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帝李治 > 大唐皇帝李治第81部分阅读

大唐皇帝李治第81部分阅读

    汉人的尊严,将胡人一脚踹下床废了的,反而是一些无赖j雄杀人狂,譬如刘邦曹操冉阅,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贱,的同化;

    还有一种就好理解了,我们让他们学习仁义〖道〗德,打他骂他杀他时,懂得忍耐,驱驰他的时候,又能够奋勇,心向我们汉人,这才是最完美的同化,和前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后者则是老鸦,换成了胡人。”

    “碧血染蛮夷,誓将胡虏灭。”萧陵轻轻道。

    “萧陵说的不错,秦人自存在的那一天就不曾有一天是和平的,他们当年在长城在山野在西戎沿线撕杀数百年,其后踏入中原,那凶悍之气杀得中原人哀嚎震天,如虎入羊群,这种风气一直弥漫关中,直到现在。

    大家想一想王翦乞田,就知道他与秦始皇有多么默契和认真,再想一想秦二世离心离德,我大唐这些文治武功不仅需要无数热血男儿与子同袍共立国威,更需要团结。我大唐一贯开放,朕心里是十分喜欢,所以为了团结,自今日起废藏文,统一用汉文,我要我华夏的文明和屠刀,借着汉字传播到天下各个角落。千秋功过,朕任凭后人评说,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一路走来一路谈话,大都是李治在说,众将在听,但看着沿途疯狂的唐军,李治微微皱了皱眉,看了屠城后要想个办法,不要落下个心理病,那可就会出事了。

    军队可以疯狂,但绝对要在掌控之内。

    人的本性一旦放纵竟是如此可怕,生出无数争斗,生出暴力,生出杀戮,李治陷入子深深的思索中。

    看来大唐需要心理医生啊

    第四十三章 百族结盟大唐,王玄策的使命

    朝阳初升,晨晖万道,离逻些屠城已经过了两天了。(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在此刀兵连绵的时刻,正是位于巴彦克拉山外星宿海唐军后勤营地出发供应粮草的时分。

    但坐落在大非川以北的巴彦克拉山中却奔出一队骑兵,晨色清新怡人,这队骑兵越过山地,飞驰大非川,车队一刻不停,到了朦胧月色下时终于从巴彦克拉山山口冲上了祁连山上,上得祁连山,又马不停蹄乘着月色星光,向苍茫高原上最后一座孤城——逻些城飞驰而去。

    这支队伍哪怕日夜奔波,夙兴夜寐也掩饰不住脸上的那缕欣喜,每个人正沉浸在浓浓的兴奋与骄傲之中。

    逻些城是吐蕃的第一大城,最重要的它是都城,工商云集,店铺林立,是吐蕃也是高原上最繁华的大城,毫无疑问的已经成了高原地区的文明中心,但这并不是押队唐军兴奋的原因,真正让他们如此的是唐军胜了,尽没吐蕃四十万大军,攻陷逻些,覆灭吐蕃。

    不过,这也只是他们兴奋的一个原因,因为,一天前陛下特使御前侍卫统领归海一刀带来一道诏令,才是让星宿海唐军真正起来的原因。

    归海一刀带来的宣谕是:以大唐为发起人,召集高原百族在逻些城前举行会盟,星宿海唐军后勤准备一应事物为会盟做后援。

    如果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会盟,自然不会使唐兵激动起来。要紧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归海一刀传来陛下一则口谕:陛下大是欢喜此次大战,所以在逻些会盟后,欲将逻些城所有财宝金银全部取出慰劳大军!

