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都没有改口。
倒是秀儿因为属于通房丫鬟,对于孝天改口称老爷,让于孝天很有点不习惯,自己老了吗?这么叫总是觉得老气横秋的,所以私下里他让秀儿称呼他为当家的,和兰儿有所区别。
睡梦中的秀儿听到了兰儿的叫声,哎呀一声醒了过来,赶紧想要起身,但是因为猛然间身体还没有协调,腿也僵硬,刚一站起来就又跌坐了下去。
“好了好了!秀儿不必忙了,去休息吧,我刚才在前面已经洗过脸了!让你们久等了!”于孝天笑着对试图挣扎着站起来的秀儿说道。
秀儿这个时候意识到嘴角有点凉凉的,伸手一摸,发现自己流了不少口水,顿时俏脸羞红一片,赶紧再次站起来,对于孝天施礼,红着脸道:“当家的回来了!贱婢刚才不知不觉睡着了,还望当家的和夫人见谅!贱婢这就去给老爷打洗脚水!”
于孝天挥挥手让秀儿去端水,缓步走到了兰儿的身边,伸手拉住了兰儿的小手,抚摸着说道:“兰儿,你跟了我,真是难为你了!我要么不在你身边,要么就天天熬夜,害得你也不能好好休息,天天这么等着我!
以后我要是回来晚的话,你们就不必等我了!看看你,晚上灯光也不好,还坐在这里给我做衣服,时间长了,眼睛也会熬坏的!”
兰儿依偎在于孝天怀中,幽幽的说道:“于大哥,你别这么说,兰儿能遇上你,是兰儿前世修来的造化!
我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不能天天守在我身边,我不会怪你的!我就是看着你天天这么忙,却一点忙也给你帮不上,实在是有点心疼你!
现在咱们这么大的家业了,于大哥也该知足了,以后还是不要再这么忙了,该歇歇的时候,也歇歇吧!要是你身体熬坏的话,兰儿又该怎么办呢?”
于孝天苦笑了一下摇头道:“兰儿,这你就错了,我们干这行的,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就退!当初张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自己满足现状,结果让属下人心涣散,最终被我所乘,以至于落得一个被吊死的下场!
咱们虽然现在盘子不小了,可是比起那些大佬们来说,我们还算不得什么,如果我现在就知足的话,迟早有一天,也会步张虎的后尘!
另外还有很多事情,我没法告诉你,这世道马上就会天下大乱,如果我们在天下大乱之前,还没有做好准备的话,到时候我们就会被人所灭,到头来不知道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所以我不能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我们这条路一旦踏上之后,就是一条不归路,由不得我们回头或者停下来!”
兰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道:“大哥的话总是那么深奥,兰儿有点听不懂!但是兰儿却知道,大哥做的事都是对的!既然大哥这么说,兰儿也不劝你了!但是也希望大哥能爱惜自己的身体,莫要太累了!”
于孝天捏着兰儿的尖下巴,抬起她的俏脸,看着兰儿猛的在她的小嘴上亲了一口,笑道:“放心吧,以后我会注意的!这会儿时候不早了!我看咱们还是赶紧安歇吧!”
兰儿听出了于孝天话中包含了另外一种意思,心中微微一荡,略微有点不好意思的对于孝天耳语了一声。
于孝天仰天长叹了下,一把抱起兰儿,将兰儿放在了床上,假装生气道:“既然这样,你还撩拨于我,还不早早休息,实在该打!快点睡觉!这几天不许再熬夜了!再被我发现熬夜,看我不家法伺候!”
兰儿有些遗憾的点头答应下来,推着于孝天道:“大哥这两天还是去秀儿房里睡吧!兰儿没法伺候大哥了!”
于孝天正待推辞,这时候秀儿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要伺候于孝天泡脚。
于孝天只得闭上了嘴,因为这段时间他发现秀儿这个女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人,做事有分寸,从不争宠,而且同样也很温柔体贴,知道进退,和其他人相处的也很好。
就连当初比较敌视她的刘老六和刘旺两个人,看秀儿长得漂亮,生怕秀儿跟兰儿争宠,但是在这段时日过去之后,也转变了对她的态度,主动说她的好话。
所以于孝天现在也很喜欢秀儿,但是自从他和兰儿成婚之后,为了照顾兰儿的心情,他在岛上的时候,都多留宿在兰儿这里,很少留宿在秀儿那里。
其实他也很明白,秀儿同样也很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不休息,秀儿其实也和兰儿一样,天天陪着兰儿在等候他回来,默默的伺候他洗漱之后,然后关门离去,这内心肯定也会很不好受。
于是他微微叹息了一声,摸了摸兰儿的小脸,笑了一下之后,对兰儿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好吧!你好好休息!这几天莫要再摸凉水,冰粥也不要再吃!容易伤身的!”
