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摇了摇头:“程大掌柜,实在抱歉,乔某急着赶去太原,暂时没有时间,有什么事到太原谈也不迟。”
程清泮脸上现出一丝错愕之sè,他没想到自己的邀请竟然会被乔致庸拒绝,勉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耽搁乔东家了。”
乔致庸脸上出一丝歉意,只是还是放下了车帘,任由伙计将车赶着继续前进。
“东家,日升昌的程大掌柜既然有意与大德通重新jiāo好,为何东家要拒绝?”马车走过一段路后,一名随众忍不住开口问道。
日升昌这几年虽然不象以前一样打压其余各家票号,只是若能缓和与日升昌的关系,对于大德通这样新晋不到十年的票号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的东家为何会拒绝对方明显伸过来的好意。
“你说,日升昌这么些年我行我素惯了,为何会突然向我们乔家出好意?”
“回东家,大概是和这次太原之行有关吧。”
“不是大概而是一定,晋商以票号为尊,票号又与日升昌为牛耳,正所谓树大招风,现在李家和程大掌柜恐怕巴不得多物sè一些同行为之壮胆,大德通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何况汉军有自己的银行,其经营范围远比票号宽泛和灵活,资本更是雄厚,远不是日升昌能比,日升昌还为牛耳之日已经不多了。”
“原来如此,东家英明。”随众赞道。
一路上,乔致庸的车队又与数支同赶去太原的车队相遇,这些人同样是得到汉军邀请参加中秋宴会的晋商。
晋商之间互通信息,加上这条官道上碰到的不是同县就是邻县之人,乔致庸与这些人都相互熟悉,彼此招呼后,乔致庸并没有拒绝与这些人同行,一路上碰到的人越来越多,等到晚上打尖时,同行的车队已经有数十家之多。
各县与省城的道路当中有专én的客栈以供商队休息住宿,平时生意不怎么忙的客栈今天一下子爆满,一房难求,乔致庸抵达客栈时间尚早这才有了一间上房,而随行的护卫,伙计等人却不得不挤在临时搭起来的大通铺。
而后来的一些车队甚至连东家和总掌柜也分不到房间,只能睡临时搭起来的隔间,好在眼下天气还未冷,一些商队的东家和掌柜干脆睡在自己带来的马车里,只在客栈里吃一口新鲜饭菜。
用过饭,乔致庸正在房中静静的思考着这次汉王亲自出面ji请晋商参加宴会的用意,一名护卫敲开了房én:“东家,本县的何东家邀请东家到大堂,有事相商。”
“何东家,好,我马上就去。”乔致庸回道。
祁县何家是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大户,此时的家主为何开桂,何家名下的商号包括茶庄、铁铺、饭馆、当铺、油坊、货栈,烟店等,此时其财力还在乔家之上。
听到何东主邀请,乔致庸收拾了一下身上才走出房间来到大堂,看到何开桂果然坐在大堂正向他招手,等他来到何开桂身边坐下,四下环顾时才发现,大堂中已有数十名各个商号的东家和总掌柜,这些人正在大声谈论。
而日升昌的东主李箴视、总掌柜程清泮也正在其中,这两人显然是从后面赶了上来,就不知他们有没能订到房间,不过以日升昌的实力,即使是没有房间,肯定也会有前面订房间的人相让,倒不至于没有客房。
稍听一下,乔致庸就明白,这些人谈论的事情正是关于汉王邀请晋商到太原城的用意。
“我看不用猜了,汉王这次邀请我们,无非是让大家报效而已,对大汉忠不忠心,就看你报效的多不多?”
