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乱世烽烟 > 乱世烽烟第40部分阅读

乱世烽烟第40部分阅读

    定会小心,但是苏州城孤王势在必得。”李景遂信心满满笑道。

    正文 第145章 劝降

    更新时间:2013-1-24 8:18:27 本章字数:3220

    (求收藏!)

    姚君生离开,李景遂再次打开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出兵吴越进军苏州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无锡县走陆路,另一条就是走运河水道直接进军苏州,第三条则是从江阴走陆路向苏州进发。

    之前吴越进犯时,吴越水军未曾有一战,因此他也不清楚吴越水军的战斗力,虽然江都水军在他眼里很是强大,但在不知吴越水军实力的情况下李景遂也不想过多消耗的,与水路相比他更倾向于陆路进攻,毕竟吴越马步兵的实力已经被他看在了眼里。

    吴越马步兵的实力,李景遂已经从李从嘉和李弘冀的胜利中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不堪一击,因此他意图将主攻路线放在陆地之上从无锡或江阴出兵苏州,水路只做策应。

    李景遂放下地图似乎是看到了胜利已经再向他招手,正在为自己的想法感到高兴时,眭昭符不请自来。

    近日以来由于吴越对战俘之事一直没有任何态度,李景遂都在观察着常州的官场,除去眭昭符之外,其余人在李景遂的眼中皆是不值得一提,但是眭昭符是李弘冀的人,是个很精明的能吏,他就算是想拉拢也找不到好的方法,何况李弘冀的探子也是时时刻刻的在盯着。

    以往李景遂想主动来找眭昭符,眭昭符总是各种借口回避推脱,如今他主动找上李景遂了,李景遂就明白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是端了会架子才会见了他。

    会客厅内李景遂很随意的坐在胡凳上,盯着眭昭符消瘦的脸颊笑道:“眭刺史深夜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眭昭符苦着脸说道:“殿下,下官确实有事,如今吴越进犯战事结束已经多日,战俘之事吴越一直没有任何的回复,这一万五千人吃喝用度俨然一支军队,我常州一直就不富裕,现在已经是无法承受了,下官还想请殿下想个办法。”

    李景遂在心里一笑,故作叹了一声道:“这事孤王也没有任何的办法,眭刺史也知道孤王来了常州有几日了,一直对此没有任何的办法,孤王也只能坐等啊!”

    李景遂无意将朝中刚刚确定下的大事说给眭昭符,李弘冀江宁府的据点被连根拔除,朝中的消息萧俨等人知晓早晚都会给李弘冀知道,但是没有信鸽的传递,快马也要一天时间,虽然早晚李弘冀都会知道,但他不想李弘冀现在就知道此事,此时就开始部署,江都晚一天知道晚一天部署,对李景遂来说就更多一些优势,就更容易将李弘冀抓在手里。

    “殿下可否去书信催促一番?”眭昭符看不出李景遂真的心急,再次问道。

    “这可不好,孤王也没有私下与吴越交换书信的权利啊!”李景遂摇头道。

    看着眭昭符一脸的苦相,李景遂笑着提醒了一句道:“眭刺史应该知道吴越国内现在有些纷乱,对于战俘之事分成了两派,孙承佑因此也被降职,所以孤王认为这些战俘的去路还要提早想办法啊。”

    “下官怎么想得出办法?之前郑王殿下就说过此事,就算是吴越不要这些俘虏,我国也要将这些战俘打散了分配,还要派大量的人手看管,可是将一万五千人打散我唐国也没这么多的地方安置啊。”眭昭符叹道。

    原本眭昭符认为战俘留在常州,常州也会因此得一些好处,可是哪里想到吴越钱俶会没有人性的抛弃为他效力的子弟兵,时间拖到现在这些俘虏居然成了烫手的山芋。

    “指着吴越赎回俘虏已经没有可能了,不如孤王给眭刺史指条明路吧。”李景遂笑道。

    “请殿下明言。”眭昭符点头。

    “劝降。”李景遂看着眭昭符笑说,“只要眭刺史帮着孤王,那么这些战俘孤王都要了。”

    李景遂早就有此意,吴越无意赎回战俘,将这些战俘送去做苦役确实有浪费,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军人,给了武装就能上战场,能为他所用对他的未来也是一个助力,就算是这些战俘不真心投效也可以为他做肉盾。

