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70部分阅读

皇族第70部分阅读

    成有望了,他立刻道:“我也只要两件事,第一希望无晋在楚州替我查到楚王私军的底细,我很早就得到暗报,楚王在楚州练有数量庞大的私军,但我一直没有证据,我希望无晋能利用他手中的便利,替我找到楚王私军的证据。”

    一旁的无晋笑道:“不仅殿下有兴趣,我也有兴趣,我会尽力查找。”

    “好!”皇甫恒兴奋地点点头,“其次我希望凉王系在最后关头能支持我登基。”

    “殿下说的最后关头是什么意思?”皇甫疆非常精明,一丝不漏。

    皇甫恒叹了口气,“这个我也不知,但如果父皇仙去,我登基必然不会顺利,我也不奢望凉王系出兵实助,我只希望为大宁王朝的稳定,凉王系能够在最后关头声明支持我登基。”

    皇甫疆沉吟片刻,缓缓道:“我知道殿下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同时,我也一直在考虑凉王系在楚王和殿下之间的选择,就我个人的意愿,我更愿意保持中立,但我的孙子无晋却坚决主张与殿下合作,我被他说服了,毕竟他是凉王系的继承者,我已老朽,而凉王系的未来在他的身上,我愿意与殿下合作,我的承诺也是张崇俊的承诺。”

    ........

    皇甫恒告辞了,无晋将他送出府宅,皇甫恒心中很感慨,他绞尽脑汁这么久,想尽办法要得到凉王系的支持,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非常简单,只要承认对方是平等的势力,承认无晋是凉王系的继承人,就这么简单,但他却一直走错方向,千方百计让无晋向他效忠,甚至不惜用惟明当人质。

    这让皇甫恒万分感慨,其实这个山涧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他却到处砍树造桥。

    走到门口,皇甫恒拍了拍无晋的肩膀笑道:“我已经给苏翰贞写了快信,让他支持你的婚事,我也祝愿你早日娶回苏家之女。”

    “多谢殿下,我会尽力去争取。”

    停一下,无晋又微微笑道:“或许明天我会给殿下先送一份贺礼,祝贺我们的合作开始。”

    皇甫恒愣了一下,但他没有多问,便欣然点头,“那我就拭目以待。”

    无晋目送皇甫恒上了马车,向他招招手,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想对对皇甫恒说,让他投桃报李,不过有些话不用说,他相信皇甫恒心里明白,自己送他一份礼,他当然该有回礼才对。

    ...........

    一刻钟后,兰陵郡王夫妇走出府门上了马车,无晋则骑马跟在一旁,马车启动,向苏府而去,这是他们正式去向苏府提亲。

    马车刚出归义坊,无晋的手下孙建宏便便匆匆而来,正好在路上遇到,孙建宏调转马头,和无晋并肩而行。

    “将军,或许不用我们出手!”

    “是怎么回事?”

    “林氏兄弟太招摇,宴请落榜士子,引起其他士子嫉妒,他们已经在联名写申诉书,准备上书朝廷,跟据最新情报,已经有超过一千人署名。”

    无晋点了点头,看来是激起公愤了,“这件事也不能大意,我助士子们一臂之力,必要时可给他们提供一点证据,让他们把事情闹大,而且关键是不能让林家兄弟跑了,还有,今晚务必要让刘群一家连夜离开京城。”

    “卑职明白,已经安排了,卑职再去确认,不会有丝毫大意。”

    孙建宏行一礼,调转马头走了,无晋冷冷一笑,估计申国舅做梦也想不到,他最后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

    就在兰陵郡王府的马车刚刚抵达苏府之时,苏逊正在客堂内接待关寂父子,关贤驹打扮得非常潇洒,头戴游学冠,身穿白色锦缎襦袍腰束玉带,加上他面如冠玉、身材高挺,俨如玉树临风,脸上也是笑容温文尔雅,更重要是他身上已经有了新科进士的夺目光环,使他显得信心十足,苏家的第一个孙女婿非他莫属。

    只可惜佳人不在场,使他这身装扮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假如苏菡小姐在场,他相信苏菡一定会为他的翩翩公子形象而倾倒,然后芳心暗许。

    和父亲苏寂的胆小多虑不同,关贤驹根本没有把舞弊之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一切都天衣无缝,考题是从黄宏元书房当场得到,考题又只有他一人知道,从未泄露出去,谁会想到他作弊?