“不会吧,汉王可是商人出身,我听说大汉对商人颇为扶持,还没有强迫报效之事。”
“不会,我看这天下没有不吃腥的猫,否则汉王邀请我们干什么,诸位什么事情受到过官府邀请不是为了报效之事,何况这次出面的是汉王。”
“有理。”
“看得是如此了。”
……
各人都点头附和,脸sè严肃起来。
……………………………………
以下免费:
本月最后一天了,说几句,首先感谢一下半把刀zsz、5335演能、我是神祖、党指挥枪、生与爱、hldyf、天下行ぁ风、大汉国姓liu等书友的打赏。
其次感谢一下一直订阅《列强路》的书友,由于条件所限,这里就不列举了。
这个月老茅的更新不给力,看了一下,连今天这节一共更新了二十三节,这其中的原因一是老茅重新成为一个上班族,二是刚好chun节,老茅要chou出时间陪陪家人,在这里还是对大家说声抱歉。
至于二月份的更新,老茅毕竟到新单位一个月不到,需要表现一下,只能说尽量不断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会比一月份更的要多一些。
再次感谢一下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多支持正版,订阅量高了,老茅的更新会更加有动力。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四节 汉王的意
第一百九十四节汉王的意图
“我看未必,或许是和这次蝗灾有关,眼下整个山西遍地蝗灾,百姓受灾严重,据说汉军在山西要迁移救灾的流民有数百万之多,除了迁移流民,汉军还要组织人手灭蝗,这都需要钱粮,或许汉军会把这笔钱粮落到我们头上。”一人突然提出反对意见。
“那还不是要我们报效吗?”
“这不一样,若是真为了流民和灭蝗,那怕捐献再多,我们也只能认了。”
“数百万流民迁移,还要灭蝗,天,这需要多少钱粮?”有人惊叫道。
“完了,完了,这次非倾家dàng产不可。”
“若说汉军救灾,那是好事,只是救灾要量力而行,怎么能全部落到我们头上。”
“可是汉军真要强迫,谁又敢拒绝?”
……
众人认定了这次非大出血,一时之间气愤不已,只是后面那句却是一个死xue,汉军若是不讲理,真要压下来谁又有胆子拒绝,更别说许多人还有把柄在汉军手中,只要一查就能知道他们曾经向满清朝廷捐献过多少银子。
“李东家,你说说,这次该如何处理?”一名晋商突然向李箴视道,眼巴巴的望着李箴视。
“对,李东家,日升昌可是我们晋商的榜样,这次你可要带领大家共渡难关。”
“是啊,李东家,我平常可没少用日升昌的汇票,若是我们损失太重,日升昌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我……我……”李箴视一时没有想到各人的注意力会一下子转到自己身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诸位,诸位,汉王宴请我等究竟何意,大家只是猜测,谁也不能确定什么,等到真正清楚汉王之意再作商量也不迟。”彭清泮连忙给自己东家解围,采取了一个拖字决。
“彭掌柜说的有理,大家的猜测作不得准,万一汉王不是此意,我等还在此商议,岂不是枉作小人。本书更新来自”彭清泮一发话,马上就有与日升昌jiāo好的商人附和起来。
“对个屁,事情明显的很,日升昌若是不愿意出头,那还作什么龙头,干脆作缩头乌龟好了。”
……
两方顿时争吵起来,何开桂突然向乔致庸问道:“乔当家,你认为汉王究竟是何用意?”