    “劝降?”眭昭符一怔,“这要圣上的表态吧。”

    “眭刺史只管做就是,这些由孤王来做,只要他们进入我江都军,常州的日常开销也就少了一些,到时候孤王再给眭刺史每个人头一两银子的奖赏,也能将这些时日的开销抵下了。”李景遂笑道。

    眭昭符犹豫良久,最后无奈的点头应道:“那下官明日一早就派人去做。”

    韩熙载在周朝的待遇不可谓不高,刚一进京柴荣就以国宾级的待遇宴请了他,赏赐了一些金银财物,最后又郑重的阐述了周朝与唐国同盟的态度,听见柴荣如此说韩熙载因为南平之事还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韩熙载的出行一直由李谷亲自作陪,李谷带着韩熙载用了几日的时间游遍了大梁附近的美景,但让韩熙载恼火的是李谷一直不提签订同盟协议之事,因此游玩也没任何心思。

    这也不能怪李谷不谈,都是因为柴荣在看到韩熙载之后临时改变了主意,要李谷尽量的拖着,等待秦凤二州战局的走向,再看赵匡胤援军到达之后的发展事态,若是一切顺利,周朝将会在唐国吞并南平之事上找些事由与唐国谈判,若是不顺利那就真正的放弃南平,直接与唐国签订协议,全力对付蜀国大军。

    韩熙载与李谷老友二十几年后再相聚,难免有很多话要聊,可是几日之后该说的都说了,该去的地方也都去了,韩熙载心中再次烦躁起来多次与李谷讲明,李谷都笑着说圣上要他享受中原风光之后再谈同盟。

    见此韩熙载也明白他就算整天催促,周朝都不会开始谈判。此时周朝上下拖着同盟之事一定是还有其他的打算,在韩熙载的想法来看周朝拖着同盟之事不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唐国吞并了南平,但他知道若是周朝以此为借口,唐国不可能放弃荆南,这同盟之事就算是彻底的夭折了。

    因此韩熙载也不再催促,只能等着周朝主动提起,任由李谷带着他白天四处游荡,夜里花间取乐。同时韩熙载还存着侥幸的心里,周朝拖着同盟不谈不是因为南平而是另有原因。

    陶谷自从出使唐国回大梁之后,已经月余时间,但依旧是放不下秦若兰。韩熙载未到大梁之前他就在做着美梦,如今周朝与唐国即将同盟,陶谷梦着秦若兰改了主意央求父亲带她一起来大梁与情郎相会。

    可是韩熙载随行的几个跟班都是男人不说,并且每个年纪都在四十以上,一打眼看去就知道使者团里不会有扮成男装的女子。

    可陶谷不死心,抓着李谷回府的间歇跑进了驿馆之内问候韩熙载。虽然韩熙载年纪只比陶谷大一岁,但陶谷却是不介意做韩熙载的女婿。

    两人在陶谷出使唐国时就有些交情,一见到陶谷来访,韩熙载也是有些欣慰,本以为陶谷是为了友人间的叙旧,可在听到他总是有意无意的提起秦若兰,韩熙载就明白了陶谷的来意。

    韩熙载也是不经意的说道:“陶承旨,若兰已经许了人家了,若兰知道某出使周朝,还想讨一副陶承旨的字装点门面,陶承旨不会不应吧?”

    秦若兰虽然不是韩熙载和秦娥的亲生女儿,但是他韩熙载还真是不想找个只比他年纪小一岁的老男人做女婿。

    见韩熙载这么说,陶谷一怔忙问:“陶某才回国月余时间,怎么若兰这么快就许了人家了?”

    “郑王殿下给若兰和银枪都军中将领牵了线,下月就要完婚了。”韩熙载笑道。

    这事到不是韩熙载说谎,秦娥求他给秦若兰找个好人家嫁掉,韩熙载原本想过家生子,但是秦娥不同意,韩熙载只好将目光放远了一点,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学生张洎,虽说张洎是他的学生,但是亲上再加亲更合他意。

