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98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98部分阅读

    神秘兮兮的态度倒不太是葡萄牙人的做事习惯,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刘耀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只是略微想了下,严晓松就果断出了门。

    ……

    随着葡萄牙人开拓的东方航线,天主教也在大航海的西风推动下进入东方帝国。但和世界其他“新土地”不同,东方这片比整个欧洲还要早熟上千年的社会,有着传教士们几乎无法想象的更为深厚、也更为强势的文明信仰与传统文化。

    失去了宗教文化高位优势后,传教士们任何不自量力企图挑战东方文化的传教活动都遭到了无情的排斥和打击,连带着出现在东方的所有欧洲人都被东方的文人们看做了一类“可笑的野蛮人”,比如“弗朗机人”本身就是一种贬称。

    在这种背景下,极少有真知灼见的传教士进行了深度的反省,在坚持“传播福音”的信念下,选择了亲身融入这个东方强势文明的道路,寻找天主教与东方文化思想的契合点。以西方科学知识为敲门砖,对东方文人阶层进行渗透。

    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利玛窦和罗明坚(二人均为早期进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不光从衣着打扮上完全遵从东方文人阶层的审美标准,甚至为了让自己“更文明”一些,利玛窦坚持称自己是“大西洋人”,以和“弗朗机人”这种被东方文人看不起的欧洲人划开界限。

    在他们看来,只要东方文人能够接受他们,那传教就成功了一大半。这种带着大量妥协的传教思想,一度遭到了罗马教廷顽固派的极力诋毁,但事实证明。以罗明坚和利玛窦为首的一批传教士,正是以这种亲身融入和学术交流为载体,将天主教正式引入了东方帝国。

    而在整个西学东渐过程中为天主教传播立下汗马功劳的,则是利玛窦成功地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了徐光启这块闪亮的宝石。

    如今,这位终生都为中西科学交流融合呕心沥血、为东方科学打开一扇近代发展之门的“大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居然出现在澳门的圣保罗修道院,严晓松不由得激动万分。

    不远处,刚好做完一场礼拜仪式的人们在轻松谈笑着,其中两个身穿大明官员服饰的老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自利玛窦大师仙逝归位以来。吾常忆当初攀谈论学之景,每思之,深感悔惜……若大师仍在,《几何原本》当有全本之望啊。哦。这位是大明兵部职方郎中,孙元化孙大人,亦是教友。孙大人督造泰西火器,今随老夫南访澳门求贤。初阳啊。多年来朝廷北御东虏,铸炮成效斐然,然铸术之学非仿可及。此次走访澳门,还须诚请炮师伯加劳,聘雇技工。若能整理译书成文,规圆定方,当功在千秋。”

    “恩师亲力亲为,译作西学精要,利国利民,学生当遵恩师教诲!”一旁看起来年龄略小的另一个大明官员,赶紧拱手,一副欣喜受教的摸样。

    须发苍白的大明老人,走在修道院礼拜堂中,包括圣保罗修道院院长玛多士在内的葡萄牙传教士们都毕恭毕敬的。而严晓松和刘耀禹因为匆匆赶到,还远远地站在门边不远,但徐光启的声音依然听得非常清楚。

    果然是孙元化!严晓松心里又是一跳。

    “尊敬的徐大人,尽管放心,我澳门伯加劳先生一直是葡萄牙最有名的铸炮家族,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大明造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大炮!相关雇工,都会为孙大人准备好,随时都可以出发。”

    圣保罗修道院院长玛多士赶紧满脸堆笑,一口别扭的大明官话,信誓旦旦地保证着。

    “辽东巡抚袁大人,常念宁远‘神威大将军炮’(华美12磅长炮)精良不凡,相传乃一海外华番所出,不知澳门是否可制?”