乔致庸一直静静的坐着,没有参与众人的讨论,众人讨论的越热闹,他心中越平静,他早有打算,若汉军真是只要钱粮,哪怕舍掉一半家财也得出,自然不会在意什么大出血,只是不知为何,他却有种感觉,汉王宴请晋商,绝不会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捐一些钱粮。
听到何开桂询问,他只是摇了摇头,道:“何东家,汉王以白手起家,短短数年已掩有大半个天下,区区愚见,又怎能猜测到其深意。”
“哦,这么说,你不同意他们刚才所说的捐钱捐粮?”何开桂饶有兴致的道。
“嘿,起码不全为了钱粮。”
何开桂陷入沉思,半响才点了点头:“有理,以汉王的心xiong,绝不会只为了区区钱粮,眼下这些人如此争吵,不过是只盯着芝麻而已,还是乔东家厉害,老巧佩服。”
“不敢当,说实话,乔某已有舍弃一半家业之心,否则也不会如此看得开。”乔致庸连忙摆手。
“一半?”何开桂脸上顿时一片惊容,半响才道“原来如此,乔东家好魄力。”
接下来,两人继续听着各人说话,一直议论到深夜,他们说的越多,越是忧心仲仲,仿佛汉军已经对他们割rou一般,不过日升昌死活不愿起头,最终还是什么事也没有议成。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重新赶路时,大多数东家和总掌柜都无jg打彩,一幅睡眠不足的模样,乔致庸同样如此,靠在马车上闭眼休息。本书实时更新138001008
太原城,林启容也有一点不解的问王韶:“王爷,商人都是一些欺软怕硬之徒,有什么事王爷只需吩咐一声,微臣定可以为王爷办妥,又何必对那些商人宴请,凭白给这些商人脸面,没准这些商人还以为大汉有求于他们,说不定让他们蹬鼻子上脸。”
王韶笑道:“林卿稍安务燥,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有些事总是要心甘情愿才好,这几天商人来的多,你务必要保持好城中秩序,防止有人捣àn。”
“是,王爷放心,这些天,俘虏和满人已经迁出城,纵还有一些鞑子余孽,也掀不起什么风làng。”
“不要光顾查鞑子余孽,更要注意军纪,防止有人趁机上下其手,借查余孽之名对百姓敲诈勒索,败坏我军声誉。”
林启容听得心中一凛,早期太平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只是后来圣库难予维持,拨下来的钱粮往往不足军士饱食,为了填饱肚子,太平军的军纪渐渐松驰,祸害地方成为常事。
二十一师经过整编后,调入了一部分汉军老卒,粮饷充足,只是还是有人不免积习难改,这几天他已经收到数起部下违纪之事的报告,只是都不是什么大事,因此也没有在意,如今汉王突然问起,此事肯定已经传到汉王耳中,顿时满脸惭愧的道:“王爷,微臣惶恐,一定加强军纪,对败坏我军声誉之人,查出一起处理一起,绝不轻饶。”
王韶一声,没有再言语,他这几日早得到监察部人员的报告,二十一师中有士兵趁着搜捕满清余孽机会,对城中百姓揩油,虽然都是一些小油水,说起来也就是拿几个果子或者是吃饭少给钱,不算大事,只是却是汉军军纪绝不允许,若换了汉军其余部队,军法处、监察部早已经介入,二十一师毕竟特殊一些,王韶才让林启容自己处理。
林启容顿时明白:“微臣告退。”
第二天,太原城里一家包子摊的夫妻俩人刚推开摊位的大én,只见外面直tgtg的跪着四名身穿绿sè军装的汉军,吓了一大跳,顿时砰的一声,又将摊子大én关上,低声议论。
“当家的,外面是怎么一回事?”
“我也不知道啊。”
“不会是昨天吃了我们的包子不给钱,被我骂了几句听到了要来报复吧。”
“报复,哪有跪着报复的。”
“是不是看错了,要不再开é?”
“我……我有点怕,不敢开。”
“呸,亏你是男人,就这么一点胆子。”
“男人又怎么啦,你敢开那你去开。”
“我……我开……我也不敢开。”
“那你还说我?”
“我是nv人,胆子小一点也是应该,你是男人怎么胆子也这么小,当初是我上瞎了眼才会嫁给你。”
“嫁给我怎么啦,又不缺你吃又不缺你穿,就你这幅尊容,能嫁给我是你的造化。”
“老娘的尊容怎么啦,年轻时也不是一个顶呱呱的漂亮nv子,现在老了你嫌弃了,你有没有良心?”
