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54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54部分阅读

    辉推荐翼王,秦日纲只得打消自只的念头,无论是兵力,战功,还是在天国的地位,他都无法与翼王相比,只好道:“北王殿下英明,翼王必不负天国之托。”

    解决这件大事,韦昌辉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他马上开始动作,一方面在杨秀清身上又加了一条私通汉军的罪名,加大对京城搜捕力度,一方面以北王府的名义,直接命令石达开就杨辅清一事与汉军交涉。

    武昌,石达开盯着韦昌辉派来的使者,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之意:“北王让本王去与汉军交涉,本王什么时候归北王管辖,本王自己怎么不知道?”

    韦昌辉派来的使者忍不住心中有点虚,道:“翼王殿下,北王奉天王旨意,诛除杨逆,目前已经接管了东王府的所有权利,总揽天国政事。”

    “总揽天国政事,好大的口气,只是天王旨意何在?”

    “这个……”使者顿时哑口无言,韦昌辉几次求见天王,想得到天王让他总揽朝政的旨意,可惜天王就是没给,虽然眼下朝中旨意都是由北王府出,可是总有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回去告诉北王,要命令本王也可以,让他拿出天王的旨意来,东王谋逆,本王可以不管,不过天京诸多将士都是天国根基,还请北王能够网开一面,对自家将士手下留情。”

    对杨秀清的专权,石达开也有所不满,杀杨秀清,石达开其实并无反感,反感的是韦昌辉想取代杨秀清的位置,东王好歹是天王名正言顺封的九千岁,他北王又算什么,如果杀了东王,换上一个北王,那和原先又有什么两样,何况北王哪一点比得上东王。

    让石达开更加反感的是,北王杀了东王·家子还不够,而且还要诛连东王府旧部,东王府受洪秀全之命总揽朝政,石达开还在天京时辅政过东王一段时间,严格来说石达开本人也算东王旧部,如果韦昌辉要逐一清算的话,石达开也要牵扯进去。

    武昌是翼王的地盘,对于石达开如此回答,韦昌辉派过来的使者也无可奈何,只好灰溜溜的离去。

    使者回到天京,对于翼王自然没有什么好话,将石达开拒绝接受命令的话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听到使者的回话,韦昌辉心中顿时怒火高涨,没有得到天王的旨意,本来就是韦昌辉一块心病,没想到石达开竟然敢借此拒绝他的命令,实友是让人忍无可忍。

    他强耐怒火,道:“来人,把燕王找来。”

    “是。”

    秦日纲很快到来,他一进来就问道:“北王殿下找我何事?”

    “你把去翼王遇到的事说给燕王听一遍。”

    名使者又将刚才给韦昌辉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听完使者所讲,秦日纲心中却暗暗有些欢喜,没有石达开配合,北王要想恢复东王的权势,就得更借重于他。

    “燕王,翼王公然违反北王府旨意,本王不能置之不理,你马上派人拘拿石逆家眷,不可让其走脱。”

    “什么,拘拿翼王家眷,北王,这是否不妥?”秦日纲被韦昌辉的话弄得吓了一大跳。“有什么不妥?石逆公然拒绝本王的旨意,本王若不采取行动,还有何人会听从本王旨意,石逆若有心,只要向本王低头,本王自会放了他的家眷。”

    秦日纲才明白,北王这是要拿翼王的家人作人质,这虽然很无耻,不过不失一个好主意,只要石达开不是铁石心肠,必然会服软,只得应道:“是。”

    翼王府家人被捉拿,对于天京城的军民来说是非常震憾之事,翼王时湘军数次大胜,无疑使得翼王在天国将士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如今竟然连翼王的家人也不能保,许多人心中对于北王的权势不由产生了绝望的心理,也加快了属东王府的将士对北王府投诚的度。

    韦昌辉在天京的持续杀戳并非毫无目的,而是逼迫原本东王府的将士转投自己辖下,他州开始之不过带了三千人马入京,如今已经扩大到二万多人。

    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响起,将韦昌辉在天京的所作所为传到了王韶手中,看到韦昌辉开始布署对付石达开,王韶明白,距离韦昌辉死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他将电报放下,道:“来人,传李七!”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五十节 挖墙角

