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初风流 > 明初风流第84部分阅读

明初风流第84部分阅读

    万难。”

    “徐大人说的是,”谷王朱惠附和道,“那方孝孺,本王也曾见过几次,是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着实令人厌恶地紧!”

    朱棣点了点头,不再多说方孝孺,反而是沉吟地说道,“至于魏国公哪里……”

    —

    徐增寿闻言,终于咬了咬牙,道,“王爷,您放心,家兄那处,增寿自当以情理说服他,依我看来,想必他也是一时糊涂了,才会拥戴皇孙,必不会是有意怠慢王爷您

    “不!”朱棣伸手摇了摇道,“魏国公那里,增寿你也不必插手了,本王会让令姐出面说之。”朱微微一笑道,“毕竟令姐也是本王的王妃啊!”

    谷王朱惠赞同道,“皇兄说的是,燕王妃乃是贤惠之人,想必她自然能够居中调和,届时魏国公应该也会自然觉悟!”

    “此外,除了魏国公那处,朝中还有不少的有情之士,还需要两位多多联络,毕竟本王不可能长久呆在京城中,迟早是要回北平的!”燕王朱轻声吩咐道,“譬如,曹国公李景隆,他乃是我大明故将李文忠大人字字,威慑朝野,手握重兵,难念父皇每每出巡,届时他随同前往,此人在父皇心中分量颇重!当然了,如后宫中官,嫔妃侍从等,尔等也要多多拉拢,毕竟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权势,但是却胜在消息灵通……”

    接着朱棣又相继说了几个人名,诸如武定侯郭英,大都督府佥事、大将军耿炳文、凉国公蓝玉、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刑部右侍郎暴昭……等等,左都督徐增寿与谷王朱惠皆都一一记在心中。

    徐增寿更是立刻誓言旦旦地表示忠心,道,“增寿遵命,弟定当联系朝中有识之士,同心同力,为殿下出力!”

    这时候谷王朱惠忽然想到了一人,于是他立刻对朱棣说道,“皇兄,不知你可曾听说过刘子风此人?”

    朱棣心中一动,道,“本王虽然久居北平,对朝中之事,不能及时得知,但是这刘子风,倒也有曾耳闻过,怎么?皇弟,你对那刘子风很熟么?”

    谷王朱惠尴尬地一笑道,“很熟倒是说不上,只是见过几次罢了,只是父皇如今对此子颇为的倚重,很多事情都是让他来悄悄处理,诸如韩国公李善长一案,以及那驸马欧阳伦一案,在案情浮出水面之前,甚至连我们这种皇子皇孙都没有得到消息,可见,此子非同一般啊……”

    燕王朱棣微微眯起了眼睛,道,“不错,此子如今风头之盛,当朝众臣中,无出其右……”

    280 刘子风的弱点

    是啊,如今他又接手了禁军,手下有三万精锐禁军,啊!”谷王朱惠说道。

    “恩!”徐增寿也点了点头,道,“而且此子与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之间的关系密切,关键时候,说不定连锦衣卫他都能够调度!”

    谷王朱惠又在附和道,“还有还有,有消息说,那刘子风与武定侯郭英的孙女关系密切,据闻郭英非常地希望能够促成二人的好事,只是因为那刘子风本身有婚事在身,所以才一再耽搁……”

    与是朱惠与徐增寿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他们对刘子风的了解全都说了出来,朱棣的脸色愈发地凝重了起来,当然了,若是他们三人要是能够再知道,刘子风其实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的徒弟,与朱允文之间还拜过把子,恐怕他们会更加的对刘子风重视起来。

    好片刻之后,朱棣才沉声说道,“看来这个刘子风,我们不得不注意了,只是……”朱棣的眉头皱地更深了,“只是他竟然是刘三吾的孙子,这也就有些麻烦了!”