这对夫妻说着说着,竟然在里面争吵起来,外面跪着的四名汉军脸上更是羞愧难当,其中一人连忙道:“大叔,大婶,我们是来向你们赔礼的,昨天吃了你们的包子不该不给钱,今天我们把钱补上,还请大叔、大婶能够原谅我们昨天之事。”
正在争吵的夫妻两人顿时停下,面面相觑起来,赔礼,为了几个包子几名汉军就要跪在外面,这样的事莫说见过,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
“那个几位兵爷,我们不需要赔礼,还请兵爷请起。”老板壮着胆子,隔着én回道。
“不行,大叔、大婶,我们一定要当着你们的面赔礼,否则只能一直跪着,还望大叔大婶把én打开。”
“老婆子,怎么办,他们说是赔礼,我们不开én就一直跪着。”
“那快开én。”
“我还是不敢开。”
“没用的窝囊废。”说话间,还是那名funv将én板打开,看到四名汉军还一直跪着,连忙也跪下:“军爷,使不得,老婆子也给你们跪下了。”
“大婶,昨天我们不对,强拿了你们的包子不给钱,还请大婶原谅。”
“原谅,原谅,不就几个包子吗,吃了就吃了,我也不该在你们走后骂你们……”说完,funv突然捂住嘴,心中害怕起来,怎么不知不觉就把真话说了出来。
四名汉军这才起身,每人从身上掏出几文铜钱放在铺子的桌上:“这是昨天的包子钱,还请大婶收好。”
“不,不用。”funv也从地上起来,连忙推辞。
四名汉军却不容她推辞,放下铜钱转身就走,得到funv的原谅,他们如éng大赦,没有勇气再在这里停留哪怕一秒。
“这……这究竟搞得那一出?”看到四名汉军离去,老板才从铺子出来,脸上一片i茫。
才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吧,将铺子老板吓了一跳:“你干什么?”
“我错了,昨天不该骂他们,汉王的军队果然与那些鞑子不同的。”
“或许这只是做戏。”老板嘀咕的道。
是一声响,这次却是funv一巴掌打在自己丈夫头上:“屁,说什么做戏,以前那些鞑子什么的没少拿老娘的包子,有几次给钱,更别说陪礼?”
当天,太原城这样的事情上演了多起,凡是被查出有敲诈勒索嫌疑的二十一师官兵都被迫向原主赔礼道歉,一时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
感谢半把刀zsz、生与爱打赏
抱歉,上一章节nong错了,今天才是一百九十四节。
本月第一天,求一点票,月票还是为零啊。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五节 太原城的变化
|
第一百九十五节太原城的变化
这些议论中,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汉军作戏,不过赞赏的声音还是居多,毕竟哪怕没有这次作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汉军的军纪都要比清军好上许多。本书更新来自
这天之后,汉军的军纪更是严明无比,再也没有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之事发生,说起来二十一师对于违纪的官兵处罚力度比起太平军以前的处罚力度根本不算什么,太平军执行军规严时,动不动就是杖数十,chā标游营,甚至砍手等。而这些违纪汉军不过被勒令赔钱,下跪而已,不过效果吗,太平军初期还算有效,到了后期军纪就dàng然无存。
这所以这样,并非太平军的军纪不严,也并怕太平军对处罚不害怕,而完全是经济原因,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吃不饱饭,不要说赔礼下跪无效,与其饿死不如打死,杀头都没用,到后面太平军的军纪自然执行不下去,而汉军粮饷充足,不用担心上面扣克,那些由太平军转化过来的汉军自然重新重视起自己的脸面来。
在违纪的那些官兵看来,上面的命令实在是太y损了,他们宁愿被打一顿也不愿这样下跪丢脸,这不但是自己丢脸,而且还会丢自己上级的脸,为了一点小便宜,实在不值,自然人人凛然,不敢再犯。
林启容这种做法,在二十一师内部也有极大争议,认为此举有损汉军脸面,不如对违纪的士兵施rou刑或罚款为好,只是林启容坚持要违纪军士对受损的百姓下跪赔礼,否则遂出军队,各人无奈之下才只好同意如此实行。
