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一大堆物件:一只大漏斗,漏斗上户口上趁着一张滤纸,那滤纸很湿润,也很肮脏。
屋子中心摆着一个小炭炉,炭炉上的火正旺,但炉子上却没有东西,一只浅浅的瓷碟正摆在桌上,碟子中盛着浅浅一层水,微微散发着热气——此时,碟子里虽然有水存在,但水底部却浅浅的生成了一层盐,盐粒很细,很白,仿佛沙子一样。
时穿说话了:“这样啊,那我们换一种方法,不用生火加热过饱和溶液,让它自然的、通过太阳光暴晒蒸发,得出细盐来。
这么做的话,我们唯一的成本就是宣纸和瓷碟,所以我需要一种特制的瓷碟,很扁平,上面带个盖,过滤后的过饱和盐水,都装入碟瓮中,一层层落在架子上暴晒,等它被阳光晒干后,也能得出同样质量的细盐来。
当然,这种细盐,依旧成本高,但碟瓮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初始投资虽然大,每次生产所消耗的成本却不多……你说盐铁专卖政策,那么好,我们制作出来的细盐不叫盐,就叫‘洗牙沙’。”
屈二他哥望着碟子底部那浅浅一层白盐出神:“洗牙沙,这名字号,唐代的时候,陕甘盐池里出的盐,被豪门大户当作早晨漱口刷牙的东西,平民百姓因为它颜色青白,通常称之为青盐。
如今盐池被西夏占领,豪门大户断了青盐的供给,这青盐一天天的价格高。如果把这种方法制出来的盐称之为‘洗牙沙’,那么,没准真能避开盐铁专卖。”
时穿点点头:“制作这种洁白如沙的细盐,不是我的目的,它只是初级产品,我还要用这种细盐继续制作其它的东西,这次叫你来,是问一问:制作‘洗牙沙’的设备,有没有可能卖出去。”
屈二他哥想了想,回答:“因为盐铁专卖,这东西不方便公开销售,而且这事是精细活,虽然看时大郎动手时,做的很容易,可我们不能每卖出一套碟瓮,就手把手教给人一套方法吧。”
时穿点头:“原来如此。”
屈二他哥随手取过来一件笔洗,这浅碟是洗毛笔用的,倒是符合时大郎描述的要求:“时大郎再演示一遍?”
时穿接过笔洗,熟练地取过一张宣纸,叠成四方,然后绞了个弧形角,而后将这张宣纸放在漏斗上,用清水湿润,再将官盐——也就是现代人通常所说的“大粒盐”,倒入水中溶化,将盐水过滤,过滤后的澄清盐水装满一笔洗后,时穿扣上盖子,说:“现在就需要做一排木架子,将这些装满盐水的瓷碟放在架子上,等着太阳暴晒使水分蒸发。”
屈二他哥喃喃:“这样细白如沙的盐还仅是初级产品,大郎究竟要做什么?”
“帮我做一个大号瓷坩埚,胎要足够薄,体积要足够大,我要用这种坩埚,保证锅内的温度缓慢上升,所以锅底不妨厚一点,锅周边可以薄一点。”
屈二他哥情不自禁飞脱口而出:“这要做什么?”
时穿笑而不答。
屈二他哥想了想:“可以做,我今晚就回去让你制胎,明日正午放入窑中开始烧制,最多七天交货……这东西……盐铁专卖啊,制作的东西不好公开卖,但大郎如果让我婆娘过来旁观一下的话,这事我就当没发生过,绝不对外人说起。”
屈二他哥说完,别有意味的看了一眼豆腐西施。豆腐西施刚开始听的一头是包,但最后她恍然大悟:“提纯,大郎说的是提纯,我做豆腐的卤汁,也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卤汁配的不好,里面含的杂物过多,做出来的豆腐发黄……
呀,难怪当初时大郎说我那卤汁就是小儿玩意,大郎既然会这手本事,配个卤汁那还不是小儿辈做的事情。”
豆腐西施这句话让屈二他哥如梦方醒,他打着哆嗦:“原来是……啊,不止豆腐坊的卤汁要提纯,染布坊、药坊……但凡是天下间用药的地方,那个不要提纯?这是一个新物件啊,它比笔洗要大,胎要薄,不妨叫它……”
“蒸发皿”,时穿脱口而出:“正规的蒸发皿应该用琉璃制作,那才透光。”
ps:特别感谢向日葵骑士、书友08第一郎、凹版长笛、unholi、滋补小蜗牛、失笑等好朋友!感谢所有朋友们对蝶闹蜂忙宣和春的支持!加油给票票!
