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22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22部分阅读

    祝公远也有些犹豫了,想着:“万一真的英台执意寻死,还真的不好防范。再说梁山伯已经死了,总算心腹之患已除,去祭奠祭奠坟墓也未尝不可。”于是踌躇了一会说道:“待我问问马文才。”

    没成想马文才答应的很干脆:“这个好说,山伯也是我的同窗好友,按理该去祭拜一番,没问题。”

    于是祝英台外面套了大红衣衫,里面穿了一身素服,头上稍稍戴了几样钗环首饰,就准备上路了。临行她给母亲叩了个头,说道:“娘,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您要保重身体!”

    祝夫人没有理解这话的弦外之音,反而安慰她道:“你不要难过,成亲之后,三朝就要回门来的。此番嫁到马家,千万遵守妇道,免得我挂心!”

    祝英台不再言语,默默地垂下头来。

    这时,天色将近中午,忽然起了风,一块块乌云从四面八方飘过来,渐渐遮住了太阳。马文才连忙叫人催促祝英台上轿。

    祝英台慢步下了绣楼,由祝夫人和银心搀扶着到了前院,先向祝公远拜别,然后才凄凄惨惨地上了花轿,坐着轿子行向江边。

    马文才和一众家人随着花轿鼓乐一块儿往外走。

    祝家庄笼罩在阴沉沉的迷雾里,蒙蒙细雨,像是无声地饮泣!

    出了家门,祝英台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再度逃出了牢笼一般,就像上一次到杭城求学一样,这一次是山伯在冥冥之中召唤她。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她是乘着马车投奔书院,这一次,却是坐着花轿到坟墓里去!

    她想到又将要和梁山伯重逢聚首,并且从此不再分离的时候,禁不住默默地笑了,就仿佛看见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展现在她的面前,展现在那个不远的地方——九龙墟。

    马家前来迎亲的人全是些十分精壮的汉子,划起船来到疾如弓矢。

    船行很快,进入姚江不久,忽然风浪大起,船家不得不把帆下了,只听见船桅上的绳子,被风刮着呼噜直响。前些天还是几乎干枯的姚江,此时翻起七八尺高的大浪,哗啦一声,向船边直扑将来,船便摇摆不止,再也无法前行。往前后看,白浪一个跟着一个,一直抵靠天边。向左右看,左边隔江,浪向上翻动,江那边景物,看不清楚。右边的江水却很平静,离岸也近,岸边一个突起的山头,长满了高大的乔木。

    祝英台见了忙叫住船夫:“那就是九龙墟,赶快停船靠岸!”

    船夫犹豫着望向马文才。

    马文才环顾四周,皱着眉道:“这么大的风浪,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就来了!真是怪事!既然不能再走,那只好靠岸了。”

    上得岸来,英台默然无声地往山上走。

    丫鬟银心跟在她的身后,也只是默默地走着。

    再后面是气定神闲的马文才,摆出一付吃定了英台的样子,不怕她飞上天去。更远处还有几个家丁。

    祝公远没有下船,他心里窝着火,觉得在这大喜的日子祭拜死人,英台实在不懂事!

    不久来到山伯坟前,祝英台紧走几步跪倒,口里道:“梁兄,你我从前相约,定当候妹于黄泉路上,今日人事逼迫,正是其时,我来了!”

    说到这里,那吹过的大风,正加快风力,呜呜的从树顶上经过。树顶上的天空,露出金黄|色的一大片。

    马文才见了,心知有异,急忙靠近了几步。

    祝英台低声倾诉道:“梁兄呀,你我昔日订约,说是化蝶双飞,生死不渝,理当在这坟上,安放两块碑,一块是梁山伯,一块是祝英台!而今为何只有一块?却没有小妹的墓碑?”说完站将起来,两手按住墓碑,失声痛哭。

    马文才暗自冷笑,心道:“这才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我宁幽宫二宫主的面前,看你能哭出什么花样!”

