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建议陛下向翟罗动兵,而是翟罗最符合陛下所愿。昨日下午我紧急写了一篇奏折递进宫,本来是想给宇文大人的,却没想到孙孝甫贵人事忙,都没仔细看就递进了长乐宫……呵呵,我在那篇奏折里只是说应该一线出击,或北或南,不能两线作战而已。没想到陛下连夜召我进宫让我给他出策……”说到这里,薛礼已经有些笑意止不住的感觉。
荀离转眼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想借国战之威收权咯?不知收权之后陛下想怎么做?”
薛礼看了荀离一眼,笑道:“陛下想怎么做就要看荀兄和冯大人那里应该怎么做了?”
荀离一怔,故作不知道:“贤弟,愚兄不甚明了,还望贤弟指点迷津!”
“陛下英睿神武,所思所想无不是重振大汉国威。西进大月,北剿匈奴这是题中之意……荀兄,你可明白?”
荀离顿时明白,可是却故意沉吟道:“但是冯大人已经接到内阁通知,一应税赋都要用到南征上面,我一个小小的侍郎怕是……有负圣恩呐!”
薛礼淡笑:“呵呵,冯大人年老体衰,最近又时常卧病在家不常理事,我已经建议陛下批准冯大人致仕的折子了!”
荀离大喜:“如此,愚兄谢过贤弟。来,今日八仙楼我做东。要不把紫蕊姑娘也叫过来呢?”
这八仙楼和秦楼隔河相望,八仙楼的酒宴上大都也是叫秦楼的伶人来作陪。可是薛礼想到昨日紫蕊那刚行云布雨结束的神态便心头一阵不舒服,道:“不用了,今夜咱们换一位吧!”
荀离何等机敏,顿时明白,笑道:“那成……我听说今年秦楼的‘点花谱’已经大致初成,不如我让堂倌去拿一份,咱们先点点,没准咱们还能点中今年的花魁呢!”
※ ※※※※※※※※※※※※※※※※※※※※※秦楼“点花谱”每天都会翻新,然后送到各大酒楼,让顾客们点花,然后综合评比谁的评价最高,前一百名者进入最后的点花大会,再选出花魁。
荀离向堂倌要来一份最新的“点花谱”交给薛礼,薛礼接过来道:“今日咱们就听听曲儿吧?其他的实在没什么兴致!”
“行,贤弟做主便是!”荀离无所谓地道。
“点花谱”是一份由锡箔打成的薄叶册子,单单手工费一本就要一个银币,端是贵的惊人。
这“点花谱”里的姑娘只能算是伶人,所以她们的区分跟伶人分类一样,有清伶谱、花伶谱、堂伶谱。薄叶上还有每个姑娘的姓名、籍贯、才艺、缠头资等等,还配有一张张彩色的画像,简直像是现代的杂志。
在扉页上还有一份“芳华谱”,主要是介绍刚进入“点花谱”的新人。在新人姓名的后面还有新人的负责人,在这里称为领花。
同时登录新人和领花的名字,并且放在首页,这是秦楼对这些新人的支持,很公平。这也是秦楼“点花谱”出名的原因。当然,新人的缠头资比那些老人是要便宜很多的。但也至少是十个银币起价。
薛礼翻了翻,心头就不时浮起自己去年也是在八仙楼胡乱点了个名字,结果点中紫蕊,接着才有后来自己对她的倾心……唉,他叹了叹气,扫眼一看却看见紫蕊的名字。
“嗯?她也开始当领花了?”薛礼心下叹息,想到这转眼已经一年过去,紫蕊也成了过去的花魁,而自己也已经添了一岁……
“就她吧!”薛礼指了指“点花谱”上的一个名字。
荀离靠前一看,发现薛礼点的是紫蕊名下的一个新人,标价是十个银币,于是就笑着给了堂倌二十个银币。十个作为被点伶人的缠头资,另外十个是给堂倌的赏钱。
堂倌接过,笑的嘴都合不拢,赶紧去叫伶人。
这些堂倌收到的赏钱要与领花分,而伶人拿到的赏钱除了要跟堂倌分,也要与领花分。除此之外,堂倌和领花还可以在酒楼的菜金上面进行分成。
可以说“点花谱”这个古代选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商业化,每一分利润都被反复锤炼压榨,简直是一部敛财机器。
想想看,在八仙楼这种一掷千金的地方,香火费、点花费、彩金、缠头费,还有酒楼自身的酒钱、菜钱……都不会少,大部分都是一个银币起价。只要客人点花,哪怕是点默默无闻的新人,一次所聚敛的钱财也超过十个金币。而在八仙楼一天又何止有一百个客人点花呢?!有些客人甚至一天会点好几个,想想这又是多少钱!