第67章 吃喝不愁
屈二他哥打着哆嗦:“用琉璃(玻璃)制作蒸发皿,那该是制作仙药的吧,当今官家崇道,喜欢制作丹药,我这个蒸发皿,如果让官家知道了可不得赏我一个道官做做。”
“道官”这个词让屋内几个人都皱着眉头,屈鑫见到时穿神色不好,赶紧说:“子不曰怪力乱神,哥哥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神魔鬼怪上面?”
“啐——你书读多了,都读傻了。告诉你,当今天下唯有两种人不用纳税,一种是十年寒窗高中的举人,一种是佛道出家人。如今每年四十万举人赶考,取中的进士不过三百余人,比遭雷劈的人还罕见。小弟你读了多年书还是一个村秀才,不如去做个道士,花点钱买个度牒,肉也吃得,美色照样不少,还能顺便拐女人……”
才说到这,屈二他哥突然想起,时穿一伙人就是拐骗案的受害者,他声音低沉下来,依然不甘心的说:“你看桃花观的妙泰,虽然离开了桃花观在家修行,但她手里头有一张度牒,不知多少人带着田产想投靠她门下,人图的什么,不就是图个免赋税徭役,且官府管不着吗?
我图个道官又算什么?你是没出息,总考不上举人,现在家里赋税重啊,光差役一项,每年免费要给官府做几个月,如果你考了举人,或者我当了道官,这些差役赋税全免了,能省多少钱啊?”
时穿听到儿,听出了门道,假装不经意的问:“你知道妙泰道姑如今住在哪儿?”
屈二他哥一扬脖子:“当然知道,我家娘子就是从她庄子上出来的,她现在自立了女户,因为手上有出家人的度牒,所以整个村没有差役,赋税减免七成。那个村还是近几年人口自然汇聚,才形成的村落,所以现在被称为‘崔庄’。”
“那庄子,离城很远吗?”这年头十里路能够走半天,如果太远了,时穿就考虑放弃了。
“不远,离城约十五里开外,她家的庄子再过去两三个庄子,也就是云台山。”
时穿想了想,沉吟:“也好,反正你要准备材料,采购一些配件才能给我提供货物,明天有空,我去转转看。”
黄娥马上一指门外,打岔说:“哥哥走了,环娘没人管便会玩疯了,不如哥哥把环娘带上吧。”
豆腐西施刚才听得满头雾水,这时才找见空隙插嘴:“大郎你又要鼓捣点什么,这次缺钱吗?嘻嘻,你日日住在我家院子,要不我帮你凑一点小钱,多少也我算点股份。”
时穿噢了一声,态度很不以为然:“不过是一点简单的物理提纯法,李三娘马上会看到一场化学大变化,那才是划时代的……既然李三娘想凑一份子,那就来吧,一点小技巧,不值得藏着。”
李三娘赶紧表态:“值得,以前我家的卤水都是用绢纱过滤,一层绢纱不够,要好几层垫上才行,如今用宣纸,这宣纸虽贵,但总比绢纱便宜吧。”
黄娥很讨厌豆腐西施这种商人趋利的习惯,她皱着眉头插话:“可是绢纱可以反复使用,这宣纸用过一次,恐怕再用不成了……如果读书人知道我们如此糟蹋好纸,怕又要骂我们侮辱斯文了。”
李三娘啪啪胸口:“嘻嘻,这院里不是没读书人吗。这样才好,让那些酸儒根本想不到,这才是好生意——洗牙沙,这玩意看着量不大,却跟煤饼一样,都是细水长流的生意。大郎,我与你十贯钱,够你做试验了,做成的生意,算我一份。”
说完,李三娘担心的看了看时穿——她连续几嫁,可都嫁的是读书人。
没错的,中国象形文字起源于图腾祭祀,所以古时候字都是神圣的,一般不容亵渎。连带写字的纸也是神圣的,谁敢糟蹋纸,读书人会群起而攻之——这要是让大宋朝读书人知道,一伙人躲在屋里用唐代贡纸:宣纸当滤纸,那这一屋子人别想活了。肯定被人骂死。
然而,所谓的技术壁垒是什么?就是一些人根本不会向那个方面设想,却偏偏被采用。
满大宋再找不出第二个不拿神圣的纸当回事的人,其他人哪怕此刻正在时穿的院中,隐约听到了片言只语,但他绝想不到需用宣纸来滤过盐水——真正知道诀窍的人怕被读书人骂,也绝不敢说出去。
这就是技术壁垒,比什么保密措施都强。
“就这么定了,娥娘,跟豆腐西施立契约——咱在她院子里做活儿,拉上她一份也是必然。屈大,这生意你做吗?”