    话说到实际点上了,孙元化此时笑盈盈地看着面前的葡萄牙老传教士。

    “这个……伯加劳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不过我相信就算是葡萄牙大炮,也足以击溃北方鞑靼人的入侵。不如我们先用餐吧,到时可以深入探讨一下。”玛多士老脸一红,还偷偷看了眼远方某个角落,赶紧转移着话题。

    ……

    一个小时后,在一位葡萄牙传教士的带领下,严晓松和刘耀禹二人终于走进了圣保罗修道院的一间书房里,只见院长玛多士和澳门总督罗保正在翻看西式图集。

    “尊敬的严阁下,那位尊贵的徐光启大人已经走了,不过,有一个好消息需要我们分享。”玛多士见严晓松二人进来,赶紧放下了书本,热情地迎了过来。

    “不带任何条件的好消息吗?”玛多士是很熟悉了,而打了两个多月交道的总督罗保,严晓松也早就熟知这个葡萄牙官僚的性格,只是微微一笑,就坐到了椅子上。

    “您知道,大明帝国急需贵国的军火。但如今澳门被封禁,我们无能为力。”总督罗保耸耸肩膀,但表情已经比之前轻松很多,“如果他能说服两广总督王尊德大人,那我们可以度过难关。不过,他希望能在澳门获得贵国大炮的制造技术。”

    罗保依然面带微笑,显得老成稳重,但目光深处的贪婪却表露无遗。言下之意,华美大炮出价昂贵,又货源稀缺。大明只能用仿制的办法来大量装备,而葡萄牙作为中间人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不说别的,一门华美12磅铁制加农长炮,就算这些年供货量增加,价格持续降低,在欧洲也是至少3000美元的市场价,能拿到生产技术,无论是欧洲还是远东,葡萄牙都会赚翻。

    明朝自己是买不起多少。所以只能仿制,但类似“内模水冷”之类的巨大工艺门槛,别说是17世纪铸铁炮水平最高的英格兰铸炮技工,再老道的明朝工匠也是无法攻克的。这种已经被明朝命名为“神威大将军炮”的华美12磅长炮。如果能在大明本地仿制,那对于大明战局是极为有利的。

    如果是几年前,也许严晓松在某种心情下会激动地一口答应,但现在却不同了。对大明的历史和现状更加了解的严晓松,不得不认同苏子宁的“历史惯性”观点。大明帝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两件军火制造技术所能解决的。在华美国自身能力还不足以切断历史滚滚洪流之前。任何流入大明的军工技术,都可能让腐朽的“明朝运输大队长”去养肥包括后金在内的所有潜在对手,何况还是有可能流入欧洲的保密技术。

    不久之后的“山东叛乱”就是个典型例子,孙元化的心血随着耿忠明和孔有德的叛逃,让大明占据绝对优势的军事能力丢失,而大量的不断投降的明军,又让后金把这种得到的战斗力迅速放大。

    阻挡山东叛乱的发生,改变历史?这个在苏子宁眼里千载难逢的绝佳好机会,是严晓松东方移民布局中的一个可利用的重要历史节点,先不说有没有能力去做,也许国会里再愤青的人也不会赞同破坏这段历史“利好”的行为。何况不到万不得已,这种规模的蝴蝶翅膀是万万不能扇的。

    “很遗憾,这种条件我们无法接受。澳门问题,我们是互助关系,而不是我国的义务。不过,如果徐光启大人能够说服两广总督解除澳门的封锁,那我可以代表政府,向澳门赠送一批华美军火……随你们怎么处理。”

    言下之意,这批免费的华美军火,就用来打开澳门的局面,葡萄牙人只需要跑腿,而不用一分钱本钱。讨价还价结束,严晓松端起咖啡,一边喝,一边偷偷看着两位葡萄牙老狐狸的脸。

    “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罗保眼睛都亮了,看来利用这种没本钱的变相军火交易,他本人和玛多士完全可以在中间获得大量的私人好处。

    在明廷德高望重的徐光启,其对澳门的友善态度外加迫切的军火引进需求,是如今澳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筹码。严晓松无心去算计那位让自己崇敬的大明伟人,但目前,这却是李国助展开活动以来最容易加快澳门解禁的步骤。

    ……

    和葡萄牙人的肮脏交易告一段落,严晓松带着外出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刘耀禹返回严家大宅。