所以说八仙楼日进斗金是一点不夸张的。当然,秦楼也可以这么说。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章 点花(下)】
刘芳正在怜香居练习新曲儿。吊了几个嗓子,她就觉得胸中的气息不足。
紫蕊穿着一件曼妙的罗衫躺在怜香居花圃中的摇椅上,身后那两个如影随形的紧衣女子侍立在后。小茹正在教刘芳如何运气。
昨日之事就这么过去了,紫蕊没有对刘芳姐弟进行任何责罚,这让刘芳感激于心,训练起来也是十分卖力。
“小茹!”紫蕊看小茹教的有些气急败坏,不由站起来,纤手合在腰腹前,慢慢走了过去,“不要急,雨荷是新人,而且气息不足,唱不上去也是正常。”
说完小茹,紫蕊又看向刘芳:“雨荷,你要记住,以前的刘芳已经死了,你现在叫雨荷。明白吗?”
刘芳单薄的身子朝紫蕊弯下来:“是,小姐,雨荷记住了。”
“嗯。你的名字已经上了‘点花谱’,所以随时都可能有客人点你,你要赶紧把气息唱匀,不要乱。每天要记得喝些顺气的汤水。对了,你这身子也要多吃些,现在国战当前,很多人都喜欢听雄壮的曲儿,到时候你身板薄可撑不住……”紫蕊就像一个教导不听话妹妹的姐姐,絮絮叨叨,生怕刘芳,哦,不,现在应该叫刘雨荷,听不清楚记不牢。
雨荷恭敬地道:“是,小姐。”
小茹从来没见过紫蕊这样对一个新人,不由心里有些吃味,嘟着嘴道:“小姐,雨荷并不是唱不上去,即使是如今最受欢迎的《精忠报国》她也能应付自如,可就是不能持久,每次唱完三首以后就喘息不已,这样怎么应付客人呐?要知道有些客人可是一顿饭吃好几个时辰,要唱十几首曲儿呢!”
紫蕊轻叹一声,也不多说。雨荷赶紧道:“小姐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嗯,继续练吧!我有些乏了,小茹,扶我回房睡会儿。”
这时,雨荷忽然道:“小姐,你说国战,是怎么回事?我大汉要对外用兵了吗?”
紫蕊回过头,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道:“你一个女儿家关心这个……哦,我明白了,你是想问刘弟能不能参军是吧?”
雨荷已经有些红润的脸上露出笑容,使劲点头。
紫蕊无奈一笑:“你啊,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姐姐……呵呵,不过这次恐怕是不行,以后有机会我会让刘弟去参军的,再说,有了户籍,明年他就能当兵了,你别着急就是。”
“可是,不是国战么?那就不需要再招兵么?”雨荷可是知道自己弟弟那份迫切的心思。再说在秦楼这种地方,她怕刘弟学坏,恨不得他早点去当兵为好。
“哼,大汉灭个民不过万,兵不过百的小国算个什么事,这次国战的对手太弱,大汉根本没必要招兵……不过很快应该就会招兵了吧?!”说着,紫蕊的神色有些恍惚,最后一句也低沉了下来。
这时,怜香居外匆匆跑来个小厮,站在月形拱门外嚷:“紫蕊小姐,八仙楼仙姬阁点了雨荷姑娘,秦妈妈让您赶紧准备一下!”
不论是紫蕊还是雨荷都是一愣。
小茹喃喃道:“今天才上的‘点花谱’呀!这么快就有人点了?好兆头,开门红啊!”
