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初风流 > 明初风流第90部分阅读

明初风流第90部分阅读

    怎敢媲美古人?”

    对于朱允文的不自信,朱元璋心中颇感失望,但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他摆摆手,有些不耐地说道,“好了,允文,朕主意一定,你只需接旨就是!”

    “是,皇爷爷!”朱允文无奈,只得三扣九拜地领了圣旨。

    群臣再呼万岁……

    在不到几日的时间内,朱允文成为大明朝新一代储君的旨意,已传遍天下,举国皆庆,于是各地官员,及各附属国的使臣纷纷向应天府出发,前来朝贺。在经过朱标逝世的两个月之后,京城再一次繁华热闹了起来。

    303 打下天牢

    储立位,八方来贺,举国同庆。卸了官职后的刘子无束,逍遥自在,每日流连在、朱秀云、柳眉诸女之间,简直是乐不思蜀。

    的伤势已经完全恢复,因身上留下的伤疤而感到的伤感,也在刘子风细心呵护与安慰之下,逐渐消散,得到爱情的滋润,也日益娇艳起来。

    诸女与刘子风等人,如今都可以算是无所事事,遂都寄情于山水。南京城中的风景名胜,皆都留下了几人的足迹。

    这一日,就在刘子风准备出门之际,许久不见的皇太孙朱允文,却忽然便装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监而已。

    自从他当上了一国储君之后,就开始大量地接触朝政以及各地方呈奏上来的奏折,由于他是刚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还不上手,因此朱允文根本就忙不过来,每日里甚至连读书的时间几乎都没有了,累的是焦头烂额,这对一个还未成年,本应该是自由自在地玩耍的年龄的少年来说,的确是有些残酷,对于这一点,刘子风颇有些同情他,但这毕竟是身为储君的使命,同情归同情,刘子风根本无力相助。

    “微臣见过太孙殿下!”刘子风慌忙行礼。

    朱允文摆摆手,几步走进,立刻就拉着刘子风的手说道,“大哥,勿需多礼,这里又没有什么外人!”他顿了顿道,“大哥。你这是要去哪?我正找你呢?”

    尽管朱允文现在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储君了,但是在私下中,却没有对刘子风摆任何上位者地姿态,甚至每次见面,都还会亲昵地称呼其为“大哥”!

    “哦?你找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你亲自来找我?派个人让我去东宫不就行了?”刘子风疑惑地问道。

    朱允文左右环顾了几眼,道,“是的,我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哥你帮忙。走。我们进府去。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刘子风点点头,立刻就引着朱允文向内走去。

    到了大厅,朱允文立刻对那贴身小太监吩咐道,“明波,你在此处候着就是!”

    “是,殿下!”小太监明波躬身应道。

    朱允文遂随着刘子风来到了书房。

    见朱允文一脸焦虑,刘子风淡然笑了笑。道,“殿下,到底是何事?”

    朱允文来回踱步道,“大哥,是这样的,皇爷爷今日,忽然将恩师打入天牢了!我去向其求情,皇爷爷却不加理会。这可如何是好?”

    刘子风一愣。道,“恩师?”朱允文没头没脑的这么一句话,刘子风哪里会知晓他说的是谁啊?

    “就是大儒方先生!”朱允文解释道。

    “原来是方先生!”能被成为大儒地。当今世上,首推就是方孝孺,明白过来之后,刘子风面色更奇,连忙道,“是怎么回事?皇上不是对方先生颇为器重么?为何会将其打入天牢?”

