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136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136部分阅读

    “跟我来。”

    当即迈步上岸,凌波微步,从洛水之滨飘向铜雀台。

    距离铜雀台十丈,有一片茂密的松林。

    曹植径直走进松林,在一块无字碑前站住了脚步。

    他深吸一口气,在石碑正面用力拍了三下,又在背面反手摸了一把。随后,就听见脚下一阵“咕噜噜”的轻响,不一会儿,石碑竟然向旁边移开了三尺!底下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岤!

    “从这里下去,可以直通笔室。”

    曹植一面说,一面飘身而下,将身形没入黑暗中。

    山伯轻挽英台的纤手,紧跟着跳下去。

    下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甬道入口很窄,往里越走越开阔,光线也渐渐由暗转明。

    甬道顶部的石壁上镶嵌着一些夜光石,黑暗之中也能发出微光。

    越往前走夜光石越多,光线也就越强。

    走了不久,山伯感觉差不多到了铜雀台的里面,前面的道路忽然分叉,变得纵横交错。仿佛地下迷宫一般。

    领路的曹植左一弯,右一拐,七转八折之后,进入一间简陋的石室中。

    眼前光线大亮,石室之内,竟有一盏孤灯!

    除了孤灯之外,里面空无一物。

    山伯心中明白,此处还不是神笔藏身的所在,于是耐心等待。

    英台老老实实牵住他的手臂。睁大眼睛瞧着那盏孤灯。

    四周一片寂静,她心里生出些许不安,生怕冒然说话惊动了地下地生灵。

    眼见曹植在墙角孤灯上方轻按了一记,只听“吱呀呀”的门轴转动声,原本平整的石壁豁然打开了一道门户!

    进入石门,里面是一间宽敞的书房。

    此时光线更加明亮了!

    四面墙上各点了一盏灯,微微摇曳。室内隐约有风,人在其中竟然不觉得一丝的憋闷。

    室内装饰考究。地面铺了藏青色的地毯,墙边两派书架。一张檀木长桌,边上有三张古色古香的雕花椅子。

    除此之外,墙上还挂了两张古琴。桌上堆着几捆竹简和一些素绢手稿。

    长桌正中,有一个青玉笔座。里面插着一只长约两尺的黑笔,细长的笔锋直直地刺向天空,仿佛一把吹毛饮血的长剑,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一见那笔。山伯就忍不住心中震颤,暗道:“那就是春秋笔!费了这么多功夫,我终于见到它了!”

    隔着丈许,曹植就站定了脚步,目光忽明忽暗,长叹一声道:“害我丧命的,就是它了!这支笔,让我又羡又惧,可以说终生难忘。想当年,我父在铜雀台上大宴群臣,众官皆醉之后,父王便来到这里,对着这支笔静坐养心,偶尔提起笔来写几句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些句子,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我当时年轻顽皮,趁父王不注意,偷偷溜了进来。父王知道之后,不但没有责备我,还在桌旁加了把椅子,你看,那边的椅子就是我的!”

    山伯听他叙述,心中也跟着感慨不已。

    神笔尽在咫尺,他也不急着去拿。

    与其匆匆出手惹人笑话,还不如听曹植讲完。

    身为学儒之人,本应该谨守本心,戒急戒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点养气地功夫还是要有的。

    耳听曹植接着道:“另外一张椅子,本是留给我兄长曹地,可惜他来了一次,就说头痛,不敢再来。我来的比较多些,前后加起来共有十五六次。父王当日曾说,这只笔十分神奇,普天之下只有两三人能拿得起,以我地才情本来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有些事一定要记住:必须戒烟酒,戒声色,沐浴更衣,静心涤虑,方可持笔,而且每次握笔,时间不可超过盏茶功夫。开始时我认真遵守,为了写一首《登台赋》,我前后来了三次,每次都不敢超过时间。后来有一天,我行经洛水之上,偶然得见神女,顿时心神荡漾,神思不属,回来便把父王的交代忘了个一干二净,不但饮了酒,还一口气提笔写了大半个时辰,终于伤及自身,导致精气亏空,夭折殒命!”