兰儿给于孝天露出了一个俏皮的笑容,伸伸舌头答应了下来,还对站在于孝天背后的秀儿眨了眨眼睛。
秀儿立即也脸红了起来,不过脸上还是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今天又见老友胡噜呼噜兄弟的打赏!当然必须要说声谢谢了!呵呵!)
大明海寇 第一百一十章 显摆
于孝天少有的一觉睡到了大天亮,才起床洗漱之后来到了前院之中,当他到了前院的时候,这里已经等候了不少人了。
马枭、刘老六还有船寮的郭复以及他手下的几个船匠这会儿早早都来到了于孝天的住处,百无聊赖的坐在客厅之中闲聊着,猜于孝天这次让他们过来又要说什么事情。
当看到于孝天从后面走出来的时候,众人都赶紧起身对于孝天见礼。
“哈哈!对不住,对不住了诸位!这些天我真是累惨了,昨晚忙到了四更天才睡,今儿个贪了个懒觉,让诸位久等了!”于孝天摆手让手下们不必多礼,笑着对他们说道。
刘老六转身坐回到椅子上对于孝天说道:“孝天,你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一天忙到晚,晚上还要忙到后半夜,难道你就不瞌睡吗?你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子骨才行!”
于孝天呵呵一笑点头答应了下来,转身对在场之人说道:“今儿个叫你们来,是有件大事跟你们商量!
郭管事你们来,其实也大概能猜得出我叫你们来做什么了吧!”
郭复赶紧躬身道:“大当家招小的们过来,肯定是要说造新船的事情吧!这段时日船寮的木料都已经到货了,本以为大当家这次回来就要让小的们开始造新船了,可是大当家却一直不让我们开工,小的以为,大当家肯定是在考虑我们该造什么样的新船吧!今天估计大当家一定是已经拿定了主意!不知小的可才对与否?”
于孝天哈哈一笑道:“知我者郭管事也!不错不错!猜的很对!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要说这件事!来人,去把昨晚我做完的那件东西抬出来!”
刘旺答应了一声,赶紧带着几个亲兵到于孝天的工作间里面,把一个架子抬到了大客厅之中,不过于孝天卖关子,把这个架子上盖了一块红布,众人无法看到下面盖着什么。
但是从红布的形状上来看,众人也猜得出,下面肯定是盖了一条船的船模。
其实中国工匠造船,从很早之前的宋代开始,就已经会先制作船模进行试验,不断的修改之后,确定了船型,就以船模为样本,按照比例开始放料建造新船。
这种事情到了明代更是普及,一般船匠都会这么做,甚至于船匠们之中,还流传着一整套的造船的秘诀,多大的船放多少料,都是有定数的。
今天看到于孝天居然抬出了一个船模,虽然还没有看到船模是什么样子,可是郭复等船匠们还是感到很是惊讶,他们都知道于孝天对造船是比较了解的,但是没想到于孝天居然还能自己动手做这个。
以前于孝天已经给他们这些工匠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了,不管是炮作那边、枪作那边的工匠,乃至是琉璃场、制皂场的工匠们,提起于孝天,一个个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郭复他们不敢相信,于孝天居然连造船都会,于是一个个都赶紧围到了这条船模旁边。
连马枭和刘老六以及李狗子等人,也都忍不住一起围了上去。
于孝天得意洋洋的走到了船模旁边,伸手抓住了红布,对众人说道:“我敢跟你们打赌,这下面的东西,你们一定都没有见过!