    他对父亲把这件事告诉申国舅很恼火,这不是将自己的把柄送给申国舅吗?一辈子被他捏在手上,真是没用!

    但现在他不想这件事,现在他是要集中精力娶美归家,至少要苏家点头答应这门婚事,以苏家的信誉,只要答应过的事,他们就一定会办到,到时,自己该让老爷子重修一下维扬县的老宅了。

    关贤驹像一只花瓶似的坐在下首做白日梦,而他的父亲却在苦口婆心劝说苏逊答应他的求婚,他能拿出的东西确实不多,他的官位和关家的门第财富。

    他的官位是摆在这里的,谁都知道他是刚升官没多久的礼部侍郎,但他的家世财产之类却看不见,得靠他的嘴来叙说。

    “其实我们关家也算是官宦名门,我祖父曾做到礼部尚书,父亲也做到江宁府尹,在东海郡,公认的名门大户只有两家,平江县的齐家和维扬县的关家,从门第上,我觉得还算配得上苏家,而且关家的财力在东海郡也是数一数二,以东海郡的富庶,我相信苏大人能理解我的意思。”

    关寂侃侃而谈,苏逊脸上保持着一种礼貌的笑容,他对关寂的谈话内容没有什么兴趣,齐家不过是铜臭气重一点的商人罢了,离名门差得远呢!关家居然是和齐家并列的名门,这样的名门他看不上。

    不过他对关贤驹的印象还可以,他看过关贤驹的考卷,第一科居然全对,这可不简单,就连赵伯伦那样有名的大儒也办不到,而且年轻人长得也不错,清朗飘逸,如果这样的人做他的女婿,倒也能撑起苏家门面,就不知他人品如何?

    苏逊当然不会只看关贤驹的外表就答应把孙女嫁给他,婚姻是两个家族、两个势力,甚至两个国家之间的纽带,要方方面面考虑,尤其是苏家的嫡长孙女,怎么可能随意许配人?

    如果是申国舅在这里和他谈,他或许还会考虑考虑,但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很抱歉,他接待只是出于一种礼貌。

    这时,老管家快步走到门口,急声禀报道:“老爷,兰陵郡王和王妃来了,在门外求见!”

    “啊!”

    苏逊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声道:“快快有请!”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最后的较量(四)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最后的较量(四)

    苏逊连忙给坐在一旁的儿子苏翰昌使个眼色,苏翰昌会意,他先走一步迎接兰陵郡王去了。

    苏逊又对关寂歉然道:“老王爷来访,我不能失礼,大人见谅。”

    停一下他又道:“要不,大人在这里稍坐片刻?”

    苏逊对兰陵郡王的态度让关寂心中有些酸涩,兰陵郡王是客,难道他就不是客吗?都说苏逊严厉正直,不通人情,看来这话不对,苏逊怎么不通人情,他比谁都精明。

    不过人家是郡王皇族,又岂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所能比,关寂也连忙起身干笑一声,“既然苏大人有客,我就不打扰了。”

    关贤驹也站起身,一躬到地,“学生能拜见到苏阁老,三生有幸,请阁老再受我一礼。”

    这是他最后的表演,苏逊点点头,他对关贤驹的印象不错,他笑着鼓励他道:“你既中进士,也即将为朝廷效力,望你能心怀抱负,努力做一番大事业。”

    “阁老教诲,学生当铭记于心。”

    关贤驹又施一礼,便跟着父亲离开客堂,他心中有点紧张,他知道兰陵郡王也是来求婚,苏逊没有答应父亲,那会不会答应兰陵郡王呢?虽然他也明白可能性不大,但他还是紧张得心中乱跳。

    走到前庭,正好遇见苏翰昌陪伴着兰陵郡王一家人走来,关寂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老王爷安好!”

    “原来是关大人。”

    皇甫疆认识关寂。他呵呵捋须笑道:“听说令郎今天高中进士,祝贺关大人!”