    旬日之间,秘闻不胫而走,星宿海的唐军都在兴奋的议论,随着归海一刀绘声绘色的诉说逻些城抄出来的宝贝能够填满整个唐军答应时,兴奋激动终于蔓延成了狂欢。

    谁也不知道何时何人开的头,唐军军旗招摇,高谈阔论与喝彩之声溢满唐营,就连后军总管薛元超也随着大军纷纷狂欢了一日。

    在唐军的狂欢喜庆中,唯独一个人心中清冷,这就是负责后勤的副总管王玄策。

    此次归海一刀往来星宿海,除了带来陛下的诏令和口谕,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王玄策欣喜若狂的消息,此次结盟由王玄策主持,这对王玄策来说无疑是能令他感激涕零的事。

    所以第二天,王玄策就亲自押着车队赶往逻些,他一刻都等不了,不过战马终究不是永动机,王玄策可以不知疲倦,它们却累了,也跑不动了。

    入夜之后,唐军终于停下了,开始短短的休息,也许休息的时间不长,但行军打仗哪有懒觉可以睡呢。

    夜晚祁连山上,唐军燃起了数堆硕大的篝火,除了少数巡逻的人,大多都已安睡,这里了无人烟根本不会有人,不过王玄策还是秉着“小心为上”的原则,派人去巡逻,别人都睡了,王玄策却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一面玻璃铜镜借着火光仔细打量着自己。

    王玄策仔细在玻璃铜镜前看了看一边又一边才露出了释然的微笑,虽然穿着银白色的明光凯,但里面一身细软干爽的贴身红衣红裤使他觉得分外舒适。

    将面前兵士自己调制的一碗肉羹喝下,王玄策轻轻的咳嗽一声,经不住打量自己这一身用百炼精钢经墨院特殊工艺打制的甲胄,薄软贴身而又极为,甲叶摩擦时更会发出清亮的振音。还有一顶飞鹰打制的头盔,头盔前是有黑色的面罩,在烛光下只露出空洞的眼洞森冷逼人,两只护耳也是弧度精美,耳刺光滑异常,再就是一件等身制作的唐军特有的丝质大红披风,一经上身,光洁垂平。

    打量完自己王玄策又是一阵傻笑,干脆双臂枕着脑袋仰躺在祁连山的草地上,看着夜幕银河天空中无数闪烁的繁星,心中得意洋洋的,这套微风华丽的明光凯是陛下赏赐下来的,就是为了此次招待那些高原蛮夷们,要呈现出一个威严华丽且极有气度的大唐迎宾客。

    想着想着,王玄策却又有乐极而悲之感,微微皱起了眉头。

    王玄策是一个全才,他什么都会,行军打仗,外交纵横,治国理政,诗词歌赋,没有他不会的,也没有他不懂的,但王玄策心里知道,哪怕他会的再多也不行,他始终没有一样能够让自己纵横天下的本事,论行军打仗,王玄策扪心自问比不上李靖李绩,论外交纵横,有唐俭大人专美于前,论治国理政,何人能出长孙大人其右,论诗词歌赋,大唐专擅此道的更是比比皆是,所以王玄策心中是气弱的,每每路过凌烟阁时,也只能羡慕遗憾的看上两眼。

    他其实不是很喜欢浮华招摇的东西,但对这套华丽的铠甲却是爱极了,这是他第一次走上名留青史舞台的见证,并且是由陛下亲自赏赐的,这身甲胄市面上也是难能见到的,是陛下派专使在锦衣卫的作坊墨院定制的,可真正是价值连城,羡慕他人。

    除了唐军中个别的大将国公,哪怕三品的将军也不会拥有这样豪华名贵的衣甲,轻便华丽防御力又强。

    想到这儿,王玄策朝远处巡逻的几个唐兵挥了挥手,待几人过来后,王玄策才低声威严的命令:“今夜四更起。途中再不休息,务必在后天清晨赶到逻些。”

    “喏!”

    侍立在旁的行军司马答应一声,重重的点了点头。

    吩咐完后,王玄策松了一口气,摇头笑了笑,总感觉自己太紧张了,像是没见过市面的山野遗民,不过今夜怕是睡不着了,王玄策所幸坐了起来,起身信步踱出营地。

    其时已经是月上中天了,虽是初夏,祁连山上吹来的风还是略带寒意的。

    王玄策望着一天星斗与唐军营地点点篝火,油然生出一腔感慨。

    贞观十六年,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为了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

    后来李世民不到一年就病逝了,这让王玄策心中踹踹,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献的那个和尚的缘故,不过如今已经离先皇驾崩过了两年了,陛下似乎并没有对自己有成见,还把如此重要的会盟让自己主持,这让王玄策心中放心不少,但王玄策知道,即使自己完美的完成任务在这个星辉灿烂,名臣将相层出不穷的时代,也远远达不到名动天下的地步。

