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没有勇气与将军府共存亡,选择了投降,垂头丧气的失神站立,仿佛无助的俄国农民一般,哪里还有半点的意气风发。
李安生可没有兴趣跟霍尔瓦特这种人半点废话,直接让人将所有俄国人全部关押起来,等候处理。
中东铁路全线打通,李安生开始迅速清理俄国的资产,倾诉俄国的残余。
东北军占据了中东铁路之后,局势就变得很乐观。
整个东北因此而全盘走活,只要据守满洲里与绥芬河两个站点,据守江东六十四屯与瑷珲,据守黑龙江与松花江河口,俄军就无法侵入东北腹地。
将来的战场将几乎集中于这几个地方,绥芬河的东北军防备海参崴与双城子的俄军,黑龙江与松花江河口防备伯力等地的俄军,而瑷珲沿江重镇,则吸引海兰泡等阿穆尔俄军,至于满洲里前线,则能够直接威胁赤塔,将俄军的兵力拆分,无法集中力量在某个战场进行决战,各个击破。
反观东北军,因为中东铁路而使得能够随时握紧拳头,狠揍任意方向的俄军。
在这个关键时刻,水陆并行,成为了现实。
将来攻下海参崴,甚至庙街,则能够彻底的实现水陆并行,陆海联运,使得东北能够真正的成为王霸之地,自成体系。
接收哈尔滨并没有让李安生有多少的兴奋,他真正在意的,是如何处置中东铁路。
这条铁路价值一两亿银子,可不是闹着玩的,战争期间固然无法出售铁路,但并不代表没有办法,从铁路上暂时套一笔资金出来。
他可没有傻到以为立即成立新铁路公司就能将中东铁路整体打包或是发行债券,毕竟战争还没有结束,东北军胜负如何,结局如何还未可知。
万一民间资本家们购买了铁路股份,结果给俄国夺了回去,那不是血本无归?俄国人还必定会反攻倒算。
中东铁路掌握在东北军手中,将会使得东北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大大的松了上一口气,但是这还不够。
李安生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发行一种新式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以这段时间之内中东铁路公司的运营利润为抵押,作为支付手段。
在战争期间,中东铁路必定是个赚钱的摇钱树,这种债券等于是将钱借给政府,而政府则将中东铁路的利润拿出来分红。
等到战争结束,这些债券将会自动转为中东铁路公司债券,要是东北军战败的话,东北信誉还在,也不怕本金给吞了。
当然东北政权不复存在的话,自然这些本金很有可能打了水漂。
可耐不住这投资收益极为可观啊,短短的时间就能有高回报,这点风险还是值得冒的,更何况,只要东北军打赢这场战争,他们就又能发上一笔,短期债券直接转为铁路公司债券。
即便有点冒险,也无法阻挡这种债券的诱惑,于是,短期内居然出现了一波购买短期债券的高嘲。
大概是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的,直接能分享中东铁路的利润,又能够随时将债券变现。
如此一来,只怕整个东北的资本家以及民众,都要期盼着东北能够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从而进一步获得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已经无法回避,只能硬着头皮进行国战,不彻底的征服北满,就很难夺回中东铁路,夺回在北满的势力范围。
多年心血化为乌有,付诸东流,谁能接受这个惨淡的结局?