“做,怎么不做”,屈二想了想,一横心:“虽然蒸发皿是件专业器皿,要的人少点,但架不住用的人多——等大郎的洗牙沙制法扩散出去,哪个大户人家不备上几个蒸发皿,那时它就成了日常器具了……大郎,这笔生意还是有点勉强,我做了,但你今后再有好处,可不能忘了我。”
屈鑫他哥说完,细心的将时穿手绘的图纸卷了起来,稍后,小心的问豆腐西施:“我听说院子里守了些人,李三娘,我从你哪个门走?”
豆腐西施忽然想起了什么,马上说:“你先等等,我可不是特意为你这事而来,大郎,你答应交给我做横山豆腐||乳|制作的技术,我可等着呐,眼看着快中午了,我家豆腐又剩下,你可得想着点这事……呀,你院子里还有人等着,你先忙,等午后我来找你。”
时穿答应着:“昨天下了小雨,鲁大他们用一些稻草席子盖住刚铺好的地,李三娘把那些稻草席子收拾一下,等会跟豆腐一块儿拿来。”
李三娘娇嫩的脸笑成了一朵花,福了一礼,领着屈二他哥出了屋门,紧贴着墙根从西跨院走。院中守候的段一锤与段小飘跟李大郎是仇人,但跟屈二他哥不是,屈二他哥腋下夹着图纸,不方便过去打招呼,他远远的在门廊下冲段氏拱了拱手,而后低着头,尾随着李三娘向西后院走去,神态间,仿佛他是特地来找李三娘的。
段一锤含含糊糊的冲屈二他哥回了个礼,段小飘两个眼珠尽力往天上翻,仿佛想寻找云彩里藏的大雁,压根没注意这里的情景。而李石见到人都告辞了,不自在的走进时穿的屋子,尾随的段一锤等人紧紧跟上,环娘张开两个小胳膊,想拦阻,段小飘赶紧从怀里掏出一把金豆子,塞在环娘的手上:“快接好,别漏了。”
金豆子是特意为打赏别人制作的,每一粒都是黄豆大小,大约七八克的模样,按古代的算法,其重量是一钱到两钱,恰好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也就是一贯铜钱左右。
段小飘抓的这把金豆子约十几粒,他故意漏了几颗在地上,环娘接过黄灿灿的金豆子,正不知所以然呢,目光被几只滚落的金豆子吸引,豆子圆溜溜的,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滚动着,环娘唯恐遗失,迈动小腿去追逐,等她将金豆子都捡起来,放到嘴里咬了咬,发觉根本咬不动,还想问问送礼物的人,一回身,门口已经空空荡荡。
第68章 亲亲仇仇
门内,李石面露难色,嚅嗫:“我哥哥说今天很忙,说师傅是闲人,有什么话,不妨请师傅移步去他店中,有啥事当面说。”
时穿愣了一下,没见过这样刚刚求了人,转眼生意出现转机,立刻将恩人丢到门背后的人——这可是宋代呀,古代这样的人可不受待见的,怎么自己遇到了一个?
段一锤见到有机会,赶紧迈过门槛,上前把李石挤到一边,紧着冲时大郎拱手,并自报名号,段小飘在父亲身边插嘴解释:“大郎,实话说,我们与李四那家伙儿有点过节,几十年来争斗不休,论理我们是不应该找上门来的,但我父亲说你是李石的师傅,却不见得是李四郎的师傅,你跟李四没行过拜师礼,没在官府上上档的。
至于李石这家伙……”
时穿打断段小飘的话:“李四是谁?”