    必须有一举牵动天下格局的功业,才算真正达到了为人臣子的最高境界——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

    王玄策羡慕的是古时魏国的吴起,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执政变法的名臣,与天下诸侯会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战和十二次。只有这样的名士,才是为人臣子的人生巅峰,兵家但说兵事,莫不是“孙吴孙吴”的,何其壮哉。

    王玄策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即使比不上吴起,也相差不远,既通兵家,又晓国事,该当是出将入相天下扬名的盛世大臣才对。

    也许,正因为对自己如此评价,正因为有如此远大的目标,王玄策身为文臣,但他的目光却从来都没有仅仅局限于治国,从来也没有满足于做个能兴农事,通经济,洞刑狱的一地治吏。

    他对带兵打仗,对涉及天下格局的邦交大事更为关注。

    在王玄策想来,一个既能够统帅三军驰骋疆场,又能够谋划长策纵横捭阖于天下的人,方才是古今真名士也。

    而这一切,王玄策相信都会因为百族会盟大唐而实现的,至少王玄策相信自己会迈出第一步,尽管很艰难,但王玄策还是满怀信心的,他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成为又一个青史名臣的。

    王玄策,你要相信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历史将在未来证明你的能力,你的奇迹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和你同时代以及远去的前辈们,未来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将因你而成为记忆,历史会为你带上最夺目的光环的。

    ※※※※※※※※可爱的分界线※※※※※※※※

    时间又过了两天,王玄策终于在清晨的时候赶到了逻些,而此时离百族会盟只有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了。

    逻些的清晨是分外壮美的。

    一条清澈的河流半绕着逻些流过去,在火红的天幕下金波粼粼,红日喷薄而出,山水风物顿时成了朦朦红色剪影,城外河边是密集的苍茫水草,这让王玄策等人很惊讶,高原上竟也有此等似中原妙景,此时那逻些河正翻滚金红的长波呢。

    城外是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马、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唐军行营,环绕着逻些城城半弧月形,悠扬沉重的号角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的在行营中响起,不时的有一骑骑红色雁翎快马飞驰而来,在一望无遮的原野上犹如一条疾驰的黑线。

    但越靠近行营,王玄策和随军的百十名兵士就越心惊,他们闻到了一股久久不散的血腥味,等越过了高坡打眼望去,才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在行营靠逻些河的河边上,正沿着河边搭起了一条长长的由男女老幼叠加起来的京观,如同一条滴血的长城,一道道鲜血汇聚滚入逻些河中,王玄策和百余名赶来的唐兵有点明白了,那逻些河中金红的长波,原来不仅仅是晨光的映射啊。

    见此血腥之景,王玄策忍不住对李治心中大赞,陛下这一无言的示威,此次结盟完成了一大半哩。

    李治刚刚坐在长案前准备开鼎用餐,就听见大帐外骏马嘶鸣,微微一怔间,帐口亲卫已经高声宣呼:“秉陛下,星宿海王玄策到——!”

    未及李治起身,王玄策已经匆匆进帐,伏地大声道:“陛下急命臣主持会盟,臣星夜赶来,此番必不负皇命。”

    李治也不起身了,对跪在地上的王玄策满意的轻笑:“玄策啊,唐俭有疾难行,朕今特地以你代朕迎接待百族酋长,预商结盟我大唐事项,一切有劳你啦。”

    王玄策心中涌起一阵,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秉陛下,王玄策当鼎力维持,不负陛下隆恩。”

    李治笑道:“如此甚好,你可是我天下党优秀的党员,可要起模范作用,当初你在征伐高句丽时就表现的很好,成功的迷惑了高惠真,这次可要把你的嘴皮子放利索点,朕出场时,要他们个个噤若寒蝉,明白吗?”

    王玄策抬头挺胸道:“定不落国威。”

    “好了,剩下的一切就交给你了,你出去吧。”

    “喏!”王玄策沉着的退了下去。

    不到片刻,营外就响起了王玄策的高声命令:“悬挂大唐特使纛旗!备车出巡!”

