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 > 大唐纨绔第13部分阅读

大唐纨绔第13部分阅读

    杜府一向都是家大业大,从来都只有人向咱们借钱,何曾有过向外借别人钱的时候?”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1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老爷!”杜府后院儿,杜楚氏正陪着杜如晦在院中的长椅上晒暖儿闲唠,看他们家老爷没事儿人一般地躺在那里悠然自得,杜楚氏多少有些放心不下地轻声在一边说道:“方才听下人过来禀报,说是杜陵县令还有那些想要找咱们杜氏麻烦的世家家主已经找上门儿来,你看,咱们是不是也要出去照应一下?”

    “荷儿的年纪终归太小,再加上平素又喜爱胡闹,没有规矩,”杜楚氏道:“妾身怕他一个人会应付不来,反而把事情给弄得更僵更难化解了。”

    “夫人不必担心,”杜如晦半眯着眼睛,面朝着太阳,有一句没一句地淡声说道:“荷儿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荷儿了,这些事情,他能处理得好。”

    “再说,就算是处理不好也没关系,”杜如晦道:“这种事情,僵不僵的都是一样,本来就是没有必要去化解,他们三家既然想要将咱们杜氏赶出杜陵,你以为咱们出去说上两句好话,或是如实将欠下的那些钱款还上,他们就不会再有其他心思了?”

    “催债,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的最终目的,说到底还是咱们杜氏的祖宅与田产,”杜如晦道:“夫人信不信,若是咱们现在一口气将带回的那些银钱全都还上,那些人得到钱后,怕是非但不会高兴,反而会对咱们杜氏更加忌恨。”

    “没想到,在长安时处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听了他们家老爷的话语,杜楚氏不由默然低声一叹,道:“不想回了杜陵,却还是勾心斗角不断,让人不得安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争端,又有哪里能真个避得开?”对于这种事情,自从介入官场的那一刻,杜如晦就早已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可是事情总得有个了解,”杜楚氏道:“总不能真就由着荷儿在前面胡闹,老爷也得拿出个具体的章程出来才是。”

    “这事儿不急,且就由着荷儿在前面闹去,”杜如晦的语气一如继往的平淡没有波澜:“说不定,这事儿还真能让荷儿给顺当的糊弄过去。”

    “方才杜川不是也说了吗?”见媳妇儿仍是放心不下,杜如晦接声说道:“荷儿不但一眼就瞧出了那些人的破绽之处,而且已经让老二还有杜伤他们开始有所举动,说明荷儿心中当是已经有了打算,就连这些人的到来,不也是都在荷儿的预料之中么?”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荷儿将事情办砸了,将人给得罪死了,那又如何?”杜如晦轻撇了下嘴,道:“别忘了,荷儿现在可也是官身,皇上亲封的尚乘奉御,官阶与县、丞同级,在这个小小的杜陵县里,没有人敢把他如何,就是那个县令,也不行。”

    虽然这并不是杜如晦唯一的依仗,但是就目前来讲,就小儿子的这个官职,在杜陵来说,已是足用,这也是之前,杜如晦之所以会由着杜荷肆意妄为纵仆行凶的原因所在。

    “没有吧?”杜荒躬身回道:“小人可是从来都没听人说起过,咱们杜府一向都是家大业大,从来都只有人向咱们借钱,何曾有过向外借别人钱的时候?”

    如果说杜荒的一番话是其心可诛,在怂恿着他们家少爷抵赖死不承认欠帐的话,那杜荷接下的这番话,却是直接就让王政一等人给气了个半死。

    “嗯,本少爷也是这么想的。”杜荷深以为然地轻点了点头,一脸正色地轻声说道:“想我杜氏一族,在杜陵立家已过百年,区区的一千八百余贯,还需要向别人去借吗?这位赵姓家主,不会是记错了吧?”

    “哼,不可理喻!”见杜荷在这里给他们装疯卖傻,赵三阳索性也就不再理会,直接转身向县令张继初看来,拱手道:“张大人,既然杜氏有意要赖帐不还,还请张大人能为我等主持公道!”