    “事情是这样地……”于是朱允文缓缓地说出了事情地经过。

    原来,在立储之前,朱元璋曾经为立何人为储君颇感伤神,方孝孺那是天下文人所公认的海内第一大儒,因此朱元璋还曾咨询过方孝孺关于立储之事,可以说,刘三吾,徐辉祖等保皇孙派,能够如此轻易地说动了朱元璋,其中不乏方孝孺的莫大功劳,为此,在朱允文成为储君之后,他对方孝孺是愈发的敬重。

    作为朱允文的受业恩师,朱元璋自然命其尽力辅佐朱允文,如今在朱允文成为储君,海量批阅奏折,参与朝政之时,每每遇到不解,或是不知如何处理之事的时候,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咨询方孝孺。

    方孝孺不愧是公认的海内第一大儒,学识非常人能所及,博古通今,对于朱允文提出来地问题,他几乎都能够轻易地想出对应地解决方案,因此,朱允文虽然只是刚刚接收原朱标所要处理的那些事务,却也能够做得有声有色,虽然不能说是有功,但至少是无过。

    对此,朱元璋也相当的满意,于是就在昨日,老朱视察往朱允文的情况之后,心情愉悦,就对方孝孺说道,“朕与先生义如君臣,恩犹挚友,先生若有何良策

    对朕直言进谏,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啊!”

    朱元璋的脾气喜怒无常,天下皆知,这句话,或许只是朱元璋心中一高兴之下,随口就说出来的,但是偏偏,那有些直肠子的方孝孺却当真了。

    方孝孺觉得,既然皇上对我如此信任,那我绝不能够辜负他的期望才是。

    于是当天晚上,回家之后,方孝孺立刻通宵达旦,搜肠刮肚、大冒傻气地写出了一份“万言书”。今日早朝,就直接当着文武百官地面前,呈奏给了朱元璋。

    “万言书”中,更是直言不讳地历数了朱元璋政令多变,一发火就除根剪蔓进行滥杀,小人趋媚,贤者远避,贪婪者得计,廉洁者受刑,吏部无贤否之分,刑部无枉直之判……一篇洋洋洒洒地文章之中,将老朱与六部官员几乎全都数落了一遍。

    这几乎跟当着所有人地面,指着朱元璋以及六部官员大骂,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老朱怒了!

    真的怒了。

    丫的,他虽然看重方孝孺,但却不代表方孝孺真地就能够直言不讳地批评指责他。

    与此同时,也由于方孝孺这份“万言书”的打击面太广,一时间群臣都对他怒目而视,那些被方孝孺指责的官员,也纷纷跳了出来,在为自己辩驳地同时,也开始这个那个地挑方孝孺地毛病。

    即使有个把与方孝孺交好的官员,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敢出面为其说话了,毕竟这时候出头,就等于直接触怒朱元璋,以及那些被方孝孺批得体无完肤的各部官员。

    于是原本好好的早朝,一下子就乱了!

    老朱一怒之下,当时二话不说,直接就将折子摔在了方孝孺的脸上,不等他回过神来,立刻就命殿前侍卫,将其拖出去,打下天牢。

    不得不说,方孝孺此人天纵英才,但在官场处世的一面,却幼稚地可笑,对“皇帝心理学”是一窍不通,对“官场关系学”又是尚未入门,这更是遭人嫉恨动摇官基的薄弱环节——“根底浅”。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谏,你也不想想,不用说朱元璋是老天的儿子——天子了,即使是平头百姓,又有几个,会是那种闻过则喜的人?你明知朱元璋喜怒无常,滥杀忠良,却偏要去显显愚忠,触犯逆鳞,你这不是找死吗?

    官场如戏场。真正精通为官之道的人,其实都是天才的演员,而方孝孺,却连这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对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实品评。说某人诞而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说某人可算是君子,却短于才华;说某人是薄书之才,侩之心;又说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而且这些被他指着的人,被他藐视的人,却恰恰几乎都是当朝一二品大员。他们听到方孝孺的评论,能不嫉恨么?在老朱大怒,将其打下天牢之后,能不落井下石么?

    所以说,一个人,正直其实是必备地道德,但若是正值过头了,这就不能称为正值,而是傻帽了!

    因为他一下子得罪了太多人,纷纷附和赞同朱元璋的决定,更是齐呼“皇上英明!”于是乎,在方孝孺被朱元璋拿下之后,朱允文出面为其求情,却又显得那般地无力了。

    听完了朱允文诉说的全过程,刘子风苦笑地连连摇头道,“殿下,您向皇上求情,皇上都不允,更何况是我了?皇上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召见我了,说不准他现在还在生我的气呢,如今我只是挂着一个空头闲职,又哪里帮得上你啊,就算有心,也是无力啊!”

