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帝李治 > 大唐皇帝李治第79部分阅读

大唐皇帝李治第79部分阅读

    好好的再吃过家乡的美味了吧!”

    文成公主冰雪聪明,她能感觉到眼前这个以前一直缠着自己的稚奴和自己有一道生疏感,开口“朕”闭口,“朕”的,轻轻咬着朱chun,文成公主重新恢复了皇家天女的雍容,跟在李治后面。

    就在此时,后面一阵喧哗声升丸“我们是保护公主的,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跟着。”

    “滚开,我们都是吐蕃的勇士,誓死保护公主,你们敢拦我?”

    那群跟随文成公主来唐营的吐蕃勇士们,看文成公主离开,思索来时对论塞调旁的誓言,个个群情ji奋,有的甚至已经把刀都“呛啷”一声拔出来,场面一下子紧张起来。

    那些围着吐蕃勇士的唐军也是彼此你望我,我望你”不知如何是好,这些吐蕃勇士虽然气焰嚣张,但毕竟是文成公主的护卫,这些唐军对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也是心生怜悯,同情佩服的。

    原来正准备回营的李治猛然止住了脚步”头也不回的冷声道:“以为还是吐蕃不成,这是朕的地盘,大唐的营地,每人抽六十鞭,死了就地活埋,活该找罪受。”

    文成公主心尖儿一阵乱颤,打狗还看主人,他这是不满自己吗,自己何时得罪了他,六年来自己忍辱负重受尽了多少委屈,难道也是活该?

    想到这儿文成公主眼泪夺眶而出,看着李治单薄却又壮实的背影,呜咽的低头下跪在地:“稚……陛下,请你放过这些吐蕃勇士,他们也是护主心切,又不识大唐礼仪,鲁莽妄作,还请陛下能放过他们。”

    缓缓的转过身,李治看着跪倒在地泪眼朦胧望着自己的李雁儿,美人垂泪,心头也是一软。

    而远处那些见到美若天仙的李雁儿下跪的吐蕃勇士则纷纷大叫大嚷的,有的嘴里甚至还不干不净,没有一个有着作为失败者的觉悟。

    “既然文成公主求情,朕就免了他们六十鞭子吧。娄师德?”李治冷冷倨傲的看着远处肆意叫嚣的吐蕃勇士”突然令道。

    “末将在。”一个壮硕机灵的少年一身铠甲从辕门处排众而出,单膝跪倒在地,手中长矛毛尖长直向天。

    “看在文成公主的面上,每人抽六十个耳光,要他们好好张张记xg,嘴那么臭,要是敢反抗的就地格杀”贱民蛮夷,也想和朕决斗,天大的笑话。”李治说完后,低头冲跪地的文成公主笑道:“雁儿姐请起,不值得为他们求情,萧陵那小子也在,只不过今早犯了点错,要不雁儿姐和朕一起去看看?”

    文成公主不知为什么,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明明站在自己眼前,她却感受到了一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哦,走了,我现在是吐蕃使者,是萨木甲汉公主了,文成公主眼睛里透出深深的悲哀,可是我为大唐付出了那么多啊。

    李治、文成公主走了,单玲玉也跟着走了。

    似乎在男人遍地的唐营中,女人的待遇要好得多,尤其对方还是一个肤白胜雪眉目如画的大美女,尽管神sè肃杀凌厉,但没人会想到这是个用剑的高手,否则哪怕单玲玉再美,也不可能让她带剑靠近李治的。

    三人走后,一干唐军蜂拥而上,那些吐蕃勇士个个都是吐蕃一等一的精锐,见此场景,大怒,明白要被抽耳光,这比抽他们一百鞭子还要让他们难以接受。

    娄师德皱紧了浓眉,眼前一百个吐蕃勇士,看样子都准备拼命,难道都杀了?

    就在此时,归海一刀悄悄的靠近娄师德身边,娄师德一惊,待看清归海一刀正要行礼,却被归海一刀拉到身旁,一阵耳边si语。

    娄师德听完后大骇,吃惊的看着归海一刀。

    归海一刀则是看着娄师德摇摇头,这孩子还很nèn啊!