    张洎军务繁忙,一直脱不开身来与老师谈这些,倒是李从嘉见过秦若兰一面,认为这女子还算不错,韩熙载也肯定不坑害自己的学生,他便代替张洎应了下来。

    张洎对李从嘉给自己安排了亲事也是无可奈何,他没见过秦若兰,不知道人品长相,又没有征得家中老母的同意。

    见张洎有些微词,李从嘉就笑着说秦若兰是韩熙载的养女,这个身份张洎家中老母应该也能接受,并且允诺吴越战事一完便给张洎假期回乡完婚。

    张洎就再无话可说。

    陶谷听完韩熙载的话叹了两声,心中对李从嘉渐起怨恨。见秦若兰没了指望,他也不多留只是小坐片刻就回了府上。

    韩熙载看着他的背影,无奈的一笑,当初他见秦若兰聪慧机灵,将她安排进驿馆只是为了套取陶谷的话。

    正是情窦初开时的少女秦若兰都没有动心,哪里想到陶谷这个半截身子都要埋进土里的老家伙居然真的动了心。

    正文 第146章 联名上书

    更新时间:2013-1-24 8:18:27 本章字数:2823

    (求收藏,求推荐)

    李从嘉近日来做起了甩手掌柜,将银枪都一切事物都托付给了林仁肇去管理,他只是偶尔过去看上两眼,其余时间都是留在府上陪伴娇妻美妾,以及一对可爱的儿女。

    当然李从嘉的心思也不都在家中,娇妻美妾在侧再好,心里有事也是过得不能舒坦。韩熙载出使周朝已经半月有余,一点消息未传回,因此李从嘉总是不自主的想到韩熙载在周朝的境况,但是他的触角无法伸到周朝只能坐等,因此每天都是忧心忡忡,很怕同盟之事出现意外。

    正在李从嘉苦等周朝消息时,钟蒨收到了江宁府几个县内全部大地主送来的联名书信弹劾李从嘉。

    像这种联名书信年年都会有,但是一般都在年底才会有,而且很少会递交与钟蒨。

    这封联名信前几日便已经搁在他的案头,由于钟蒨有很多事情要忙,一直没有时间去看,今天正好空出了时间,打开看了两眼就发觉不好。钟蒨一时怪自己疏忽,收到信未及时拆开坏了郑王殿下的大事,信能送到江宁府衙门那么其他人那里也一定有,若是及时打开通知郑王或许还有方法可解,但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四天了,怕是朝中已经有定论。

    “这可怎么办是好?”钟蒨叹着气。再次拿起看了两眼,想着这事郑王殿下可能还不知便带着书信往郑王府去。

    李从嘉的确不知此事,这会儿他正在哄着三个孩子,乐乐、瑾儿和仲寓,乐乐虽然比瑾儿和仲寓要大,但毕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见李从嘉抱着别人她就不高兴的将嘴巴撅的老高。李从嘉只能一手抱着一个,但乐乐调皮再加上小孩子的嫉妒心作怪,见到瑾儿和仲寓在李从嘉怀里就伸手去掐比她小的弟弟妹妹,乐乐力气不大但也惹得两人大哭。

    周宪见到儿女被乐乐掐得直哭心里也不高兴,但乐乐是小孩子她也没办法,正在和李从嘉哄着被乐乐弄哭的仲寓时就听柳絮进来说钟蒨有要事求见。

    李从嘉将瑾儿交给周宪,走去前厅正见钟蒨一个人坐在胡凳上,正在低头沉思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

    “钟府尹这是在想什么?”李从嘉笑问。

    “殿下,出大事了。”钟蒨听见声音忙抬头,将手里的联名信递给李从嘉说道。

    “什么大事?”李从嘉笑着接过书信,看了两眼才皱起眉头问:“哪来的?”

    “江宁府内江宁县、上元县、句容县等十县的地主联名送来的。”钟蒨叹道。

    李从嘉听钟蒨这么说这才示意他不要出声,仔细的看过之后皱着眉头问道:“今日送来的?”

    “已经放在衙门几日了,今天下官才抽出时间来看。”钟蒨坦白道。见李从嘉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钟蒨又说:“当今圣上怕是也应该知道此事了。”

    “父皇就算知道也无所谓。”李从嘉自言自语道,说完随即一笑又说:“当初本王提出此事时众朝臣都听说过此事,应该不会太过在意,本王自然也有理由说过去。”

    李从嘉凝思片刻又说:“本王就怕此事被人恶意传播出去,弄得大街巷尾都在谈论此事,被周朝在我唐国的探子知晓,打乱我唐国的部署。”

    “此事应该还没有扩大出去,似乎传播者也有意不让普通百姓知晓。”钟蒨自然知道此事被所有人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

    钟蒨见李从嘉沉思,犹豫好一会才低声问:“殿下能否给下官说个实话,是否要这么做?”

