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安生的话来说,尽快将恰克图与库伦变成赤塔一样的筑垒地域,虽然短期内办不到,也没有这么多的物资,但是,一个初步的防御体系还是能够摆出来。
段祺瑞很好学,也很虚心,并没有摆出所谓陆军总长的架子。
下面的北洋将官也低调的很,大概他们也清楚,正是因为吴禄贞的极力推托,才轮到段祺瑞当这个陆军总长。
但是吴禄贞他们这边又何尝不知道,段祺瑞能够成为陆军总长,也是有着让人极为称道的地方。
段祺瑞当年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在德国学习一年半年炮兵,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这可不是谁都有的殊荣,这是埃森-克虏伯对他的看重,不仅是在治军方面,还在于军械上头。
北洋军的操典大部分都出自他的手中,可想而知他在北洋军中的威望,这个陆军总长也的确是众望所归。
后世历史上,1913年,中国陆军从德国捷成洋行得到两亿两银子的借款合同,便是他的功劳。
要不是李安生从德国分三批获得了将近一亿五千万两白银的借款,只怕北洋军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中央政府扩军,自然是合法合理的,唐绍仪内阁暂时还无法压制。
北洋军的到来,并没有改变什么,而段祺瑞也立即让北洋军加入到了东北军构建防御体系的工作中,想要学习东北军的长处。
吴禄贞也不吝赐教,中队越强越好。
李安生早就跟他说过,有东北军这样的怪胎,还有程德全控制的两江,中国再也不会有大规模的内战,除非是与北洋军,但是可能性也相当小。
只要袁世凯不发疯,北洋军就不会与东北军大战,损己不利人的事情老袁是不会干的。
而只要袁世凯一死,北洋军群龙无首,只能由东北军来主持大局。
将来的都是政治博弈,军事实力只是一个手段而已,作为后盾所用。
这边构建防御体系,而唐努乌梁海等地却连续的出现了小规模的作战。
俄国还是成功的唆使了一些愚蠢无比的蒙古王公贵族,组织起来对抗东北军对唐努乌梁海的掌控。
去年外蒙古“独立”的危机,其影响也波及到唐努乌梁海地区,在沙俄商人的唆使下唐努乌梁海地区发生了抢掠内地商号的事件,内地商人纷纷逃离该地。二月,在沙俄怂恿和支持下,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宣布属下的三旗“独立”,并请求沙俄出兵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各要地。
贡布多尔济的行径并没有得到属下的赞同,萨拉吉克、托锦两旗即表现出强烈反对,不过各旗却听从了外蒙古哲布尊丹巴集团的招抚。
局势的变化虽然为沙俄提供了机会,但唐努乌梁海各旗加入外蒙古反叛集团却打乱了沙俄吞并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计划,因为沙俄想直接占有该地区,而不是让其“独立”。
沙俄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唐努乌梁海地方的权力结构,东北军就打进了唐努乌梁海,一千余俄军没有组织得起像样的抵抗,就跟尽数击溃。
而唐努乌梁海也紧接着进行了土地政策改革,在地方设治,这些都得到了地方势力的支持。
在哲布尊丹巴出面安抚的情况下,唐努乌梁海几个都统都愿意接受东北军的统治,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李安生可是让人组织了一个宣传团的,那就是用蒙语到处宣传过去呼伦贝尔草原的成功经验,宣传中央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的尊重,宣传各项优惠的政策。
唐努乌梁海初定,减免了赋税,在设治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当地一些独特的自治权,就如同后世的少数民族自治一般。
清朝乾隆时期的贡赋为每户三张貂皮,赋税之外,唐努乌梁海人也要当差服役,如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漠北军事重镇中就有唐努乌梁海兵丁,两月为期进行轮换。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贸易活动也纳入到了清朝的直接管辖之下,如清朝多次颁布圣谕禁止内地商民进入该地区从事贸易活动等。