    娄师德看归海一刀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顿时怒气腾生,转过头下令道:“君前拔刀,罪责不赦,来人,就地格杀,一个不留。”

    远处跟随李治来到营帐处的文成公主突然听见一阵粗吼,那是人临死前绝望愤怒的吼声,文成公主和单玲玉都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治,她们不是傻子,已经明白身后发生的事了。

    “我得地盘我做主。”

    李治头也不回的悠然迈入营帐中。

    后面的文成公主脸sè苍白,委屈的只是紧紧的咬住嘴chun,面对百余亲卫的惨死,一声不吭,脑海中却止不住想起逻些城下苍凉豪迈的一幕,一个决定蓦然在心中暗暗下起。

    那单玲玉看看那瘦削的背影,对身旁的文成公主道:“杀伐决断,不容丝毫侵犯,好霸道的少年天子,怕又是一个秦皇汉武。”

    “稚奴长大了,再也不是原来的稚奴了。”

    “你不也不是原来的李雁儿了吗?后悔了?”

    “嗯!”

    ※※※※※※※※可爱的分界线※※※※※※※※

    小妖:第一更送到。

    顺便说一点,本文有很多狗血情节,但不至于出现那种“跌悬崖捡神功”的事,目前大家猜的后续情节,和小妖想要写的和即将写的,大多是差了许多的,为了一个女人放弃吐蕃,嗯,这情节小妖还从来都没想过,爽文要想爽,就像练武一样,有一个奇遇的过程,而不是天天打怪胜级,一个大的决定,是有其前序的。

    逻些的未来,出自李治之手,但导火线却由文成公主去点燃。言尽于此,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因为吐蕃一战结束后,本书会更好看的。

    推荐有吗?,!。

    第三十九章 文成,你给朕闭嘴

    太阳一落下高原,唐营便是一片暮色了。

    此刻唐军中军大帐中灯火辉煌,一片歌舞升平,唐军将领中彼此推杯换盏”嬉笑连连。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文成公主思及来意”心念一闪,肃然行至帐中,躬身行礼:“陛下,此次文成入营,多有唐突,尚望狸下鉴谅。”,李治今晚喝了不少的酒,但李治酒量一贯很好”前世校足球队聚餐那都是撑到最后的人,此时头脑清醒,但脸上却是醉眼朦胧,在酒精的麻醉下,释然笑道:“文成公主请坐吧”同是大唐儿女,众将军大臣都在”有什么就尽管说吧?”

    “多谢陛下,也扰了各位将军大臣们的雅兴,文成先行告罪了。”说到正事,文成公主立马振奋精神”微微施礼。

    分作两旁的大唐文臣武将们自是连连谦虚,待静下来,文成公主平了平心中的浮躁之气,恭敬的脆声上秉道:“文成此来是为吐蕃而来?”,“哦?为吐蕃谋利来的?”李治的声音不咸不淡,很是玩味,周围则顷刻安静下来,这话题,果然是能打扰雅兴的,文成公主一点都没说错,众将屏息,没有一个人再举杯痛饮。

    文成公主静静的看着李治的眼睛:“文成本为大唐女,自当首先为大唐计策。”

    “说吧,朕和文武大臣听着呢。”

    “陛下,你是天下至尊,文成没有看错的话,此次你远征吐蕃怕是为了解吐谷浑之困吧,如今吐蕃已经废了,陛下何必赶紧杀绝,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

    李治略一思忖:“文成公主且把话说明了,朕尚稚嫩不足以理解文成公主所谓有害无利之言。”,文成公主叹息了一声,摇摇头:“陛下何必自谦,文成也没有比陛下和各位大臣们更高的远见……今日在此,文成就说说心里话吧。

    文成在吐蕃六年,孰能无一点留恋之情也固想挽回吐蕃的危难,但心中也自知难为,本不欲说,只是根在大唐,到了如今的时势,却是不得不说。

    吐蕃灭亡难免”三皇五帝”夏商周至今谁曾见过万世不朽的王室王族?文成身为李唐之后,仔细想来,覆灭吐蕃,不如在吐蕃建立一个可以操控的政权,以此控制高原百族,否则没了吐蕃,以汉人想要控制高原上这些桀骜不驯的英杰,文成以为这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幽幽穷途文成不想看到大唐的失败。

    陛下要在这里实现辉煌的功业,文成心里很是清楚。绲鹏扶摇九万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文成又岂忍陛下和大唐做燕雀?凭心而论放过吐蕃,实在是文成为大唐思虑已久之计,望陛下能够……,“闭嘴文成!”