    “严兄,弟想去琼州,重建刘家商号!族内山东商号虽然没落,然老人还有一些,若兄能助,弟必涌泉相报!”马车上,刘耀禹忽然抬起头,声音低沉,表情严肃。

    静静地看着神色严峻的刘耀禹,严晓松知道对方终于坐不住了,打算投奔被贬到海南岛当琼州知府的堂姐夫赵有恒。这个结果,也是严晓松在故意冷落刘耀禹一段时间里暗暗期待了很久的东西。国家的“东西并重”国策能否顺利“扭亏为盈”,可能海南岛就是一个切入点。

    海南岛,这个大明朝廷版图内目前最为偏僻、中枢影响力最低的恶劣地区,却是距离明珠岛最近的明朝领土,也是能和澳门、台湾、吕宋、马六甲、巴达维亚形成“环南中国海贸易圈”的重要节点。

    海南岛资源丰富,又具备一定基础的开发度,类似刘耀禹这样的大明商人能在华美的暗中扶持下在海南岛立足发展,无论是今后的移民计划还是对明朝展开直接贸易,都可以为华美在大明周边创造出一个能够直接利用的基础雄厚的大陆据点。

    而类似琼州知府赵有恒这样因党争被排挤到偏远边疆,注定终身不得志的大明官僚,大概也是华美国在大明官僚体系中寻找破题的关键了。刘耀禹的堂姐夫这层关系,很显然成为了东方代理人计划中最意外也是最有价值的潜在收获。

    “刘耀禹,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需要什么就尽管提。以后要是感觉累了,就去华美。”

    没有什么花头话可言,严晓松只是简单一句话,就让刘耀禹感动的两眼泛红。

    ……

    1629年1月25日,周四,大明帝国历崇祯二年正月初二。

    春节的鞭炮声还在南半球的南山港市区里断断续续地响着,除了争分夺秒做假日生意的商业街,南山市的各行各样都进入了法定节假状态,唯独海军基地的码头边却没有一丝松懈。

    几乎清一色的黑人码头劳工,在搬运着和他们一样黑的燃煤。正午时分,海军灰鲸号运输舰和观月号大型远洋机帆商船,做好了最后的出航准备。它们满载着大量医疗或工程物资,军队医务队伍和部分行政人员,除此之外,一支小规模的陆军特战队也在张春锐的要求下同行登船。

    第二批运输船队将在蒲公英号机帆护卫舰的护航下,以蒸汽动力顶着东北季风跨越印度洋,以尽可能短的航线前往这个国家远在东方的某个军事前沿据点,然后替换回所有的纯风帆飞剪商船。

    蒲公英号机帆护卫舰的标准载煤量是不足以完成这样一趟远航的,于是战舰的补给载运方案做了大规模调整。载煤量几乎两倍于设计指标,甚至许多角落的空闲空间里都塞上了装满无烟煤的布袋,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其他后勤物资几乎减少了一半。

    负责船队领航的,除了葡萄牙人外,还增加了已经往返过一次亚洲航线的敖广号上的一批老船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章 苦尽甘来

    自上个月第一艘来自广州廉州府的大陆商船小心翼翼地靠上明珠岛开始,进入2月份以来,已经有数家经李国助、刘香“连哄带骗”介绍来的吕宋或大明广东海商到访了明珠岛,为陷入恶性疟疾的明珠岛送来了急需的粮食和药材。

    虽然入眼的几乎全是番兵番将,但人家价钱公道,态度也客客气气,大部分人还操着一口让人惊讶的大明北方话,完全与吕宋、满剌加的弗朗机人不可同日而语,长年跑海的小海商们不由得惊奇之余又感慨万分。

    让这些长期在海上被欺负惯了的大明广东海商更加受宠若惊的是,他们的回程居然受到了这些“华美番国”兵船的沿途护送,而且分文未取。安德鲁上尉指挥的蓝水晶号轻巡洋舰,一直将这些大明商船护送到接近海南岛的时候才返航。

    潮州程乡韩姓炭商终归一个人吃不下精煤供货合同,一番欲仙欲死的忙碌奔走联络后,终于凑够了当年第一批精煤。几经周转的运煤船在抵达明珠岛后,给焦头烂额的华美远征舰队总指挥张春锐总算带来了一丝好兆头。

