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100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100部分阅读

    、荷兰代表,都同时参加了明珠群岛的主权宣示与zhèng fu挂牌仪式。

    和欧洲人一脸若有所思甚或是忧心忡忡的表情相比,刘香和李国助的心腹代表就兴高采烈得多了。在他们看来。在这么一个广袤而瘴疫横行的南洋上进行跑马圈地,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实在没啥大不了的,何况今后这里还是自己最大的依仗之地。

    但在那几个欧洲官员的眼中,这无疑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被一番教训后,远东利益格局重新洗牌的序幕。不过。和荷兰zhèng fu代表以及东印度公司代表那如同被洗劫过的苍白表情相比,英格兰和葡萄牙的代表多少还有点笑容,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这次选择和华美国站边,未来在远东的利益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预定的“远东会议”,几个月后将在西班牙的菲律宾殖民地首府马尼拉召开,届时一个早就被荷兰东印度公司飞扬跋扈了几十年的餐桌将重新排位置。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未必是华美国在安好心,但至少争吵总比战争要好吧?

    ……

    度过危机后的华美国远征舰队。正在做着最后的出航准备工作。连续好几天,都有从暹罗开来的葡萄牙商船、大明海商或是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送来大量的暹罗稻米。

    如今准备装上舰队运输船的暹罗稻米,已经超过了1000吨。最终这个数字将超过2000吨,它们将成为不久之后运抵台湾的救命粮。

    历史上的暹罗稻米贸易,是东南亚贸易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是出口到大明沿海的暹罗稻米。在17世纪前期就达到了每年十万石以上的规模。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稻米还成为东南亚香料贸易的结算货币。就连荷兰东印度公司都经常把稻米和布匹一起作为职员工资下发。

    这是一场可以让任何大西洋商人都嫉妒的贸易,即便明知道对方也在大赚特赚,但一石不到七钱银子(折合每吨10美元)的暹罗稻米进价,还是让跟随严晓松返回明珠岛的赵明川大跌眼镜。就算华美国内已经初步解决了粮食问题,摆脱了欧洲粮商的高价勒索,但在粮价大幅度降低的国内市场上,一吨小麦的价钱也要100美元。再联想到此时的依然让人崩溃的欧洲小麦物价,赵明川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倘若用后世的经济知识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但现在没人有“狄祖恭导师”那样子的闲心去给赵明川解惑。另一方面,李国助推荐的几家大明海商终于完成了备货,几大船的大明商品运抵明珠岛,让一帮子前来东方打酱油,结果差点被一场流行病坑死的国内暴发户贸易代表终于兴奋起来。

    虽然从明珠岛往北美土的商业货运还无法展开,购买的货物还只能堆放在临时库房里,然后利用返航的运输船队捎带上路,但杨小华等人还是加大了后续订货量,让这些被李国助拉来的大明海商喜笑颜开。

    现在,基上大明沿海一带都充斥着“华美番国南洋剿匪”、“抓捕劫掠华人、贩卖华人的海盗”的消息,大张旗鼓的造势让北上时机已经成熟。

    按照最新调整的方案,为第二批运输船队护航的蒲公英号护卫舰将临时加入远征舰队序列,负责明珠岛周边巡逻,总指挥部将在明珠岛留下小部分陆军兵力驻防,而剩下的全军主力将北上台湾海峡。

    严晓松和卡特琳娜的第三个孩子,或者说是第一个宝贝女儿,终于在4月15ri那天降生。虽然出生地不是地道的大明领土,但卡特琳娜依然喜滋滋地以“东方珍珠”的意义,为这个被人夸赞为“长得很像母亲”的女儿起名为严艾珍。

    还没来得及为孩子的出生举办一次庆祝会,一天之后,严晓松就陪同张chun锐登上了远征舰队旗舰共和号轻巡洋舰,没有进行任何出航仪式,舰队直接开拔。因颜家老七叔和七姑的病才刚刚康复,不得不继续留在明珠岛休养,所以随舰的颜家返乡团中只有颜显屏和丫鬟小雨二人。

    ……

    1629年4月20ri,周六,大明帝国历崇祯二年三月二十八。

    黄昏时分,西南风的助推下,一支由5艘轻巡洋舰、2艘武装运输舰、1艘海军工作舰、以及3艘大型机帆商船组成的舰队悄然出现在广州以南几十海里的洋面上。

    舰队收帆减速,但并非战备状态。水兵们在船舷站坡,陆军官兵也在运输舰甲板列队。每个官兵都换上了崭新的军装,似乎现在正有什么特殊的隆重仪式要进行。

    “准备!”