※ ※※※※※※※※※※※※※※※※※※※※※渔阳郡,芷县军营。
“刘全,听说帝国宣战了,跟谁啊?”邹燃端着一盆刚刚洗干净的衣服从外面回到营房,一进门就看见刘全翘着二郎腿躺在床上优哉游哉地跟王贞、王楚俩兄弟神吹胡侃,于是叫道。
刘全脸上立即露出一种不屑的表情,道:“一个在地图上的小国家,叫什么翟罗……”
他话没说完,那边草木纯已经第一个跳出来嚷道:“撮尔小国翟罗,民不过万、兵不满百,胆敢蔑视大汉,杀我汉人,简直是自寻死路,待天兵一到,定能将其碾为糜粉,大汉万岁,吾皇万岁!”
宇文献从床上跳起来一脚把他踹到地上愤愤道:“你他妈少嚎两嗓子会死啊?要嚎死到外面嚎去,别在我面前碍眼。妈的!”
草木纯讪讪地从地上爬起来,坐到一边不再吭声。石莫迪和介子夫也拿一种鄙视的目光看了草木纯一眼。这段时间以来,连对草木纯有好感的石莫迪和介子夫也渐渐不齿他的为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草木纯不但谄媚附势,而且为人猥琐,竟然出卖邹燃,背叛第六伙。
※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是一次比赛性质的急行军训练,以伙为单位,从芷县到三百里外的清源县,然后再急行军回来。第三曲第六伙和第一曲第三伙作为两曲的标兵伙,时常进行这种比赛,谁用时最短谁就赢。
这种比赛性质的训练在羽林军校常常举行,也是平时考核记录的一个关键。
从芷县到清源有很多条路,其中最正常的一条路是从芷县向东走直道,穿越饮马关,翻过褚龙山,抵达清源县,来回只需要四天。这是公认最好走的一条道。
当时是邹燃轮值当伙长,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先向西穿过羊角沙漠,然后向南抵达渔阳郡的黄河码头,从码头坐船向东就可以直接抵达清源。这条路来回只需要两天半,奇快无比。
本来这也是比赛允许的,之所以第一曲的第三伙不选择这条路是因为秋季羊角沙漠有风沙,一个不注意就很有可能迷失在沙漠里,有可能一周出不去。而且羊角沙漠中还有流沙坑,很容易陷进去。他们犯不着为了一个比赛而将全伙人的性命搭上。
出发的时候草木纯就不太乐意,别别扭扭,又不敢把真实想法出来,磨蹭了半天才跟着队伍前进。因为邹燃和刘全都有急行军的经历,整个行军过程非常顺利。到了清源之后,他们看时间还早,于是就在清源县城里玩了一天,这才返回芷县,赢得这次比赛。在清源玩的时候,宇文献还偷偷离队去找叶冰兰,结果被拒之门外。
可没想到这些事草木纯全都向赵乐报告了。害的邹燃不但被惩罚不能再担任伙长,而且被关了三天禁闭。宇文献也被处罚负重三十里,半个时辰跑完。跑完之后宇文献也在床上缓了两天才缓过来。不但如此,这次的比赛成绩还被取消,全伙人还有一次不良记录。
一时间所有人都对草木纯憎恶不已。
除了宇文献离队外,其他事情都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当兵不能死当兵,必须有所变通。邹燃正是本着这个观点才让大伙在清源玩一天,过程中并没有不守纪律的事情发生,草木纯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获得赵乐的赏识,这种喜欢攀高枝往上爬的人万分让人讨厌。
邹燃甚至在想,是不是日本人欺软怕硬的毛病就是这样练成的啊?
不过邹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草木纯做的事竟然会危及到他们全伙人的生命。而且这个草木纯竟然不是外表看的那么简单。
反正从那次之后,第六伙所有人都把草木纯排斥在外,甚至向执教官龚振提出换人组队的意思。宇文献更是对他没好气,动不动拳打脚踢,除了草木纯当伙长的那天会稍微收敛一点,其他时候都是爱打就打爱骂就骂。
※ ※※※※※※※※※※※※※※※※※※※※※邹燃看了讪讪坐在一边的草木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问道:“翟罗?实力强大么?”
“强大个屁!”王楚争着道,“刚才刘全说来着,就一个小岛国,实力弱的紧。帝国这次出动了六万大军去剿灭它简直有点大材小用咯!”