    “这,”不得已,张继初再次出声向杜荷言道:“杜公子方从长安回来,有些事情可能还不大清楚,半个月前,杜家主确是从王、钱、赵三家借取过一批钱财,且当时还都开具了字据,铁证如山,就是本官也徇私不得,有心想要帮衬一二,却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有吗?”杜荷惑然道:“竟然还有二叔亲写的借据?我可是从来都未曾听闻二叔提起过,张大人不会是看杜某年幼,故意在蒙骗杜某吧?”

    “不敢不敢,杜公子若是不信,本官手中尚有实物为证,杜公子尽可一观!”见杜荷态度嚣张霸道,始终都是一副有持无恐之态,这让张继初越发相信自己之前的猜想,料想杜氏必有所持,所以在举止言行之间,张继初也就显得越发的客气起来。

    “今从仁兄王政一处,得钱七百二十五贯整,以此为证,贞观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杜楚客立!”

    “今从贤弟钱万忠处,得钱六百二十五贯整,以此为证,贞观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杜楚客立!”

    “今从贤弟赵三阳处,得钱五百一十五贯整,以此为证,贞观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杜楚客立!”

    照着三张纸上所写的字句,杜荷朗声将之读出,而后,面带着讥笑之意地看了张继初与王政一四人一眼,摇着手上他们所谓的罪证,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可以证明我二叔借钱的证据?”

    “张大人,小子才疏学浅,还真是有些看不明白,倒是真要向您请教一二了,”指着纸上所书的那个‘得’字,杜荷拱手向张继初请教道:“敢问张大人,这‘得’字,可能与‘借’字相提并论?为何在这张所谓的‘借’据上,小了却没看到哪怕是一丁点儿借钱的意思呢?”

    “在小子看来,”没等张继初答言,杜荷又自顾自地接声说道:“这倒是更像是一张收据,而它的作用,也仅只能证明,我二叔曾从王政一、赵三阳还有这个什么钱万忠的手中收取过一些银钱而已。”

    “至于我二叔为何会写下这张收据,”杜荷挺直了身子,淡声说道:“可能是他们有事相求,甘心相送,我二叔不忍拒绝;也可能他们之前于我杜氏曾有欠贷,这次只不过是正常的欠债还钱而已;同时,还有可能是有人心怀不轨,事先将二叔灌醉,强逼着二叔写下此据,其间甚至连一文钱都不曾见过……”

    “既然种种可能都有可能,”杜荷看了张继初一眼,道:“小子实在是很想知道,为何张大人就偏偏认定,这一定就是我二叔借了他们的银钱,而不是他们在借了我杜府的银钱之后正常的还债呢?莫不是觉得我杜氏柔弱可欺,可以肆意污蔑不成?”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3章 小木墩儿

    第13章 小木墩儿

    见杜荷几句话就把他们老杜家收钱欠钱的事情给推得一干二净,且县令几人口中的证据也被他给评得一文不值,张继初心中不免有些窝火,杜荷这般说讲,与当面扇打他这个县老爷的脸面有何异处?

    况且,这件事情,前次来的时候杜楚客都还没有怎么辩驳,眼前的这个小孩子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难道就凭着他是杜如晦的儿子?

    虽然对杜如晦还仍有所顾忌,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张继初就活该低声下气地听着一个小孩子的训斥、质疑,正准备端出几分官架子来打压教训一下杜荷的张继初,突然注意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位杜二少的手中竟然多了一块金色的小牌牌,不停地晃来晃去,来回把玩。

    “尚乘?”待看清金色令牌上所刻印着的‘尚乘’两字时,张继初不由又将到口的话语给憋回了肚子里,尚乘局奉御,负责掌控皇上出行乘骑所需,官阶与令、丞同级,但是与外放的县令与县丞相比起来,尚乘奉御与皇上的关系与距离可都要近得多。

    眼见着这样一个与自己授印同阶的牌牌就这样被杜荷拿在手中随意把玩,张继初便是脑袋再不灵光,现在也能多少猜到,眼前的这个小少爷,当就是这块‘尚乘’牌子的主人,也就是皇上身边的尚乘奉御。