    等传召李七的人下去后,王韶想了想,道:“传令,让吴如孝觐见。”

    “是。”

    自有另一名传令兵下去,此时天色已黑,接到汉王传令,李七和吴如孝两人还是很快达到。

    “拜见王爷。”

    李七只是鞠了一个躬,而吴如孝却是跪在地上,虽然汉王数次明着了免跪,只是吴如孝却每次还是年夜礼参拜,没体例,他是降将,早就拿定主意,开始要夹起尾巴做人。

    “好了,都免礼吧。”

    “谢王爷。”

    吴如孝来到淮安已经数天,他是代表杨辅清等人来拜见汉王的,杨辅清易帜虽然已经有十余天,只涉及到数州之地,二万余兵,百万苍生,杨辅清等人一时抽不开身,不克不及马上过来拜见汉王,而最为清闲的则是吴如孝,自然由吴如孝先期过来拜见。

    虽然颖州与淮安的铁路线不相连,不过有河道可以联通,吴中孝来到淮安并没有费多长时间。

    “吴爱卿,这几日在淮安过得可习惯?”

    “回王爷,微臣以前是商人,走南趟北惯了,到了哪里都能适应,没有什么习不习惯。”吴如孝回道。

    “哦,是商人,以前是做什么的?”王韶一下子来了兴趣,吴如孝在太平军中其实不起眼,以前王韶还真没有注意过他的资料。

    “回汉王,微臣曾在广州十三行做过会计,后来自己出来单干,与洋人做过数次买卖……。”吴如孝将自己的经历详细了出来。

    人才,王韶忍不住赞叹,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问,却找到一个精通算账,又精通商业并且还懂英文的人才,这样的人放在太平军中无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难怪名声不显。

    “吴爱卿,孤筹算让去外交部工作,不知以为如何?”

    吴如孝不由有些游移,在他看来,外交部只是与洋人打交道的处所,实在不克不及什么重要的部分,只是汉王亲自询问,他却欠好拒绝,只得道:“回王爷,微臣愿听从王爷放置。

    看到吴如孝的神色,王韶就知道他对自己的放置有点不满意,道:“吴爱卿,外交是一件年夜事,尤其是与洋人的外交,弄欠好就会平起战事,弄得好不定就会消弥一场战事,既然曾在广州十三行做过,自然知道十五年前那场战事,起因不过是朝廷查封几名英国商人的鸦龘片罢了,后来越闹越年夜,结果弄得两国交战,堂堂天朝被数千洋人打得割地赔款,简直是奇耻年夜辱。孤让去外交部,正是借重懂洋文,又有十三洋做事的经历,挥自己所长,如果能在外交上取得功效,孤同样不会吝于封赏。”

    “是,多谢王爷开导,微臣一定用心作事,不负朝廷所托。”

    “好,这才对。”王韶年夜笑了数声,才道:“吴爱卿,今日找来,是因为孤收到消息,北王将翼王家人拘拿,两王之争已起,以看,翼王可会束手就擒?”

    吴如孝听得心中一惊,尽管他已经投靠汉军,对太平军之事却还是难免会关注,忍不住道:“韦逆疯了,疯了,竟然敢拿翼王家人威胁?”

    “以的意思,翼王不会屈服?”

    “回王爷,翼王最为刚烈,如果韦逆不拿他的家人威胁,翼王不定还会与韦逆合作,如今两人已无合作的可能。”吴如孝语气不由有些唏唏。

    若不是韦昌辉,他不成能现在投靠汉军,对韦昌辉的所作所为,他应该恨之入骨才对,不过这几天在准安对演习的汉军观察,却让吴如孝为自己及时投靠而感到庆幸。

    以汉军现在实力,单是在淮安的军队恐怕就可以横扫天国和清妖双方的军队,若是比及汉军起统一战争时自己再投靠,不单名声有损,并且绝没有现在获得的待遇好,从这方面来看,他又应该感谢韦昌辉。

    固然,对韦昌辉现在的自寻死路,吴如孝心中只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王韶点了颔首,吴如孝和自己的判断一致,韦昌辉这次拘捕石达开家人算是走了一步臭棋,不过,非论他有没有拘捕石达开家人,恐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韦昌辉没有意识到他其实不过是洪秀全手中一颗棋子罢了,真正要杀那些东王旧部之人其实其实不是他,而是一直躲在天王府中不出来的那个人,否则在诛了杨秀清的第一天他就可以制止。

    “吴爱卿,在天国将士中,哪些人对东王最为忠诚,是否可以将他们都拉过来?”