    他又看了一眼关贤驹,微微一笑,“这就是令郎吧!果然是一表人才。”

    关贤驹也连忙上前行礼,“晚辈参见老王爷,祝老王爷长寿健康。”

    口中一边说,目光却瞟到了旁边无晋的身上,皇甫疆见他见礼心不诚,不由暗暗摇头,便给关寂介绍无晋,“这就是我的孙子无晋,也是在维扬县多年,不知关大人有没有见过他?”

    关寂笑道:“惭愧,我离开家乡已有十几年了,很多后辈俊杰我都基本上都没有见过,令孙少年得志,在京城已传为佳话,身为同乡,我脸上也有荣光。”

    无晋上前给关寂深深行一礼,“侄儿久闻世叔大名,心中敬慕已久,今天得见,是侄儿的幸运。”

    “贤侄太过谦了,听说侄儿将赴楚州任职,还望多多照应关家,关某感激不尽。”

    “一定!一定!”

    寒暄几句,关家父子便告辞而走,至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提到求婚之事,这种话说出来会让两家尴尬,关贤驹也没有和无晋说一句话,他心中对无晋充满了敌意,眼中流露出仇恨之色,而无晋却像不认识他,从他身旁擦肩而过,。

    这时,苏逊迎了出来,老远便拱手笑道:“王爷亲临寒舍,令苏府蓬荜生辉,苏逊未能出门迎接,万望恕罪!”

    兰陵郡王在退仕之前是封西凉郡王,他虽然不是皇帝、太子或者亲王那般高贵,但他是真正的皇叔,又是凉王系首脑,封为太师,德高望重,他在皇族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他郡王。

    这几年,兰陵郡王已经很少抛头露面,这次他亲自来苏府为无晋求婚,是他近几年极为罕见的社会交往,给足了苏家面子,这就是关家父子极为担忧之事。

    兰陵郡王也回礼笑道:“按理,今天不该来打扰苏大人休息,事先没有约定,是我鲁莽了,还请大人多多见谅!”

    “老王爷太客气了。”

    苏逊一眼看见了无晋,无晋是穿着一身军服,却不是梅花卫的红底白梅服,而是他将要出任楚州水军副都督的军服,更加显得笔挺精神。

    苏逊忍不住将无晋和关贤驹做一个比较,两个人身材都很高,长相也不错,而关贤驹给人的印象是风度翩翩、儒雅潇洒,这个皇甫无晋则是大气沉稳,给人一种凝重如山的感觉。

    苏逊一直觉得关贤驹有一点不太对劲,但他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当看到无晋,苏逊便忽然发现了关贤驹的问题所在,浮华,关贤驹有点矫揉造作。

    苏逊立刻明白了,关贤驹的儒雅潇洒是浮在表面上,是关贤驹有意装扮出来,是用他的儒袍、头冠、手中折扇和他脸上刻意的微笑拼凑而成的印象,而他的眼睛里就看不到那种清澈如水的内心宁静。

    但这个皇甫无晋则不同,他的稳重是他浑身散发出的一种力量凝聚而成,他的目光非常炯炯有神,他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军人特有的稳重,他身上这种沉稳和力量是苏家人身上看不到的,他和苏家人的清雅文弱完全不同。

    苏逊也不知道自己是喜欢这个孩子,还是不喜欢,他说不上来,毕竟他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军人,但不管怎样,无晋至少是一面镜子,他的出现使苏逊对关贤驹的好感消失了很多。

    “王爷请进!”

    最起码的礼貌是必须的,苏逊将王爷夫妇和无晋请到贵客堂,这时,苏逊的妻子卢夫人也出来将王妃请进内宅叙话。

    和关家父子不同,苏逊是请兰陵郡王到贵客堂就坐,虽然苏逊几十年都是在教育部门中度过,是大宁王朝学术界的泰山北斗,但并不代表他就不懂人情世故,他能牢牢地坐稳国子监祭酒之位达十年之久,就说明他并非迂腐之人。

    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他不喜欢争权夺利,有那种时间去琢磨权势利益,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苏逊很明白兰陵郡王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势力,虽然他和兰陵郡王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瓜葛,相反,国子监和礼部打交道反而更多。