5月21日,沙俄正式向中国宣战。
第二天,北京政府在李安生的强烈敦促下,向沙俄宣战,并且开始了大规模的动员。
中俄之间战事的升级,使得列强各国坐立不安,开始了各自的表演。
尤其是英法,纷纷调派在中国的军队,集结待命,以此来向北京政府施压,甚至调动了军舰,发出战争威胁。
袁世凯或许有些忌惮,但是李安生随之通电全国,坚称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只要中国万众一心,不惜亡国灭种,也要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英国很害怕庞大的中国市场就此向他们关闭,自然是软硬兼施,希望北京政府能够从实际出发,尽快逼迫东北反动政权下台。
他们的棉布棉纱在中国的份额,让他们根本就不敢大意,要是袁世凯也来上那么一出,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收英法在华财产,那么事情就更加的糟糕。
当年慈禧并不是没有做过类似的疯狂事情,向八国宣战,这回东北为何就不能更加的疯狂呢?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七章 华俄道胜银行
第三百四十七章 华俄道胜银行
既然中俄已经互相宣战,那么,李安生自然不会再跟子客气,宣布取消所有俄国在华特权,不承认所有俄国与清廷签署的任何非法条约。
与此同时,他也在劝说袁世凯,废除俄租界,废除所有与俄国的不平等条约。
袁世凯却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可不想彻底的得罪列强,他巴不得李安生将列强得罪光,而他却左右逢源。
为了安抚袁世凯,朱尔典等人得到欧洲本土的指示后,开始将袁世凯中央政府与东北政权区别对待。
英国出面组织对东北的禁运,贸易,日本也加入了进来。
这其实是在变相的促使东北更多的依赖京奉铁路依赖京张铁路,依赖关内与关外的沟通,无形之中使得袁世凯具备了制衡李安生的能力。
出于对袁世凯的担心,李安生决定,首先进攻双城子与海参崴两大要塞,将海参崴这个港口拿下来,只有这样,东北拥有了海参崴这个北方出海口之后,就更加的自由自在。
不用再完全依赖营口、葫芦岛等南边的港口,通过海参崴港口,直接连通中东铁路,通过绥化到佳木斯等地的铁路,使得整个黑龙江更加繁荣。
俄国人为了谋取我国的领土,拐了好几拐,先是在兴凯湖向西拐,霸占了大半个兴凯湖;在哈桑地区向西拐了,使中国失去了天然港口,扎鲁比诺和波谢特,失去了图们江入海口;在敬信镇拐了,使中国的防川只有一个几米宽的大堤作为内外连接通道。
李安生从吴禄贞口中知晓这一切,心中无奈无比,俄国已经完成了布局,可惜,中国现在要破局,东北军必须要承担不小的伤亡。
东北军兵力虽然不少,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却不多,只要能够用坚固的要塞来尽可能的杀伤东北军的精锐,那么别说是海参崴,就连双城子也无比安全。
当然,想要拿下双城子要塞与海参崴要塞,无比的困难,必须要付出极大的牺牲。
双城子要塞是海参崴要塞陆地上的屏障,几乎与海参崴要塞连为一体,从陆地上进攻海参崴要塞,除了绕不过去的双城子要塞,还有特殊的地形。
可从海上攻击海参崴,又没有日俄战争时期日本那么强大的海军舰队。
双城子位于乌苏里江中部,是连接伯力和海参崴两战略要地的枢纽,这里一直是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的殖民前哨。
连接伯力、海参崴两大殖民据点的枢纽和殖民桥头堡的功能就决定了这双城子要塞只能作为军事职能的城市存在。
从绥芬河与铁路之间,再到双城子与海参崴,这里到处横亘着狭小错落的小块平原、密布的沼泽、山地和树林,还有细小的河流,围绕着这些地形,俄军只要构建整体防线,对东北军来说向前推进的困难很大。
当年俄国侵略者很有眼光,将双城子要塞建在横跨绥芬河、拉科夫加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是这一带边区所有重要铁路和公路干线的交接之处,可以对所有的通道一览无余,俄国在这里的工事群之间修建了十余座炮台,用堡垒与永久野战工事把这一带围了起来,但它们的相互支援体系受到各座炮台之间的缺口的限制,可能俄国人认为,在需要的时候派出机动部队认为是有效的弥补和替代手段——比如他们的哥萨克。
即便如此,想要强行攻下双城子,也必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俄国之所有有这个底气,只在外东北与滨海地区驻扎不到7万人的军队,只在双城子要塞与海参崴要塞留下将近五万人的兵力,便是因为双城子要塞易守难攻。
东北军除非不顾损失的强行攻击,才能有可能攻下双城子,而接下来更难打的海参崴要塞,很有可能会让东北军出现兵力不足士气受挫的现象。
也幸好俄军主力都被吸引在了伊尔库兹克与赤塔等地,俄军只能凭借目前的这些兵力,凭借目前已有的军事防御设施进行防守。