    “就是,刘三吾那个老头,顽固不化,今日朝会之时,就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父皇册立皇兄为储的!”古玩朱惠愤愤地说道。

    “这样吧,有机会,本王要亲自接触接触此子,看看他到底是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朱棣沉吟了片刻说道。

    徐增寿赞同道。“王爷,虽然增寿未曾与其接触过,不过据外界所传,那刘子风与刘三吾地性格基本相反,刘三吾为人古板,食古不化。但是那刘子风待人却是很友善,即使对那些下等的贱民们的态度都非常好,加上此次他一举揭发了欧阳伦的罪行,使得天下数百位的官员落网,这也让他在百姓中得到了很大的声望,若是能够得其相助,不啻于得一数万大军之助啊!”

    “本王常驻北平,对此子不甚了解。而尔等却久住京城,想必也应该知道那刘子风地喜好吧?你们倒是说说,他刘子风的喜好是什么?好让本王对症下药!”朱棣反口问道。

    一句话顿时问的那徐增寿与古玩组会面面相觑,犹豫了好一会儿,徐增寿才讪讪地答道,“王爷,我等对刘子风的了解,也仅限于此,至于他到底喜好什么,其实我们也不了解!”

    “不过。好像那刘子风也没有什么太多特殊的喜好,说是权势吧?好像也不像,据说那刘子风自从当了大内禁军副统领之后,似乎对职务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每日只是偶尔在皇城中转一转,继而就陪着郭英的孙女四处游玩。若说金钱吧?更加不对了,仅这一次揭发欧阳伦一案,被充入国库的脏银,就超过了千万之巨,他若是有心的话,只要稍微弄一点手脚,就能够得到莫大地好处,不过据本王的探子回报。那刘子风,却根本没在其中弄一些猫腻,甚至还十分狠厉地下令,呵斥那些查获脏银的官员们。对他们说,偷偷地私自押扣脏银为己用,就严惩不贷,由于他的雷霆手段,这种巨额收缴脏银的案件之中,居然没有被查处一次有人私扣脏银的情况发生,可见,他对金钱,似乎也不是很热衷啊,而且,从那刘府平时的简朴起居情况,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谷王朱惠补充道。

    朱棣沉着脸,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桌面道,“那美女呢?此子少年得志,想必是意气风发,少年人自命风流,或许,他对女色方面……”

    还没有等朱棣说完了,谷王朱惠已是连连摇头,道,“也没有,那小子好像对女色方面,也没有太大需要,到目前为止,他平时除了与自己府中的一个通房丫头关系密切之外,外面的也只有与武定侯的孙女来往甚密了,平素他甚至连那妓寨勾栏院或是秦淮河上地花船,似乎都没怎么去过……”

    对于在场的这三人来说,他们能够赋予他人的,除了金钱权势美女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什么东西了,如今朱棣从二人口中得知,那刘子风对这三样玩意,似乎全都没有什么需求,一时间不由地让朱棣好是头疼——到底要如何,才能够接触,甚至是拉拢那刘子风进入他们这方阵营呢!?

    本来,朱棣虽

    过刘子风的大名,但是却不甚将其放在心上,在他看毕竟只是个弱冠少年,之所以能够得到今时今日的名声,充其量也不过是他运道好了一些罢了,可是如今在从二人口中得知了刘子风地情况之后,朱棣心中也暗暗开始有些忌惮了,如刘子风这种文武双全,却又似乎没有什么弱点的人,若是不能够掌控的话,那就很可能成为他通往权力巅峰的最强劲的对手。

    当然了,即使心中明白这些,朱棣却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因为他不可能因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就直接命人私下中将刘子风解决,否则,他只要派出杀手,让他们将朝中保皇孙派的官员尽数格杀,不就了事了,还要像现在这般,与谷王朱惠及徐辉祖,躲在书房中偷偷摸摸地商议做什么?

    接着三人又再一切商量了一些事情,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多时辰,这时府中下人忽然来报,说是皇宫中有太监到府中传旨,传燕王朱棣,进宫面圣。

    朱棣呆了呆,立刻去见了见那传旨太监,本想从那太监口中探得殿风声,奈何也不知道是那太监口风很紧,还是因为他真地不知道,尽管朱再三旁敲侧击,他却依旧是一问三不知,反而是那太监在见到谷王朱惠后,又对朱惠说了一句,“王爷,皇上也派人道谷王府传您进宫了,不知您可知道?”