    但苏逊还是以最高的礼遇来迎接兰陵郡王的拜访,不仅是他亲自出来欢迎,而且还开启了苏家极少启用的贵客堂。

    其实苏家贵客堂的陈设和前面的大客堂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地简单清淡,唯一不同的是,墙上挂满了苏家先辈们的字画,倒有点像个书画展览厅,对苏家而言,祖辈们的笔墨要比名贵家具更加珍贵,把它们挂在这里,便是对客人最大的尊重。

    双方分宾主落座,苏逊和皇甫疆同辈,坐在上首,苏翰昌坐在父亲下首,无晋是晚辈,他的位子更要下去一点。

    两名苏家的丫鬟给宾主都上了茶,皇甫疆端起茶杯笑道:“首先要祝贺苏大人圆满完成今年进士科举,又为朝廷选取了一批年轻才俊。”

    “多谢王爷美言,但我更要感谢王爷给苏家送来大闸蟹,让我今天中午能大快朵熙。”

    苏逊的幽默使贵客堂内响起一片笑声,气氛立刻变得轻快起来,苏逊又笑问道:“王爷已经很少露面了,不知王爷这几年在家中研究什么?”

    “我能研究什么?种几株花,动手做几个盆景,或者看百~万\小!说,日子就这么过来了,这不,已经七十岁了,还要替后辈们操心费神。”

    皇甫疆指了指无晋笑道:“我长子不在了,我这个祖父就要来尽父责,就不知我这个孙子,苏大人看得上眼吗?”

    皇甫疆很含蓄地向苏逊求婚了,其实刚才关寂也向苏逊提出了求婚,不过正巧皇甫疆来,苏逊便没有回答,而现在苏逊却没有借口推脱了。

    他心里有底,便笑了笑道:“我那长孙女是我最疼爱的孙辈,甚至比长孙还宠她,给她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夫婿不仅关系她一辈子的幸福,而且这也将是苏家的长孙婿,对苏家意义重大,事实上从两年前开始,便不断有名家世家向苏家提出联姻的愿望,我一直都以沉默来对待,但并不是说我不考虑这件事,而是这件事对苏家意义重大,我不得不谨慎,当然,那时菡儿还小,也不用急于考虑,现在她已长大,我也不会再考虑两年,耽误她的终身大事。”

    苏逊没有直接表达他对无晋的印象,而是很含蓄地告诉皇甫疆,这件事事关苏家的切身利益,他要慎重考虑。

    皇甫疆暗暗点头,不愧是苏家家主,说话非常老道,并不应和求婚者,而是阐述自己的立场,而且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又让人无话可说。

    “苏大人的意思我明白,我也会尊重苏家的选择,当然,作为孩子的祖父,我也要提出我们的心愿,望苏大人理解。”

    苏逊笑了,“这个当然,若没有求婚者,我孙女以后怎么嫁出去,请王爷放心,我心里非常明白,以王爷的身份,亲自上门求亲,这就是王爷的最大诚意,我一定会认真考虑王爷的求婚。”

    他又看了一眼无晋,微微笑道:“虽然苏家是书香门第,一直很看重才学,百年来还从没有过军人为婿,但有一点我要说清楚,苏家最看重的并不是才学,而是品德,人品第一,才学只是次要考虑,令孙是非常稳重踏实之人,这一点我看得出来,只要令孙能明事理,求上进,为人正直,那他在我心中,和状元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请王爷不要有任何担忧。”

    无晋微微欠身,表示感谢苏逊对自己的赞誉,不过他也暗暗佩服这个老爷子会说话,他怎么可能和状元没有区别,如果他只是个普通小兵,仅仅人品不错,而状元人品也很好,难道他们会没有区别吗?

