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99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99部分阅读

    朵仔细倾听。

    诵完一章,山伯偶一抬头,发现对面的老头正站在洞口,探头探脑往这边瞧。

    山伯迎着对方的目光微微一笑,知道老头为人小心,警觉得很,于是便没有出言招呼,而是继续往下诵经:“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

    一连背颂了五章经文,他才停下来歇口气。

    转头看时,那老头又已经坐回洞底深处去了。

    山伯也不强求,行走坐卧一切如常,天天练功读书。

    因为没人打扰,这样的日子倒也惬意。

    一连过了半个月,也就是喝了十几次稀粥之后,很少下崖的笮贵忽然来了!

    不知何时,笮贵悄悄站在山伯居住的洞前,皮笑肉不笑的往里瞧着,道:“梁先生,这里还住得惯吧?”

    山伯正在静坐,问言连忙起立,躬身道:“多谢大人,这里很好!”

    笮贵抬头瞧了瞧头顶的石壁,语气不阴不阳的道:“哎呀,这里不行呀!住在地底太憋气了!我看还是给您换个地方比较好。”

    山伯赶紧道:“不用麻烦大人,这里很舒适,我住得惯!”

    笮贵使劲摇头:“那可不行!厉老爷吩咐过,不能亏待了你。来人啊,给梁先生搬家,请他住进‘丙’字号洞|岤!”

    山伯一时还没想明白,便被一个鬼卒架着胳膊拖了出去。

    “快走!大人一番好意,你一个囚犯,怎敢不听?”

    笮贵一巴掌拍过去,呵斥道:“什么囚犯?这是贵客!尊贵的客人,知道不?”

    鬼卒手捂着脸:“是!梁贵客,您快走吧!”

    山伯没有办法,只得跟着对方往外走。

    冰室内空无一物,他也没什么要带的。

    来到门口,他忽然看见对面的老头也难得地走出来,瞪着一双忧郁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自己,那样子仿佛在看死人一般。

    笮贵也看到了,望着老头道:“张俭,再过两个月,你就要出去了!出去之后,别忘了我对你的好处!若是做了官,可得照应着点!”

    老头躬腰如虾米一般:“是,谢过笮大人!大人……”

    “怎么?有什么事吗?”

    老头支吾道:“大……人,那个……梁先生要到丙字号冰室去了。老汉的碗有点破了,能不能……跟他换换?反正他去了那里,也用不着大碗。”

    笮贵哈哈大笑:“好说!反正你就要出去了,无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快把你的碗给他!”

    老头的手从身后转过来,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缺了口的磁碗,塞进山伯怀里,意味深长的道:“小伙子,你沾了我莫大的福气!这碗随着我两三百多年,我一直都不舍得扔,今天就送给你了!”

    山伯没想到老头这时候来落井下石,忍不住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

    这时候,他已经知道迁到丙字号房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只是不明白笮贵的态度为何忽然变化那么大,难道说不怕阎王怪罪下来?

    他被鬼卒拖着,身不由己登上数百层台阶,来到阴风呼啸的半山腰处,被推进一个门户大开的冰室。

    “好了!从今而后,你就住在这里。若没有事,不得随意走动!

    鬼卒冷哼一声,便离开了。

    第123节 范滂

    山伯看着冰室,发现那冰室很小,长宽各三步,仿佛鸽子笼一般。

    他忍不住苦笑,暗道:“这还是丙字号房间,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小的?若是到了丁字号,不知道什么样?”

    这时候,阴风呼啸,从门口吹进来,吹得他遍体寒透,忍不住打个寒战!

    他回头看了看洞开的大门,自言自语道:“不行,门开得太大,照这么吹下去,我恐怕撑不了多久!”

    “当务之急是要弄一道门,即使不能将洞口全部封上,也要设法改小一些。”

    看看周遭,四周什么都没有,既没有门板木材,也没有石料砂土,有的只是蓬松的雪末和硬实的坚冰。

    “这可怎么办?难道要用冰雪垒砌吗?”

