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汉帝国 > 千年汉帝国第37部分阅读

千年汉帝国第37部分阅读

    邹燃他们能够很纯熟的接受这些。

    吃完早饭照例是控马和骑射,接着是理论。就在第六伙的人到马场刚把马牵出来,集合的军号响了起来。

    邹燃一愣,赶紧翻身上马,靴跟一敲马腹,战马立即“嘚嘚”地跑了起来。等到了校场,只见宽大的校场里满满当当的站满了学员。邹燃赶紧下马,牵着马缰进入校场,执教官龚振已经站在队伍的左侧等着自己负责的学员汇聚过来。

    千匹战马在这个校场上汇聚竟然听不见一声喧哗。半年多的训练已经让学员们都有了整肃的军纪,对比起刚来的那时候,现在的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气势如虹,军纪严整,越来越像是一支军队了!

    益公崔凯站在悬挂蟠龙皇旗的大纛之下,鹰目环扫一圈,微微颌首。军队讲究个“不动如林、侵掠如火”,现在这些学员兵“不动如林”显然已经做到,就是不知“侵掠如火”能不能达到。

    队列排好,总教官徐况向益公殿下行礼大声道:“殿下,羽林军校千年第一期学员总数一千八百人,实到一千八百人,请殿下训话!”

    益公抖着长须,厉声爆喝:“告诉我,你们是谁?”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我等乃汉家兵卒,天子鹰犬!”

    一千八百人齐声大吼,声震云霄,气势人。

    这个问题在第一天入校就已经问过,但每次回答都会有一种难以遏制的激荡心理在胸中澎湃。

    邹燃在队列中也是用尽全身力气的吼叫。若为汉家兵卒,即使沦为鹰犬又如何?我等保卫的大汉民族的至高利益!

    益公听着越发雄壮的声音,微微颌首。

    “尔等皆为汉家兵卒,执干戈卫社稷,乃国之柱石。然今有敌人入寇,杀我汉人,掠我同胞,尔等该当如何?”

    “倾其巢、覆其|岤,穷搜天下、万里追杀。誓斩敌人虏首,以敬大汉武魂!”

    “好。”益公须发皆张,大喝:“那本帅以将命下达,羽林军校千年第一期学员即刻打点行装,奔赴战场,为我煌煌大汉驱逐贼寇,靖廓寰宇!出战!”

    众人皆是一震,转而变成冲天的欢呼。

    “出战!出战!!出战!!!”

    校场了。

    ※※※※※※※※※※※※※※※※※※※※※从加入羽林军校的第一天起,谁不是想着上战场杀敌呢?只有杀敌才能立功,立功才能封爵,封爵才能光宗耀祖,这是大汉历来的传统。

    帝国数百年的教育普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汉至上”,“汉家天子”等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现在的汉帝国人民已经有了国家意识,也有了民族意识。而且国家意识仿佛还高于民族意识。从石莫迪和介子夫等非汉族人那种狂热表情就可以窥探端倪。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民族意识是早于国家意识出现的。中国的民族意识出现的很早,在宋代对抗辽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时就已经初步形成。但国家意识却推迟到了清末,西方思想渐渐传入后才在中国人心里扎根。

    原来的中国为了这份国家意识,付出了上百年的屈辱,历经战火硝烟,无数的能人异士抛头颅洒热血这才将国家意识建立起来。而在这个时代,国家意识已经成了大汉帝国人民心中的常理。

    “中国居于天下之中,讨伐四方,夷狄莫不俯首矣。”

    这句华夏先祖说的话成了汉人心中国家意识的最坚定依据。谁也不能说汉人愚昧,民族主义一向是最能鼓动人心的思想。哪怕是物质文化鼎盛的现代,民族主义都还是最尖锐的矛盾之一,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将民族主义调和,但却不能消除。能调和的国家就步入了强盛时期,例如中国。不能调和者就只能陷入战乱之中,例如中东。

    这个时空的汉帝国无疑是将民族主义调和的最成功国度。自从有了汉圣祖的出现,不但确立了汉人的绝对领导地位,还让各民族在这里亲密无间,将民族意识和帝王制度融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于是才有了现在强大的千年汉帝国!