    李从嘉笑道:“钟府尹是怕本王分了你的地吗?”

    “不是,不是,下官家中田产不多,不怕殿下分。”钟蒨尴尬的回道。

    “本王跟你说句实话吧,要是这么做那本王就是个傻子,这也等于是在自掘坟墓。”李从嘉摇头一笑。“这定然又是江都和润州弄出来诋毁本王的,钟府尹去帮本王查查这联名信上署过名的地主,问问这事他们是从哪里听来的?”

    李从嘉自然不能在这时将他的真正想法说出来,毕竟这瓜分地主阶级土地之事涉及的方面太广,一切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的局面。就算是他将来上了位都要万般小心的对待此事,或许这一生都没得可能实现。

    “下官明白。”李从嘉这么说钟蒨就明白这又是几位殿下之间为了争位制造出抹黑对方的手段。

    虽然这手段与之前的暗杀相比要高明很多,没有任何血腥,但在钟蒨的眼里来看这无形的刀却是比那有形的杀人刀更是可怕。

    李从嘉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说道:“去查查吧,本王倒是想看看,谁能想到如此手段。”

    若不是李从嘉早在各国使臣来之前就与李璟和朝中的大臣们说过此事,面对这种局面还真不好处理。依着李从嘉的想法,朝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依附在这些朝臣背后的大地主的确有些麻烦,因此李从嘉也想主动去澄清一下,将此事在朝中说开,公之于众让所有的地主阶级能够安心,不给唐国的发展带来任何的乱子。

    “钟府尹要快些去查,从源头上制止此事,不能让这事在坊间发酵,一旦此事被周朝的探子知晓,同盟之事就算是完了,我唐国的未来也将不可预测。”李从嘉再次嘱咐道。

    钟蒨离开,李从嘉叹了一声,这事就算是能够澄清,王公大臣们不会当真,但负面效应一定还会存留,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让那些地主阶级忘记,毕竟对于地主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财富,谁与他们抢土地,就等于是在要他们的命,对李从嘉来说,无论是江都还是润州这一击不可谓不狠。

    但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唐国的未来,他不想此事在坊间扩大,还好如今只是在地主阶级之间传播,但时间一久难免会被有心人传出给唐国带来混乱,地主阶级和佃农的矛盾一直自古就是存在的,此事一旦被佃农知道,再有人恶意引导,那这就是一个引子,处理的不好唐国可能就会从此一蹶不振。

    当初李从嘉做假象时,也只是在各个酒肆茶馆安排自己的人去扮普通百姓,不敢随意的使用普通百姓就是怕被有心人利用。

    如今江都和润州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借此事诋毁自己,让李从嘉万般的恼火,若是这会儿李景遂和李弘冀在场,他真想捏碎他们的喉咙。

    宋珂已经换做妇人的发髻,脸上也退去了原有的稚气,打扮的更是成熟了很多。这些时日除去王珏还拒绝与李从嘉同房之外,他轮流在周宪意可和宋珂的房中过夜,此时的宋珂被他滋润的更像是一朵娇嫩的水仙,娇滴滴的,仿佛一碰就要出水一般。

    午后小睡了片刻,起身时便听说殿下自从正午见了钟蒨,就一个人在书斋内发呆了一个时辰了,宋珂胆大心细也有着自己的主见,见此她带着晚夏就往书斋走去,想问问是否又发生了大事。

    进了书斋见到李从嘉正躺在软榻上呼呼大睡,就不禁一笑,回头撅起嘴唇,给了晚夏一个白眼,低声道:“殿下分明是在做美梦嘛,哪里在发呆了?”

    “婢子也是听府上下人说的。”晚夏连忙道。

    “好了,我们也不要打扰殿下了,殿下应该还能再睡一会,我去找盛孺人对弈,晚夏留下伺候殿下。”宋珂盯着李从嘉,露出一丝幸福的笑意。

    这些时日李从嘉不去军营,在府上也与几个女人一样养成了午睡的习惯,见这书斋内屋子空旷又甚是凉爽,躺在榻上想着下午天气凉爽一些之后进宫要与父皇说明此事的危害,还再整理思路间就不知不觉的睡熟了。

    宋珂进来与晚夏说的话李从嘉倒是在迷迷糊糊之中也听了清楚,但却是困倦得不想睁开眼睛。

    正文 第147章  简单世界

    更新时间:2013-1-25 8:18:16 本章字数:3236

    (求推荐,求收藏!)