林启容如此做,自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脸面,恰恰是为了重新竖起脸面,在投靠汉军后,林启容最为深有感触的是汉军极为重视自身的荣誉,这恰恰是原本军纪败坏后的太平军极为缺失的,要想让二十一师不视为汉军中的异类,必须让太平军出身的士兵重样重视荣誉。本书实时更新138001008
让这些违纪士兵下跪而不是仗责,正是要让他们知耻而后勇,自己丢失的东西必须自己找回来,果然,这番实现之后效果大好。
得到林启容处理违纪军士的做法,王韶也有点愕然,心中倒是对林启容多了几分欣赏,林启容在太平军上层并不算太重要人物,投靠汉军后却逐渐展出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独挡一面,这样的人太平军中还有很多,可惜洪秀全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否则满清绝不会是对手。
当乔致庸等人到达太原城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城én口川流不息的人群,进出的货物络绎不绝,乔致庸数月前到达太原一场,那时的太原绝没有现在这般活力,这不由让乔致庸大感惊讶,其余晋商也同样如此,无论张开大嘴。
要知道满打满算,汉军入主太原城不过半个月时间,在他们想象中,半个月时间汉军能够维持城中秩序已是了不起,城中肯定会处处是军士巡逻,没想到除了偶尔可以看到一两队巡逻的军士外,整个太原城已经恢复正常。
这次到太原的商人中不少在太原有分号,各家分号掌柜都知道东家得到汉王的邀请,这几天就会到达,因此都派了伙计在城én口等待接送自己的东家,而没有分号的商人则只能自行入城寻找客栈住宿。
复盛公商号更是由太原城分号掌柜高钰亲自在城én口迎接,看到乔致庸的马车过来,高钰马上迎了上去,大笑道:“东家,我就猜到你今天会到。”
高钰是乔致庸长随出身,跟在乔致庸身边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自然知道乔致庸的脾气,必定会在接到邀请之后就马上起程,知道乔致庸哪天到也不奇怪。本书更新来自
让高钰登上自己的马车,一同进城之后,乔致庸才发现城中秩序更是井然,人来人往却不显得àn,忍不住问道:“高钰,城中为何恢复的如此之快?”
“东家有所不知,自上月底汉军入主太原后,城中汉军已经增加到数万人,汉军待遇优厚,又可以轮流休息,他们买东西都用银元和厚厚的铜钱,商家和百姓都乐意接受,城中自然繁华。”
“原来如此。”乔致庸顿时恍然大悟,一座城中的商业是否繁荣,取决于城中购买人群的多寡,太原城中一下多了数万消费人群,难怪会短时间就变得如此繁华。
“东家,这个月不到一半时间,太原分号已经做了七千多两银子的生意,其中六成以上都是汉军所购,你看,这是汉军所用的银两,一两银子换一块半银元。”说完,高钰将一块银元掏出来放到乔致庸手中。
太原虽然是省城,不过复盛公的总号在包头,太原城的生意往年也就十万两左右,平均每个月不到一万两,如今半个月就有七千多两的生意,显然比以前增长了不少。
不过太原分号每月多数千两的生意还引不起乔致庸多大兴趣,他的jg神马上被手中银元吸引,他早就听过汉军发行的银元,只是还是第一次接触,银元印制jg美,拿在手中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也难怪百姓一下子就会接受,换了他也愿意银元而不愿意用银子。
这种银元对于商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甚至对于票号也同样如此,票号从事的是汇兑,银子、银元都是一样作生意,银元印制jg美,容易清点,可以省去票号许多检验真伪和清点数目的时间。
除了银元外,高钰又将汉军发行的铜钱取出来,这个铜钱与清廷以前发行的铜钱对比,优势更是明显,汉军的铜钱为纯正的黄sè,而清廷原本发生的铜钱却是灰sè,甚至是白sè,明显铜中掺假太多。
“那么原本的铜钱怎么处理,汉军是否要废除?”