    而反观罗马和阿拉伯,它们的民族政策却一塌糊涂。相比起来,罗马帝国在民族方面处理的比阿拉伯还要糟糕。阿拉伯帝国因为有了伊斯兰教的极端教义做约束,将国内所有人都统一到了真主的旗帜下,所以矛盾还不是很明显。但罗马帝国却恰恰相反,因为时空的改变,原本应该在罗马帝国后期崛起的基督教如今没能占据统治地位,使得现在的罗马人还是以古希腊文化为统治阶层的正统理论。这样就导致了北方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不满意罗马人的统治,频频发生暴乱、反叛甚至是独立运动。

    若不是汉帝国的崛起,将一部分儒家大同思想补给过去,没准现在罗马已经陷入崩溃了。

    ※※※※※※※※※※※※※※※※※※※※※有了强烈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军队是很可怕的。如今的汉军除了没有热兵器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近现代军队没有本质的区别。

    汉帝国的军人不但忠君而且爱国,国家不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反而成了他们可以为之付出、为之牺牲的精神信仰。这也是为什么汉帝国国内发生叛乱,天灾也引发农民起义,但却仍旧能频频发动对外战争,帝国也没有因此覆灭的原因所在。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四章 张舒平】

    “快,打点行装,然后去军需处领取作战武器,一刻钟后我要求看见你们精神抖擞地骑在战马上!”

    营房里,龚振朝第六伙所有人大声的吼叫着。

    行装有:绸缎内衣两套,高筒马靴一双,水袋一个,皮披风一件,皮毯一张。这些都塞进行军包里。自身的装备有丘山铠一套,绸缎内衣一套,马靴一双,短刃一把。

    打点好行装后又快速跑到军需处领取作战装备。四石力弓一张,羽箭五筒,军弩一把,弩箭一排,骑刀一把,备用马镫两个,急救包和绷带数个。

    拿到作战装备又去领取战马。战马就有考究了。邹燃一看分配到自己名下的战马数量顿时明白这次的作战目标不是新罗州的匈奴人。因为每个人配备的战马有三匹---一匹驮马、一匹副马、一匹主马---三匹战马是长途行军的标准配置,如果是出击新罗州,根本不需要配备驮马或者副马。驮马上还有干粮、马料和各种袋子,袋子是给长途行军时在战马上解决生理需要用的。

    领出战马,龚振立即大声呼喝着,让第六伙的人赶紧把装备放好,装马鞍,挂马镫,紧箍带,力弓和军弩都要放在顺手的位置上,骑刀侧挂在腰间,短刃必须随身但不能绊住挥刀的手,军用急救包必须放在主马的背囊里,不能放在驮马上,以防丢失……零零总总的事情总是很多,龚振在一边喊一边帮忙动手,喊到嗓子都哑了。但没有人会觉得他啰嗦。这可是上战场,不是平常训练。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让人丧命。

    凯旋英雄谁都相当,但如果是马革裹尸的英雄就不是所有人想要的了。

    “马镫一定要挂紧,拴牢……一旦和敌人遇上,不要慌乱,严格按照军校里平时的训练御敌……看旗号,听指挥,一定要记住,战斗是集体的事,个人英雄是不可取的……不要轻易离队,一定要听从命令!”

    龚振还在那边喊着。这时草木纯忽然问了一句:“长官,你不跟我们去吗?”

    第六伙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对啊,龚振作为执教官怎么不准备行装,难道他不去吗?

    龚振冲他们苦涩的笑了笑:“我在乐丹城一战中断了腿,已经不能上战场了……”

    众人心里一颤,眼神都忍不住向龚振的腿上打量。但却什么都看不见。作为他们的执教官,龚振永远都是甲胄在身,军姿端正,他的腰板永远是最直的,嗓门也永远是最高的,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一个断腿的残废啊!他怎么……

    龚振看他们一下沉默下来,笑了笑道:“不但是我,这次所有的执教官都不会同行的,他们跟我一样都在战场上受了伤,所以在这里执教……不过,你们别伤感,我们虽然不能亲上战场,但看着自己的学生能够代替我们上战场也一样高兴!好了,赶紧打点行装,准备去痛宰那些敌人,让他们尝尝羽林卫的厉害!别忘了,天佑大汉!”

    包括邹燃在内的所有人同时立正,然后庄重地用右手敲击左胸,向龚振行了个军礼,齐声大吼:“是,天佑大汉!”