    联名上书之事倒是好查的很,钟蒨只是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派人将上元和江宁两县内署名的地主走了遍,得出的消息都是一样,每个人都说这消息从朝中传出。

    钟蒨看了调查结果之后还未与李从嘉汇报就在想着这些人在说谎,钟谟与李德明与任何一派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平日里两人看似就是孤立的个体,怎么可能在这时无故诋毁郑王殿下。

    钟谟和李德明同冯延巳等人一样也是阿谀奉承之辈,但这两人与冯延巳等人还不相同,两人颇有学识,对大事的方向掌控的很好,两人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太过于轻浮孟浪,目中无人,因此朝中人缘并不是很好。

    在钟蒨看来,钟谟与李德明与郑王殿下也没有相互的利益关系,若是如李从嘉所说,朝中所有人都是知道他所做的假象,那么钟谟和李德明也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诋毁殿下。抛去这事不说李从嘉应该没有得罪过两人,一个礼部侍郎,一个工部侍郎,官职都不小,与银枪都应该没有任何的交集,唯一能让钟蒨产生疑虑的就是可能是潜州筑堤和幕府山军营水寨码头的扩建之事,没有给李德明这个工部侍郎任何的好处。

    但时间已经过去数月了,李德明也不会在这时发难,不过想到何六可以在二十年后报仇,李德明隔了几个月发难也说得过去了。

    李从嘉和钟蒨两人皆不需要上朝,在钟蒨将调查结果通知李从嘉之时,两人却是不知此时朝中已经因为这事讨论过数次了。

    李从嘉做事前与李璟谈过,因此李璟一直坚持着李从嘉是为了迷惑周朝,禁止朝中再提此事,几天过去朝中虽然提的人少了,但偶尔还会有一些声音。

    这些发出声音的也是因为,此事在地主阶层广泛的传播,一些大臣家中妻妾很多都是地主阶级家的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为了利益难免就会不停的吹着枕边风,这耳根软的实在没有办法,唐国朝廷自由,这些耳根子软的口又没个把门的,有意无意的就会提起。因此朝堂上已经为了此事不安生有几日了时间。

    前几日见事情已经有些止势,见这几日突然又传播起来,李璟不禁恼火,也在想着彻底解决的办法。奈何一些耳根子软的朝臣一口认定李从嘉此时有这样的想法,将来就可能去做。

    李璟在愁眉苦脸时皇后钟氏就认为应该不去管它,或许这事就淡了,于是李璟也照做了。

    这才是他不管的第一天,上朝时大臣们依旧在谈论这事,似乎李从嘉明天就会带兵上门抢地一样,李璟苦着脸先后打断了数次,讲些别的事情,将他们的心思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连续的几天终于让这些远离了耳边,但在背后依然没有停息。

    李从嘉接到钟蒨的调查结果很是纳闷,他与钟谟和李德明连句话都没说过,更不可能谈利益关系,这两个人怎么就突然的想攻击他了?难道是他的话真的吓到了两人,还是两人根本就是江都和润州的人,一直都将自己藏在最深处,没有被人发现。

    朝中不再谈及此事李璟心里也舒爽了很多,用了皇后的主意有了有一些效果,正准备去夸赞皇后时,李从嘉在临近傍晚时就进了宫。

    李从嘉走进殿内便直言道:“父皇,儿臣是为了最近的传言而来。”

    见李璟不多说话李从嘉很是无辜的说道:“儿臣自知能力不及,也无心皇位,但如此传下去影响对儿臣也很是不好。”

    李璟将身边内侍和宫人全部打发离开,这才笑着说道:“六郎不必再说这事,父皇明白你不会如此做,这相当于自掘坟墓的事就是还在路上的高保融都不会去做,六郎如此聪慧,怎么会这么做?”

    李从嘉叹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自掘坟墓之事,为什么偏偏会有人传呢?谣言可以毁掉一个人,儿臣无意皇位,但也想能位极人臣,辅助父皇治理国家啊……。”

    见李璟的挂着笑容李从嘉接着说道:“父皇,儿臣已经派人查了此事,这只是儿臣为了迷惑周朝来使所说的假象,并且为了让周朝来使相信在周正村和潜州都用了此法,朝中也都知晓,事情过去了月余时间,可是最近突然又传出这样的消息怕是不只是为了让儿臣失去支持。”

    李璟打断他的话问道:“六郎想说什么?”

