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都是为了殿下的前途。”姚君生立即跪地叩头。
“先生太让孤王失望了。”李景遂早就想过,只是他不能确定,这会儿见他不顾国家利益,想要去害自己的两个侄子就再次想起此事。
“殿下,属下都是为了您的前途啊!”
姚君生跟了李景遂有了十几年时间了,对于他的一切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见他面色不怒不喜就很是担心,李景遂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害怕,反倒他是真的发怒,姚君生才能轻松一些。
“孤王问你,刘节之事是不是你做的?”李景遂低头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姚君生问道。
姚君生与刘崇俊之间素来就有很大的仇恨,两人为楚州同乡,又是同窗,但是姚君生家境贫寒,刘崇俊家境富有,一个嫌贫爱富,一个仇恨富人,两人虽然是同学可是关系很是不好,但无奈姚君生无法与刘崇俊的家境抗衡,多次被刘崇俊暴打,最后不得不离开楚州去江宁寻找出路。
虽然十几年未见但是姚君生却是无法忘记仇恨,一直记恨着刘崇俊,李景遂也听说过他经常在酒醉之后大骂刘崇俊,但一直也没有问过,今日借着这事才一起问起。
“殿下,这不是属下所做,江宁府传出的消息不是说刘节与人争抢妓女争风吃醋才被人害的吗?”姚君生摇头。
“不管这事是否与你有关,你私下里派人去暗杀六郎就是不对,本王念你一片衷心,这次就饶过你,不得再有下次,以后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让孤王知道,若是孤王知道你暗藏歹心,小心你一家的性命。”李景遂说完不管姚君生就往内室走去。
姚君生跪在地上良久才缓缓的爬起,悄无声息的走出船舱,站在甲板上吹着夏夜里微微清爽的风,心里无比的烦闷。
他不知自己这些年来是否跟对了人,李景遂虽然比当今皇上要精明很多,但也如皇帝一样太过仁慈,经常措施时机。有些事情能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但是有时候太过于软弱拖拉,还不如正在崛起的郑王。
正文 第127章 一对双生子女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9 本章字数:3393
(求收藏,求推荐!!!)
前几日夜里连着下过几场豪雨,今夜里天空万里无云,只有江面上吹来的清爽的风。八艘楼船缓缓的前行,才驶出军寨身后就有一艘艨艟快船急速的向前追了上来,船上打着江阴的旗帜,姚君生站在船尾的甲板上,正好将这条小船看在眼里,见着小船上打着旗语,便命令军士将那小艨艟用钩索钩到到楼船边上。
艨艟快船被钩索钩住,几名军士一用力便轻易的拉了过来,待艨艟快船靠在大船很近时,姚君生才看清了来人,这人正是他与皇太弟殿下即将出城时,看到的李弘冀身边的侍卫,姚君生不知他来为何,略微沉思他就大声喊道:“你是何人?”
“先生,标下是燕王殿下的侍卫,特地给皇太弟殿下送信。”艨艟快船上侍卫回道。
“哦?”姚君生被李景遂教训了一番,虽然气闷,但是见到一直与李景遂面和心不合的燕王居然会来送信,气闷便一扫而过,转而换成惊讶。
“先生,还请让一让,标下将信通过箭矢射上去。”艨艟快船上的侍卫喊道。
姚君生拿到信很想看上几眼,但是他怕被殿下责罚,便拿着信进了船舱,敲响门听见里面的声音,才开口说道:“殿下,属下刚刚接到燕王送来的密信。”
李景遂从房间内走出,接过信笺打开两眼,很无奈的笑道:“真是想不到六郎居然还有如此实力。”
李景遂看过之后将信放在几案上,坐在榻上叹息,脸上的表情有无奈也有一丝欣慰。
姚君生拿起密信看了两眼,沉吟道:“若是此信内容属实,殿下的威胁也更大了。”
李景遂瞄了姚君生一眼,道:“先生怎么看此事?”