    龚振原本坚毅肃穆的眼神里竟然有了一点晶莹的液体在闪动,他也朝第六伙的人行了个军礼,然后挥挥手,竟是哽咽不能出声。

    邹燃上前一步大声道:“长官,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教导!必定凯旋而还!”

    “长官,我们一定痛宰那些狗日的,给你还有各位长官报仇!”

    “长官,你想要几个敌人脑袋?你说,我给你拿回来!”

    “长官……”

    第六伙的将士们纷纷开口。武鸿嚷的最大声。

    看着这些年轻壮士的小伙子,龚振生生忍住泪水,朝他们笑骂道:“赶紧滚吧,你以为你们出师啦?哼,等打完仗回来你们还得接受我的训练……记住,我不想从别人口中听到你们其中有人做逃兵,就算是死也必须面向敌人,明白了吗?”

    “是,长官!”众人齐声行礼。

    离群别绪一时让这些铁打的汉子都静默无声。

    这一别,很可能就真的是天涯永隔,人鬼殊途。在战场上,谁也不能预料下一刻的事。

    看着自己的学员纵马奔向集合点,龚振喃喃地说了一句只有他才能听得见的话:“臭小子们,要活着回来……”

    ※※※※※※※※※※※※※※※※※※※※※“益公,这些学员只接受了半年多的训练,连实习都没有参加过,很多人甚至都不敢杀人,这样的兵拉出去就是送死啊!”在益公的营房里,徐况着急地说道。

    益公闭着眼睛,苍老疲惫之态尽显无遗。

    徐况看益公无动于衷,又道:“益公,这些可是您亲自调教的第一批学员,如果让他们好好在训练几年再放出去那就是一支可靠的下级军团团体,对您对大汉也都是有益无害,为什么您现在就要把他们派上战场?益公啊,属下求您了!”

    益公终于睁开眼,淡淡地道:“说完了?”

    徐况愕然:“说,说完了!”

    “说完了就赶紧去看看队伍集合好没有,明天中午之前必须到达河东阳朔县。到时候飞骑卫会派人跟你交接!”

    “可是,益公……”

    崔凯忽地睁开眼,虎目里绽放出无可抗拒的威严向徐况压去:“这是军令!”

    徐况犹豫半晌,最终还是重重一点头:“是,末将领命!”

    徐况出去后,益公靠在太师椅上,长长叹了口气。他又何尝想将这些训练了才半年的学员送上战场。只是他在接到飞骑卫李岩的信后才知道,这次对朵兰城堡的救援纯粹是一个笑话,飞骑卫千里奔袭只是为了一次作秀而已。

    既然是一次作秀,益公也不愿意让张文渊一人独领风马蚤。派出学员兵参战也好歹能获得份功劳,并且飞骑卫似乎也不愿意再受张文渊调遣,只要这次“救援”归来,这批学员兵六成以上都可以安排到飞骑卫服役,替换掉飞骑卫中一部分下级军官,假以时日益公要拿到飞骑卫的指挥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想到这里,益公总算有了一丝笑容:“哼,张文渊,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看看最后谁能笑到最后吧!”

    ※※※※※※※※※※※※※※※※※※※※※“飞骑卫四个旗团已经在今日动身,前锋游骑团已经抵达玉门关。主将李岩的誓师奏折也已经发到《龙吟》报社,明日整个世界都会知道我们派出飞骑卫对朵兰城堡进行救援!”

    雒阳的长乐宫里,张舒平一身甲胄,威武不凡地指着大汉全舆图对躺在床上的汉平帝讲解。

    汉平帝依靠在床沿上,身上还包裹着厚厚的棉被,头上还缠着一块明黄|色的布条,这是预防受寒偏头痛的。

    他看着全舆图上的西域方向,用平缓的声音道:“张爱卿,胡公说能够借此机会收复大月州是不是真的?”

    张舒平人长的十分威猛,一点都不像他的族叔胡公张文渊那样消瘦,脸上的须髯垂胸,一双丹凤眼非常有神。他躬身道:“陛下,对此事胡公殿下曾说有六成的机会。先以飞骑卫假意救援西海州,使伪王李克定误以为我军下一步的进军方略是以西海州为主,这时我军在施奇兵,由度甘州突入,直捣伪王巢|岤,一举光复大月州指日可待!”