    关键是自己的地位,他的凉国公之爵,从三品水军都督之职,就算状元也望尘莫及,是他的地位和皇族的家世背景弥补了才学方面的薄弱,所以他在苏逊的心中才和状元没有什么区别,但老爷子不说这话,大家都明白,说透了也就俗了。

    这个老爷子很含蓄,不喜欢把话说透,就不知关寂是怎么求亲的,有没有愚蠢得夸耀自己的家世和财富?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较量(五)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较量(五)

    兰陵郡王告辞走了,苏家父子送完客人又回到了贵客堂。

    “大郎,你觉得这个皇甫无晋如何?”苏逊笑着问儿子道。

    “父亲,我觉得他很沉默,从进府到出府,他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不过正如父亲所言,看得出他比较稳重,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我看不出来。”

    “那你觉得他和关贤驹比如何?”苏逊又问。

    苏翰昌想了想道:“坦率地说,我比较喜欢有风度,文采飞扬之人,军人我会感到一种压力,如果不看家世背景,仅仅就从两个年轻人选择,我会考虑关贤驹,我觉得他更适合我们苏家。”

    停顿了一下,苏翰昌又反问道:“那父亲的感觉呢?”

    苏逊淡淡一笑,“关贤驹和皇甫无晋比起来,他差得太远,就像个孩子一样。”

    苏翰昌一愣,“父亲是说他们地位吗?”

    “不!我不是地位,我是说人,说他们两人的心机和城府,关贤驹很轻浮,故意装出一种儒雅的风度,你没感觉到吗?”

    苏翰昌凝思回想片刻,好像是这么回事,外面下着秋雨,他还拿一把折扇,而且他的锦袍是新的,上次在国子学见到他,和今天的感觉是不一样。

    不过虽然明白关贤驹是装出了儒雅,但苏翰昌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很正常,求亲嘛!当然是要在对方长辈面前表现一番,装一装也是正常心态。

    “那皇甫无晋呢?父亲感觉他有心机吗?我没看出来。”

    “那是你看人还不够深,到我这个岁数你就能看出来了,虽然皇甫无晋至始至终一言不发,但我感觉得出来,老王爷每说一句,他都要看一眼皇甫无晋,那种眼神是商量的眼神,我感觉皇甫无晋虽然表面上他没有说话,但实际上他在控制着他祖父谈话的节奏。”

    “不会吧!”

    苏翰昌骇然道:“他是孙子,他能控制自己的祖父?而且还是老郡王,再说这些话都是再平常不过,兰陵郡王应该不用征求他孙子的意见吧!”

    苏逊摇了摇头,“所以说你看人不够透,你没注意道兰陵郡王一些细微的表情和眼神,我看得出来,兰陵郡王每说几句,都会下意识地去看一眼皇甫无晋,那眼神就是一种商量的眼神,这是他的一种习惯,说明在王府中,他很多事都是要和皇甫无晋商量的,而且他们告辞,是皇甫无晋的意思,我看见他给兰陵郡王使个眼色,兰陵郡王便起身告辞了,这个年轻人肯定不简单。”

    说到这,苏逊叹息一声又道:“另外你也要明白一件事,这个皇甫无晋是凉国公,楚州水军副都督,这是皇上封的,封他为爵或许是老凉王的缘故,因为他父亲就是凉国公,但封他为楚州水军副都督,这却是皇上对他能力的肯定,楚州水军有两万人,如果他真是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皇上会让他去担任这么重要的官职吗?”

    虽然表情的细微变化苏翰昌确实没有注意到,他也无法理解,但父亲说的第二个理由却很有说服力,两万人的水军,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手段和城府,确实是无法统帅,皇甫无晋能得皇上的信任去统帅楚州水军,肯定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

    他想了想便问道:“父亲的意思是,选择皇甫无晋吗?”

    苏逊还是摇了摇头,他背着手走到墙边,望着墙上一幅雨中崂山图,这是三十年前他父亲所做,画非常有意境,仿佛脱离了凡尘,雨中的崂山俨如仙境一般。

    他低低叹息一声道:“我心里很矛盾,我知道,若是皇甫无晋为菡儿夫婿,他肯定会给苏家带来深刻的变化,提高苏家的地位,使苏家在清誉之外,再多一分权势,使人们对苏家除了了敬仰外,又多一分畏惧,将来提到苏家,人们就不会再说:‘哦!苏家桃李满天下’,而是会改口说:‘苏家,知道,不就是皇甫无晋的老丈人家吗?’大郎,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苏翰昌默默地点点头,他明白父亲的意思,皇甫无晋太强势,他的光芒会掩盖苏家,但父亲的口气似乎又有点愿意这样。