“这倒没有,只是民间已经将兑换的比例拉开,一枚汉军新式铜钱换三至四枚旧铜钱。”
高钰的回答让乔致庸松了一口气,若是汉军将旧铜钱废除,乔家肯定又要损失一笔,只是仔细一想,他心中越发忧虑,改朝换代虽然对商人有影响,不过只要兵灾过去,商人其实是最快恢复过来的一群人,因为历朝历代都离不开商人的流通,只是这次汉军入主山西却与以往的改朝换代不同,除了军队,汉军还有着远比山西更加庞大的商业系统,如果愿意,汉军根本不需要与本地商人合作,这才是晋商最大的危机。
但愿这次汉王不会对晋商赶尽杀绝,乔致庸忍不住心中祈祷。
“东家,说起来还有一桩奇事,东家听了肯定也会惊奇。”高钰卖了一个关子道。
乔致庸随口应了一声,却没有在意,他此时哪有心思听什么奇事,高钰顿时觉察到东家有心事,他心中有点明白,还是将奇事讲了出来,高钰讲的正是有汉军士兵对百姓下跪赔礼之事,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段故事被高钰讲得天huāàn坠,一下子就把乔致庸吸引住。
“真有此事?”听完高钰的转述,乔致庸有点不相信的问,若不是高钰是他心腹之人,换一个人将此事讲给他听,乔致庸必定不会相信,连问都懒得问。
“东家,此事轻眼目睹者不少,如何能有假?”高钰道。
乔致庸沉默了一下,才问道:“你对汉军此举怎么看?”
“这个,我也说不好,有时觉得汉军完全是多此一举,为了一点小事平白丢了自己的脸面,有时却觉得汉军此举得远大于失,至少听到此事后,大家对汉军的军纪都赞不绝口,城中一下子就稳定下来。”
“那就是了,还有什么脸面比百姓拥护强。”
“东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汉军果然是得远比于失。”
“高钰,你这小子还是那么滑头,我不相信你看不出,恐怕刚才是故意如此说吧。”乔致庸的心情突然轻松了下来。
高钰嘿嘿一笑,不再言语,马车辚辚而行,直将乔致庸等人送到分号,从车上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乔致庸仿佛第一次到太原城一般,每天起chuáng吃过饭后就乘马车在太原城中闲逛,连几次同行邀请也推脱不去,他自然知道同行邀请他的用意,无非是讨论如何应对这次汉王的宴请。
对于这点,乔致庸已经有点退避三舍的想法,他已经看清了,凭现在的晋商想讨论如何应对汉王,就象是一群蚂蚁想对付大象一样可笑,一旦恼怒了汉军,汉军完全可以不理会晋商的想法,将他们连根拨起。
几天的闲逛下来,乔致庸收获颇丰,汉军入主的时间虽然短,已经在这座城池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无论是小贩还是普通市民,对于汉军入主之后的行为都赞不绝口,而统治了二百余年的清廷却仿佛一夜之间已经烟消云散。
在乔致庸闲逛时,其余商人却是忙着互相走动,议论着如何应对,只是他们的讨论注定是徒劳,反而变得越来越沮丧,整天担惊受怕,不管来到太原的商人如何想,中秋之日还是来到,各人只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宴会。
……………………
抱歉,迟了一点。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九十六节 酒宴
第一百九十六节 酒宴
汉王宴请晋商的地点在原巡抚衙én,时间定在晚上七时,多数商人提前到三四点左右就到达,有不少商人带来大批礼物,不过装着礼物的马车或者挑担在入口处就被拦下。更新超快 文字最多 wen2
整个巡抚衙én前面戒备森严,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看着那些站立笔直,手持步枪的汉军士兵,平时仆役环绕,养尊处优的晋商连争辩一句也没有勇气,只能乖乖放下礼物,空手而入。