    李从嘉认真的说道:“自古以来地主阶层与佃农之间就有着很大的矛盾,父皇可以认真的想想,此事若是被人恶意传播出去,在朝野市井间广泛流传会带来什么后果。”

    李璟眉头皱紧,良久像是自言自语的说:“起义?”

    李从嘉说道:“这是最坏的打算,就算是没有起义,在市井间传播也很有可能被周朝的探子知晓,从而阻碍我大唐与周朝的同盟,因此想要制止就要从源头上掐断,只有从源头上掐断,才会彻底的让这传言消散。”

    李从嘉瞄了一眼李璟,见他在等着自己的后话又说:“儿臣也看了江宁府各县地主的联名上书,并且找人去查过此事,所有人都说此事是钟谟和李德明所说。”

    李璟蹙眉道:“你是说钟谟和李德明两人亲自说与那些地主?”

    李从嘉也不能确定这两人到底是为何原因,将快要被朝中大臣淡忘的事情又翻出来,淡淡的说:“此事皆是其府上家奴所说,但家奴哪里有这么大的胆子,定是受人指使,就算不是钟谟和李德明两人主使,或许也是他人授意。”

    “儿臣不知钟谟和李德明两人的用意,或许可以说为了保住自己的田地,但也有可能是为了其他,不管怎么说都已经危害到了我大唐的利益。”

    李璟被李从嘉的诱导,已经想到了最坏的可能,那就是钟谟和李德明叛国投敌,为了帮助他国让唐国造成内部混乱,想助其趁火打劫。

    李璟眉头紧皱,怒火中烧的喘着粗气,瞪着眼看了李从嘉两眼然后又冲门外喊道:“来人,将钟谟和李德明押进大牢,派人严查坊间谁还在传播土地新政,一旦抓到立即打杀。”

    李从嘉见李璟恼火了,心里也是有一丝后怕,毕竟他所说的事都是自己的想法。

    李璟此时语气倒是缓和了一些,道:“此事就此揭过,六郎安心的等待消息吧,钟谟和李德明的事情朕会派人严加审问,若是通敌属实定不轻饶。”

    “父皇英明!”李从嘉恭维道。

    李从嘉又聊了一些与周朝同盟之事,即将告辞离开时李璟说道:“朕得到消息说周朝自从韩熙载去了大梁之后一直拖着同盟之事不谈,朕认为柴荣或许还在等着蜀国对秦凤二州用兵的战果伺机而定,因此我们国内可不能再乱了。”

    “父皇,儿臣有句话一直很想说,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李从嘉点头应了一声,又沉思良久说道。

    “六郎有事直说便是。”李璟微微一笑。

    李从嘉直说:“父皇,朝中忠臣很多,但是佞臣却也是不少,不能任由其再无视朝纲,无视皇威……我朝历经两代帝王,若是想走的更长远就要将这些佞臣一个个拔掉。”

    李璟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李从嘉笑着道:“六郎说谁是佞臣?冯延巳、李徵古之流还是钟谟和李德明?”

    “冯延巳和李徵古儿臣不说,宋齐丘倒台之后,这些人就没了主心骨,在冯延巳的领导之下对政事军事全无意思,只好风花雪月,这些儿臣不管,但是钟谟李德明之流却是不能不除。”李从嘉表情认真,心里却是在想着他如此说李璟一定会认为他是在打击报复。

    “此事六郎就不要再管,钟谟和李德明朕已经要他们下狱,待查明之后朕自有定论。”李璟笑道。

    不管钟谟李德明是江都或润州的人,还是真的投了敌,如今一下狱就不可能再翻身。若是他们两人是为了江都和润州服务,恶意散播此事,宋齐丘和孙晟就是他们的先例,两人就算不死也将没有任何复用的可能。

    李璟看着李从嘉这会儿将所有的不满都表露在脸上,就在心里一笑,心道:这才是朕那个未及弱冠的儿子。这些日子以来李璟看到的李从嘉太过自信强大,从听说白鹭洲八千私兵时就已经让他产生了威胁感,虽然最终解释清楚,可李璟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时的想起。