    “陛下……”

    “朕叫你闭紫”

    李治将举到半空却一口没喝的酒杯重重的往桌上一拍,“啪”,的一顿,酒杯竟被震裂了,酒水四溅开来,在安静的营帐中,清晰可闻”众将闻之皆惊。

    文成公主有些恍惚起来本来他已经拿定主意为吐蕃求情,尤其是在百名吐蕃勇士被就地格杀后那心中的同情心不可抑止的溢出来了,但此时得见李治愤怒的样子却又犹豫后悔了,不知再说什么。

    李治觉得自己很清醒了,但此刻却似在做梦,这还是当初那个自觉为大唐献身的女中巾帼吗,曾几何时,文成公主成为自己幼年心中一个朦胧的梦幻,使自己一直陷入在童年幻想的纠葛之中。

    可是,文成公主这一番倾诉,却让李治心头大怒,李治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过,若不是确认眼前的是自己曾经喜欢过的雁儿姐,李治发誓会将说出这种话的人斩杀殆尽的。

    这是叛国,对李治来说,这就是叛国。而且更是对自己和三十万大唐英儿努力的视而不见,我们大唐能打败吐蕃人,难道还害怕吐蕃脚下的狗?

    若是自己听信了文成公主的谣言,放过了吐蕃,来日等吐蕃强大了,猛虎下山威胁大唐的时候”自己那时将对谁诉说,自己的子孙后代怕是也恨不得把自己这个祖宗的坟给掘了二李治实在想不到,自己对雁儿姐的印象竟会改变的这么快,相见不如怀念”见面后竟然如此轻易的打碎了自己心中的美好印象,庄子说的真好:不如相忘于江湖。

    无论自己内心如何痛彻心扉,李治都无法无视文成公主的“j计”。

    刹那之间,李治竟然觉得自己不清楚自己了,而在登基前,他对自己的性格是毫不怀疑的!

    若是放在以前”李治哪怕心里盛怒,都会满怀怜惜的婉转拒绝文成公主”不让他心里介怀,可如今,仅仅才做了不到两年的皇帝,李治就己经养成了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绝不因为他人和自己亲疏而转移,哪怕一句退缩软语都不肯说。

    不知何时,当才能惊世的文臣,横刀立马的将军,妩媚动人的妃子倒在自己脚下时,李治的心也变得高高在上起来,李治曾经不愿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因为权力和地位变成另外一个人,永远还是那个嬉闹成性的“九皇子”。

    也从来不隐晦对过往一旦坐上皇帝宝座就胡作非为的皇帝,嘲笑他们“不够淡定”,此刻却由衷的明白原来时空汉武帝、李隆基一流”他们都是做了数十年英明皇帝才ps在晚年昏了头了,较之自己,可是强多了,皇位哪怕是铁石之心日久经年也能迷失于无形的?

    李治悄然站起来,迈到文成公主旁,直直的越过,等到了帐帘处,才静静的道:“文成,还有众爱卿,跟朕来吧。”

    李治走过去了,众文武大臣赶忙起身答应,越过文成公主时竟没有一人敢对文成公主说一句话。

    眉毛下敛,嘴角下撇这是什么?说明陛下生气了,众人现在可不敢和文成公主这个语出惊人的地雷套关系。

    待众人离开后”伺候在一旁的小桂子慢了一步”从文成公主边上路过时”小声道:,“雁儿公主千万不要再惹陛下生气了。”

    文成公主悠然一笑,默默不语。

    小桂子心中一叹,闷头出去了。

    文成公主心中一叹,也最后一个出去了”到了帐外,一直等在帐外的单玲玉问道:“刚才听那小皇帝似乎大发雷霆,出来时面色铁青”好似见到了杀父仇人一般怕是碰钉子了吧。”,文成公主苦笑的将刚才自己话简单的重复了一遍,这番话是她心里顷刻间酝酿的,连单玲玉也没来得及告诉。

    “你对自己总是苛求过甚。家国天下本是男儿家的事,你操那么多闲心又何苦来哉的,想学当初的平阳公主也做一番事业,做个女中豪杰?情理人欲纷纷都要兼顾,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好事,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自找苦吃?你啊你,姐姐都不知如何说你了。”

    说也奇怪,和单玲玉相处六年,自家姐姐的几句话,文成公主一听完便顿感舒心清爽不禁笑道:,“姐姐知道雁儿没那个志向的,说的文成惭愧极了。”

    单玲玉不禁笑道:,“还不快跟上,要不然那个小皇帝怒气没处发到时候盛怒之下看了你都不是说笑的?”