    汉平帝微微颌首。如果真能像张文渊所说的那样,他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不过……”张舒平忽然沉吟了一下。

    “嗯?不过什么?爱卿尽管直言便是。”

    “不过度甘州如今只有黄姚的暴熊卫和六万羽林卫,共十余万人,若是出击大月,那度甘州必然空虚,围剿过程中恐贼寇沿咸海向东进入怛罗斯,之后翻越阿尔泰山进入度甘州,那……”张舒平躬身说道,眼神却微微上凛,偷看汉平帝的神色。

    汉平帝微闭着眼,淡淡道:“那依爱卿所部署又该当如何?”

    “末将以为,要防止贼寇流窜,必须堵住葱岭澜沧关、鸿蒙口,咸海飞凌渡,加强怛罗斯平原咸海城堡的防御力量,以重兵屯驻阿尔泰山的紫金关,务必不能让敌寇流窜入境。同时兵锋向南,一直把他们扫到里海东岸。”张舒平铿锵道,“一旦贼寇全部进入西海州,离开了根本之地那就如浮萍一样,不会坐大,我们可慢慢剿灭。即使要一鼓而下也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那万一贼寇与阿拉伯人勾结呢?”汉平帝忽然道。

    张舒平一顿:“呃,这个,阿拉伯人毕竟与我国有国书往还,应该不敢勾结贼寇吧?再说阿拉伯鸿胪寺卿不是传回消息说伪王派遣到耶路撒冷的使臣都被驱逐了吗?”他忽然发现皇帝虽然病重,但好像并没有昏了头。他的这方案都是将兵力部署在东线,防止月氏人东窜,却丝毫没有想到他们会南下。

    汉平帝吸了口气,没有再说这件事,而是问道:“若按照爱卿的布置,是不是还要增兵?”

    “哦,不需要。”张舒平实在揣摩不透这个皇帝的跳跃思维,刚才不是说担心阿拉伯人的事么?

    “不需要增兵?”汉平帝忽然皱起了眉头,“那依你的意思是怎样?”

    张舒平忽然犹豫了,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该说还是不该说,但想到胡公给他写信时的语气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道:“陛下,武公殿下与凉公殿下皆以家财助国平叛,手下已有四万羽林守军,但现在他们一直停在龟兹,不得寸进。末将以为如果将两位殿下调往度甘州,定然能够守住度甘州不失!”

    “哼!”汉平帝忽然发出一声冷冷的哼声,凌厉的眼神有若实质刺向张舒平。

    张舒平立即感觉到一股浓重的凉意从脚底一直蹿到后脑勺,简直好像是整个头皮都要炸开一样,他忙跪下,诚惶诚恐地道:“陛下,末将一番谋划尽是为我大汉计,绝无私心啊!”

    这句话半真半假。“为大汉计”是真,“绝无私心”是假。

    武公和凉公增援度甘州是下了圣旨的。皇帝也给了他们两家一个名分,也让他们召集了雍凉两州的四万羽林守军,作为平叛战事的援兵。但因为内阁和皇帝都担心世家大族掌兵有后患,所以让这些军队停在西域长吏府城外围的龟兹县,既不西进西海州,也不北上度甘州,就这么晾在那里不闻不问。即使在西海州告急的时候,武公和凉公还上书请求西进支援西海州羽林卫,但却被皇帝拒绝。

    ※※※※※※※※※※※※※※※※※※※※※ps:撕心裂肺,破口大喊:求票咯!!!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五章 蛟龙卫】

    此次张舒平也是听了胡公的话这才冒着被皇帝猜忌的危险将这话说出来。实话说皇帝这么做的确有失谋划。既然担心世家大族掌兵就别给他们聚兵的名义嘛,现在兵也聚了,军也出了,粮饷也耗费了,但却不用这支军队,就在放在哪儿好看,这不是开玩笑嘛!

    张舒平胆战心惊地跪伏在地半天,汉平帝依旧一声不吭,直到他感觉连内衣都湿透了,汉平帝才缓缓道:“起来吧。现在杨少霆的征南大军到哪儿了?”