而如今不仅免去赋税,取消劳役等,还下达了禁止过度放牧与开垦、毁林等政策,鼓励唐努乌梁海与内地进行贸易,随着库伦将来成为蒙古与内地贸易的大枢纽,集散中心,唐努乌梁海的经济也能给发展起来。
只有让唐努乌梁海的蒙古人看到接受中央政府领导的好处,而不是成为俄国的殖民地,才能够让地方归心。
展玉伯作为唐努乌梁海骑兵司令,下面不仅有两个正规的骑兵师,还将之前各个都统的私兵都征集了起来,让他们接受为国而战的思想熏陶,而不是为了一家一姓,为了一族。
一个骑兵师六千余人,展玉伯直接在唐努乌梁海征召蒙古战士参军,他本来有些担心,谁知道各项新政策的颁布,以及宣传到位,居然使得无数的底层蒙古人异常拥护中央政府对唐努乌梁海的治理,欢迎东北军的驻扎。
而随着俄军哥萨克的不断入侵劫掠,针对哥萨克的围追堵截,也迅速的开始起来。
俄国哪里是要帮助唐努乌梁海独立,而是想要吞并独占这里,这点当地人已经看的很清楚,故而哥萨克一进来就杀人放火,立即激起了他们的血性,嗷嗷叫着到处追杀哥萨克,都不用进行动员。
事实上,东北军打哥萨克已经有了经验,现在有了轻机枪,更加的犀利。
几次作战,都是轻易的就将哥萨克骑兵部队击溃。
轻机枪成为了哥萨克们的噩梦,要不是东北军骑兵部队拥有的轻机枪并不多,只怕哥萨克都不敢进入唐努乌梁海。
这种架在马背上,块头大些的端在手上就能扫射的机枪,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杀人利器。
全重不超过10公斤,就如同抱了个小孩而已,许多强壮的机枪手甚至都不会给后冲力影响到射击精准度。
现在哥萨克基本上看到东北军骑兵就掉头就跑,根本就不敢停下来交战,正应了锡良的那句话,蒙古骑兵也都是好汉子,只要给他们精良的武器,哪里还有哥萨克扬名立万的份?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四章 飞机发威
第三百四十四章 飞机发威
4月25日,回到奉天的李安生再次召见俄国驻奉天总领事科洛特夫,严正警告,如果俄国胆敢进一步侵犯中国,东北军将予以沉重的打击,俄国对中国宣战,那么东北军将会驱逐所有在东北的俄国人,包括没收所有俄国在华资产。
科洛特夫在李安生面前哪里跟发飙,只能唯唯诺诺,将情况通报给国内。
如果双方真的走到这一步,那么毫无疑问,两国之间将会进行一场生死决战,没有停战的底线。
在没有停战的底线之下,战争只怕会旷日持久,严重损害国力,激化俄国国内的矛盾。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俄国在东北有大量的资产。
虽然中东铁路逐年亏损,经营不善,但是这是因为承担了俄国在远东的大笔军费而致,本身的资产还是相当庞大的。
花费了数年时间,花费大量资本修成的中东铁路绝对不能够落到中国人的手里。
西伯利亚大铁路随时面对被拦腰斩断,阿穆尔与远东地区将独自作战,被分割开来。
赤塔筑垒地域维持东西方畅通的前提,是蒙古掌握在俄国的手中,中国无法从蒙古北上打击西伯利亚铁路的最软弱处。
现在蒙古给东北军牢牢的控制住,还没有到全面作战的时候。
只有西伯利亚铁路没有给切断的危险,才能开启东方战线。
如果中国向远东禁运粮食,那么,整个远东与西伯利亚的物资供应上首要的需要加上一条——粮食。
本来西伯利亚地区的粮食生产已经能够逐步自给自足,并且满足欧俄部分的部分供应,但是随着这几年粮食的持续减产,或许西伯利亚直到远东的庞大地域能维持自给自足,但是大规模征调军队与人力,必定会导致对粮食的大规模消耗,甚至今年的春播无法保证扩大,粮食产量将会进一步减少,战争对于粮食生产同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从欧俄部分调集粮食过来,显得有些夸张。
但是,军械弹药或许可以从海参崴登陆,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伯力、海兰泡、赤塔与伊尔库兹克等地,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需求粮食,从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外购粮食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这些地方的粮食都在减产。
粮价这几年一直居高不下,便是个明证。
而西伯利亚铁路一旦给切断,整个就乱了套。
由于地域广大,不仅是东北军,俄军也将面临着后勤补给的难题。
东北军还能够凭借飞艇运输走直线,而俄军呢?