段一锤稳稳地回答:“李石他哥叫李珍,排行第四,人称李四郎,你徒弟李石,家中排行第十二。”
“哦”,时穿明白了,这说的是李石他哥。平常大家都李大郎李大郎叫惯了,倒不记得外面人还按他的真实排行称呼。
段小飘接着说:“所谓‘亲亲仇仇’,亲自己亲戚的友人,仇自己的仇人的同伙,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但时大郎跟李四那厮谈不上亲眷,李石这家伙已经跟哥哥分家了,他与李珍从此是两家人,时大郎与李石是师徒关系,跟李石他哥只能算是‘路岐人’……”
段小飘嘴碎,说起话来声调没有起伏,听起来嗡嗡嗡的,让人头昏脑胀,时穿忍不住打断对方:“你究竟想说什么?”
段一锤咳嗽一声:“听说时大郎又要订购新物件?”
段小飘马上接过话题:“大郎想进店卖货,买谁的货不是买?进谁的店不是进?李珍能够做到的,我段家铁铺照样能做到,而且只可能做得更好,不可能更差。时大郎那笔钱在谁那里花不是花,咱们彼此既然没有仇,这钱让谁赚不是赚……”
“我明白,生意就是生意,既然李珍忙不过来,我又要急用一些物件,委托你们制作,也不成问题。但李四郎给我制作的东西,我一个钱不掏,只是容许他销售我设计的东西,就这样,他许我三分利。”
段小飘刚想插嘴,段一锤咳嗽一声:“三分,大郎,你真厚道——我儿子刚才说过了,李珍那厮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成交!李石,领这些人去衙门上档子。”
几个人脚下并未动,段小飘又问:“我段家铁铺其实不想抢李珍的生意,毕竟有大郎与李石的关系摆在那,我们也不想让李石为难,不知时大郎这次采购什么物件,能否向小铁炉一样卖的热火?”
听到段家不肯插手铁炉生意,李石精神一振,这样一来李家铁匠铺还有条活路,他们就能依仗着这独门生意逐渐改善家境,那么李石领着段氏上官府上档子,也就不怕家人责备了——在这个宗亲社会里,虽然李石被他哥李珍很不厚道滴踢出了家门,但家族之情,不是国人能轻易舍弃的。
哥哥不仁,弟弟却不能不义。
时穿耐心的回答:“这次制作的是一种榨油机,形状有点像压制煤饼的机器,但更精致一点,我原本想着李珍替我做过一趟,手熟,这次只是稍稍改进煤饼压制机,也许他更熟练……既然他不想做这单生意,你们来。”
段小飘看了眼父亲,段一锤保持着沉默,段小飘急忙说:“听起来,这东西似乎不是平民百姓用的物件,销路恐怕比不上铁炉子。”
时穿坦然承认:“没错,或许是吧。这种机器嘛,我想,农家今后榨油榨汁,大约都用得上,它或许不是日用品,在城市里销售也许不行,但它的制作门槛更高,更不易仿制,嗯,到农户销售,绝对是个独门生意。”
段一锤沉声开口:“这单生意,我们接了。”
段小飘有眼色,马上补充:“一样米养百样人,咱大宋朝遍及各地的榨油坊,都有自家的技巧,大郎这种机械或许好用,但各家榨油坊都有自己的设备,用十几年了也算顺手,让他们自己掏钱另行添置新玩意,一时半时恐怕做不到。人家用原来的工具,也能赚钱的,凭啥要再花钱置办新工具,不是吗?