    半个时辰后,王玄策持着“百族结盟大唐特使王”,带着千名唐军辚辚驶出帐外,他要去布置会盟的大营和接待百族陆续赶到的酋长们,并立威在前,再等待陛下的最后出场。

    这将士高原上最后一次无硝烟的战争,成功完美的话,此后高原就真的逃不出大唐的手掌心,而自己将成为这一丰功伟业的先锋,王玄策心中高兴,身着华贵的明光凯,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红披风的他,忍不住高声命令,“出巡。”

    大旗当即一马当先,王玄策驾车而动,出迎的仪仗队也从容的向会盟营区出发。

    第四十四章 霸气要外露,百族酋长相约而来

    王玄策不顾疲劳在广阔的营区中巡视着,一种豪情油然而生。上天对他真是庇护极了,恰恰在此时,陛下最需要唐俭的时候,唐俭就突发恶疾,将这天大的机会丢给自己,若非天意,真是没有解释了。

    百族结盟如此大的手笔,依王玄策的猜测不出意外必是陛下一手策划的,但听说原本的主意却是礼部尚书许敬宗许大人出的,这让王玄策心里很不舒服。

    要是唐俭做结盟特使,王玄策没意见,但此次许敬宗也和自己一起代表陛下迎接百族酋长,磋商臣服大唐的盟约,王玄策内心是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放心,那就是个有才无德的小人,贪财好色,虚言美恶,只会拍陛下的马屁,君子羞与其为伍。

    百族结盟是李治针对许敬宗提出的“杀鸡儆猴,挑拨离间,赶人下山,密谋夺权”的战略谋划小的,本就是一大功,陛下又如何再能让这个无德的佞臣搅进来,那样功劳都让他一人得了,别人只能站在一边看着眼谗。

    许敬宗有何才能?

    论带兵打仗,一窍不通,凭着华美文章,竟老着脸皮也挤进七大相位之一。

    论治国,不懂任何变通,于经营一道也是不通,只能束手无策。

    这样的昏聩老人居然还高居上位,做总摄国事七大丞相之一,王玄策就犹如一个愤青一样,对这种官场上的不公平十分不满,但王玄策是不能公开理论的。

    虽然王玄策自认自己是一个实力派的名士,但也必须忍耐,必须等待时机。却没想就在刚才,王玄策得知,在自己来之前,陛下又把许敬宗叫去”临时给了他另外一个使命,天啊,这是我王玄策一个大大的机会?老天的第二次开眼。

    其实王玄策忘了,这世界上有一类人,他们治国不行”打仗不行,判案不行,做什么什么不行,但捣乱却实在无敌,许敬宗就是这样的人,李治把他放到错综复杂的百族中,对于许敬宗这样的十足小人,必是整天找个阴暗处窝着”然后到处放火,再加上这个纵火犯背景够深,未来高原想安静下来都不可能。

    其实说来此次南征之战,从积石河口尉迟恭斩首万余,到鬼使神差的陛下施妙计完败禄东赞,王玄策都犹如梦境一般,胜的太快了,哪怕身在后方王玄策也忘乎所以了,但面对许敬宗之计,王玄策却有点不以为然。

    王玄策曾经两度出使天竺,途中遇到不少蛮夷部鼻,大多信仰武力不朽〖道〗德礼仪,在王玄策看来,根本那么复杂,如那吐蕃一样,对不臣服的部落用兵”对臣服的部落施恩。每年把这些酋长弄到逻些,对那些臣服的部落酋长大骂一通,狠狠的教训一二,对那些捣乱不服的部落,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出兵灭了,等实力集聚足够了,一战根除这些个心腹大患”真正意义上的纳入治下。

    王玄策是个外柔内刚之人,若是王玄策认识金庸的话”想必一定知道自己和谁最像,就是那《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骂你就是赏你,在王玄策看来这才是大国风范,如果有一天不骂了,也就意味着你可以结束了。

    但是李治却认为许敬宗之计对大唐大大有利,不用打仗便可占领了吐蕃这片神秘辽阔的高原,对许敬宗提出的,一旦有祸事发生,顷刻间可兵出百万颇为心动,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许敬宗也算是看准了李治吃饭不给钱的抠门霸王性格了。