李安生没有给俄军时间去修建更完整的防御体系,立即命令东北军四个师的兵力沿着绥芬河与铁路线向双城子要塞的筑垒地域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他也在哈尔滨开始着手改组华俄道胜银行,既然战争到了这一步,也不需要去指望什么,还是自己动手拿好了。
花俄道胜银行虽然总部在圣彼得堡,但是却将爪子伸到了北京、哈尔滨、上海与汉口等地。
同西方其它许多金融机构一样,道胜银行的成立也是为了争取与中国签定各种铁路建设合同,操纵和控制中国的铁路建设。1896年6月,沙俄派道胜银行董事长到北京,希望清廷政府参股该银行,以便在同其它银行竞争中取得优势。清廷政府也意识到完全由外资垄断我国的铁路建设,于己不利,因此同意此要求,出资500万两白银,合756万卢布,联合组成华俄道胜银行。
据沙俄政府颁布的《华俄道胜银行条例》规定,银行有权代收中国各种税收;有权经营与地方及国库有关的业务;可以铸造中国政府许可的货币;代还中国政府所募公债利息;敷设中国境内铁道和电线等项工程。
直到清政府倒台前夕,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各地设分行和代理处10几处。凭借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大量发行纸币,代收税款,向旧中国政府提供政治贷款和铁路贷款等,目前贷债款起码高达库平银上亿两,由此获得巨额利息,资本增长极快。
而李安生借口中国当初的股本占了绝大多数,一直对华俄道胜银行实施监控,对华俄道胜银行摸了不少底,清理起来事半功倍。
1910年(宣统二年)华俄道胜银行与另一家俄法合资的银行——北方银行合并,改称俄亚银行。
李安生对于华俄道胜银行的强行关闭,并且宣布准备改组,引起了法国的严厉斥责,连英国也来帮腔。
不过,他想要彻底改组并且重新经营华俄道胜银行的决心却很是坚定。
他身子亲自跟法国银行团派来的代表交涉,严厉的驳斥了当初俄法两国对于清政府的肆意欺瞒,中国投入了那么大一笔股本,却不能加入经营,给欺压的厉害。
李安生强行规定,华俄道胜银行的资产,法国部分只占了不到10,其余的都是中国所有。
开玩笑,华俄道胜银行早就想清理了。
这家银行不仅为俄法赚取大笔利润,而且还借助发行卢布,肆无忌惮的想要掌控东北的金融命脉。
光是发行卢布——也就是“羌帖”一项,李安生就忍耐了许久。
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捐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
目前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
就是说, “羌帖”正在逐渐成为哈尔滨地区的主币。
“羌帖”之所以很快独霸哈尔滨金融市场,主要是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采取了种种欺骗狡诈的手段,强制推行“羌帖”的结果。如沙俄在1897年实行金本位,并规定“羌帖”可随时兑换金币。当时哈尔滨的华俄道胜银行声称:“卢布就是黄金”,可以随时兑换,1卢布可向该行兑换1个银卢布(含银5钱8分),满5卢布可兑换1个金卢布。
但当“羌帖”广泛推行后,该行就不再兑换。要是一战爆发,沙俄政府必定会宣布“羌帖”为不兑换纸币,根本就无法兑换黄金,卢布贬值,坑害的都是大量储存“羌帖”的中国百姓。
也幸好,目前东北流通的都是东北振兴币,“羌帖”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基本上是流通的越来越少。
1897年,沙俄继欧洲各国之后,也实行金本位制,由沙俄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在俄国境内强制通用,后来又极力惑骗东北百姓接受。
目前还能换换黄金,李安生就利用了伪钞兑换了一部分沙俄国库中的黄金储备起来,可真要等一战打起来,不能兑换黄金,那就是个杯具。
说不定,由于中东铁路沿线给东北军占据,沙俄甚至不惜现在就宣布“羌帖”不能兑换黄金,这自然是李安生要防范的。
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工商业者及一般居民均以“羌帖”作为计价和支付的手段。若是“羌帖”贬值,物价飞涨,商品交易呆滞,一般贫民手持“羌帖”不能使用,苦不堪言。
唯今之计,只能强行接收华俄道胜银行的资产,避免更大的危害,由东北政府出面担保,相信这家银行还是能有相当潜力。
不过,子在华俄道胜银行上头花了多年的心思,都要便宜了中国,这确实也是件杯具的事情。
哈尔滨分行其实是这家银行最大的分行,钱是已经分到不少,这些同样作为了战争福利。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上抗战
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上抗战
法国人不停闹腾,包括华俄道胜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商行、工矿企业,他们都有一定的股份,如今给东北全部没收,以军事管制,损失惨重。
