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剑侠古今奇缘 > 剑侠古今奇缘第14部分阅读

剑侠古今奇缘第14部分阅读

    壁上有一道裂缝,人侧身可以钻进去。她挣扎着站起身来,手扶石壁慢慢地走了过去,又小心谨慎地钻进那道裂缝中。

    她进入石缝中后,异常惊喜,原来这道石缝外窄内阔,里面宽敞幽深,并且十分干燥,正是遮风避雨的好去处。她仔细打量了一番洞中情况,没发现什么不安全的隐患,遂找了个较平坦的石面,盘坐下来,运功疗伤。

    碧云的伤势其实并不很重,除了落崖时被那棵松树干硌了一下后腰,内脏受了点震动外,其余都是与蟒蛇搏斗时,滚地擦破了几处皮肉伤,稍加调息,很快就好了。

    当她从入定中醒来时,天早已?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她默察了一伤情,除了皮外伤尚未愈合外,内伤已基本痊愈了。又伸展了一下四肢后,站了起来,走到洞口向外张望,见雨已停了,天空星光透过云雾隐隐闪烁,但谷风依旧很硬,凉气袭人。

    朱碧云有生以来第一次孤身一人夜居野外,而且又是人迹罕至的幽谷秘洞中,未免有些恐惧。她很后悔,不该把那两葫芦白酒让青青一人背着,若是自己也带上一葫芦酒该有多好,此时喝上两口也可壮壮胆,赶赶寒气。为了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她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打坐参悟内功心法。人一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一切恐惧和忧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等她再次醒来时,天已大亮了。

    晨光一抹入洞来,正是佳人拢鬓时。朱碧云简单地用手整理了一下零乱的鬓发和褶皱的衣裙后走出洞外,站在那块凸出的岩石上,举目四望,寻找脱困出路。

    雨后的山谷,经阳光照射与烘烤,雾气更加浓重,尽管朱碧云已将通天眼炼到了七、八层火候,仍然看不见谷底。而峰顶虽然依稀可见,亦不甚高,但因峭壁如刀削般光滑,根本无法攀爬,而山谷对面峰岭,足有四五十丈开外,更是遥不可及。碧云暗忖:“从洞外离开此地没有任何希望,除非山顶有人垂下绳索,方可攀缘上去。”她想到山顶有人垂绳索时,顿时来了精神头,忙力叫丹田,大声呼喊道:“喂――山上有人吗――喂――”她喊叫了两个多时辰,嗓子都喊哑了,可就是没有人应答。她一脸沮丧地坐在岩石上,眼泪不禁流淌了下来。她坚持连喊了三天,除了空谷回声和惊猿啼叫,没有任何收获。三天来,她饿了采摘几片树叶充饥,渴了就舔几口岩壁渗流出来的水滴,体力严重透支,嗓子哑得已发不出声音了,不得不放弃向山顶求援的希望而转向洞里作文章了。

    这几天来,她也曾往洞里边探寻过,只走进十丈左右,这条山洞突然变成了扁缝隙,只能侧身爬行。她也曾钻进去过,但越往里爬缝隙越窄,感到希望不大,又倒退回来了。这次,她想再做一次尝试,不探个究竟决不回来。

    当她爬到上次返回处时,稍休息了一会,因为前面的缝隙十分狭窄,只能伸进去个头,爬行甚是艰难,不得不暂停下来休息一会。约有一炷香的时间,她感到体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又开始手脚并用地侧身向里爬去。石缝表面很粗糙,她的身体多处被磨出了血,令她痛疼难忍。但为了能找到出口,也为了生存,她只有忍受着这皮肉之苦,破釜沉舟地继续向里爬去。

    功夫不负苦心人。碧云爬行约五十丈左右,眼前豁然开朗,缝隙不仅变宽了,而且可以直立行走,并听到前面有潺潺地流水声,眼前地面虽然仍高低不平,而且穹顶布满了尖如钢钎的钟||乳|石,但因其夜视能奇佳,行走起来如履平地。

    约有盏茶工夫,她终见到了水流。这是一个三岔洞口,除了她自己来时的路外,前面又出现了两处山洞。上洞是水流来的洞,下洞是水流去的洞。她先走到水边,俯身掬了几捧水,喝了个饱,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会。她太累了,睡魔袭来竟睡着了。

    洞中无日月。碧云从睡梦中醒来时,不知洞外是白天还是晚上。她站起身来,略作思考一会,决定先向下流水洞走去。她认为,千条江河归大海,这水流入山腹中,是想穿过这座山汇入江河的,绝不可能藏在山腹中永不外泄,否则的话,这洞中早就蓄满了水,哪能象现在这样只有脚面深?