    文成公主惊讶道:“稚奴不会的,他一定不会杀我的,玉姐姐就知道吓人”好挑拨离间达成,不轨之心,?”,“姐姐待会跟在你身后,你看我眼力行事,姐姐看的出来,那小皇帝是个狠角色。”

    文成公主肃然道:“文成只愿化解唐吐纠葛心中所思有吐蕃”但更多却是大唐一片对大唐的赤子冰心,不曾有丝毫变过。”

    单玲玉没有丝毫惊讶只是一笑:“没有变过,若再过两年,怕是你真的要委身那松赞干布了吧”毕竟六年来他爱你如一,到时候孩子都生了”还说没变?你已经变了。”

    “姐姐……”

    “六年间,松赞干布尊你重你,爱你怜你,更不曾逼你,只有那一次……,你敢说,时至今日你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动心?若不是松赞干布暴毙”怕是不久你就要真正的被征服了,像当初你和松赞干布的诺言一样,身心都顺了吧。”单玲玉直视着文成公主的眼睛,待发现文成公主眼神微见慌乱,心中更是对自己刺杀松赞干布感到庆幸,如此好的鲜花如何能插在那堆牛粪上,还是高原上的牦牛粪。

    “是吗?”,文成公主虽然惊愕,却也立即感到一阵轻松:“也许吧,日久生情,但我终究胜了松赞干布,没有被他征服,不是吗?”

    单玲玉嫣然神秘一笑:“松赞干布也一定是死不瞑目的,他当初信誓旦旦”说“一介女子有何了得?”却没想死时他的王后还是处子完璧之身,真是天大的笑话呢。好了”走了,你不是要为你的大计和松赞干布的对你的情义向小皇帝说清吗,再不跟上,小皇帝生气了”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哦。”

    “死不瞑目?”,文成公主心中略感惊讶”姐姐是如何知道松赞干布死不瞑目的”这中间也只两三人而已,禄东赞、自己、论塞调旁,连心赞普芒松芒赞都不知其父死状的。

    “快走吧。”

    单玲玉拉着文成公主急匆匆的追了上去”没等文成公主想透便拉着跑出老远。

    ※※※※※※※※可爱的分界线※※※※※※※※

    山风凉爽”碧蓝的夜空星斗满天。

    当文成公主和单玲玉赶到时,却发现李治和一干文臣武将们怔怔的站在一片空地上,一动不动”如同中了癔症。

    两女都是一呆,随即单玲玉推了文成公主一把,文成公主踉跄的向前几步”回头看了看单玲玉,待见到单玲玉点头鼓励,才好奇的凑上去。

    她相信自己是为了大唐,当然也有吐蕃影响自己,但自己的提议不好吗?这样想,文成公主反倒觉得塌实了。

    文成平时心中也自诩红颜名士,不逊色须眉豪杰,远嫁吐蕃就是心中存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依靠自己独特的智慧与才华,和亲吐蕃”让两国永蜒为好,打开一条独特的功业大道,想到这,文成公主觉得玉姐姐没弃说错,自己心中终究是崇拜那平阳公主的。

    但是当文成公主越众靠前”眼角余光稍稍扫了一眼前方,便脸色苍白,前方分明是一座巨大的“坟场。!……!

    [奉献]

    第四十章 唐军墓前,惊世之才许敬宗

    黑夜蜷缩着,紧抱着大地,四野黑贱贱,天也变得y沉沉的,在文成公主眼里,眼前绵延起伏看不到尽头的墓群,像怪兽一样张着黑洞洞的大。(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仿佛能把人吞进去。

    天空中的月亮撤着银光,圣洁而又轻柔”像情人的手,但眼前浮在空中的鬼火却在墓上像鬼hun一般飘dàng,不知不觉间,文成公主轻移莲步,像李治靠拢了数步,恨不得立马抓住李治的手臂,来缓解莫名的心慌慌”她总好像有一只黑手从身后向自己的头顶伸来……

    “啊!”