    转念一想:“冰雪也未尝不可,气候这么冷,反正也不会融化的!”

    他望着四处的坚冰,还是感到为难:“这可是万年寒冰,硬如铁石,如何才能砍成一块块的材料呢?”

    他在周围走来走去,希望能找到突起的冰凌,可以设法敲下来。

    工夫不负有心人,找了一会儿,还真给他找到了。

    距离冰室不远,有一道凹陷的石壁,门板样的冰凌从上面垂下来,形成一道门帘。

    他想将冰凌敲断,整个儿搬过来。

    试着用手推,却无法推得动;想找块石头去敲,也难以找到。

    这时候,他想起了藏在蝶衣里的十几盏长明灯。

    “若是用灯去烧,自然能烧断,只是却怕被人瞧见。”

    “要想趁没人的时候烧,只有牺牲领粥的时间了!拼着饿一顿,也要将冰凌搬回来。”

    主意打定,他又回到了冰室。

    冰室内空无一物,只有一只破碗!

    看着搁在地上的破碗,他想起那古怪的老头,禁不住叹了口气:“怎么还有这样的人?看起来文质彬彬,像个君子,没想到是一个小人!”

    他捡起碗来,准备放在墙角安全的地方。

    碗虽然破了,总比没有好!

    要不然,只怕又要面对鬼卒的刁难了。

    上一次有厉宁的面子顶着,下一次就不会那么好说话。

    以手抚摸着磁碗,他忽然感到碗里粗糙得很,低头一看,发现有很多细细的划痕,龙飞凤舞,似乎是草书写就的小字。

    他心中奇怪,凑近眼前仔细辨认,结果却发现是一篇长文。

    “范滂者,吾友也!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冀州饥荒,民不聊生,朝廷命范滂为‘清诏使’巡查冀州。

    范滂离京赴任时,‘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当他到了冀州边界,那些平时贪污的郡太守、县令等都解下了官服、官印逃跑了。

    范滂为官清正,曾一口气弹劾州刺史、郡太守二十余人。

    尚书责他弹劾太多,范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j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j,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一席话令尚书无言以对。

    后来由于‘党锢之祸’,范滂被囚禁大牢里。

    狱吏道:‘凡是坐牢的人,都要祭拜舜帝时代主管刑狱的皋陶。’

    范滂驳斥:‘皋陶是一位正直的贤臣,他知道我没罪,会在天帝面前替我申辩;如果我有罪,祭拜他又有甚麽用!’

    宦官王甫前来问他:‘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何结党营私?’

    范滂回答:‘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意思是说,我做的都是好事!死后宁愿埋在首阳山,上不负苍天,下不愧饿死在首阳山的贤人。

    王甫听了不禁动容,当即把他身上的刑具除掉了。

    后来,范滂蒙朝廷大赦回了家。

    到了灵帝二年,朝廷又一次捉拿‘朋党’。

    汝南郡督邮吴导一到范滂的家乡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抱着诏书痛哭。

    范滂听说这件事后,心想:‘他是来捉我的,因为不忍心,才会如此。’于是主动到县衙投案。

    县令见了大吃一惊,连忙脱掉官服,说道:‘天下这么大,一定有你容身的地方!我这官也不做了,跟你一起逃走吧!’

    范滂摇头:‘我一死,祸事就跟着结束了,怎好让你受牵累呢!’

    在他被押刑场前,母亲来到大牢和他诀别。

    范滂垂泪道:‘弟弟很孝顺,能够奉养您老人家,而我到地下去,可以和父亲在一起;请母亲大人割断难分难舍的恩情,不要再悲伤了。’

    母亲强忍着悲恸,说道:‘如今你得以和李膺、杜密等正直的人齐名,死了也没甚么好遗憾的。既有美名,又要求长寿,两者怎能兼得?’