    碧云撩起了裙摆,穿着鞋向下游洞口涉水走去。约走出一里多远,突然发现在这水洞的右侧,又出现一条旱洞,并且那条旱洞隐约有光亮。她心中窃喜,以为发现了出口,疾速向右侧旱洞走去。走不多远,忽听头顶上“扑楞楞”山响,仰头望去,发现洞上方有无数个小黑影上下逐飞,吓得碧云连连倒退,匆忙拔出宝剑狂舞起来,护住了全身。待她看清这些小动物原来是蝙蝠时,方长出一口气,停剑继续向前走去。

    蝙蝠虽然不攻击人类,但在幽暗的、杳无人迹的古洞里,特别是它们发出的“吱吱”地怪叫声,却也令人毛骨悚然。碧云为脱离困境,炸着胆子向前疾奔,终于发现了的出口,当她站在洞口向外张望时,心陡然又沉了下来,长叹一声,跌坐在地,差点昏迷过去。

    原来,这个洞口的外面也像她进来的洞口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走不出。实际上,这个洞口只是丰水期的泻水通道之一。

    碧云稍为调息一会后,举目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脚下石面上有几个人的脚印,虽然已被风干了,但依然清晰可辨。她心里暗忖:“这里有人来过!是什么人呢?”她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这里既然有人来过,证明这山洞还有出口,不是死洞。忧的是,不知进入这山洞里的是什么人?这个人现在是否还在山洞之中?

    人有时就是这样,当你身陷绝境,而且知道这绝境之中不会有人类出现,会令人绝望。但陡然发现了人的踪迹,往往也会产生恐惧。

    其实,威胁人类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的同类。这里怎么会有人呢?这人是谁?是好人还是坏人?是男人还是女人?特别是身陷绝境的女人,这种担心与恐惧就更加突出。

    朱碧云尽管心里很紧张,也很恐惧,但还是横下心来返回水洞中并逆水上行,看看上边这条水洞到底通向哪里。因为,这种选择是她唯一走出绝境的希望。

    由于她发现了这洞中另有外人,警惕地执剑在手,并运气护体,小心谨慎地涉水前行。

    这条水洞深邃幽长,时宽时窄,崎岖蜿蜒,变化万千。碧云撩起裙子,裸露着一双修长的,艰难跋涉着,不时碰撞到一些不知名的滑不唧溜的活物,每每都吓得她心惊胆战,叫苦不迭。她炸着胆子,在这阴暗潮湿、充满恐怖的水洞中行走了两个多时辰,突然又发现了岔洞。正面的一条仍是水洞,右侧的那条是旱洞。她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不知该走哪条洞好。突然,从水中蹿出一条似鱼非鱼,长有四足的小怪物,吓得她“妈呀”一声,跳到了旱洞口,反手挥剑向那怪物斩去。那怪物十分机敏,发现危机急忙缩入水中游走了。

    碧云连日来,厉经磨难,孑然一身,饥寒交迫,心力交瘁,方才又被那不知名的怪物吓了一回,无论精神和体力都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跌跌幢幢地向旱洞里走了几步,忽然感到神智有些恍忽,两眼发黑,软弱无力地倒卧在地上,昏厥了过去。

    第四十八章 天罡剑法图谱

    张天生虽然莫名其妙地昏厥于地,但朦胧之中尚存一窍灵光,感到体内丹田之中激发出一股气流,逐渐扩张着,犹如万千只蚂蚁在自己的经络和血管中蠢蠢爬行。尽管那种古怪的异香依然扑鼻,但头脑却逐渐清醒,不那么沉重了。

    他躺在地上默察一会儿情况,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说明这里并没有人,于是默运玄功,催动体内真气加速运转,抗拒那股奇怪香气的侵蚀,只运行了一小周天,便彻底清醒了。他霍地从地上站起,运目四望,发现这里并不象刚进来时那么黑暗了,特别让他惊讶的是这里的布局十分怪异,像是仙人的修道场。