    王韶的筹算是趁着韦昌辉还在年夜杀特杀的这段时间,尽量从太平天国中拉人,如果比及韦昌辉伏诛,洪秀会将所有罪责都推到车昌辉身上后,再想从太平天国拉人,恐怕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

    吴如孝心中一跳,没想到汉王是要自己挖天国的墙角,如果是刚投降时,吴如孝心中恐怕还会有一点别扭,只是此时他已经完会站在了汉军一边,想了想才道:“回汉王,臣与天国诸将虽然相熟,只是要好的却不多,李世贤算一人,其余人就不太好。”

    太平天国上层都是广西人,吴如孝是广东人,可以想像吴如孝免不了会受到排挤,与年夜大都人关系不太好也属正常。

    只是从吴如孝嘴里听到李世贤的名宇时,王韶还是有些感兴趣,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后来被封为侍王,如果能拉到李世贤,是不是可以靠李世贤的关系拉到李秀成,李秀成在后来可是支撑太平天国残山剩水的人物。

    “这样吧,吴爱卿,可否给李世贤写一封信‘如果他愿意过来,孤可以给他一个男爵的头衔,外加一团军力。”

    汉军能给出一个男爵的头衔已是不低,何况还有一个带兵实缺,只是吴如孝却有点期期哎哎,这个条件要通过写信招揽,李世贤会来的几率实在太了。

    李世贤与他不合,他是因为主将杨辅清走投无路,不克不及不降,才跟随杨辅清一起降的,而李世贤虽然是东王提拨起来的将领,只是与东王关系到底不如杨辅清密切,压力其实不年夜,李世贤在天国已是一路主将身份,在对汉军又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以男爵和一名团长招揽,恐怕不会动心。

    “这样吧,吴爱卿可以先试试,不成绩算了。

    “王韶想了想,马上了解到吴如孝的为难,不过汉军不成能为招揽太平天国的将领开出太高的条件,那样光是内部就会不服,杨辅清仅是一名子爵罢了。

    “汉王,微臣想亲自去一场李世贤军中,服其来归降。”吴如孝突然道。

    “亲自去,这实在太危险了,吴爱卿没有必有如此,在孤心中,爱卿远比一名李世贤来的重要。”王韶摇头拒绝道。

    这确实是王韶心里话,汉军军力在此时已是无敌,缺少的反而是能够治理一方或者担负文官之人。

    汉王的拒绝,反而坚定了吴如孝去亲自劝降的决心:“王爷,微臣有绝对掌控,即使李世贤不降,也不会拿微臣如何,归正只是走一趟而去。”

    “吴爱卿既然如此有掌控,那孤就不阻止了,对了,除李世贤,还有哪些人可能会降?吴爱卿不需要写书信或亲自劝降,只要将资料提供给李爱卿即可。”

    对这些人的劝降,杨辅清的书信比吴如孝的书信会管用许多。

    “是,微臣遵旨。”

    吴如孝详细了出来,在吴如孝认识中,除李世贤外,李秀成、林凤祥、罗年夜纲、林启容等将领都是受东王恩德最年夜的将领,有可能因为东王的死为东王打抱不服改投汉军,不过,他的掌控其实不年夜,至多只有五成。

    有五成的掌控已经很高,对吴如孝提供的资料,李七很是满意,吴如孝不单提供了每人现在的官职和能力,还提供了他们各自喜好,有了这些,汉军的劝降掌控会年夜的多。

    李世贤驻扎的土地在商丘,商丘位于三省交界,这里通便当,物产丰富,驻扎在此地除要抵抗山东清军外,原本与汉军其实不相连,可谓是美差,不过杨辅清投靠汉军后,商丘一下子变得不单要面向清军,还要面向汉军。

    自从东王被害消息传来,李世贤也陷入不安中,他一方面为东王抱屈,一方面却感到前路迷茫,东王就这样被杀了,他们这些东王旧部,等北王腾出手来,还不是杀就杀吗?