    不管年龄的大小如何,至少在官职上,人与自己确是同阶,连这么一个没有取得任何功名的小家伙都被皇上给封成了尚乘奉御,足可见得皇上对杜如晦对他们杜氏的恩宠如何,所以,张继初不得不再一次地将自己心中的火气给强压下来,小心地与之应对。

    “杜公子说笑了,”张继初强笑了一声,道:“前些时杜家主已经亲口承认了这些银钱的来处与用处,虽然有些事情确是有些出入,他用了这些钱那却是确有其事,现在王、赵、钱他们三位家主一致要求归还欠款,本官无奈之下也只好依律而行,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决没有故意针对贵府的意思。”

    “是吗?”杜荷把玩着手中的令牌,抬头看了张继初还有其身后的王政一三人,道:“张大人就那么肯定,不会是有些小人贪念我杜氏祖产,这才合起伙来想要讹诈我二叔?”

    “这个,本官倒是不甚清楚,”张继初忙着撇清自己的关系,跨步与王、钱、赵三人分开一些距离,轻声道:“不过,这三位都是我杜陵有头有脸的大户家主,想来不会行那般龌龊之举,不然的话,本官亦是不会容情!”

    “我就说嘛,张大人一看就是青天一样的父母官,又怎么可能会与旁人勾结一块来陷害我们杜氏?”杜荷面上现出笑意,颇为热情的招呼着张继初在厅中落座,站在那里说了半天,也该让人坐下歇息一会儿了。

    不过,今日杜府的客厅相当的干净,除了正堂的一桌两椅之外,其它再是空无一物,杜荷请着张继初在正首仅有两张方椅上坐定之后,王政一、钱万忠与赵三阳等人,就是想要厚着脸皮自己找座儿,却是也再没了机会,只得气急败坏地站在厅中,对着杜荷怒目而视。

    眼前的这个小个子,从一开始就在不停地扫着他们三家的面子,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非但想要将杜楚客当初收下的银钱全部赖下,现在便是连一个座位一杯茶水都是懒得准备,就这样任由他们三人傻傻的在厅中站着,看着他与张继初二人坐在那里相变甚欢,实在是,实在是无耻至极!

    “今日倒真是开了眼界,”王政一还算是有些城俯,虽然心中早已是怒不可支,但是脸上的表情倒还相对冷静,斜眼看了杜荷一眼,轻声冷讽道:“没想到一向以书香门弟自居的杜府,竟还有这般待客的道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原来三位还在啊?”正低着头与张继初闲唠的杜荷闻言扭过头来,颇为诧异地看了王政一三人一眼,忙着起身拱手报歉道:“失礼,真是失礼,还以为三位已经离去,不想竟都还在。”

    “杜荒,你个小崽子有点眼色行不行?”杜荷回头故作气愤地向杜荒喝斥道:“没见着还有客人没座儿吗?还不快去旁边的屋里搬些凳子过来?”

    “是,少爷!”杜荒明了的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去了厅后的厢房,那里面,有他们家少爷早就为王政一他们三位家主准备好的座椅板凳。

    “这两日府内整修,大半家具都要重新置换,所以桌椅一时有些短缺,真是对不住几位了,”将杜荒打发下去,杜荷拱手向几人客套道:“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哼!”见杜荷像是服了软,王政一与赵三阳等人皆是一声冷哼,毫不领情。

    “少爷,家中能坐的东西就只有这些了,不知?”不一会儿的功夫,杜荒便抱着三只不过膝盖的小木墩儿从里厢返回,轻声向他们家少爷请示。

    “废什么话,没见三位老爷都站累了吗?”一屁股坐在正首的方椅之上,杜荷一本正经地开声吩咐道:“还不快侍候三位贵客坐下?不然的话,人还真以为咱们杜府不有礼数,吝啬得连坐的地方都不给呢?”

    “是,少爷!”应了一声,杜荒抱着木墩儿走至三人身边,缓将矮小的木墩儿放在地上,轻声向王、钱、赵三人说道:“三位老爷,请吧?”

    “欺人太甚!”一脚将地上的木墩儿踢至一边,王政一终是不堪忍受杜荷的如此羞辱,直接拂袖而去,临走前还不忘高声向杜荷说道:“待杜楚客回来,老夫必会再来拜访,想要赖帐不还,门儿都没有!哼!”