    刘子风心中暗想,朱允文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虽然说朱元璋对我是青睐有加,但却不代表我真的能够左右他的决定啊!更何况,因为上次自己差点弄死朱棣一事,朱元璋心中多少对自己已经产生了一些芥蒂,在这种时候,若是我再当什么出头鸟的话,这不等于直接往枪口上撞么?

    304 赖上你

    “可是,大哥,我已经苦劝过皇爷爷了,只是他却依旧对我不加理会……”朱允文面色一僵,立刻说道。

    刘子风无奈地坐下,道,“你都说了,你已经苦劝过了,皇上还是没有答应,那就算加上我,又有何用?”

    “大哥,皇爷爷对你是何等的看好,这你我都是知道的,或许你我一同出面,皇爷爷他就会……”朱允文不甘地说道。

    然而他还没有说完,刘子风已经断然摇头道,“殿下,不是我不想帮你,只是我真的是无能为力啊!皇上性格执拗,做了决定之后,他人就很难改变他的想法啊!”

    朱允文颓然一叹,眼睛都有些红了,呐呐地说道,“这我也知道,只是,我真的无法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恩师受苦啊!”

    刘子风苦笑连连,心中暗道朱允文你还真能够给我出难题啊,连你自己都办不到的事情,居然想要我来出头,这不是诚心给我添麻烦吗?想着想着,刘子风忽然心中一动,对了,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方孝孺应该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啊,而诛杀他的人,则是未来的明成祖,也就是现在的燕王朱棣,这么说来,若是历史没有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改变地话,现在方孝孺应该不至于会死在朱元璋的手肘才是。

    想通了这一点。刘子风连忙向朱允文问道,“殿下,皇上既然已经将方先生打下大牢,不知你是否已经知晓,皇上决定如何处置方先生?”

    朱允文摇了摇头,道,“这我也不清楚,皇爷爷今日早朝之时。因恩师的万言书。勃然大怒。根本就不给我任何劝阻的机会,就直接让殿前侍卫将恩师拿下,之后他就拂袖而去,至于如何责罚恩师,皇爷爷倒是到现在,都还没有下旨呢。”

    “那就好!”刘子气微微一松,这么看来。朱元璋似乎并没有真个想要将方孝孺置之死地的意思,否则以朱元璋的脾气,若他想要杀人的话,肯定是直接命人将方孝孺砍了,也就了事,如此想想,或许朱元璋也只是一时气急,才会将方孝孺打下天牢。等这阵气头过去了。也许方孝孺也就没什么事情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倒也省了自己再被朱允文哀求着去蹙朱元璋地眉头了。

    刘子风立刻安慰道,“既然如此。殿下大可不必如此担忧,你可以等些时日,等皇上心境平复了,再向其谏言,或许就能奏效!”

    “这样行吗?我只是担心时间拖得越久,就对恩师越不利啊!”朱允文迟疑地皱起了眉头。

    “也只能这样见机行事了,难不成你还真想让我去说动皇上啊!这是不可能地!”刘子风想也不想地应道,在私底下,他与朱允文地关系真地很好很融洽,因此说起说来,倒也比较随意。朱允文也一样,从私底下,他从来都是自称“我”,而不是“本宫”的这种说话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实意地将刘子风当作兄弟来看待的。

    对于刘子风的直言不讳,朱允文一时气苦,他不满地瞪着刘子风说道,“大哥,你怎么能这样,恩师对我恩重如山,小弟我难得求你一件事情,你居然这么干脆地推脱!”

    “呵呵……”刘子风干笑了两声,耸了耸肩膀,说道,“没办法,凡事量力而行,你也不能强求与我吧!”

    “可是大哥,若是不劝服皇爷爷,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看着恩师在牢中受苦?”对于刘子风地干脆拒绝,朱允文感觉就好像用力地一拳,却打在了棉花之上,毫不受力,心中很是不舒服。

    “这你就不懂了吧!”刘子风又再打了个哈哈,“没错,你身份至高,对于所谓牢房中的猫腻,自然一无所知,其实,牢房并不是都如你想象那般环境恶劣的,实际上,所谓的牢房,也是分为三六九等地,很多身份显赫之人,下了大狱之中,里面的待遇,甚至比外面最好的酒楼都要好得许多!”

