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53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53部分阅读

    复仇心切的东王府诸将不知是计,命令士兵返回军营后,几乎所有高级军官都向东王府方向聚了过来,这些军官加上他们带过来的亲兵依然有数千人之多,不过比起城中精兵,这点力量却不足十分之一。

    此时韦昌辉已经被绑在柱子上,头发披散,身上衣服破烂,布满血迹,一幅刚刚受过刑的模样,只是泰日纲看着他,心中的寒意却是直冒,如此简单的一个计策就把东王府全体军官都坑了。

    “韦贼,竟然敢动东王,只今天的死期到了。”

    “九千岁,你英灵不远,看看此贼下场吧。”

    看到被绑的韦昌辉,各东王下属都情绪激动,根不得马上举刀将韦昌辉一刀杀了,不过有泰日纲部下护着,只能远远的辱骂。

    “各位,天王马上就要来了,为防有人冲撞天王车驾,还请大家将兵器交出来。”奏日纲命令道。

    洪秀全这两年多时间极少露面,许多人也很久没有见到天王,听到天王要来,又看到韦昌辉确实被绑,各人并没有多作怀疑,一个个老老实实将兵器交了出来。。。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四十六节 展示实力

    就在所有人将兵器交出后不久,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东王所属很快发现他们被大量全幅武装的士兵包围。

    一些人反应快的人已经发现上当,顿时大骂卑鄙,向绑着韦昌辉的柱子冲了过来,泰日纲挥了挥手,无数的韦、秦两人部下向前冲去,展开对东王所属将领的屠杀。

    虽然东王府将领拼命抵抗,只是手中没有兵器,他们的抵抗效果甚微,不到一个时辰,东王府所属三千余人全部倒在血泊中,不少人都睁大眼睛,死不瞑目。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忠于天国,忠于天王,却会遭到如此命运。

    汉王府,王韶一直坐在椅子上不动,他维持这下姿势已经有数个小时之久,自从收到从洛阳发过来的电报后,王韶就一直如此坐着。

    “东王死了。”

    看到这句话,王韶就明白,天京事变已经拉开帷幕,历史本来已经被他改得面目会非,天京不在南京城而是在洛阳城,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而且比原本发生的历史提拼了整整一年。

    对洪秀全王韶全无好感,此人虽然是拜上帝教的创始者,在军政方面却毫无所长,他自己发展拜上帝教时,一年也没有发展出小猫三两只。直到冯云山加入拜上帝教才迅速发展,建国之后,前期军政靠着杨秀清时,太平军一直攻势不断,自削臂膊后,太平军每况愈下,唯一可取的就是一点阴谋诡计,可惜只对自己人有用,对敌人却全无用处。

    王韶为之可惜的却是杨秀清和其他天国许多忠勇的将士,杨秀清无论在哪一方面,无疑都远超洪秀全,可惜唯独在阴谋方面却不如其人,只能说造化弄人。

    太平天国提前一年发生内乱,对大汉来说应该算一个好消息,不过若是明年此时发生内乱对汉军来说更好,眼下最为高兴的却是清廷。

    只是世事岂能尽如意人,直到天色快黑,王韶才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一直立在旁边的傅善祥道:“发报,命令泰延山密切注意洛阳事件发展,保持联系,没有指示,不得卷入其中。”

    善祥应道,只是却没有马上下去,眼中充满不解:“王爷,长毛自相残杀,为大汉减一强敌,王爷为何还闷闷不乐?”

    “孤没有不乐,只是有所感慨罢了,为何英雄与小人,最终胜利的多是小人?”