俄国被派到伊尔库兹克的总司令日林斯基立刻作出决策,集结重兵进军蒙古,消除西伯利亚铁路的威胁同时,从库张线南下。
日林斯基亲自担任这次对华作战总司令,可见俄国对此次战争的重视。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便担任俄国驻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的的参谋长,远东总督府解散后任总参作战部长,去年任俄军总参谋长。
李安生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差点笑掉大牙,这家伙不就是那个在日俄战争中坑害了一把旅顺要塞的那个嘛,而且在后世一战中也要对俄军在东普鲁士惨败负责的那个倒霉蛋。
随着新一批飞艇的建造出来,直接从齐齐哈尔调集物资与军火弹药到恰克图前线也就成为了现实。
这个时候,锦齐铁路也派上了大用场,终于显现了当时修建这条铁路时的意图。
这就使得东北出现了极为奇怪的一幕,那就是中俄双方都放任对方在东北进行后勤运输,倒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相当奇怪的一出。
小麦的播种已经接近尾声,不过,其他作物的播种也随之陆续开始。
东北今年的主打是有机粮食,有机粮食在后世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以说,人类将来总有一天会走到全部有机粮食的一步。
外星科技同样如此,胖叮当已经将有机农业成功的在东北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证明可行。
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去年首批实验的有机水稻、有机高粱、有机玉米等一批粮食,今年将会大规模的种植。
由于工业污染、农药及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土壤越来越贫瘠,水土保持的缺乏,使得土质不断流失,在这么下去,地球上可能很难再找到一块可以种出健康植物的土壤,有机农法的轮耕、休耕及天然肥料的使用,让土质的生命力不会消失,反而更加肥沃。
东北走出有机农业的坚实一步,将来对于整个东北的开发影响深远,甚至能够影响到东北的整个工业进程。
就当下而言,各种化肥与农药可以全部往中国其他地方销售,而相关产品的工厂也不会再继续出现在东北。
东北的几家化肥厂也将转型为生产炸药,能够节省宝贵的工业资源。
初步募集的资金已经被迅速的拨了下去,兴办国有军事工业,并且向具备资格的军工生产相关的民间工厂提供贷款。
李安生也顺势提出了东北建设四年计划,八年中期计划,勾画了宏伟的蓝图。
大量的资本也开始迅速的流入东北,开始了一轮工业建设狂潮。
战争并没有使得东北出现萧条,相反,还出现了初步的繁荣。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再被关注,国内一致关注的,还是恰克图上方越来越浓的战争气氛。
如果说,之前的买卖城战役只能说是一场战役,那么如今必须要说,这是一场战争。
俄军先后集结了十七万人的军队,除了将近八万人的军队在远东的海参崴、双城子等要塞驻防,监视东北集团军,俄军先期动员的兵力大部分已经到位。
只是因为这次动员太过仓促了些,后勤并没有跟上,这几天一直处于沉闷的对峙之中——俄国的效率就是低,还是没有超脱出日俄战争时的低效、错误百出。
吴禄贞跟段祺瑞开着玩笑,不知道俄军会不会继续出现打开炮弹箱时,发现却是满箱的神像,这种无比可笑滑稽的事情来。
飞艇忙着运输,还没有工夫顾得上去俄军头上扔炸弹,但是俄军仍然如临大敌,每天都是派到位的十余架飞机轮流飞上天空,巡视一番。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不过,今天俄军的胆子似乎大了些。