    这是一处十分宽敞的石厅,足有十丈方圆。青石铺地,中央用黑白两种石料镶嵌成一个太极图案。上首摆放一把紫檀镂金错彩宝椅,椅前横放一张梨花木条桌,上面堆着几捆竹简和两个精致的木匣。左边倚壁摆着一组高低错落的古木橱柜,柜门关闭着,不知里边装些什么东西。柜顶上陈列着许多陶制器皿。右边靠壁安放一张寒玉凉床,上面只有一只玉枕,别无铺陈。床头案上放着一张独弦古琴和一口宝剑。地中央有一个古铜八卦香炉,两旁各放着一只紫玉净瓶,满厅香气其实就是从那净瓶中散发出来的。

    天生对这石厅虽然很感兴趣,但对室中弥漫的香气甚是忌惮,不敢久留。当他转过身去想走出这石厅时,但见进来时的那两扇朱漆大门已被一片巨大石板封堵死了,那石板上书有几个醒目的大篆字:“进‘清虚妙天’而不死者,乃吾道之传人。玄关已封闭,功成后自可破关而出。”

    天生见字后亦喜亦忧,喜得是自己得逢奇缘,忧得是不知何时能功成破关,走出外面与恩师和心上人等会面。

    他仰头长叹一声,不经意中,突然发现穹顶上刻画有很多图形,仔细看去,仿佛是一幅星座图。四周有几处通天细缝,洒进来几缕淡淡的月光,为这石厅里增添了少许的光亮。

    张天生在长白山松云谷曾跟师父学过天文知识,认出了穹顶上刻绘的是“二十八宿”星象图,亦称“四象星云图”。

    在中国古代,天家为观测天象及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状态,在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天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天象时的标志,称之为“二十八宿”。古人又将这“二十八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用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故又称为四象。

    二十八宿以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由西向东排列,分别称之为:东方苍龙:角、元、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里的“二十八宿星云图”不知是何人所绘,张天生仔细观察半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他又往四周看了看,忽见那绿苔斑驳的石壁上,隐约发现有许多古篆摩崖字迹和四个徒手人物图像,个别字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不清,但人物图像却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天生面壁仔细研读那些难以辨认的文字,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方全部通晓其意。读罢后,他惊喜得欢蹦乱跳,抓耳挠腮。

    原来,这石壁上刻的是《天罡剑法图谱》,而穹顶上绘的是《四象星云图》。

    《四象星云图》是辅助修炼天罡剑法的示意精要。都是千载难逢的武功秘笈。那文字开头部分是修炼《天罡剑法》的总论,大意是;“天地洪荒,混元一气。盘古开蒙,乾天坤地。一生太极,两仪四象。日月星汉,阳九百六。乾元道术,阴阳互生。武学一道,亦如其理。青莲白藕,总源一体。万化纷呈,不可拘泥。目中无全,方可自由。意为要诀,法随意动。二十八宿,分镇四方。四象互济,普天辉煌。天无常道,玄秘深?。循理忘理,机妙无穷。功法自然,天人合一。步斗摘星,荡涤八荒。有中本虚,虚中存有。法随意动,意消法止。无拘无束,神功乃成。”接着刻的是《天罡剑法》的修炼心法与招式歌诀。

    这套剑法只有四招,分别为:青龙式、白虎式、朱雀式、玄武式。剑招虽少,但每一招都蕴藏着无限变机,可谓博大精深,变化无穷,看似简单,要想学通弄懂却非常难。特别是天罡步法,更是奇妙难练。后面绘有四个徒手人物肖像,姿态各异,但不知是什么意思。最后标注几行小篆字是:“天罡剑法,留赠有缘,入吾门中,必有慧根,尚有遗物,功成自见。”落款为“清虚妙天主人――莫闻。”

    张天生见到“莫闻”两字后,心中暗忖:“这莫闻不是千年前得道飞升的剑仙吗?自己真是福星高照,无意中竟然成了莫闻剑仙的隔代弟子!”