    张舒平真是快被皇帝给弄晕了,怎么说着西域战事又扯到征南大军上去了?这征南大军有六万多人,而翟罗才多少人?就算把翟罗国所有妇女肚子里的孩子都算上都不一定有征南大军的人多。皇帝还关心这个?

    不过他还是赶紧理了理思路,继续指着地图道:“启禀陛下,缅州、越州、吐番州准备南征的五万大军已经齐集仰光,正在等待杨将军到达。而杨将军此刻带着一旗禁卫已经抵达荆襄,由荆襄往东抵达薛郡,然后乘船半月可到越州下龙湾,之后再有一月可到仰光,预计今年十二月可对翟罗发动攻势,当然,前提是阿拉伯帝国不干涉的话!”

    汉平帝微微颌首,道:“吴公今日上奏,想让蛟龙卫出击,朕意允可。你们军部作出一份作战计划来,明日呈交御览!”

    ※※※※※※※※※※※※※※※※※※※※※蛟龙卫是帝国海军中最善战的一卫,连雒阳的东河卫城水师也是属于蛟龙卫的一支。当年圣祖陛下东征扶桑、琉球,南征扶南、吕宋皆是带着蛟龙卫出击。蛟龙卫有大小战船两百艘,海军士卒四万,陆战士卒六万,是羽林九卫中编制最庞大的一支。

    蛟龙卫自成军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纵横亚洲数百年未曾一败。由于蛟龙卫是海陆战均可,曾被圣祖誉为“海中蛟龙、陆上雄狮”,威名远播世界。

    唯一的一次未能获全胜的战斗发生在汉纯帝时期。当时帝国正与阿拉伯帝国争夺对印度大陆南部诸国的宗主权。当时蛟龙卫陆师已经击败阿拉伯帝国在印度半岛的十一万军队,只要海上再赢一场就能切实掌握整个南印度。

    可惜,在孟加拉湾的卡基纳达海域,阿拉伯人孤注一掷,调动了全部一等战舰三十九艘,二等战船两百余艘,对刚刚运送辎重抵达港口的帝国水师发动突袭。

    当时在卡基纳达的帝国水师只有七艘甲等战舰和十八艘乙等战船,在与阿拉伯人血战两昼夜后,终因寡不敌众落败。七艘甲等战舰沉没五艘,十八艘乙等战船更是尽数战沉。汉帝国蛟龙卫的勇气让世界叹服!

    与此同时南印度的六个小国联军不断对卡基纳达偷袭。蛟龙卫陆师千里回援都来不及,卡基纳达被阿拉伯人占领。

    不过此役阿拉伯人损失一等战舰十一艘,二等战船更是不计其数,元气大伤。以至于后来蛟龙卫调集了整个汉帝国所能征集到的所有甲等战舰共一百六十艘,前来兴师问罪的时候,阿拉伯帝国的海军不战而逃了。

    当时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将整个卡基纳达海湾都给遮蔽了,蔚为一时之盛。到现在印度的民间还有天兵天将浮海而来的故事在流传,说的就是蛟龙卫浮海印度,遮天蔽日的景象。

    就在蛟龙卫巡弋印度洋,准备寻找机会与阿拉伯海军决一雌雄之时,阿拉伯帝国遣使求和,并献上了一份有利于大汉的和约。汉纯帝同意了。

    《汉阿第一次和约》规定,大汉享有整个印度大陆东北的领土,同时可以对印度东南部地区驻兵,南部港口为大汉与阿拉伯共有。阿拉伯对印度不派兵,西北地区也只设藩国,不设流官。对印度西南部的国家享有宗主权,等等。

    ※※※※※※※※※※※※※※※※※※※※※听见皇帝的话,张舒平一时间还真有些愣住。

    怎么着?连吴公也想淌这趟混水了?

    想归想,张舒平立即躬身道:“是,陛下!”