“殿下是时候应该采取行动了。”姚君生不加思索直接说道。
“先生来说说,怎么动?”李景遂问道。
“燕王杀俘虏之事要继续查下去,郑王这边也要派人盯着,我们此时不知道这信的内容是真是假,一定要派人去仔细查探,还不能被燕王发现,燕王来送信就是想让殿下来对付郑王,弄的两败俱伤他好做收渔翁之利。”姚君生回道。
“虽然不是孤王亲眼所见,但孤王认为六郎不会谎报,此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李景遂说道。
李景遂对这皇位还是很热心的,不想当皇上的皇子那就不是皇子,虽然他是皇叔,但又有哪个皇叔没有妄想过皇位呢,就不要说身为皇太弟的皇叔李景遂了,这皇位他已经等了十几年的时间了。
“殿下不能中了燕王的计,但是对郑王的查探也要继续,此时对殿下威胁最大的还是燕王,重心还是放在这一边。郑王才刚刚崛起势头很盛,我们已经错过了将其打掉的最好时机,但是他发展的迅猛,漏洞也一定很多,属下还是有其他的办法。”姚君生说道。
“先生有什么办法?”李景遂问道,他虽然对姚君生私下里去对付李从嘉很是不满,但若是自己插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属下还要好好想想,殿下说此时国家有难,不能以私心为重。”姚君生还有一丝畏惧,低声说道。
李景遂见他如此就知道他是有了办法,笑道:“若是真如朝中所说,吴越是周朝的试探之兵,如今吴越惨败,秦凤二州又有蜀国十万大军的威胁,那么周朝定然不会再进攻,不考虑周朝与吴越的威胁,先生会怎么处理此事?”
“殿下,此事容易的很。”姚君生一笑道,“之前属下不知郑王会有如此实力能够抵挡住几十人刺客的刺杀,是属下的疏忽大意。如今郑王殿下手中有兵,出入都有侍卫保护不能再贸然采取此法,但属下得知郑王殿下在白鹭洲以周宗的名义练私兵三千,如今已经达到八千,若是个小数目倒是没什么,但是八千人若是这事被皇上知道,殿下可以想想后果。”
“消息来源可是准确?”李景遂眉头闪过一丝笑意。
“千真万确。”姚君生点头。
“嗯,此事等去无锡的探子回来之后,将两个消息一并送进宫中。”李景遂狡黠一笑。
“殿下英明。”姚君恭维道。
“此事先生暂时不要说出去,被他们知道提前做了准备,你我的所作就将是徒劳。”李景遂再次迈进内室。
夜空稀稀疏疏的星光下,天气闷热闷热,此时江宁郑王府内,落花轩内周宪此时正躺在榻上,她的额头满是汗珠,柳眉皱紧,银牙紧咬,两只娇嫩的小手紧紧的握着柳絮和秋红的手。
“王妃,再用力一些……,已经露出了头了……。”榻边是两名中年妇人,这两人都是江宁城里有名的接生婆,其中一个正在鼓励着周宪。
“好,王妃真是勇敢,再用力……。”接生婆不停的激励着。
周宪喘着粗气,凤眼紧闭,两只手攥的紧紧,抓得秋红和柳絮的手生疼。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站在外边等待的王珏、意可和宋珂皆是一脸的焦急。
她们见不到里面的情况,不知道此时如何,意可耳朵贴在门上听着里面的声音,但人在楼下听不见楼上的声音,意可失望的回过头拉着王珏的手低声问道:“双玉姐姐,娥皇姐姐怎么还没好?”
“不要急,生孩子很痛苦的,怎么可能这么快,将来你就知道了。”此时王珏也很是心急,虽然没有经历过但也听过一些,生孩子也有一定的风险。
“生孩子那么痛,我才不要。”意可撅嘴道,见王珏看着她,就问道:“殿下怎么还不回来?”