大概是仗着副驾驶携带了手枪,能够对飞艇带来威胁——他们也太想当然了,在看不到中国的飞艇之后,他们开始洋洋得意,大意起来,想要到中国的阵地上来做客。
段祺瑞还是第一次见到飞机出现在战场上,虽然明知俄国人的飞机没有多大的作用,但还是有些神情凝重。
这次俄国调集了将近四十架的飞机到前线战场,其中十余架是携带了机枪的——自然不是那种机头发射子弹的机枪,而是靠着后面的副驾驶手持。
日林斯基大概是看中队沉默的很,想要来演出滑稽戏,为吴禄贞他们解解闷,居然让将近二十架的飞机一起到中队的战场上空来拜访一下,显示一下他们的优越性。
加上前几日新到的五架飞机,东北军拥有的飞机已经拥有了八架,而这八架飞机可都是使用凸轮的射击同步协调器的新式飞机。
这种装置可依靠螺旋桨的转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枪口指向桨叶间隙时子弹射出,而枪口对准桨叶时射击停止。
机枪装在机头前部,易于瞄准,这也是在一战中让德国战斗机大放异彩,占据了天空的一项技术。
由于这项技术并不复杂,所以李安生提前让它出现,就是为了更快的领先世界。
飞机制造技术想要不断的凌驾于世界,除了政府拨款,政策支持,还需要大量的订单。
而今年正在酝酿的巴尔干战争便是李安生瞄准的地方,要想推出新式战斗机,必须得让它建功立业才行。
于是在吴禄贞一声令下,八架战斗机尽数起飞,到天空去会一会傲慢的俄国飞行员们。
俄国飞机刚看到中国飞机升空,并不惧怕,反而兴奋了起来,嗷嗷叫着扑了过来,仿佛看到了美餐一般。
不过,迎接他们的,却是机枪弹雨的倾泻,还没有等到他们调整好位置,中国飞机的机头部位就喷出了火舌,由于他们体型大速度慢,很容易的就成为了活动的靶子。
中国飞机只需要在天空中反复追逐,围着俄国飞机绕圈,不断的发射子弹。
俄国人惊恐的发现,中国飞机只有一个驾驶人员,难道对方能够一边架势飞机,一遍操作机枪?
但是,他们却来不及思考,死神镰刀在空中迅速的挥舞了过来,短短的接触,便有三架俄国飞机冒着烟迅速的往下坠。
被打蒙了的俄国飞机摇摆着,想要逃脱战场,可是,中国飞机的速度却远胜于他们,死死的咬住,跟着对方。
这个时代,飞机暂时还没有天敌,唯一的对手便是天空中的飞机,而此刻,中国飞机成为了猎手,而俄国飞机,则成为了倒霉的猎物。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军心可用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军心可用
这个时代的飞机,简单好操作,东北农庄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好手,农民飞行员。
这年头,东北农庄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在购买飞机,没别的,现在飞机能人工降雨。
这个功能使得飞机瞬间被热烈追捧,人工降雨,能够调节气候,不再干旱,不再泛滥成灾。
对于庄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风调雨顺,加上各种肥料,改善土壤,基本上丰收不成问题。
飞机在东北固然畅销,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买家,由于小型飞机便宜,许多大地主都能买上一架,甚至宗族、几个殷实之家都能买上一架,使得飞机的销量持续攀升。
而小型农用飞机的畅销,也使得各地出现了一股兴办飞行学校的热潮,飞行员极度缺乏。
李安生在东北是极力鼓励支持民间培养飞行员的,到时候遇到大战,只要一征召,就有成千上万名的飞行员,飞机制造厂只要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就行。
农民飞行员们在天空之潇洒来去,比俄国飞行员要淡定多了,仿佛闲庭信步一般。