    “放!”

    灰鲸号运输舰上,马卡洛夫军士长双手一挥,一具在出航前就准备好花圈被两个士兵投下了海,紧接着甲板上列队的士兵开始朝天鸣枪。

    “听说前宋后裔、华美先贤当年遭受大难,就是从这里出海的……”望着北方的海天一线,乔肆仿佛又想起了陆军总参谋长何语上校说过无数遍的“故事”。

    “很伟大,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他们送上敬意。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国家。”

    斯科特站在船舷边,也是若有所思。回响起出航前郑重其事的准备工作,斯科特总算能理解为什么陆军长官们对这次远东军事行动所抱有的那种奇妙的亢奋情绪。

    “北边也是我们的故乡,长官。”乔肆回过头,眼底出现几丝苦笑,“在七年前,我还有于山,和明珠岛上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你们已经学会了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斯科特点了点自己的额头,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我们也亲眼目睹着我们的国家在成长,或许有那么一天,这个东方的帝国也会像欧洲一样感受到我们的成长。”

    “可什么时候能接回我娘呢……”

    列队的士兵中间,于山捏紧了自己的步枪肩带。自言自语之中,包括于山在内的少数几个华裔士兵都在望着北边出神。

    花圈不断投入大海,甲板上枪声不绝,此时此刻,每艘战舰上都进行着相同的仪式。但除了极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官兵并不知道这场祭奠的真正含义。

    “阳江市啊……多少年了?可能现在还是个破烂渔村吧,当初我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一个地方来溜达呢……”

    共和号船舷边,严晓松等穿越众都呆呆地看着北方,但无一例外的一个个表情诡异。

    “汉娜姐,你在想什么?你们来过这里吗?”

    望着临时从蓝鲸号运输舰上赶来的同伴,颜显屏十分好奇。为什么远征舰队的大多数华裔军官会不惜绕一段航程,在这片海域举行这么一场奇怪的祭奠?而且好像还没人有什么反对意见。

    “很久以前的事吧?那时候我还很小,不太记得清了,就好像做梦一样……”唐汉娜艰难地笑笑,转身朝舱室走去。

    仪式隆重而迅速,很快人群就解散,只有特定的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共和号的军官餐厅里进行了一场宴会,据说宴会上,张chun锐打破战备禁令,允许大家喝酒,结果在场的海陆军官们都喝醉了,唐汉娜更是哭哭啼啼地被人送回了蓝鲸号。

    正文 第三十五章 雪中送炭

    1629年4月22日,周日,大明帝国历崇祯二年三月二十九。

    临近黄昏,华美国远征舰队航行到了大员岛安平堡西南20海里的洋面。为把握好抵达时间,舰队中途多次调整航速,更是在澎湖列岛以南绕了个大弯。

    “收帆!二级战备!”

    大员岛已经在瞭望哨的视线里若隐若现,一连串的旗帜升上了共和号的桅杆,十几分钟之内所有船只的风帆都收了起来。负责战备值班的炮组官兵们纷纷奔向炮位,扯开了帆布,开始调整舰炮。战备状态采取的纯蒸汽动力推进,使全舰队以8节的时速转向了东北方向。

    远远的右后方几海里以外,还跟着一艘孤零零的大明硬帆小船,上面的金澎海防水师的巡防官兵,都呆呆地站在船边,望着远方的排成整齐纵队的一溜黑点目瞪口呆。

    “你可看清,这是……这是哪家的船队?”领头的一个把总在呆望了一柱香后,偏头望向了一船十几个部下。

    “呃……大人,要不我们再靠近点?”一个眼力据说很好的兵勇再次张望了一会儿,露出迷惑的表情。

    “船行甚速,追赶不上啊……天色已晚,再要接近,恐怕要和颜家的战船对上了……还是回澎湖,把实情禀告给守备大人!”