    范滂领受了母亲的教诲,磕头辞别。

    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

    文章至此而止。

    山伯看了,心中感动,叹息不已:“原来是一篇纪念范滂的美文!好一个不畏权贵、身正节清、胸怀坦荡的人物!在这营营苟苟鸡鸣狗盗的世界中,竟有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怎不令人钦佩羡慕!”

    “然而张俭是谁?他为何将这篇文字刻在饭碗里?而且捧着饭碗两三百年,都不舍得放手?”

    “张俭就要出去了。他为何将磁碗传给我?难道想让我学习范滂的浩然正气,做一个正值的君子吗?”

    他将磁碗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每一分地方都不放过,找了半天,终于又在碗底找到两行字:“范滂,今任冥世‘曹吏司’大司宪,若有冤屈,可求襄助!余张俭,不义之徒也,苟活三十哉,换取三百年地狱之苦,何其蠢哉!”

    山伯心中一震:“范滂这样的大清官,竟然在阴间做官!这么说我若有难,也可以找他?”

    “原来是张俭看我面善,诚心帮助我哩!”

    “哎,这个张俭,他究竟是什么人?既然是范滂的朋友,为何不去求助,反而心甘情愿在地狱待那么多年?”

    他无法从磁碗中找到答案,因为碗上写得满满的,再没有空间容纳别的字。

    “下次见到张俭,我一定问个清楚!”

    然而他一直没能再见到张俭,因为他现在住的是丙字号冰窟,领粥都不在同一个地方,更没有走下数百丈台阶去找张俭的自由。

    第124节 飞琼

    “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玄都玉京七宝山,上清仙境,琼华宫中。

    劳累了一天的祝英台静静地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不知不觉,她来到琼华宫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里,她除了烧水砌茶,打理房间,干点杂活之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山伯。

    自从上了香车,她便失去了山伯的消息。

    骤然失去心爱的人,她心里七上八下的。

    思念像一只春蚕,轻轻地咬着她的心,让她寝食难安。

    她记得自己上车的同时,山伯也上了另一辆车辇,然而下车的时候,她没看见另一乘香车,更不知道山伯到了哪里。

    她也曾问过驾车的仙娘,迎来的却是一声呵斥:“你一个鬼婢!来到天界是你的造化!好好干活就是了,怎能有别的心思!”

    她被训得面红耳赤,还没来得及再问,便被一个仙女带进玄都玉京七宝山。

    进入琼华宫之后,她更是连先前驾车的人也找不到了!

    她干着急没有法子。

    此刻静夜难眠,她在心里祈祷:“山伯啊,你究竟在哪里?是否跟我一样,也到了某处的仙宫,被逼着为奴为婢?”

    “天界这么大,你要我去何处寻你?”

    她翻来覆去,心思重重。

    “再不能这样下去!我还有蝶衣,我要化蝶而飞,一座宫殿一座宫殿地去找!不管这里有多少宫殿,不管找到哪年哪月,我都要找到山伯!”

    一念及此,趁着夜深人静,她披上了蝶衣,穿窗飞了出去。

    然而刚一出屋,她便感到浑身如受针刺,筋骨痉挛,四肢无力。

    与此同时,眼前泛起一道白光!

    白光之后,脑海中隐约出现一些古篆字:“七宝山仙家圣地,苍天之上,其处玄空,有五色云霞护卫。汝身为灵体,阳气未满,难抵三清境杀伐之气,强要化蝶,必然陨命!”

    英台心中一颤,霎时之间更感到疼痛难忍,不得不飞回屋内。

    脱下蝶衣,她心中一阵彷徨:“这么说,我真要被困在这里了!”

    “苍天呐,你怎能如此待我?”

    “我为山伯殉情,与他居于鬼市,两情缱绻,那是何等的美妙!你又何必引我们来天界受苦?”

    这一刻,她想起鬼市那温馨的小楼,想起那宁静的小院,还有那泛着金光的鬼月乔,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禁不住泫然泪下。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的心里终于安定了一些,禁不住暗想:“有可能山伯也在左近,说不定日子久了,我与他就能碰到!我现在着急也没有办法,当务之急,还是快些提高功力,争取早日修满阳气,化蝶而飞为好!”