    王玄策自然拗不过自家陛下党魁的主张,不过退而求其次,王玄策觉得陛下谋划小出这个百族结盟确实是一着妙棋,让大唐以宗主国的身份,正当的借百族间彼此的矛盾消耗掉他们的实力,当然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计策见效快。

    其实两人的王玄策和许敬宗两人的计策就在于,一个huā一点损失早一点统一,早一点收获;而另一个则是晚一点统一,这样损失小,但收获也小。

    不过这中间的取舍就是小李同学权衡了,如今看来很明显,一贯小气的李治是很难忍受自己的精兵耗在这片高原上的,尤其是已经胜了的情况下,所有他宁愿晚一点收获。

    话说唐俭此次未来却也是有原因的,这个政坛不老松也不知是哪根筋错乱了,得知百族结盟的阴谋后,唐俭却是大大的不高兴,竟窜进李治的王帐中直谏李治,斥责李治是使大唐失信于天下!而大唐一贯以信誉谋得天下诸族的臣服和滚顺,一次欺诈可以,但两次三次可以吗?这样就如同竭泽而渔一样,只不过那鱼换成了大唐和中原王朝历来迂腐换的的“信誉”。

    李治自是哈哈大笑一番,没有理睬唐俭的劝谏,而是很霸道的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强权就是大道,枪杆子里论是非。”

    王玄策初闻此话,拍案而起,连浮上三大白,大叫:“此言大善,陛下当真为王霸,一代人杰。”

    不过王玄策隐约间听说唐俭等一干大人私下里后来又找到陛下,极力否定许敬宗,却没想陛下竟大怒他们这种打小报告的行为,还说什么,以前在学校最讨厌打小报告的家伙了,气得唐俭等一干老臣直骂老贼可恶,埋怨陛下少年懵懂,如今唐俭突然恶疾爆发,王玄策隐约间似乎猜测到点什么,用李治的话说,这是被雪藏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王玄策如今是真要相信这句老话了,既然做了名正言顺的喜盟特使,王玄策自然要将会盟礼仪搞得非同凡响,气势非凡。

    本来他向陛下提出了一整套接待方略和会盟规格,偏偏陛下很不以为然,在刚才派人送来的折子上这样说。

    “玄策爱卿费心了,但你呈于朕的方案也太显小家子气了,根本不了解朕此次结盟的真正意图嘛,朕要霸气外露的那种,霸气懂吗?就是王霸之气一出”百族立马臣服,怎么霸道怎么凶悍就怎么来,一言以蔽之,就是吓死他们。”对于李治的折子,王玄策也不好执意反对。

    今日绊脚石自动让道”王玄策正勃勃雄心要陡然振作呢,既然陛下这么说了,王玄策决心将结盟形式办的稍微恐怖那么一点。

    他已经明白了李治的心思,作为一个少年天子,谁不想称霸天下主宰别人命运呢?相比先皇太宗文御天下,李治怎么看怎么是个铁腕君主,往往在遇到是非选择,此可彼亦可时,总能做出充满风险但却无比英明的决定,有时和臣下的谋划竟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个不能以常理度之的君王。

    对于臣子来说,遇到这样的铁腕君主既是幸运又是不幸,不过最终在充分顿悟领导上司的心思后,王玄策的第一个动作,是将结盟行辕的位置重新排列。

    王玄策原来的设计是百族行辕排成环状围绕大唐主行辕以凸显彼此的尊卑主次。

    而如今王玄策则是将逻些河畔那些城墙般的尸体命人着人搬来了,将他们全部铺就在通往李治主帐的两边道路上”形成两道“血色肉墙”待日上三竿时,就铺好了,王玄策看了一眼后就忍不住有呕吐的冲动了,太血腥暴力了。

    王玄策的第二步是派出了两千铁甲唐骑”在行辕区外的大道上排列成一里长的甲士甬道,两骑一组,手持陌刀,彼此交差形成甬道,每个结盟的酋长都必须从贴近脖子的刀下行进入那“肉墙”同时王玄策又在行辕区外的红旗上挂满人头和尸体,声威比原来阴森凶残了许多。

    就在王玄策驾车做最后的巡查时,一骑探马飞进大营禀报:“大人,苏毗、羊同、党项、白兰等百部诸族彼此联袂而来,已经进入行辕区大道。”

    王玄策眉毛一挑”联袂而来?不过面上却一如既往的平静的从容命令:“走,我等车架到行辕一箭之地外”鼓号齐鸣。出迎!”