    兴奋之余,天生忽然感到有些困倦,心中暗忖:“学会这套剑法并非一日之功,何不先睡上一觉,养精蓄锐,明日再接着观看。”他望了一眼那张床寒玉凉床,睡意更浓。连日来的奔波劳碌和与飞鹰帮的殊死搏斗,让他感到很疲惫,尽管方才做了一次调息,但仍然想美美地睡上一觉。

    他走到寒玉床前,伸手正了正玉枕,然后在床上仰面和衣而卧。初躺下时,但觉寒气袭体,冰冷砭骨,难以入睡。但他天生傲骨,暗忖:“剑仙既然能睡在这张床上,我张天生为何就睡不得?而且,剑仙既以寒玉为卧榻,必有蹊跷,非图其珍宝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吃苦,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默念着师传的内功心法,强制着自己安然入睡。

    他的确很疲劳,竟然真的睡着了。

    天生一觉醒来时,并没有马上起床下地,仍然仰躺着,感受这寒玉床带给他的种种奇妙之处。他感到这张寒玉床不象刚躺上时那样冰冷刺骨,反而有一种绵绵不断地潜能注入其体内,与他平常所修炼的刚阳之气互补互济,融为一体,经络气血更加流畅和谐,丹田充盈,神清气爽。不仅能让人快速解除疲劳,而且还能提升功力。

    天生正在暗中窃喜,忽然听到腹中一阵肠鸣,方想起自己许久没吃东西了。心想:“剑仙既然于千年前就预测到我张天生会到这里来承继他老人家的剑法,并将我关闭在这石室之中,岂能不考虑到我的饮食生活?待我找找看有什么可以充饥的。”

    他翻身下床,先走到对面那排橱柜前,刚想打开其中一个柜橱门,忽见那门上标有文字,写的是:“入室百日后可开此门。”天生阅罢一惊,缩回手逐次看去,但见一排五个橱柜门上,个个都刻有文字。有马上可开启的,有百日后可开启的,有一年后可开启的,有功成后再开的不等。

    天生乃虔诚君子,不敢违禁妄动,走到左首可马上开启的橱柜前,轻轻拉开橱门,但见里边摆放着一个小紫葫芦,和十个土制大陶罐。葫芦和陶罐上都刻有字迹,他先拿起小紫葫芦看了看,见上面写的是:“乾坤百宝丹”,旁有一行小字,写的是:“日服一粒,解饥增功,不可多贪。”接着又逐一向陶罐看去,但见上面都写的是:“蜂王糕”三字,没标用法,看来可以随便吃。

    天生先打开小紫葫芦盖,小心翼翼倒出一粒“乾坤百宝丹”送入口中,但觉入口即化,清冽甘美,生津爽喉。他将小紫葫芦盖好,送回橱中,又打开一个陶罐,见里边的蜂王糕都已干硬结晶,取出一块来放入口中咀嚼,没想到这干硬的东西,不仅甜蜜异常,且又酥脆易化。一时吃顺了口,竟然连吃了十块。

    他用过早餐后,又走到上首梨花条桌前打开竹简,见上边刻的是一部老子的《道德经》,这经卷他早就读过,随手放回了原处。他又扫视了一眼桌上的那两个精致的镂雕木匣,见上面也写有文字,一书:《清虚琴谱》,一书《炼丹术》。张天生对抚琴和炼丹术并不感兴趣,?有开匣取阅,又走到地中央,想看看古铜八卦香炉和那对散发着异香味的紫玉净瓶,恰巧站在了太极图案上,但觉脚下有潺潺流水的声音传出,他好奇地低头看了看,发现那对阴阳鱼眼是镂空的,通过鱼眼下望,发现下面有泉水涌动,心中暗忖:“原来脚下刻有太极图的石板是个井盖,看来剑仙的确是个超凡的设计大师,构思奇巧,莫测高深!但不知这井盖如何开启?”

    第四十九章 剑侠顶级高手

    此时,他正感到有些口渴,用脚侧蹬一下太极图,想踹开井盖喝口水。但任凭他使尽招法,那太极图井盖如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天生感到十分怪异,心想:“难道这水不可取用,而这太极图盖板是专门镇压这座泉眼的吗?”他颓丧地坐在那井盖上苦思冥想,忽然,他发现古铜八卦香炉两侧的紫玉净瓶各有一字。左边瓶肚上刻着一个“开”字,右边瓶肚上刻着一个“关”字,心中猛然醒悟,莫非这两个净瓶便是开启这井盖的机关不成?他霍地站起身来,走到左边那个紫玉净瓶前,用手提了提,没提起来,又用力旋钮一下,但听一阵滑动声,那镶嵌太极图的井盖自动向下沉去,立现丈许方圆的水池,地下的水从两个鱼眼孔喷涌上来,足有盏茶时间,滑落声停止了,一泓清澈翻滚着水花的泉水呈现在眼前,而那井盖镶嵌的两条阴阳鱼在水下如活的一般,隐约游动,清晰可见。天生蹲在水旁,用手掬一捧水喝了几口,但觉这水清凉爽口,如饮甘露。他高兴地用手搅和几下,忽然发现井壁条石上刻有字迹,随着水波来回晃动。他仔细辨认一会,终于看清了那几个字写的是:“阴离泉水,长年饮用浸泡,可使人脱胎换骨,驻颜增功。”这一发现,让张天生欣喜若狂,连忙脱去充满汗臭味的衣衫,裸地下到水井中洗涤浸泡了起来。