如此一来,大郎,这单生意见效恐怕要等十数年后,咱们段家铁铺愿意接下这单生意,亏本做了这单买卖,就指望以后呀。大郎,你说咱们初次见面,又没有一个好徒弟中间牵线,你担心我们的手艺也是正常的,我们会保证做好这单生意,只是,大郎,咱们也担心……”
正说着,环娘的小脑袋从门外探了进来,手上摊着金灿灿的十几粒豆子,牙齿豁了半粒,不满的抱怨:“哥哥,客人给的豆子很难咬,我的牙齿都磕坏了——这什么豆子。”
金灿灿的黄金光耀人眼睛,在这金光映衬下,环娘满是裂口的小手更让人心痛。
时穿巴不得有人打断段小飘的话,赶紧招手:“环娘,这豆子不是吃的,那颗牙磕坏了?没事没事,你该换牙了,那颗牙掉了正好。”
李石赶紧上前打断段小飘的唠叨:“段家的,跟我去衙门上档子吧——你们放心,我师傅亏待不了你们。”
还留在屋内的屈鑫赶忙插话:“同去同去,鲁大正在替王大官人安装马桶,他家就在县衙隔壁,我们刚好同去看看。”
时穿也不留客,等众人被轰出屋门,只听身后时穿对环娘说:“莫怕,哥哥正在想办法治你的手,再等三两天,需要的药物就制作出来了……”
到了第二天,时穿牵着环娘的手正准备出门,刚走到甜水巷口,蒙县尉兴冲冲的跑了过来,直嚷嚷:“娘也,时大郎,真让你说对了,那桃花观被盗之后,观主想的是俗人作案,所以到县衙报了失窃。可观里的神像没有了,总得让道监出面吧,我当场要求让道监过来,她们立刻推三阻四的。
娘也,后来,我一看失单就乐了,观里丢失的金银首饰,居然尽是些出家人用不上的东西,比如簪子钗环戒指,出家人,用什么金银簪子,这戒指,还是镶宝石的……后来我说,按惯例这张失单要张贴出去,以便人人留意寻找失物——但这样的失物,你们愿意让我贴出去吗?”
ps:特别感谢司马易天、
iy、今天无酒、狼武士、一只懒羊羊等好友们!今天严重高温,晚上休息不更新了,抱歉!
第69章 杀富济贫
蒙县尉仰天大笑,乐不可支:“哈哈哈哈,那桃花观主一听这话儿就慌了,赶紧否认曾丢失了东西,后来干脆否认出了失窃案……娘也,这桃花观真富裕,为了让我忘了这件事,她们出了足足三百贯作为跑腿费。
三百贯啊,嘻嘻,时大郎真是我的福星,只要遇上你就有进项。嗯,今天我特地跑来见你一下,不知道还有什么好事在等着我……亲娘也,如今这日子过的,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蒙县尉就想过来说一句,他也不指望时穿回答,把话吐槽完,又一个转身,风风火火又向县衙里跑去,仿佛县衙里,等着给他送钱的人已经排成了队。时穿只得在后面喊:“收钱——你你你,小心点,大宋朝的御史可不是倪大姐之流的‘代表’,他们是敢批评的,你,可别把不该收的钱……”
街角发出一声咯咯的笑,打断了时穿的话,褚素珍的身影随之冒了出来:“看史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蒙县尉从一个都头爬上来,什么事不知道……嗯,我路过,顺便来看看小环娘,你们,这是打算出门吗?”
环娘扬起粉嘟嘟的小脸,稚气的回答:“哥哥领着我去看妙泰姑姑——就是庙里照顾我的那个道姑。”
褚素珍想了想,懒懒的回答:“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晖……左右我无事,闲着也是闲着,罢了,我也顺便去看看妙泰。”
褚素珍才这么一开口,门后嗖的跳出黄娥来,微微做一福礼,盈盈地说:“同去同去——哥哥见了生人不会说话,我去,有什么话我来帮哥哥说。”
褚素珍纤嫩的玉手招了招,在空中划过一道诱人的光,招呼说:“那好,我正想与你彼此聊聊天……放心,桃花观的事,海州官府虽然没有明说,但官府越是不肯明说的事情传的越离谱,如今通海州城没人敢惹你哥哥,城中的无赖们,消息灵通着呐。所以你不用在意你哥不会说话,通海州城也没人在意你哥哥说话能得罪人。”
黄娥微笑着相应:“那是,无赖们就吃这碗饭,消息不灵通,惹了不该惹的人,他们怎么有活路。”
黄娥同意褚素珍的观点,但并不代表她放弃这次旅行——她只要能隔开褚素珍与时穿就行,所以她也并不反对坐上褚素珍的车子同行。另一旁的环娘早已急不可耐,不用人搀扶就爬上车子,急急催着大家走。
褚素珍脚下未动:“我今天顺路来,也只为提醒你一句,听说大郎你最近迷上了鼓捣匠人的手艺,连我母亲都打算找你徒弟改建茅厕,我听说了,特意来提醒你一声。
大郎,你知道匠人为什么被称作‘待诏’吗?手艺好,又是独门生意,没准官家就要诏了你去做工。给官家做工是没有钱的,那叫差役。不仅没有钱,还要自备干粮,且有工期限制,做不好更是难堪——当今官家最宠幸李师师,你可知李师师是怎么变成妓女的吗?