    见王政一如此,赵三阳与钱万忠亦是有样学样,气呼地出了杜府,不告而别。

    “行了,走了更好,省得在这里碍本少爷的眼。”不以为意地端起茶碗儿小呷一口,杜荷满带着笑意地抬头看了对面的张继初一眼,道:“正好,有一些事情,小子也想单独向张大人请教。”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4章 私塾

    第14章 私塾

    除了杜荒这个杜荷身边最为亲近的贴身心腹外,再没有人知道杜荷与张继初在杜府那个只有一桌两椅三个半截儿木墩儿的破客厅里,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负责留在杜府门外监视杜府状况的王、钱、赵三家的下人,只看到在他们各自的主家气急败坏地从杜府里走出之后,约过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才见得县老爷张继初像是掉进了蜜罐里一样一脸喜意地与杜家二少爷勾着肩搭着背地也出了杜府。

    看两人关系的亲密程度,活像是一对失散了多年的兄弟,看着这么一个年近半百的县令老爷,这般亲近地搂着一个个头甚至还不到他腋下的小屁孩子称兄道弟,着实是让人觉着有些怪异。

    这位杜家二少不是刚从长安回来吗?什么时候竟也与县老爷厮混得这般亲近娴熟起来?要知道就是连他们家老爷都还未曾有过被县老爷这般勾肩搭背的待遇,这位杜二少是如何做到的?这两人之前应该是从未见过的啊?

    心中的疑问渐起,不过这些都且不去管他,见到县令老爷现在与杜氏这般交好,便是傻子也能想到,他们家老爷的算计,怕是就要落空,现在的当务之急,应是尽快将这件事情报于他们家老爷知晓才是。

    是以,当杜荷一脸热情地将张继初送出府门,乘车远去之后,那些守在暗地里的三家仆从也都开始急急地返回各自的主家,如实地将所见所闻汇报上去。

    “少爷,这么做是不是太便宜这个狗县令了,”看着张继初乘车远去,杜荒站在他们家少爷身后,颇有些不舍轻声报怨道:“之前他对咱们杜府,可是也没存着什么好的心思。”

    “再说,少爷是尚乘奉御,且又是未来的大唐驸马,无论是身份地位,都稳稳地压他一头,”杜荒道:“有什么事直接吩咐一声也就是了,谅他一个小县令也不敢有所违背,何必非要再给他那般多的好处?”

    “以权相压,远不及以利相诱来得妥贴,”回身向府内走动,杜荷淡声说道:“你没见他方才那一脸的殷切欢喜的样子么?对待他这样的墙头草,除了要以势相逼之外,必要的利诱也是必不可少,只要他收了咱们的钱,那就是一只被咱们给穿上绳子的蚂蚱,日后便是再有争端,只可能会倒向咱们杜氏这边。”

    杜荒是自己身边的贴身书僮,是属心腹之人,日后少不了会重用于他,许多事也需要他去为自己打理规置,所以,杜荷倒不在意多给他一些点拨和引导。就好比前世那个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的小助理一般,必要的时候,也能帮得上大忙。

    “而且,”杜荷接声说道:“这杜陵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一亩三分地,有他这个县令在一旁用心帮衬着,别的不说,至少咱们杜氏那些酒楼客栈的生意,断是不会有人敢去捣乱或是白食,只要生意能够兴旺,钱财,不过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不必去太过在意。”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杜荷不认为他们杜氏现在还是什么强龙,但是张继初却绝对杜陵地面儿实打实的最为强大的一条地头蛇,只要能将他给拉拢过来,日后在杜陵地面儿上,不管是做什么事儿,也都会顺当方便许多。

    “知道了,少爷!”知道他们家少爷说得在理,所以纵是心有不舍,杜荒也不敢在多有怨言,只是一些银钱而已,与王政一他们三家这次的损失相比起来,这些钱不过就是一丝毛毛雨而已,根本就不值一提。