    祝英台痛哭良久之后,正待一头撞死在墓碑前,忽见那黑云四布的天空,骤然之间云头涌动,云缝间电光闪闪,仿佛有九条银龙,接着“哗啦啦”一个大雷。

    不远处站着的银心没有经过这大的雷,身子一缩,两手蒙着脸。那大雨正像天陷去一块,雨下得向人身上盆倒下来。

    就在这时,梁山伯的土坟边忽然裂开一条直缝,好像有人挽扶一般,由那直缝里,递出一块石碑,碑上大书五个字“祝贞女英台之墓”。这大雷雨向下直淋,祝英台身上丝毫没有雨点,一块石碑,正立在她的身边。

    祝英台猛一抬头,见碑上直列着自己姓名,不由得心中大喜,大声叫道:“梁兄,请开门,小妹来了。”

    这一声喊叫,只见地动山摇,那新筑坟堆急剧颤抖了两下,忽然哗啦一声,那新坟的正面,现出两扇门大的地洞。人在洞门口,可以看到里面,灯烛辉煌。所有门外的土,都如刀削一样,齐齐的堆着门洞的两边。祝英台看到,起身往地洞里一跃,两边洞门外的土,自己又埋盖起来,只在下方不起眼的地方,留下一个两三寸大的小孔。

    马文才站得很近,同样也看见土坟开了一个洞门,里面光线灿烂,正觉得十分奇怪。等到祝英台身子望里一钻,来不及说话,连忙伸手去拉。没想到进洞的人去得太快,身子一跃已经进入洞口,而且洞内风声大作,直将他往外推。因此,他探手一抓只抓住一角大红的外衣,却未能将英台拉回来!

    这时候,那堆得齐齐的土门,就像有人指挥一样,登时两边一合。立刻门洞两边的土堆,犹如千百把锄头同起同落,霎时风起云涌,已将洞门封塞。不到片刻工夫,洞门封得齐整如故,还是梁山伯的新冢模样。马文才拉住的衣服一角,也像被人一割割断,拿在手里的,只是一块布片而已。

    马文才看着手中的布片,想不到会发生这种事,一时间又惊又怒,一掌推出,飞沙走石,土坟被凭空削去一多半!然而下面却空无一物,只是沙土而已!

    他愤怒不已地双手乱抓,两三下挖出个七八尺深的大坑,可是下面还是没有任何东西!

    他知道再找到活的英台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了,可是仍感到心有不甘,对着手下一声怒喝:“给我挖!掘地百丈,也要给我挖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几个人飞跑着去找铁锹铲子,也有人伸出刀剑掘土。等到那些寻找铁铲的人赶回来的时候,不但大坑消失了踪影,就连土坟也基本恢复了原样!

    马文才眼瞅着沙石不断长上来,长高的速度甚至超出手下人挖掘的速度,不禁心中极度惊异,对众人摆摆手:“罢了,回城!将祝家之人全部撵下船去!”然后隔空在丫鬟银心头顶正中点了一记,随即扬长而去。

    祝公远和夫人眼看着英台和丫鬟银心上了山,却没见两人下来,正在疑惑之际,这边厢已经被马文才逐下了船,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急又怒地问道:“我说姑爷,你这是咋的了?”

    马文才黑着脸不作回答,将手一招,彩船飞速去了。

    祝公远心头愤恨,直欲破口大骂。

    祝夫人却是心惊:“快,快上山,英台……大事不好了!”

    闻言之下,祝公远心中也不由得“咯噔”一声,急切之间顾不得搀扶夫人,迈开大步匆匆往山上行去。祝夫人在后面紧赶慢赶,距离却是越拉越远。好在后面还有几个家人跟着,也不怕出什么事。

    山伯的坟距离山脚不远。祝公远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见丫鬟银心傻傻地站着,一动不动地望着一堆新坟,那样子仿佛泥塑木雕一般。

    他围着新坟转了一圈,一眼看去并未发现丝毫血迹,于是稍稍放下点心,问银心道:“英台去哪儿了?”