李师师的父亲就是远近有名的碾玉待诏(玉器制作匠人),雕的一手好玉器,却被同行忌恨,推荐进入官家碾玉司做待诏——他制作的是官家设计的假古董……果然没多久,误了官家的工期,制作不符合标准,于是全家成为罪人,连妻子儿女都发售了做官妓。
长卿兄独自一人什么也不怕,但可怜这些女子,今后一段时间要依附你而生,你万一出了事,这些女子不免才出火坑,又入狼窝。所以,匠师的手艺,钻研一下没什么,可若头顶上没个帽子,还是小心点好。”
所谓帽子,在古代意味着“官帽”,古代普通人都带幞头的,有帽子就有身份,哪怕是举人秀才,也有自己的“标志性帽子”。
褚素珍关切地拽了拽时穿的袖子,以加强语气,但却发觉她说话的对象茫然的瞪大眼睛望着她,仿佛她说的是外星语。褚素珍一跺脚:“我知道你万夫莫敌,真出了事你大不了一走了之,可是这世上谁没有牵挂,别人收拾不了你,难道不能从你牵挂的人身上下手?”
“我明白,谢谢褚姑娘好心,我刚才在愣神是想着……”
时穿想了想,终于无奈的叹息:“……算了,我依褚姑娘的话。今后,先找个帽子,再说其他。”
褚素珍长长的睫毛眨了眨,福了一礼,却不再说话,她转身拉着黄娥上马车,等时穿坐上车夫的位子,马车开动了,车里的褚素珍透过窗帘望着时穿的背影,若有所思地悄悄问黄娥:“你这位哥哥,虽然看起来很热心,但怎么一副‘做完事就走’的态度?”
黄娥瞪大眼睛,掩饰的说:“我怎么没有看出来?”
褚素珍咯咯一笑:“唐传奇故事里,常说一些大侠事了拂衣去,我读到这种传奇的时候,常常责备这种人不是大侠,是流氓,杀人放火的事情自己做下了,却不肯承担责任,拍拍屁股自己跑路,还以为自己这是潇洒,我却看是无赖。
自古至今,这世上什么时候没有官府?侠以武犯禁,犯禁的事情出了,官府总要善后,做下事情的人跑路了,跑不了的是当地无辜百姓。官府要结案,总要寻出一个罪人来,但那个自称‘大侠’的脚底抹油跑了,罪责只能由别人承担,这不是‘无赖’是什么。
我常常想,唐传奇里宣扬这种文化,那应该不是唐朝的主流,应该是唐朝的旁枝末节,是一种唐代‘无赖文化’,是个人就不该崇尚这种‘无赖文化’……当初,桃花观里发生事情的时候,我就在想:你们这些无辜的女孩子最可怜,身为女人,出了这种事,一辈子的名声都毁了。
然而,这还不是底线,最可怕的是:遇到一个无赖,自称大侠,他把拐子都杀了,自己拍拍屁股跑了,没准临走之前,还把庙里的财物席卷一空,号称这是‘劫别人的富裕,济自己的贫穷’,因此自己是一位‘劫富济贫’的好汉,活该别人来敬仰与膜拜。
他拉屎不擦屁股,自己跑路后,官府总要做出一个结案吧——找谁,怎么解释当时的情景,谁来承担杀人的罪责?被害者财物丢失,又算谁的?
嗯,当时,时长卿事后没有走,一副热心善后的模样,似乎要把你们负责到底,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男子也——敢作敢当,善始善终,比那些杀了人拍腿便溜的混账大侠,要强百倍,这才是人间伟丈夫。
但可惜,他后来做的事,有点让人担心——”
ps:特别感谢nnpostcrd、duke777、司马易天、一只懒羊羊、piedpiper、狼武士等好友们!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朋友们!投票!收藏!点击!