    大量劳力感染恶性疟疾,导致燃煤的卸载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不到600吨煤炭居然用了三天还没有完全上岸。亲自押运第一批精煤的韩掌柜,看到岛上大量重病的状况,也有点胆战心惊的,虽然入手的白花花的华美银钱毫不打折,也只想着尽快完成生意就赶紧回大陆。

    就在最后一担精煤卸完的当天,又一艘来自巴达维亚的商船缓缓地靠上了明珠岛。听说是有人介绍来的,而且船上还满载着粮食,负责检查的海军官兵也就直接让船上的人登岛休息,不过按照规矩,来自巴达维亚的商人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

    ……

    即便一个多月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官兵被蚊虫感染了恶性疟疾。但在抗疟药的强大功效下,军方的疟疾防疫手段也算即时,所以绝大多数的官兵还是很快脱离了危险,少数重症患者则被转移到了华清池号医疗船上治疗。为防止士气下降,或者说是转移视线,陆军日常训练每日不断,海军的战备巡航更是天天坚持。

    按照国防部的电文通知,灰鲸号运输舰为首的第二批运输船队正在赶紧赶慢的途中,预计2月底或3月初就将到达明珠岛。所以坚持到现在,总算是让人能喘口气了。

    不过比起华美方的自私保护手段。本地的大明平民们的日子依然十分艰难。在遭受病魔荼毒的明珠岛上,刚刚过去的农历新春充满了悲意。本就体质虚弱的大明平民,在这场恶性疟疾大流行中再次奄奄一息,截止到2月1日,原本3200多的留岛平民中,已经有近千人死亡,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人还在病床上挣扎着。

    中药方剂对这种在后世都如临大敌的恶性疟疾没多大效果,但让当地的难民们多少有了些心理慰籍。在明珠岛临时医院的指导下,中草药驱蚊灭蚊手段为百姓们筑起了第一道防线。新感染者的日增加数量开始逐渐下降。

    为即将出港的鸡血石号轻巡洋舰完成物资补给后,换了班的黄虎儿就精疲力尽地回到了营房,打开当天配给的罐头,开始狼吞虎咽。

    外面似乎传来了哭泣声。而且还有点耳熟,黄虎儿才送到嘴边的水果罐头就停了下来。再仔细听听,好像是那位收养弃婴的陈嫂的声音,期间还伴随着婴儿的哭泣。

    一阵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黄虎儿几乎是丢下罐头就冲出了营房。

    在卫兵的阻隔下,少妇怀抱着哭泣的婴儿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曲身行礼。四周还站着若干大明难民女子在陪着求情,但把守海军基地营门的荷枪实弹的外籍军团官兵却站成了一排,子弹上膛,刺刀雪亮。

    “乡亲们快回去吧,这是军事重地,不允许乱闯的!”乔肆站在士兵前面,面带不忍的表情,但也只能苦苦劝说。

    “军爷,求求你了,救救孩子吧!”陈嫂膝行了几步,将孩子放在乔肆面前,使劲磕着头,“我们大人能扛得住,但给孩子用点药吧!”

    眼前的婴儿皮肤通红,几乎不用手摸,就知道肯定是感染疟疾在高烧,这么小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基本上一两天就会死亡。回头看看身后负责带兵警戒的于山,乔肆的嘴唇动了好几下,都无法张口。

    于山故意装着咳嗽偏过了头,但那恍惚的眼神,似乎也能体会到一丝沉痛无奈。上头的命令十分明确,从这个月起,不再对重症的普通平民供应药物。

    华美远征舰队的抗疟药、降烧药以及输液品的库存已经下降到了临界点,虽然前期还多少分出部分去拯救平民,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仅仅只能略微体现人道主义的救治也完全中断了。

    “求求军爷了!”四周的大明妇女也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一个个拼命磕头,乔肆等人不由自主地就微微后退了一步。

    “陈嫂子!”