    银心并未回答,口中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你跟在小姐身后,看见她到哪儿去了?”祝公远提高了声音又问一遍。

    结果银心还是没有吱声,那样子就跟没有听见差不多。

    这时候祝夫人终于赶到了,着急之下对着银心就是一耳光。

    这下银心终于有了点反应,“哇”的一声哭出来,口中叫道:“小姐钻到坟里去了!小姐……她掉下去了!”

    祝公远望着堆得严严实实的坟堆,喝道:“胡说!坟堆也能钻进去?你是真傻了还是咋的?”

    银心翻来覆去就那两句话:“小姐掉下去了,小姐钻到坟里去了!”再问别的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

    祝公远被她说得心中七上八下,围着小山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英台的影子,回头看时,却见祝夫人正抱着英台的墓碑涕泪连连,一边哭一边叫:“我的儿啊!都怪娘狠心……是娘把你往火坑推……该死的马家狗贼,眼见我女儿死了,也不去拉!还这么草草掩埋!这是人做的事吗?老头子,你过来看看,这土还是新的……”

    祝公远眼瞅着不但坟是新的,就连墓碑都刻好了,心中不由得信了大半。想想女儿看样子是死了,他极为懊丧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会儿想骂不听话的女儿,一会儿想骂狼心狗肺的马文才,最后两者都没骂出口,只能狠狠地抽自己耳光,一边抽一边自责:“都怪你这该死的老混蛋!要不将女儿送入书院读书,哪会出这种事?送去读书也倒罢了,明知道英台性子要强,却偏要让她不顺心……”

    几个家人见了,急忙上前劝慰。

    正在这时,众人脚下的土地微微有些颤动,面前的土坟中间忽然开了个不大的口子,从坟里扑簌簌飞出两只蝴蝶来,一前一后,一黄一白,足有手掌那么大,上上下下,飞到墓碑上逡巡了一下,然后到祝公远和夫人头上绕上一个圈。

    那些家人见了,齐齐的喊道:“好大的蝴蝶!”

    祝夫人也看见了,当即大声叫着:“英台!那是英台我儿!那只白色的蝴蝶就是她,跟她胸前的玉蝶一摸一样!那黄|色的……该是山伯了……好孩子……”说着说着,眼泪不停流下来。

    祝公远并不相信活人竟能化成蝴蝶,可是眼睁睁看着蝴蝶从坟堆里钻出来,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能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

    那对蝴蝶好像能听懂祝夫人的说话,围着她展膀飞了几圈,然后越飞越高,飞过树头,消失不见了。

    虽然已是深秋时节,江南的天气并不冷,尤其是正当午后,太阳暖暖地照着,金风徐徐吹过,那种乍寒还暖的感觉,说起来很是别致。

    蓝天白云之下,两只蝴蝶正在轻展双翼比翼齐飞。他们飞过一道又一道小河,飞过一重又一重山峦,飞得那样的自由自在,那样的无拘无束。

    无边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天地之间,匆匆如飞的时间也仿佛凝固了。不知何时,英台的声音响了起来:“梁兄,九龙墟真的是大禹的墓?”

    话音刚落,山伯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那不是大禹的墓,而是他闭关修炼的地方。里面有一个阴气逼人的地眼,据说适合练功有成的人修炼玄阴之气。整个九龙墟周遭都被极其复杂的大阵封闭了,里面的空间很大,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英台的声音又道:“我说怎么有些奇怪:墓内装饰得金碧辉煌,就像一个华丽的地宫一般,偏偏又是那么的寒冷,跟普通地窖里冬暖夏凉的感觉完全不同。”

    “是啊,我一进去就被冻僵了!要不是及时将魂魄移居于玉蝶,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那样很可怕,就像埋在地底的青蛙,只有等到九龙墟被毁的那一天,或许才能醒上片刻,然后跟着九龙墟一起毁掉。”

    英台忽然道:“梁兄,你说我们的肉身放在那么寒冷的地方,能不能保存很长时间?是不是将来还能用?”

    山伯答道:“据说保存千年没有问题,再长就不知道了。”

    “又是据说,据谁所说?你在里面看到什么了?有活人吗?”