    傅善祥不由”扑哧。”一声:“王爷,那你岂不是骂自己是小人。”

    “胡说,孤有这么说吗?”王韶努力板起脸,不过,看傅善祥笑靥如花的俏脸,脸再也板不下去:“我说胜利的多是小人,可是也有例外。”

    “好了,好了,妾身知道王爷是英雅。”傅善祥才向电报房飘然而去。

    经傅善祥这么打闹,王韶倒是觉得心胸一阔,前面郁闷也仿佛一下子消散,乱吧,不管天平军怎么乱,这次有汉军来收拾残局,鞋子的高兴注定只是短暂而已。

    接下来,使馆每天都有电报过来,电报中每天最常见的字样就是韦昌辉又杀了多少多少人,在消灭东王府军队中军官后,韦昌辉已是毫无顾忌,在天京城中大搞株连,最终发展到普通士兵也不放过的地步。

    历史上,韦昌辉对天京的将士屠杀会持续两个月之久,这段时间洪秀全一直装聋作哑,躲在府中不闻不问,直到城中东王府下属已经屠杀干净,而前线各军将领产生动摇情绪,洪秀全才覆手一翻,将韦昌辉、泰日纲、陈承塔等人杀了,并给东王平反,重掌大权,这次却不知会不会如此。

    不过不管太平军做什么,汉军还是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八月底,经过赶工,江北的美条铁路线终于按时连通,汉军又增添了一干多里铁路里程,江北民众也第一次坐上了火车。

    九月初,无数的军队开始向淮安城开来,不数日,淮安街头就到处可以看到一队队的士兵,这些士兵一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充满着兴奋之色。

    这些军队来到准安,是来参加去年底就确定的演习,原本演习的地点定在南京。本来吗,阅兵自然要在京城才威风,不过考虑到明年就是汉军发起北伐之时,必须先行检验部队的各种后勤保障能力,王韶才大笔一挥,改在准安。

    对于新的演习地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正是淮安之战将清军信心彻底打垮,汉军才能有一年的休整时间,清廷却不敢丝毫冒犯,而明年的北伐,--《138百~万\小!说网》--很可能就在淮安,淮安对于汉军来说,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这次参加演习的队伍非常庞大,涉及到汉军所有师级单位,基本上每师都有一个团参加,汉军水陆两军总共二十二个师,参与团到达到二十二个,总兵力近六万人。

    汉军定下的演习时间是在九月十五日,发布命令的时间则是九月初一,演习的部队来自汉军境内各地,最近的自然是江北的部队,最远的则是广西的部队,无论部队距离远近,他们接到的命令都是在九月十四日这天必须到达准安。

    总共近六万的人员物资,要在十四天内集结完毕,而且这些人员分布各地,这对于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事实上,演习从发布命令第一天就开始了。

    广西境内,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队伍正在泥路上艰难前进,这支队伍正是第五师派出的演习队伍,他们在泥土路上走了三天。

    看编号就知道第五师是一支老部队,师长姜子久,仍是厂卫一期最杰出数人之一,虽然他的军衔还是少将,不过却有着一等子爵的爵位,比一般师长只有三等子爵爵位要高二等。

    这支队伍不但是参加演习最远的一支部队,也是离铁路和水路最远的一支部队,接到命令后,为了赶时间,不得不连夜出发,三天来一直不停的赶路,只有夜间休息不到八个小时。

    三天时间,这支军队足足强行军近四百五十多里,好在部队都是老底子,若是新兵,队伍恐怕已经垮了,就是老兵也经不住这么折腾,许多人已经累得双腿如同灌铅一般沉重。

    第五师担任着防守广西清军的任务,原本离广东并不远,只是姜子久却不甘心毫无作为,这一年多的时间蚕食了清军不少地盘,结果离广东边界越来越远,没想到这次却要吃苦头。

    “师长,这太不公平了,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那些部队不用一半时间就可以到达演习地点,我们至多能提前二天,还要累得半死。”一名参谋忍不住抱怨道。

    “有什么不公平,不就是让他们多休息几天吗,只要我们练的好,还是我们拿第一,让第一师,二师,三师那些小兔崽子输了也没有借口找。”姜子久不以为然的道。

    第一师正是潘起亮的队伍,第二师是别铁柱,第三师则是王亮功,作为一个老牌师,姜之久不会拿自己的师与后面那些师相比,只是盯着前面那些同样老牌师。

    参谋的脸色不由一红:“是,师长。”

    “不过如果能够提前一两天到达也不错,还有多少里达到湛江?”