    文成公主惊得猛地瘫软在地”suxiong止不住的起伏,李治错愕的收回了手,他只是下意识的探出了手,本想把她拉到近前,却不想就听见一声惊呼”然后看见文成公主午夜惊hun般大惊失sè。

    李治心中无奈的笑了笑,女人啊,刚才还大义凛然,巾帼不让须眉,一转眼,就吓成这样。

    “大家都坐下吧,朕今天在这里说一些话,各位爱卿听来也为朕斟酌一二。”

    “喏!”

    众人尽管奇怪,但还是依然而坐。

    文成公主感谢的抬头冲李治眨了眨眼,她知道这是李治避免让自己尴尬”这让她忐忑的心情要好得多了。

    见众人都席地而坐,李治也盘tui悠然坐下。

    清风,明月,墓群,百十位大唐文武一起席地而坐,这景象想来却是十分诡异的。

    李治莞尔一笑,感觉有点大题小做恶搞了,不过今夜确实是有点嘱咐乘这个机会道出来。

    “各位爱卿,可知朕煞费苦心,来到这墓前意yu何为?”

    众人一愣,还不是为了文成公主,难道还有别的?就连文成公主也是如此,本来见李治怒气冲冲的带着众人出来,必以为有一番慷慨ji昂的训话”却没想此时竟由此一问。

    “唐俭你说。”李治撇了一眼一副观音坐莲低垂眼角的唐俭就是一肚子气,真当朕是昏君了,至于凡事缄默三思嘛。

    唐俭起身肃然一躬:“吐蕃将灭”大业于前,陛下有事教臣地等。”

    唐俭这话道出了李治此番作为另有他意”却又没道出到底是何意,老狐狸一个,不愧为政坛不老松。

    盯着唐俭良久,李治默然摇头,这些国公丞相的,治国老成,但开国却不能让这些老家伙们再插手了,已经没了当年的锐气。

    李治一笑:“萧陵,说说”什么是天下大事,千古留名的大业?”

    今天刚刚犯了错误的萧陵”闻言不敢怠慢,正sè的起身,看着远处鬼火悠悠的黑sè墓群一字一顿的道:“立君,定国,平天下。”

    “那么我们现在在做的什么?”

    “自是平天下了。”

    “说的好!这便是朕想对你们说的。”李治不禁大笑一阵,让一老一少的两人坐下,便将心里诸般事体缓缓道出。

    “刚才在大营中,众位爱卿中很多人在听了文成公主的一番陈词后都大有心动”想要止兵为武,放过吐蕃扶持一傀儡,朕真正生气的恰恰就是各位爱卿的态度。朕今天带各位爱卿来此”就是想让各位爱卿和朕一起看看这些墓群,一将功成万骨枯,一路行来这胜利是何其不容易,想必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各位爱卿当时那犹豫的态度,如今思来如何能对得起那死去的无数汉家子弟。”李治目光炯炯,但说话却轻声细语,似乎怕惊了墓中英灵。

    “如是大战连绵,各位有此犹豫”朕也能谅解。可是如今天下莫之能敌,众位却为何心中怯了,竟放不开手脚,许敬宗,你最是善于经营之道了,若是耕田,一年能谋利几何?”

    “农事艰辛,劳作苦身,十倍之利足矣。”一谈道钱,许敬宗立马双眼泛光,他平生最是爱钱,哪怕只是听了“钱”这一字,也是甘之如怡。

    “若是贩卖珠宝美玉,又如何?”李治问。

    “珠宝美玉无价,其利百倍不止。”

    “若是得之一国,其利如何?”

    “一国?”许敬宗大是愣怔,一时语塞”怔了片刻才〖兴〗奋道:“邦国若能买卖,其利若滔滔江水,万世不绝!”

    李治淡然道:“譬如,尽得吐蕃人口、百姓、牛羊金银、土地财货,归属我大唐,较之扶持一傀儡每年得些不起眼的进贡又如何?”

    “……”,许敬宗默然,众臣默然,文成公主默然,吐蕃太大,部落种族太多,在场之人大多没有想占其地,治其民,可是李治这么一说,在场不少人动心了,一国所有”怕是能让三十多万人每个人腰间都鼓鼓的,满肚子流油。

    想了良久,许敬宗低声地”“如此,价值无算!”