    ※※※※※※※※可爱的分界线※※※※※※※※

    当王玄策的特使仪仗驶出行辕外甬道时,遥遥望见大道上无数面各色大旗迎风招展”悠悠而来,显然便是百族的结盟车队。

    王玄策冷冷一笑,一挥手顿时甲士甬道外鼓声大作,两排长号仰天而起,呜呜齐鸣,王玄策在车上肃然拱手,高声报号:“大唐皇帝陛下亲诏结盟特使王玄策,在此恭迎诸位酋长的车驾。”迎面而来的是四辆大车上,每辆大车上都肃然端坐着一位酋长,这四位酋长是吐蕃内最大的四大族的酋长,地位等同于《封神演义》中殷商的东南西北四大诸侯。

    对于这些酋长,王玄策从李治那里弄来了一些详细资料,都是在禄东赞书〖房〗中找到的,其中就有关于这些酋长们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其中不乏一些值得人钦佩的英雄人物。

    最左边的一位就是苏毗当代酋长苏毗同。

    这位酋长是胡人蛮夷中少有的节用之君,处处简朴,竟是不怕族中元老贵族们的哂笑,但为人却极其好色,属于自己不舍得huā钱,尽给自家妻妾用漂亮的丝绸锦衣和美轮美奂的珠宝,典型的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目下他乘坐的大车,竟是只用铁皮包裹的木车,行走间,嘎吱乱响,车厢中的伞盖竟也是木制的,稍有颠簸便摇摇晃晃,驾车的也只有两匹灰斑马,而且显然不是名马良驹,这在以游牧为生的苏毗族中简直就是天方奇谈,犹若天下豪富吃不起肉一般好笑。

    苏毗同本人身穿一领极为普通的羊袄子,头上戴的是一顶高高的用耗牛毛做的帽子,牛毛太长,王玄策都快看不进相貌如何了,但近前时才看到这苏毗同面上凝重又似愁苦,像是一个不能满足自家妻芋虚荣的丈夫,王玄策暗自摇头不已。

    而在苏毗同左边的,正是党项一族的族长,党项也是这些部落中最为孤傲的一家,而眼下这位拓拔巨石又是党项历代族长中最为桀骜不驯的一个。

    对这种高原蛮夷,王玄策却是丝毫没有敬畏之心。

    其实王玄策是应该敬畏这个部族的,就是这个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部族,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也分的汉人一块江山。

    党项族本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汉代时,党项族还过原始游牧部落生活。及至到了隋时,才有了部落、姓氏,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豪杰拓跋思恭出兵响应,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为此特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这也为西夏的开国打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础,直到公元,噬年由李元昊建立了西夏,一个长达一百九十年的封建王朝,直到蒙古终结世界结束。

    而此时的党项还是静悄悄无所作为,当仍然有了一种高于他人的趾高气扬,那是由实力决定的,四大部族,党项最强。

    鼓声大作长号齐鸣时,王玄策已经从遐想中恢复常态,他不卑不亢的第一次在转车上遥遥拱手报名,这算是他第一次如此谦虚”但也仅仅止于此了,再想让王玄策谦卑是不可能了。

    第三位是白兰族族长,叫白兰齐”三十多岁的样子,为人颇有智谋,但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太喜欢打仗了,但是白兰族本身的实力又是最弱的,而白兰齐打仗凶猛但却没什么计谋,典型的猛将”在一个明智的大帅手里这就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否则,这就是个败家子,拖后腿的。

    至于第四位”王玄策一瞧,猛地脸涨的紫红,忍不住大笑。

    这羊同酋长羊同珠的车算是四位酋长最豪华的,五米长,两米高,三米宽,不过王玄策和其它三位酋长也深表理解,那是因为这羊同酋长生得特别壮硕长大。珠圆玉润的,兼之做了酋长后又日渐见肥,寻常大车根本容不得他坐,更别说躺下睡觉。