    一想到这一点,她忙坐直了身子,取出花露进行修炼。

    她身上还带着不少的花朵,足够她修炼一阵子。

    “草木之精尽在于花,人身之精则在于神,勤采万花之露,炼精化气成神,此所谓‘化蝶大法’是也!”

    她心里默默念诵着:“炼精,化气,成神,三位一体。第一步‘炼精’已经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该化气了。可惜未能找到‘五大奇花’,要不然我能炼得更快些!”

    她又一次取出记载化蝶心法的帛书,从头到尾仔细琢磨:“昙花一现,人人注目。铁树开花,其花亦珍。稀世之花,采一胜万。如能采齐世间五大奇花,一日之间可登神界!五大奇花者,一曰‘天仙子’,二曰‘虞美人’,三曰‘念奴娇’,四曰‘孽海花’,五曰‘减字木兰花’……”

    每念一种花名,她就忍不住皱一次眉:“这些奇花,连听都没听说过,又到何处去寻呢?”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若无指引,只怕永远也找不到!”

    “谁能知道奇花的下落?在天界,谁是百花仙子?谁的见闻最广博?”

    “我现在初来天界,人地两生,能到哪里去打听呢?”

    思前想后,她觉得除了按部就班,慢慢寻找,没有别的法子。

    不知不觉,上清境周遭的彤云再度亮起来。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琼华宫中变得很热闹。

    一个身着白色霓裳霞衣、身材纤纤、面容娇媚的女子站在殿中,指挥十几个少女忙碌不停。

    “芙蓉,去把‘角宿’官名册拿过来!”

    “这就来了!”

    “百合,‘亢’宿的材料整理好了吗?”

    “没呢!才弄一半,恐怕来不及了!”

    “木香,你去天官大帝宫走一趟,告诉他们:‘琼华宫’人手不够,可能无法按时完工,请他们宽限几日。”

    一个少女答应一声转身往外走。

    她走的急了些,一不小心将满桌的信笺碰落一地!

    “这……本来就够乱了,你还来添乱!”身着霞衣的女子娇媚的脸上现出怒色,高声埋怨着。

    少女吓得忙弯腰去拣:“主人,对不起……”

    女子将手一摆:“你出去办妥我交代的事,这些就不用管了!”

    少女赶紧迈步出去:“我去了!”

    女子环视一圈,找不到一个闲人,最后将目光落在正在给众人砌茶的英台身上:“你叫什么名字?”

    英台忙放下茶壶走过去,低声道:“启禀主人,婢子姓祝名贞字英台。”

    女子眼前一亮:“咦?还有名有字?你读过几年书?识字吗?”

    英台躬身道:“婢子打小习字念书,直到一十六岁身殁,诗书礼乐都读过一些。”

    女子甚为满意:“好,你先将这些信笺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若是做得好,以后就跟我做事,不用扫地添水了。”

    英台低头拣拾信笺:“婢子会尽心的。”

    正在这时,一个身着黄衫、浑身发散异香的美貌女子从外面走进来,大声叫道:“飞琼姐!你怎么搞的?就那么几十卷名册,到现在都没整理好!天官催问了两次,王母那里都已经着急了!”

    “安香妹妹,你看我这里,人手实在不够,能不能将你的婢女叫几个过来?帮我一个忙!”

    第125节 仙册

    “哎哟,飞琼姐在笑我呢!整个玄都玉京七宝山,好几万的神仙,谁不知道我们王母六婢里面,以飞琼姐最聪明,门下弟子也调教得好!”

    “妹妹尽瞎说,当心被娘娘听见。说正经的,帮我找几个人来,让我快点弄完。”

    “你让我去哪里找?就凭我那几个丫头?不成!粗手粗脚,根本干不了细活。若是一不小心整错了,最后牵累的不还是你嘛!”