    杨辅清投降汉军后,李世贤更不知该何去何从,或许这是一条路,可是想起这些年天国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李世贤又实在无法对天国舍弃。

    这天,李世贤和往常一样,在府中不知如何是好时,一名亲兵走了进来,道:“将军,外面有一人自称是将军好友,要求见将军。”

    “他叫什么名字?”李世贤问道。

    亲兵道:“他叫吴十三。”

    “吴十三?”李世贤年夜为纳问,他哪有什么叫吴十三的朋友,正想不见,只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道:“快,把他请进来。”

    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十五一节 撤离

    李世贤稍等了一下就看到自己的亲兵领着一人进来,果然正是他猜想之人,他赶忙让亲兵退下去后,埋怨道:“你好大的胆子,这么大摇大摆来到这里,不怕我拿你治罪吗?”

    来人自然是吴如孝,本着宜早不宜迟的想法,第二天吴如孝就从淮安往商丘方向赶,先是乘船到徐州,再从徐州骑马,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到了商丘。

    吴如孝脸上故作一片惊讶之色:“治罪,治什么罪?”

    李世贤不由压低声音:“你叛逃天国,我自然要治你叛逃之罪。”

    吴如孝露出一丝笑意:“叛逃是投敌,如今汉军与天国还是盟友,我如何谈得上叛逃,何况天国可有下令捉拿我的旨意?”

    李世贤不由一窒,由于翼王根本不听从北王的命令,到现在天国还真没有如何处置杨辅清等人的命令下来,刚才那些话不过是他下意识的反应而已。

    “吴大哥,要说话我说不过你,不过如今你我各为其主,你是从天国出去之人,实在不该来。”李世贤叹道。

    “怎么,莫非你真要拿我这个大哥吗?”

    “怎么会,当初若不是吴大哥救命之恩,我李世贤说不定早成为路边尸骨,我再怎样也不会恩将仇报。”

    “好兄弟。”吴如孝拍了拍李世贤的肩膀,突然问道:“那东王的恩情你打算怎冻报答?”

    这话一下子就击中李世贤的软肋,东王之事正是李世贤这些天坐立不安的根源,没有东王,何致于有他李世贤今天的地位,可是他不要说替东王报仇,就是自身也可难保。

    半响,李世贤才道:“害东王的是韦逆,可是眼下天王还被韦逆蒙蔽,若有天王诏书,我定起兵为东王报仇。”

    “哈哈。”吴如孝狂笑起来仿佛是听到什么功荒谬之事一般。

    李世贤不由有点恼怒:“吴大哥,你笑什么?”

    吴如孝道:“我笑你纯猝是自欺欺人,天王被蒙蔽,这才是最大的笑话,如果天王当真是被蒙蔽就凭北王一人,如何能够神不知鬼不觉靠近京城,又轻而易举的在晚间进城?如果天王是被蒙蔽,为何东王死了这么多天,天京城的杀戳还没有停止?”

    面对吴如孝的责问,李世贤一时无话可说,这些东西李世贤未必就没有想过只是以前不敢往深想而已,天王、东王本来是天国两大支柱,如今东王已经不在,如今再责疑天王,那么天国离轰然倒塌之日也就不远了。

    “贤弟,走吧,离开天国,天国早已经背弃当初的理想如今诸王为了权力,只刺下自相残杀,天国前途已经完了,难道东王的死还没有让你醒悟过来?”