谁叫你们法国佬给俄事援助,给低息借款呢?自作自受。
英法两国以禁绝与东北的贸易为威胁,想要迫使李安生就范,不过,眼下李安生是拼了命的在全世界尤其是英法殖民地进行农业恐怖主义,全世界都需要东北的粮食。
胖叮当所在的那个星域,外星人使用起农业恐怖主义来,也是相当技术高超的,也是外星人战争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有的时候一个小动作就能使整个星球的农业绝收。
更何况,东北的许多商品都是畅销货,可不是随便能替代的,东北一直是出超,惊人的出超。
除非你英国佬法国佬不要粮食,那李安生没话说。
英法在背后支持俄国入侵,其实也是想要在东北分一杯羹,打下东北,到时候东北就是英法俄三国势力范围。
哪怕为此损害日本的利益,也是顾不得了,为何?东北一地的产出就极为惊人,1911年东北的财政收入超过了一亿两银子,再这么下去,早晚要超过日本。
英法支持俄国占领东北,英法俄日四国分享东北这个大蛋糕,想必日本也不会太过抗议过甚。
事实上,日本对于东北的强势崛起,以及整个中国的迅速发展感到无比的担忧,东北的穷兵黩武,中国的庞大陆军计划,使得日本国内忧心忡忡。
对于中俄战争,日本还是极力推动,最好中俄两国打个你死我活,元气大伤。
满铁经常与东北军密切接触,自然知道东北的实力,并不容小觑。
英法看不到真相,自以为东北能够一战而下,撺掇着沙俄不宣战,但是却进行二次动员,妄图全面占领东北与内外蒙,这简直就是在妄想。
英法甚至还提防日本,想要在将来对东北的占领后给日本最小的份额,日本国内许多大佬的嘴都笑歪了。
日本会参战,但不是现在,要等俄国给打痛了,英法知道东北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之后。
到时候英法俄三国会求着日本出战,到时,日本就能分得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
满铁的许多内幕消息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宫泽惠子那里头得知的,胖叮当烟幕弹也没有白放。
只不过,满铁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引以为豪的帝国之花,满铁第一王牌间谍,居然成为了胖叮当的战利品,转过来将满铁的许多情报奉上。
李安生刚开始知道这事的时候,还不敢相信,这日本妞吃坏了脑子?还是这日本特工培养上出现了路线方针问题?
宫泽惠子自从适应了胖叮当每日的侵袭之后,变得极度渴求,一日无不欢,彻底的离不开胖叮当,仿佛是吃了白粉一般。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对胖叮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日本鬼子辛苦培养的王牌特工居然反水了,而且还时不时的在真情报之中夹杂点假情报,这让满铁以及日本国内的那些抱着殷切期望的大佬情何以堪?
这不,日本的大批科学家正在忙着研究化肥与农药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日本专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研究中国东北为何能够持续丰收,而且粮食产量遥遥领先于世界,要是日本能够在粮食亩产量上头达到东北的标准,那么凭借日本国内、台湾以及朝鲜的土地,足够养活这么多人口,并且能够出口。
这对于日本来说,相当的重要。
如果说前几年日本还能够从中国进口小麦,磨成面粉卖回中国,搞点这种坑爹的买卖来赚钱,那么现在是行不通了。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初步的崛起,没有了清廷统制,目前中国的政权还算稳定,政治还算开明,经济发展走上了黄金时期。
(事实上,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过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清廷倒台后以及一战期间,另一个是执政的时期)
别说是面粉厂,就连制造磨粉机器的机械厂都开了一大批,这还只是面粉加工行业,其他行业同样如此。
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中国的棉纺织业与生丝业同时开始发力之后。
去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可怜的两亿日元,如此下去,只怕会更加的窘迫,或许,发动对外战争是最好的办法。
日本将眼光对准了中国,但是,却有些犹疑。
这是个日新月异的民主国家,亚洲唯一的民主国家,正在雄心勃勃的进行陆军大整编,让日本望而生畏。
虽然目前中国的内部问题同样很多,但是,却并没有致命的地方,政权更替也没有让中国损伤元气,实力很是强劲。
清廷摇摇欲坠的时候,日本就不敢任意发起战争威胁,更何况现在?