    李治看了看文成公主难堪的脸sè,轻松笑道:“算,怎么不算,就现在”给朕算个清楚。”

    若是别人必定很能应付,但许敬宗嘴上说无算,但不到片刻就板着指头给众人一一算道。

    “雪域高原物产丰富,牛羊以千万计,我汉人耕作需要无数耕牛,虽已立国数十年仍然不宽裕”很多人家几家合用一头耕牛,但若是得其国,赶千万牛羊下高原,怕是不到十年,就能为我大唐增加数千万头耕牛”期间带来的收成臣估计”怕是得增加三成,我大唐有不少归顺的异族部落,其中游牧本事也不在高原人之下”我皇大可以让他们上高原,只要在此设置官府驻军”再对那些牧民教化一二,让他们心向我大唐,每年又能贡献数十乃至百万牲畜,就好像流不尽的甘泉,滋润我汉家农户。”

    李治微微点头,目光在听了许敬宗的话后如火焰般灼热!

    许敬宗侃侃道:“而且如此一来,也能在短时间内遏制高原诸族,高原诸族虽分散,部落不及突厥铁勒那般庞大,但地处要害之地,居高临下,实属我矢唐后院,后院着火”国之危矣。

    得高原,则北能护估丝绸之路万无一失”南可威胁南诏地区,西可封锁大食帝国,东可养我大唐百姓,天下尽处包围之中,兵锋之下”一旦有变故出生,随时可救援,实属兵家不可弃之地。然则,若是放弃后”吐蕃虽然实力锐减”但难保不会再强大起来,哪怕我大唐今后以礼相待,但血战之恨却已扎入吐蕃人骨碎之中,再难根却,譬如战国长平大战后时赵人对秦人的恨,放弃就意味着资敌”实属大大的昏招。

    况且哪怕吐蕃一蹶不振,但一旦有一天高原有英雄豪杰乘风着水而起,那时只要继续与我大唐修好,麻醉我等”他日时候一到,休养生息后必是另一个吐蕃。

    所以臣以为”要高原长久附庸最后成为大唐领土,就不能留下吐蕃。

    当然先阶段,我大唐三路大军齐出”开阔疆土,还不能一下吞下这么大块的肥肉,那么就需要一个驯服的高原”所以即使要扶ps也不能扶持吐蕃,而因另选一个部族为统领,然后再以此位让那些部族自相残杀”消耗他们的实力,此为现阶段遏制高原的根本所在,然后才能思索鲸吞消化这一片广袤的土地!”

    晚风吹拂,拂过山冈”许敬宗咬字很重的山西口音在风中传得很远。

    听着听着,李治有点傻,本来自己仅仅是一问,但却没想到这个在自己心中和“佞臣”颇为接近的许敬宗竟有如此见解,较之自己的看法还有高明,下意识的李治紧紧攥住手,双手竟微微有些发抖,自己小视古人了,这些都是名人啊,大唐未来的宰相”哪一个是简单的货sè。

    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使李治当真如醒瑚灌顶般猛醒!

    骤然之间,三对吐蕃的处理办法越加清晰,一举一步心中格外透亮。

    李治登位以来,寻常臣子泛论朝策,李治听得多了也麻木了,往往都是不得要领,最后还是要自己去思考取舍”累得很。

    许敬宗却迥然有异,以大唐的利益为立足点,剖析利害应对,句句要害,策策中的,当真是高屋建瓴。

    走了走了,许敬宗论天下大势之时,和其本xg有关都是以自己为绝对中心”及至到了天下这个大棋盘,自然就以大唐为绝对中心,而这种论述无疑是李治最喜欢的,一团乱麻的纠缠”竟被他刀劈斧剁般几下就料理清楚,完全不需要李治去取舍决断!

    此人果然是和坤一样的人才,爱财好sè如命,但这一番话证明,此人真的是有大才的啊。

    但李治还是皱眉道:“若是朕鲸吞,又如何?”