这些农民飞行员被征召入伍之后,待遇都要远超普通步兵,成为了军中的“天之骄子”。
虽然开农用飞机跟军用飞机有许多不同,但是基本还是差不多,他们唯一需要操练的,便是用机枪狠狠的痛揍天空中的对手。
用了两个多小时的追逐,反复的围杀,才终于干掉了俄军的十四架飞机,其余的都逃了回去,跟落水狗一般,仓惶而逃,大多还带着伤。
农民飞行员们耀武扬威的在紧邻西伯利亚铁路的俄军大本营炫耀了一回,很是盘旋了几圈。
他们哪里知道,差点引起了一场俄军的马蚤乱,他们的日林斯基上将可是正在这里。
阿季穆尔指挥部就是个飞艇扔下的炸弹砸塌的,死了不少高级军官,阿季穆尔也断了条腿,才没想跑,而是选择投降。
日林斯基自然是知道此事,隐隐为此担心,时刻注意防范来自天上的袭击。
没想到,飞艇是没见到,东北军的飞机倒是来了不少,可更加恼火的是,八架东北军飞机像牛刀杀鸡一般,将二十多架俄国飞机跟弄死小鸡似的,随意。
要不是借着局势混乱,逃脱了一批飞机,不然的话,真要全军覆没,脸面全无。
还没开战,就吃这么大一个亏,这个面子丢的也太大了。
日林斯基暴跳如雷,不停的咒骂着,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二十多架飞机打不过东北军八架飞机?
刚才俄军飞机在天空中毫无还手之力,给打得落花流水,四散奔逃,狼狈之极,简直就是丢尽了脸,这个情景可是交战双方都看到的。
甚至有一家飞机给东北军的飞机当场击落,坠毁在俄国的军营之中,这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
咆哮的日林斯基当场决定,立即从欧俄调飞机过来,用飞机淹没中国人的那些飞机。
这中国人的飞机每天每夜在头上转来转去,军事机密荡然无存不说,还时刻生活在压抑与慌乱之中。
说不定俄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国人的监视之下,军事部署怎么落实?这仗还怎么打?
要不是飞机的储油有限,作战距离受限制,再加上自身并不具备重火力,不然的话,用来针对铁路破袭,那简直就是灾难。
要是将来中国人有那种能够对付列车的飞机,那该怎么办?日林斯基的头都要大了。
大获全胜的农民飞行员们回到了驻地之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这第一仗,就将子的飞机揍下来十几架,实在是酣畅淋漓,让观战的东北军将士们如痴如醉。
他们拥有了英雄般的待遇,让出尽风头的这帮小子更加的得意。
王大虎远远的挤在了人堆里头,大嗓门远近都盖不住他,“瞧见没有?人家可真是好样的,八个打人家子二十多个,还大获全胜,无一伤亡,了不起。你们这帮新兵蛋子也得好生学着,将来要给咱们东北军争气,不,给中国人争气。”
王大虎这几天做完了战斗英雄报告,正忙着调教一帮新兵蛋子呢。
不过这些新兵蛋子可一点都不嫩,他们大多数都膀大腰圆,面相凶悍,原本都是土匪胡子,地方上的豪强之辈。
这次不管情愿不情愿,地方上的许多不安稳分子都给强行征召入伍。
东北到处都在严打,手段之烈,超乎了这些豪强人物的想象。
有些地方,这些人是以地方乡勇的方式存在的,过去东北也默认地方联庄会这样的形式。
但是在民国初建后,东北开始着手建立完整的地方政治架构,同时也取缔了这种地方武装,或是收编,或是解散。
于是,这些人就给统一的赶到了军队之中,接受进一步的改造。
自然也有主动要求参军的,不是头脑聪明之人,就是热血爱国之人。
在历次的东北政治改革之中,那些真正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穷凶极恶之人,大多已经给镇压。
稍微有些小毛小病的,让他们在军队中得到改造,反而能够让社会多出不少有用之人。
事实上,这些人杀敌的确勇武,在之前俄军到来后小规模的马蚤扰与冲突之中,他们浴血杀敌,立下了不少功劳。