    山伯叹息道:“真是可惜!先生才华

    冠绝当代,理当拥有此笔!要不,您再试试?”

    英台偷偷瞄他一眼,心道:“梁兄啊!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推脱谦让?知道的人说你心胸宽广,不知道地还以为你在惺惺作态呢!”

    曹植却连连摇手:“不可!面对神笔,机会只有一次。我当初既然神气被夺,就再也翻不起身来!况且,我近年修道多于诗书,将书生之气丢弃了大半,此刻想拿也拿不动。梁小兄,若能提起神笔,那是一种缘分!你能拿的起,我只会为你高兴!”

    英台见山伯迟迟不动,忍不住笑道:“先让我来!说不定我也能拿得起!那就是我的了!”

    曹植微笑不语,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行,心道:“你尽管去试,能拿起才怪呢!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马蚤数百年。每一代人中,能拿起神笔的不超过两三个!你当我说笑话呢?”

    英台才不管那么多!她见曹植不反对,便一个箭步跳过去,伸手去拿笔杆!

    在她心意中,这一下拿住笔杆,就能提起来,然后顺手在旁边空白地丝绢上写两字,岂不是十分的潇洒?也好让才高八斗的大文豪瞧瞧,我们姑娘家也有能人。不是白吃干饭的!

    谁知才一入手,就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气!

    于此同时,身上的真气竟然像泉水一样往外涌!透过握笔地手指,直往笔杆里流去!

    那笔就像吸铁石,又像张开口的水,咬住人就不松口!

    英台吓了一跳,猛的甩手。才挣脱开!口里惊叫道:“妖!妖啊!梁兄,这笔不能要!我们快回去。”

    曹植“呵呵”笑道:“祝姑娘。我瞧你修的也是道家的功夫,与此笔气机不合。拿不起也可以理解。若想拿起笔来,必须饱读诗书,清修儒功,心志坚定。虚怀若谷,不但练有儒家的浩然正气,还要有超人的才智,慈悲的心情。才有可能成功。”

    英台心里不服,问道:“为啥这么难呢?”

    曹植晒笑道:“若是不难,早被魔、道两家抢去了!哪还轮得到谦谦学子,白面书生呢?”

    说笑声中,山伯闭目调摄身心,凝神入静,洞然虚空,心神与天地为一体,淳德凝道,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远之外。

    渐渐的,他地呼吸变得极细极微,头顶冒出一股淡淡的白气!

    过了好大一会儿,山伯睁开眼,慢慢走过去,伸手握住笔杆,轻轻提了起来!

    这一刻,曹植面色骤然变得通红:“拿……拿起来了?”

    急切之间,他连称呼都跟着变了:“梁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山伯转过身来,面带微笑道:“毫无感觉!跟一只普通的铁笔没什么两样。”

    曹植呼吸变粗了很多,道:“你就这么拿着!如果我数到十还没放下,就算成功了!一,二……”

    英台又惊又喜,一时之间,很想尖声大叫,可是又怕惊乱了山伯的心神,所以只能捂住嘴兴奋的瞧着!一双眼睛睁得溜圆!

    “五,六……”

    曹植的双目也在热切的瞧着,心里又是敬佩,又是欣慰,同时还有几分妒忌。敬佩地是山伯半人半鬼,身上的阴气还没有散尽,这种情况下都能拿起笔来!欣慰地是这笔终于又有了主人!那就意味着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惊人的辞赋横空出世。妒忌地是山伯年纪轻轻就能修成儒功,而且看他头顶的白气,浩然正气的功夫远在自己之上!

    “八……九……十!”

    山伯十分轻松的握着笔,脸上看不出一丝地异样。

    曹植头上汗水涔涔,不得不郑重宣布:“梁先生,从今而后,这笔就是您的了!不过……我想求您一件事……有些冒昧,不知当讲不当讲?”