    朱惠自从朝议被朱元璋变相地赶出之后,就直接与徐增寿来见朱,接着又与朱棣躲在书房中商议大事一直到现在,连自己的王府都没有回去过,又哪能知道朱元璋居然也传旨让他进宫啊?

    因为闻言之后,他连忙也向那太监询问,但那太监依旧摇头表示不知。

    最后朱惠只得与朱棣,匆匆地赶进宫去。

    —

    等二人随着太监到了御花园,他们才发现,原来到场的人,不止他们两兄弟,如朱允文等皇孙,以及其他进京奔丧的外地藩王,还有朝中数位位高权重地皇亲国戚,悉数到场,甚至连那伤势刚愈,平时还不等够太过用力的驸马梅殷,也赫然在场。

    众人见到朱棣与朱惠的到来,纷纷见礼,几人寒暄之后,又复恢复了平静,朱棣与朱惠二人见朱元璋未到,也只得站着等候。

    恰好朱棣的身边站着的人,正是那蜀王朱椿,这两兄弟虽然不等够算是关系特别的好,但至少,还是能够说得上话的,于是朱棣悄悄地伸手碰了一下朱椿,问道,“皇弟,你可知道父皇为何召集我等进宫来?”

    朱椿微微一笑,却是摇头道,“本王也不知,本王适才正在武定侯府陪着云儿,忽然又传旨太监传本王进宫,所以也就匆匆赶来,现在心中也是疑惑着呢……”

    由于朱椿的女儿朱秀云,随着一起从成都来到了京城,朱秀云自然是借助在武定侯府中了,平日里,她与之间,几乎就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就算是去找刘子风,都会带上朱秀云,因此,带着王妃以及三个儿子进京的蜀王朱椿,也就拖家带口地住进了武定侯府了。

    在场的这些皇子皇孙,皇亲国戚们,一个个表情严肃,不蒲孕Γ擞惺父觯缰扉φ獍悖闹斜в刑厥庀敕u幕首又猓渌模淙谎纤啵匆裁挥刑嗟南敕ǎ嗤踔扉Γ从行┎话擦似鹄矗暇顾恢乐煸罢偌钦庑┬值芤黄鹄吹接ㄔ爸校降资俏耸裁词虑椋?br />

    难道是要对他们宣布立储的诏令?

    不会吧?若是朱元璋要宣布立储的诏令,因为是在奉天殿上诏谕群臣,诏高天下才是,应该不可能仅仅是召集了在场的这么几个与皇家又关系的人才是啊。

    既然如此,那朱元璋忽然由此一举,又是为了什么呢……

    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子,那朱元璋终于是领着大太监聂庆童,姗姗来迟。

    于是乎,原本就站的端端正正的皇子皇孙、皇亲国戚,立刻整整齐齐地跪下,口中大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281 只谈风月

    臣礼毕,朱元璋笑呵呵地对众人说道,“想必各位心奇,为何朕今日会忽然召集各位前来御花园一聚,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情要与各位相商,只是朕忽然发觉,你们这些叔伯兄弟,或是儿孙女婿,已经好久没有如今日这般聚在一块了,朕年事已高,恐怕以后也没有太多这样的机会了。”

    话音才落,已有数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皇上龙体康健,自当长命百岁,又岂会没有机会呢?”

    朱元璋微笑地摆了摆手,道,“你们也莫要说这些没用的话了,生老病死,是自然之道,即使朕能够坐拥天下,却一样难逃生死轮回,特别是你们——朕的儿子们!若非此次标儿辞世,恐怕朕在有生之年,都难以在看到你们齐聚一堂了!”朱元璋忽然有些伤感了起来。

    是啊,作为一个老人,最大的安慰,恐怕莫过于是儿孙在膝下承欢,然而作为皇帝,他却似乎被剥夺了这个平常人都能够享受到了权力,因为他将儿子封王之后,大部分都派到地方上去。

    而就算是那些留在朝中为官的子嗣,他却也只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敬畏,真正的亲情这一点,似乎已经变得很淡了,当权力无限扩大之后,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很淡,很淡

    ——难道这就是身为皇帝的悲哀吗?