    汉平帝躺在床上急咳了几下,挥手道:“你先退下吧,叫轻侯进来。”

    张舒平张了张嘴,他还想问关于刚才让武公和凉公出兵的事儿呢,怎么说着就让我退下去啊?可话到嘴边,一看汉平帝那漠然的眼神,他赶紧弯下腰,匆匆离开长乐宫。

    到了门口,吕轻侯已经在那里等候,两人来不及说句话,就已经被小太监给隔开了。

    不过张舒平知道,即使吕轻侯进去说的也跟自己说的差不离。当然,最后那番关于武公、凉公出兵与否的事吕轻侯是不会说的。毕竟吕轻侯可是武公的亲戚,在这种事情上必须避嫌。也就是他张舒平说了才可能没事儿,若吕轻侯提了,今晚估计走不出皇宫。

    沿着皇宫大道匆忙向宫外走,却在宫门口被一个太监给拦下了。

    “张参将,娘娘有请!”太监的话不多,声音也沉闷一些,老是低着头,给人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敢问公公,是哪位娘娘唤在下?”张舒平脑袋有些发懵。

    这位太监抬起了头,简洁地道:“是惠妃娘娘!”

    张舒平倒吸一口凉气,但又不敢拒绝,于是拱手:“有劳公公带路!”

    此刻天色尚早,在紫禁城西面的未央宫里有宫禁卫士执戈守卫,还有一队女兵在随侍巡逻。

    这未央宫是汉平帝没有病倒前处理政务的地方。宫殿华丽壮美,徒步而行即使仰头也只能看见宫殿顶上的蟠龙檐角,直指碧蓝的天空!端是一副好气派!

    宫殿顶上还两块巨大的石雕,雕刻着紫气东来的硕大石雕显得更是气势人,威猛异常。

    张舒平之所以一听见是惠妃召见便有些着慌的原因是,如今这未央宫的主人正是惠妃娘娘!

    皇帝把自己处理政务的未央宫给了惠妃居住。原来的西暖阁也给她留着,这代表什么?

    没人敢胡乱猜,但无疑这代表了一种姿态,一种皇家对凉公以及皇后的姿态。

    内宫争斗向来都是不死不休,尔虞我诈,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内中的凶险却一点不弱于战场厮杀。大汉立国千年,内宫之中从来没有真正的和睦。即使是汉圣祖时期,马皇后最受圣祖宠爱一样也难逃内宫的纷争,曾经为了皇后之位,马皇后曾经亲手将自己的妹妹打入冷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舒平深知这里面的凶险,所以一听是惠妃召见,顿时心里在胡乱猜测。

    惠妃召见我是为何?严格来说,我是胡公殿下的人,而胡公殿下很是同情武公和凉公,这样一来我应该算是皇后一系,她惠妃不是博望侯的女儿么?

    自从陛下病重,惠妃入住未央宫之后,惠妃好像就很少出现在公众眼中了。就连雒邑观也没有以前去的勤快,反倒是皇后,三天两头往雒邑观跑,为皇帝祈福。张舒平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这大半年来,惠妃只在年初皇太后的出殡和吊唁仪式上出现过,之后就彻底销声匿迹了。连《凤翔》报好像也都交给了那个叫“李清照”的帝大博士打理,咦,这个李清照不是皇后的同窗吗?好像还是给《真凤》写词的“易安居士”来着,惠妃怎么会把《凤翔》交给她呢?

    这些消息其实在雒阳并不算秘密,很多街头小报都有记载。张舒平虽然一向不关心这些八卦新闻,但还是不可免俗的会听到一些。他依稀记得好像听自家媳妇唠叨的时候提过一次,惠妃会把《凤翔》交还给皇后好像有什么条件来着,他当时想着事儿,所以也没仔细听,现在想要翻起来用却一点头绪都没有了。

    “今晚回去非好好问个明白不可!”张舒平擦着额头的汗,心里暗暗发狠。看来在雒阳当官不仅仅是了解朝局派系和各部实力就行,还要时刻关注内宫的此起彼落。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六章 送信】

    绕过西边的成顺门进入未央宫的殿前广场时,张舒平问了一句:“敢问公公怎么称呼?”

    那个不爱说话叨咕的太监闷闷地道:“张参将唤奴婢大崇即可。”说完又是闷头带路,多一句话也不肯再说。

    张舒平纳罕,但实在不便多问。这内宫的事说复杂吧可以让圣人都抓破头皮也想不明白,说简单吧其实也就是那么点明哲保身的路子。不多嘴,不多事,不多问。这三“不多”是内宫生存的三则。

    来到大殿前的阶殿上时,一个硕大的石碑很突兀地出现在殿门口的右侧。石碑高九尺,宽五尺,通体是花岗岩,下面还有一个石雕的赑屃,承载着这块彰显着九五之尊石碑。

    张舒平一看见那块已经有些年头,风雨侵蚀的有些光滑的石碑后忽然心下安定下来。

    他看见了石碑上那斗大的字---“内宫不得干政,逾者斩!”