    山伯微笑道:“您请说,何必客气呢。”

    曹植抹了把汗,道:“这笔也算是在曹家手里走过一遭,我父亲要知道真被你拿走了,说不定会有些难过。如果将来……您神功大成,或者转世投胎,人生百年之后,用不着这只笔了,您需要选择传承的时候,能不能先来我们曹家,给曹家子孙一个机会?这是天下少有的宝贝儿,您可不要将其束之高阁,或者埋入墓中殉葬啊!”

    山伯当然明白春秋笔地传承来历,这笔来历悠久,早在孔子之前就以神兽麒麟的样子行走三界,后来鲁哀公狩猎获麟,这笔就来到了世间,也将失传的大道借助孔子的笔传于人间。此后这笔代代传承,孟子传荀子,荀子传董仲舒,董仲舒传刘,刘传杨雄,杨雄传王充,王充传孔融,孔融得笔不久,还没来得及找传人,就被曹操杀了。所以老实说,这笔也不能算曹家的!

    不过曹植既然这么说了,总要给人家一个面子。

    于是山伯笑道:“好说!别说人生百年之后,我若是超过三年不用,就会携笔来到曹家。只要有人拿得起,定当转送于他!”

    第292节 河洛文化

    植见山伯答应了自己的要求,焦躁的神情显得放松了恢复了笑容,说道:“多谢了!梁先生得此神笔,不日将成一代文豪大家,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呀!”

    山伯手捧神笔,浑身上下似乎焕发了青春,心道:“我要这笔,不是为了空泛的写文章,而是为了搞清儒家传承的大道,修成绝世神功!”

    他低头仔细看那笔,但见笔杆黝黑,仿似乌木,摸在手里沉甸甸的,重如铁石一般;顶上毫毛细密,柔软圆润,既像是珍贵的孔雀翎,又像是天山狼毫。整枝笔粗细均匀,手感极佳,显得十分的考究,让人一见之下就想抢过去,抢到手里就不忍放下!

    山伯叹道:“真是一件宝贝!身为读书人,有谁会舍得弃置不用呢?直到此刻,我终于明白陈王您当年殚精竭虑、持笔创作的心境了!能用这样的笔,写一篇千古传扬的歌赋,该是一件多么惊人的壮举!就算是我,也宁愿抛弃性命,再所不惜!”

    英台听得摇头,心里暗说:“这傻哥哥,又犯病了!”

    曹植闻言笑了笑,道:“我先前说过,对这笔又爱又怕。若没有它,我不会早逝,不会拥有生前的痛苦,所以我怕它;若没有它,我不会结缘‘妃’,更没有今日的自在,所以我还要感谢它。”

    “妃?你是说洛神吧?”英台在旁忍不住开口询问。

    先前,她虽然隔着舷窗远远的看了一眼,但只是那一眼,就被船内的美人吸引住了,此刻又得了人家赠送的“洛神丹”,心里更增添了钦佩和敬慕。

    曹植微笑道:“妃是伏羲的小女儿,幼年不小心戏水而亡,后来在洛水修成神仙,成了‘洛神’。”

    “原来是伏羲的女儿!也是修鬼起家的!”

    英台心痒痒,想知道更多关于洛神的事。当下笑容满面,柳眉弯成了月牙,说道:“我刚才一直想问,可是不敢开口。反正现在洛神也不在这儿,您能不能说说,跟她怎么结识的?这可是很多人关心的故事哩!”

    曹植听在耳中,却没急于回答。

    他地眼睛一直瞧着山伯,见山伯手捧神笔那么久,还没有收入囊中的意思。心里感到十分的惊讶。

    在他看来,山伯能拿起笔,保持盏茶功夫,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可是看山伯现在的状况,不知道能拿起多久!