“殿下正在战场,怎么可能这么快回来?”王珏叹道。
“都打了胜仗了,也应该回来了嘛!”宋珂附和着。
自从她的四个姐妹进府之后,她就被四个人孤立起来,原本她以为四个姐妹来了会与她相处的很好,可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但她也没有办法,只能躲着几人,因此与王珏和意可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
李从嘉许久未回府,就算是回来也是急匆匆的,她也见不到一面。宋珂对他从最开始的畏惧和讨厌,可是平时与三人在一起,在经过三人不停的念叨,她也想得多了一些,因此也慢慢的将那个让她畏惧的男子当成了心中的依托。
“男人的大事,我们女子怎么知道?”王珏又何尝不想念,可是她年长一些,自然也就更为理性。
“呀,有婴儿的哭声,我们去看看吧。”这时屋内响起新生儿的啼哭,意可就急忙的推门。
王珏忙拉住了她,说道:“意可不能进去的,不能让娥皇见了风。”
三人焦急的等了片刻,只听见室内孩子的哭声,倒是没人出来,意可就问道:“怎么还不出来?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不要乱说。”王珏在意可的脸蛋上捏了一下,说道。
“我不是有意的。”意可轻吐了下舌头,撅嘴道。
“珂儿,我们打赌好不好?”意可见王珏不理她,就拉着宋珂的手说道。
“嗯?打赌?”宋珂睁大眼睛问道,“赌什么?怎么赌?”
“猜猜是男婴还是女婴呀?”意可笑道。
“赌什么?”宋珂笑着问道。
“就赌一月的月例好了,我猜是女婴,娥皇姐姐平日就喜欢吃辣。”意可笑道。
“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只能猜是男婴了。”宋珂微微撅嘴,她也听接生婆说过喜欢吃辣的定是小娘,但已经被意可抢着说了。不过输就输了,由于身份的问题,她在府上的月例也是不多,只和王珏相同,相对周宪和意可来说可是要少了很多,但在府上什么都吃喝用度都不用花钱,几个月下来她也攒下了二十几两银子。
“珂儿那就回去准备银钱吧!”意可咯咯笑道。
两人嬉闹了一会,不到一盏茶时间,房间再次传出了洪亮的哭声。
宋珂听着婴儿的哭声,笑道:“意可姐姐怕是要输掉了,哪里小娘一出生这么爱哭的,我看娥皇姐姐一定是为殿下生了位小郎君。”
“我才不信。”意可微微撅嘴道,“珂儿是输定了呢!”
宋珂也不接话,只等着里面的人走出来。
又一盏茶的时间,两名接生婆在房间内将孩子用热水清洗干净,又清理好房间内的血迹才走出房间。
见到门外站着的三位贵人,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其中年长的说道:“恭喜恭喜,王妃娘娘诞下一对双生子女。”
“呀!”意可和宋珂同时惊讶了一声。
“怪不得近日来娥皇姐姐每天要吃那么多。”只是片刻,意可就孩子气的笑道。
“多谢两位婆婆辛苦。”王珏脸上挂着笑,随即从身后的妅文手中拿过百两银票,分给两人。
“多谢夫人。”接生婆接过银票呵呵笑道。
“走,我们进去看看。”意可嘻嘻笑着拉着宋珂的小手再次去推门。
“呦,这可使不得。”年长的接生婆连忙说道,“王妃已经累了,这会儿正在休息,还有这段时日不能让王妃见了风……”接生婆连续说了一大通要注意的事项这才笑着离开。
“哎呀,难道今天见不到两个小家伙了?”意可见接生婆一走就撅嘴道。
王珏就笑着说道:“不要急,孩子还是要抱去奶娘那里喂奶的。”
意可这才挽着宋珂的手笑滋滋的站在门口。
正文 第128章 高氏无赖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9 本章字数:3852
(求收藏,求推荐!!!)