    当他搓洗一会身体后,又静坐在水中闭目养神,但觉这水不仅温度适宜,而且还是流动的。特别让他感到惊诧的是,在水波拂动下,全身毛孔似乎全都张开了,隐隐约约有伐毛洗髓之感,舒畅至极,与那张寒玉凉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看着石壁上清虚妙天主人莫闻剑仙所撰刻的《天罡剑法》中的内功心法,并试着行功,感到丹田之中隐隐升出一股真气,游走于奇经八脉,四肢百骸,奇妙无穷,十分舒坦。他运行一周天后,又试着解读剑仙的四招剑法,感到这四招剑法各成体系,相互排斥,无法联通,而且行功运气各异,很难理解。他知道这剑法玄奥深邃,不能用常规方式练习,得一招一式地慢慢研学,不可多贪。

    韶光电转,天生不知不觉在这古洞中度过了一百天。他的内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剑法仍然徘徊在第一式上,这让他十分苦恼,暗恨自己太愚笨,笨得象头蠢猪。

    尽管他深居古洞之中,但通过穹顶裂隙透射下来的日月之光,仍然可以计算外面的时日变迁。他屈指算来,知道自己在这“清虚妙天”洞府之中已过百日,便走到左壁古木橱柜前,伸手打开了百日可开启的柜门,但见里面只放着两个精致锦盒和一个紫葫芦。柜门里面刻有一行醒目的篆字:“能在此耐百日而不气馁,可喜可贺!知你此时尚没突破第一招剑法,皆因内力不济之故。锦盒中藏有‘人形芝果’和‘千年火枣’各一枚,葫芦里装有‘玉胎琼液酒’,服食后速到阴离泉中调息,可助你增长一甲子功力。然后参悟穹顶星云图,可望有小成。”天生见字后万分惊愕,此时方知这套“天罡剑法”极难炼成。若无珍奇异果助提功力,任你皓首穷经亦难学会。他打开了一个锦盒,但闻异香扑鼻,一个犹如拳头般大小的玲珑剔透的小孩安眠其中,经风一吹,似欲飞起。

    天生知道这“人形芝果”乃通灵致宝,遇人即飞,极难捕捉。他见那“人形芝果”刚欲翮动,忙伸手迅疾抓住,并快速送入口中。但觉人形芝果入喉即化,香馥切脾。他知道这人形芝果很快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不敢待慢,又急速打开另一只锦盒,见里面有一枚红艳似火,有鸽蛋般大小的火枣,忙纳入口中咀嚼,又随手取过那个紫葫芦,急匆匆走到阴离泉边,吐出枣核,脱去外衣,赤身跃入灵泉。他入水后,忙打开葫芦盖将玉胎琼液酒一饮而尽,然后盘坐水中,似老僧入定般吐纳行功。

    天生刚坐下不久,但觉腹中犹如火焚,灼热难耐,体内透出的热量,将泉水烧得翻滚,整个大厅中热气蒸腾,紫气弥漫,馨香盈室。

    天生体热足足持续了一整天方渐渐消散。他从入定中醒来后,但觉丹田真气盈溢,奇经八脉流畅无阻,任、督二脉已被贯通。天生虽然万分惊喜,但却沉静若水,处之泰然。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天生内力冲破了生死玄关后,灵感智慧已非昔比,虽没能超然物外,但亦虚怀若谷,臻于贤圣。他在欣喜之中,谨记着剑仙的留言,仰头静观穹顶上刻画着的四象星云图,揣摩推测,顿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他默思着天罡心法,体内真气随着他的意念自然流动,泥丸顿开,惟恍惟惚地看见那四象似在星移斗转,自身也仿佛飞升了起来,跟着星象一起移动。