    而这一次朱标地忽然辞世。让朱元璋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说实在的,这不过是一个老者,在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之后,心中最后的渴望。

    在场地一干人等,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朱元璋的一番话触动的心弦。一个个都显得怅然若失一般。

    没有想到才一开始,气氛就陷入了伤感,朱元璋忙打了个哈哈,说道,“今日只谈,不议朝事,我等且好好赏一赏这御花园的精致。

    众人连忙附和,或许是朱元璋有意放开心怀。在场的这些皇子皇孙,皇亲国戚们也轻松了许多,一时间大家谈笑风生,不复之前的那种令人压抑的沉闷。

    这时谷王朱惠已经凑到了朱棣的身边,低声对燕王说道,“皇兄,你看到了没有,那个少年就是刘子风!”朱惠朝人群中,与朱允文站在一块地刘子风指了指!

    原本心神不定的朱棣这才注意到,那朱允文的身边果然站着一个面生的少年。

    朱棣皱眉道。“他怎么也来了?”

    谷王朱惠面色一哂,道,“今日到场的,都是些皇亲国戚,想不到他刘子风居然也又资格前来,看来父皇果然是对他宠幸有加!”

    “好一个刘子风!”朱棣有些不知所谓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朱惠又再说道。“皇兄,看情况,今日父皇的心情似乎不错!”

    朱棣点了点头,道,“是啊,本王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父皇有这般开怀一笑的场面了!”

    谷王朱惠赞同道,“别说皇兄你了,就算是本王一直在京中为官。每日都可以见到父皇,也没有见到父皇这个样子啊,皇兄,父皇忽然有此异常表现。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你我兄弟二十几人齐聚一堂吗?”

    朱棣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恐怕也只有父皇本人知道了,父皇的为人,难道你还不知道吗?他素来深谋远虑,从不做不必要的事情,今日会有此举动,肯定会有什么原因地。

    谷王朱惠犹豫了一下道,“皇兄,你说,会不会是父皇他……“朱惠顿了顿,左右看了几眼,发现并没有什么人在刻意地注意着自己与朱的低声交谈,这才继续说道,”会不会是父皇他心中已经有了立谁为皇储的决定了?要知道,这段时日来,关于立储一事,一直在困扰着父皇,若不是因为这一点,本王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了。”

    朱棣的脸色有些阴郁,沉声说道,“很有可能,那么,皇弟,你觉得父皇真个会立允文那黄口小儿为储君么?”说到这里,朱棣的眼神,不自觉地就看向了此时正伴在朱元璋身边与朱元璋说着话儿地朱允文,要说起来,朱棣也很清楚,自己虽然自认为在各方各面,都要比朱允文优秀了许多,但是却也知道,与朱允文相比较起来,至少自己在有一点上,远远是比不上朱允文的——那就是,朱元璋的感情!

    自己常年驻扎北平,一年到头,恐怕也见不了朱元璋几回,可是朱允文却是不同

    几年来,他是一直在朱元璋的看护下长大的,甚至可地都陪在朱元璋的身边,两相比较起来,朱元璋对二者之间大感情,孰轻孰重,自然可以轻易地比较出来。

    朱惠叹了一口气道,“本王虽然也不敢确定,但却也不能否定了,上午的时候,父皇还神色阴郁地召集大臣们商量立储一事,才不到半天时间,心态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加上父皇今日居然将本王与徐大人逐出朝会,恐怕……恐怕是大事不妙了……”

    朱棣虽然心中也早就这么认为了,但是在从朱惠口中听到了相同地想法,一时间心态不免更加的焦躁了起来,然而,他现在却也没有半点办法,毕竟他也不可能自己拉着朱元璋说,请你把储君之位传给我吧?如今的这一切,也只能是决定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了。

    朱惠显然看出了朱棣地心态变化,生怕他怒急攻心之下,在这么多皇子皇孙,皇亲国戚的面前有所失态,那样的话,恐怕就更加麻烦了,于是他连忙伸手拉了一下朱棣,安慰道,“皇兄,稍安勿躁,即使父皇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可毕竟立储的诏书还没有下,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依本王看来,皇兄应当借着呆在京城中的这一段时间,在父皇诏书未下之前,好好表现表现,要让父皇知晓,允文那小儿,根本连跟皇兄你比较的资格都没有,那样一来,父皇或许就会改变心意!”