第70章 人情世故
褚素珍停了一下,等待黄娥的响应,可她没等到,只好语重心长的继续说:“你们这些女孩子,那剩下的半辈子,最需要的是不引人注目默默无闻,让世人不知晓你们的存在,世人无知愚昧,总喜欢拿别人的伤痛寻自己的开心,总揪住人短处来娱乐,如果你们话题不断,这辈子怎么嫁人?”
黄娥默默无声,马车上,时穿其实也听到了背后的说话声,他低头自忖:“心急了吗?哦,做铁炉做煤饼做烤鸭……,为了生存,过于密集的动作,惹人注意了?世人的想法真让人无所适从啊?!”
环娘在一旁乐呵呵的拍手:“我不怕不怕!哥哥说:如果我们闹的动静大一点,让人人聊谈起我们,那么我们的父母也许会听到传言,自己就会找上门来,省得我们大海捞针似的满世界寻找。呀,哥哥倒不曾说这样名声会坏了,不过,名声坏了环娘也不怕,哥哥总会负责滴——
如今在哥哥身边,我虽然也常常想家想父母,但环娘这辈子能否再见他们,哥哥说他只管做,却说不清后果……嗯,既然这样,环娘只好往好处想:比如,哥哥照顾我也挺好的,吃的比家中好……还有,环娘手皴了,哥哥心痛,四处张罗寻药——便是环娘的亲生父母,都没这么关切环娘。当然,我不是说父母不好,他们是太忙,顾不过来的。”
褚素珍愣了一下:“这样啊……这事儿,真难说你们做的对不对——也许,父母都知道你们有钱,或许能借钱上路来寻找你们,只是,这样一来,你们今后不免被人指指点点一辈子,遇个好婆家还罢……罢了,这事儿不谈了。”
车轮粼粼,褚素珍撩开车帘,从细缝里观察坐在车夫旁边的时穿。时穿这辆骡车,赶车人是刚雇来的一个婆子,那婆子穿一身大红,鬓边擦了一朵碗口大的花儿,她赶的骡子是插翅虎精挑细选,用做逃命跑路的,所以这骡子仿佛骡子中的战斗机,雄峻的体魄,轻快的马蹄,引的擦肩而过的人纷纷侧目而视。
赶车的婆子能开上这样的顶级跑车而得意洋洋,她努力表现的像骡车上的主角,与此同时,侧脸斜靠在马车上的时穿几乎被人忽略。
然而,还是有人认出了马车上的时穿,褚素珍掀开门帘,隐隐约约的谈论声便透了进来:“好雄壮的汉子,这位恐怕是一拳打死插翅虎的时大郎吧,听说他住在豆腐巷,这几日,豆腐巷偷鸡摸狗的事情都少了许多。”
“就是就是,过去那位蒙都头,嗯现在的蒙县尉,特意交代了城鼠社狐,说这位时大郎很好认,个子超出常人一头,看这架势,人躺在车上,大车都拉不住他,还露出半截小腿——可不是时大郎吗?”
“嘘,小声点,蒙县尉反复交代,前往别去撩拨他,这人脑子打傻了,当初蒙县尉言语失态,这人连蒙县尉都敢打,挥出的拳风将蒙县尉冲的一个趔趄,幸亏咱海州城第一才女喊住了他,要不然,咱们今天要去墓地上凭吊这位过去的蒙都头了。”
一个更猥琐的声音传来:“嘿嘿,蒙都头在县里也算雄壮的了,如今见了时大郎仿佛老鼠见了猫,偏偏褚姑娘一嗓子就能阻止他,难道这位时大郎不爱江山爱美人?”
“嘘,不要命了,他是傻子,听了这话,万一恼怒起来,不要说冲你给一拳,便是瞪你一眼,你能消受得起——这样的话都敢说,可不是一心寻死?!”
褚素珍放下了帘子,刚才的闲言中把她也说到了,让她有点脸红,但她还要说:“瞧瞧,世人的闲言多么可怕……娥娘,环娘刚才是那个意思,你的心思比她还多,难道你……”
黄娥的脸微微发红:“大郎在事发之后,一个月内大门不出,可不是为了我们,娥娘受救命之恩,怎敢妄自责备恩人?”