    李世贤苦笑道:“吴大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不过此事重大,我需要深思熟虑才行。”

    吴如孝知道欲速则不达:“那好,我也不逼贤弟,不过夜长梦多,谁也不知道韦逆什么时候就会对天京外的天国将领进行清洗,若等到韦逆动手时还没有作出决定,就悔之晚矣。”

    李世贤点了一下头:“吴大哥,不管成与不成,我三天之后给你答复。”

    就在李世贤接待吴如孝数天后,远在山西的林凤祥也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名杨根元,是杨辅清身边亲信持着杨辅清书信来见他,让林凤祥不得不见。

    看完杨辅清的书信,林凤祥脸色木然:“回去告诉七国宗,他的选择我不反对不过人各有志,天国是我的家我绝不会背叛天国,还望七国宗好自为之,以后各为其主,如果在战场上遇见,我林凤祥绝不会手下留情。”

    杨根元道:“求王,你不要忘了,若不是东王派兵救援,求王恐怕早已径死在清妖手中,如今天国不公,连东王也以莫须有的罪名擅杀,七国宗并不求王爷为东王报仇,只是为王爷身家性命作想,为王爷指出一条明路而已,王爷切莫自误。”

    “哦,那我谢谢七国宗了,只是是否明路,本王自会判断,你回去吧,本王辜负七国宗的好意了。”

    杨根元还想说什么,只是看到林凤祥脸上不豫,仿佛是强压怒火一样,终究没敢再说,只得灰溜溜的离去。

    杨根元走后,林凤祥原本木然的脸色却变得悲戚起来,其实他内心远没有杨根元所看到的坚强,东王之死,林凤祥又何尝不是感到愤懑,没有东王,就没有他的北伐,也不会一举成名,若不是东王派出人马救援他如今尸骨已寒,可若是因为东王之故让他背叛天国,却是万万不能收到林凤祥拒绝投靠的消息,王韶不由感到遗憾,林凤祥是他看好的将领,如果愿降,王韶准备了一个伯爵的头衔和一个师长位置,可惜对方还是拒绝了。

    不过林凤祥虽然拒绝,对于其他天国将领的拉笼却已经初步见效,除李世贤外,罗大纲、林启容等人对投靠汉军都已经意动。

    罗大纲原本是三合会首领,三合会起事失败后又秘密加入天地会,在太平教初期,罗大纲已有部下千余人,纵横广西各条水道,在冯云山数度劝说下,罗大纲才加入太平军,掌管太平军所有水师,不论是前期太平军转战各地,还是翼王石达开数次击败湘军,其中罗大纲都有着赫赫战功。

    只是罗大纲如此功劳,前期五王倒也罢了,在后又有多人封王的情况下,罗大纲依然没有封王,这让许多部下为自己的主帅叫屈,这自然也难免影响到了罗大纲,认为天国处事不公,这次东王之死更是让罗大纲心生寒意。

    天京,汉军大使馆的人员比往日稀少了许多,从原本一百多人降到只有十来人,往日热热闹闹的使馆变得门可罗雀起来。

    这个时候,人人自顾不瑕,自然没有谁有闲心来使馆窜门,何况杨辅清之事发生后,北王还给东王定下一条勾结汉军的罪名,虽然北王没有拿汉军使馆中的人如何,也没有对汉军使馆包围,只是大家还是明智的与使馆断了来往。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对汉军使馆的变化留意,使得汉军使馆中的人员得予逐步撤离。

    撤离使馆是汉王府亲自下达的命令,虽然中国自古就要两军交战不杀来使的说法,可是这次汉军对太平天国的挖墙脚范围太大了一些,等到天国的前线将领纷纷投靠汉军时,谁知道洪秀全、韦昌辉会不会拿汉军使馆中的人出气,还是撤离比较保险。

    “大人,东西已经上船了,我们也该走了。

    “一名使馆人员来到泰延山面前禀道。

    这名使馆人员所说的东西,正是一台无线电报机,这是使馆最重要之物,哪怕其它东西都丢失,这台机器也非要带上不可,这台东西重达二百多斤,要此时要运出城并非易事,好在总算有惊无险,运了出去。

    虽然哪怕这台机器就是留在使馆内,天平军十有八九也不知是什么东西,不过能不冒险还是不要冒险来得好,听到机器已经顺利运到船上,泰延山顿时松了一口气,留恋的望了大使馆最后一眼,才道:“好,咱们也走吧。”