大家请看!南日型单桅纵帆船今天要闪亮登场了!……”
他话音一落,一抖手将覆盖在船模上的红布揭开,抬手将红布丢到了一旁的刘旺脑袋上。
一条式样新颖的船模随即便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郭复等船匠定睛一看,一个个都惊讶不已,赶紧凑近过去开始仔细的打量起了眼前的这条船模。
于孝天则背着手,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转身取了一支烟卷,点燃起来翘起二郎腿大马金刀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让这帮人先去观看他的这个杰作。
这条船从外形上来说,已经彻底脱离了中式帆船的范畴,只有最底层的大隔舱设计,还多少残留了一些中式船只的特点。
即便是这些个自以为很有见识的家伙们,这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船型,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是好奇,围着这个船模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了起来。
“这是什么船?是不是太细长了点?没见过!真是没见过!照这样的话,这条船应该速度很快!”
“不错!船首尖削,可犁开海浪,船底也是尖的,两边还有肋条,可以防浪上船!这船肋真多!照这么做的话,这船应该很结实!就是有点废料!不过省了船舱,这船装货倒是方便许多了!”
“看看这桅杆还有船帆,我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怪!真是奇怪!这样的船帆好使吗?我怎么觉得没有咱们那种船帆好伺候呀!”
……
众人围着这条船模各自发表着他们各自的意见,不断的讨论着这条船如果造出来的话,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还有建造期间可能遇上的麻烦。
于孝天也不管他们,让人送了一碗粥,慢慢的喝着,还配了点小咸菜,有人居然还给他送了一个咸鸭蛋,让于孝天吃的很爽,一边吃一边侧耳听着这帮家伙们的议论。
渐渐的这帮船匠们的意见开始统一了起来,他们仔仔细细的看罢了这条船模之后,确定了几点。
一是这条船如果建成的话,船速肯定会比较快,而且比较灵活,长宽比在这儿放着呢,而且船底的形状和船首的形状,都说明这条船非常适合高速行驶,同时船尾的那个比较大的船舵,也说明这条船比较灵活。
二是这条船应该比较坚固,船的龙骨是一根完整的木料制成,船身两肋拥有密集的船肋,底层还设有几个隔舱,又用隔板加固,加上中层甲板的横梁和甲板,使得这条船显得十分牢靠,让人觉得踏实。
三是这条船的船帆设置太过奇怪,像这样的船,他们认为完全可以上两根船桅,使用前后两张帆,如果需要前面再挂帆的话,也可以增加一个三角形的前帆,不用采用这种软帆,还是使用他们常用的硬帆比较好。
再就是他们感觉,这条船中上层甲板通直,除了装货方便之外,如果作为战船使用的话,在甲板以下的一层的船体两舷处可以布置不少的炮,而且从这条船模上也可以看到,船体两侧中层船舷处开有一些炮门,这一点和他们以前偶然遇见的泰西人的大船颇为相似。
起码这种船比起他们眼下所用的这些船,放置火炮要多,船体两侧都可以放置大炮,即便是这种船船体不大,火力也应该超出目前他们使用的各种船只不少。
整体上这帮船匠们认为,这条船设计的相当的漂亮,拥有很多优点,起码要比他们目前常见的福船、广船、沙船、鸟船这样的船型要好,但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这种船的船舷有点低,遇上敌人大船的时候,不太容易跳帮!
于孝天这时候早餐也已经吃完了,抹抹嘴将碗筷推到一旁站了起来。
“看来你们也都是见多识广之人,虽然第一次见到这种船,可是还是看出了它的好处所在!
你们说的不错,这种船叫单桅纵帆船,最大的优势就是这种船的速度非常快!起码超出我们现在最快的鸟船一倍以上,甚至更多!
另外这种船非常适合在近海地方使用,速度快,吃水浅,操作简单灵活,狭窄水道之中也能快速机动。
但是如果用他出洋跑远路的话,也没有问题,它的船体重心低,不易翻沉,桅杆甚至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倒,即便是在大海上遇上了大风巨浪,也不惧会轻易翻沉!照样可以行驶如飞!
另外你们还看出来,这家伙很结实,采用了大量密集的船肋,这样的话,船体结构肯定会非常结实,加上底层和中层的甲板和隔板,整体强度远超过一般的船只,如果是跟同等大小的船拼船力的话,它也可以占很大的便宜。
甚至于用他去直接撞比它大得多的一些船,以它船首的结构,也照样能把对方撞烂,还能确保自己不沉!
总之,我这段时日想了很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船?最终我才选定了这种船,作为我们第一批试制的船型。
至于那些鸟船、海沧、福船,虽然不能说他们不好,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们已经过时了!别看我们大明还在用,可是如果拿它们去对付那些红毛人或者佛郎机人的快船的话,就实在是太吃亏了!”