    “回师长,只有三十里。”

    “三十里,传令下去,告诉大家还有三十里我们就到湛江了,到时大家可以坐上火车,不用再走路了。”

    “是。”

    当听到离火车站只有三十里时,尽管大部分士兵都已经疲惫,还是精神一振,脚步陡然加快,整个行军速度又有了提升。

    等到天黑时,这支队伍终于到达湛江,所有人仿佛一下子耗尽了全身力气,靠在地上东倒西歪,就地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天一亮,这支军队就登上火车,他们要剩坐火车穿过广东、福建、淅江三省,然后才会到达上海,等到了上海,再换行蒸汽舰只,虽然麻烦了一点,却终于不用靠双腿走路。

    在第五师的人登上火车时,广东、江西、福建、淅江一支支军队已经先行登上火车,向着前方飞速前进,经过数年的努力,汉军境内的铁路大动脉已经形成,唯一遗憾的是横跨长江的大桥此时还无力建造,他们必须在南京或者上海转乘船只才能过江。

    九月七日这天,王韶也在近卫师的护送下,开始渡江前往淮安,跟随王韶一起去的,除了大汉一部分高层外,还有众多洋人,这些人正是驻在南京的各国大使。

    听到汉军要举行演习,各国大使自然不甘寂寞,纷纷向外交部申请参观,林显扬想也不想就拒绝,军队仍是绝密,岂容洋人窥视。

    各国大使被拒绝后并不死心,改为直接向汉王提出申请,王韶考虑了一下,同意了各国大使的要求。

    与中国一向喜欢隐藏自己的实力不同,此时洋人非常喜欢将自己力量显示出来,这两种方式姑且不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不过,眼下也该到汉军展示实力的时候,这有助于各国对中国重新认识,或许可以打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各国对中国升起野心。。。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四十七节 投靠

    “嘟!,一声汽笛响起,载着汉王和一干随众的蒸汽舰缓缓移动起来,开始往江中行去。(请记住我)

    这艘蒸汽舰被命名为和平号,属于和平洋行订购的客运船,排水量二千五百吨,是大汉目前最大的蒸汽舰之一,这种级别的蒸汽船自去年九月份下水第一艘后,目前同级别的蒸汽舰已经有十余艘。

    这些蒸汽船,除了两艘为水师订购外,其余都是客运或货运船只,水师两艘战舰分别被命名为敖顺号、敖闰号,不是水师不想多要,而是这种级别的战舰造价太高,单舰造价过百万银元,今年军费紧缩,海军全部经费只有八百万元,订购两艘已是海军极限。

    作为客运或者货运船只却是极为抢手,客船造价只有五十来万银元,可栽客一千一百多人,目前中美航线最便宜的票价需要一百二十美元,以最低价来算,跑一个来回,至少可以收入十五万美元,以蒸汽船的速度,一年可以轻松跑三个来回,二至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货船造价更低,一艘排水量二千五吨的货船,造价只有三十多万银元左右,最大载货量达一干五百吨,从越南运媒到上海,运价每吨四元五角,一次收入运费六千七百五十元,如果安排紧一点,一个月可以跑四次,以一年跑四十次计算,运费收入高达二十七八万元,除去各项成本,二年完全可以收回购船费用。

    大汉三家造船厂同时开工,目前正以每月一艘半速度下水,订单依然供不应求,排到了数年之后,它们只得把小型蒸汽船的建造全部转让出去,将精力全部放在大型蒸汽船的建造上,得到三大造船厂的支持,目前汉军境内小型造船厂已有全面开花之势,不下十余家。这些小船厂造不了大船,造那些一两百吨的小船却完全没有问题,现在长江上行驶的蒸汽船一大半走出自于小船厂。

    三层的和半号在长江上完全是一艘庞然大物,绝大多数船只在和平号面前都是小不点,站在船头,江风徐徐,碧水蓝天尽收眼底,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美国公使麦莲、英国公使阿礼国、法国公使敏体尼三人聚在一头,脸上全是严肃之色,他们还是第一次乘坐如此大的铁甲舰,和平号虽然不是战舰,只是从和平号的速度和体积就可以推测出汉军必定有相似的战舰。