    曾经好几次在锦衣卫大牢或者是天牢中审案的刘子风,自然对里面的情况熟悉的清清楚楚,有些有大背景的人物,身处的所谓“牢房”,里面几乎一切硬件设施都一一具

    是饿了渴了,就会端来美酒佳肴招待,若是温饱思那至也可能叫来美姬相伴……

    “真地?”朱允文奇道,作为原太子地嫡子,在他人生的这数十年中,几乎全都是在皇宫或者东宫中度过的,又哪里去过大牢,更不可能再会知道个中详情了。

    “骗你做什么?”刘子风撇撇嘴,“你现在是储君了,手中权力也不小,既然皇上没有明确地指示要如何处理方先生,你大可以亲自向负责管理天牢地刑部官员交代一番,让他们善待方先生就是!方先生平素地生活节俭,如此一来,他下了大牢,说不定还能够享受到比他平日的生活,更好的待遇呢。”为了让朱允文放心,刘子风不由地打趣了起来。

    朱允文再度苦笑,道,“大哥,你别开玩笑了,我现在没有那个心情!”顿了顿道,却还是认同道,“一会儿我就去一趟刑部,警告一下那里地官员,不得委屈了恩师!”

    “去吧,去吧,你快去吧……”刘子风就好像要送瘟神似的,催着朱允文离开。

    “不行……”朱允文话锋一转,眼神却执着地看向了刘子风,道,“现在我不走!大哥,既然你拒绝帮我向皇爷爷求情,那你至少也该给我想一个解救恩师的法子才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大哥你足智多谋,你今天要是不给我一个主意,我可不走了!”说完,朱允文干脆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闷头瞪着刘子风猛瞧,毕竟还是个孩子,虽然成为储君之后,似乎比原先的他,成熟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这些孩子气般地行为举动。

    晕死!谁造谣说我足智多谋的了?被我知道的话,老子跟你没完!

    刘子风咬牙腹诽,脸色是有多郁闷就有多郁闷,敢情这朱允文来赖上自己了,这可怎么是好?

    “好,好,好,让我想想,让我想想……”无奈之下,刘子风只得抓着头皮苦苦思索了起来。

    说真的,在听完刚才朱允文述说的关于方孝孺下大牢的经过之后,刘子风原本对方孝孺的敬意着实减少了不少,一个这么不懂得为人处世地家伙,即使学问再高,也不值得他去佩服啊。

    而这一次,即使方孝孺能够逃过这一难,但他的前途,恐怕也会黯淡无光,且不说朱元璋心里会不会有芥蒂了,就算那些当朝大员吧。你方孝孺毫不客气地将那些人批驳地一无是处,一下子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算你从天牢中出来,恐怕京城也混不下去了吧?为官者,最忌讳地就是被同僚排挤,更何况你方孝孺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势力,又怎么可能再在那些夹缝中生存?

    恩?对了,京城中混不下去了,那就离开京城吧!

    刘子风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蜀王朱椿!

    在诸多藩王之中,刘子风只认识寥寥数个而其中,蜀王朱椿是他接触机会最多的一个了,而朱椿对他的态度也异常的好【他当然不知道,朱椿是打算将自己命不久矣地女儿朱秀云撮合给他】,朱椿的性格几乎与朱是两个极端,朱棣好武,而朱椿却好文,因为刘子风有一个“京城第一才子”的“匪号”,平素在与朱椿接触的时候,朱椿没少跟他吟诗作对,谈及!其间更是时常提到当今各大名人学士,其中最多的,就是提到方孝孺之名,从朱椿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得出,他对方孝孺也是异常的敬仰,既然如此,何不让朱椿来淌这趟浑水?