    他想知道其中的答案,于是充满和善的一笑,缓缓答道:“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宓妃。顿时一见倾心,惊为天人。开始时她也很高兴。可是很快就现出了愁容。因为人神有别,她已是修行多年的神仙,可以算是三清天神了,按道理是不能与属血气的凡人相亲的。后来她愁容惨淡。含泪离去,害得我魂不守舍,夜不能寐,奋不顾身写下《洛神赋》。记述自己地感受和心志。那时候,我以为此生再没有指望,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暂时停了下来。

    他的眼睛一直望着山伯,越看越感到惊叹!

    过了那么长时间,山伯还在神色不变的把玩那只笔!

    那笔就像忽然失去了灵气,变成了一点没脾气的俗物!

    见此情景,他忍不住暗自叹息,心道:“我一次只能拿盏茶功夫,他却能拿那么久!我算是服了!一个是真主人,一个是假主人,看来就是不一样!”

    英台见他说了一半停下,忍不住催促道:“后来呢?你怎么又见到她了?是她来找的你,对吗?”

    曹植收回目光,转头望向英台,略微怔了怔,接着又道:“我死之时,魂灵被她引去,承蒙不弃,每日灌以琼脂玉液,不过半年就成了鬼仙;三年之后修仙,三十余年修成地仙,如今百年过去,眼看就可以转修神仙,进入神界四梵天了!”

    山伯抬头望着对方,赞道:“陈王福缘深厚,修得好快!”

    英台却急切的问道:“陈王现在住哪里?是人间还是天上?”

    曹植笑道:“凭我现在的功力,也可以乘坐宝马香车,去天界耍几天。不过要想长期定居,还是很不方便。于是宓妃就借着巡视领地地缘由,时常留在人间陪我。整个条洛水就是她的领地,也是她最喜欢游览地地方。华山之阳,洛水的源头,有她地别宫。将来你们若有空,不妨过去玩。”

    “好呀,我一定去!”英台笑逐颜开,真的很想去。

    曹植看了眼山伯,见他微笑不语,似乎并未确定会不会去,于是笑道:“梁先生,你一定要来哟!我叫你来,不是为了贪恋你手中的神笔!而是对你真的有好处!”

    山伯笑道:“我不想让您破费,要是想给我礼物什么地,那就算了。”

    曹植摇摇头,意味深长的道:“你若一直修儒,想要不断进步的话,就应该过去瞧瞧。”

    山伯一愣:“为什么?请陈王明言!”

    曹植笑了笑:“我不多说,只说几句话:《史记&8226;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周易&8226;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产生于夏,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有很多宝贵地东西。你来了决不会后悔!”

    山伯听得心动,毅然道:“好!等我冥界事了,一定前去拜访!”说完将神笔收了起来。

    看不见神笔,曹植的神情变得更加轻松了,整了整袍袖,道:“我们也该走了。出去之前,我想求两位一件事:除了神笔之外,铜雀台中还埋了别的宝贝,不过都是曹家的私产,麻烦两位代为保密。”山伯笑道:“那是自然。还要多谢曹家赐笔呢!”

    第293节 大道废

    到七襄鬼市,距离过完鬼月只有不到十天了。

    山伯十分珍惜剩下的日子,便不在外面行走,一心与英台厮守在小楼中。

    英台也不想过多的逗留在外,甚至不敢在热闹的鬼市闲逛。

    因为她是从天上逃下来的。这些日子,说不定天界的许飞琼还在找她,一旦找到了,无法保证不发生棒打鸳鸯、天各一方的事。

    英台对这些本不是十分在意,可是自从听了洛神的故事后,她心里就增添了不少的担心。

    身着明黄的衣衫坐在窗前,她睁着一双迷离的眼睛望着山伯,幽幽的问:“我总是想不明白,你说人与神为什么不能相亲?”