    为此,特地遣人求禄东赞为他专门打造了这辆异乎寻常的大车,车轮几乎比十四五岁的少年高,中原大车大都是四马驾拉,李治的皇车是八马驾拉,那是李治仿照周穆王的“八骏图”恶搞的,而这辆大车竟是六马驾拉,一旦启动便特铸冉冉的,气势慑人。

    这辆大车还有个不同,就是车中永远有数个牧羊女为常年挥汗如雨的羊同珠拭汗、喂水,算是独一家了,至于其它小族,零零总总的不提也罢。

    那苏毗同最先说话,他羡慕的看着王玄策一身精良的铁甲,说不得心中盘算这套铠甲卖了怕是能给自家妻妾买上许多汉人的精美丝绸,眼神有点火热道:,“大唐结盟使者出迎,真让小汗汗颜。”

    “陛下命王玄策代行特使,请各位酋长见谅,待会陛下就到。”王玄策场面话还是要讲的,让他们受惊吓前有个心理准备。

    “将军,别来无恙呵?”那白兰齐豪放的大笑着,手中带鞘弯刀敲的大车铿铿响。

    王玄策眨了眨眼睛,一脸不解,问道:“族长认识玄策。”

    “认识?”这下轮到白兰齐傻了,他弯刀拄车,一双大眼睛傻傻的瞪向王玄策,“你们汉人见面时不都是如此招呼吗?”

    王玄策默然,苏毗同、拓拔巨石、羊同珠默然,听到的人全体默然。

    “说得好!白兰族长真是客来熟,为人……嗯,实诚的很呐!”王玄策恍然醒过神来,干干的笑道。

    其他人也是如此,干干的凑趣着,除了拓拔巨石。

    王玄策故意不去看拓拔巨石,而是看向珠圆玉润的羊同珠笑道:“这位是羊同族族长吧,玄策有失远迎。”

    羊同珠不在意的挥挥手,爽朗大笑,“大唐威加海内,何以说如此话,你汉人做的吃食小汗最是喜爱,出行时必备上七八人为小汗煮上精美的美食。

    小汗最喜欢吃,活叫驴”就是用小刀一刀一刀剐活驴的肉,这样剐下来的肉血脉喷张,入口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冲击力:还有,浇驴肉,也不错,你想吃驴的哪个部位就用沸汤浇灌哪里,然后用刀剐去,而起驴鞭可是大补呢:很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几只小老鼠,一碟调料就行,先夹住小老鼠会“吱呀,叫一声,然后将其浸入调料盘中,小老鼠会又发出“吱呀”然后将小老鼠送入口中,合紧牙关,又是吱的一声,此为“三吱,吃法,一只小老鼠就这样就魂归西天了。

    还有猴脑,一张中间挖洞方桌,将猴子置于桌平,猴头伸出,用金丝将头盖骨紧紧窟住,随后用小锤一敲,头盖骨落下,猴脑呈现,脑浆还在扑腾腾的跳,实在美味。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烤鸭掌。”

    “烤鸭掌?”王玄策好奇道,很普通嘛。

    见王玄策好奇,羊同珠更开心了,就像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一样,他晃了晃自己萝卜粗的手指道:“我的烤鸭掌可不同,要先将活鸭涂上调料置于微热铁板上加热烧好,再将脚部砍去,此时鸭子仍旧活着,那真是世间美味。”

    王玄策本来还有点好奇这蛮夷肥子开口之时如此文雅,一问益达间原来竟是如此,而其它族长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对羊同珠见面就谈,“美食”早已司空见惯,而王玄策初次闻言不由心中一颤,面上却是淡淡的冷笑一声:“我相信那鸭子还不如早早死了才好。”

    羊同珠好奇道:“怎么会呢?小汗还没吃它怎每敢死呢?”