尤其是跟随王大虎的一帮汉子,清一色的大刀,被吴禄贞亲自命名为大刀营,在白刃战的时候,数百把大刀寒光如波涛般汹涌澎湃,劈碎任何凶狠的敌人。
王大虎根据战场实战经验,结合他从前所习的刀法,琢磨出了一套军队用的战场搏杀刀法,很是犀利。
洪老六亲自指点了一二,使得这套刀法给定型下来,作为军中必须演练的一套刀法。
将来战场搏杀,大刀在有些时候比刺刀更为好用。
这些粗鲁汉子可不敢轻视王大虎,话糙理不糙,而且人家勇武果敢,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光是死在王大虎手中的子,就不下十人,大多数都是凭借大刀获得的战果。
这不,这帮“新兵蛋子”规规矩矩的听着王大虎总结经验。
这个是军政处的任务,让王大虎好好的总结一下,分享给没有见过太多血的这帮“新兵蛋子”。
其实,这也是多虑,这些粗鲁汉子们哪个没有见过血,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没少杀过人。
日俄战争之后还乱了几年,这里头许多人都杀过日本人与俄国人,自然,手上满手都是自己人的血的悍匪们,早就给东北军枪毙掉。
王大虎用他那粗嗓门响亮的奚落着子,这哪里是总结,分明是动员大会。
“你们知道我王大虎为啥杀子这么带劲?告诉你们,子真不是人,不是东西。我姐姐一家,当年便都是死在了他们手中。那会子打小鬼子,我姐姐姐夫还捐了粮食,救了毛子伤兵,可那帮忘恩负义的东西,白眼狼,掉转身就抢他们的财产,还杀人放火,天理不容。我那小外甥,才三岁,给他们摔在磨盘上给硬生生的摔死了。”
说着说着,王大虎的声音忽然低沉了下来,眼睛都红了,但是这并不有损他悍勇的形象,反而让一干弟兄更加的敬重他。
一名叫做袁强的大汉跑出来喊道:“大虎哥,别说了,那帮杀千刀的子,血债血偿。咱们村上有不少乡亲也是给子害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跑出去当了胡子。”
“对,血债血偿,此仇不共戴天。”
弟兄们纷纷怒吼了起来,睚眦欲裂。
盗亦有道,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当过胡子,但是却并不会作出真正伤天害理的事情,更何况向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下手。
“大虎哥,我爹娘也是给害在了子手里,这次我北上,便是打算替我爹娘报仇来着。”
一名眼睛赤红,满脸麻子的年轻汉子站了出来,语气坚定的说道。
“报仇雪恨,杀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怒气激发了出来。
“咱们这回总算是建立了民国,大家的生活也有了指望,哪里晓得子亡我之心不死。照我说,新仇旧恨,一块报了。最好是打到欧俄去,让他们的皇帝给咱们的李总督养马当杂役。”
“是啊,没有李总督,咱们哪里有如此安逸的生活,没说的,李总督一声召唤,我王麻子就来了,杀子要是敢慢一步,我就是个没卵蛋的。”
“对,对,眼看着咱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子眼红了,又要来坑害我们。打,像李总督说的,这样子只有彻底把他们打痛,才会认得人,以后不敢轻易来欺负我们。”
好好的一个总结报告,居然变成了忆苦思甜大会。
大家群情激昂,王大虎他们这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怨气冲天,仿佛恨不得将俄国皇帝抽筋扒皮一般。
吴禄贞等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士兵们自发组织了对俄国过去暴行的声讨大会。
不由笑了笑,朝着段祺瑞说道,军心可用啊。
段祺瑞看了看混杂在其中不分彼此的北洋军,刚毅的眉毛之间忽然多了些笑意。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占据中东铁路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占据中东铁路