    山伯叹了口气,回想自己在初掌判官时读过的《生规死律》,答道:“这事并非一直如此。很久以前,早在远古时代,人与神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天神可以自由的来到凡间,跟普通人相亲相爱,生儿育女。凡人也可以登上天界,与仙人喝酒聊天。可是后来有些事发生了。一则有不法的神仙下凡来捣乱,譬如大神共工,神仙做得好好的,忽然转了性子,到地上玩水去了;二则神仙与凡人生下的孩子带有一些神通,少数在凡间不干好事。黑帝顼觉得人神相交关系太复杂,就命天神‘重’将天往上拉,天神‘黎’将地往下扯,结果造成天地分离,凡人不能上天,天神也不能轻易下来。此后,‘人神不相亲’就成了一则天条。”

    英台睁大了明眸,十分惋惜的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于此有关,是吗?”

    山伯点点头:“七仙女下凡看上了董永,就因为违背了‘人神不相亲’的天条,于是被王母硬生生分开。”

    英台面现一丝愁容,想了一会儿,道:“我还听说一个‘沉香救母’的故事。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仙女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于是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仙女被压在华山之下,直到她儿子沉香修成正神,才把母亲救出来。”

    提起那些仙规,山伯就觉得十分无奈,只能轻声叹息:“因为天条的约束,不但人、神不相亲。就是人、妖也不能相爱。人、神、妖、鬼,必须各守本类。不得互相通婚。小鬼配小鬼,大神配大神。凡人只能结亲凡人。违反此律,便是有罪,轻则被强行分开,如牛郎织女一般;重则被压在大山之下。如沉香地母亲。这些规矩都已经施行很多年了,想改变也不容易。”

    英台心情郁闷,说道:“看来从今以后,我也只能呆在家里。就算出门的话。也要化作玉碟。或者乔装打扮,遮去本来面目。否则若给人瞧见,说我逃出天庭,不守职责,私自逗留下界,那可就麻烦了。”

    山伯微微一笑:“我也该多多努力,争取早日成神,跟你到天界做事。要不然一直守在冥界,与你门不当户不对,别说老天责罚,就连我自己也觉得愧疚。”

    英台将娇躯靠近了他,甜甜一笑道:“我宁愿去阴间长相厮守!修仙讲究机缘,拔苗助长没有用。你只要慢慢修炼,管它多少日子呢!梁兄,你可不能再找接口赶我走,就像上次的‘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篁’,你自己半路下来,却将我孤零零抛在天宫!我差点儿恨死你了!”

    山伯拥住了她的香肩,柔声道:“暂时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你看,我们不是又在一起了?”

    英台抬头看着他秀挺的剑眉,晶莹的眸子,刚毅的面容,忽然心中一动:“梁兄,我发觉你自从修炼浩然正气的功夫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挺拔英俊了!”

    “是吗?”山伯淡淡一笑,心里并没有当真。

    英台越看越觉得心中欢喜。

    过了一会儿,她悄悄退后两步,背转身去,摸了颗“洛神丹”放进嘴里。

    女为悦己者容,她想让自己更美丽一些,才能配得上山伯。

    这时,山伯又一次抽出了春秋笔,凝神静气,仔细体会。

    他地眼睛半睁半闭,眼中的神光一半落在笔上,一般落向窗外遮天蔽日的鬼月乔,仿佛老僧坐禅,道士闭关,一

    。

    英台在旁边面带微笑静静的瞧着,直到大半个时辰过去,看见山伯长长的呼出一口气,眼睛睁开,面现迷惘之色,这才关切的问:“梁兄,你刚才手拿春秋笔,似乎抖动了好一阵,是否有什么感悟?”

    山伯回味了片刻,答道:“我也说不清楚,只看到无数的画面纷至杳来,仿佛流星一般,一闪就过去了。”

    “都是什么画面?”

    “既有人物,也有景致,有山,有水,有台,有阁,还有奇形怪状地生灵,甚至一卷一卷的经书,那么多东西,都在眼前“哗”地一闪,就不见了!”

    英台既惊喜,又惋惜,问道:“一点都没看清?那就日后慢慢看。没想到真有那么多东西,果然不亏是一只神笔!”