    他好像真的步入太空之中,自由地穿梭在二十八宿星座间;又仿佛看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大漠流沙,茫茫草原,广袤森林在眼前浮动;星际中风卷云舒,流光异彩,寒流迭次拂动;忽又雷鸣电掣,风雨交加,江河滂沱;但见龙腾云海,虎啸山林,鸟入巢|岤,渔舟,笠翁罢钓。他感到体内的血脉波涌激荡,真气流窜,经络纷乱,头晕耳鸣,潜意识中,人间万态毕现,酸甜苦辣齐上心头,悲欢离合尽浮脑海。身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随风飘荡,毫无着处。如此反复多次,他终于从这些纷至沓来的幻象中理清出了思路,即:屏弃万念,心存一气,任其自然,不瞅不睬,避实就虚,随方就圆,如云似水,浑然流转。蓦然间,他眼前一片光明,万物皆空,心底澄清,不存一丝杂念。而气血调和,真力更加鼓涨,随手一挥,自然流泻。那四招剑法,原本无法贯通,此时却迎刃而解。他以指代剑,飘入云际,按剑仙留下的歌诀演练一次,虽然仍有些生涩,但总算将四招剑法比画下来了。

    天生反复试演了几遍,逐渐顺畅,复降落水中,敛容屏气,坐禅入定,养精蓄锐。当他再次从入定中醒来时,忽然想到,何不用真剑演练几次呢?他跃出水池,走到床边,第一次拿起剑仙留下的那口宝剑。当他从剑鞘中抽出宝剑时,但觉那口宝剑通体碧莹,冷光夺目,寒气逼人,天生暗道一声“好剑!”又仔细观瞧,发现剑脊后端靠近剑格之处刻有“太阿”两字,顿时喜得眉飞色舞,心花怒放。

    天生早就听师父讲过古代神兵利器的故事,知道这把太阿剑是春秋时期的名剑之一,乃剑中至宝。《史记-李斯列传》载有:“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这把宝剑与“湛卢、纯钧、莫邪、鱼肠、巨阙”五剑齐名,同为欧冶子所铸。

    天生手持太阿,依四象之理演练起天罡剑法,真是人如猛虎,剑似游龙。宝剑在手,威力自非徒手可比。

    天生自入洞以来,一直对石壁上刻的四个人物肖像所表示的涵义不解,这天,他为揭开画像之谜,竟然坐在地上,眼睛盯着那四个人物画像揣摩了一上午。不知是时间久了看花了眼,还是心有灵犀,慧聚泥丸,但见那四个人物画像有了动感。第一个人物左手掐捏剑指直指于天,右手如握物,虎口朝外,方向不明,但人物的整体形态如蛟龙出海,张力劲挺,虽有翻江倒海之势,却又静若止水,扑朔迷离。第二个人物形如卧虎,无目若视,左手剑指横眉,右手半握于腹前,随时待发,却又不知发向哪里或已发过几次了。第三个人物如凤翔云天,又恰似鹰击毛挚,盘旋笼罩不啻天网,令人望而生畏。最后那个人物更令人费解,其形如蛇盘龟缩,恰似陀螺旋转,仿佛似内敛参禅,物外与己无关,但又张势强劲,四面八方都可出击。

    四个画像看似手中无物,其实都如握着一把锐不可当的利剑,只是剑锋所指虚无缥渺而已,全无定式。天生揣摩至此,惊得汗流浃背,几欲虚脱。仿佛他方才与画中之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终疲惫不堪地败下阵来……

    从此后,张天生每天都与壁画上的人物较量一番,锲而不舍,从未间歇。他的天罡剑法也因此而日臻成熟,虽然屡屡败阵,但逐日追风,早非吴下阿蒙了!最多时能坚持斗到三天三夜方歇。

    张天生自服食过“人形芝果”“千年火枣”和“王胎液酒”后,加上每日吸纳“阴离泉水”和“寒玉凉床”之精华,内功以臻化境,天罡剑法日趋成熟,虽然不及当年剑仙莫闻老人六七层水平,但放眼当今武林,已是顶级高手,鲜有出其右者。