    在他的眼里李从嘉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练深成的对手,虽然他希望看到儿子们各个都有能力,但此时他还是希望没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帝位。李从嘉刚刚从一进宫就说自己无意皇位,这会儿又想要报复钟谟和李德明两人,加上之前不愿意去争首功等等最近他故意露出的细枝末节,李璟这才将所有的顾虑都打消。

    在他的眼里李从嘉还是嫩了一些,若是换做李景遂和李弘冀两人,他们一定不会多说,而是会暗中采取行动查探此事。

    看着李璟不自觉中露出的明朗笑容,李从嘉随即一笑,心道原来父皇的世界很简单。

    正文 第148章 韩熙载做戏

    更新时间:2013-1-25 8:18:16 本章字数:3310

    (求收藏,求推荐!)

    李从嘉回到府上见周宪几个女子皆在落花轩,内室里软榻上一对可爱的小家伙眼珠一直不停的看个不停,似乎在找着哪个才是他们的娘亲。

    “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李从嘉见此笑着问道。

    “刚刚看到瑾儿会笑了,嘴角弯弯的。”意可笑着说道。

    “孩子已经满月了,会笑也正常了。”李从嘉说道。“昨日这两个小家伙就笑了。”

    “那你怎么不早说?”周宪翘起嘴说道。

    “本王以为宪儿早就看到了呢!”李从嘉笑着说道,然后伸出手指在女儿的小脸上轻轻的摸了一下,就见瑾儿嘴角又弯弯的,类似笑的模样。

    “呀,殿下原来早就知道怎么逗瑾儿笑了,害的我们还在这里等着她自己笑。”宋珂不满的插话道。

    “是你们观察不仔细罢了,我这做父亲最近可是很用心,哪像你们整日就知道打叶子牌,下双陆棋。”李从嘉笑道。

    四个女人被李从嘉这么一说,顿时脸上发红,李从嘉急忙说道:“打叶子牌下双陆棋很不错,适合你们休闲玩乐,本王刚只是随便一说,你们可别当真从此就不玩了。”

    孩子不用周宪操心,一切都有奶娘和仆妇,李从嘉可不想这几个人在他征战之后没有事情可做。

    抬头见宋珂盯着瑾儿,李从嘉想到她前晚所说也想为他生儿子,再想到她从意可那学到用来避孕的方式再次说道:“意可、珂儿,你们听着以后不能再用那朱砂和那些凉药,若是你们想为本王添个一儿半女的就要彻底的放弃,这些药物对身体极为有害,也会造成终身不孕。”

    被李从嘉这么一说,两人顿时脸上更红了。

    周宪白了他一眼,啐道:“殿下也懂得这些?”

    “这可不是本王胡说,是宫中御医所说。”李从嘉将他所说的话推给了宫中御医。

    周宪从孩子满月身体恢复后也开始与李从嘉行房,自然也用的这样的避孕方式,见他说的认真便眨着眼睛问道:“殿下进宫去找御医问此事?”

    “本王去找父皇有些事情,正好回来时遇到了御医,这才问了一些。”李从嘉看着四人说道,“宪儿,你们几个人都要记住,千万不能再这么做。”

    李从嘉说完就在两个小家伙脸上轻吻了一下,走到窗前听见院外张礼的说话声,说道:“听说皇甫继勋刚刚来府上了?”

    “他见殿下不在已经走了。”周宪回道。

    “皇甫小将军有没有说什么事?”李从嘉问道。

    “奴家也没见到,都是张管事所说的呢。”周宪走到李从嘉身边说道。

    “皇甫将军若是有事定会再来的,殿下不要再想他了。”意可也靠过去拉着李从嘉的手说道。

    今日按顺序来正好轮到李从嘉去意可那里过夜,她可不想因为皇甫继勋耽搁了二人世界,可偏偏不如她所愿,两人才手挽着手走进意可轩,皇甫继勋就再次登门。

    前厅内,皇甫继勋拱手见礼,不好意思的说道:“下官入夜来访,打扰殿下休息了。”

    李从嘉笑说:“皇甫小将军不必多礼,本王这会儿也是闲着无事。”

    婢女摆上了茶点,皇甫继勋端起茶杯笑着说道:“下官听说殿下即将发兵吴越,下官也有意……”