    山伯眨了眨眼,笑着补充道:“我只在最后关头看见几行字。”

    “什么字,你快说!”

    我只记得:“天下无道久矣!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大道复得,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音du。”

    英台听得吃惊,皱了皱眉,问道:“这些话似乎出自孔子、老庄,怎么会从神笔中出来?”

    山伯想了想,道:“神笔在夫子手中数十年,自然得了他的神识。另外孔子师老子,又怎么忘了老子地话?又或者,五经六艺本就出自神笔!那就更好解释了!”

    “那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山伯沉思片刻,大道:“孔子周游列国,有人讥他‘累累如丧家之犬’,四处奔走,无功而返,最后收徒著述,至死犹言:‘矣,莫能宗予。’这句话还好理解,是说天下无道,没人听他的话。可是后面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就不是太好理解。这几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一般地解释是‘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智巧聪明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不过我却觉得这种解法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你怎么解释?”

    “一时之间,我也想不明白。只是隐约觉得,仁义和大道并不是相对的,正因为大道废了,才有仁义出现,仁义地存在对人类有好处。我觉得最难理解的乃是‘大道’两个字。究竟什么是大道呢?夫子为什么哀叹‘大道之不行久已’?”

    英台“嘻嘻”一笑,轻松答道:“我也学过四书,虽不如梁兄精专,却也记得一些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你看,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道就是大同。”

    山伯摇头,缓缓而言道:“你说的是社会理想,我想的却是修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者都不算错。从修真而言,儒家功夫自成一家,‘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按照这个顺序修炼,那只是后天的功夫,修得再久顶多做个‘人仙’。先前,我从恩师郑玄那里得到教诲,知道儒家修炼有一种高深的先天功夫,若能练成,可能成就仙佛一般的顶尖人物。我一直在练的‘静思,诚心,正意,养气’,虽然说有些效果,但都属于初级功法,练道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寻求久已失传的‘大道’!只有能领悟了大道,修炼进境才能一日千里!”

    英台见他言辞郑重,说得神乎其神,当下信以为真,毫不怀疑,笑靥如花,鼓励道:“那你就接着领悟!我相信以你的才智和专心,一定能成功的!何况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大道复得,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你已经得到春秋笔了,老天会保佑你的!”

    山伯听得心中一动,旋即连连摆手,“哈哈”笑道:“那是说孔夫子!哪能套我身上?我要成了‘木铎’,恐怕将天下的读书人嘴都笑歪了!”

    英台莞尔一笑:“孔夫子是人,梁兄也是人。你们都得了春秋笔,一个是前辈,一个是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看梁兄的成就将会在夫子之上!”

    山伯苦笑道:“那也要‘大道复得’啊!可是我连一点儿影都找不着!”

    第294节 鬼月尽

    光匆匆而逝,转眼七八天过去。

    每过一刻,英台的心中就增添一分离别的思绪。

    她不想让山伯离去,可是又不能将他留下来。

    她怕山伯去了冥界,又要苦苦的等待一年。

    那可是整整一年啊,不多不少三百六十五天,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

    眼望窗外鬼月乔婆娑的枝叶,她的心乱了,再也无法保持宁静!

    可是在这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她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鬼月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她的心有些伤感,整个人也变得沉默了,不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着山伯。

    山伯心中不安,早早的收了诗书,收了春秋笔,将她搂过来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的搂着,口里低声安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英妹你害怕什么呢?我们的生命像小草那样坚韧,我们的好日子还长着呢!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出来的。你会在这里等着我吗?”

    英台柔情万种,将面颊贴住他的下颌,颤抖着嘴唇道:“我会的,我会一直等下去,不管是一个月,还是一万年。”

    山伯亲吻着她柔嫩的香腮,鼻子里闻到甜甜的花香,柔声道:“你放心,回去之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搭建法阵,早早的出来。”

    英台呢喃低语:“我晓得,我就坐在窗前,等着你的出现。”

    山伯想说“傻丫头,不要那么等,你该做啥做啥去!”可是又无法说出口,只能更加温柔的抚慰她。

    时光一分分流逝。鬼月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

    外面大街上传来尖锐的呼喊声:“该走了!”