    这个时候不早不晚的,就自己这么一艘小小的巡防快船,天知道靠上去后会不会出什么意外,担任掌船的把总一咬牙,还是选择了暂时避让。

    ……

    此时的安平堡,才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雨。黄昏落日之下,湿漉漉的堡墙之上已经提前点起了火把,一队队有气无力的兵丁来回走着,几门来自遥远的华美九斤大炮虎视眈眈地对着西面的港湾。

    最初还能从堡外挖掘野菜。或是周边原始山林狩猎获取食物,到后来方圆十几里的野菜都挖光了,而由于土著生番的威胁,深入内陆狩猎更是等于提前找死。即便偶尔还是能够通过小船从漳州潮州偷运点粮草过来,但大员岛安平堡的断粮危机至始自终都没有解决掉。

    每月都会发生几起逃亡事件,守卫安平堡的颜家兵丁,如今只有区区几千人了,为了保证港口水寨停泊的战船能够保持日常巡防和迎敌出击,负责守卫安平堡的陆上兵马的口粮也被大大压缩。

    堡内外上万的大员垦殖军民,在坚守了一年半后。终于快到灯尽油枯的境地。为了保证能继续坚守下去,曾经把垦殖流民当做自家人的颜家兵丁居然发生了抢劫百姓种粮的恶劣举动。而在更北边的淡水堡,甚至还有饥饿到崩溃的难民不顾生死去抢吃水稻青苗的绝望之举,在饥民看来,也许他们还等不到水稻成熟就会全部饿死。

    一身戎装的颜思海依然一语不发地望着西面的大海,捏着砖角的手指都发白了,但此时此刻,那胡子拉碴而消瘦的脸上,居然难得出现了一丝热烈的期盼目光。

    “罗兄弟。华美兵船当真今夜可突破郑家海防?”

    颜思海在张望了半个时辰后,把头转向了一侧,只见一堆心腹亲兵之中,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也在默默地看着远方。

    “华美兵船可日行千里。更有万里传信之机关。前番护我返岛的那队华美兵丁,就有如此本事。既然他们说今夜到,那就姑且信之了……”罗大举起了望远镜,再次在洋面上扫了趟来回。最后苦笑着摇摇头,“如今岛上郑家密探已经擒拿,但偏偏那些个华美番兵却让我们只许抓不许杀。这大战临头之际,我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着,罗大回头看向了身后不远的一处岗楼,只见几个身穿迷彩特战军服的华美陆军士兵正在悠闲地抽着香烟,一个魁梧的番兵正举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洋面,一杆奇特的粗筒大铳还靠在脚边。

    “莫非是落日前的风雨耽搁了行程?让水寨放出快船,出海巡看一番!”

    希望就在眼前,但迟迟没有看到任何实质的动静,颜思海终于忍不住了,打算派船到外海去巡探。

    “嘭!”

    颜思海的话音还未落,就突然听见岗楼里传来一声闷响,堡墙上的人们纷纷转头过去,只见之前瞭望的那个番兵正朝天举着那杆粗铳,一团明亮的红色光团拖着一道光尾正从岗楼上冉冉升起。

    “先生们,船到了。”霍夫曼军士长叼着个大号的雪茄,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颜思海等人面前,指了指西面,“也许您应该马上派出领航船,否则他们会全堵在外面。”

    “罗兄弟,快派人去接!哦,不,准备下,我亲自去迎!”

    颜思海赶紧举起望远镜筒,几秒钟,欣喜的声音如雷般响起。一时之间,整段堡墙上的守卫兵丁都冲到墙边,一个个面带狂喜,而颜思海本人,已经甩开众人第一个朝水寨走去。

    望着急匆匆下城的颜思海的背影,罗大忍不住微微叹气。这个在结拜兄弟里排行老四的颜思海,真是性子太急躁了,出海上阵倒没啥说的,其他方面就比大哥颜思齐差太太多了。也许安平堡走到今天一步,发生了那么多的内部分裂,也和对方的性格脱不开关系。

    ……

    夜色更浓了,但安平堡水寨内外已经竖起了密密麻麻的火把,就连港湾的船上都插挂起了满当当的灯笼,远方,十几艘华美国舰船也亮起了一串串灯光。

    鉴于几日后郑芝龙必定会获得消息,所以华美国远征舰队的作战舰只以战备姿态选择落锚停泊在港外,几艘运输舰船则进入安平堡水寨靠岸卸货。

    “注意角度,注意!”