    “里面没有活人,可是却有一叠羊皮卷,我费尽力气翻看了一遍,原来是大禹当年的练功秘录。秘录里记载了不少希奇古怪的事,日后我慢慢讲给你听。”

    英台听得好奇,用有些埋怨的口气道:“我刚进去就被你逼着飞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察看一圈呢!梁兄那么着急做什么?”

    “英妹有所不知,九龙墟每隔三百六十年开放一个小口!若是错过了,只能在里面等死!就算我们拥有蝶衣也挡不得住长久的寒气侵蚀!”山伯口气肯定地解释着。

    “我不信,你在骗我!”英台不依地道。

    山伯只好说得详细些:“这是我从大禹的秘录中看来的。他说自己为了练功时图个安静,故而在九龙墟周围布了个十分复杂的大阵,说是能挡得住天下九成九的神仙,只有功力达到玉清天神的人才能自由出入。他当年功力未臻大成,生怕自己在修炼玄阴之气时把握不住,万一发生走火入魔就麻烦了,故而在布阵时特意留下一个小小的破绽,好让自己能够有法子跑出来。这个小小的破绽就是一个直径五寸的通道,而且只能维持一两个时辰,也就是我们刚才出来时穿行的通道。”

    英台越发感到惊讶,同时也有些不解,又问道:“既然如此,你我怎能进去呢?尤其是我,进去的时候伴随着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甚至还看见九条龙在天上飞呢!”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山伯想起治理姚江时见到的那位言辞怪异的老者,不由得心里一动,猜测着说道:“或许有人在管理古墓!你说,大禹是否还活着?”

    “关于神仙的寿数,谁能说得清呢?”英台不知道,也不愿瞎猜。

    山伯跟着感叹道:“是啊,要不是见了那卷练功秘录,谁能想象一代明君竟然是修炼有成的上仙?如此看来,修炼似乎很是有趣,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应该争取试试。若能成仙得道,说不定能变回人形。”

    英台沉默片刻,道:“我只想取回肉身,做回先前的样子,重新回到万松书院,看你昼夜攻书。”

    山伯叹了口气,紧接着扇动翅膀靠近了些。

    他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南飞,一路不停,连续飞了两天,一直飞到距离宁幽山不足百里的地方,看见那里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还有一座又一座绿海无边的山峰,再加上气候温暖如同阳春三月,于是决定不走了,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找个理想的归宿。

    经过一番寻找,他们找到一个四周高山围绕,遍野长满了梅花的山谷。

    山伯给那谷取了个名字,就叫梅花谷。

    第二章 魏晋风飘逸,服石奔走疾

    最近以来,白得财忽然得了很多的金银,房子连着盖了数十间,围着老宅绕了两三圈,将种植奇花的内院保护得严严实实。

    白家拥有的土地未见增长,不知为何,白得财一反常态,一口气雇用了数十个丫鬟、下人,而且个个身体强健,目中带着异样的神采。

    至少从表面看来,那些人无不对白得财保持尊重,见了白素贞更是毕恭毕敬。所以如今的白得财颇有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时时发出“嘿嘿”j笑,就像一个终于熬出头的土皇帝一样。

    白素贞的感觉也不坏,虽然家里多了不少的外人,但是那些人都在变着法的讨好她,将她捧得金枝玉叶一般,今天备了好吃的让她品尝,明天又有稀奇古怪的玩物,因而她感觉日子过得很舒心,她喜欢这种众心捧月热闹的感觉。只是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她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几乎完全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空间。

    姐姐素洁已经回薛家很久了,两个月也没有再回家省亲。素贞经常想起姐姐所说的话,可是总觉得那不是真的。无论如何,她都无法相信父母会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门信徒。不用说,那肯定是姐姐想错了。

    比起先前,她每天的活动也改变了很多,已经不必守着枯燥的女红、刺绣打发日子,而是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吹笛,唱歌,只要不离家便可。

    那朵奇怪的“孽海花”已经长大了不少,枝繁叶茂,足有两尺高下,只是还没有开花。每天晚上夜半子时,都有人给它浇灌一勺白得财带回来的不知名的“圣水”;每日午后,都由白得财亲自抓一撮九阴土,撒在花的根部。