轻轻的敲了门,得知周宪这会儿正在醒着,王珏三人就推门走上楼去。
周宪刚刚生产那会很是疲惫,但只是小睡一会就恢复了一些,她这会儿正躺在榻上无力的盯着一对儿女,满脸的幸福。
王珏三人见到两个可爱的小家伙正在沉睡,就笑着问道:“哪个先出生的?”
“是这小娘呢。”周宪一脸慈爱的笑容。
“殿下还不知道呢,是不是派人去送消息。”王珏也是喜爱的不得了,一边盯着一对粉嘟嘟的孩子一边问道。
“还是不要打扰殿下,殿下上了战场,虽然打了胜仗,总有很多事情要忙,过些时日殿下就会回来了。”周宪摇头道。
“说的也是。”王珏点了点头。“宫中还不知道消息呢,是不是要去送个消息?”
周宪在吃晚饭时还没有生产的迹象,但是临睡前就觉得肚子痛的厉害,还好府上早就准备好了,接生婆一早就进了府。
“明日一早再去吧,这会儿皇上皇后也应该睡下了。”周宪说道。
“嗯,明日一早就派人去送信,周府的消息也会一起送到。”王珏笑着道。
“这些时日就要辛苦姐姐,”周宪疲惫的一笑道。
王珏笑着点头,几人聊了一会,见周宪实在疲惫,就要她好好休息,再见意可和宋珂两人盯着一对婴儿就笑着说道:“意可,珂儿,明日再来看,让王妃好好休息。”
两人这才点头应了一声与周宪告辞,跟随王珏退了出去。
常州城外银枪都的主营帐内,此时李从嘉正在宴请各位将领,营帐外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打了胜仗,虽然有些伤亡,但也要军士放松放松。
放了假了军中规矩也没了那么严格,此时几乎所有人都是赤膊上阵,大口吃着煮熟的马肉,大口喝酒。
营帐内的几人皆是在刚刚才与外边的军士饮酒进来,大家才坐定,张洎就问道:“殿下,这几日这些战俘的去处就会有结果,我军是不是要继续留在这常州城?”、
“嗯,战俘之事也不是件简单之事,我们要仔细处理好,若是皇上同意本王的建议,这些人也是十五万两银子。”李从嘉放下杯盏笑道。
“就是不知道吴越钱俶会不会同意,他宁可将这些钱都拿去建佛塔,怕是都不会来赎人吧!”张洎笑道。
“不能,钱俶也不是昏君,他若是不赎人,吴越其他军士谁还为他卖命?难不成上战场要动用和尚大军?”李从嘉笑道。
“殿下说的。”林仁肇笑道。“只有善待军士的皇上,才会得到拥戴。”
“听说燕王殿下在无锡城北杀了数千的俘虏。”张洎浅酌了一口低声说道。
“此事只是听说而已,我们没有亲眼所见,不知真假,不要乱说出去,就算是属实,我们也不要去做这恶人,自然会有他人与皇上说。”李从嘉笑道。
若是此事属实,张洎在军营内都能听说,那么一直以李弘冀和李从嘉为威胁的李景遂也不能不知,在李从嘉的思维里他定然会做些文章。
“正是,皇太弟殿下跑去江阴没有捞到任何功劳,定然会心有不甘,燕王殿下擅杀俘虏之事他定然会宣扬出去,殿下的功劳比燕王还大,怕是皇太弟殿下也会找些麻烦。”张洎说道。
“本王此时怕什么?”李从嘉端着酒杯呷了一口,不禁一笑。
他在这两次战役上都是取得了大胜,又将所有的事情都禀告给了皇上,他是怎么也想不出自己还有哪里做得不对了。
“殿下在这两次战役上表现很好,皇太弟找不出任何疏漏,但是在其他事情上,殿下还是不得不防。”张洎年纪虽然也才二十出头,但想法却是很老成。
经张洎这么一说,李从嘉倒是有些担心白鹭洲上的问题了,他最担忧的还是兵械作坊,若是被收缴,那军中新式弓箭的秘密很有可能就会被其他国家知道。
沉思片刻李从嘉才说道:“兵械作坊要以铁匠铺的名义要转放在周府的名义之下,任何有关的军械生产皆要在暗地里进行,师黯要连夜写信送回去要江宁府立即照做,这样江都就找不到本王的任何麻烦了。”