    是啊,各地藩王再有几日,就要返回封地,如今朱椿还在武定侯府做客,不“利用”他,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刘子风明白自己有几分斤两,根本不能左右朱元璋的决定,更担心若是贸然答应朱允文,为方孝孺出头,会给自己惹下什么大麻烦,可是朱椿却不同,他是堂堂的蜀王,在朱元璋面前说话,自然有足够的分量,而且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就算朱元璋心中不悦,也不会将朱椿怎么样,有了这些原因,于是刘子风“很无耻”地决定将事情推到朱椿的头上去。

    于是刘子风微微一笑道,“殿下,我想到一个方法了,或许能够让方先生得脱牢狱之灾!”

    305 送别

    到底是什么办法?快说快说!”朱允文欣喜地站了起

    刘子风嘿嘿一笑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请蜀王殿下帮忙!”

    “十一皇叔?”朱允文愣了愣。

    “是啊!比起我来说,蜀王殿下的求情,显然会更有分量许多。”刘子风点点头。

    “可是按照皇爷爷的规矩,外藩无事,可不能上早朝的啊!”朱允文皱眉说道。

    刘子风无语,用一种很无奈地眼神看着朱允文,好片刻才道,“殿下,若是你真的求得了蜀王殿下帮忙,也不一定一定要等到早朝之时才去觐见皇上啊……”

    “呃……”朱允文面色尴尬,孩子气十足地挠了挠头,道,“看我这人,都被急昏头了!”

    刘子风笑而不语,朱允文这才又问道,“可是十一皇叔他能答应么?皇爷爷听了他的劝说,会饶恕恩师么?”

    刘子风耸了耸肩膀道,“这就不是我能够确定的了,劝服数万殿下,以及蜀王会如何向皇上求情等事,就需要殿下你自己尽力了!”

    朱允文脸上显出为难的神色,刘子风已经继续说道,“不过我有一点建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方先生这一次开罪的大人,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是他无罪释放了,京城中也不是他适合他继续生活的地方了,如果你同意的话,或许可以让方先生随蜀王殿下,去蜀地。在蜀王手下为官,一来这样蜀王殿下肯定会非常的乐意,二来,皇上见不到方先生,心中对他地恼恨也会减少许多,这无论是对皇上,还是对方先生,都是相当有利地选择。”

    朱允文脸色变了变。对,或许还真的就是目前对恩师最有利的一个选择了……”

    ……………………

    ……………………

    刘子风并没有随朱允文一同去找蜀王朱椿,如今这种情况,他能少沾惹是非,就少沾惹是非,否则的话,对他自己以后的前途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的。虽然说,按照他原本的性格,他根本不会太在乎自己地官途是否远大,可是在与朱棣交恶之后,他不得不为自己地未来打算打算。

    也不知朱允文到底是如何与朱椿交涉地,总之最后他居然真的说动了朱椿,并且朱椿还联系了好几个自己的兄弟——同样是各地的藩王,一同进宫。见了一次朱元璋。而在第二天的时候,方孝孺就被朱元璋无罪释放,但是果然不出刘子风所料。朱元璋虽然放过了方孝孺的一条性命,但是却也罢了他的官职,经历过牢狱之灾之后,方孝孺似乎也对朱元璋大失所望,心灰意懒之下,在朱椿开口提出要方孝孺随他一同前往四川为官地请求之后,方孝孺为报答对方的救命之恩,也就同意了。

    朱椿大喜,立刻就任命方孝孺为汉中府学教授,并聘为世子师,而在以后的几年里,方孝孺非常地受蜀王朱椿的器重,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允文继位之后,他才重新被召入回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便值文渊阁,朱允文对他尊师以礼,读书有疑,即召讲解。凡国家大事,也常命其就坐前批答。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这里暂且不提。

    时日匆匆,很快地,时间又过了三日,各地藩王终于先后地离开了京城,返回了各自的封地。蜀王夫妇也同样在第三日的下午,告别了小郡主朱秀云,离京回川去了,至于方孝孺,则因为原本家业在京城之中,短短三日时间,不可能交代收拾完全,所以也就没有跟着朱椿一同返川,有过了大约五天的时间,方孝孺终于决定今日就踏上前往四川的路途。