巡抚衙én已经装扮一新,huā园中摆下数十张桌子,足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用餐,此时桌子上面已经摆放了一些瓜子、水果、月饼等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能被汉军邀请过来的晋商都是身家颇丰,他们参加的大宴小宴无数,从来没有一次宴会象这次一样战战兢兢,看着眼下的数十张空桌,却没有人敢随便坐下,都只是站着,小声的与身边熟悉之人jiāo流。
“怎么回事,让他们坐下,这样àn糟糟一团,成何体统?”胡汉先走进宴厅时,发现请来的晋商都站成一个个团体而没有坐下时,忍不住向旁边负责护卫的汉军军官问道。
“回大人,卑职马上处理。”那名军官急忙回道,转身朝两旁的士兵吩咐道:“引导他们入坐。”
“是,大人。”两旁汉军士兵大声应道。
在汉军引导下,晋商们才各自纷纷坐下,只是靠近最前面的几张桌子依然无人敢坐,好在园中摆放的桌椅够多,所有人坐下后还有不少空位。
对晋商进行中秋宴请虽然是汉王的主意,不过宴请的名单却不是汉王府所出,而是由和各地分散下去的汉军自行决定,人员多寡只能算一个大概,多准备一些桌椅也是正常。
晋商们虽然坐下,依然是小心万分,多数人中午早早吃了饭,等到六点多时,许多人肚子饿得咕咕叫,只是依然很少有人去动桌子上摆放的那些水果、月饼、瓜子等物。
天气渐黑,一盏盏气灯点亮,气灯外罩上了红sè的灯布,灯光从红布透出,将整个巡抚衙én照得美轮美奂,再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可惜景sè虽好,对于这些满腹心思的晋商来说却是没有多少心情来欣赏,他们既盼望汉王早一点出来,让他们早点知道汉王的意图,又担心汉王要价太高,他们难予承受,不如晚一点出来,心中矛盾万分。
巡抚衙én后院,王韶已经穿戴整齐,一身宽大的黄袍披在身上,上面绣着张牙舞爪的四足金龙,将王韶的气势烘托的威严无比,傅善祥依然不满足,小心的整理着,眼中满是爱意。
“总共来了多少商人?”
“回殿下,一共到了二百三十五人。”林三回道。
“二百三十五人。”王韶虽然早就大致知道邀请商人的名字,听到这个确切数字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有点感叹。
二百三十五人,意味着这是二百三十五家十万两身家的富豪,这次中秋宴请时间比较仓促,必定还有不少人被遗漏,由此可见数百年经商下来,晋商积累的财富何等惊人,放眼全国,恐怕也只有江南、一省可比。
不过江南这数年发展极快,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新晋了许多富翁,而晋商因为商路断绝,反而受到了重创,一进一出之间,晋商已被江南商人远远拉开。
如果汉军有需要,一声令下,不用数月,在江南筹措一万万两银子也不是难事,而即使对山西所有商人抄家恐怕也抄不到这个数,毕竟资产不等于银子,山西商人的总资产或许超过数万万两,而银子绝拿不出来一万万两。
这也正是汉军可以不依靠晋商的底气所在,如果换了一个政权,面对晋商如此大的资本,恐怕首先的想法便是拉拢为主,晋商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才会如此小心翼翼。
放在最前面一座大钟滴滴答答的走着,指针终于快到七点,正当商人们等得有点心焦时,一名汉军大声禀道:“汉王驾到。”
晋商心中都是一惊,连忙向大én口看去,只见一名三十岁左右,身穿黄袍的青年在众多军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众人没敢仔细观看连忙急忙离开座位跪下:“参见汉王殿下。”
这些人并没有经过训练,声音参差不齐,听起来倒是闹哄哄一片,陈亚林、林启容、张乐行等人都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王韶倒是没有在意,笑道:“免礼,赐坐。”
“谢汉王殿下。”又是一阵参差不齐的回答,忙碌了半天,各人才重新坐下,而王韶也带着身边的一些亲近将领在主位上坐下,才拍了拍手道:“上菜”
随着王韶一声令下,一队队身穿便服的汉军川流不息的端着菜上来,不出数分钟时间,原本除了果子就空dàngdàng的桌面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显然汉军早已作好了准备。