    特别奇怪的是,从这两天开始,每天早上天刚刚亮,太阳尚未出来的时候,白夫人都早早地起了床,拿块洁净的棉纱小心翼翼地擦拭“孽海花”叶子上的露珠,然后用力拧在一只木碗里,加了木耳莲子羹,端到白素贞房里让她喝。

    白素贞不疑有他,自然是一口喝下,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只是每次服下莲子羹之后,她都感到腹部有些发凉的感觉,那种凉凉的感觉很舒服,往往先围着腰部循环几圈,然后上下流窜不住,直到半日之后才归于脐下三寸。在寒气流窜的期间,她常常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一点都不想下地活动。直到中午时分,阳气蒸腾的时候,她才会出门在院子里四处走走。

    这些天,她每隔两三天就会做一场奇怪的梦,有时梦见自己身轻如燕,几丈高的高墙一掠而过;有时梦见自己力大无穷,碗口粗的树也能连根把起;有时甚至还梦见了许仙,只是每次都看不真切,朦朦胧胧的,也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只能徒增几分思念。

    或许身为同龄人的缘故,她对许仙有种别样的关切。随着不时的魂牵梦绕,她的心里越来越有了许仙的影子。有时候,即使不做梦,她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

    她做的梦总是很奇特。有一天,她甚至梦见自己在一个僻静的山洞里静坐练功,试图练化腹中的寒气。这一次她倒是记得很真切,甚至记住了练功的方法,梦醒之后还能试着练习,而且感觉跟梦里一摸一样。

    于是从此之后她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服完莲子羹开始静坐。说也奇怪,每次只要静坐小半个时辰,身上的寒气便会固定下来,而且变得若有若无,想它有就有,想它没有就没有。再也不用像先前一样,必须在床上躺个半日。

    这一天,白家忽然来了个十分美艳的中年女子,那种美艳透骨的程度连白素贞见了都感到诧异。女子自称是花蕊仙娘下凡,专门前来点化素贞的。

    白得财夫妇仿佛知道女子的来历,恭恭敬敬地伺候着,几十个下人好象很怕这位艳丽入骨的女子,多数人连头都不敢抬。

    白素贞上下打量着对方,好奇地问道:“夫人真的来自天界?若是天仙都这样美丽,我也要当神仙。听人说神仙法术高强,都会变戏法的,您也会吗?”

    花蕊仙娘笑呵呵的道:“大的不一定变得出,小把戏我还会几手。不过天机不可泄露,这样吧,你跟我到房内去,我变给你一个人瞧,好吗?”

    白素贞回头看了母亲一眼,见母亲点头,于是领了花蕊夫人进房,随手将门关上,窗帘也放了下来。

    白得财夫妇在屋外静静地等着。几十个下人也没有一个敢离开。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房门复又打开,白素贞跟在花蕊夫人身后走出来,脸上带着十分敬服的神色。

    花蕊夫人走到院中,一面搔首弄姿,一面对众人高声宣布:“我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弟子,也算是后继有人了。给我二十年光阴,保白家出一个女仙。你们信吗?”

    众人齐齐躬身点头:“信,夫人的大名早就听说过,两百年前,您跟白马寺的法藏大师谈佛讲经,三天三夜不分胜败,如今法藏大师早就成了金身罗汉,您也该是仙界的名人了!”

    白素贞听得又惊又喜,目光望向站在面前的花蕊夫人,感觉她仿佛泰山北斗一样高不可攀。

    花蕊夫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声音甜腻地道:“当着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我可不能乱讲。不过,你们所猜,虽不中亦不远矣。要想成仙,其实也不难。”

    闻听此言,众人齐齐看了过去,近百双眼睛望着她,等她接着往下说。

    花蕊夫人故意停了一下,方笑着逗众人:“你们只要好好伺候我这个徒弟,待她神功大成之后,说不定会一人得道,大家跟着升天,不是吗?”