    “再不走,催魂鼓就要响了!”

    “一鼓催魂,二鼓夺气,三鼓亡命!快,快跑!”

    其实以山伯的功力,本可以勉强留在鬼市不走,可是因为他身上的罪孽太重,面临的天劫比别人大几倍,留下来凶险不小。而且他还有重任在肩。需要去冥界寻找《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以及世间五大奇花之一地‘念奴娇’,所以他不能不回去。

    催魂鼓响未响,先传来急促的铜锣声,声声催人,仿佛敲在心坎上。

    “咣……咣……行人速去……回归幽冥……逗留者死……”

    英台奋力将山伯推开,焦急的催促:“梁兄。你快走!”

    山伯站起身,再度拥吻了她。微微一笑,一步一回头的往外走。

    英台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绪。脸上摆出最美的笑容,目送他的离去,直至再也看不见山伯的背影,她的泪水才潸然流下。

    时候不大。耳边传来惊天动地地雷鸣,“咔嚓”一声巨响,震得人耳朵都聋了!

    绕是英台已然进入仙人界第二重,也被吓了一跳。面色发白,差点儿坐在地上。

    紧接着,又是“轰隆”一声巨响,声调变得低了一些,可是威力却提高了几分!震得人魂魄摇曳,心惊肉跳!

    耳听隔壁曹家发出几声惨呼,也不知是谁糟了殃!

    英台知道,曹家人好多是从冥界逃出来的,不少人罪孽未消,身上的阳气也未必充足,尽管可能做好了准备,可是在这三通鼓下,还是可能有人丧命。

    第二声雷鸣还没有停歇,进接着第三通天雷又劈了下来!

    这道雷起始时声音极小,却仿佛能穿透人心,一股沉

    力,几乎把人的心肺都要压扁了,根本喘不过气来。续的时间特别长,每过一分,不但没有减弱,反而似乎更增强威力,到最后地动山摇,连脚下的土地,坚固地小楼都变得摇晃起来。

    英台也觉得有些憋闷,不得不退后几步,坐在椅子上,双手捧心,暗暗担心不已:“也不知梁兄有没有躲入地下?他去的不晚,又有蝶衣在身,应该不会有事。这天雷太可怕了,怪不得千万亿地鬼魂都要回归地府。要是不回去,别说躲入屋内,就算掘地三尺,也未必躲得过!而且这还是在鬼市,若换了别的地方,恐怕威力更强数倍。天雷一过,就像秋风扫落叶,留在世间地鬼魅相信已经很少了。”

    这时候,她不由得想起当初在梅花谷见到的那群人,希望他们平平安安不要出事。

    略微一想:“那些人都是好人,本身的罪孽很浅,再加上修炼多年,具有避劫的经验,更在杜公地带领下在山里挖了很深的洞,应该不会有事。”

    可怜邻居曹家就惨了,刚才三通鼓响的时候,英台清楚的听见,隔壁一共响起十几声痛苦地惨叫,那叫声由高到低,最后嘶哑着消失,想来凶多吉少。

    经过这一场劫难,曹家可能要损失不少人口。

    天雷过后,周遭恢复了宁静。

    天上飘下濛濛细雨,淅淅沥沥,落在鬼月乔胖大的叶子上。

    耳边听着那悉悉索索的雨声,英台震惊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

    此时此刻,她忽然想起当年在万松书院读书的日子。

    多少个春雨绵绵的夜晚,她读书厌了,斜靠在床边,静静的看山伯挑灯夜读。

    那时候,即使她主动挑起话题,山伯也只是傻傻的回应,一双眼睛都很少离开书本。当时她只以为山伯是很呆,却不晓得他只是谨守礼数,不敢与自己嬉戏。

    一想起当时无忧无虑的日子,她的心里就觉得十分的甜蜜。

    不知不觉,她又想起第一次分手的时刻,十八里相送,执子之手,难言分离。她孤零零的一个人,乘着一叶扁舟,飘向江海苍茫之处。山阴水道清澈如镜,平原风光旖旎宜人。她却无心欣赏美景,而是满怀担忧。那时的她,是多么的孤苦。