    如此庞大的铁甲蒸汽舰,即使是他们的母国也没有,没想到却首先出现在远东,其中互力最大的无疑是阿礼国,英国最大的战舰排水量远大于眼前的这艘铁甲舰,可是却还是木质的帆船,如果对上一艘汉军战舰,未必能战胜,这让阿礼国不得不痛苦承认,在铁甲蒸汽舰的道路上,远东已经走在前列。

    “阿礼国阁下,你可是为汉军海军实力担心?”敏体尼问道。

    “不错,这样的全钢铁甲舰就是大英帝国也没有制造出来,面远东这个国家却用它作为客船。”阿礼国面带苦笑的道。

    敏体尼也是一脸苦涩:“是啊,如果汉军有十艘这样的巨舰组成的舰队,恐怕我们在远东的舰队就要麻烦了。”

    十艘?哪怕只有一两艘都是大麻烦,以现在的炮弹威力,数百炮也不一定能击沉一艘铁甲舰,何况以风帆舰的速度如果人家要避战,你最多的战舰也追不上,阿礼国心中想道,只是却没有说出来。

    他们两人可谓是看着汉军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初汉军还弱小时,谁也不会想法汉军既然会发展的如此之快,如今再想打压恐怕也迟了。

    前期两国无疑占了许多便宜,如今两国都在上海都有租界,大英帝国更是割让了香港岛,虽然这些条约都是在教靼人手上割让的,不过随着汉军的强大,必定不会甘心一直如此,汉军一旦提出索回的要求,该如何处理?

    难道帝国就要白白将这些利益让出去,如果不让,很有可能发生战争,面对汉军,帝国要派出多少军队才能有必胜的把握,这些问题,无疑让阿礼国和敏体尼都非常头疼。

    他们靠着前面的工作,多次受到国内的嘉奖,而且级别也逐渐提升,如果战争失败,恐怕以前得到的一切都要打回原形,阿礼国和敏体尼顿时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麦莲虽然也评估着汉军的实力,只是却没有英法两国公使的紧迫感,眼下中美两国算是互惠互利,美国在汉军境内也没有特殊利益,不过对于汉军水师的强大,麦莲还是感到有压力,以前只有美国商船来到中国,如今许多中国商船也开辟了到美国的航线。

    与三国公使的严肃相比,俾斯麦却比较轻松,此时的普鲁士重心放在陆军上,对海军是有心无力,汉军水师强大与否,俾斯麦都不会太过关注,他更希望了解的是大汉陆军的实力。江面上,此时异常繁忙,除了和平号外,来来往往的船只数以百计,这些船只有些与和平号一样,载着满船的士兵正在往江北前进,一些船只则是载着满船的货物南下北上,相同的是,几乎见不到有空船,显示着汉军货运的繁忙。

    从南来北往的商船来看,汉军这次大演习虽然调拨了不少船只,对货运造成影响,不过经过数年发展,汉军的货运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已不是当初拆西墙补东墙之时,汉军调拨的船只虽然多,还是只占了民间船只的小半份额。

    和平号在长江上行驶了八个小时左右,将无数的船只抛在后面,由于出发的晚了一些,等到达通州港口时,天色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要黑下来。

    在船上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全体人员换乘铁路,直达淮安,从通州到淮安的铁路全程为二百八十五公里,只需要五个半小时左右,上午八点左右上车,到下午一点多钟王韶一行已经到达这次演习的地点谁安。

    对于汉王一行的到来,淮安地方政府自然早有准备,提前空出府衙,府衙中,各种设施齐全,有线电报也牵进府中,离演习还有六天的日期,王韶也没有推辞,在府衙先行住了下来。

    就在汉军正准备大规模演习之时,颖州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直接闯入汉军颖州府衙,却不肯透露出自己的身份,只是说要重大事情要禀报汉军,要求与汉军上一层领导接洽。