    这天朱允文一大早地就带着名为明波地贴身小太监,有找到了刘子风这里来,说是方孝孺今日要走了,他打算让刘子风与自己一同前往送行。

    刘子风当初当侍读地时候,倒也曾经听过方孝孺了多次授课,说起来,他其实也可以称方孝孺一声“恩师”了,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加上朱允文说,自己已经将救出方孝孺的主意是刘子风想出来的事情告诉了方孝孺,方孝孺想要亲口对他道谢,有了这两个原因,他根本就无法开口拒绝,只得换了一身衣服,跟着朱允文匆匆赶往了方孝孺原

    所,谁知从门房那里得知,早在半个时辰之前,方孝城而去了。

    朱允文大急,连忙唤那明波小太监去备马,这明波倒也有些能耐,应声而去之后,居然没有一会儿就牵来了两匹高头大马,而他身后更是跟了十数个便衣大内侍卫——朱允文要马,自然是要出城去追赶,皇太孙出城,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般?所以他才将原本隐匿在四周人群中,暗暗保护朱允文的这些大内高手全都聚集了起来。

    朱允文二话不说,与刘子风一人上了一匹马,大力抽打马股,迅速出城追赶……

    ……………………

    ……………………

    南京城外十里亭!

    方孝孺一脸孤寂地望着远处的群山,似乎想要将南京城中的一草一木都印在心底一般。

    而他的身边,送行的人,居然不少,赫然有兵部侍郎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新任刑部左侍郎陈进等等,甚至连刘子风的爷爷,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也都在场。

    黄子澄与方孝孺乃是至交知己,离别在即,更是泪流满面地说道,“当今之士,大多劳者不能,能者不老,似希直这等德才兼备,且有不辞辛劳为天下人谋事者更是少之又少,可如今,希直也要离去,吾心痛矣!”

    “正是!”刘三吾也是激动地说道,“先生这四年来,为国为民,为我朝礼制民生和太孙血液,花费了无限心血,却换来如此结果,实令老夫心有不甘啊!”

    “各位大人过誉了!”方孝孺收回了看向远山的目光,眼神黯然地应道,“大学士等,乃是吾辈楷模,竟如此看重希直,希直深感惭愧,希直何德何能,敢叫诸位如此牵挂!”话虽如此,却仍然不能掩饰方孝孺眉宇间的那一抹深深的失望之色。

    兵部侍郎齐泰连忙安慰道,“先生莫要如此,吾皇圣明,今日之举,或也只是他一时激愤,他日皇上必会醒悟,以先生之才,不日必将被重新召回京师,委以重任!”

    陈进也附和道,“是啊,方先生,下官虽与先生相识不久,却有相见恨晚之感,先生尚且年富,前人范仲淹有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先生大可将此次西去,当作人生地一种历练,更很宽此次前往蜀地,行程数千里,先生尚可考察沿途民风民情,这对将来先生治国安邦之策的实施,也是大有益处,先生此去,倒也有其得益之处啊。他日回京,并呢个大展宏图,此乃我朝之幸,万民之幸啊!”

    “不错不错,陈大人所言极是!”众人齐声附和,刘三吾说道,“我等在朝者,也同样应当铭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方孝孺本已心灰意懒地心,被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的,似乎也稍稍地有些活跃了起来,他赧然应道,“各位大人过奖了,希直只是一介书生,有赖诸位提携,只图来日能够与诸公一道,共保家国,为民祈福而已,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希直望各位大人多多保重,希直当牢记诸位今日勉励之言,来日再图报效朝廷!”