武鸿忽然在边上斜着眼道:“哼,大材小用可未必。翟罗的确不当我大汉一击,可它所处的位置可是相当微妙,看着吧,没准还要添兵呢!”
“怎么说?”邹燃问道。
武鸿看了眼刘全,努努嘴:“你解释吧,刚才看你解释的口沫横飞很起劲嘛!”
刘全笑了笑,所有的矛盾在这半年的军校生涯里早就烟消云散了。
“翟罗位于印度大陆最南端的小岛上,面积差不多如孔泉县大小,人口五千户,两万余人,没有正规军,只有不到一千的青壮护卫。翟罗国王叫扎塔,是个年富力强,颇有雄心壮志的君主。这些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翟罗在印度大陆中轴线的西面,如果按照地理分界线来说翟罗国的宗主权是归阿拉伯帝国所有。而最近这几年,湿婆国在印度南端兴起,屡次迫翟罗臣服,阿拉伯帝国也默许了。
如今大汉兴兵讨伐翟罗,就必须经过湿婆国,而且应该先征得阿拉伯人的同意,否则就有挑起全面战争的危险……”
邹燃听到这里,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成语。
“借道伐虢?”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一章 九卫】
“恐怕不仅仅是借道伐虢这么简单!”宇文献忽然幽幽地道。
“嗯?”所有人把目光都扫了过去。但宇文献却忽然闭住了嘴。
邹燃还不了解具体情形,所以并不知道朝堂之上这简单的一份宣战诏书已经牵动了各个方面大员的神经,各方势力也为了这份宣战诏书变得各加波云诡谲。
渔阳郡的大名府是渔阳郡的治所所在。而羽林军校的主校区其实就设在这里。
羽林军校的学制是三年,头两年都是在各个培训基地训练,最后一年则回到主校区,然后进行半年实习,最后才分配到各个部队里充当军官。所以主校区这里每年的人其实都不多,大概也就五六百人的样子。
而主校区的面积也不大,它在大名府东侧的玉泉山下,一大片营房林立,围绕着一个大型的军事训练场。营地的东侧有个山坳,山坳里有一排马厩,除此之外便没有多余的大型建筑。
简洁、整肃,是这个军事校区的真实写照。
但是今天在校区东侧的一栋不起眼营房前,几百名今年即将毕业的羽林卫学员聚集在这里,高喊着:“奉旨剿逆,重振武威!煌煌大汉,不可欺侮!!宣战,宣战!!!”
这座营房与别的营房并没有什么特别,也是简单朴实到了极处。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座营房的外面悬挂这一面大汉蟠龙皇旗!
只要是羽林军校的学员没有不知道这座营房就是校长的公署所在。而羽林卫的校长可是煌煌大汉的三大元帅之一胡公张文渊!
营房里布置很简单,一张行军床,一个办公桌,一把太师椅,还有一个衣柜。比起普通士兵的营房来说,这里唯一多出的就是雪白墙壁上挂着的众多五颜六色的军旗---敌人的军旗!
有阿拉伯帝国的“金刀”旗、“圆月”旗,还有罗马帝国的“鹰头”旗、“烈马”旗,更有匈奴人的“苍狼”旗、“旭日”旗……这些都是胡公殿下指挥部队征战边疆时斩获的。
胡公殿下自十八岁从军,如今纵横疆场垂五十年,大小战役不下百场,历经乐帝、烈帝、平帝三朝。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不过虎死不倒威,更何况胡公殿下虽已近古稀之年,但那种凛然气势还是让人从心底折服。他的身材不是很高大,甚至略有些偏瘦,但背脊依然笔挺,垂到胸口的花白长须给他那张线条分明的脸庞更添威势。他只是那么站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便油然散发开来。
简单的营房里如今也是人头挤挤。仔细一看,挺胸站在胡公面前的大都是三四十岁的少壮派,他们的胸甲上一派闪亮,最次的也是棱甲剑章,站在最前面的三个人甚至是长戟剑章---他们可都是大汉帝国的执金吾!俱是统领一方的大将级人物!
此刻他们三人一身整肃,面容坚毅地道:“殿下,此次南征陛下弃我羽林九卫不用,实在可惜。末将恳请殿下向陛下申请,调我犀甲卫,猛虎卫,飞鹰卫南征翟罗,宣我大汉天威于南洋,必不辱使命,凯旋而还!为殿下再添一面翟罗军旗,乃至湿婆军旗!”