    此时天京之变己经过去半个县,消息陆续传到了汉军境内,颖州守将猜测来人可能和太平天国上层的斗争有关,不敢擅作主张,此时颖州与庐州铁路也已经连通,颖州守将直接将人用火车送到庐州。

    到了庐州,见了驻守在庐州第七牟副师长杨君木,来人方才道出自己的身份,他是七国宗特使,向汉军接洽投靠事宜。

    国宗是太平天国对诸王兄弟的封号,杨辅清小名阿七,故被人称为七国宗,是东王掌握在外的一支最为嫡系的力量,总人数达二万多人,不但占有太平军在安徽所有地盘,还占有一部分河南地盘,一旦杨辅清投靠,等于汉军兵不血刃收回安徽所有地盘,保持了安徽的完整,而且还往河南打进了一个楔子。

    不过,此举敝病也是显而易见,收留了杨辅清的话,难免与太羊军交恶,此事杨君木也无法作主,马上用电报通知了王韶。

    接到第七师发过来的电报,王韶并没有多少惊讶,韦昌辉这样屠杀下去,必定会引得太平天国的将领人人自危,在天京事变之事,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中,即使是战败被俘也很少有人投降,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投降的将领不但多了起来,甚至有许多主动投降,无疑是因为这场屠杀彻底凉了许多人的心。

    历史上,杨辅清并没有投降清军,即使是太平天国失败后还是潜逃起来继续造反,直到事泄被杀,那是因为杨辅清没有选择,他作为东王的弟弟,又战功赫赫,死在他手中清军将领不少,若是投降清军,清军并不一定能饶过他,只是此时有了新的选择,杨辅清自然不愿意等死。

    杨君木很快接到汉王的回电,上面只有一个字:可。

    接到回电,杨君木心中大喜,能让杨辅清投靠,这个功劳小不到哪里去,连忙安排人过去,与杨辅清洽谈投靠的条件。

    虽然杨辅清掌握着二万多部队,可是他并不清楚一旦天王的旨意传到军中,还有多少人会听从他的指挥,因此他的条件也不敢开价太高,短短三天就达成投靠协议,杨辅清封三等子爵、另外旗下数人可封一等男爵,人马必须整编,最终只会留下一个师,在整编之前,发汉军半饷,整编之后,与汉军同等待遇。

    达成协议后,九月十二日,杨辅清正式宣布旗下易帜,全体加入汉军。

    随同杨辅清一起加入汉军的将领还有吴如孝、黄文金等人,连同手下二万五千余人,最终有三千余人不愿叛离,杨辅清不愿意加害,放任这数千人离去。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四十八节 秋操开始

    颖州,原本泾渭分明的街道已经不存在,对面的太平军已经换上了汉军的衣服,剃去长发,北面的百姓也纷纷有样有样,并燃起了鞭炮,整个城中都抹上了一重喜庆的色彩。

    要说投靠汉军,最高兴的莫过于颖州的太平军,通过近一年的接触,他们对汉军各项政策了解的最清楚,谁不羡慕汉军的待遇,如今好了,自己也成为汉军了,虽然暂时只能拿半饷,可是也好过以前完全没有饷拿,等到正式成为汉军后,马上就能拿到全饷。

    虽然投靠的二万多人中,最终只会留下一个师,也就是说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人会留下,不过汉军有承诺,凡是没有留在军中的人都会安排工作,或成为警察,或成为工人,即使是成为警察,工人比起以前的待遇要好的多。

    以汉军现在的发展速度,百万灾民都要想办法安置下来,不要说才安置一万多退役的太平军,这些太平军有从军的经验,多少比普通百姓有见识,无论是做工人还是警察,都会是不错的人选。

    大街上,秦三新穿着一身汉军军服,满是喜色,看到陆成保时,特意转了一个身才道:“陆大哥,如今我也是汉军了。”

    陆成保忍不住拍了拍秦三的肩膀:“好兄弟,走,咱们喝酒庆祝去。”

    “好,喝酒去,今天我请客,咱们不醉不休。”