    王玄策再不想说些什么,这孙子的智商情商都太侮辱自己了,转眼看向了留到最后的拓拔巨石,李治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直觉都让王玄策觉得拓拔巨石这人不简单,却没想拓拔巨石也适时的反盯着王玄策。

    王玄策无言的像拓拔巨石拱了拱手,拓拔巨石也把一双大手拱成了斗大的拳头,当先轻笑出声:“将军大礼,巨石一介蛮夹,可何敢承受?不知唐皇是否康健。”不问王玄策,却只问李治,颇有质问的嫌疑。

    “诸位酋长还是先入行辕歇息。晚来,我皇自会为各位酋长接风洗尘。”

    王玄策心里盘算,也始终只提李治而不涉自己,等你们进营到时再说,到时再看你们猖狂。

    拓拔巨石依旧摇晃着斗大的拳头,满脸笑意,“唐皇忒多礼啦,巨石何敢叨扰啦?”

    “那拓拔族长就请回吧。”

    王玄策冷下脸了,手一指回路,孙子,给你脸不要脸。

    拓拔巨石眼中霎那间爆出一片精芒,死死盯住王玄策,恨不得把王玄策碎尸万段,但王玄策不仅没受丝毫影响,反而越发的潇洒翩翩,颇有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之感,拓拔巨石脸青一阵红一阵,最终从胸腔间闷出一句话:“入营!”

    马蹄沓沓,车声隆隆,拓拔巨石的车队竟是当先开进了结盟行辕。

    拓拔巨石站的笔直的,庄重肃穆的巡视着行辕,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屈辱,他被一今年轻后生恐吓了,却不得不屈服不低头。

    王玄策转头看向拓拔巨石的背影,哈哈仰天大笑:“儿郎们,欢迎拓拔酋长还有我身后的众酋长们吧。”

    一时间,周围只剩下王玄策嚣张跋扈的笑声,周围有的酋长敢怒不敢言,有的怒行于色,而在王玄策一旁的几个“唐兵”却在飞速的几下各个酋长的表情,而这些“唐兵”露出的衣袖,里面分明穿的是飞鱼服……

    [奉献]

    第四十无章大唐天子驾到,百族族长跪迎

    清晨,朝霞淹没了高原的晨光,逻些城的南门隆隆洞开。(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李治的全副仪仗整肃涌出,引来早在城外等候的二十多万唐军四野欢呼。

    当李治光彩闪烁的八马驾拉的华盖皇车在三千红衣锦衣卫的簇拥护卫之下辚辚驶出城门时,这种欢呼达到了山呼海啸般的,天地间只有一种声音。

    “吾皇万岁”

    “大唐天子万岁”

    “百族结盟万岁”

    一阵阵呼声漫山遍野,震动天地,唐军大营竟是空无一人,南征的唐军除了戍守他处城池的唐军,全部都汇聚在此,四野中全都是黑甲红披风的唐军,直到地平线的尽头。

    李治兴奋极了,他在高高华贵的金丝华盖下不断向四野的唐军将士拱手做礼,颇有后世领导人阅兵时那股肃然和庄严,神圣不可侵犯。

    自即位以来,李治受到过很多欢呼,但从来没有想到如今天一般对他如此拥戴,在这种隆重盛大的夹道欢呼中,李治陶醉其中,但心里却是出乎寻常的清醒的。

    李治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荣誉和爱戴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皇权和胜利,少了其中任何一样,场面都会暗淡许多。

    大唐开国不到百年,没有一任皇帝享受过如此荣耀,在李治的记忆力,哪怕自己家老头也没有如此光彩过。

    究其竟,还是此战足以堪比历史上任何一场知名战役,而李治更是御驾亲征,自此战后,大唐的国土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程度,再想无限制的扩充领土,既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又浪费国力。

    就领土来说,大唐在李治手中算是到达了一个真正的极限,一旦薛延陀灭,如今的大唐疆域最北端将会跨越蒙古高原,进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贝加尔湖将成为帝国内湖;

    东北也将到达今黑龙江口地区,并跨过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拥有库叶岛和千岛群岛;最西端更是濒临里海东岸,咸海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国内湖;

    西南方越过阿富汗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濒临波斯高原,陆上最南端进入越南境内,疆域最南到达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东端拥有包括今台湾和今日本占冲绳在内的整个琉球群岛。

    尤其是此次去御?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