    他只听父亲又低声道:“我不知道这对苏家是好还是不好,而关贤驹为苏家之婿,他就不会给苏家带来任何变化,反而会利用我的人脉高升,从这一点来说,我宁愿关贤驹为苏家女婿,可以保住苏家的传统,但我心中又希望我们苏家能有一个强势女婿,以延续苏家在大宁王朝的地位,而关贤驹就办不到,皇甫无晋却很有力。”

    苏翰昌大概明白了父亲的矛盾,父亲希望能有个强势的女婿保住苏家的地位,可又不愿意这个女婿的权势身份喧宾夺主,掩盖了苏家学术上的光环。

    他便小心翼翼道:“父亲,皇甫无晋是凉王系的继承者,如果他为苏家女婿,那他对孩儿的仕途应该更有帮助才对。”

    “我知道,可是那样一来,苏家的学术气息就不那么纯正了。”

    苏逊凝视墙上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如果皇甫无晋为苏家之婿,那这幅画就没有那种意境了,其实,苏逊真正纠结的,还是无晋的军人身份,无晋是能给苏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地位保障,但又会破坏苏家的学术传统,就像这幅画,苏家是想要一座真正的没有意境的崂山呢?还是想要一幅充满了意境的画。

    他委实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老管家匆匆跑了进来,“老爷,宫里来人了!”

    ..........

    就在无晋和祖父拜访苏家时,苏菡正在房中练习弹琵琶,她从小也非常喜欢音乐,只是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一般都是学琴,学琵琶是贫寒人家女子的选择。

    被关在家中无聊,她也开始学琵琶打发时间,但更重要的是,她是以学琵琶为借口,每天把京娘拉到自己身边,上午来,下午去,几乎整个白天都和她在一起,这样,她便可以通过京娘来了解无晋的情况,也能了解到她婚事的最新进展,这件事情家里没有人会告诉她,她只好通过迂回的途径来了解。

    此时已快黄昏,京娘已经回去了,苏菡感到有些无聊,便拿着琵琶温习上午学的曲子。

    这时,她的贴身丫鬟阿巧奔来禀报,“小姐,无晋公子来了,郡王夫妇也来了,正在贵客堂向老爷求婚,关家也来了,听说也是来求婚。”

    苏菡一惊,手中的琵琶险些掉在地上,她紧张地问:“那有什么结果吗?”

    “不知道,他们正在谈。”

    苏菡低头想了一下,连忙对阿巧道:“贵客堂不是有伺候上茶的丫鬟吗?你去向他们打听一下,问问她们情况如何?”

    阿巧答应一声,飞跑而去,其实阿巧比苏菡还要关心她的婚事,她是小姐的贴身丫鬟,将来她肯定是小姐的陪嫁丫鬟,按照规矩,小姐的陪嫁丫鬟将来是要做媵,媵就是妾的一种,意思就是陪嫁之女,是嫁妆的一部分。

    所以说小姐的丈夫,其实也就是她的丈夫,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所以阿巧心中也非常紧张,如果在维扬县时让她选择,她肯定是希望小姐嫁给关县驹,人长得又好,家中又富贵,而那时的无晋,不过是个开当铺的小商人,虽然小姐喜欢他,可她不喜欢。

    但现在不一样了,阿巧的眼界也渐渐提高,她也见了不少世面,维扬县的关家和真正的京城豪门相比,真的是麻雀比凤凰,她也逐渐看不起关家了。

    现在的无晋可是凉国公,是皇族,郡王之孙,她听夫人说过,按照大宁王朝的规矩,皇族成婚后或者父辈去世,爵位还会再升一级,国公的上面就是王,无晋将来要当王爷了。

    和王爷相比,关家真的是一钱不值,阿巧当然是希望小姐嫁给无晋。

    所以她每次和夫人说起,都是坚决支持小姐嫁给无晋,虽然她嘴上说,是因为小姐喜欢无晋,可实际上,她是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小丫鬟既然名字叫阿巧,她的心思当然比一般人都要细巧。

    阿巧一路飞奔去给小姐打听消息,却发现前院的人都很紧张,如临大敌一般,老管家在给一大群丫鬟下人分派任务,大家一哄而散,纷纷跑去忙碌了。

    阿巧很奇怪,便问管家,“王大叔,发生什么事了?”