褚姑娘放下了帘子:“我今天跟着来,只是想提醒你们一声,你们是劫后余生之人,如果你们因为这场劫难,反而鱼跃龙门,那你们收获的不再是同情,而是嘲讽——这就是人情世故。”
稍停,褚素珍长叹一声:“世情的枷锁谁能挣得开?女人这辈子,怎能不小心翼翼?”
黄娥眼珠转了转:“娥娘年纪小,原来不知道人情世故,但看到褚大姐仅凭满腹学才,在海州城呼风唤雨,却也如此畏谗怕谤,不禁心有戚戚焉。”
褚素珍长叹一声:“子非鱼,焉知鱼之忧?”
宋代的社会风气秉承唐代,更多少带有一点五胡乱华时代胡人带来的风尚,这个朝代比较开放,而整个大宋朝百分之七十的赋税来自海外商贸,所以开放的气氛也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当中。这时代更是中国市民阶层诞生的年代,市井百姓对外来事物的态度,连现代社会都自愧不如。
这时代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也多是自由恋爱,从宋代几位女诗人的记载当中,她们换男友简直像换股票一样,丝毫没有心理负担,合则留不合则去。
然而,即使是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也免不了遭人议论,宋代的褚素珍虽然率性而为,她承受的压力也是有的——多少言词尽在这一声叹息声中。
午时,妙泰道姑所属的崔庄,庄农很诧异的望着这两辆马车驶进庄子。
雨后不久,地面还湿润着,车辙在门前留下深深的印记,这车辙很新鲜,很独一无二,更衬得崔庄有点“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味道。
时穿跳下了骡车,没等他开口,庄农已经紧着喊:“时大郎来了,我琢磨着这几天你也该来了?”
什么叫“该来了”?
我也成了名人?!
其实,我这么热心,也不是天生喜欢拿好人卡,我只是在享受作弊的乐趣而已。
来到宋代开金手指,太有趣了。
紧闭的大门轰然开放,两辆马车长驱直入,妙泰的女使站在廊下,欢快的迎接时穿:“时大郎来了,这几日,姑娘正琢磨着,想借时大郎这尊大佛震一震海州的浮浪子,这下可好了,天随人愿。”
ps:
特别感谢nnpostcrd、、piedpiper、银麟、钱榕宁等好朋友们厚爱!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朋友们!
第71章 心若有善就是佛
褚素珍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娇嗔的抱怨:“小红,我呢?好歹我也是跟妙泰姐姐几年的交情,怎么你眼里只有时大郎,没有我?”
小红脸色一红,褚姑娘这话说得暧昧,这话要是别人说了,小红肯定反唇相讥,但说话的是褚素珍,一方面知道对方说话有口无心,另一方面畏惧对方的名气,小红干脆装不知道:“哎呦,门房通报只有时大郎,没想到褚姑娘也到了,我回头一定责骂一下门房——不知道这是女人的庄子吗,怎么眼里头只有时大郎,没有褚姑娘?”
“可别——”褚姑娘马上掩饰:“我如今的名声已经够臭了,这次再让人知道跟时大郎结伴而行,那闲人不知道该传成什么样子了?”
小红作揖:“褚姑娘别取笑我们了,崔姑娘正在门里等,耽搁了你们,我可要挨骂了。”
小红是女使,“女使”跟“使女”仅仅是字词顺序的颠倒,一下子就跨越了两个时代。前者是雇佣的打工妹,后者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前者是唐宋,后者是明清。
小红是崔府雇用的自由人,她跟崔府签了十年雇佣合同,期间,崔府的小姐出家做道士,小红因雇用合同没满役期,也跟着崔府小姐——也就是妙泰,进入庙里伺候妙泰起居。入乡随俗,她在庙里也换上道姑的工作服,现在妙泰回到自己的农庄,小红也恢复了俗家打扮。
恢复俗家打扮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她称呼妙泰方式也改了,以俗家本姓称呼妙泰为“崔姑娘”。
褚素珍沉吟着往门里迈步,边走边思索小红称呼的变化,这变化意味着妙泰的新身份吗?
回头望,时穿对称呼的变化毫无感觉,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小红已经改成俗家打扮。
黄娥从小生活在勾心斗角的环境,对人情世故的变化最敏感,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