    “是,大人。”

    随着最后十余人跟在泰延山身后离开使馆,整个使馆区已经空无一人,大门也只是虚掩,上锁肯定是没有用的,里面的东西谁能先得到就让人家先得吧。

    天京原本就是一座兵营,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属太平军一员,只是平时大街上还可以看到诸多老弱、妇孺的身影,青壮年也多是普通市民,如今这些老弱、妇孺,普通市民却仿佛都消失了似的,更多的是一队队精壮士兵在巡视,即使偶尔碰到一些普通人,大多数人也是行色匆匆,不敢久留,整个街道弥漫着全是一股萧杀的气息。

    那些老弱、妇孺和普通青壮当然没有消失,只是在这个紧张时期,大家能少出来尽量少出来,泰延山这十多人走在街道上,一时之间十分显眼,几次被太平军拦下盘查。

    好在此时泰延山等人的身份还管用,虽然被拦下了数次,只是在泰延山说明身份后,还是给予了放行,不过,不少人已经紧张的大汗淋漓。

    等到出了城,登上蒸汽船时,十余人才终于放下心,随着泰延山等人到达,蒸汽船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开始向前行驶,逐渐消失在河道中。

    在泰延山等人撤离不到一个时辰,韦昌辉已经接到这条消息,不过韦昌辉对于汉军使馆撤离之事并没有在意,他现在的精力全部放在如何应对翼王对他的反扑之上。

    在得知家人被韦昌辉狗拿后,石达开非但没有服软,反而以韦昌辉滥杀无辜,阴谋篡位为由起兵,公开要求天王诛灭韦昌辉,为东王平龘反,在石达开号召下,已有多名将领响应。

    不要说其他人,单是石达开本人就带着五万大军向天京而来,这让韦昌辉大为焦虑,自然没有心情理会这种小事。。。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五十二节 午饭还是先吃为好

    不过,韦昌辉现在不在意,十余天后就会后悔莫及,差点气炸了肺。

    淮安,前面个人和小团体比赛已经结束,九个单项冠亚军和十八个团体冠亚军都已经决出,个人方面,九个项目冠军由六个人获得,其中一人得了三个项目的冠军、一人的了两个项目冠军。

    其中的到三个项目冠军之人叫夏嵩,他包揽的是二百米步枪射击、四百米步枪射击和三公里越野赛冠军,另一名得到二个冠军之人叫王春海,他包揽的是五百米障碍赛和刺刀拼刺两个项目的冠军,

    恰四项:一百米步枪射击、自由投弹、一千米障碍赛、八公里越野赛比赛结果比较正常,分为私人获得。

    这六人功过报纸的宣染,一下子成为名人,最为出名的自然是三项冠军的主夏嵩和获得二项冠军得主王春海,俩个人的相片反复出现在报纸上,成为众多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

    十八个团体比赛项目中,老六师是最大赢家,总共夺取了十一项冠军,十二项亚军,十四项季军,每师都至少有个项目夺冠,进入前三拿下九个奖项最为瞩目,甚至盖过近卫师二项冠军、二项亚军、三项季军的成绩。

    而剩下只有三个冠军落到其余十二支队伍中,出乎意料的是新组建的六个师竟然没有全军覆没,第十五师拿到一个班级一千米障碍赛冠军,而班长正是刘铭传。

    这个班的组成|人员都是昔日从事私盐买卖的人员,他们平时习惯躲避官兵,常常挑着四眼满山跑,对障碍赛有着天生的优势,不但拿到了班级一千米障碍赛冠军,还拿到了五百米的亚军。

    这让十五师上下大为兴奋,恨不得敲锣打鼓进行庆祝,刘铭传这个小小的班长也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个人赛和团体赛完成后,终于轮到各师之间的军演,这次军事演习规则很简单,由指挥部线划定一个山头,然后指定两处地方出发,由演习的两支部队抽签决定出发地点,同时出发,在演习结束时,谁占据了山头就算谁赢。