    李从嘉就知道皇甫继勋无事不登三宝殿,笑着回道:“皇甫小将军,本王这次只是防守常州和宣州,不做主功,你跟着本王可是捞不到任何功劳。”

    皇甫继勋分析道:“下官明白,皇太弟和燕王殿下主攻苏州,中吴军虽然有上次溃败,但是如今已经换了将领,钱文奉经验要多过孙承佑,肯定会稳守不出,苏州那边定不会很好打,湖州刘彦琛部队虽然全军覆没,但是他只是节度使钱弘偡手下的一名将军,就算是湖州军队不足出兵,吴越内部定会再派军队到湖州防守,若是我国与吴越僵持在苏州,那么吴越国内说不定还会从湖州出兵来为苏州解围。”

    李从嘉按着皇甫继勋的思路说道:“宣德军现在守兵只有一万,若是想出兵还要两万人银枪都才会有所顾虑,因此吴越只能从秀州或是杭州分兵,若是吴越这么做,皇太弟和燕王拿下苏州之后的战局对我们就就更有利了。”

    皇甫继勋笑道:“这只是殿下的想法而已,但下官看苏州的阵仗很难打,吴越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经验老道,我军皇太弟和燕王殿下关系一直不和,因此苏州一定会僵持不下,这样一来殿下这防守的任务就有极大的可能捡到功劳,因此下官也想来沾下光。”

    李从嘉对苏州战也与皇甫继勋持有同样的观点:“皇太弟与燕王表面上不会引起太多的争吵,皇太弟殿下是主帅,燕王若是顾全大局就没有不听命的可能,但是吴越钱文奉老道,就算是皇太弟和燕王心合一处,这首战也很难打。”

    见皇甫继勋点头,李从嘉再次说道:“周朝的同盟还未签订,出征时间尚早,一切都有变化的可能,皇甫小将军若是有意跟随对本王来说也是好事,本王断然不会拒绝。如今周朝拖着时间不签同盟协议定是与蜀国战事有关,柴荣可能要待价而估才会签订协议。因此皇甫小将军也有大把的时间来争取,只要你本人去求圣上,或许就有机会,不过也得说服刘彦贞那只进不出的老家伙。”

    皇甫继勋点头笑着:“只要殿下许可,其他事情下官定会努力。”

    他如此做也是受了父亲皇甫晖的指点,虽说功劳大的一边在苏州,但是那边危险和不确定因素也更多一些,皇甫晖经过分析之后得出了皇甫继勋刚刚所说的结论,然后通知皇甫继勋,要他来求得郑王殿下的同意一同上战场,这才有了这一幕。

    皇甫继勋美滋滋的离开,就等明日他去神武禁军统军刘彦贞府上送礼,求他允许让他出兵。当然此事先去求得李璟的允许就可以,但为了不影响自己未来的前途,皇甫继勋还是应父亲的要求先去刘彦贞允许,这样一来就算没有捞到功劳,回到神武禁军也不会被刘彦贞打压。

    周朝赵匡胤率领两万大军经过长途跋涉已经抵达了凤翔府,朝中柴荣经过深思之后又命令河东道指挥使白重赞再领兵两万向渭州进发,援助秦州,势必要将蜀国大军击败,同时又命令李重进严加防范北汉和契丹的偷袭。

    时间飞逝如梭,韩熙载转眼间出使大梁已一月时间,之前韩熙载见周朝一直不提同盟之事,想到的可能是因为唐国吞并南平之事,但最近他从李谷套出的话得来的结论是周朝是在看着与蜀国战事的走向,最终选择是否签订同盟协议,如今拖着他为的就是让唐国不趁机对周朝用兵。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蜀国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将秦凤二州围得死死的,城内守军出不来,外边援军也进不去,蜀国大军也无意进攻,这样的僵持怕是要持续很久。韩熙载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之后,想到若是周朝将蜀国打败之后再来重新考虑同盟之事,那对唐国来说就已经晚了。

    因此韩熙载便借着与李谷酒宴之后大闹驿馆,抱怨出使周朝不被人重视,扬言要离开大梁回唐国,不再参与同盟之事,回国之后再叫圣上派人过来。

    驿馆内一直就有柴荣的眼线,韩熙载闹过之后,柴荣立即听说了此事,依着如今的形式来看,若是放韩熙载就这么回去,那么周朝很有可能面对蜀国和唐国同时用兵的威胁,再?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