    朝阳号、临风号以及观月号三艘大型机帆商船的庞大躯体缓缓靠近水寨,船上的水手望着渐渐临近的码头,拼命扯着嗓子吼着。身后,灰鲸号和蓝鲸号两艘海军运输舰也在等候入港,船上装载的陆军官兵已经在甲板上列队准备了。

    它们是如此的肥硕宽长,即便为了方便它们靠港。许多小船都提前出港让位,但整座水寨依然如撑满了一样显得空间狭小。

    一群群的安平堡兵丁都蜂拥在水寨边,一个个踮着脚看着水寨内外的华美舰船指指点点,那些在颜家战船上戒备的兵勇们更是瞠目结舌。

    “果然气壮如山,民船尚且如此……”

    呆呆地望着近在迟尺的庞大商船,颜思海等人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再看看港外戒备的华美战船,那在夜色下朦胧的轮廓,更让人浮想联翩了,恨不得现在就坐着小舟打着火把靠近看个究竟。

    “四叔!”

    突然。岸边不远传来一声清脆的女声,顺着火把光亮看去,只见一艘小艇上赫然站着一位身穿雪白华美海军军官制服的少女。

    “呵呵,四哥,是大小姐。”罗大在一边呵呵傻笑着,颜思海在呆了几秒钟后,顿时也裂开了大嘴。

    “四叔……”还没等蒸汽艇停稳,颜显屏就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跳上了岸,几乎一路飞奔着朝颜思海而去。

    “是屏儿……几年未见了。”

    眼前的侄女。一身华美海军军官打扮,军帽已经摘下,一头油亮的长发盘在脑后,正红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自己。颜思海愣了好半响。才喃喃念出一句。

    ……

    “孙阳,我们是不是多余了?也许你应该以违反军容军纪的名义关她禁闭?”

    走上岸的几个陆海军官都面面相觑,尤其是陆军少校游南哲,此时正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看着海军中校孙阳。但眼底却有着一抹隐藏不了的笑意。

    “好好的一朵花,就要被某人糟蹋了……孙阳,你未来老婆的嫁妆可大发了。”严晓松此时也开始嬉皮笑脸。

    “这个……人家妹纸和亲戚久别重逢。你们唠叨个什么劲。”孙阳摸了下鼻子,尴尬地看着身边的远征舰队总指挥张春锐,“现在这可是在人家地头上。”

    “这就是17世纪的台湾啊……”望着火把林立的昏暗水寨,张春锐此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是静静地看着四周,看着那一群群衣衫褴褛的颜家兵卒。

    “将军,这是我家四叔!”

    话说着,就看见一行顶盔披甲的兵将在颜显屏的领路下走了过来。好像觉得自己刚才是有点失态了,颜显屏此时恢复了军容,红着脸站到了张春锐身边,开始介绍前来迎接的颜家诸人。

    “张将军不辞辛劳,万里来援,颜某代安平堡上下,叩谢了!”颜思海的性子耿直,当下就一撩披风,双手抱拳,单腿就跪在了张春锐的面前,说着,还把头看向了一侧的老熟人严晓松,眼里闪着感激的泪花。

    “来晚了,让你们久等了。”和身边志得意满的几个陆海军嫩头青相比,张春锐就老成持重得多,赶紧将颜思海扶了起来,一边还笑着指了指水寨码头,“恐怕今夜大家都不能休息了,赶紧卸货吧,让部队上岸休整。”

    “四叔,叫堡内人也出来,赶紧卸粮,这可是两万石南洋稻米!”

    颜显屏赶紧在一边补充着,她的话顿时让四周的人都面露狂喜。两万石大米,就足够安平堡的内外军民吃上一年都绰绰有余了!