不过,天降良机,上天再次将大福气降临到了日本头上,中俄两国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居然互相宣战了,一场好戏就此拉开。
日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然后出来收拾残局便可。
说不定,到时候日本能够独霸中国也不一定。
英法一致的要求日本对中国宣战,渤海湾,断绝东北的海外贸易,不过,日本的眼光并不仅仅放在东北,而是放在了整个中国,哪里肯答应对中国宣战。
它是准备收拾残局的,而不是给英法使唤的,提俄国承担压力,它没这个责任。
不过,日本也并没有停着歇着,而是逐渐的向东北施加压力,频频挑衅,希望能够浑水摸鱼,利用俄军大兵压境,来敲诈东北,榨取好处。
日本人无非是想扩大南满铁路附属区,要开矿权而已。
李安生并没有那么好欺负,既然他亲自坐镇东北,就没有道理向日本低头,而是做出了强硬的回应。
东北的财政收入其实并不足以轻松的维持十八个陆军师,就像日本,目前也只不过十七个常备师团,其中只有七个老牌师团才是一等师团。
为此,面对日益不老实的小鬼子,李安生还是决定扩军。
东北不用像日本一样,在军费支出上,几乎将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海军上头,自然还留有余力。
为此,李安生号召,全国陆军北上抗战,面对俄国的全面动员,面对英法的暗中偏袒,面对日本的频频挑衅,中队必定要有所回应。
北京政府同意调集南方军队北上抗战,但是却提出开拨费与军械需要东北来承担,这也是在有意的消耗东北的经济实力。
李安生自然不去计较这些,东北军虽然还能够养军队,但是继续扩编将会使得战斗力进一步削弱,老兵与军官给降低到了极危险的地步。
让南方军队北上,也是件好事情,让全国都来分担战争威胁,万众一心。
初步决议,全国已经完成编练的十个师北上抗战,江苏两个师,江西一个师,云南一个师,广东一个师,广西一个师,湖北一个师,湖南一个师,四川一个师,福建一个师。
同时北洋军也将会调派五个师北上,除了之前段祺瑞手下的两个师,也达到了七个师的兵力。
这些军队都将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到东北集结,刻不容缓。
随着中东铁路沿线停息了枪声,出现了暂时的安静,但是随着东北军随时准备出绥芬河作战,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让日林斯基没有想到的,是中队居然敢于主动出击。
其实伊尔库兹克与赤塔两大防守区域的俄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而中队却只有俄军的一半多点。
东北军三个甲种师与三个乙种师以及三个骑兵师,加上吴禄贞直接统帅的一个教导师总共12万余人的兵力,第一军军长张绍曾,第二军军长苏凯,第三军军长阎锡山,外加一个重炮旅,旅长狄益青。
而中央军则是段祺瑞的两个主力师,加起来也不过15万人。
在日林斯基看来,俄军这是以多打少,却敢于主动发起进攻,胆子不小。
局势发展到现在,基本可以确知,主要的战场将集中于他这里,只要能够打赢这场战役,歼灭库伦集团军,那么西伯利亚铁路将畅通无阻,俄军能够通过库张铁路沿线直扑中国的心脏地区——京畿,毕竟,铁路没有修通,但是整个铁路地基却成为了一条能够让军队快速通过的直道。
另外,赤塔方面的俄军也能够通过攻克满洲里,打响收复中东铁路的第一枪,整个局面就完全改观。
中俄双方都无比重视在俄蒙边境的这场大战役,日林斯基准备于近日发起全面攻势,因为他可不想让中国的南方军队以及中央军持续加入到对面的防线上头。
中队的主动进攻正合他意,他甚至还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希望能够从赤塔方向发起对满洲里的进攻,使得东北无法通过这里直接向恰克图运送补给。
蒙古东部的乌勒扎河与克鲁伦河都给东北利用了起来,建立了补给中转站,不仅是骡马与卡车运输队能够使用,飞艇运输队有时候也能停靠。
在同一时刻,俄军连同满洲里方向,总共五个师的兵力行动了起来,在蒙古东部以及满洲里方向燃起了战火。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九章 来自土耳其的订单
第三百四十九章 来自土耳其的订单
兄弟我失业了,心情很糟糕,最近的章节会有点乱,如果前后联系不上,请谅解,我会尽快恢复状态的。
~~~~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即便是奉天日新月异神话跨越也无法替代它的地位。