    众人虽然没几个信的,但也只能躬身施礼,答道:“是,我们一定好好看护白仙子,让她事事顺心如意。”

    这时候,花蕊夫人的面色忽然严肃起来,道:“我知道此地不太安宁,经常有来自三教、四门的人前来窥伺。你们要小心了,千万别让那些人打扰我徒儿的修行。若不尽心,你们知道后果的,是吗?”

    众人听了,身上不由自主地颤栗起来。

    白素贞听不太懂,以为众人是怕来自外面的坏人,于是站直了身子道:“等我学会了仙法,像师傅一样高明,大家就不用怕了。”

    花蕊夫人转过身来,眉开眼笑地道:“是啊,你要好好领悟为师所传的仙法。我会每隔十日过来查看一次,根据你的功力进境,随时调整修炼方法。你放心,我花蕊仙娘的徒弟,不会弱于任何人!”说完扭着腰肢往外走。

    白素贞和众人一起将她送到门外,才一转眼,已经不见了花蕊夫人的影子。

    所谓魏晋风度,一直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由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从中朝隽秀王衍、乐广,到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殊不知,如果追根究底,这魏晋风度也有一个不得已的依托,那就是“五石散”。

    比较而言,许仙虽然识不了多少字,算不得文人,可他服用五石散的气概却是直追那些名人,甚至从剂量上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每天服用一包大剂量的石药,吃完就五内俱焚,浑身冒汗,不得不满山乱窜,搅得那些安静修炼的道士们鸡犬不宁。

    开始时那些人还碍于石叫天的面子,不敢出言讥刺。到后来,他们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便在许仙走过来的时候,围过去指指点点。

    “前一个曾阿牛刚刚变安静了,这里又来个许阿牛!”

    “许师叔,别走了,来给我们讲讲道!”

    “你别逗了,他要会讲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放尊重点,他可是师叔呢!以辈分论我们要磕头的!”

    “算了吧,这样的师叔多了!今天还是师叔,没准明天就不见了人影!不要怕。”

    许仙不理众人的讽刺挖苦,快步从旁边走过去。

    他浑身难受得紧,实在无法驻足。

    没走多远,他发现前面的山路忽然被人堵住了。一个身材魁梧年的青年道士横着身子站在那里,而且丝毫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

    许仙听师傅描述过几位师叔、师伯的相貌,知道眼前之人辈分不会高过自己,于是一面高抬腿迈着空步,一面求肯道:“道兄请让让,让我过去好吗?”

    那人“哼”了一声:“原来不是哑巴啊!那可就怪了,这么多人跟你搭话,连句回音也没有。你究竟懂不懂礼数?”

    许仙想要赔礼,可是又觉得一时难以解释,只能口中支吾:“实在对不起,我,我……”

    那人见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怒道:“怎么你们这一支出来的都是像你这样的怪物?连说个话都不能安静点,非要两条腿一个劲地扑腾。你这么满山乱跑算怎么回事?”

    许仙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只得陪着笑脸道:“师傅之命,不敢不遵。请问道兄贵姓?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那人见许仙搬出石叫天来,当下皱了皱眉,埋怨道:“三师叔也真是的,每次都搞出这些古怪的玩意。你这么风风火火的到处乱跑,二三十丈外都能听到你笨重如牛的脚步声,别人还怎么修炼?我姓洪!你回去跟师傅说,就说本门第七支门下弟子洪西帅求他老人家法外开恩,让你以后最好往山下跑,别往山上来了!嗯,山下也不行!你这一跑,来进香的百姓还不都被吓跑了?我看你啊,最好离开金华山,到别处没人的地方去跑,天下这么大,想跑步还不容易?”

    话音刚落,旁边看热闹的人都跟着帮腔,特别是前些日子见过的那个俗家打扮的胖小子,叫得最是响亮:“是啊,我们都忍了好多天了,还要忍到什么时候?不行,我们一起去找师叔祖,让他改个法子教徒弟!再这么下去,姓许的没疯,我们先疯了!”