    管家认识她,便紧张道:“刚才宫里来了几个宦官,来提前通报老爷,说明天上午,皇后娘娘要来拜访我们苏家,要我们苏家做好接待。”

    阿巧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皇后来苏家做什么?

    管家小声告诉她,“申皇后是来给那个关贤驹求亲。”

    阿巧大吃一惊,调头就跑,管家连忙在后面喊:“阿巧,别乱说话。”

    “大叔,我知道了。”

    .........

    阿巧气喘吁吁跑回院子,便大喊道:“小姐,大事不好了!”

    苏菡见她惊慌万分,也吓 一跳,难道祖父答应关家了,她急问:“快说!是怎回事?祖父答应谁了?”

    “不是,不是这件事,是......”

    阿巧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是.....我听管家说.....明天上午,皇后娘娘要来替关家求亲。”

    苏菡惊呆了,皇后要来,这个不得了,以皇后的身份,她是金口玉言,苏家怎么敢抗旨,这.....这该怎么办?

    她心中乱做一团,忽然,她立刻对阿巧道:“你去一趟兰陵王府,把这个消息告诉无晋公子。”

    “可是....我沒有借口,看门人不让我出去。”

    苏菡想了想,便从桌上取过琵琶递给她,“你就说教我弹琵琶的乐师把乐器忘在我这里了,你去送还人家。”

    这个借口不错,阿巧接过琵琶道:“那我现在就去!”

    阿巧匆匆走了,苏菡眼中充满了担忧,天啊,是皇后啊!

    ........

    三更又三更,大家有支持老高吗?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较量(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较量(六)

    次日天刚亮,一支由三千名士子组成的示威队伍出现在皇城端门之外,他们打着各种标语。

    ‘惩治科举舞弊!’,

    ‘十年寒窗,还我公平!’

    声势十分浩大,他们向端门守军递交了联名请愿书,一齐坐下,静坐以示威,他们的示威惊动了大宁帝国皇帝。

    皇甫玄德听说有舞弊丑闻,不由勃然大怒,他下令御史中丞陈直,在中午之前查清此案,并将原定上午举行的殿试推迟到下午。

    得到朝廷的查案保证,示威的士子们都渐渐散去了,陈直命人将五名士子代表请到御史台。

    这是陈直第一次审科举舞弊案,而且必须在中午前结案,他的压力很大,不过陈直手段非常狠辣,按照惯例,涉及到官员的案子要先和相关官员约谈,再找突破口审案,这样可以给官员一个心理准备,给他们一个自首的机会。

    而陈直也不走约谈这一步,直接进行审案,不再给涉案官员有自首的机会,不愧是陈黑脸。

    五名士子被带到御史台,他们跪下把申诉书呈给了陈直,为首姓周的士子道:“我们并非是嫉妒别人考中,实在是林氏兄弟双双考中进士蹊跷太多,我们不得不恳求官府调查。”

    “你继续说!”

    陈直一边看申诉书,一边听士子们的控诉。

    “启禀大人,我们昨晚集中一起商议,有好几个人和林氏兄弟都是十几年同窗,对他俩的情况非常了解,林氏兄弟在雍京太学读书时并不优异,向来考试平平,县试时连前三十名都没有进,但在随后举行的州试中,一个考上第七名,一个考上第八名,当时就有很多人质疑他们有作弊之嫌,呼吁调查声音不断,因为林家是雍京豪门,这件事便不了了之,而这次进士科举,林氏兄弟至少有八次和卖考题的掮客接触,最后一次是考试三天前,他们在三元客栈和一名掮客谈了一个多时候,后来这名掮客出来时,面带喜色,有人亲眼看见,而且这名掮客与众不同,有接触过他的人说,这名掮客是先给题,考完后再付钱,定金一文不收,大家就怀疑这名掮客真的知道题目,这是最大的疑点,请大人明察。”

    陈直也看完了申诉书,和他说的基本一样,他又问:“那这名掮客,有谁认识他?”