俞德明自从娶了个俄国老婆之后,便开始做起了粮食贸易,将粮食运到俄国去出售,这几年下来,倒是有了些身家。
可是,最近形势却大大的不妙了起来。
俄国缺粮不假,但是粮食贸易却并不好做,俄军对这些中国商人的态度越来越恶劣起来。
江东六十四屯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的成为了粮食基地,这让近在咫尺的俄国人眼红不已。
虽然海兰泡的粮食种植比俄国其他地方要好些,但仍然比不上江东六十四屯。
俞德明一直在担心,贪得无厌的俄国人会再次侵占江东六十四屯,那样的话,家园将被再次践踏,好不容易拥有的美好前途,将会再次的破灭。
好在东北军一个团的兵力进驻江东六十四屯,让俞德明等人有了些底气。
不过,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天,海兰泡的俄国民政官召集了俞德明等中国商人,宣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由于战争压力使得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的粮食如果涨价,那么将会被收取追加赋税。
粮食现在很紧俏,尤其是俄国大量缺粮之后,其实俄方应该鼓励中国粮食大量进入海兰泡才是,为何会出这个昏招?
正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几天之后,俄方正式宣布,由于中国商人投机倒把,刻意提高粮食价格,所有中国商人这些天在海兰泡等地囤积的粮食全部被没收。
这下子就暴露出了俄军的真实意图,他们这是要主动进攻了。
没收中国商人囤积的粮食,将会使得一段时间之内海兰泡等地的俄军不会有缺粮之虞,而紧接着,俄军必定会大肆进攻,东北到处都不缺粮食。
俄国也意识到东北军的根基在黑龙江很深厚,而如果能够将主战场放在黑龙江,将黑龙江打残,通过以战养战,战事将会轻松许多。
俄方强行的没收了他们的粮食,他们的财产,并且将他们驱逐出境。
这个时候,除了他们这些商人,海兰泡少有中国人,中国人都忙着春播呢。
俄方居然以他们犯了间谍罪的名义驱逐,并且强行殴打,差点就用刺刀往黑龙江里头捅。
要不是顾忌东北军就在江东六十四屯驻扎,只怕又是一场海兰泡惨案。
俄军还没有做好全盘的军事部署,相关的作战计划还没有制定出来,只能暂时隐忍。
同样的现象发生在海参崴、伯力等城市,中国商人凭着这些年的努力,从中俄贸易上发了不少财,让俄国人不爽的是,中国人赚了他们的钱,全部投入到了中国,并没有使得俄国城市有多少的繁荣,反而因为中国商人引发的虚假繁荣,让俄国人的口袋瘪了不少。
俄国人惊呼,他们的钱都给中国人赚去了,这也是俄国方面态度恶劣的原因之一。
战争本来就是掠夺,不靠掠夺,光是军费就难以承受。
李安生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立即谴责了俄方的行径。
同时,李安生也宣布,由于大量的俄国人都犯有间谍罪,没收这些俄国人的财产,并且驱逐出境。
这些俄国商人包括了大量的木材公司、煤铁矿开采公司、航运公司以及银行,李安生毫不客气,既然子恬不知耻,干得出这种龌龊事,那么他不介意十倍奉还。
什么是强盗思维?什么是强盗行径?李安生就是,丝毫不来跟你子扯皮,多费口舌,直接征用没收,直接驱逐。
俄国只是得到了价值不过数百万元的粮食,而这次李安生横蛮了一回,俄国人却损失了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财产。
要是能够将铁路附属地城市,甚至是哈尔滨的俄国人资产全部没收,那样的话,只怕光是这些所得就能够支持这次东北军的过半军费。