    许敬宗浅笑道:“若是如此,大唐将在高原上纵横往来,莫之能敌,但高原苍茫,山高林密,地域荒僻广袤”气候迥异复杂,部落分布如银河繁星,任谁也不能一战或数战胜之灭之,最后难免陷入一场场无休无止的大战小战,徒耗国力。

    然则,这些高原蛮夷虽素来冥顽不化,但实力决定成就,和野心勃勃的禄东赞一流相比却是简单对付的多,又心慕中原,既然不能暴力控制,那就用我大唐繁华磨去他们的意志”堕落他们的思想,再联合南诏各属国,封锁他们可能的南下路线,另一方面,征召高原骑士组成军团,再派皇家军校的军官充当他们的中级军官,他们就更不能逃脱我大唐手掌心,只能困死高原,无有作为!

    数十年后,此必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那高原骑士蛮狠霸道,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好兵员”一旦据有此高原,两百多万黎民尽归陛下麾下”一旦烽烟起,顷刻能组成七八十万大军,稍加训练,怕是定能惊动天下。

    如此纵横捭阖”陛下的千古大业如何不成?”

    “许敬宗,你当真是惊世奇才!”

    瞬息之间”李治猛地跳起来惊道。

    作为帝王,如此夸奖臣子之语自然要写入起居录,甚至转入正史,那是真正的要留名青史,如那管仲乐毅一般,受世人称颂。

    如此赞言”即使许敬宗这样久经风云变幻的老辣谋臣还是忍不住拜倒在地,连程谬赞。

    尽管已经平静下来,李治还是情不自禁的上前扶起许敬宗:“爱卿一席话朕大是解huo。但不知接下来有何具体方略?如何让那草原百族臣服?”

    许敬宗几乎不假思索:“杀鸡儆猴,挑拨离间,赶人下山,密谋夺权。”却是点到为止,没有再说。

    李治默默思忖片刻,已经想得清楚,觉得许敬宗的方略实在高明,心中大是轻松,不禁第一次轻身向许敬宗拜谢:“爱卿长策,朕带天下臣民拜谢!”竟是深深弯腰一躬,超过了九十度,大礼参拜。

    俗语云:礼贤下士。但在大唐开国待客的礼仪中,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这样做,哪怕是李世民也是如此。

    许敬宗突然有种士遇知己者死的心情,深感李治的敬重之情,也不言语,只是拜的比李治更低,头都快碰到地了,嗯,韧带真好。

    李治起身扶起许敬宗思忖一番,终于下定决心:“好!许敬宗”待朕灭了吐蕃,朕在高原设西藏府”封你西藏都督,若你能完成你所说的长策”他日你便是大唐第一个异姓王一西藏王!”

    一语惊四座,许敬宗这下猛地跪在地上”趁着众人没有反应过来大吼:“臣谢陛下隆恩,此生必拿下高原“……西藏,永远让它成为我大唐的领土。”

    许敬宗心中大喜,这个西藏王我集定了。

    不理周围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李治心中哀叹,好像当初自己也是如此对薛仁贵说的吧,唉,这样可不好,总喜欢给别人开空头支票”要是以后兑现不了怎么办?难不成杀了?

    谢过我皇。许敬宗这就下去安排。”

    李治翻了翻白眼,至于这么急着当王吗”但面上却是慨然一叹:“爱卿如此忠勇谋国,朕实在心中感动,还请注意身体。”说罢回身对小桂子下令:“爱卿以后在此艰难,傣禄加十倍!”许敬宗笑了:“谢过陛下,五倍足矣!”

    看着许敬宗认真的样子,李治确定他不是恶搞,否则非抽他一顿,得找人盯着,可不能让他贪污的太多,得给朕留大头。

    李治的做人原则就是,给大家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一条活路”不到万不得已,不搞赶尽杀绝。贪污只要还能忍受,大头只要到了自己荷包里,那就没太大问题,嗯,这是原则问题。

    “文成,本来朕还想再说说你的,却没想许爱卿大才把朕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朕也就不再多说了,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吧。”

    “刘仁轨?”

    “末将在。”刚才听了李治对许敬宗的陈诺,刘仁轨心中大为羡慕,赶紧应道”盼望着哪日也能有封王的机会。

    “你过来。”李治很神秘的笑道,刘仁轨不解的上前。

    李治在刘仁轨耳边轻语一番,刘仁轨先是一惊”随即大惊,待李治说完后,刘仁轨看向李治的眼神都变了,陛下太可怕了,也太无耻了。

    “没问题吧?”