    许飞琼望着屋内忙碌不停的少女们,白玉般的脸上掠过一层忧色:“时间太紧了!虽说只有三十卷,但是每卷都有几千个名字,每个都要核实清楚,还要誊录多份,不容易呢!要想全部完工,最少还要三天时间。”

    段安香张大了嘴巴:“三天?那可不成!王母明天就要回昆仑山了,她要拿到名册才能上路哩。”

    “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不是说要在天界住一年半载的吗?”

    “没法子,中土魔门又在蠢蠢欲动,王母不放心嘛!”

    “我奉命到天界好几年了,一直没回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段安香将嘴一撇:“还不是因为‘贤劫’的缘故嘛!佛宗这边刚有个提议,天庭还没开始准备呢,消息就走漏了出去!魔门听见风就是雨,很快开始闹腾起来了!所以天官才那么急,需要调兵遣将,安排人手,及时防范。”

    许飞琼眉峰微蹙:“怎么又是中土先开始作乱的?上次的暴乱才平定几天?这么快就又来了?”

    段安香一甩流云水袖,语气中带着恨意:“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说起来都怪那个许逊!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捉了那么多的魔子魔孙,一下子都放了,就连那几个大魔头,也不肯剪除,偷偷养着……”

    话未说完,却被许飞琼止住:“妹妹不可乱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许真君也是奉天之命那样做的。”

    段安香面现薄怒:“什么好生之德?关又关不牢,已经给他走脱了一个!若是剩下的再逃了,转眼又是一场大乱!”

    许飞琼似乎怕她泄漏天机,忙催促道:“好了,妹妹别说了!坐下帮我审阅一卷!我准备加班加点,彻夜不眠,先誊录中土的名册,明日一早送过去,不耽误娘娘启程。”

    段安香苦着脸摇头:“不了,娘娘还在等着我呢,我赶紧回去复命了!那些名册我看了就头痛,有那功夫,还不如回去练习‘九天之钧’呢!”说着转身往外走。

    “妹妹慢走啊!”许飞琼并未出门相送,而是迅速埋头于书册中。

    半个时辰不到,英台已经整好掉落地上的信笺,悄悄走到许飞琼身侧,低声道:“主人,都弄好了!”

    许飞琼随手递给她一卷书册,头也不抬吩咐道:“那边有朱砂笔,先照着抄一段,我要看你写的字!”

    英台接过书册,走到旁边的桌边坐下,展开一卷丝娟,提起朱笔开始抄写:

    “群仙录,中土篇。中土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第一王屋山洞,週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第二委羽山洞,週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严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第三西城山洞週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週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第五青城山洞,週回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一面抄着,她一面默默记在心里。因为这些都是中土的修仙圣地,将来说不定会用的着。

    不知何时,许飞琼已经站起身来在周围巡视了一圈,当她走到英台的身边时,见其字迹娟秀,但笔锋俐落有力,禁不住暗暗点头:“字为心声,看她落笔,就知道个性干脆而又细密,是个可堪早就的孩子。”

    又看了一会儿,她忽然说道:“好了,不要抄在普通丝娟上,你去取几册空白箔书来,将这卷书认真誊录五遍。千万小心,莫要出错,若是错一字,就要撕掉重抄!入夜之前,一定要完成一卷!两天之内,全部弄完!”

    “是!”英台答应一声,便开始去准备了。

    空白的金箔书是由一个身着绿衣、名叫“葳蕤”的少女管着的,此时见英台过来领取,禁不住用异样的眼光看了她一眼:“这书很贵重的,别都弄坏了!我只能给你十卷,若是完不成,再要的话就得请示主人了。”

    “多谢姐姐!我会小心的。”

    重新坐下之后,英台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依照当年在万松书院做学问的样子,仔仔细细开始誊写。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第十八,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这一次,她才有机会拜读真正的仙家秘录,而且恰好是关于中土圣地的秘闻,里面不但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十洲三岛的位置和主管人员,还夹杂着一些平常人难得一见的“仙籍语论”。

