掌柜和伙计的礼物。
吃过午饭,稍作歇息后,乔致庸吩咐起行,乔家大大多口人一起站在大院中为家主送行,这次家主出行祸福难料,以至整个院中的气氛显得非常压抑。
乔致庸扫了一眼,自然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他嘴chun动了动,道:“好了,大家放心,除了工钱方面有可能下降外,不管怎样,只要乔家还在,我乔致庸决不解雇一名下人。”
“东家仁义。”
“老爷真是善人。”
“工钱算什么,老爷,只要不解雇,我等都感谢东家老爷大恩大德。”
……
整个乔家大院的气氛抖然轻松了许多,今年是灾年,若是被赶出乔府,多数人只能成为流民,与外面灾民相比,只要能留在乔府,只要能吃饱饭,不要说减工钱,哪怕是没有工钱也愿意。
乔致庸这才跨上马车,随着车帘放下,拉着乔致庸的马车在乔家众人复杂的目光下驶出乔家大én,直到转角不见,乔家大院的各人才在管事的带领下散去。
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因为相邻,又是商人集中之地,平时运送货物颇多,商人也乐意出钱对官道进行整修,因此官道平坦,比起一般省城的道路还要好一些,马车在官道上行走非常平稳,只是行走了二十余里,驾车的伙计突然间一声,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乔致庸连忙问道。
“东家,前面有一辆马车停在路上,好象坏了的样子,正在修理。”
“看看是谁家的车子,问问需不需要帮忙?”
“是,东家。”伙计眼尖,望了望已经发现了对方,回道:“东家,是日升昌的马车。”
“日升昌。”乔致庸皱了皱眉,日升昌是山西票号的始祖,虽然首开票号业务的总掌柜雷履泰已经去世七八年,只是日升昌如今依然执山西票号牛耳。
日升昌的东家为李箴视,雷履泰去世后,继任的总掌柜为程清泮,李箴视和程清泮都是平遥县人,太原在祁县东面,而平遥在祁县西面,按道理离太原比乔家更远,没想到车子却到了前面,显然日升昌主事赶到太原去的心情比乔致庸还要急。
复盛公商号原本与日升昌的关系要好,只是自从乔致庸也开了票号之后,两家的关系便越来越差,甚至反目成仇。
日升昌的前任总掌柜雷履泰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不但开创了票号业务,而且使日升昌一直把持着票号牛耳的地位,不过此人也是一个非常自负之人,在日升昌,雷履泰说一不二,不容任何人反驳他的意见,即使是东家也要看雷履泰脸sè。
对外雷履泰把票号当成了自己的后huā园,凡是敢在山西开票号的商家无不受到日升昌压制,乔家自成进入票号行业就被雷履泰视为仇敌,两家的关系变差自然是正常之事。本书实时更新138001008
程清泮xg恪远不如雷履泰强硬,只是两家的关系已经搞僵,乔致庸并不想此时与日升昌改变什么,吩咐道:“绕过去吧。”
计应了一声,重新一声吆喝,马车偏向一边,开始继续前进。
日升昌那辆坏了的马车虽然占据了道路中央,不过好在官道tg宽,自然可以容纳乔致庸的车队经过,在双方jiāo错时,乔致庸忍不住掀开车帘看了看,一下子就看到站在不远的日升昌大掌柜程清泮。
乔致庸看到程清泮时,程清泮自然也看到了乔致庸,看到乔致庸的马车就要过去,程清泮突然拱了拱手道:“乔东家。”
乔致庸没想到程清泮会与自己打招乎,愣了一下才回道:“程大掌柜,不知何事相唤?”
“乔东家能否暂留贵步,敝东主李东家想与乔东家深谈一次。”程清泮脸上一片诚恳的道。
乔?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