    “末将必完成草令。”

    一旁的众臣,都是满头雾水,只有陷入i茫中的文成公主听到了“一个士兵的失踪”,云云”其它就在不清楚,但女人的第六感让文成公主知道,逻些完了,吐蕃完了。

    不知为何,文成公主竟觉得一丝畅快和满身的轻松。

    第四十一章 失踪的“士兵”,美丽的巧合

    公元6-44年,夏初四月初六,逻些城,天车晴朗,万里无云。(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高原的早晨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远处的雪山好似神的住所,云峰之颠笼罩在森冷神秘的冰雾中,氤氤氲氲如絮状缠绕,风淡云清的。

    但对于逻些城里的贵胄元老们此时一个炸雷却击傻了所有人,文成公主交涉失败,唐军大军压境。

    这些元老们虽然都曾经有过或多或少的战场阅历,但毕竟老了,有多少年没有上战场了,有的更是在家颐养天年,早早离开军旅,不再过问你争我斗,即使唐军兵临城下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二三十年的疏离,即将亡国,让这些吐蕃曾经的老将们都傻了。

    他们不熟悉唐军斗战的威力,只是知道连禄东赞都全军覆没了,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大军真正杀来,他们是不会惊起的,他们的神经在漫长的荣华富贵的悠闲岁月中,早已磨得麻木了。

    不过当看到唐军只有三个千人方阵到了逻些城下时,想想自己城里三万精锐,如果权贵们再尽起私兵,怕是七八万人也能组织起来,纵然战力稍差,也是胜定无疑,完全不去想唐军后续的二十多万大军,所以此时尽有点得意洋洋,实在是鼠目寸光。

    尤其是那些随着禄东赞一起做出莫大攻击的元老们,站在城楼上指着黑甲红披风的唐军,竟还在极其滑稽的津津评点唐军的缺陷。

    “战马上最前的是谁?唐军怎么派了一个小兔崽子?毛都没长齐。”

    “我吐蕃勇士威武勇猛,世人谁不知道?回去吧,你们是攻不进来的。”

    “禄东赞完了,可我们会不会完?”

    “当然不会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覆灭了我吐蕃四十万精锐,唐军还能有多少人,怕是万余不到吧?”

    “老大人,唐军来势凶狠,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打?”

    “嘶嘶吼”

    连天马嘶声猛地凭空炸响,那些正自我安慰的吐蕃元老贵族们一片惊呼:“,哎呀唐军好战马哩!”

    那刚才才松下来的心情,骤然惊起,心下也喘喘不安起来。

    可惊呼未了,脸色骤然凝固了,三千唐军突然扬起手中的古怪盒子,不待终元老细究,一阵“嗖嗖”的声音,天空骤然多出一阵阵箭雨,那铺天盖地的箭雨威力让他们目瞪口呆。

    逻些城墙上的亲卫家奴们拼了命的用身体挡出箭雨”但仍有许多贵胄元老被射死,这突然的袭击,吓得这下早安乐惯了的贵胄元老们惨呼连连,转身就逃。

    唐军的箭雨只是三轮,但城墙上顷刻插满九万支铁箭,满城墙上都是惨叫哭喊与鲜血飞溅,然后竟是死一样的沉寂了。

    接到唐军来攻的消息,论塞调旁快马加鞭的从王宫中着急赶来,结果到了城墙时就呆呆的望着一个个被抬下来不知厉害的吐蕃元老们,愣了片刻,论塞调旁二话没说,竟是不顾身边人阻拦,亲自爬上城楼。

    当看到唐军只有三千人来攻”示威性的放了一阵箭雨就再无动作后,论塞调旁才微微松了口气,下意识的摸了头上的汗珠。

    松下心来的论塞调旁皱眉问左右道:“公主失败了吗?唐军为何只派三千人来”又好像立威一般放了一阵箭,谁能告诉本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跟随论塞调旁赶来的人,虽爵位官职较高,但也是匆匆赶到,所以都没有说话。

    闻言,那些刚刚从城上下来的一些守城小将忧心疑惑道:“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早唐军射进许多份信,城中元老们看了后就都来城头了。”说着将一份还带着血迹的箭书递了过去。

    论塞调旁看了一眼那小将,接过箭书,缓缓打开。

    看完后”论塞调旁早已阴沉着脸,一把扔掉箭书:“李治小儿欺人太甚,他〖日〗本相必手刃此等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