见张洎点头,李从嘉又说:“军中弓箭的使用管理也要有个明确的规定,兵械作坊的出库武器也要有个良好的规章管理,不能让弓箭从军中和兵械作坊流出去。”
“属下明白。”张洎应声道。
张洎点头之后瞄着李从嘉再次说道:“这兵械作坊的问题外人应该不会知道,但这白鹭洲的私兵问题怕是藏不住。初时白鹭洲只有三千私兵,皇上就是知道也不会多想,但如今又多了五千人,若是皇上知道可是麻烦事,就算周府承认是他的,一支少数人的私兵队伍与一支近万人的正规军可是不同的,皇上知道定然会发怒,周司徒被皇上惩罚,殿下也会受到牵连。”
“这事一旦被皇上知道,他无论多么信任殿下,也不能不怀疑,殷崇义等人也不能不多想,萧俨等人更少不了添油加醋。”张洎沉吟道。“若是放在过去,这就等同于是谋反的大罪,殿下是有多少嘴也说不清的。”
“那师黯有什么办法?”李从嘉皱眉,他还真是舍不得这五千人。
“只希望此事还没有外人知道,连夜派人送回消息,将这五千人的训练取消,以苦哈哈的名义打散安置在白鹭洲,过些时日之后再做定论。”张洎沉思片刻说道。
“那就如师黯所说。”李从嘉点了点头。“师黯再代本王与吕德修书一封,让他将此事安排好,待本王处理好战俘之事回江宁再另作安排,最好能求得皇上同意,让银枪都扩军,本王这两次战役的大捷应该是个有利的理由,或许也不会有太多人的阻拦。”
江都府内,李景遂已经从江阴回来了两日时间,派去无锡县查探消息的人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他正在担心着愿望的落空,就见姚君生走了进来。
姚君生手里拿着一封信笺说道:“殿下,探子回来了。”
李景遂急忙从姚君生手里接过信笺看了两眼,之后笑道:“李弘冀居然杀了两千多俘虏。”
“殿下,此事一定要立即送进江宁府给皇上知道,不然时间一晚怕是就来不及了。”姚君生说道。
“嗯,这事你去办,记住别让人知道这是孤王所做。”李景遂露出一抹笑意。
“属下明白。”姚君生点头退了出去。
姚君生一走,李景遂才大笑了两声,吴越的试探以失败告终,虽然他没有任何的功劳,但是功劳最大的李从嘉和李弘冀却也得不到好处,并且还要接受惩罚,为此他也没有失落嫉妒之心。
李景遂笑过之后,就将地图摆在眼前,仔细琢磨了一番这才皱紧眉头。吴越军的失败,周朝也必定会改变策略,向更好啃的骨头出手,放眼看去周朝的邻国,相对来说,实力最弱的那就是南平国了。
南平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但是却是扼守着荆州府这么一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若他是柴荣,他就会选择向南平发动进攻,只要拿下荆州府,那么就打通了通往楚国的道路,向西也打通了去往蜀国的水路,南方楚国是弱国,拿下楚国再对唐国动兵也多了很多选择。
可惜李景遂不是柴荣,他是唐国皇太弟,只会为本国考虑,想到此他便立即写信给江宁府,请求皇上出兵拿下南平,扫去未来周朝带来的更大威胁。
南平国内此时已经历经了第三位皇帝高保融,高保融个性迟钝缓慢,没有什么才能,无论事情大小皆委由其弟高保勖决定。但两兄弟皆是不如被人称为“高赖子”的祖父高季兴和父亲高从诲。
高季兴,字贻孙,原名季昌,在后唐庄宗继位后,为了避讳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的名字,改名为季兴。