    朱棣悚然而今,有些茅塞顿开地对那朱惠谢道,“不错,皇弟你说的是,本王绝不能束手待毙,也该轮到本王主动出击了。”是啊,要是自己能够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出自己高过朱允文一筹的姿态,或许朱元璋就会明白,谁才是能够继承这大明大统的最有资格的人选。

    有了这个想法,朱棣自然是主动地就凑上前去,看到他的到来,朱元璋呵呵一笑,对那一直沉默不语地刘子风介绍道,“子风啊,这位呢,就是朕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棣儿,这为是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之孙,也是朕的大内禁军副统领,

    若是朱元璋不介绍的话,刘子风还真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健硕的中年汉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棣,毕竟在场的这么多人,有大半的人,都是外地的藩王,他除了蜀王朱椿之外,几乎是一个都不认识,心中微微吃惊之下,他连忙向朱棣施礼道,“下官见过王爷!”

    朱棣也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会这么正式地向他介绍起了刘子风,加上原本心中也就有意要讨好,甚至是拉拢刘子风,因此一点都不敢怠慢,居然十分客气地还了一个礼道,“原来是刘大人啊,刘大人之名,本王早已有闻,如雷贯耳啊……“

    两人顿时一番客气,此时正是初秋的傍晚,凉风习习,微风吹过太液湖的水面,吹皱了一池的平静,湖岸边那一颗颗婀娜多姿的柳树,垂下了数不清地柳条,经微风拂过,顿时若同荡起一层层的柳浪,就仿佛时候健马奔腾之时,马尾随风飘舞,飘舞起千条细线一般,朱元璋心中一动,忽然笑道,“朕心中忽有一联,各位不妨都对上一对!”

    —

    朱元璋尤好对联,这时天下皆知之事,那些原本表现地谈笑风生的众人,实际上大部分的精力,都还是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一听朱元璋开口,众人都是都安静了起来,仔细地聆听朱元璋出对。

    于是朱元璋缓缓说道,“尔等听好了,朕这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你们都想想下联吧!”

    于是众人立刻开始冥思苦想,实际上,让这些皇亲国戚们对对联,还真有些为难他们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武将出身,若是论行军布阵,论兵法战术,一个个或许都能够随口说那么几句,但是要让他们文绉绉地吟诗作对,在场众人,恐怕有半数以上的人,是完全一窍不通的。

    朱元璋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一个人先开口,干脆就点名了道,“允文,这些年来,你熟读经书,你第一个来对!”

    朱允文才思本来就不能够算是很敏捷,如今被朱元璋一催,自然更加慌乱,正想表示对不出,却不料话到嘴边之时,心中却忽然一动,道,“皇爷爷,允文想到了,允文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

    282 鲜明对比

    打羊毛一片膻?

    这句下联一出口,顿时引起众人一阵哗然,不过却没有人敢开口评论,纷纷侧目看向了朱元璋,而朱棣更是忍俊不禁地就想要笑出来。

    至于朱元璋则是在愣神了片刻之后,逐渐皱起了眉头,不错,这下联,其实对的还算是工整,只是……只是未免太没有意境了吧?再者,仅仅从这么一句下联中就可以看出,朱允文未免太没有气魄了。

    “唉……”朱元璋叹息了一声,转身走向了湖边,望着清澈的水低下,那无忧无虑地戏水的鱼儿,暗暗叹道,“允文的性情,果真还是想标儿啊,气概太小了……”

    朱允文似乎察觉到了朱元璋有些不悦,只好低着头走到了朱元璋的身边,说道,“皇爷爷,孙儿才思不足,徒惹笑话了……”

    “不,不!”朱元璋连忙摇头,强笑道,“允文你尚且年幼,能够对出如此工整的对联,已算是难能可贵了!”