    这是圣祖定下的铁律,石碑上的字还是圣祖亲题。历代皇帝都把这块石碑放在未央宫宫门口,以此警示子孙后代。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一铁律,枢密院的监察处甚至可以作出先斩后奏的处罚,内阁也可以依据这个对皇帝进行责问。端是严厉不已。

    张舒平打定了注意,等会儿见了惠妃大不了就聊聊家常,如果惠妃的话有一丝半点和政事有关他就闭口不谈,反正这门口的石碑上写着呢,不怕她敢问自己!

    想到应对方法的张舒平顿时安心定气的站在门口,等候召见。可是等了一会儿,召见的谕旨没有下来,反而出来一个含笑带怯的小宫婢。

    “张参将,娘娘凤体违和不能见您了,不过娘娘请你帮忙转交一封信,不知道可不可以?”小宫婢长的珠圆玉润,看着非常喜人,对着张舒平轻弯蛮腰,一脸期待。

    张舒平赶紧接过小宫婢递过来的书信,看见上面写着“羽林军校千年第一期学员邹燃收”,缄口上还有火红的封漆。他愣了一下躬身道:“是,在下定不负娘娘所托!”

    小宫婢轻笑一下,就转身又进了未央宫,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那个叫大崇的闷太监依旧低低地说了一声:“张参将,这边请!”

    张舒平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拿了一封信,然后又莫名其妙地被送出宫。从头到尾都没见到惠妃一面。不过张舒平并没有因此感到轻松多少,反而心里开始沉甸甸的。他是军部参将,自然知道羽林军校学员在校期间是可以书信往还的,除非有战事,不然只要通过驿站就能将信送到这个邹燃的手中。那惠妃为什么还要通过自己的手将信交到这个邹燃手中呢?

    邹燃?嗯,这名字有点熟,好像在哪儿听过……不行,这事儿得提早告诉胡公殿下,让他老人家知道在羽林军校中有这么一个让惠妃娘娘关注的人!

    ※※※※※※※※※※※※※※※※※※※※※可人的小宫婢进了未央宫,惠妃一身轻纱,如烟似雾地靠在软榻上,没有穿鞋袜,露着一截白玉也似的小腿,一双秀气完美的小脚轻轻蜷着,白皙的脚背甚至能看见淡淡的青筋。

    “娘娘,张参将说定不负所托。”小宫婢盈盈弯腰行礼道。

    小周后糯糯地“唔”了一声,转头对身边的两个人轻笑道:“怎样?我说他一定会帮我的吧!咯咯咯!”说着还银铃般的笑了起来。

    跪坐在小周后身边的人赫然是男装打扮的两个双胞胎---张撰清和张吟月姐妹。

    张撰清清汤挂面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服气,秀气的鼻息轻喘,红红的唇瓣上下一碰,道:“娘娘,您使诈。那张参将根本不知道那信是我写的,还以为是您写给邹燃的,所以才这么爽快地应承下来。”

    “对,娘娘,您这样不公平。不行不行,我们不服气!”张吟月也配合着姐姐道。

    这两个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可爱双胞胎简直像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一样,虽然身穿男装,但那女儿家蛮憨娇羞的神态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呵呵呵!”小周后捂嘴笑着,似春回大地一样明媚不可方物。

    “你们两个鬼灵精,想让你们吃一次亏可是不容易呢!好啦好啦,就当姐姐我欠你们一个要求好了!”

    张撰清不依不饶地地甩着手,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小周后,而张吟月也使出绝招,水莹莹的水里竟然有几点欲哭无处的感觉。

    ※※※※※※※※※※※※※※※※※※※※※这两个小丫头自从皇太后入殓之后就很少进宫,有进宫也是往皇后那边跑,在她们看来,惠妃这人不地道,想抢皇后的位置,所以使孩子气不跟她来往。甚至有一次在万岁山遇到了踏青的惠妃还冲上去跺脚娇叱。但就是在那一次,惠妃不知道耍了什么手段,竟然让两个冀公的宝贝女儿对她亲密有加。这个时候皇后忙于持惠妃放弃的《凤翔》,一时间也没顾上对张氏姐妹的拉拢,渐渐的,这两个姑娘现在竟而跟小周后已经走的极近。

    小周后呢,对她们两姐妹也极是有好感,把她们当作妹妹看。皇帝把未央宫让给她居住之后,小周后更加收敛,连宫都少出,目的就一个:避祸!