    比如“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变易不节,人不长生。所以王母有金珰玉佩之道,轩辕行内视返本之术,不可不信之。”

    再比如:“神者魂也,降之于天;鬼者魄也,经之于地。是以神能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爽,形劳则魄浊。服气者绵绵而不死,身飞于天;食味者混混而殂,形归于地。理之自也。”

    这些理论都是身登仙籍的敲门砖,主要用来教导洞天福地的真人们,然而对于身处玄都玉京七宝山的人来说,未免太简单了,没几个人会看在眼里。因为既然能来到这里,即使不是三清天神,最起码也是小神、小仙。

    比如许飞琼门下弟子,虽然地位较低,却都是身在仙籍的人。

    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整个七宝山,只有英台等少数的几个人是其中的特例,只有她这样鬼身登天、阳气未足的人,才会将这些修仙的理论视作珍宝。

    抄录的同时,英台心中明白:“许飞琼冰雪聪明,这是她在悄悄提携我呢!”

    第126节 古洞

    “落木萧萧奈尔何!洞庭日夜水扬波。风雨苍生来鬼朴,烟花江湖舞天魔。”

    白衣少女“素梅”静静站在祈风山前,默默沉思:“江湖传言,‘十大天魔’蛰伏千年,一旦现身江湖,必然是腥风血雨,赤地千里!可是,我看眼前这人文质彬彬,不像坏人呐!难道是传言有误,还是因为他是天魔中的特例?”

    不远处,相貌英俊的尾三正一声不响地瞧着一块陈年石碑。他瞧得那么专注,似乎在瞧心上人一般。

    那石碑经过风吹雨淋,早已变得斑驳不平了。

    不过经过仔细辨认,依稀还能认出差不多一半的字。

    素梅走上前来,嘻嘻问道:“师傅,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尾三神情落寞,淡淡的道:“上也,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素梅吐了吐舌头:“这是谁写的?这么肉麻!”

    尾三沉默无语,双目望着石碑,神思不知道飘到何处。

    素梅眼珠一转,问道:“这不会是师娘写的吧?”

    尾三“哼”了一声,呵斥道:“不要瞎问!我传你《天圣剑诀》,只要你帮我办一件事!除此之外,我的事不要你管,你也管不了!”

    素梅笑嘻嘻的胡搅蛮缠:“师傅说来听听嘛!说出来总比闷在心里好!你让徒儿这么远跑到祈风山,到底是为什么?”

    尾三抬头望向山顶,眼中神光闪烁,沉吟片刻道:“半山腰处有一个古洞,你上去帮我看看,那……洞里有什么东西,有没有……枯坟一堆?”

    “什么?师傅让我去看坟?”

    尾三面色黯淡,点点头:“你去瞧瞧,回来告我。我就在这里等你!”

    “师傅,不要去了!那里住着一大帮人,就算有坟,估计也被人平了!”

    尾三面色骤变:“住的是什么人?胆子不小!”

    素梅笑道:“师傅!那是魔门‘祈风教’,教里全是女子,一向十分神秘,整个祈风山,都是她们的领地!”

    尾三微微皱眉:“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总有几百年了!师傅闭关太久,不了解这世上的变迁。”

    尾三沉默了一会儿:“喔,又是几百年过去了!不论如何,总要上去看看。”

    素梅目现疑惑:“师傅为何不去?以你的功力,还不是天马行空,任我来去?”

    尾三只是摇头,一付神情索然的样子。

    素梅道:“那么徒儿就替你走一遭。不过,祈风教有不少高手,我怕闯不进去。”

    尾三冷哼道:“闯不进去,便将天圣剑还我!你当我传你剑诀,是让你任人欺凌的吗?”

    素梅柳眉一弯:“嘻,师傅真小气!送人的东西还想要回去!说吧,若是真有枯坟又如何?要不要顺便问问祈风教?问那人怎样了?祈风教久居此地,说不定跟那人有些关系!”