    言罢,似乎生怕朱允文多说什么,朱元璋立刻转身,笑着对刘子风说道,“子风啊,人家都说,你是当今京城中年轻一辈的第一才子,不知你可已经有下联了?”

    刘子风微微一笑道,“皇上的这句上联极其富有意境,微臣考虑再三,倒也想不出匹配的下联,思来想去,子风只得占古人之光,借晚唐著名诗人玉溪生李义山地一句诗句才对此下联!”

    “哦?”被刘子风这样一说。朱元璋顿是来了兴趣,他立刻兴致盎然地问道,“李商隐的诗句?朕很喜欢,子风你倒是说说,李商隐的那一句诗句,可以对此下联?”

    “恩。这下联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刘子风施施然地答道。

    “妙,妙啊妙!”朱元璋稍一回味,立刻拍手赞道,“我们的第一才子,果真不同凡响,居然能够想出这么一句诗句来对此下联,好。好,好……”朱元璋一口气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刘子风连忙谦虚了几句,表示自己不过只是脑中灵光一现,忽然想到罢了,真个若是让自己对的话,恐怕自己还是不行。

    但是刘子风谦虚归谦虚,那些皇子皇孙,皇亲国戚们却立刻附和着朱元璋,开始恭维夸赞刘子风,最后夸得刘子风好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

    朱元璋又再自言自语般地仿佛念了几遍“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后。终于将目光扫向了其他的人,说道,“如今允文与子风二人都已经做好了下联,你们当中,可还有人想出下联了来?”

    顿时原本忙着恭维刘子风地一干人等,立刻齐齐地闭上了嘴巴。让他们逐字逐句对照,或许勉强也能够凑出下联来,那样的话,虽然也算对出下联,但只会惹来笑话,还不如直接表示不会呢。因此众人自然没有一个开口。

    朱元璋的眼神颇有些失望地从众人的身上扫过,当看到朱棣之时,见他似乎嘴角嗫嚅。蠢蠢欲动,不由地就开口问道,“棣儿,你是否也已经想出了下联。不妨说来听听!”

    燕王朱棣这才走出,说道,“父皇,儿臣虽然也想出了下联,但是儿臣的才思远远不如刘大人,若是说出口来,恐怕会徒增笑话。”在刚才刘子风对下联的时候,朱棣恰好看到夕阳地余光挥洒在湖面上,耀起片片金光,他心中就已经想出了下联。

    “不妨不妨,朕今日又不是在殿前御试,钦点状元,你既然又下联了,就快些说出来吧!”朱元璋摇了摇手道。

    “是,父皇!”朱棣应了一声,这才答道,“儿臣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尽管刚才口头上表示,自己的才思不如刘子风,说出下联可能会惹笑话,但当他说出口之后,却依旧掩饰不住脸上地得色,很显然,朱棣对自己的这句下联也十分的满意,虽然不如刘子风的那句下联有创意,但是至少,比起朱允文的那句,要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更何况,他还借着这么一句下联,隐隐地表示着自己心中的宏图大志。同时,这样一句很大气的下联,想必也会十分合朱元璋的性情!

    果然,朱元璋在听了之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拍手叫道,“好句,好句,棣儿此联

    ——”

    那谷王朱惠也立刻上前高声叫道,“四皇兄果然英气了得,如此大气魄的下联,恐怕当今也只有皇兄你能够想出来了。”

    另外几个与朱棣交好的皇亲国戚,也立刻一拥而上,齐声喝彩,一时间,让朱棣愈发地得意洋洋。

    而朱允文,也是一脸崇拜地走上前去,向朱棣作了一个揖,由衷地赞道,“贺喜皇叔,得此妙句,皇叔文思过人,允文真心佩服,佩服——”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他趾高气扬地迎着朱允文,笑着就伸手,毫不客气地在朱元璋的头上拍了拍,说道,“允文你太客气了,好好努力吧,总有一天,你也会像皇叔这样的!”