    众人都摇头,“掮客自从那次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家都怀疑,他们已经达成了买卖。”

    陈直发现这桩案子并不难,而且很简单,他便对五人道:“你们先在这里等候,我会在中午前给你们一个说法。”

    他叫来一名羽林军校尉,对他道:“你速去礼部,将林氏兄弟给我带来。”

    因为殿试结束后,六十名考中的进士要一起披带红花,跨马游街夸官,所以六十名士子都在礼部休息等候。

    羽林军校尉带着士兵们去了礼部,他用陈直的金牌,很快便将林氏兄弟带来了。

    林氏兄弟还不知道游行示威之事,他们还沉浸在下午的游街的喜悦之中,等他们进了御书台的审讯室,他们两人立刻像浇了一盆冰水一般。

    只见阴森的房间内放满各种刑具,几盆炭火烧得通红,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血腥味,三十几名光着上身的大汉双手抱在胸前,冷冷地盯着他们。

    在房间的正前方坐着一名黑脸官员,脸色阴冷,目光锐利得仿佛刺穿他们的内心。

    此时他们都同时意识到,可能是作弊之事暴露了。

    ‘啪!’陈直将惊堂木重重一拍,冷冷道:“三千士子游行,控诉你们科举舞弊,我是御史中丞陈直,奉皇上之命严审此案,你们可知罪?”

    “跪下!”

    大汉们一声怒喝,弟弟林潜逸比较胆小,他腿一软,立刻跪下了,趴在地上浑身发抖,而林潜俊却没有跪下,强作镇静道:“我们有功名在身,见官可以不跪,过堂不准上刑,你说我们作弊,有何证据?”

    陈直看了他们兄弟一眼,见他们表现大相径庭,他立刻有了主意,吩咐左右道:“将他们二人分开,各自审讯!”

    立刻上来两名大汉,将林潜俊拖了下去,林潜俊急得大喊:“二弟,你不能胡乱招供,我们林家是清白之人,没有舞弊,祖父会来.....”

    他人被拖出去,声音也已听不见了,陈直给大汉使了个眼色,立刻上来几名大汉将林潜逸衣服全部剥光,又像晒风鸡一样,用铁链将他倒吊起来,林潜逸恐惧得俨如杀猪般地大喊大叫。

    陈直走上前,冷冷对他道:“我不妨告诉你实话,你们这个案子已经惊动了皇上,如果你们不老实自己交代,被我们找到掮客,等他招供出来,我可以明着告诉你,你们兄弟将被凌迟处死,你们林家也将被抄家,男人流放,女人没入教坊为奴。”

    林潜逸很胆小,他被吓得魂不附体,结结巴巴问:“如果....我招了如何?”

    陈直嘿嘿一笑道:“如果你自己招了,我就算你是自首,可以保证你们兄弟不死,如果你们家肯拿一笔钱赎罪,那你们还能只被取消资格,终身不准考试,这可是你的机会啊!”

    林潜逸犹豫了一下,他是知道一点的,科举舞弊,士子没有被杀头的先例,他们怎么会被凌迟处死。

    陈直忽然恶狠狠道:“因为皇帝大怒,就要杀你们以警诫后人,来人!给我先阉割了他。”

    两名大汉拎着一桶水和一把锋利小刀,狞笑着慢慢走上前,用手摸了摸他的阳根,寻找下刀处,林潜逸被吓得魂飞魄散,尿都吓出来了,他哭喊道:“我招!我招!”

    陈直一摆手,林潜逸被放了下来,陈直冷哼一声,“说吧!”

    林潜逸怕到了极点,便将他买试卷一事的经过详详细细说了。

    陈直听说这桩案子竟然牵涉到了礼部侍郎关寂的公子,他心中一惊,随即心中狂喜,这下便可以扳倒关寂了,自己岂不是给太子立下大功吗?

    这件事事关重大,他沉思片刻,吩咐道:“把此人好好保护起来,严密消息!”

    他拿了林潜逸画押的口供便匆匆向东宫而去,其实他已经理清楚脉络了,林氏兄弟得到是的贴经试题,贴经试题是礼部郎中黄宏元所出,而关寂是礼部侍郎,是黄宏元的顶头上司,他可以很轻易地从黄宏元那里搞到试题。

    现在?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