    身后传来了一声高亢的声音,陆军官兵们回过头去,只见一名海军士官带着满头大汗跑了过来。

    “长官!”对着当前执勤的陆军中尉乔肆行了个礼,黄虎儿就匆匆分开士兵,跑到陈嫂的身边蹲下。

    “虎子……丫头今早也中了热病,你看……”两眼都快哭肿的陈嫂抱起孩子,递到黄虎儿怀里,“想想办法吧,我知道你们有方子治热病。可以不管大人,但这是孩子啊!”

    “……”摸了下婴儿的额头,黄虎儿心里一跳。

    “长官,如果……”黄虎儿一咬牙,把孩子放下的同时,回身对着陆军中尉露出哀求的表情。

    “我觉得马卡洛夫军士长的身体不错,我看他昨天就能下床了。也许他可以节省一大把药出来呢。”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怎么的,于山在人堆后不知死活地嘀咕着。

    “下士,这是总指挥部的命令。”乔肆深深吸了口气。对着眼前的海军士官微微摇头,“现在在营地和华清池号上,还有两百多号陆军弟兄躺着呢……”

    话音一落,四周又是一片磕头声,甚至若干听到风声的病患家属也赶来围了好几圈,大有一种冲入营地抢药的迹象。

    警戒的外籍军团步兵排开始后退,然后纷纷举起了步枪,甚至营门口的两架管风琴机枪都打开了保险。

    “乡亲们,大家冷静,别做傻事!再坚持一段时间。就有船把药送来啦!现在真的快没药了,我们好多弟兄也躺着的!”乔肆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张开双臂。

    “怎么了?!”

    就在这个时候,两位海军女军官分开人群走了出来。乔肆回头一看,正是目前负责海军基地医疗救治和物资调度的海军中尉唐汉娜和少尉颜显屏。

    “中尉,你可以派人去营地,至少给他们领几桶冰块吧,用毛巾包裹让病人控制住体温。”唐汉娜撇了眼四周的病患家属,对身边的乔肆出了个主意。

    “长官!”黄虎儿仿佛看到了救星。赶紧几步跑到两位直属上司面前行礼。

    “黄虎儿?”颜显屏的声音有点嘶哑,之前才在华清池号上组织了大半天的救护工作,一直没休息,所以看起来脸色有点虚白。

    “长官。您看这孩子……”黄虎儿带着哭腔,把女婴捧到了颜显屏的身前,“救救她吧,她亲娘不久前才过世……”

    四周的人群陷入了安静。都纷纷注视着这两位看起来身份不低的“女番官”。

    小心地接过襁褓,颜显屏轻轻用手触碰了下孩子的额头,顿时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汉娜姐!”颜显屏似乎忘却了疲劳。焦急地看着身边的金发中尉,“孩子必须退烧,不然……”

    唐汉娜咬着嘴唇想了几乎一分钟,终于轻轻点了下头,这个动作顿时让黄虎儿心里石头落了地。

    颜显屏抱着孩子转身朝远方港口停泊的华清池号医疗船走去,黄虎儿则紧紧跟在身后。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之前一直苦苦哀求不得的陈嫂终于破涕为笑。

    “军爷,也给我们点药吧!”

    仿佛从别人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外围人群开始晃动,外籍军团的士兵们赶紧横起了步枪,用力阻挡着病患家属人群。不多时,更多的陆军士兵赶来,以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民变。

    就在海军基地营门口一片乱糟糟的时候,在一株椰树下,一位普通的华美海军士兵正在偷偷打望着,目光一直跟随着某个正在远去的海军士官的背影。

    ……

    女婴的体温终于在黄昏时控制住了,只要再坚持用上几日疗程的抗虐药,女婴就能脱离重病。此时,一个小小婴儿床位,赫然出现在拥挤着大量陆海官兵的华清池号上,给还在治疗阶段的军人们带来了一丝不一样的生气。

    某个医疗舱中,一脸蜡黄的孙阳正有气无力地半躺着,看样子才高烧退去,正由病床边坐着的颜显屏在喂粥吃。堂堂的远征舰队中校司令官,如今也病倒了,全舰队的海上作战指挥任务不得不落到了共和号舰长王志华少校身上。

    “真搞笑,居然我会感染这种蠢病……”孙阳喝光最后一口粥,对着眼前的少女露出一副自嘲的微笑。

    “还有点发烧,如若不行,晚上还要打一剂。”