    演习时间为三天,如果你有本事提前让对方全军覆没,那么不用占据山头也可以算赢。

    二十二支队伍,分成十一组,其中老六师、近卫师、三只海军陆战队和第九师为种子,分别与另外十一支队伍淘汰,十一支胜者再分成六组,其中一支队伍轮空。决出五支胜队后,与轮空一支队伍分成三组,败者淘汰,胜者争夺前三。

    无论是参加演习的各师军官,还是跟随王昭一起过来的各国大使,一下子都变得紧张起来,二十二个师级部队,他们的主官无一例外全部到来,杨辅清、黄文金等降将也暂时放下手头事务,来到淮安参观军演。

    这次演习,是各师的荣誉之战,谁也不敢怠慢,而对于各国大使来说,前面的比赛很好看,不过要得到一支军队的整体战力,还是莫过于观察他们彼此之间的对抗演习。

    “轰!轰!轰!”随着三声炮响,演习正式开始,十二支队伍向前方的目的地飞快前进。

    演习开始了,王昭反而清闲了下来,这次演习区域很大,足有上千公里范围,王昭不可能跟着哪只队伍之中,这样对那支队伍肯定会有影响,只能留在城中坐镇,通过临时架设的有线电报了解前方动态。

    反倒是各国大使兴致勃勃的跟随在各支队伍后面,借以对汉军进行各方面了解,王昭对此并没有反对,只要不使用无线电,汉军暂时没有什么需要保密,没有这些洋人在身边,王昭可以轻松一点。

    “快,快,在快一点,抢占山头。”这是每只部队主官的声音。

    个支队伍距离目的地大约有五十公里左右的距离,整个演习的时间长达三天,不过抢占山头,最先到达的一方无疑有着优势,谁也不愿意落在对手后面。

    只是大炮却拖累了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这几要考验各个主官的判断,如果全军一起前进,很可能等自己的队伍到达山头时,对手已经好整以暇,正在山头等着自己,如果讲火炮放在后方,有可能早到对方偷袭,那么纵使占了山头,没能大炮支援,最终还是要被人家夺去。

    郊外,一支千人左右的队伍正在急行军,这支队伍不要说火炮了,连干粮等辎重完全舍弃,这样的队伍前进速度自然不慢。

    “哒,哒声音响起前方一匹战马飞快向队伍方向疾驰过来,离队伍只有五六米时,马上的其实才勒紧缰绳,让战马人立而起,停了下来:“报,师长,我军离目标还有十公里。”

    这支队伍正式第一师由潘启亮所领的队伍uta连忙问道:“第七师队伍离目标还有多远?”

    七师正式第一师这次演习的对手,斥候连忙回答道:“回师长,据我们探查的结果,七师的前锋离目标还有二十公里左右。”

    潘启亮顿时长松了一口气:“这么说,我们已经领先七师的队伍十公里了,七师前锋有多少人?”

    “报师长,大约也是千人左右?”

    潘启亮倒是笑了起来,大家的打算都差不多,分成二部,一部力护着火炮在后方缓步前进,而派出四成兵力轻装前进,抢占山头,可惜对方的速度明显没有他们快。

    “参谋长,你怎么看?”潘启亮向自己的老搭档刘无病问道。

    刘无病从小体弱,父母才给取名为无病,希望他能够顺顺利利成长,只是天不遂人愿,刘无病只是到十几岁还是一个药罐子,落入一脸麻子,原本殷实的家庭也受到刘无病的牵连,变得一贫如洗。

    好在等刘无病十五六岁时,或许是身体长开的缘故,病慢慢好了,刘家才没有落到更惨的地步,长期的生病却让刘无病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加入厂卫,顺利成为一名参谋。

    自从成潘启亮搭档后,军中传着一条流言,第一师师长是疯子,打起仗来不要命,参谋长是麻子,吭起人来不要命。

    刘无病没有回答潘启亮的话,而是先展开一幅地图,道:“师长,你看,我们在这个位置,而七师前锋在这里,如果我们现在全力前进,完全可以在这个地方打一个埋伏,将七师前锋歼灭。”

    “好,就这么干,传令,在加快速度,全力前进!”