    许仙没想到自己跑步也能桶了马蜂窝,竟然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当下不敢顶撞,口中唯唯道:“是,是,我回去跟师傅说……”一面说一面掉头往回跑,似乎生怕那些人动手扁他。

    后面的人一阵哄笑:“本来只想逗他玩玩,没想到这人胆小如鼠!他要能修成神仙,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

    许仙听在耳中,心里很是别提多么难过。他最怕的就是自己会应验祖父说过的话,到头来真的修不成仙,没想到这些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偏要那么说!一时间他恨得牙痒痒,心道:“待我功力大进之时,回头给你们瞧瞧!气死你们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

    刚刚跑到石叫天修炼的阁楼附近,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师傅怒声呵斥道:“叫你跑三个时辰,才半个时辰你就跑回来了!偷懒也不能这么个偷懒法!你是不是想死啊?”

    许仙不敢停下脚步,一面抬腿一面答话,将适才发生的事讲述了一遍。

    话未说完,石叫天已是勃然大怒,从阁楼里“噌”的一声窜了出去,脚尖在十丈外的树梢上一点,迅即不见了影子。

    许仙心中惴惴,没想到师傅脾气这么大,这下自己要麻烦了。不管那些调戏自己的人会不会被教训一顿,这笔帐都会记在自己头上,自己将来只怕难以出门了!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石叫天才回来,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拧出水滴,在阁楼里来回踱了好大一会儿,才将站在外面的许仙叫进来,道:“刚才我跟你几位师叔、师伯吵了一架,让他们好生管教自己的弟子,别再欺负我的徒弟。争吵之中,我盛怒之下一时夸口,说你是本派千年难遇的奇才,说不定能在十年之内进入真人界,甚至能闯入下次本门剑会前三名,获得代表本派参加百年一遇万仙会的资格,为本派争得无上荣誉。没想到此话一出,登时被那些人抓住把柄,非要跟我打赌,若是你做不到,就算我输。所以说这下可被你害惨了!我说徒弟啊,师傅的老脸都绑在你身上了,你可要争气啊!”

    许仙没想到节外生枝发生这种事,当下心情紧张地问道:“什么万仙会?我现在刚入师门,什么都不会呢!师傅是在开玩笑吧?”

    石叫天安慰他道:“不要怕奔浠乖缒兀辽倩褂惺嗄瓴拍苈值酵蛳苫峋傩小d阄适裁词恰蛳苫帷磕鞘翘煜滤行薜勒叩囊怀∈11幔髅鸥髋啥蓟崤傻茏尤ィ还挥腥逅暌幌碌哪昵崛擞凶矢癫渭印d憧芍溃轿逶溃搴暮#刺欤呤5兀亓硕嗌僖恍那蟮赖娜耍坎凰当鸬模ナ潜九删陀辛角耍昵岬茏映恕k运担∶蛳苫帷坏阋膊晃?

    “干嘛必需是年轻人?年老不行吗?”许仙很是不解。

    石叫天摇摇头:“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我现在无法细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反正种种规矩已经定好,而且已经延续了五百年,再有人反对也没用。为师既然夸下海口,总要努力一试。看来你的修炼还要再抓紧点。这样吧,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在山上跑了。为师有一封信想要交到一个人手上,你帮我跑一趟。顺便消磨服用的药石。”

    听说要下山,许仙心里不由得一紧,不是为了别的,他怕遇到那个阴森可怖的乔三娘。

    石叫天见他面色不对,问道:“怎么?有什么事吗?”

    许仙赶紧道:“没事,弟子来金华途中曾经见到鬼魅,生怕那些人纠缠。”接着他简略讲述了见到乔三娘的事,并未提及自己被阴阳泉浸泡以及白得财取得九阴土的经过。

    石叫天听了,微微冷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那个老妖婆,手下败将而已!不用怕,为师给你画一道灵符护身,再传你五雷正心法印,想来就没事了。”