    颜显屏已经忙碌了一整天了,但依然在七姑的嘱咐下,近半个月以来每天坚持给这个“讨厌的长官”用药喂食,比之一般的医护兵还要用心勤快得多。

    以七姑为代表的族中长辈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孙阳中校对颜家大小姐有意,而颜家在颜思齐过世后,也急于与华美国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年满十八岁的颜显屏似乎就是这种立场的执行人。

    想到华美国对刘香的态度,颜显屏更是觉得自己似乎成了颜家急于“表现”的交易品。再想想老七爷那意味深远的目光,贴身丫鬟小雨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以及远征舰队对颜家重病者不惜代价的救治,颜显屏就觉得心里蛮不是滋味的。

    “在想什么?”孙阳见对方好像有点出神,忍不住轻轻碰了下对方的手。

    “啊?!”回过神来。颜显屏的脸微微发红,只是摇摇头,就背对着孙阳站了起来,“岛上大明流民病患逾千,总指挥部就看着众人自生自灭吗?”

    “灰鲸号正在赶来,估计还有大半个月。”孙阳知道颜显屏对张春锐的命令有极大的抵触心理,不由得叹了口气,“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跨掉,否则会耽误很多时间,到时候死得人更多。”

    孙阳在指什么。颜显屏自然心里清楚,但一想到每天抬到坟地安葬的过世病人,还有下午海军基地营门口那一张张绝望的脸,颜显屏就心如刀绞般发疼。

    “好了,快去休息吧,你也累了一天了。那孩子既然送进来,我们就一定会救好的。现在,你更要好好照顾好七姑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孙阳居然下了床。一只手轻轻地按在了颜显屏的肩上。

    回过身,静静地看着眼前高大的青年军官,那种即便相识了几年但依然天然陌生的目光,让颜显屏露出一丝迷茫的表情。

    ……

    第二日的下午。视线里,一艘在明珠岛小赚一笔的大明硬帆商船正在视线里渐渐远去,黄虎儿如同做了梦一样精神恍惚。

    不管内心有过多少挣扎或是迷茫,黄虎儿始终还是克制住了逃离明珠岛的念头。但黄虎儿却没来由的陷入了另一种恐惧之中。这种感觉是打从孙二喜手里接过情报那一刻就逐渐发酵膨胀。

    在返回工作岗位的路上,黄虎儿发现今天海军基地的戒备比平时严了不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所事事”的那几十名宪兵都出现在军港里。大量的帐篷在港口空地里支了起来,若干医务人员带着口罩正在为一队队如乞丐般的大明难民做着简单的消毒和体检。

    据说荷兰人已经放弃了南洋封锁,来自马六甲的葡萄牙人的船队再次在明珠岛汇集,而刘香这个在大明沿海如泥鳅一样混水摸鱼的家伙又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上千的大明难民。岛上的疫情还很严重,实在不应该再长期接纳更多的人,如今这些新人大都隔离在海军基地内,等待着检疫结束后就赶紧上船运往南山港。

    远征舰队总指挥部里,一如既往的忙碌,在明珠岛大型通信基站投入运行后,每天在这里都会收发大量的电文,当然大部分内容都是张春锐在催促国防部。

    17世纪纯净得一塌糊涂的电磁环境,让短波通信能够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虽然信号衰减等问题始终存在,但目前却是华美国最为依赖的通信手段。

    “将军,航行途中的灰鲸号运输舰发来消息了!”又一封因通讯质量不佳而耽搁了一个多小时才被解析出的电文终于被通讯官捏在了手里。

    “……即将进入马六甲海峡,编队状态良好,预计两周后抵达明珠岛。”通讯官念出电文内容,总指挥部里顿时一片喜气洋洋。

    “嗯,把这个好消息给赵院长他们送去。”睡眠严重不足的张春锐,此时猛然抬起头来,深陷的眼窝中露出疲惫但无比欣喜的目光。放下手里的浓茶,张春锐终于如释重负般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将军,一名蓝鲸号上的士兵请求面见您。”就在此时,总指挥部外走进一个小军官,带来了一个古怪的消息。