    尾三点点头:“顺势而为,务必打听清楚!”

    “好!就交给徒儿了!”

    素梅施展轻功,顺着山道疾飞,素体轻盈,宛如穿花蝴蝶一般。

    不大一会儿,大约行了两三里,来到一道山口前。

    忽然,一个面蒙黑纱的女子现身将她拦住。

    “小妹妹来做什么?此路不通,若无要事,请往回走!”

    素梅笑得山花烂漫:“这位姐姐,我是来游山玩水的,看这山风景秀丽,能不能让我上去瞧瞧?”

    蒙面女子摆了摆手:“若只是游玩,山阴还有一条道,可以直通山顶。这条路不行!”

    素梅笑道:“那么,我若说是来拜访贵派掌门上官小仙的,姐姐能让我上去吗?”

    蒙面女露在外面的双眼忽然放出寒光,上下打量着她:“请问,尊驾什么人?”

    素梅“呵呵”笑道:“我就是我了!姐姐看我像坏人不?”

    “尊驾识得本门掌教?”

    素梅摇头:“只听过名字,未曾见面。”

    “那不成!你是哪门哪派的弟子,来此作甚?”

    素梅不愿硬闯,便将得之于皇甫先生的“医仙令”拿了出来,笑道:“姐姐仔细瞧瞧,凭这个能上去吗?”

    蒙面女吃了一惊:“原来……是你……你来做什么?”

    素梅笑嘻嘻的道:“姐姐莫怕!我只想上去看看,贵派若不放心,可以请掌门人亲自盯着!我保证不动贵派一草一木!”

    “掌门人不在!”

    “那就请一位长老出来,陪我四处走走!要不然,我一个人闲逛也没意思!”

    蒙面女听她说得客气,从她的笑容里也看不出歹意,于是道:“我领你去见梅长老,不过,你不能随便乱走啊!”

    “好,姐姐请带路!”

    素梅跟着对方又行了里许,来到一座绿树掩映中的阁楼前。

    这时候,领路的女子已经将面巾摘了下来,露出颇为明艳的面庞,原来是一个青春少女,不知她先前为何将面孔遮住。

    只听少女对着阁楼唤道:“启禀长老,有人手持医仙令拜山!属下拦不住,只好请她上来了!”

    话音未落,一个年约三旬、秀发如云的女子现出身来:“来人在哪?”

    一转眼看见素梅,她不觉一怔:“真的是你呀!整个魔门都在找你,你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素梅笑了笑:“姐姐说笑呢!魔门找的是许仙,跟我有什么关系?”

    “眼看许仙就要到手,你却将他拐走了!还说没有关系?”

    “许仙有手有脚,他不会自己走?”

    梅长老望着她手中的医仙令,缓了口气:“说吧,来祈风山有什么事?”

    素梅望着对方,缓缓说道:“我来找一个人!一个古人!”

    “古人?你是不是疯了?我们这里有什么古人?”

    素梅道:“确切的说,我是来找古人留下的遗迹,或许是一座枯坟,或许是一个石碑,或许是刻在山岩上的印记。位置应该在山腰的古洞里。”

    梅长老面色一变,喝问道:“你怎么知道古洞的事?谁告诉你的?”话一出口,她对着站在不远处的少女挥挥手:“你下去!这里没你的事!”

    那女子躬身迅速离去。

    梅长老双目盯住素梅,语气严厉的道:“古洞的事乃祈风教不传之秘,知道的人极少,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素梅微微一笑:“我不但知道,还能想象事关一位女子,只是不知道那女子后来的去处,有没有留下遗言。”

    第127节 剑雨

    “遗言?没有!”梅长老冷声答道。

    “真的没有?你别蒙我,得不到答案,我不会走的。”素梅笑呵呵的道。

    “说没有就没有!你就算在这里住三年也是白搭!”梅长老不由得瞪起了眼睛。

    “那……我要去古洞看一眼,你可不能拦我!”素梅翘着小嘴道。

    “不行,本门禁地,不容外人闯入!”梅长老面色冷峻,毫不退让。

    “我要是硬闯呢?你不会出手杀我吧?”素梅一面说,一面将手里的医仙令晃了晃,咯咯笑道:“我有同伴在山下等着,若见我一去不回,明日放出风声,贵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梅长老对医仙令颇感头痛,口气却是不肯稍缓,依旧冷冷的道:“你若想走,本派不会留难。若想进入古洞,却是不能!除非……你能闯得过本派的祈风剑阵!”