北方战火连天,这里却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唯一的变化,就是大街上的行人们都行色匆匆,各种报纸卖的很畅销,公共场所人满为患。
上海在清廷倒台之后,迅速的开始了进一步的繁荣,各种投资满天飞,连前清亲王都急不可耐的在上海投资兴办实业,更何况那帮保守的土老财们。
而北方的战争,更加的刺激了上海的繁荣,倒不仅仅是东北债券受到热捧,而是战争真真切切的影响到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这种影响体现在工厂与作坊的繁茂,许多小工厂忽然之间多了无数订单,尤其是被服厂、棉纺织工厂等,还有就是一些机械厂,锻造厂之类。
东北抗战,需要的物资是海量,不仅仅是军械弹药,还体现在各种物资的消耗上头。
战争打的就是实力,打的就是消耗。
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战争能够影响方方面面。
许多企业的负债率已经相当的高,但是以上海银行为首的多家华资银行都给出了相当高的信用等级评价,使得这些企业能过继续得到融资,发行债券,发行信托产品,上市融资。
尤其是跟战争发生直接关联的企业,股价蹭蹭的往上涨。
而许多消息灵通之人,也整日间挤在证券交易所,交头接耳,进行股票投机。
这天,证券交易所忽然又轰动了起来,几个消息灵通之辈的身周,又围满了一群人。
“听说了吗?来了不少洋鬼子,不是英国佬也不是法国佬,是什么奥斯曼帝国的,好像大的很。”
“那这回应该是来买轮船的?还是买钢铁?”
去年年底到现在,上海滩上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情的。
比如万吨轮,比如中华钢铁公司的三期项目完成,比如文莱共和国向中华钢铁公司与江南造船厂下了大批的订单。
虽然这些大项目增发股票都是海量,但是架不住上海滩股票交易的火爆,资金的活跃,就连许多外国富裕资本都进入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不过,由于都是柜面交易,外国人也搞不了鬼,除非有穿越者来。
那位消息灵通者故作神秘的说道:“老规矩,股票交割后,盈利的一成归我,我便告诉你们这消息。”
原来这家伙居然还靠卖消息赚钱,倒真是少见。
不过,让人抓狂的是,当场就有人愿意签署协议,看来,这卖消息的家伙也是有口碑的。
这家伙还挺职业,鬼头鬼脑的,将一张张的纸片塞到了这些人手中。
然后这些付钱的人又鬼头鬼脑的抽出来看了看,反复的瞅了半晌,仿佛琢磨着每一个字似地,又很快的收了起来。
卖消息的家伙,乐呵呵的,想着赶紧再去探探,还有没有最新消息,脚底抹油的走了。
刚才那家伙说什么奥斯曼帝国,倒是确有其事的,这几天土耳其的一群神秘客人,行色匆匆的入住了盖瑞新建的纽约大饭店。
这些都是土耳其国防大臣的代表,过来上海,主要是洽谈购买上海飞机厂的新式飞机。
这次是中东石油公司牵头,土耳其方面并没有想到,这家具备英国与美国背景的公司实际上是属于李安生的,也并不清楚,土耳其的大笔军火交易,也是这家公司牵头,实际上是从中国出的货。
中东石油公司介绍的上海飞机厂的新式飞机,让土耳其方面很是重视,因为这家公司介绍的东西,从来就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价廉物美,是这家公司介绍产品的特点,尤其是军火。
这家公司转卖的步枪,土耳其方面已经追加了十多批的订单,总数已经超过了七万支,现在土耳其军方准备作为制式装备,这种步枪好用,甚至比得到专利授权的欧洲枪支还要便宜。
这种步枪必定是自主产权,不用向任何国家与公司支付专利费用,所以才能便宜。
但是性能却好的要命,大概是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质量反而越来越好。
这次之所以土耳其出动了一整个考察团,是因为他们不仅要购买军械,还要购买一批飞机与飞艇。
他们对于上海飞机厂出产的飞机很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听说这家公司出产的飞机在北方击落了许多俄国飞机,将俄国从欧俄调过来的几十架飞机揍的不敢升空。
这让他们很感兴趣,现在土耳其面临的俄形势很危急。
去年9月底,意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为借口,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进驻的黎波里,遭拒绝后于次日向土宣战。战争开始后,意大利军2万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在的黎波里登陆并控制沿岸,先后占领的黎波里、代尔纳、班加西等地。11月宣布吞并的黎波里。