※※※※※※※※※※※※※※※※※※※※※这三个人分别是羽林九卫中的犀甲卫主将韩嶔,猛虎卫主将赵燧,飞鹰卫主将皇甫圭。其中韩嶔今年四十岁,求战心最切。赵燧所部是当年参加过乐丹城战役的主力军团,战功卓著,有心再上一层楼。皇甫圭的飞鹰卫是骑兵军团,说实话在南洋并不能发挥太大的威力,不过他与韩嶔、赵燧都是好友,此刻请战算是集体的事,所以也就跟着一起来了。
胡公眼神一扫,三人顿时闭嘴不语。羽林九卫中,犀甲卫、猛虎卫、飞鹰卫,还有远在度甘州打了败仗的暴熊卫皆是对他惟命是从。这四卫的主将皆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不过除了这四卫以外,胡公还能指挥飞骑卫和彪骑卫。可以说胡公以一人之力掌握了大汉六支主力军团,军权之盛亘所未有。
其他三卫蛟龙卫是帝国水师军团,归属南方吴公赵蕞统帅。战象卫与猎豹卫则是益公崔凯掌握。
如果唐公李渊未死,飞骑卫和彪骑卫就是他的。可他如今已经阵亡,所以飞骑卫和彪骑卫暂归胡公统帅。但显然益公崔凯对这两卫的指挥权非常渴望,这段时间更是住在河东郡太原府,与李家子嗣交往颇近。
在唐公未薨之际,与益公就是军中好友,两人守望相助已经不时一天两天,他死之后,益公接管飞骑和彪骑本是天经地义,但无奈胡公不但是四卫统帅,更是羽林军校校长,人脉广博,连皇帝也不敢轻动他。所以暂时让他统领两卫。
帝国如今的重心仍然是北方,北方地势较平,骑兵自可纵横驰骋,威力无限。所以两卫帝国最强的骑兵军团就是胡公和益公所极力争取的对象。
如今朝局诡谲,皇帝迟迟不肯下达对两卫军团的最终归属权,并非没有让益公、胡公互相斗法,朝廷好相互制衡的意思。
内阁看胡公势大,于是命今年这一期的所有羽林新生都交给益公带领,目的也有增加益公羽翼的意思在。试想这一批学员毕业之后充实到各个羽林卫下层做军官,那就是益公的一大臂助啊!假以时日,这些军官若立下军功,升上高位,那对益公也必将感恩戴德。
正是迫于这种压力,韩嶔、赵燧和皇甫圭才这么力主出战。只有战争才能让这些军人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当然,暴熊卫主将黄姚在度甘州失利也是让他们三人力主出战的一个次要原因。
胡公当然明白自己这些下属的心思。但他却不想动,也不能动。他权掌六卫已经是权势熏天,内阁首辅宇文护之子宇文献遇刺一案又有人说是他所为,虽然后来他亲自写信给宇文护把事情解释清楚了,但无疑现在的内阁对他已经没有了好感。如果他出战失利,正好给了内阁弹劾他的机会,即使战胜也决计没有功劳---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不会允许他再拥有更大的权力。既然战与不战都对他不利,胡公就更没有出战的意思了。
韩嶔看胡公沉默不语,一时间也不能猜到这位老帅的意思,于是朝后面挥挥手,那些部下们纷纷退出了营房。
“殿下,朝廷向翟罗宣战,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道伐虢而已。可那湿婆国好灭,阿拉伯帝国却不容小觑。再说,那杨少霆不过是一投闲置散的军汉,如何能让他夺得先机,立下此灭国巨功?我等无不以殿下马首是瞻,还望殿恤我等忠心为国的心情,陈情上表吧!”韩嶔的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让皇甫圭和赵燧都频频点头。
“岚山不必再说了!”胡公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年轻时胡公带兵出征,结果伤了声带,到如今说话也是如此沙哑。不过正是这沙哑的音调让他那并不是很雄厚的身体有了一丝难以抗拒的压迫力。
岚山是韩嶔的字。他听见胡公殿下如此沉闷的声音不由道:“殿下,您这是担心什么?”