    陆成保没有争,秦三依靠着上次给吴如孝献计,不但一次性就赚了上百两银子,而且还陆续赚了不少,如今至少也有数百两银子的身家,倒是比陆成保还要富裕。

    两人向街边最大的酒楼走去,等到酒楼才发现整个酒楼已经暴满,来酒楼之人大部分和秦三一样,庆祝自己也终于成为汉军,好在酒楼上不少都是熟人,这才免去了没有位置的尴尬。

    听到街上传来的鞭炮和喜悦声,吴如孝脸上闪过一丝黯然之色,他不由回想当初自己刚接触拜上帝教的时刻,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希望这世上当真能建立起一个天国。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所有财产,一律归公,凡有所需,皆从圣库支取。”

    ……

    可是如今才过了几年,外面的士兵和普通百姓已经用鞭炮和欢笑声作出他们的选择,而自己又是从什么时候对天国的理想幻灭的?大概从进入洛阳,诸王大兴土木,只顾自己享受时就开始对天国产生怀疑了吧,与汉军共处近一年时间时,自己背离天国的各种规定不知有多少?

    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倒卖大汉生产的各种商品到后方,吴如孝手中已经有十几万两银子的积蓄,哪怕此时退而做一个富家翁也绰绰有余,只是近十年信仰一下幻灭,心中还是感觉到无比痛苦。

    比吴如孝更痛苦无疑是杨辅清,他不但痛苦,而且愤怒,当得知东王被宣布为叛逆,并被韦昌辉处死之后,杨辅清一下子吐血昏了过去,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恨不得带兵直接打到天京,将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三人一人一刀砍了,替东王报仇。

    可惜他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报仇,他手中虽然有二万多接近三万的人马,只是要想进攻天京还差得远,或许是半路上就被人堵住,此时已不是韦昌辉、秦日纲这两个阴险之徒可以率轻骑进入天京的时候,他只要一动就会被无数双盯着他的眼睛觉察。

    以太平军反应速度,杨辅清降汉军的消息至少也要数天才能传到天京,王韶只是命令第七师官兵对前线加强戒备,如果有太平军敢挑衅,坚决反击,并没有向前线增派一兵一卒,如今五万多大军就在淮安,该紧张的是清军和太平军才对。

    在杨辅清投靠后,清廷也得到太平军发生内乱的消息,满清上下都高兴的兴高彩烈,直呼老天和列祖列宗保佑,咸丰的咯血之症既然减轻了许多,亲自到太庙祭祀,不过得知汉军在淮安聚集了五六万兵马之后,清廷上下顿时又提心吊胆起来,即使是打听到汉军是演习,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对于这一切,汉军毫不理会,九月十五日这天,汉军的演习正式开始,这次演习时间为期一月,前十天为个人单项比赛,包括排级以下的团体比赛,而后二十天则是团级对抗,要从二十二个团级挑选前三名出来。

    个人比赛项目,王韶参考了后世军事五项比赛,并作了增减,分为一百米步枪射击、二百米步枪射击、四百米步枪射击、自由投弹、五百米障碍赛、一千米障碍赛、三公里越野赛、八公里越野赛、刺刀拼刺九项内容。

    而团体比赛也是同样项目,只是分为班级和排级两个小团体,这是检验部队小规模独立作战的能力。

    个人比赛中,每个师每个项目可以推出三个人参加,当然,参加项目的三个人可以重复,比如一个人即可以参加一百米步枪射击,也可以参加二百米、四百米步枪射击,甚至还可以去越野,每项比赛时间都会错开,只要你有这么多精力。