    巨大的蒸汽吊臂开始降下装满粮袋的网兜,一队队的安平堡兵丁和兵船水勇鱼贯而上,瘦弱的身体此时仿佛充满了无穷力气,再沉的粮袋都能扛在肩上快步如飞。

    背着行囊,顶着钢盔,提着步枪,一队队的华美国陆军官兵开始下船,然后在水寨岸边列队。一个混编步兵营的华美陆军有条不紊的上岸行动,又引起了颜家一行人的注意,尤其是那需要四个人推上船板的管风琴机枪,更是引起一片嗡嗡议论声。

    “军械精良,兵卒健壮,行止划一,果真是百战强伍之势。”望着一队队华美番兵从身边走出水寨,颜思海更是赞不绝口,忍不住对着罗大窃窃私语起来。

    “游南哲,你觉得用一个营来进攻安平堡,需要花多少时间?”另一边,孙阳开始摸着下巴来回打量两波截然不同的军队,还拍着身边的陆军指挥游南哲少校的肩膀。

    “嗯,大概需要1个小时吧……用55分钟来秀优越感,再用5分钟作战。”游南哲想了下,给出了个答案,顿时引起一边几个海军军官的白眼。

    “堡内缺粮日甚,但贵客远来,颜某亦略备薄宴,张将军请!”

    看着一袋袋粮食络绎不绝地下船,又运往堡内,颜思海的情绪越发高涨,一番客套后,终于领着一行华美陆海军官朝水寨内走去。

    “刚才还欢天喜地的,怎么现在不开心了?”走在最后,孙阳对着情绪莫名其妙低落的颜显屏轻声说着。

    “我爹爹……明天我要去给爹爹上香……”颜显屏停下脚步,双眼又红了。

    “嗯,陪你去。”孙阳露出微笑,轻轻将对方略微歪斜的军帽扶正,“你放心,以后大员岛没事了。”

    ……

    几艘载货量在华美国都数一数二的大船,装着2000吨谷物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就算安平堡上下老少集体出动,至天明的时候也不过才搬下不到三分之一。军民情绪依然高涨,但也实在没有力气保持高效率了,看架势真要全卸完,至少也需要天的时间。

    倘若加上一支跨越数万里海路的军力,看起来自颜思齐死后,华美国对颜家的支持不仅不减分毫的,反而达到了一个新顶点。虽姗姗来迟,但更显弥足珍贵,一些本来以为老七叔求援之行会一无所获的人,这下全部松了口气。

    分发布匹粮食从天亮后就在堡内外多处进行,随舰队而行的医疗队也开始救治本地的伤号。家家张灯结彩、喜笑颜开都不说了,甚至部分军民家中都开始正儿八经地供奉起颜思齐的排位,似乎目前的一切都是这个逝去的大员岛头领在冥冥之中保佑着。(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浮头湾(一)

    在安平堡外的内陆,一场并不惊动他人的祭奠开始了。一身缟素的颜显屏,此时没有了任何傲娇脾气,不带任何表情地跪在颜思齐的墓前磕头。

    在颜显屏的身侧不远,颜思海陪同着几位华美军政官员在献花。两名水兵扶着一具花圈放在了墓冢前,严晓松、孙阳以及张春锐对着这位历史上的开台先驱三鞠躬。

    无声的祭奠最终在洒下一壶酒后,被颜显屏没有忍住的哭泣声打破,看得让人心里蛮不是滋味,几个华美军政官员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始作俑者”严晓松。

    “只是比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引领了台湾开发的篇章,是历史创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历史,有时候还真不好讲啊……”

    没有顾及别人的目光,望着颜思齐的墓碑,严晓松只在喃喃自语。

    ……

    “各位叔伯,爹爹去后,这大员岛就全劳大家支撑着,如今内忧外患,实属不易,显屏在这里谢过诸位。”

    家祭完毕后,颜显屏换回了一身传统的大明服饰,端坐在颜思海的府上正堂,小小年纪就以一种不怒自威的大家风范,环视着在场的一众颜家亲族和心腹部属。

    “爹爹他……临去前可有遗言于我?”顿了顿,颜显屏把头转向了自己的四叔,眼窝里又出现了泪花。

    “哎……屏儿你又何必回来呢。”颜思海望了望这个数年不见已经长大成|人的侄女,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大哥临走时交代,大明东海终归是非之地,只要你安心过日子,照顾好旅美的子弟,不必挂记……当年大哥忽然起意送你等旅美,怕就是早算好了有这么一天了。”