于孝天走到船模旁边,伸手像抚摸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般,轻轻的抚摸着这条出自他之手的船模,对众人说道。
马枭一听就蹦了起来,惊呼道:“这么快?这船能跑的这么快?真的吗?老天爷,比鸟船还能快一倍!这不就跟飞一般了吗?”
于孝天点点头道:“如果风力合适的话,完全可以!甚至于还能再快一些!”
众人听罢之后,两眼都冒星星了起来,因为他们这些人当然知道,船速对于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他们出海行事的话,如果是去追捕其它商船的话,这么快的船速,几乎任何商船都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只能被他们追上拿下。
但是如果他们碰上了敌人,却又打不过的话,就可以利用这种船的高速性,立即掉头逃走,敌人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闻屁,甚至连他们的屁都闻不到。
这种船如果真的如同于孝天说的那样,能跑的这么快的话,那么以后他们海狼就真的是牛叉到了极点了。
就算是最不济用这种船去运货,人家一条船跑一趟的时间,他们就够跑两趟了,那样的话获得的利润也就可以翻番,而且不用担心路上会被海盗劫获,人家想抢也抢不着,他们速度太快,这样的话用这种船去做生意,想不赚钱都难!
大明海寇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限期建造
所有人在得到了于孝天确定的答复之后,都忍不住开始兴奋了起来,马枭扑过去趴在船模旁边,哈喇子都流到了船舷上,恨不得伸舌头去、舔一舔这条船模。
于孝天把马枭拉开,笑道:“轻点轻点!这船不结实!好多地方都是粘上去的!有些地方干脆就是虚放上去的,可以拆开看到里面的结构,你这么趴上去给我压散架的话,我这十几个晚上就白熬了!你赔得起吗?”
马枭吓得赶紧咧开了老远,搓着手嘿嘿笑道:“大当家就吓唬我吧!我可没这本事!碰坏了的话,我可没法修好,你们都看到了,我可没把它碰坏,它要是坏了的话,可不干我的事!嘿嘿!”
马枭的表现立即被众人集体鄙视了一下。
于孝天将船上许多部件一一取下,这些部件都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或者装上,可以让其他人很容易的看到船体内部的结构和一些传动部件的结构。
看到这里,郭复等人对于孝天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样的船模,即便是让他们做,他们也不见得就能做出来,而且还做的这么精细,考虑的这么周全。
于孝天得意洋洋的想着:这一下算是镇住你们这帮家伙了吧,小爷我以前可是此中高手,再加上几个细木匠个我帮忙,做这个其不简单!嘿嘿!
于孝天拆下一些部件之后,让郭复等人观察了里面的结构,然后恢复起来之后,对郭复他们问道:
“船模就这样了,该考虑到的我都尽量考虑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你们的事情了,照着这个船模,开始打造新船。
结构方面我不管,你们用你们的办法,尽可能的给我造的结实一些,用料也不要考虑节省,受力结构全部采用上好的木料!
有什么问题,你们就找我提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总之以后我就要这种船,你们看看商量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候能造成?”
郭复等人躬身接令,带着船寮之中的几个高手围着这条船的船模开始商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后,他们对于孝天问道:
“大当家,这条船大当家准备造多大的?我们第一次造,要造多少料的船?”
对于造多大料的船的问题,于孝天比较头疼,后世船只的大小都是按照排水量的吨位计算的,可是这个时代,中国的造船工匠,却是按照料为单位。
但是这种料为单位,却很难说清楚一料是多少,于孝天也很难搞清楚料是怎么计算的,还是跟这些船匠们了解了之后,他才大概知道,以料为单位,一料大概是十立方尺左右,总体上来说如果换算成吨位的话,三料的吨位大概也就是一吨,这么一来,于孝天才大概搞明白了料是多大的单位。
当郭复他们问及第一条船造多少料的时候,于孝天琢磨了一下说道:“既然是第一条船,那么就先造的小一点好了,就按照一百五十料的大小来造,具体你们按照比例放大好了!”