    素梅笑了笑:“我倒是想闯闯看,不过,贵门万一下杀手,伤了我可不行!”

    梅长老黑着脸没说话,心道:“怎会碰到这种无赖!凭着医仙令招摇撞骗,教你见识本门剑阵的厉害!”

    稍停片刻,她蓦地发出一声清啸,声震山林,远远地传了开去。

    时候不大,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数十位手执长剑的女子,倏然将两人围了起来。

    素梅打眼一瞧,发现来人各据方位,前后有序,隐然布成了某种神秘的阵法。

    她仔细数了数,发现组成剑阵的共有二十八位女子,年龄都不大,但是举手投足气势非凡,似乎修炼了很久一般。

    一时堪不透阵法,她反手摸了摸背上的天圣剑,心道:“看样子,单凭空手是过不去了!我得圣剑之后,这可能是第一次使用,不知道威力如何。”

    不知何时,梅长老已退出圈外,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高声叫道:“小姑娘,你如果现在反悔,还来得及!若不然,闯不过剑阵,罚你拜在祈风教下,三十年不得下山!”

    素梅笑道:“噫!这是做什么?不要吓我啊!三十年我不老掉牙了?”

    梅长老见她不为所动,当即对着众女大声喝道:“祈风剑阵!飘香剑雨!”

    素梅笑道:“剑雨还能飘香?这名字起得好!”

    不容细想,七柄长剑已经由左侧攻了过来!

    她急退数步,闪身避让!

    那剑如影随形,从后跟来!

    与此同时,又有七剑从右侧袭到!

    身前身后,也各有数剑乘机而入!

    霎时间,她那单薄的身体已经被罩在十几把宝剑的光辉之下!

    虽然如此,素梅临危不惧,天圣剑犹未舍得出鞘!

    只见她白衣胜雪,腾起身形,在飘香剑雨中飞来穿去,仿佛穿花蝴蝶一般,轻松自如。

    剑阵绵绵不绝,一波退去,一波又来,仿佛潮水,汹涌翻腾!

    可是那些攻击都被她甩在尺许之外,连人影也摸不着!

    斗了一会儿,梅长老见众人围不住她,禁不住有些惊讶:“这少女是何来历?年纪轻轻,功力不弱啊!”口中大声喝道:“祈风剑阵,相思剑舞!”

    素梅听在耳中,知道对方可能要变阵了。

    果不其然,剑阵之外忽然多了八个少女,身未携剑,每个人却抱了一把红琵琶!

    梅长老将手一拍,“啪啪!”两响之后,丝竹之声便响了起来,同时伴随着声声娇啼!

    “绿竹桥边初见,

    如水动人心田。

    梦里花娇人缱绻,

    昨日柔情无限。”

    乐音动人,歌声婉转,听在耳中,素梅的心里暖暖的,手足不知不觉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围住她的二十多把长剑却不为所动,比先前骤然加快了几分!一时之间逼得她手忙脚乱!

    素梅心中一惊,知道那琵琶乐音有些古怪,连忙凝聚心神,不去细听。

    无奈那歌声穿透力太强!就算她捂住耳朵都能钻进来!

    字字清晰,动人心弦!

    “祈风亭里对面,

    清溪别后各前。

    茫茫东海寻个遍,

    从此相思无间。”

    周围的剑阵越转越快,等到一曲唱罢,素梅额上的汗水已经流了下来!

    她心中有些焦躁:“山下那人还在等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