    “爹爹坟冢在此。我又如何不能回。”现在才明白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防范今天这个局面,颜显屏忍不住开始抽泣,一边丫鬟小雨赶紧护了上来,又是递手绢又是轻声安慰。

    “如今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批物资不久后还会送到,各位应该重新整顿民生军务。”严晓松轻咳一声站了起来,微笑着看着一众又陷入伤感的颜家亲族心腹,“本国远征舰队近期将驻泊贵方水寨,缉拿大明东海私贩华民的海盗,届时恐怕还要多多借助贵方的力量。”

    缉拿私贩流民的海盗?!严晓松此话一出。顿时堂内的颜家心腹部将都大惊失色。这又是唱的哪出戏?说起贩运流民,大员颜家之前不就是依着华美的意思在做吗?难道华美兵船不是来给大员解围的,而是来趁火打劫的?

    几个年轻点的部将站了起来,个个都握紧了拳头,仿佛眼前的华美贵人又瞬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颜思齐将军是华美国的老朋友,对他的去世,我国政府深表遗憾,并愿意一如既往地和大员保持友谊。不过,我们并不打算直接介入贵方和大明政府之间的矛盾……”仿佛并没有看到对方的情绪变化。严晓松依然自顾自地说着外交辞令。

    堂内气氛为之一紧,颜思海是皱眉沉思,颜显屏则慢慢站了起来:“郑芝龙觊觎大员已久,各位叔伯万不可松懈。听闻四叔已经擒拿郑家在大员的密探。须详加审问方可定夺今后行止。对了,这次从华美匆匆而来,只带了些方便的小物事,等会小雨给姨娘婶婶们送去。算是替仍在华美的姊妹弟弟们表表孝心。”

    说完,颜显屏就朝一边的小门退去,一堂的颜家心腹老少都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当前的领头人颜思海。

    看着曾经天真烂漫的侄女几年之间已经隐隐养出一丝挥斥方猷的气魄,颜思海忽然间萌发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担忧。

    羊驼绒混纺的华美汉裙宫装镶金带银、雍容华贵的海狸皮毛大衣、放在大明都是难得一求的檀香木首饰盒、限量版的精美玻璃器皿、不锈钢厨具、百慕大顶级香水和高级雪花膏、几乎有一人高的落地梳妆镜、香气四溢的雪脂皂……林林总总,颜显屏带回的返乡礼物在安平堡的亲友间掀起了阵阵波澜。

    曾几何时,谁不知道大员颜家才是华美海货最大的输出商,但眼前这些高档华美商品,又远不是当初获得的那些华美海货能比的。

    “哎,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孝顺的女儿……”

    “是啊是啊,几年不见,我家屏儿已经是大姑娘了,不知道哪户人家今后有好福气哦!”

    七大姑八大姨的琐碎话语四起,让负责分发礼物的丫鬟小雨脸都笑烂了。和曾经一同卖入颜家伺候女眷的几个小丫鬟聚在一起,小雨更是得意非凡地炫耀自己带来的种种华美小玩意儿。

    “嘿嘿,我告诉你们,但别乱说出去哦!”小雨神秘兮兮地对着一众颜家丫鬟,朝着堡外某个方向指指,四周的一圈小脑袋都拼命点头。

    “老七爷和七姑都点头了,咱家的未来姑爷,可是……”

    ……

    只有到了白天,驻守水寨的颜家兵丁才能真正看清港外的华美国战舰。黑白双色迷彩涂装的轻巡洋舰吐着烟雾,缓缓地在港外游弋着,炮口一律朝着西面外海。

    除了例行外出进行巡海的兵船外,得到“不可轻举妄动”指示的颜家水军,此时都老老实实地呆在了水寨里,就看着万里来援的华美舰如一道墙一样封住了自家港湾的出入口。

    几艘运输船又是卸了一整天的货,华美远征舰队登陆安平堡的第三日清晨,一艘挂着颜家标记的硬帆快船驶出了水寨,朝着澎湖方向而去。

    “怎么,还不解气?刚才审问的时候,岛上抓住的几个郑家密探都快被你抽挂了。”

    旗舰共和号上,孙阳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侧头看了眼回到自己副官岗位的海军少尉颜显屏,发现对方还死死咬着嘴唇,不由得哑然失笑。

    对郑家密探的审问分为了两个阶段,其中严晓松的秘密审问几乎隔绝了在场的大多数人。对于严晓松为何会放走这些好不容易才通过孙二喜等人供出的郑家密探,颜显屏很是不解。

    “郑芝龙处心积虑,处处阴险,颜家这几年,被这些细作弄得乌烟瘴气!”颜显屏双臂横抱在胸前,转过身去,鼻子里冷哼着,“大张旗鼓而来,如今又放任郑家密探回去,若是郑芝龙派兵船前来。难道张将军还要说是在大员岛抓贼吗?”