胡公摇摇头,怅然道:“不战无罪,战则有失,战它何来?!不战也罢!”
“可是殿下,益公殿下今日说已经陈情上表了……”
胡公摇摇手:“这个我知道,悠之已经跟我事先说过,他不是想参与南疆战事,而是想用战象卫代替黄姚罢了。”
“什么?”赵燧第一个叫了起来,“殿下,此事万万不可答应啊!黄克定虽然败了一场,还丢了西海州,但他怎么说也是殿下的嫡系,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回来,那岂不是将平定叛乱的功劳拱手相送么?”
皇甫圭也点头道:“是啊殿下,哪怕是调我飞鹰卫与黄克定换防也好过让战象卫上去。”
“不,殿下,还是让我们猛虎卫上吧!”赵燧第一个抢先道。
那边韩嶔看胡公的确不想干涉南征之事,于是也跳出来道:“殿下,要不让我们犀甲卫出击,定能平定大月州之叛乱!”
“我们飞鹰卫皆是骑兵,来去如风,定能扫灭叛匪!”
“我们猛虎卫攻击力天下无双,麾下陷阵军更是举世难敌,让我们出马……”
“犀甲卫攻防皆可,犀甲之名绝非庸碌,殿下用我……”
三个主将一听有战事可打,顿时不顾同袍之情,互相争吵起来。
“够了!”胡公忽然一声爆喝。三人立即噤若寒蝉,不敢再吱声。
“黄克定私自作战不说还轻舍西海州,此罪等他回来再跟他算。现在我意让飞骑卫出战,你们觉得怎样?”
飞骑卫?韩嶔一震,赶紧道:“殿下,飞骑卫驻守渔阳,调往西部似乎不合适吧?况且,飞骑卫主将李效游这段时间与唐公世子来往颇多,前几日还去参加了平阳公主的芳辰宴会,若是让他出战,万一立了战功,那我们……”
胡公淡然道:“此事是益公殿下提议的。朝堂上已经同意出兵西海州,救援朵兰城堡。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朵兰城堡已经失陷,但为了彰显帝国不会抛弃士兵的传统,还是决定派兵救援……”
赵燧低语一句:“那派飞鹰卫也是一样的嘛!”
对此,皇甫圭却没有搭腔。他已经明白了胡公的意思,这救援是假,查探军情是真。
朵兰城堡已经孤悬大半年,还存在与否都是个问题,自然不会因为一些无知平民的几句议论而真的出动大军往救,但不救又会寒了众将士的心,所以必须派一支部队前去做做样子,顺便还能查探一下大月州李克定在西海州的军力到底如何,为下一阶段的平叛做准备。
既然是做样子,那自然是用来去如风的骑兵为最好选择。飞骑卫名声在外,让它去不但能鼓舞人心,更能体现胡公殿下对飞骑军的关照---“看看,别的部队我没派,就派你们,我对你们够好了吧?这平定叛乱的第一功可就是你们的啦!要不要就看你们自己肯不肯尽力了!”
如此一来朝廷没话说,民间没话说,飞骑卫更加没话说。还能收揽飞骑卫的人心,简直是一举数得。
韩嶔也明了了胡公殿下的意思,所以没有吱声,只是在心底暗暗惋惜,这次战事估计是轮不上他们了。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二章 李建成】
河东郡,太原府。
这个太原和现代的太原一样,也是在汾河边上。不过主城区可与现代不同。太原府的主城区座落在悬瓮山山麓,晋水的源头所在地。同时还拥有四个卫星城,和主城区连成一片,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不过圣祖北伐、西征之后,帝国的疆界线向北推移数千里,太原府也失去了屏护晋中平原,进而遮蔽中原的战略地位。
近几年匈奴势大,一度侵入度信州,威胁河东,太原府作为河东郡治所,又开始恢复了对北边忻州县、神武县、大同县三地的指挥防御作用。
在太原府的悬瓮山上有一座新落成的建筑群,曰晋祠。这是现任唐公李建成为父亲李渊和母亲李崔氏建造的祭祀祠堂。
晋祠分四重五个院落,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十三座楼台亭阁、殿堂榭桥掩映在苍林之中。如果靠近还可以发现在这密集的苍林中隐隐竟有几分肃杀的气氛。晋祠门口的长阶两侧都有卫兵拱侍,兵甲森严,枪林戟簇,像兵营多过于像祠堂!