    说话间,主仆两人就来到了后院儿大老爷所在的院落,此时,日已西斜,晒了一下午太阳的老爷子早已回屋歇息,将杜荒留在门外,杜荷敲门而入。

    “爹!”轻叫了一声,杜荷缓上前提起桌上的茶壶将老爹身前的空碗儿给续上茶水,之后乖乖地立在一旁,显得规矩无比,之前在前厅与张继初等人面对时所表现出来的嚣张跋扈之态,此刻全都消散无踪。

    “嗯,坐吧。”将手中的书册放下,看了眼碗中被续满的茶水,杜如晦伸手示意儿子在旁边坐下,端起茶碗儿小饮一口,平声问道:“前面的事,可了了?”

    “了了。”面对老爹的询问,杜荷同样平静地定声回道:“不出意外的话,日后当是再不会有人来咱们府上催债了。”

    “那个杜陵县,已经被你给拉拢过来了?”杜如晦接声询问,虽然并没有掺与到厅前杜荷与张继初的会谈,但是杜如晦却好似亲眼所见一般,直接就猜出了小儿子所施展出来的手段。

    “谈不上拉拢,只是找到了一点儿共同的爱好,许给了他一点儿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的好处罢了。”对于老爹的预料,杜荷倒是不怎么奇怪,若是连这点儿事情都料想不到,那老爹这几年的尚书右仆射也就算是白瞎了。

    “呵,”听杜荷这般说讲,看着小儿子,杜如晦突然颇为开怀地轻声畅笑起来。

    “既然烦心的事情已经解决,那日后家中的事务仍交由你二叔主持打理,你就莫要再掺杂其中了。”不想在之前的问题上多作讨论,杜如晦笑声平定之后,轻声向杜荷说道:“这两天,为父会着人去请几位先生过来授你课业,多放些心思在学业上,来年乡试,为父希望你能夺个三甲回来。”

    “唔?”没想到老爹这么快就起了这种为自己着请先生的心思,心中稍泛起一丝苦意,杜荷忙着接声说道:“爹,哪用得着这般麻烦,咱们杜陵不是也有私塾授课么,何必非要将先生请到府里来,孩儿到私塾去聆听先生教诲不也是一样?”

    “私塾?”杜如晦的眉头微皱,杜陵不比长安,乡下的私塾哪里会有专门着请的名士更为优异?

    不过,想起杜陵县最为有名的那家书院,杜如晦心下不免有些松动,若是荷儿能够通过考核,在那里读书学业,倒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去处。

    只是,杜如晦抬头看了自己的小儿子一眼,那家书院虽好,甚至从长安都有人专门过来求学,只是,这家书院招收学员是出了名的苛正严明,从来没有人情好讲,就荷儿之前放荡少学、胸无点墨的样子,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被人收录么?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5章 寒山书院

    第15章 寒山书院

    寒山书院,这就是杜如晦在听到杜荷想要去私塾读书的请求后所想到的唯一家名誉京兆的杜陵本地私塾。

    是杜陵韦氏所设,办院已有百年,大唐立国之前曾名‘寒山私塾’、‘寒山别苑’,在整个长安地界儿,早已是赞誉有佳,闻名遐迩,培养出来的才子文臣在朝者亦是不少,当年杜如晦就曾拜读于此,所以对这家书院亦是了解至深。

    之前之所以没有向杜荷提起,不是杜如晦没有想起,事实上自有心归乡休养之后,杜如晦就已兴起过送幼子至寒山书院读书之事,只是想起书院招收学员的规矩与限制,再想想自家孩子自身的条件,只得将此念作罢。

    原想着先请几位当地名士调教个一年半载,再加上自己的从旁指导,等杜荷腹中有了些点墨,性子尽数收敛懂了规矩之后,再将其送至书院结交同窗,开阔眼界,好生精学历练两年。

    不想,杜荷现在竟自己提出了想要直接去私塾读书的意愿,对于儿子到底安的什么心思,杜如晦自是心知肚明,无外乎就是嫌在家中憋闷无趣,不比在私塾内,学问之时,尚有诸多同龄之人说话嬉闹。

    “想要去私塾读书也不是不可,”杜如晦吟声说道:“咱们杜陵的寒山书院,在正个京兆府都是小有名气,院主韦隘,更是当世少有之名士,若是你能入得寒山书院,为父自是没有异议。”

    “怎么,爹,”听老爹的话意似有所隐,杜荷接声说道:“难道要进这个所谓的寒山书院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成?”