    “是”

    “师长,真要这么干,若是歼灭了七师前锋,周师长哭起来,师长可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刘无病挪移的劝道。

    在第一师,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师长对第七师师长周秀英有意思,没想到这次演习第一次就是两人对上。

    潘启亮楞了一下,才装着不在意的道:“哼,女人吗,在战场上不比她强怎么行?”

    随着潘启亮的命令传下,整支队伍开始小跑。

    另一头,第七师二一团长副团长杜融甫带着一千余人也正在拼命赶路,杜融甫因为守兵站之功,青云直上,短短一年时间已经由当初的连副成为团副,当然,这也得益于汉军去年年底大规模扩军,大量军官抽调组成新的队伍。

    第七师组建的时间只比六师晚一年不到,也可以算是汉军老底子,对初次演习就碰到第一师这个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第七师官兵并没有退缩,相反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如果能拿下第一师,那么其余各师也不足为患,说不定这次演习可以夺得第一。

    不过,无论是师长周秀英也好,参谋长祝幼莲也好,绝没有想到演习刚开始,第一师想的不是抢占山头,而是先阴人。

    “团长,快看,前面就是山头了。”下午一时左右,七师前锋的一名士兵惊喜的叫了起来。

    “快,派出侦查人员,看看第一师有没有先到达。”杜融甫还算冷静的道。

    “是。”

    马蹄声响起,不过二十分钟左右,斥候已经返回:“报告副团长,没有见到第一师的人影。”

    “好!”杜融甫脸上终于露出喜色:“传令,大家在坚持一小时左右,到了山头再吃午饭。”

    此时全军已经不行了九十多里,腹中已经饥肠辘辘,听到到了山中就可以吃午饭,七师的官兵打起最后的精神,咬牙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去。

    所谓望山跑死马,虽然立山头不过最后的七八里左右,只是跑到一半时,所有人已经是气喘吁吁。

    “砰!”就在这时,周围无数的枪声响起,接着一对对官兵从林中跳了出来,第七师官兵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已经被分割包围起。

    “不许动,举起手来,你们已经被俘虏了。”

    演习所用的自然是空弹,双方伤亡情况由随军裁判负责判决,俘虏也是如此,见到这种情况,几名裁判已经做出共同判断,七师前锋全军覆没。

    ········

    抱歉,前面的章节弄错了,没法改!(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五十三节 丰收后的担心

    “什么·不可能·不行,不能这么判。听到几名裁判判决,七师的官兵不由大声嚷了起来,他们辛辛苦苦的跑到这里,离目的地只有数里,就这么做了俘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到七师官兵的叫嚷,裁判的脸色黑了下来:“为什么不能这么判,你们自己打不过还想赖皮?”

    “谁要赖皮,赖皮也是第一师的人赖皮,我们还没有到山头,怎么能攻击我们。”

    “对,我们没有到山头,不能攻击我们。”七师官兵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拼命喊叫起来。

    这反而让裁判更反感,其中一人道:“没到山头就不能攻击,这是谁作的规定,我们身为裁判怎么没有听说过?现在已经确认,七师前头部队已经退出演习,你们若有不服,可以事后向上申请。”

    听到裁判冷冰冰的话语,一些官兵忍不住哽咽起来,除非实在有明显不公,否则裁判的判决不可能推翻,意味着刚刚开始,他们的任务已经结束,虽然七师主力和炮兵都还在,可是一下子少了千人,七师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这场演习已经输了。

    第一师的官兵却是兴高彩烈,他们将已宣布俘虏的七师官兵押到一旁,轻松爬起山顶,开始修建工事,等待自己后续部队和七师还剩下的主力。

    晚上,第一天的演习过程传到王韶手中,除第一师外,第二师、第五师、第六师也取得优势,提前占据山顶,第三师和第四师与对手在山下遭遇,双方在山下爆发激战,谁也没有时间先上山,暂时看不出哪支队伍占优。

    第二天时,演习开始激烈起来,双方大炮已经到场,每个演习区域都可以听到大炮的轰鸣,这些大炮发射的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