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长跑――读共产党历史(陆)
1971年12月,正在开会的周恩来接到一个电话,马上宣布散会,没了往日的镇定,带着小跑全身发颤:主席那里出事了。一进游泳池,平躺在床上的毛泽东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仿佛已经没了呼吸经过吸痰,毛泽东脸色渐渐恢复了血色,大口喘着气,眼睛慢慢睁开了周如释重负,激动地扑到主席床边,双手紧握着主席的手,泪水夺眶,语音哽咽地冲口而出:“主席,主席,大权还在你的手里!”站在旁边的卫士长对周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无限感叹: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恐怕非总理莫属。(《我的伯父周恩来》,周秉德)
翻检有竹书以来的国史和中 共成立之后的党史,可知周恩来本人即已绝然成为一个类型的杰出代表。从爽气英姿加入中 共到蜡烛成灰谢辞人世,他好像就为解决疑难问题而来,且局面越复杂他释放得越精彩。江浙师爷的精到,莫可比拟的服从,难以量化的信仰,上下左右的捭阖,内心世界的隐忍,每一言行之前的番番思考未见古人,鲜有来者,由此也就难怪中外写家们迄今为止尚未写出真正到位的周恩来传记。对周,还是少说为妙,但前文最后卫士长的感叹如果换成下句可能更准确: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周显属其一,但会那样做那样说的恐怕非他莫属。
毛泽东说周原则性不强,邓 小 平说周违心地做过不少错事,彭德怀说周没有骨气公允地说,文 革中如果周敢于与所遇错误作斗争,可能在文 革开始不到一两年早就销失了生命至少惨离了政坛。文 革阶段如此苍凉又如此精彩,问题出在哪里?到现在有多少放开及彻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