    原本心中好是开怀的朱元璋,在见到了这一幕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戛然而止,面上也逐渐浮起一丝忧愁。

    —

    似乎是心中想到了什么,一时间朱元璋本是兴高采烈地心情立刻烟消云散,原本要与众人一道赏景的行去也逐渐淡了,于是他又在强颜欢笑了一阵子,也就离开了去。

    ————

    谷王朱惠与燕王朱棣二人是一道离开皇宫的,等左右无人之后,朱惠终于有些按奈不住兴奋地赞道,“四皇兄,你做的太棒了,刚才是完全压过

    燕王朱棣哈哈笑道,“数年未见允文了,本王还以为他会有多能耐,今日看来,也不过是如此!”上次懿文太子朱标下葬之时,朱棣虽然于朱允文碰过面,但是因为那时候朱允文太过伤心,除了刘子风以外,几乎不会跟任何人说话,所以那次朱棣虽然见到了朱允文,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言语交谈,今日借着朱元璋聚集众人的几乎,朱棣也与那朱允文交流了一番,虽然都是旁敲侧击,说的内容也不深,但是朱却已经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现在的朱允文,在自身地能力上,根本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

    想起今日朱允文那有些灰头土脸掉面子的糗事,二王心中具是大快,高高兴兴地各自回府去了。

    只是已经决心在朱元璋面前好好表现的燕王朱棣,却没有想到他地这一个举动,反而是适得其反,让朱元璋心中及时地起了一丝戒心……

    ————

    深夜!

    皇城西宫内殿,朱元璋若有所思地一个人坐在哪里思考着什么。

    这时聂庆童悄然地走了进来,低声禀报道,“皇上,魏国公、梅驸马、齐大人、平将军、耿将军、连大人等已经到了!”

    “立刻传他二人进来!”朱元璋回过神来,应道

    :<

    这些人中,有魏国公徐辉祖、禁军统领驸马都尉梅殷,都督平安,兵部左侍郎齐泰、大都督府佥事耿炳文,监察御史连等等,这一群大臣们,有文官也有武官,若是有心人能够仔细地想一想的话,就会知道,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是拥护立朱允文为储君,保护孙承嫡统的这一派。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国公徐辉祖与驸马梅殷二人在前,领着众人进殿之后,齐齐地向朱元璋见礼。

    “平身吧!赐座!”朱元璋挥了挥手。

    于是众人都在早已准备好的黄椅上坐下。

    徐辉祖可以算是这群大臣中,最有资格第一个说话的人了,于是坐定之后,他立刻就问道,“皇上,深夜忽然召集微臣们进宫来,可否是有什么要事相商?”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也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你们当中也有好些人参加了御花园的集会,你们是否也看出了点什么?”

    “这……”魏国公徐辉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朱元璋已经将眼神看向了驸马梅殷,说道,“殷儿,你且放胆说说你的想法,即使有何不妥之处,朕也决不怪罪与你!”

    283  少女心思

    马梅殷稍微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说道,“父皇,今中,仅那一句下联,燕王之心,就昭然若揭,而且,燕王他竟然对皇孙如此不恭!着实是……”

    说到这里,梅殷已经说不下去了,不过他的意思已经表达地很清楚了。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道,“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既然事已如此,朕自当设法防之……”

    魏国公徐辉祖很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元璋话语中的潜台词,不由有些惊喜地叫道,“皇上,莫不是你已决定了册立……”

    “不错,朕再三思量,还是觉得嫡庶之法不可废,孙承嫡统,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朱元璋点了点头。

    在场的众位大臣们闻言之后,顿时大喜,齐齐地从各自的座位上站起,跪拜道,“皇上英明……”

    “都平身吧!”朱元璋微微一笑地抬了一下手!

    众大臣又各自落座。

    兵部左侍郎齐泰说道,“皇上,既然您已决定册立皇孙为太孙,那燕王那处?”