    不知不觉,她已经来到窗前,透过朦胧的雨雾往外瞧,心里在默默自语:鬼门关?你知道我在想着你吗?在你离去之后,我心里就空荡荡的,什么也不想做。梁兄,你究竟何时能回来?”

    时光一点点流逝,静立窗前的英台仿佛定了格。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还是半天?

    忽然,院子里传来“咯”的一声,朦胧的雨幕忽然被一道人影隔断了!

    一袭青衫飘进小楼,悄悄出现在英台身侧。

    英台转过身来,定睛看时,禁不住心中一颤,泪水泉涌而出!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年轻书生,身形挺拔,剑眉星目,玉树临风,温文尔雅,看他脸上淡淡的微笑,除了那冤家,还会是谁呢?

    第295节 入幽冥

    伯走上前来,拉住英台微微颤抖的手臂,故作轻松的桥已经驾起,你愿意跟我跨过银河吗?”

    英台想也不想,泪眼朦胧,一个劲的点头:“我愿意。”

    山伯又道:“银河远在天界,你我功力太浅,暂时先不去了。传送阵已经建成,你愿意跟我奔赴冥界,隐居地底吗?”

    英台哽咽道:“我愿意!我愿意!梁兄,无论去哪儿,我都跟着你!”

    山伯擦去她眼角的泪水,笑道:“好了,那我们现在就动身。”

    英台急匆匆收拾了一下,然后快步跑向院中的地|岤。

    地|岤之内有一个早就建成的传送阵。

    前些日子,山伯在阵法的中央放置了一块直径三尺的青玉,然后按照八卦的方位将诸般宝物依次放在卦象的四周,最后在距离乾卦三尺前方摆放了一个黑铁打制的燕子,燕子左边放以龙鳞,右边放了凤羽。

    这么放看似奇怪,其实是有讲究的。

    传送阵就像两个八卦门,青龙、赤凤属阳主升,置于外面的阵中;白虎、玄龟属阴主降,放在冥界的阵中。合起来两升两降,阴阳相引,有助于魂魄出入冥界。

    阵名“万宝燕息阵”,其中的关键还有那只黑铁燕子。

    燕子古名“玄鸟”,乃是商的图腾。

    《山海经》中说:“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其上有玄鸟。”

    至于什么叫“幽都之山”,屈原在《招魂》里讲:“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那就是指地下幽冥了。

    由此可见,古人老早就知道玄鸟能沟通阴阳了。

    山伯与英台并肩站在阵法的中央,然后将一颗碧绿的天青石塞在黑铁燕子的嘴里。不一会儿,黑铁燕子变了颜色,从玄黑化作淡青,继而化作金黄。

    于此同时。那镶嵌了诸般宝物的八卦阵开始不停的旋转起来。

    转速越来越快,英台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漩涡之中,耳边风声呼呼,夹杂着宝物发出的环佩叮当声,又像被龙卷风抛入大漠。

    身形忽上忽下,飘忽不定。

    英台努力睁大了眼睛,却只看见一团迷雾,朦朦胧胧,什么都看不清。

    只有一只金色的燕子。一直在前方领路,仿佛大海航行时看到的北斗,又像隧道尽头的一点微光。

    那种飘浮不定地感觉不断持续着,大约过了盏茶功夫,耳边的风声才渐渐消失,旋转的八卦也渐渐停了下来。

    英台定睛一瞧,却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已经变了!

    身处?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