    “先生保重……”

    “希直慢走……”

    送行的几人也知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只得向方孝孺一一作别。

    方孝孺向众人深深地作了一揖,转身向亭外的马车行去。

    “恩师慢走……”就在方孝孺一只脚已经踏上马车之时,远远地一个人声传来,只见一直十余人的马队,迅速地朝这边赶来,为首的那个黄袍少年,边策马边叫喊,正是匆匆追赶而来的皇太孙朱允文。

    很快的,马队就已到了众人眼前,朱允文慌乱地跳下马背,没有理会众官员地心理,双眼通红地对方孝孺叫道,“恩师,为何你提早离去,若不是学生无意中知晓,岂非再也见不到恩师了……”

    方孝孺急急跪下,慌忙解释道,“殿下,微臣之所以不辞而别,就是唯恐殿下为微臣分心挂念,想不到殿下却到底还是赶来了,微臣心中不安……”

    306 来者何人

    允文泣声扶起方孝孺,道,“恩师,今日你权且西去常说起,恩师有周朝管仲、乐毅之才,相信他日必能回京,允文鹄望来日恩师回朝,再为学生传道授业,更盼与恩师朝幕相处,时听教诲——”

    感受到朱允文对自己的真切情意,方孝孺地眼眶也是湿润,一揖到底,说道,“殿下知遇之恩,微臣无以为报,他日必以身报国,为殿下,为江山,为社稷苍生谋利……”

    两人师徒之情身后,殷殷切切地细道离别之苦,周遭送行之人,包括已经从马上下来,恭谨地站在一旁的刘子风在内,都插不上嘴。

    良久之后,刘子风看了看天色,这才不得不对朱允文说道,“殿下,天色不早,方先生也应该是时候启程了。”

    方孝孺一愣,也抬头看了看天色,这才黯然地说道,“是啊,殿下,微臣要告辞了,还望殿下多多保重!”

    “方先生一路小心!”来了这么久,刘子风总算有机会跟方孝孺说了一句话。

    方孝孺的眼神看向了刘子风,眼中难掩欣慰之色地说道,“刘大人,下官此去,还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殿下这里,就需要大人多多照拂……”

    “不敢不敢!”刘子风连忙客气到,“殿下是君,我等是臣,为殿下尽力,乃是天经地义之时!”

    朱允文虽然心中还是不舍,但却也无奈。总不能一直将方孝孺留在这里吧,他拉着方孝孺的手说道,“恩师,等您安然抵达成都府之后,还望恩师能多多来信!”

    方孝孺点点头应承,这次是真地要走了,顿时在一旁等了大半天的刘三吾齐泰等人再次围了上来,向方孝孺话别。

    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朱允文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方孝孺作为他最敬爱的一个老师,平时陪着他身边的时间,甚至比朱元璋都还多,刚刚经历了丧父之痛的他,又加上最亲近的方孝孺的离开,朱允文能不伤心吗?

    一干臣子都不知,或者不敢出言安慰。只有刘子风丝毫没有顾忌地伸手拍了拍朱允文地肩头,说道,“殿下莫要伤心,又不是生离死别,殿下与先生,定会有再见之时地……”

    刘子风地这句话稍稍起到了一些作用,朱允文喃喃说道,“大哥……恩师此去千里。凶险难测。你说小弟我,是否应该派人一路护送恩师?”心神激荡之下,朱允文浑然忘记了。此时周边还有其他人在场,开口就叫刘子风“大哥”。

    刘子风心中一跳,眼神余光不着痕迹地看向了刘三吾等人,果然众人的脸色变得异常的怪异,他们几乎如出一辙地张大了嘴巴,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是听错了。

    “大哥!天哪,殿下刚才叫他大哥!还自称‘小弟’?”尽管众人极力想要表现地平静,却是难掩一脸的震惊。

    而刘三吾在震惊之余,更是满脸臭臭,心中暗骂,“哼!风儿到底还瞒了老夫多少事情!”

    刘子风干笑两声,拿肩膀轻轻碰了一下朱允文道,“殿下!不必如此挂怀,如今天下太平,又有何凶险可言!”既然方孝孺都能够逃过这一劫了,这差不多也就说明了方孝孺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受到自己存在的影响,所以刘子风甚至可以保证,方孝孺在朱棣谋逆以前地着一些,绝对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其中“殿下”两个字,刘子风咬音特别地重,果然朱允文立刻反应了过来,看了看一干低下了脑袋的臣子,只得轻咳了两声道,说道,“各位大人,恩师既然已经离去,各位也且回城吧!”毕竟在朱允文与刘子风结拜的时候,朱元璋是交代过的,两人结义之事,不能告诉他人,朱允文这时候才不得不掩饰。

    几个送行的大人闻言,只得纷纷向朱允文拜别。

    直到众人走远了之后,朱允文才无奈地裂了列嘴,说道,“大哥,现在有些麻烦了,刚才似乎那些大人们都听见了!”