土耳其很是吃了飞机不如人的亏,意大利凭借着飞机的帮助,对土耳其的军事部署与调动了如指掌,而一抹黑的土耳其军队则被动挨打。
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奥斯曼帝国一直在想办法。
与此同时,巴尔干的局势并不乐观。
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就在这个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门的内哥罗也在蠢蠢欲动,有加入这个同盟的迹象。
面对这种局势,土耳其决定向中国追加军火订单的同时,也购买一批飞机,中国的飞机就是好啊,听说八架飞机揍的俄国佬二十多架飞机不敢起飞。
要是土耳其能够有这么厉害的飞机该有多好,所以,土耳其这次规格很高,就是想要来考察下,是否有大批量订造的可能。
要是合适的话,他们甚至想直接购买现货。
那些消息灵通者探听的没错,这些土耳其客人就是来买飞机的。
在上海飞机公司的试验场上,新式飞机腾空而起,对准着地面的目标一阵的狂扫,果然是机头喷出火舌,将那些靶子打得稀巴烂。
同时,为了让土耳其客人更加的直观,甚至还升起了军事观察气球,让飞机在天空中将这些气球一一打爆。
而且,还现场上演了天空追逐战,飞机制造厂的老式教练机作为陪练,成为了受欺负的对象,在速度、加速以及转弯等方面,远远的胜过了老式飞机。
有对比才有效果,土耳其客人们看的赏心悦目,当场拍板,买。
人家一次便是开口要三十架,这还是第一批的订单,相信后续还有。
这不,人家一听说仓库里头有现成的现货二十架,立马就开口要了,甚至还不取消订单。
这意味着,这头次的飞机交易,就达成了五十架,这飞机都是十二万两银子一架,合同额超过了六百万两。
加上其他的军火合同,这次慷慨的土耳其人又带来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订单。
其实他们想不慷慨也不行,内忧外患啊,意大利的侵略,还有手下的那帮巴尔干小兄弟们不听话,这战争是越打越惊心,不多买些好用的武器,还真是不安心。
土耳其的代表们看到了中国在军工上的实力,也是暗自心惊。
这中国自己都在打仗,居然还有能力外销大笔的军火,实在是惊人。
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光是从俄队手中缴获的俄国制式武器,中国就已经通过洪门以及南洋雇佣军在南洋与南美卖出了数百万两银子。
李安生在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与奉天等地设立的兵工厂,基本上能够满足东北军自身需求,还不用向江南制造局求援。
资金不是问题,兵工厂哪里来的这么多技术力量?
关键还是东北几家兵工厂在上海股票市场上市之后,惊人的表现,使得国内普遍对这几家兵工厂看好,无形之中也是个广告。
比如汉阳兵工厂就流失了不少的人才到了北方,加上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开始充斥其中,人才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只要有高效益,自然有高工资,福利待遇的跟上,使得产业发展起来很有口碑。
像那些消息灵通之辈,都是能够准确的把握住这些兵工厂以及相关上市的工厂表现,有没有大动作,每次增发股票他们都是主力军。
比如这次土耳其人来上海,忽然之间就给传的沸沸扬扬,这些消息人士是迅速的行动了起来。
“给我买500股上海飞机公司,对了,还有300股鑫裕铝业,200股太平马达公司,对对,我还要…”
柜台前开始出现了拥挤,相关公司的股票也开始给热炒起来,可是,上海就是这么回事,股票市场还很原始,要是知道这股票要升,就会出现惜售,一票难求。
而只能等着这些公司能不能增发什么的,最好是开办新工厂,再次上市。
他们必定会买,他们坚信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事实上,上海股票市场一直很红火,许多好的上市公司分红相当可关,表现不俗。
这就为整个民族工业的上市融资开了个好头。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五十章 轰炸机
第三百五十章 轰炸机
李安生真的应该感谢德国的慷慨,不仅雪中送炭般的终于帮助东北的几家兵工厂实现了重炮制造,还免去了专利费。
要知道,不管是仿造也好,直接使用对方的全部技术制造也好,只要用到一丁点的技术,就都要付专利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