一百五十料的船的排水量也大概就是五十多吨,即便是放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条不算大的船,建造起来比较方便容易一些,以目前南日岛船寮的技术实力,造这样大小的船只,并没有多大压力。
而且这种一百五十料的船,一旦建成之后,实力并不弱,比起鸟船还要稍稍大一些,火力却要强很多,再加之其船型速度和灵活性的优势,即便是碰上大福船,它不见得能战而胜之,起码也有能力和其周旋,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可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非常适合眼下海狼使用。
定下了吨位也就等于等下了尺寸,郭复等人便根据吨位开始计算工期,几个船匠商量了一阵之后,郭复告诉于孝天道:“回大当家的话,如果同是一百五十料的鸟船的话,我等两个月之内就能建成一条!
但是此船肋骨很多,而且我等并不熟悉打造的方法,故此如果建成的话,恐怕最少要四个月!还望大当家见谅!”
于孝天听罢之后,觉得时间用的有点长,这么小的船,居然也要四个月,要是他想大量建造这种单桅纵帆船的话,再扩大船体,那样岂不要更长时间了吗?
眼下他很需要这种单桅纵帆船来扩充他的船队实力,不管是做什么用,都很急迫,四个月显然是有点太长了点。
于是他皱着眉头摇头道:“四个月!不成不成!太长了!我也知道你们没见过这种船型,第一次造肯定会比较慢,但是四个月还是太长了点!
这样吧,三个月!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建成第一条交付试航,另外第一条船主体造好之后,便立即开建第二条,这么一来到年底的时候,我们估计能建成四五条!
不是我难为你们,而是时不我待,我们实在是有点等不起!你们要想想办法,能加快速度就加快速度!人手不够我给你们想办法,材料不够就给你们添材料!实在不行的话,就日夜同时开工!尽可能缩短工期!
如果你们三个月之内能建成试航的话,我定会重重有赏!决不食言!”
郭复虽然面有难色,但是现在眼看着岛上的张铁匠、雷铁匠还有火药作坊以及琉璃场等地方的工匠们,一个个都领了不少的赏钱,他们船寮的工匠们也觉得有点眼红。
前段时间他们没什么好做的,要么是给现有的船只修修补补,清理清理船底,要么就处于歇工状态,待遇自然没有其他作坊的工匠们好。
现如今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要是不能达到于孝天的要求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于是郭复等人咬着牙答应了下来,也不再废话,立即将这条船模小心翼翼的请了出去,送到他们的船寮之中开始测量下料,准备开工建造。
当然在他们取走船模之前,于孝天还是给他们提了要求,这种船的建造技术和数据,同样也属于海狼的最高技术机密,只允许他们几个有限的船匠观看,而且数据绝对不许外传,否则的话后果很严重。
对此郭复等人也都赶紧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事其实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这种人都是凭手艺吃饭的,现如今能学得一种新船型的建造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保密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传出去,以后砸了自己的饭碗呢?
(我晕!法号星空兄弟,您这打赏也太多了点吧!这让我如何好意思呀!真真是受之有愧!寒风在这里说声多谢了!不废话了!今日两更!下午再更新一章!算是对兄弟的特别鸣谢吧!)
大明海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澎湖时局
于孝天在忙忙碌碌之中,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眨眼间就过去了,而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他来说,虽然不算长,但是却让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首先这三个月之中,南面终于传来了消息,历时一年多的澎湖之战,在天启四年的秋天,也就是八月的时候,终于落下了帷幕。
于孝天派人搜集来了详细的消息,自从天启四年春节过后,南居益调集了福建一带的重兵和大批水师战船出兵澎湖,在澎湖一带和荷兰人展开了一场大战。
虽然官军一方始终都占据着绝对的兵力和船只数量上的优势,但是对澎湖的进攻,却始终都不顺利,战事始终处于胶着状态。
一直到了七月间,南居益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胶着的战事状态,从福建再次调集了三千多兵将,集结了大量的火炮和火铳,支援澎湖作战。
明军终于获得了一点点的优势,一直打到了荷兰人在澎湖建起的红毛城下,但是明军的胜利也仅仅是到此为止,面对着并不算太坚固的红毛城,明军始终占不了一点便宜。
荷兰人凭借他们交好的火炮和火枪,据守红毛城不断的进行顽抗,让明军在红毛城下始终寸步难进。
八月间南居益再一次增兵澎湖,令明军水陆并进,三路同时对荷兰人发动进攻,荷兰人这才确认,这一仗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荷兰人在此之前,始终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如果明军打不下澎湖的话,就会退走,默认了他们控制澎湖的这个既成事实。