端上菜后,所有的汉军又如同cháo水一般退去,动作整齐,宛如行云流水一般,一些商人本来看到端菜的是汉军,心下虽然有点忐忑,只是却忍不住笑汉军粗鄙,看到这种情形,却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暗中嘲笑的心思dàng然无存。
哪怕是最有名的酒楼训练的仆役也不可能做到如此整齐的地步,汉军使用军士为众人上菜,在他们眼中,这是汉王对众人一次下马威,谁还敢嘲笑,无疑愚蠢万分。
为众人上菜的汉军退下去之后,每张桌子前还留有两名汉军给各个商人斟酒,等汉军斟酒完毕,王韶才举起杯子,道:“诸位,今天是中秋佳节,为庆祝节日,大家干了这一杯。”
看到汉王举杯,众人也连忙举起了杯子,回道:“多谢王爷。”将杯中酒一干而尽。
这一杯酒下去,众人只觉得喉中火辣辣一片,只是一股香味也在口中回味无穷,忍不住心中赞一声好酒,许多人心中已经转开,但是这种酒若是用来出售到草原,必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杯酒,是为庆祝我汉军入主太原,大家再干一杯。”
……
汉王连续举杯两次,各人也连喝了两杯,酒量深者不觉如何,洒量浅者脸上却已经变sè,脑袋也开始有点晕晕糊糊,只是汉王还没将最重要之事说出,各人都打起jg神,不敢漏听一句。
“这第三杯酒,孤是代表全省的灾民来敬大家,今年山西旱灾、蝗灾齐出,全省受灾之人数百万之多,我大汉朝廷虽然已经拨下钱粮对灾民进行赈济,只是各位仍山西商界头面人物,平时生意全靠倚仗山西民众,可以说民众才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如今民众有难,尔等自然也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今天让大家来,正是要各位慷慨解囊,对山西灾民伸出援助之手,凡是愿意对灾民捐献钱粮之良商,和孤一起干了。”
“汉王殿下仁慈,我等自当尽力。”众人轰然叫道,心头的大石陡然落了下来,原来大家猜得不错,汉王还是要向大家募捐,既然如此,那么多少也要表示一下。
乔致庸心中却多少有点失望,若汉王用意真是只为一些钱粮的话,宴请众多商人实在是小题大做。
三杯酒后,王韶没有再敬,道:“好了,大家都坐下,今日本王请客,诸位务必吃好喝好。”
“多谢汉王。”各人坐下,心中大石既去,看到酒桌的好菜,各人才重新感觉到饥饿,加上喝了数杯之后,各人的胆子也渐渐放大,不知不觉狼吞虎咽起来。
接下来,仿佛汉王真是单纯宴请,汉王并没有再劝酒和说话,为使大家不至于拘束,汉王更是只象征xg的吃了几筷子就退去。
众人差不多吃到半饱时,有汉军士兵开始在每桌上挨个登记各人要捐赠的钱粮,各个商人们才开始重新心疼起来,虽然汉王没有规定各人要捐的数目,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又处于巡抚衙én中,多数人不敢写太少,一般都咬牙写了一个过得去的数字。
当然,也有商人吝啬钱财,其中一人首先大胆写了一个极低数字,汉军对此也没能作什么表示, 有一就有二,见到这名商人无事,后面又有不少商人学样。
“王爷,这是厅中商人们自愿捐献的钱粮,银一共八百五十万四千余两,粮食共计二百余万石。”林启容拿着商人捐献统计的数字,有点兴奋的道,他以前对晋商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以为最多能nong到一两百万钱粮,没想到加起来有上千万之巨。
银子对汉军来说不是大事,关键是粮食,眼下山西粮价疯长,即使是普通的杂粮每石也要六七两银子,有了这批粮食,可以大大减少汉军从外运粮的数目。
王韶只得翻看了一下就放下,看来山西商人中聪明人还是多,这次自己亲自宴请这些商人,主要目的虽然不是为了钱粮,可是钱粮之事总是越多越好。
之所以让商人们捐赠,除了可以减轻汉军运输负担,也有对晋商安心之意,可谓一举两得,偏偏还是有商人不识时务。
第二?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