    话音未落,一个长相普通的欧裔士兵紧跟着出现在门口,先是对着张春锐敬了个军礼,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份证件,毕恭毕敬地递给了身边的陪同军官。

    “你们要开始什么行动?”张春锐看了下证件的封面,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在不久前就知道国土安全部这次不光有随行保护严晓松的人手,还担任了远征舰队中的反间谍任务,甚至还将就地组建亚洲情报司,“我本来以为这应该是国防部军情局去做的事,你们国土安全部的手这次伸得太长了……”

    “呵呵,将军阁下,我现在已经奉命转属外交部亚洲情报司了,和国土安全部没有任何关系。”欧裔士兵笑眯眯地走到张春锐面前。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封信,“这是国土安全部发来的本土方面的情况,希望在这里的行动能得到您的支持。”

    急速看完刘云从本土发来的信件,张春锐心里咯噔了一下。

    “你们确认只有一名郑家的间谍在远征舰队里?”张春锐将信折了起来,死死地盯着眼前冒充海军士兵的前国土安全部特工,对刘云信里提出的处置方案表示为难。

    “目前情报掌握只有黄虎儿一人,根据我们的监视,已经在岛上发现了不明身份的人。按照国内指示,需要现在秘密逮捕黄虎儿。”特工不卑不亢地说着。

    “好吧,我会派宪兵队陪你去逮捕黄虎儿。并把情况发回国内。不过,我不想让这种事在海军里传播开来,你们好好掂量吧。”

    张春锐说完,抓起军帽头都不回地离开了房间,让本以为会受到几句赞扬的特工有点尴尬。

    ……

    再次从陈嫂家出来的黄虎儿,终于带着轻松的表情踏上了回营的路。孩子的命保住了,得到好消息的陈嫂是千恩万谢,但黄虎儿始终觉得是自己应该感谢所有人,尤其是那个颜家大小姐。

    赶回蓝鲸号轮值夜班的黄虎儿。刚一回到休息舱,就看见自己同炮组的那位欧裔一等兵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

    眼前的一等兵,据说之前是从青城市海军基地调来的,虽然同在一个炮组。甚至还同住一个舱室,但平时两人的话并不多。

    “下士,昨天你救的那个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感激你的。”欧裔士兵笑着从身后的被子里摸出一个小油纸包。伸到了黄虎儿的面前,“对了,刚才整理舱室的时候。我发现个东西。”

    全身如同被触电一般发麻,眼前的小油纸包和自己一直携带在身上的那份情报完全一模一样!

    “你不检查下是否有什么问题吗?”欧裔士兵把自己手里的油纸包放到了桌上,然后轻轻解开了外面缠绕的棉线。

    黄虎儿如被指挥的木偶一样接过,慢慢地展开里面紧紧裹成卷的信纸,黄虎儿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惊恐。就是孙二喜交给自己的东西,而现在正藏在身上的那份,明显就是被掉包后的假货!

    黄虎儿绝望地坐到了床边,一言不发地看着裤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我们只是和你开了个玩笑,里面的内容稍微改了点点,但你却让我们感觉很‘失望’……你为什么不逃走呢?”欧裔士兵站了起来,轻轻拍了下手。

    舱门又开了,几个宪兵走了进来,黄虎儿全身如被抽光了力气般被架了出去。离开房门的一瞬间,黄虎儿突然哭嚎起来:“求求你们,救救我娘和妹妹!”

    ……

    1628年2月27日,经过30多天有惊无险地逆季风航行,灰鲸号运输舰和观月号远洋大型机帆商船终于在蒲公英号护卫舰的护航下,完成了首次以纯蒸汽动力、不经过中途休整直接跨越7000海里的远航。

    抵达明珠岛的那一天,蒲公英号护卫舰满载的燃煤就只剩下了最后不到5吨,而观月号大型远洋机帆商船也因为锅炉故障,在穿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动力输出降低到了正常的一半。

    第二批运输船队的到来,让远征舰队上下士气大振,不光是急缺的药物和医务人员瞬间解决,近千吨食品补给和军用物资更是让官兵们底气十足起来,甚至观月号还带来了大量的工程器械、一支小型的专业建筑队、若干行政人员,以及一支15人规模的陆军特战队,国会和内阁为明珠岛所下的血本可见一斑。