而事实上,这晋祠原本就是太原府羽林卫的驻扎所在。唐公家族镇守河东垂五百年,其势力在河东早就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别说只是在羽林卫驻地盖一座祠堂,就算是盖宫殿估计也没人敢说什么。
唐公在河东就是个河东王!
而飞骑卫和彪骑卫六成以上的军官都是自河东郡人氏,自然对唐公马首是瞻。前任唐公李渊正是凭借着唐公家族数百年在河东郡的积累经营才能成为飞骑卫和彪骑卫的统帅,再加上他的确有能力,四十六岁就受封帝国元帅。乃是大汉最年轻的元帅!
可惜,天妒英才,乐丹城一战竟然成了这个年轻大帅最后一次纵马疆场。世子李建成继位后,唐公家族声势大不如前,加上乐丹城一战是胡公张文渊主持的,所以战后行赏时胡公轻松接管了飞骑卫和彪骑卫的指挥权。但这两卫直到如今依旧尊奉唐公为统帅。李建成对飞骑卫和彪骑卫依旧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今天在晋祠北侧的难老泉亭阁里,唐公李建成正在接待一个人。
唐公李建成今年才三十岁,年轻的过分,国字脸上一双眼睛非常有神,剑眉跋扈地向天指着,浓黑的八字胡更加衬托出了他那沉郁的气质。
而站在他面前的男人一身丘山铠,鲜红的披风垂到小腿,羽翅兜盚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唐公殿下,益公想让战象卫调往度甘州,但胡公却让我带领飞骑卫救援朵兰城堡,还给对我说一个月必须来回。这是什么意思?”说话这人正是飞骑卫主将李岩,字谷山。身体笔直的站在那里,真如斧凿雕刻的巨岩一样。
李建成蹙着剑眉,道:“从渔阳到西海州即使是急行军也需要半个月,他让你们一个月必须回来……啧,看来他看破了朝廷那些人的心思,只是让飞骑卫去充当一回探路斥候罢了!”
“那末将该如何应付?”李岩急问。
李建成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一会儿道:“申屠效那里有什么意见?”
申屠效是彪骑卫的主将,就驻扎在河东郡北边的大同县。最近他要负责对新罗州匈奴军的牵制,所以没有办法赶回来,但书信传递来往还是有的。
李岩道:“申屠还没有传回信息。不过之前他有跟我说过,从渔阳入卫新罗州才是正理,可如今让我飞骑卫救援朵兰城堡纯粹是扯淡,飞鹰卫在上党郡,离西海州更近,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殿下,末将以为这是胡公想要收买人心呐!益公说上表请你任职飞骑卫主将的奏折一直被压着没批,这可如何是好?”
李建成淡然道:“我之前一直在薛郡任郡尉,不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足以担任飞骑卫主将,这点谁都明白。谷山,飞骑卫进入新罗州是迟早的事,这点你不用着急。既然胡公让你去一趟西海州,那你就去吧。权当是一次长途行军训练就是,反正沿途的补给都不会缺的。”
“可是飞骑卫是老唐公殿下一生的心血,应是我李家的军队,末将实在不想听胡公胡乱指挥……”
“胡说!”李建成清喝,“飞骑卫是大汉的,是皇上的,唯独不是我李家的!谷山,你也跟了我们李家几十年,这种话不能再说,切记!”
李岩赶紧低头:“是,殿下!”
“嗯,现在按照胡公的指示去做吧。我已经跟益公商量好了,再过两个月我就申请掉入飞骑卫任部将,到时候他老人家会极力申请让你带军入卫新罗州……接下来你明白怎么做了吧?”
“是,末将明白!如果真能入卫新罗州,末将一定竭力杀敌,争取为殿下早日积累足够的军功!”李岩的声音里带着铿锵意味。
“嗯,去吧。”李建成淡淡地挥挥手。
李岩行礼转身要走,忽然又回过头:“对了,公主殿下想调入飞骑卫的事末将该如何答复?”
李建成愣了一下,苦笑道:“你安排吧。我这妹妹也不容易……对了,听说上次有匈奴人从大同过,她让女兵出击八百里斩首十七级,可有此事?”