但是仗打到了八月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以前想错了,大明的官员和朝廷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决心,摆出了一副誓不罢休的架势,多次增兵猛攻澎湖,荷兰人终于意识到,他们想要窃取澎湖作为他们和大明的通商口岸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其实官府一方也是骑虎难下,过万的官兵久悬于海上,补给对大明来说,并不容易,他们无法筹措到更多的粮饷和弹药来满足官兵的需要,但是对荷兰人的红毛城却又久攻不下,使得他们也颇为无奈,双方名义上是大明一方占据着优势,但是实质上双方却还是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只不过是荷兰人一方的状况更差一些罢了,因为荷兰人最近的补给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给澎湖提供的支援更是有限,更因为现如今他们的海上霸权正在受到新崛起的海洋霸主英国人的挑战,他们更无力从本土抽调更多的兵力和船只来东方对大明作战。
这么一来,也使得澎湖的荷兰人兵力严重缺乏,加之海上大明不断增加水师战船对澎湖进行封锁,试图切断他们的补给。
虽然荷兰人凭借着有限的船只,还是在顽强的突破大明水师的封锁,给澎湖送来一些给养,但是这些送来的补给,却对消耗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到了八月份的时候,荷兰人的红毛城中,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得不到足够人员的补充,红毛城之中的伤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也无法及时的送回到巴达维亚,使得他们的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仗打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对双方来说都已经变成了一种煎熬,而这个时候双方都又想起了李旦等人。
李旦等人其实也一直在关注着此战的结果,因为李旦和西班牙人结有宿怨,所以很希望和荷兰人勾搭上,和西班牙人作对,同时获得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
所以他们在荷兰人刚一窃据澎湖,就主动跑上了门,和荷兰人勾结在了一起,并且给荷兰人出谋划策,同时还帮着荷兰人在台湾海峡之中,拦截前往马尼拉和西班牙人交易的中国海商的船只,逼迫中国商人和荷兰人进行交易。
但是大明官府和朝廷的态度,也使得他们发现,荷兰人占领澎湖,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熟悉大明官方办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李旦,就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澎湖自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大陆上的政权纳入到了版图之内,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在这里有驻军,元朝的时候,更是在这里设立澎湖巡检司,大明同样也将这里视作大明的版图。
荷兰人窃据这里,对于明朝皇帝和官员们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如果他们急需容忍荷兰人留在澎湖的话,就等于默认了澎湖不再是大明版图,这就等于是失地!这个罪责是谁都不敢承担的,一旦传出去的话,天下人的吐沫恐怕都能将他们淹死。
所以从上至下没有人敢说澎湖不要了,就这样吧,给荷兰人占去拉倒!所以既然没人敢承担,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把它拿回来。
现如今双方都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荷兰人继续盘踞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故此当看到双方都骑虎难下的时候,都想到了李旦这样的中间人,于是李旦等人便给荷兰人指了一条“明路”
那就是让荷兰人退一步,到台员的大员去,而彻底放弃澎湖这个地方,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大明官方尚未将台员岛正式纳入到版图之中,台员到目前为止,甚至连正式的名称都没有,即有人称呼它为流求,也有人称其为台湾和台员,更有人称其为鸡笼。
台湾岛目前根本就是一块飞地,上百年来,这里都没有人真正的进行控制,而是成为了一些海盗们的乐园,也成为一些移民迁居的地方。
早在几十年前,这里还被著名的海盗林凤占据经营过,但是后来因为林凤力主在马尼拉抵抗西班牙人的入侵,倾巢而出带领所有手下前往了吕宋,最终放弃了台湾岛。
而且这里距离大明并不算远,起码要比马尼拉距离大明要近,虽然地理位置没有澎湖好,可是贵在这里不会引起大明官府的重视,另外台湾岛面积也很大,自然资源也相对丰富得多。
于是李旦等人便给荷兰人出主意,让他们移居到台员岛的大员一带,重新在那里建城立足。