    一座比之前的明珠岛临时医院规模更加庞大的医疗站开张了,大量的抗疟药、降烧药和输液品开始面向普通的平民供应。

    又是三天后,一封来自澳门的电文给张春锐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消息:通过不懈的努力,两广总督王尊德终于解除了澳门的封禁。

    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广州各州府的海商在造势,受到澳门总督“军火贿赂”的徐光启也起了决定性作用。(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十一章 福地

    宽阔壮丽的河谷之中,康涅狄格河的枯水期刚过,河面夹杂着若干北方上游飘来的浮冰,雪白的浪花滚滚南去。一队蒸汽船正以大概8节的航速,拖出很长的队列,沿着弯曲的河道向北逆流行驶。

    后世的康涅狄格河,早在几年前就改名为“福河”,是宋州和海州的东西分界线。而位于康涅狄格河下游的河谷平原,就是这片以山地之中的最肥沃的宝地。海州在经过几年的开拓后,州长关如中又把目光投向了这里,打算在康涅狄格下游河谷平原东岸建立一处新的农业拓殖城镇。新城镇的地址都选好了,就是后世的康涅狄格州首府东哈特福德市。

    不过好地方自然就不止一个人惦记着,在波特市西北方20多公里外、紧邻摩和克河谷的“江口镇”初步建成之后,宋州州长唐科也把目光转向了康涅狄格河的下游福地,甚至连地点,都和关如中选的一样,位置就在关如中的河对岸。

    托这个国家无孔不入的印第安贸易小商贩的福,早在1625年的时候,就有曼城市的皮毛商在这里建立了非永久性印第安贸易站。康涅狄格人、莫西干人、拿那根塞人、万帕诺亚格人是这一带的主要印第安部族,也是华美长期亲善政策下的较为得力的附庸。

    在不轻易动用武力的指导原则下,要从印第安人手里获取这片肥沃河谷平原的土地并非容易事,讨价还价艰难地持续了几乎两年。在经过两年最恐怖的饥荒和冬季严寒后,“有话好好说”外加慷慨的帮扶,当地的印第安部族终于选择了让步,河谷平原一带的土地和平地交到了华美国的手上。

    如今行驶在河面上的船队,就是这两家开拓队伍不约而同的北上行动。如此“撞车”的内河开拓,让两家船队的领头人都卯足了劲,都想第一个踏上目的地河岸。

    “加把劲。先生们,提高航速,我们必须比那些银谷镇的混蛋们第一个到达!”

    一艘内河蒸汽船上,从青城市民政局长转任未来新镇镇长的丹尼尔森大声呼喊着。

    听说这次宋州前来福河河谷开拓的人,是银谷镇调出的官员。作为关如中的老部下,丹尼尔森这种从西点镇走出来的最早一批欧裔地方官员,自然是把曾经西点镇对岸的银谷镇当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好玩的是,未来福河河谷的这两家的小镇,又是邻居,只是“西点党”这次到了河东岸。“银谷党”则在河西岸。甚至两家还打起了赌:谁先到,那“福河镇”的名字就归谁。

    “快点,再快点!那个西点镇的乡巴佬这次休想当第一!”另一艘船上,曾任银谷镇警长的大胡子海格警官喷着唾沫在咆哮,一边还提醒着身边不远的一位华裔中年男子,“尊敬的许先生,您现在难道没有一点危机感吗?”

    和欧裔警长那急得脸色发红的表情相比,留着一点小短须的华裔男子,只是矜持地坐着。对这种彼此较劲的小游戏并不在意。

    这许姓华裔官员,就是银谷镇前一任的民政局长,1622年第一批移民到北美的大明难民,曾经是银谷镇家具公司里的一位普通木匠。因为识字。而且性格温和谦逊,就在1626年担任了银谷镇民政工作,并逐渐成为镇长孙弘毅最得力的助手,这次被宋州州长唐科任命为新的“福河镇”镇长。就看中了许文为人处事随和心细的特点。为了支持这?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