    小团体的比赛每个师则只能派一支代表队,分别为班级和排级,这些项目,参加的人无疑在各个师都先经过一翻挑选,可谓是优中选优。

    第一天完全是个人比赛,分一百米射击和五百米障碍赛、三公里越野三项,先由六十六名选手四组,每组取前三,选出十二名选手,再由十二选手进入决赛,比出真正的前三名。

    比赛场地就在淮安城南门郊外,这块场地当初容纳了清军与汉军六万多人交战,此时汉军参赛的队伍也接近六万人,而并没有对普通百姓开放,完全可以容纳的下。

    不少地方依然留有当初弹炕的痕迹,作为障碍赛跑道正合适,汉军省去了不少修改跑道的时间。

    场地中间已经修建了一座高台,那是供汉王带人一起观看比赛的场所,一大早比赛还没有开始,高台四周已经围满汉军士兵,当王韶带人登上高台时,数万汉军一起欢呼起来,声音震耳欲聋,让各国使节吓了一跳。

    等王韶坐下之后,场中的欢呼声才停下来,整个现场顿时鸦雀无声,这种极闹到极静的转变,无不显示出汉军的训练有素。

    看到已经准备就绪,王韶吩咐道:“比赛开始吧。”

    “是,王爷。”

    随着当的一声响,汉军的秋操正式拉开序幕,第一场比赛是五百米障碍赛,这种比赛最容易激起观众的各种助威,此时还没有加油口号,被万胜声音替代,比赛一开始,气氛就非常热烈,近六万人的呐喊声让听到的人热血。

    尽管每名上场之人都不是新手,他们从各师中层层选拨出来,只是依然被热烈的气氛吓了一跳,甚至有不少人发挥失常,不过总得来说,现场比赛非常精彩,王韶和一干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

    “汉王殿下,不得不说,这个比赛非常捧,我将写信回国,建议这样的比赛在普鲁士军队中推广。”俾斯麦忍不住夸赞道。

    奥运会、军事比赛本来就源于西方,俾斯麦看中这项比赛也是正常,此次让这些外国使节来观看汉军的秋操演习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却不用怕这些东西被别人学去。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后国家之间的战争更多是国力比拼,而不是单靠遮遮掩掩就可以取得胜利,当然,该保密的东西还是要保密,这次演习,无线电就绝不会出现。

    想起奥运全,王韶不由心中一动,现在还没有奥运会这个项目,大汉是不是可以先期举办一届,邀请各国来中国参赛?

    想了想,王韶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以现在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举办全球性的奥运会可能性太小,而且现在举办奥运会完全是一件赔本的买卖,得不偿失,倒是可以先在汉军境内每年举办一次体育盛会,有助于提高国内民众的身体素质。

    “多谢夸奖,卑斯麦阁下,你看我军的军容如何?”王韶含笑问道。

    “汉王殿下,你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俾斯麦恭维道。

    对于俾斯麦的话,王韶没有太当真,德军在后世号称最强陆军,眼下汉军能够与英、法两国的军队相比,王韶已经心满意足,只要英法两国意识到汉军不可轻辱,这次让各国大使一同参观演习的目的就达到。

    王韶不由向敏体尼、阿礼国两人所在的方向看去,下面的比赛正到了激烈之处,英、法两国使者却无心观看,正在交头接耳的谈话,虽然不知他们谈论的内容,不过,两人脸色显然不太好。

    虽然还没有见到过汉军大规模的演习,只是这支军队对于种种纪律已经深入骨中,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家,两人又何尝不能从汉军的这些平常举止中看出这支军队的训练不亚于他们本土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只是一次演习就集中六万人,汉军到底有多少人?再想起中国几乎无穷无尽的人力,两人就觉得自己在远东的前途不容乐观。

    ………………

    这一更补昨天的,求推荐票!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四十九节 距死不远

    场上比赛依然在激烈举行,除了射击时四周喝彩声小一点外,五百米障碍赛、三公里越野赛的喝彩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种喝彩声,听得淮安城中的普通百姓是心痒难忍,可惜比赛暂时没有对百姓开放,他们想看也看不到,只能通过报纸对比赛进行了解。

    天黑前,三个项目的冠、亚、季军都选了出来,王韶亲自给这九人颁奖,在王韶给众人颁奖时,几人抬着一个黑箱子站在旁边,这个黑箱子不时出“砰!”的一声,接着箱子冒出一阵烟雾。