    “至于燕王那处,确实难办,朕年事已高,虽然现在身体还算健朗,但终究不可能在龙椅上长久地坐着,因此,允文的将来,就需要在座各位的鼎力相助了。”

    众人于是又齐刷刷地承诺道,“微臣自当鞠躬尽瘁!保我大明江山正统!”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那驸马梅殷说道,“殷儿,你一向对朕忠义,更兼智勇双全,朕地女儿十数人,唯宁国与安庆最得朕心。但安庆与欧阳伦却背着朕,干出了此等有违大义,有违律法之事,朕心失望之际,如今只剩下你与宁国,希望你莫要辜负之的所托!”

    “父皇放心,儿臣悉听父皇差遣!”驸马梅殷连忙再次离座,誓言旦旦地说道。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着梅殷。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欠身说道,“殷儿,标儿早去了,如今朕要立允文为储君,但允文生性软弱,待得将来,朕百年之后,朕生恐朝中又变,而驸马佣兵数万。将奈之如何?”

    “微臣梅殷,订单遵从父皇意旨,以身报国,竭力辅佐少主!——”梅殷斩钉截铁地答道。

    “如此甚好!”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了兵部左侍郎齐泰,以及都督平安,说道。“齐爱卿,朝中的兵部,虽然一心力保皇孙,但是外力不足,所以平爱卿的淮上之军,也切莫轻易外去,以防不测啊。”

    兵部左侍郎齐泰与都督平安齐声应道,“微臣遵旨。”

    “平爱卿。你要时刻记牢朕之嘱咐,常驻淮上,与兵部齐泰,耿将军。魏国公等遥相呼应,南保京都安危,北屏外敌马蚤扰!”朱元璋说道。

    一干人又再呼道,“微臣遵旨。”

    接着朱元璋又对监察御史连说道,“连爱卿,从即日其,你要时刻注意着朝中群臣的动态,若是发现哪些大臣们,有意刁难允文,或是暗中与燕王勾结,要及时地向朕禀报!届时朕让锦衣卫核实情况之后,只会有所处置!”

    “微臣遵旨!”监察御史连也连忙应道。

    “尔等若能齐心合力,朕心安矣——”朱元璋的语气,这才稍稍有些激动了起来。

    好片刻之后,他才平复了一下自己地心情,见众位大臣皆是一脸肃穆,心中也踏实了不少,这才说道,“好了,夜已至深,尔等暂且都回府去歇歇去吧!明日朕不上早朝了!”

    “是,皇上!”众人于是起身,就要往外退去。

    魏国公徐辉祖却忽然想到了一点,连忙又躬身问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相询!”

    见他说话,原本要退出去的大臣们,都不知觉地停了下来,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随口应道,“但说无妨!”

    “微臣只是想知道,那册封太孙的诏书,何时颁布?”徐辉祖问道。

    “哦,这个啊……”朱元璋稍微顿了一下,道,“再等等吧,太子下葬才不久,尸骨未寒,举国皆丧,朕又岂能这么快地就另立储君?……不急……不急啊……”

    既然朱元璋都这么说了,徐辉祖也不能够催促,只得携众官员,与朱元璋辞别。

    其实也是,这立储哪里能够说立就立的?前期准备还

    呢,诸如地方上的那些官员,以及大明周边的那些附们,都需要赶路的时间,才能够进京相贺地啊,这样草草算来,要等立储诏书下达,恐怕最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了。

    “,别生气了……”刘子风嬉皮笑脸地拍着的房门,不过房中却连半点动静都没有。

    因为那次刘三吾为刘子风筹办婚事的事情,让知道了,爱吃醋的女孩已经好一阵子没有理会刘子风了,加上后来太子朱标忽然病逝,刘子风几乎是成天都忙着陪伴着陷入极度哀伤的朱允文与朱湘云两兄妹,自然也没有什么时间跑来哄哄,以至于的怨气,着实不小。

    如今太子朱标病逝的事情,已经暂告一个段落,而朱允文两兄妹也没有向之前那般茶饭不思,神不守舍,刘子风自然无需在长时间一直陪着两兄妹了,因此,他第一时间就跑到了武定侯府来找。不料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一旁的蜀王小郡主朱秀云看着刘子风吃瘪的模样,不由地捂着小嘴,咯咯咯地直笑。

    —

    来到京城也快又两个月地时间了,与刘子风接触的情况也发生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