    私塾,也就是古代的学校,在杜荷的想像中,所谓私塾,无外乎就是一间茅草屋,三两老夫子,再加上一群或大或小或贫或富的酸书生一同所组成的一个画面,断是没有前世那种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那般地阶级分明。

    上个学,读个书而已,有钱的坐等先生上门,没钱的出去私塾读书,所以在杜荷的念想里,只要有钱交学费,向来都只有学生挑私塾,断是没有私塾拒收学生的道理。再说,纵是有些私塾的门槛高点,但是老爹再怎么说也是当朝的前右仆射,再不济也是当世的名士之流,怎么可能会有书院会不给老爹面子,拒收自己?

    “三不收,”没有跟杜荷废话,杜如晦直接伸出三根手指,道:“品行不端,不学无术者,不收;岁过弱冠者,不收;愚笨不聪,不过院试者,不收。”

    “就这些?”杜荷一愣,很正常的一些条件,并没有什么不妥啊?不知道老爹之前为何会说得那般慎重,好似对自己的儿子没有一点信心一般?

    “前两条,都不是问题,”见杜荷并不以为然,杜如晦轻摇了摇头,道:“最重要的还是第三条,每位学生入院之前,书院都会组织一次院试,分上、中、下三等,任其挑选,上等者,十过其三为底线,中等者,十过其五,下等者,十者皆过,不及者,则会被拒之门外。”

    “嗯,”杜荷不以为意地轻点了点头,入学考试,后世的那些学校几乎都有,倒也算不得奇怪,只是,杜荷抬头看了老爹一眼,道:“爹是担心孩儿会通不过他们的入门测试?”

    “你以为呢?”杜如晦很不客气地反问一句,道:“之前在长安时就未曾见你用功读过诗书,胸中的才学更是泛泛。虽说这半个月来你有了些长进,但是距离通过书院的测试,当是还有千里之遥,不然的话,为父又何必要舍近而求远,再为你去着请一些名士过来府中教授?”

    “呃?”杜荷被问得有些哑口无言,若是按着常理,杜荷在长安城里浪荡多年,一概的不学无术,少有读书,杜如晦会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算奇怪,只是现在,此杜荷早已非彼杜荷,到底能不能通过书院的测试,尚在两可之间。

    “不试怎就知定不能通过?”在这个没有电脑没有娱乐的朝代,实在是不想整日被憋闷宅在家中的杜荷,起身拱手,坚声向杜如晦说道:“孩儿愿意一试,请爹成全!”

    “试试也好,省得你不能安心。”抬头盯看了杜荷一阵,杜如晦轻轻点头应下,淡声道:“回头我会修书一封,你带着它随你堂兄一起去书院找陶俨先生,他会为你引荐。”

    “另外,”杜如晦道:“你杜伤堂兄早在去岁就已入了寒山书院,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请他指点一二。”

    “知道了,爹。”杜荷低声应下。

    “这事儿不算完!”王政一一个功儿的拍打着桌面儿,桌面上的茶碗儿茶壶一个劲儿的乱蹦乱跳,里面的茶水溢出,顺着桌面直洒了一地。

    方从衙门回来,想起张继初方才那副公事公办,对自己冷言冷语,对杜氏百般维护的嘴脸,王政一胸中的怒气就难以自抑。

    诸般算计,千贯钱财,就这么一朝尽毁,就这么拱手让于杜氏,王政一的心中不甘。

    “谁也没想到张县令他,竟这么快地就被杜氏给拢到了一边,”钱万忠在一旁唉声叹气,道:“现在,没有张县令的帮衬,咱们手中的那些收据,就如杜家的那个小孩儿所言,那就是一张废纸,这一次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担搭上了数百贯的银钱,便是手中的那几铺子,也都改名易姓,成了别人家的产业。”

    “行了!”赵三阳神色不愉地瞥了钱万忠一眼,对这个遇上一点事端就慌里慌张没有一点主张的暴发户着实是有些瞧不上,冷哼了一声,道:“多说无益,既然现在张继初已经偏向了杜氏,那咱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是向长安求援。”

    “我还就不信了,”说着,赵三阳抬头看了王政一一眼,道:“就凭着王世兄在长安城的关系,还会连一个小小的杜陵县都收拾不了?”