    他在古洞中苦修了将近一年,不仅练会了天罡剑法,还学会了抚操独弦琴。

    第五十章 武林一代天骄

    剑仙莫闻晚年又喜欢上了弹琴,能用一根弦的琴弹出完整的乐曲。他还亲手写了一部《清虚琴谱》,音律不仅古雅清幽,陶情养性,而且也能摧坚陷阵,杀人于无形。所抚出的琴声虽不及师旷所说的《清角》之音,可合鬼神于泰山,驾象车而御蛟龙之威,但亦可让江水倒流,山崩地裂。用之御敌,足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实乃是一部杀人的曲谱。其攻伐之力,尤胜其剑法。只是莫闻早年以神剑扬名天下,无人敢招惹,晚年一心向道,深居简出,虽然参悟出这部神奇的琴谱,但却鲜有人知而已。

    天生误入古洞,巧逢仙缘,成了千年前剑仙莫闻的衣钵传人,实是天公作美,造化使然,成就了他剑胆琴心,琴剑双绝,武林一代天骄。

    这日,天生沐浴后,又焚了一炉香,然后走到左壁橱柜前,打开第三个柜门,陡然从中射出万顷琉璃,光芒耀目。

    原来里面放着一件精美的软甲背心和一颗鸭蛋大小的夜明珠。软甲背心上压着四片竹简,上面刻有篆字,天生仔细看去,大意是说,这是件麒麟软甲,可防水火和利器;这颗夜明珠,不仅可供照明,亦可化毒驱邪,避风消暑,将来皆有大用。天生没有取出那件麒麟软甲穿上,只取出那颗夜明珠把玩了一会,然后放在寒玉床头,但见满厅一片银光,亮如白昼。

    天生一时兴起,取过太阿宝剑狂舞起来,但见整个石室剑芒如炽,罡风迭起,人剑一体,那正是:

    宛如羿射九日落,矫若群帝骖龙翔,

    来是雷霆收震怒,罢去江海凝清光。

    天生正舞到得意时,忽听石壁一阵爆裂声,石屑斑驳脱落,满室粉尘飞扬,像是末日来临,唬得天生不得不收势住足观瞧。但见四壁被剑气激荡得面目全非,图形字迹早己残缺不全,满地碎琼乱玉,狼藉不堪。

    天生呆立良久后,忽然醒悟,暗忖:“莫非我已大功告成,该是离开此地的时候了?”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蓦闻身后一阵“轧轧”声响,忙转身看去,忽见那把紫檀镂金错彩宝椅后的石壁中开一缝,并向两侧滑移,陡现一门洞,隐约又是一个石室,一股奇寒的气流由那洞口吹来,让人汗毛悚立。

    天生怀着猎奇之心,向那石室中走去,但觉里面奇寒无比,整个石洞冰凌耸立,如钟||乳|石般千姿百态,晶莹剔透。正中一张冰床上端坐一人,但见其生得眉宇舒朗,目光睿智,鼻如悬胆,大耳垂肩,方口厚唇,五绺银髯飘逸胸前,袒胸露腹,披襟抱膝,丰腴的躯体端坐在华丽的织锦花垫上,神态恢达弘远,栩栩如生。天生揣测这位老者可能就是清虚妙天主人,一代剑仙莫闻老人羽化登仙前的凡胎。他赶忙疾步上前,跪倒在冰地上,像谒见皇帝般行三叩九拜之礼,口呼:“弟子张天生拜见仙师!谢仙师传功隆恩!”

    正当天生匍匐于地,叩谢剑仙传功之恩时,耳畔忽闻一阵仙乐之声,并有奇香扑鼻。天生惊诧地抬头上望,顿时让他惊愕得呆若木鸡。但见那冰床之上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人在?只见一幅黄绢自空飘下,恰好落在天生身前。天生拾起那幅黄绢展开看去,但见上边写道:“离尘千年,法身留斯。与汝缘深,待汝送归。汝非凡夫,应劫降尘。江湖风雨,待汝平息。传汝剑法,以卫正道。切勿滥杀,妄自尊大。命多红颜,好自为之。红尘滚滚,莫坠邪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缘尽于此,余见留赠。”落款是:“清虚妙天主人――莫闻。”天生阅罢,望空再拜。拜罢后,天生又详细溜览了一遍冰室,见除了冰雕玉砌外,别无它物,心想:“这里可能是清虚妙天主人为保存自己肉身而专门营造的场所,不易久留。”他看明了开启此门的机关后,走出洞中,回到大石厅中,直奔最后橱柜前。