另一方面他们也跟大明官府暗中进行接触,愿意帮南居益他们这些大明官员游说荷兰人放弃澎湖,使得他们不必再骑虎难下,尽快结束澎湖之战。
于是大明官府和荷兰人双方最终都接受了这个建议,荷兰人在八月底的时候,终于宣布放弃澎湖,撤离这里。
而换来的条件是大明官军不对其进行拦截,放其顺利离开澎湖,最终这场持续了很久的战事,才算是彻底宣告结束。
而对于他们双方来说,这件事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南居益等大明官方的官员们,终于可以体面的给朝廷交差了,而且他们可以宣布大捷,说是他们奋战之下,将红毛人逐出了澎湖,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甚至可以从此流芳千古,在历史上成为中国人的民族英雄。
对于荷兰人来说,也结束了这近半年的噩梦,总算是可以喘息一下,换个地方继续他们的工作了,不用再天天担惊受怕,怕被人堵在城里最终宰掉,他们来东方主要目的可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想把自己的小命给玩儿没了,放弃澎湖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坏事。
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大明一方虽然名义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实质上却等于是以失败而告终,并未真正的击败荷兰人,而是最终对荷兰人进行了妥协,放任了荷兰人跑到了距离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岛,重新建起了他们的城堡,为以后埋下了后患。
而这种后患很显然,今后于孝天要面对了,到目前为止,历史还在原来的轨迹上朝前保持着巨大的惯性运动着,并未脱离原来的运行轨迹,而在这条轨迹之中,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数,那就是于孝天和他一手打造出来的海狼集团。
现在称呼海狼为一个集团,已经不为过之,因为海狼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之中,除了拥有了相当强的海上武装力量之外,同时其它方面也在急速的发展。
于孝天在继承了当初鲨鱼帮的遗产之上,开始了几方面的同时发展。
首先他下大力在南日岛上进行恳拓,一年多下来在原来荒芜的南日岛上拓耕出了近三千亩土地,种植上了旱稻、番薯、土豆和玉米,还有少量的水稻,而番薯、土豆和玉米这三种农作物,都是近些年来才刚刚从西班牙人抑或是葡萄牙人那里传入到大明境内,并且逐渐被大明人接受,渐渐开始扩繁种植的。
其中引种最为广泛的大概也就是番薯了,这东西容易种植,不太择土壤,产量也相对比较大,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主食或者辅食食用,于孝天到这个世上第一口吃的饭之中,就是用番薯丝和糙米煮成的粥,可见得这种东西在明末特别是南方一带已经非常普及了。
(第二更到,再次对法号星空兄弟说声谢谢!你们的支持让我感激不尽!)
大明海寇 第一百一十三章 渔农税
另外土豆和玉米也都是西方人从美洲引出来的农作物,并且先被引到了美洲,进而又通过海路引种到了亚洲一带,并且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是在明末期间在大明内地却种植并不广泛。
南日岛虽然有淡水资源,但是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只是够岛上的人使用,但是却并不适合大面积的种植消耗淡水比较多的水稻的种植,于是于孝天考虑再三,在种植农作物的选择上,最终锁定了旱稻和土豆玉米以及番薯这几种东西,仅仅少量种植了一些水稻。
而土豆、玉米、番薯这几种农作物,都很适合旱田种植,产量也相对比较高,重要的是这几种东西都比较耐储存,如果条件适宜的话,可以存放很久不会坏掉。
于是他托人到处想办法,采购了一批土豆和玉米的种子和种块,甚至于还意外的从出川的商人那里,搞到了一点点辣椒的种子。
这可把于孝天给乐坏了,于孝天来这个时代之前,很喜欢吃辣,特别是四川火锅,可是到了这里之后,却再也没有机会吃上这玩意儿。
其它作料倒是还好解决,花椒、肉桂、八角等作料都可以买得到,甚至胡椒也能购得,但是他始终却没法找到辣椒,这一次无意间搞到这么点辣椒种子,对于孝天这厮来说,可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于是他专门挑选了两户人家,让他们专门播种这些辣椒种子,将其扩繁留种,以后准备大面积种植,作为他们的一个特色农业,起码可以满足一下他的口腹之欲。
他来这个世上,可不是光来吃苦的,有机会他怎么都要想办法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现如今他都要想办法尝尝,而且这时代的食品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没有农药残留,没有化肥,没有污染,要是不趁机好好饱饱口福的话,还不如去当苦行僧呢。
所以在南日岛上,这一年多来,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一块块农田在移民们的努力劳动之下,被逐步的开垦出来,并且迅速的被种植上了农作物?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