    “哦?真聪明,你怎么知道我们还要用这个借口?!”孙阳一愣,顿时笑了,“当然是在大明东海抓捕逃亡的贩卖大明难民、劫掠华美商品的不法分子了,为此国会授权远征舰队可以‘封锁’大员岛!既然大员岛现在是非明朝政府管辖范围,那我们当然可以自主行动了。颜家一天背着一顶‘黑锅’,就一天翻不了身,总要重新找几个人替下去才有出路,嗯。这些都是严副部长说的!”

    “你们没胆子和郑芝龙对阵,尽想一些歪门邪道的路子!还要我在四叔面前圆场!难道你打算让舰队全堵在安平堡外吗?”颜显屏气得直跺脚,恨不得把这个内定的“未婚夫”给踢下船去。左右看看,其他人都目不斜视在其他方向。颜显屏忍不住抡起粉拳就给了舰队司令后背一下。

    “喂,妹纸啊,我可是给你家亲戚来挡刀的!”受了对方轻轻一拳,孙阳还嘻嘻哈哈的。四周的参谋官都好奇地望了过来。

    “命令如下,明天下午15时,全舰队出航。目标浮头湾。任何企图阻扰舰队航行的,以协助不法分子论,统统打爆!”

    笑容迅速消失,孙阳回到桌前,再次比对了下海图航线,把笔指向了潮州东北不到百公里的一个小海湾。

    “啊……浮头湾?”

    一边的参谋官赶紧记录命令,虽有副官之名却无参谋之责的颜显屏却发出了很轻的一声惊诧。

    “是多方面得到的情报,从大员叛逃郑芝龙的杨六和郭怀一的船队,正在浮头湾一带驻泊。”孙阳对着颜显屏挤了挤眼睛,还冲着隔壁的总指挥部所在的舱室比了个眼色,“他们并非郑芝龙的嫡系,没有收编到明军海防水师内,但作为郑家的外围黑道打手,由郑彩控制,以那里为据点控制沿海,严副部长拿他们当黑锅首先开刀是最合适不过了。现在的季节风向对金门和澎湖的郑芝龙船队不利,等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些白眼狼……爹爹当年可没亏待过他们!我六叔就是被这两个狗贼给……”颜显屏也是满脸义愤填膺,恨不得现在就飞到目的地,直接弄死对方。

    ……

    在后世也不过是新兴开发的旅游圣地,而浮头湾的菜屿列岛在17世纪更可谓是荒芜人烟的典型。

    从16世纪开始,日本倭寇对大明沿海长达近百年的马蚤扰,导致福建沿海除主要港口城池外,各地官员坚壁清野,类似菜屿列岛这样的沿海岛屿更加人烟稀少,西面不远的内陆古雷半岛上,在接连不断的飓风盐潮肆掠下,如今也不过只有寥寥一两座几成废墟的小渔村。

    浮头湾与菜屿列岛自古就是福建备海防倭的海防重地,北通漳州厦门,南接潮州,早在明洪武年间,明廷就在此附近建置卫所。菜屿列岛往北二十里的半岛是陆鳌所,往西南二十里的对岸是铜山所,怎么看都是个固若金汤的阵容。(注:陆螯所就是第二卷中的六螯所,“六”是民国时期改称,特此更正。)

    但实质上,随着福建沿海卫所荒废日益加深,自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和戚继光之后,此地的海防布局从万历年起又渐渐成为了摆设。曾经的抗倭前线,军户平民流离失所,最终沦为了海盗滋长的野地。