这些俄国人犯了间谍罪,这个罪名的处理方式,是按照俄国方面来的,你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干的要比你出色。
中国人没有多少资产可以给俄国没收,但是子在中东铁路附属地经营多年,积蓄雄厚,真真是一块肥肉。
俄国的如意算盘算是打错了,他们还是错误的估计了李安生的蛮横,比他们想象的要蛮横十倍。
这个动作一出来,顿时便是惊涛骇浪,这简直就是在直接宣战,逼迫俄国必须要采取全面战争的方式来制止东北这种野蛮不合规矩的行为。
俄国随即宣布,继续进行动员,征召六十万人入伍,这些新兵大部分将会从西伯利亚等地征召,俄国已经不再关心有多少粮食产出,反正可以从中国抢掠。
英法出于种种考虑,强力的压制沙俄对中国宣战,俄法协约与英俄协约虽然都是针对德国的同盟的,但是他们仍然有义务在俄国对中国宣战后提供一切的便利,甚至是援助。
这种无法保持中立的立场与态度,将会导致中国采取损害英法两国利益的举动。
德国想必很乐意看到协约国的力量在东方被大量的消耗,也乐意见到英法的在华利益被打击,德国甚至只需要付出点低息借款或是一些军事援助,就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让中国成为它打击协约国的工具。
想到中国整编的七十多万陆军以及数百万的后备役,英法就很是头痛。
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虽然看起来有些虚弱,要是让德国利用起来,很是危险。
英法的势力范围不在东北,放任俄国扩大战争,即便攻占东北,破灭李安生“”政权,便宜的也还是日俄两国。
俄国教训一下东北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损耗大量的元气,也不要将中国这个难以一下子灭亡的国家彻底的推向同盟国。
其实现在整个世界都明白,中俄已经避免不了大打出手,俄国为了保住中东铁路,也必须要绝地反击。
5月13日,俄军越过同江河口,大举入侵同江等地,妄图直接侵入松花江两岸的工业重地。
俄军一进入同江就与东北军守军激战,小股部队则到处烧杀抢掠,制造惨案。
中俄战争有全面爆发的趋势,俄军对松花江流域的全面攻击,也直接触及了东北军的底线。
尤其是沙俄仍然不知悔改,屠杀平民,烧杀抢掠,这种行为让李安生拍案而起,难以接受。
两天后,东北宣布驱逐所有的的俄国外交人员,并且将部分犯下间谍罪的俄国外交人员与俄商进行公审,一律枪毙。
只允许你子杀我们中国人,就不许我们杀你们俄国人?
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李安生就是不信邪。
东北军也开始了向中东铁路沿线的俄军发起了全线进攻,李安生从来就不是个按照牌理出牌的人。
在西方世界看起来,是胆大妄为,狂妄到了极点,但是,不如此,如何能震慑列强。
不过,更加震撼的是,东北军只动用了黑龙江与吉林三个师的兵力,在两天的时间里,就基本攻占了所有中东铁路沿线的据点,只剩下哈尔滨的俄军还在苟延残喘,倒不是东北军拿不下,而是不想让战火将哈尔滨毁掉,破坏容易,重建却要费功夫。
白毛将军霍尔瓦特拒绝了投降的要求,让李安生感到很遗憾。
他再次的亲临前线,准备见证东北军彻底收复哈尔滨的那一刻。
东北军连续的三次劝降都给白毛将军给拒绝,李安生考虑再三,还是咬牙决定强攻,炮火丝毫不吝惜炮弹的猛烈轰击,教堂、将军府等标志建筑成为了飞艇重点照顾的地方。
现在飞艇投弹已经稍微有了些准头,上帝没有保佑俄国人,连教堂都给飞艇投下的炸弹给炸成废墟。
只用了两个小时,俄军就全线投降,丝毫没有战斗下去的勇气。
李安生等待这一天已经许久,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秘密调动军队,就是为了迅速的拿下哈尔滨。
霍尔瓦特似乎没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