    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而且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自从上次玲珑阁汉平帝对她说过那番话之后她就明白,除非凉公犯了谋反之类的滔天大罪,否则皇后的位置是根本不可能被撼动的。皇帝只会借惠妃的身份和惠妃所代表的博望侯家族去敲打以皇后为代表的凉公家族,但却不会真的对皇后下手。

    如今皇后都还住在鸾凤殿,而她却住进了未央宫,若是还不知收敛地大肆宣扬,处处争风头那纯粹就是找死!虽然如今皇帝宠爱她,会保着她,但万一皇帝驾崩呢?

    小周后自认命绝对比汉平帝要长,自己可不能不为将来打算。所以她住进未央宫之后把《凤翔》都交了出去,目的就是为了缓和与皇后之间的矛盾。

    汉平帝对此还大大表扬了小周后,说她识大体,贤惠,不亏惠妃之名。这样一来惠妃不但没有因为《凤翔》交出去而变得默默无闻,反而因为皇帝对她有了愧疚之心而身价倍增。

    小周后也要求过能不能回到西暖阁居住,但是汉平帝却以沉默应对她。问过一次之后小周后就没有再问了。她非常清楚,汉平帝不是昏君,他身体不好但脑子没坏。他这么做就是有让惠妃来平衡皇后的意思,即使她再不愿意也必须为皇帝做好这个平衡的砝码---她没得选,在内宫中,无论任何一个人想要多显赫、多有权势,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得到皇帝的宠幸!内宫里的所有人都是围绕着皇帝在转,皇帝给你,你才有;他不给你,就什么都没有。这是内宫争斗的优点,因为你只要搞定这个人就可以了;但这也是内宫争斗的缺点,因为不止你一个人想要搞定这个人。

    既然被抬到了这个位置上,小周后也就安心地当好皇帝的砝码。但天天待在宫中,她一个不满二十五岁的女人严格来说还是好玩好动的年纪,如何承受的了。幸好这个时候有了张氏姐妹这两个活宝……

    跟张氏姐妹成了好姐妹以后小周后不止一次在她们耳朵里听见了“邹燃”这个名字。

    邹燃!

    每次听见这个名字小周后的心里都会噗通一下,好像这个名字有什么魔力一样,能把她原本玲珑剔透的心搅得一团浆糊。

    寒风,山亭,幽香……强势的拥抱,有力的冲击……帅气的容貌,挺拔的身材……慌乱但却不失担当的风度,潇洒但又带着一丝傻气的男人……这一切的一切汇聚在一起就成了邹燃在她脑海里的形象。

    邹燃是她今生第二个男人,但却是第一个给了她无边快感的男人。这种快感已经由肉体进入灵魂,深深烙印在了她的心灵深处……

    这半年来,邹燃就像一个无法挥去的魔咒一样,总在午夜梦回时悄悄溜进小周后的梦里,两人在梦中总是你侬我侬,甜蜜无比,但梦醒之后带给她的却又是更深的惆怅。特别是想到两个人身份的差异,她更加只有幽深的叹息来面对了。

    但说也奇怪,她虽然知道自己和邹燃不可能,每每午夜梦醒时都会咬牙切齿地告诉自己要忘记这个男人,但是每每听张氏姐妹说起他时内心里却总有丝丝的暖意萦绕。

    邹燃和刘全经常都会写信给宋金刚,而宋金刚偶尔回雒阳就会跟张氏姐妹聊起,张氏姐妹又会把消息讲给小周后听---当然,前提是小周后已经偷偷告诉俩个小美女邹燃就是“穿越客”的事!

    可以看得出来,张氏姐妹对邹燃也有很大的好感。因为那一首《青玉案?元夕》现在也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呢,她们俩姐妹的名字也很是出名了一把,自然对邹燃推崇不已。

    ※※※※※※※※※※※※※※※※※※※※※今日这出是她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