    这个黑箱子正是目前最先进的照相机,眼下照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还有一点粗糙,而且只有黑白照,不过比起画像来还是有很大优势,这几年,报纸对相片的需求量很大,各家报馆都有相机,随着这些照片登到报纸上,这九人过几天恐怕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随着比赛的进行,对于这次秋操的报道会越来越热烈,这样即可以满足普通百姓对军队的好奇心,又可以把军队英武的一面展现在百姓面前,增强百姓对军队的信心,可谓一举两得,对以后举行全国性的运动会多少也是一个预热,当然,这只是王韶临性所想。

    在汉军忙于秋操演习数天后,太平军高层终于得到杨辅清投靠汉军的消息,这条消息在太平军中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汉军此举破坏了双方的盟约,需要对汉军反击才行,不过也有人暗中对杨辅清同情,当然也免不了有人想效仿,只是一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州,汉军这是要干什么,简直欺人太甚。”北王府内,韦昌辉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几乎是咆哮着道。

    周围的将领一个个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二十多天过去了,整今天京城处死之人早已过万人,洛水都为之染赤,北王身上的杀气却丝毫没有减弱。

    对于杨辅清投靠汉军之举,韦昌辉无疑非常愤怒,杨辅清本来是他必除的人员名单之一,只是杨辅清不在天京一时没顾得上,没想到此人既然如此快投降了汉军让韦昌辉除掉杨辅清的目标一下落空。

    “北王,汉军收容叛将,侵占我天国土地,此举无异于与我天国宣战,本王认为绝不能容忍,必须率军问罪才行。”

    此时还敢在韦昌辉盛怒之下说话的只有燕王秦日纲,不过秦日纲对于韦星辉的行为也越来越后怕天京城住满了天国高层的家眷,握手更新奉献。韦昌辉这些天来的乱捕乱杀,不免也牵涉到到这些人,其中不泛前线带兵将领,若是恼怒了太多人,这些将领反扑过来怎么办?

    事实上,秦日纲已经考虑带兵离开天京了,只是却找不到机会如今杨辅清之事却让秦日纲眼中一亮,只要离开天京这个漩涡,那时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最不济也可以学杨辅清一样,投靠汉军。

    韦昌辉用眼睛盯着秦日纲,似乎正在猜测他的用意与太平天国多数将领对汉军了解不深不同,因为担任驻汉军大使的韦俊是他的弟弟韦昌辉对汉军实力了解颇深,对汉军了解越深,韦昌辉对汉军就越忌惮。

    不要说他此时依然忙于对天京清洗,还没有完全巩固权位,就是清洗结束,韦昌辉也不会冒然与汉军决裂,即使是对汉军使馆问罪,也要顾忌韦俊还友南京,而秦日纲却鼓动他与汉军开战,这让韦昌辉不由怀疑起来,燕王这是什么意思?

    被韦昌辉的目光盯着,秦日纲仿佛被一条毒蛇盯上一样难受,内衣已然湿透,他知道别看此时两人是盟友关系,可是要惹起北王的怀疑,北王会毫不犹豫的向自己下刀。

    “燕王既然认为要率军问罪,不知谁可以担任主帅?”

    听到韦昌辉问起主帅人选,秦日纲松了口气,马上道:“本王愿往。”

    韦昌辉刹时间明白了秦日纲的心思,重重的“哼”了一声,对秦日纲的胆小不以为然,不过,也正是秦日纲胆小,韦昌辉才能容忍与他的合作。

    “我看此事就不必劳烦燕王了,北王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此事恐怕非翼王莫属。“

    若说除掉东王后,韦昌辉最担心与他争权之人非石达开莫属,此时石达开占据武昌,不但庇佑着天国整个西南方向,而且对湘军形成绝对压力,手中精兵强将高达十余万,远比韦昌辉手中的兵马多。

    让石达开向汉军问罪,对韦昌辉来说是一举数得之事,不但可以不落天国的面子,又不用担心石达开回京与他争权,若是石达开当真是汉军打起来,韦昌辉会更加高兴。

    听到韦昌辉推荐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