    山头轮换大王旗,大明东海风云涌动,包括颜家在内,浮头湾和菜屿列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被明朝各家海盗们轮流坐庄了无数次。依托这里优良的港湾环境,海盗们频繁出击,拦截把持漳、潮沿海商道,识相的只收取不菲的“买路钱”,看不顺眼的则是人财两空。久而久之,谁家势力能在这一带呼风唤雨,就成为了大明东海掌权者的身份标签。

    如今,历史上的“东海十八芝”之一的郭怀一和杨六,就霸占了这里。和刘香一样,郭怀一和杨六都不是那种甘于人下的主。明面上,他们不过是颜家内讧的反叛者,但背地里,富有野心的郭杨二人却以屈居郑芝龙之下的态度,受着郑彩的节制,在这一带为郑芝龙掌握沿海黑道霸权的同时,也暗暗养精蓄锐中。

    4月26日的黄昏,经过整整24小时的迂回航行,华美国远征舰队航行到浮头湾以南的菜屿群岛附近洋面,往西北望去,岛屿星罗棋布,如黑点般的大明硬帆海船在岛屿间游弋。

    “报告,北方发现大批风帆船,航速2节,正在接近!”瞭望哨发来的消息,让指挥舱里的众人都眼睛一亮。

    “他们还是充满警惕的,估计早就收到了郑芝龙的提醒,在附近日夜不停的巡逻。”

    通过望远镜确认了敌我事态,张春锐坐回了座位。环视了一遍在场的海陆军官,下达了最后的作战命令:“沿海不方便机动,速战速决。海战一旦获胜,就迅速安排陆军登岛,摧毁海盗在本地的窝点。”

    “以双方的航行速度来算,大概一个小时后接触。目前初步观测,对手战船大约40艘,队形较密,最大的不过排水量300吨左右,大多数都是百来吨的小船。”孙阳作为舰队司令,很快就定出了作战方案。

    “现在是东北风,表面上对他们有利,但我们不依赖风帆,航速更快,将以纵型队列从东面迂回到他们后方,抢占上风位,赶在入夜前结束战斗。”

    孙阳明显就是一种一网打尽的战术,虽然看起来敌我兵力悬殊,但经过大西洋长年的反海盗作战,基本上所有的海军舰长都不大把对手那种落后的17世纪近距离海战战术放在眼里。(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七章 疯狂的浮头湾(二)

    打几年前被迫投靠颜思齐后,杨六就成为了大员岛体系内唯一一个和荷兰人保持着一定关系的船队头领。一方面靠着大员岛这棵大树遮风挡雨,一方面又借助荷兰人这条线和郑芝龙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就是杨六在大员岛最后两年常做的事。

    颜思齐在琉球身亡,颜家内部出现动荡,富有野心的他一下就敏锐地看出了态势,包括郑芝龙在内的东海各方对颜家的清算是迟早的事。杨六顿时找到了机会,也正是他暗中联络郑芝龙,在大员岛掀起了一股内讧大潮,并成功利用颜思海的暴躁脾气引发了颜家内部的大清洗。

    从淡水堡抢夺到了大量的华美军械,还裹挟了相当数量的从颜家内乱中失败出逃的兵马战船,杨六一跃成为了除颜家和郑芝龙以外的东海第三大势力。不过杨六显然更清醒一点,他没有选择自立门牌,反而是拉着一同出逃的小弟郭怀一投奔了郑芝龙。

    讨价还价之中,郑芝龙把他安排在浮头湾和菜屿列岛这样一个好地方落户,但却需要为郑芝龙打工出力,受着郑彩的节制,负责拦截大员岛到大陆的颜家船只。

    杨六知道郑芝龙对他并不信任,只是因为颜家问题没有和他直接摊牌而已,一旦大员岛方面的事彻底了结,那他也许就会是下一个了。毕竟浮头湾现在的位置,已经处于郑芝龙势力的腹地,无论是金门还是澎湖,郑芝龙随时都可以调集优势兵力将自己一网打尽。

    现在南洋方面谣言日甚,有关刘香投靠华美人的传言越来越多,连郑芝龙都有点坐不住了。这一切,在杨六看来都是对自己十分有利的,只要这东海乱局还没有定下乾坤,他就有时间招兵买马扩大地盘。

    长期就眼红颜家和郑芝龙通过贩运流民大赚特赚的杨六。此时也打起了小九九。杨六也曾帮着颜家从事过流民的集散运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