    “算了,又不算是什么大事,他们知道了也就知道了,没什么!”刘子风挥了挥手,他又不可能抹杀他人的记忆,既然事已如此,何必自寻烦恼。

    了,殿下,时候不早了,我去将分散在四周的侍卫们们现在也需要回京去了!”刘子风说道,不待朱允文表示同意与否,他已经朝四周做了几个大内禁军侍卫们都了解地手势,顿时分散在四周,却时刻注意着这边情况地十数个便衣侍卫,迅速地向二人这儿聚集。

    一干人将朱允文扶上马,前后互用地就朝城中行去,当然了,未免再遇上刚刚离去的几个大人,朱允文选择了另一条回京的路。

    众人是风风火火地冲出京城地,如今人已送走,回去自然无需在快马加鞭,过了半刻钟,约莫走了两三里路之后,只听见后面一阵急促地哟和声响起,一辆马车发了狂似的从斜刺里冲出,朱允文选择的这条回京之路,是一条废弃多年的官道,路面本就不怎么宽,加上十多骑护卫前后左右地簇拥着,自然将一条路塞得满满地,根本就没有给马车通过的空隙,按照一般来说,马车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需要在众人身后减速,但那马车冲过来之时,非但没有减速,坐于车前的那个壮汉,更是不遗余力地用力鞭打马匹,口中更是大叫道,“让开,快给我让开……”此人的说话的发音有些怪异,甚至有些别捏,明显不似京城当地人。

    望着横冲直撞过来的马车,刘子风心中微微一惊,立刻低声喝道,“保护太孙!”

    不用太多的言语指示,原本前后左右将朱允文与刘子风二人簇拥在中间的十数骑是侍卫,迅速地横马街头,完全挡下了马车的前进路线,其中为首一人大声叫道,“来者何人!”

    十数个侍卫都是训练有素,他们的精神极度紧绷,戒备心无比警觉,不约而同地将手,握到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那马车壮汉见到前方十多骑,非但没有让开,反而更加紧密地凑在了一起,拦住了去路,顿时大怒,不得不在马车冲到众人面前大约十米的距离,奋力地拉住了马缰,巨大的冲劲让他衣袖鼓荡,原本紧绷在手臂上的衣物似乎受不住力,“刺啦”地两声,两只手臂上的衣服全都裂了开来,露出里面那无比壮硕的肌肉,而被他拉住了缰绳的马匹,更是吃痛地长嘶一声,前提高高扬起,差点马蹄儿一软,就要跪倒。

    男子如此蛮力,更令众侍卫惊觉,只听见“锵锵锵……”之声不绝于耳,十几个侍卫同时拔出了精铁制造,锋利无比的佩刀。

    “各位兄弟听令,将马车围住!!”那为首之人寒声说道。

    十几个侍卫的马立刻动了,只是片刻之间就将马车团团围住!

    不过他们虽然将马车围住了,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动手,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允文心肠慈悲,若是自己轻易斩杀来人,虽然能保护主子周全,但与此同时,恐怕也要惹得朱允文大怒了。

    刘子风已经策马贴近了朱允文,低声说道,“殿下,来人武功不凡,你靠着我,以防万一!”

    “恩!”朱允文眼神惊奇地望着对面的壮汉,点了点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呢。

    那壮汉眼中尽是悲愤之色,十数个护卫忽然亮出了兵器,将他围住,似乎触动到了他的什么心思,一时间他眼中仇恨之色爆闪,猛地在车头上站了起来,不知从马车中的什么地方拉出一把造型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刀一般地兵器,横于胸前,依旧用他那怪异的口音大叫道,“又是你们,难道真要赶尽杀绝吗?”

    众侍卫面面相觑,都不明白?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