    “对呀,咱们还有王老大人啊?”钱万忠眼前一亮,亦是一脸希冀地扭头向王政一看来,道:“王兄,要不,你就给王老大人修书一封?毕竟这已经不只是几百贯钱的事情了,晟贤侄这次,可是也受了不少的皮肉之苦啊!”

    “两位贤弟且放安心,属于咱们的东西,谁也别想拿走!”王政一拱手看了两人一眼,道:“为兄这就动笔,让二叔想些办法,好好地敲打敲打那个张继初,实在不行,就是将之调离或是罢免也在所不惜!”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6章 入院准备

    第16章 入院准备

    “王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晚餐过后,杜楚客在杜如晦的跟前忧声说道:“一千八百余贯银钱,外加城内的二十二家店铺,当是已经快要掏空了他们三家的家底,他们岂会这般轻易舍弃?”

    虽然对王、赵、钱三家有此下场,先前被他们给逼得几乎已经无路可走的杜楚客,心中自然是无比的舒畅,不过手中突然多出的这么些财物,仍是让他觉着有些烫手,不甚踏实。

    “大哥当还记得,”杜楚客低声说道:“王家还有一个仍在长安任职的长辈,这种时候,那个王政一怕是会忍不住向长安求助,以此来逼迫我等。”

    “王耿王逸臣?”杜如晦不以为意的抬头看了处家二弟一眼,淡声说道:“刑部侍郎,在刑部主管刑狱之责,若是他的话,二弟就莫要将之放在心上了,他没那个胆子过来干预杜陵之事。”

    “是,大哥!”杜楚客颇为意外地抬头看了兄长一眼,不是说已经辞去官职再无权势了么,怎么感觉大哥身上的威势却比之前还要强盛几分,评论起在职的当朝官员来,仍是如此的轻描淡写?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杜如晦轻声提点道:“既然他们已经将獠牙咬到了咱们杜氏的身上,想要一击毙命,那咱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给他们留有什么情面,直接一棒打死也就是了,没有必要觉着心有愧欠。”

    “至于手中的那些店铺,”杜如晦道:“若是实在不想亲自打理的话,就去寻几个信得过的掌柜,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桩不错的产业,莫要荒废了。”

    “知道了,大哥,”杜楚客应了一声,之后面现难色地轻声说道:“不过,无论是酒楼还是客栈,想要重新开张,都需要一笔不小的本钱,不瞒大哥知晓,咱们府里现在所有的余钱加起来甚至还不足百贯,若是一下全都打理出去,府中的日子就不免……”

    “需要多少钱,直接去杜川那里提取,”杜如晦直接出声将老二的话语打断,道:“这次回来,皇上亦是赐下了不少的财物,足够你在其中上下打理。”

    “还有,”想起杜荷似乎对这种事情特别上心,杜如晦不由出声向杜楚客提醒道:“这种事情莫要让伤儿还有荷儿他们过多参与,他们这个年纪,正是读书学业的上好时机,切莫要让他们在这种小道上浪费时间。”

    “大哥放心,这些我都省得,断是不会让他们沾染太多。”杜楚客点头回应,像是这种连他自己都不甚喜欢的商贾之事,他又怎会让自己的子侄去过多碰触?

    “说起荷儿的学业,”杜楚客轻声询道:“大哥可是有意让荷儿去寒山书院读书?”