    天生以为这最后的橱柜中,一定藏有更玄妙之物,便小心翼翼地将柜门打开,但见里面只有一本小册子和一张羊皮图画。他先拿过那本小册子翻看起来,原来是关于这座清虚妙天洞府所有机关设施的图解及使用方法。天生看过小册子后,对剑仙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这位老人不仅剑法通神,对天机道、人间道、地脉道和机关埋伏以及炼丹制药等无一不精通。特别是这座洞府,他竟然巧妙地利用这里的地脉与天机之渊源,辅以人工而建造的,堪称鬼斧神工,奇妙绝伦。同时,他也暗自庆幸,没被那紫玉净瓶释放出来的“断魂迷香烟雾”毒死。若不是他在长白山上误食过“朱红果”,恐怕走进这石厅不出十分钟就得没命。

    原来,剑仙莫闻为防止与他无缘之人进入这石厅中来,在其飞升前便将自制的“断魂迷香散”放入紫玉净瓶里,一旦有人闯入门里,石板封住大门,净瓶中的“断魂迷香散”就会自行燃烧成烟雾,闻着香气袭人,实则剧毒无比。若不及时服食他炼制的“乾坤百宝丹”或进入阴离泉水中浸泡,任你是大罗神仙也休想活命。

    那张羊皮图上画的是幅山水图,上面书有:“昆仑山处尚有吾修仙道场一座,它日遇困,可禳灾避难。”图上详细标明了剑仙在昆仑山道场的地理位置和开启方法。

    天生看完后,十分欢喜,暗忖:“这里的确是个修真养性的好地方,它日江湖事了,可隐退这里颐养天年。”

    天生将小册子放回柜中,随手关上柜门,走到那张紫檀镂金错彩宝椅处坐了上去,脚踏在一块圆形理石上左右各转了三圈,但听背后石门发出“轧轧”声响,冰室洞门自动关闭了,冷气终断后,石厅逐渐恢复到了常温。他又至封堵正厅门前的石板处,伸手向一块凹石上摁了一下,但见那块巨大的石板“吱吱嘎嘎”地提升了起来,厅门顿开。

    天生仰天长啸一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徐徐呼出,如释重负般地走出门外,踏着微曦的光亮,徜徉在曲径通幽的甬道上,十分惬意。

    天生信步走出洞府前门,来到三岔洞口,徘徊在溪水旁踱步。他如久困于笼中的小鸟,终于飞出笼外,心情格外开朗。

    蓦地,他发现溪水中有几尾大鲵游来,一时童心涌动,凌空抓来一条把玩了会儿,忽然感到腹中一阵痉挛,并听到了肠鸣声,方想起今日尚未用餐,看了一下手中大鲵,猛然醒悟:“这尾大鲵岂不是上等的美味佳肴吗?”他久未食到人间烟火,像野兽一样,张口向那尾大鲵咬去,几口便将那尾大鲵活生生地吞入腹中,弄得满嘴血淋淋的,状如恶魔。

    天生原本食量很大,但因这一年来只靠丹药和少许的蜂王糕度日,肠胃小多了,只吃了一尾大鲵便撑得肚腹鼓胀,不想再吃了。

    天生走回清虚妙天洞府,先将石厅打扫干净,然后进入阴离泉中泡了一澡。他决定明天就想办法离开这里,寻找出山洞口。

    翌日,天生先将麒麟软甲背心贴身穿在里边,然后罩上他原先衣衫,将太阿剑藏于独弦古琴背面暗盒之中,套上琴囊背上肩,又将夜明珠、羊皮图画、半葫芦“乾坤百宝丹”和少许“蜂王糕”装入百宝囊中带上,封闭了清虚妙天府门,向上游水洞涉水走去。

    这条水洞时宽时窄,蜿蜒曲折,崎岖不平,倾斜向上,黑洞洞的看不到尽头。天生取出夜明珠,顿时照得洞里亮如白昼,奔行十分方便。不到半个时辰,他便发现了一条旱洞,并看到了一丝光亮。他判断这里一定是出口,顿时心花怒放,向那洞口疾驰了过去。忽然,他发现这洞中栖息着成千累万只蝙蝠,被他惊得像炸了营般狂飞乱舞,十分恼人。他脚下一紧,快速奔至洞口,手把洞壁探头向外望去,发现这洞口高悬于半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要是放在从前,想从这里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今却不同了,凭他目前的功力,飞跃千仞高峰,如履平地。

    他刚想纵身下跳,忽听山上传来一声女人的尖叫声,并感到这声音很熟悉,忙仰头望去,但见一条人影从空中飘坠下来,霎时间便飘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