    许仙心道:“临老抱佛脚,这时候传我五雷正心法印,有用嘛?”不过师傅既然这么说了,相信总会有些原因。于是他也不说心中的顾虑,只是侧耳倾听师傅吩咐。

    石叫天让他脱下衣服,然后提起一支蘸了朱砂的符笔,在他背上画了几个莫名其妙的圆圈,然后附耳交待了几句口诀,着他用心背诵。

    过了一会儿,许仙说自己记住了,只是不太理解。

    石叫天也不解释,只是淡淡地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慢慢的你就明白了!这里是足够两个月服用的五石散,还有一些银两,你去吧。”说着将一个不算太重的包袱交给他,又道:“书信在包袱中。你一路奔往西北,大约一千五百里外,有一个当阳县,县城东南有个方圆百里的竹林。你到竹林里找一个姓刘的人,然后将信交给他。”

    许仙想了想问道:“姓刘的有何特征没有?师傅最好说详细些,别让弟子弄错了,那可就白跑一趟。”

    石叫天不耐烦地道:“去,去!那里只有一个姓刘的人,决错不了!姓刘的喜欢没事光着身子,若是见到捰体的人,那就是他了!”

    许仙还想再问,可是眼见师傅脾气不好,只恐再问惹其发火,只好满腹疑虑地提起包袱离开。

    刚刚下了金华山,许仙就觉得浑身不爽,他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反正就觉得心里发毛,没有一分安宁的心绪,就像脱得光溜溜洗澡的时候被人从旁窥伺一般。

    他扭过头去东看西看,将身子连着转了好几圈,也没有发现一个可疑的人,没奈何,只好收拾心情上路,心想:“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该来的总会来,想躲也躲不掉,只能求老天爷保佑了。”

    他记起师傅所说的话,迈开大步一路往西北方向行去。

    虽然包袱里有些银子,他却不能乘坐马车,更不能买匹坐骑代脚。因为他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要不停地走动,从而消散五石散的药力。

    他也算打小流浪惯了,又在白家干过一段时间的苦力,身子骨还算结实,只要每顿饭能吃饱,一天跑他个百八十里不成问题。这样算来,来回一趟只要一个月就够了。师傅给了他宽裕的期限,他可以从容不迫的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调节奔走的速度。

    此时虽然已经进入冬季,许仙并不觉得太冷,原因是他每天都服用大剂量的五石散,那些石药都能助阳驱寒,因此根本不怕天气的寒冷,甚至可以说越冷越好,那样就不必刻意追求寒食、寒卧、寒衣了。

    根据石叫天的说法,五石散的主要功效在于它能补助阳气。对于修道者来说,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百日筑基”的过程,那是修道者的第一步,就像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打好根基一样,绝对不可忽略。虽然说是‘百日筑基’,然而事实上许多人花了几年的功夫都无法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有境界高低之不同。因此之故,石叫天希望通过药物的帮助,使许仙尽快筑好自己的炼丹之炉。这也算道家修炼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一条饱含凶险的路径。

    每次服下五石散之后,许仙都觉得腹中燥热,五内俱焚,热气到处乱窜,需要一面不停地走动,一面将热力收归于丹田。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他已经服药一个多月,每次都是咬紧牙关苦苦支撑,尤其是最近以来,服药剂量越来越大,他感觉越来越不好受。

    五石散除了能助阳之外,据说还有“轻身益气,长生不老”的功效。能不能长生不老许仙不知道,但他明显觉得自己的力气增加了很多,跑起路来脚下越来越轻盈。

    开始几天,他怕累了自己,一天只走一百里,一边走一边琢磨师父传下的五雷正心法印。一路行去还算顺利,虽然那种被人窥伺的感觉一直都在,不过幸喜还没有发生什么不妙的事。渐渐的,他也就忘记了恐惧。

    不知不觉走了七八天,他已经走出七百余里,不过对于五雷正心法印还是一知半解。

    随后的一天,眼看刚过未时,他已经走完百里行程,感觉自己尚有余力,于是一鼓作气走了一百五十里,来到皖南风景秀丽的黄山附近。

    刚刚攀上一个山头,就听见前方山坳里传来“乒乒乓乓”的兵刃交击声,同时伴随着声声叱喝。

    他以为那是土匪在打劫,生怕自己惹火烧?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