    “有这个念想,不过到底能不能进,还要看荷儿自己的造化。”杜如晦轻摇了摇头,道:“二弟或是不知,这两年在长安,这个臭小子书没读多少,祸事却是惹了一箩筐,就他胸中的那丁点才学,想要入寒山书院,难。”

    同寻常的父母一样,平素再过严肃的一个人,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孩子,这话语自然也就随之多了起来,而且在自己的二弟面前,杜如晦也没有必要再摆什么架子,所以说起话来也就随意了许多。

    “不会啊?”杜楚客一愣,道:“之前确是也有一些耳闻,可是今次回来,见荷儿为人机敏,行事有度,并没有旁人所传那般不堪。”

    “二弟有所不知……”

    兄弟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不觉之间,多年未见所产生的那一丝隔阂,也随之烟消云散,两人的关系,也显得更为亲近了一些。

    在两位长辈闲淡叙旧的空当,杜荷也趁着夜色偷偷地钻到了堂兄杜伤的房间里,为了自己今后两年甚至更久的逍遥自在,开始细心地向这位堂兄兼学长讨教起寒山书院的事情来。

    “所谓下等,”见堂弟对这些事情比较感兴趣,杜伤遂耐心地开始为其讲解:“皆为基础,比如《论语》、《诗经》之类字句的解释或承接,题有十道,全对着算为通过。”

    “哦,”轻点了点头,杜荷心中直接便将这个所谓下等测试给pass掉,十道题虽然不多,但是《诗经》《论语》之类的书册却是不薄,从里面随便抽出十句话让你解释或衔接,而且还不能有一句出错,短时间内,断是没有可能。

    “至于中等,”杜伤道:“考得则是个人的应变与腹中的才学,负责测试的先生多会随便以一物为题,让你即兴赋诗一首,或是写上一篇文章也行。试后会有先生为之点评,分甲、乙、丙、丁四等,过乙等者视为通过。”

    “那上等呢?”显然,这个所谓的中等测试也被杜荷给甩到了一边,赋诗,或是写一篇古文,不确定因素太多,若是题目自己以前学过倒还好说,到时直接从以前所背诵的诗词当中默写下来一首也就是了,但是,若是完全是一个生僻的题目,比如桌子、板凳、苍蝇、蚊子之类,又当如何?

    “上等嘛,”杜伤轻摇了摇头,道:“很少有人会选,为兄也只是偶有听闻而已。”

    “听之前考上等未过,却不得不以下等入院的同窗言讲,”稍顿了一下,杜伤轻声说道:“上等院试所出之题,已经完全脱离了书中所学,除了几道较为复杂的术算之题尚还有迹可寻外,其余一些时政之类的题目,根本就是无从答起,只能胡乱地写上三言两语。”

    “哦?”一听到术算几个字,杜荷顿时便来了精神,切声向杜伤问道:“怎么这院试之中,竟还有术算之类的题目?”

    “这个,贤弟就有所不知了,”看了杜荷一眼,杜伤淡笑着出声说道:“算经之道虽然生僻,但是凡精通术算之人,皆是一些心思聪敏之辈,再加上院主韦隘,对于算经一道亦是颇为痴迷,所以,题目中会有一些术算之题,倒也算不得奇怪。”

    “那这术算题目,可有超过三成?”

    “五五之数,”明白杜荷的意思,杜伤伸出三根手指道:“只要能无误答出其中三道题目,自然也就能够通过院试,只是,历年来,从未听闻有哪个学子能连做三道术算之题的,所以,贤弟若想通过院试,依为兄之见,还是选择中、下为上。”

    妥了!就它了!

    没有在意杜伤一旁的劝说之言,杜荷心中已是有了定论,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会比做几道算术题来得更简单一些?

    第二卷 名显京兆 第17章 无功而返

    第17章 无功而返

    翌日,午时。

    刚刚从刑部回到府中的王耿直接就听到府中管家的禀报,杜陵老家他的那个大侄子王政一,到了。

    并没有急着去见,王耿先回后院换上了在家休息时的便装之后,这才命人将王政一给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贤侄突然来,事前也没打个招呼,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端?”叔侄二人分长幼在书房落座之后,王耿将房内所有下人屏退,轻声向王政一询问。

    “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原本只是一封书信的事情,”王政一躬身说道:“只是后来实在是有些气不过,这才特意过来长安,向二叔讨个章程。”

    “哦?”王耿端起茶碗儿,不以为意地看了王政一眼,淡声道:“说说看。”

    “还不就是想要将杜氏?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