“有的。公主殿下原本驻守襄樊,后来移驻忻州。有一曲匈奴兵本想窥测忻州虚实,结果在悬壶关就退怯了,直直跑到大同。可公主殿下还是派李都尉出击……此事已经呈报给胡公,可是胡公说公主殿下未得许可便越境作战,本来有罪,不过斩首有功,便功过相抵,不罚亦不赏……”李岩如实汇报。
李建成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无奈,本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又闭上,半天才道:“算了,李珊怎么说也是我妹妹,虽然父亲不认,但血浓于水……谷山,秀宁带兵还是有一套的,你让她加入飞骑卫一起去西海州吧!”
“是,殿下!”李岩躬身应诺。
李岩走后,李建成看着从亭阁下缓缓流出的难老泉水,心底不由长长一声叹息。
从这里可以直接望见苍林掩映下的晋祠祠堂,祠堂前的两棵千年银杏据说是当年春秋名臣介子推亲手种植的。高大苍天的银杏树下,是李渊常常舞剑论道的地方。儿时的李建成和母亲李崔氏就这样站在难老泉上看着李渊在树下舞剑。
妹妹李秀宁生性好武,经常会穿着紧身短靠,贴上去缠着父亲给她喂剑练招,练累了李渊便会拉着秀宁的手倚靠着银杏树给她讲解兵法战略,而那个最小的李珊妹妹就躲在银杏树后面偷看……她们两个其实应该生成男儿身的!
李建成不喜兵略,所以都是和母亲坐在亭阁里学品茗作诗,练字画画。李建成不喜兵略,但在将门出身,不学也要学。先考帝大,结果没考上,只能接着又考荆襄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入翰林做文官,结果却被李渊着考羽林军校,结果没考上骑兵系,只考入了羽林卫的参谋系。为此李渊还狠狠责骂过李建成,说他无用,还不如妹妹。
受了刺激的李建成从那时起奋发练武,并且急急训练,终于进入了羽林卫,成了薛郡的郡尉。不过即使是这样,李渊依然对他不满意。帝国北疆不稳,李渊领兵出征,本想调李建成一起出征,却被李建成自己拒绝。李渊大骂儿子不成器,还不如女儿好用。然后带着李秀宁出战,结果……
“唉,父亲大人,儿子做给你看,我一样可以承担起家族重任的!”望着那两棵虽经千年依旧郁郁葱葱的银杏树,默默发誓。
帝国飘摇之卷 【第七十三章 出战】
汉元千年九月二十七日,秋露,天气渐寒。
今天天色微明,邹燃和第六伙的战友们像往常一样起来,先快速收拾好内务,然后端着脸盆和洗漱用品跑到盥洗室清洗。已经过了中秋,从汲水井里打出来的水已经带着一丝冰冷,但他们依旧快速的打理完卫生问题。
然后就是正常的训练,先是队列,然后负重跑。回来之后去食堂吃早饭。早饭是按照骑兵所需专门配套的,一碗腥臊的马奶,一块半成熟的牛肉,一碗青稞面---在一开始的邹燃还嘀咕过,这到底是哪个倒霉催的定的伙食标准啊?后来他才知道,又是圣祖这个准穿越者搞的鬼。马奶也就算了,竟然还有半熟牛肉和青稞面,吃半熟牛肉是现代美军伙食的一种,据说能强健体魄,青稞面则是粗粮,乃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标准伙食。
记得刚开始吃这个的时候第六伙至少一半人都吐了好几天才缓过来,邹燃也是其中一个。反倒是石莫迪、介子夫、草木纯比较适应。还有刘全也看着吃的津津有味。
刘全说,这种伙食本来也是禁卫军的标准配备,在禁卫军校里也是这么吃的。不过后来这个规定被日渐奢华的禁卫给自动抛弃而而已。
马奶和青稞面都没什么,吃就吃吧,还能凑合,最难受的就是半熟牛肉,竟然还带着血丝和浓重的血腥味,一口咬下去还可以渍出血来……如果有去吃西餐的人可以去尝试一下,别说半熟牛肉,连八成熟的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不过吃了半年多,不习惯也习惯了。反正现在邹?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