高季兴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到大梁商人李让家里做家童,他相貌出众且机智过人。在朱温占领大梁后,李让主动送去了大批财物犒军,以求得朱温的庇护。朱温便收他为养子,于是李让改名为朱友让。
因为朱友让的缘故,高季兴也有机会见到朱温,朱温见他异常聪明伶俐,长相出众,便让朱友让收他为养子,也改姓朱。
凭借着养孙关系,高季兴进入了朱温军队中任职,不久便升为牙将,经常在朱温的身边担任护卫的重任。
凭借高季兴聪明的头脑,很快他便成为朱温最为信任之人,朱温与割据凤翔府的李茂贞争夺唐昭宗的时,高季兴更是将其精明发挥出来,朱温借此打败李茂贞,从其手中夺得了唐昭宗,因此高季兴也被封为宋州刺史,之后他又随着朱温扫平青州,因此胜任为颍州防御使。
若干年后在朱温收复荆南之后他才有被任命为荆南留守,高季兴上任时,荆南已经成了一片破败之地。长年的战火使当地的百姓逃亡得所剩无几。高季兴安定下来后,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军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像梁震等人被他招至身边做了谋士,辅佐他将当地经济推上了正轨。
因为高季兴治理成效显著,朱温便正式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
朱温在世时高季兴没有什么动作,等朱温一死,后梁走向衰落时,高季兴便开始有了独立一方的计划。整顿扩充军队,加固城池,又大量征收赋税,储备军需,他还暗中向吴和蜀称臣,请求他们支持自己。然后高季兴便发兵扩充领土,但他的军队很不争气,两次出兵都以失败而告终。
后梁被后唐灭掉之后高季兴便向中原朝廷称臣,又献计后唐向易守难攻的前蜀进攻消耗实力,可是他没有想到郭崇韬只用了两月的时间便将前蜀拿下,不过因此他得了两州之地。
虽然南平国为军事要冲,但地少人稀,高季兴在称帝之后也不鼓励工农商,而是采取了一个让人都想不到的治国策略——抢。
无论是闽国、南汉、楚国向中原朝廷进贡都要经过南平,因此高季兴和儿子高从诲便派兵去抢夺财物,每当各国问罪他就又将财物退回,卑躬屈膝的求饶称臣,因此这两人才得了高赖子这么一个称号。
高季兴的两个孙子,相对高保融来说高保勖还有些治世之才,但他却是极为荒滛之人。南平国在他们的治下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依旧没有任何好的治国方针,依旧延续着其祖父和父亲的套路,做着无赖的勾当,以向各国称臣求得一些赏赐。
正文 第129章 一块肥肉
更新时间:2013-1-16 8:37:20 本章字数:3173
(求收藏,求推荐!)
趁着此时周朝看到了唐国的实力不敢妄动,西北又有蜀国的威胁,此时唐国动兵拿下南平正是时候,但李景遂不知皇上的想法,他怕皇上犹豫不决,在将信送出之后,便又给朝中殷崇义等大臣也去了书信。
吴越五万大军进犯唐国,只有水军完好无损的撤离,其余刘彦琛部两人被斩杀八千余人,又有一万一千余人被俘虏。孙承佑两万部下,五千骑兵折损一千余人,三千余人被俘。步兵一万五千人逃回国内的也只有一万人。如此惨烈的战绩让吴越很是吃惊,也让战事过去两日之后才收到密信的柴荣很是吃惊。
看来这唐国此时真是动不得了,他不知道唐国怎么会突然间就有了如此实力,不管唐国怎么有了如此实力,他此时必需要做另一番准备了。
柴荣将王朴、王溥、李谷、魏仁浦等人一起连夜召进宫中商议此事。
王朴几人在看过之后相互对视几眼,几人首先对这情报的来源产生了怀疑。
王朴率先问道:“皇上,这情报是从哪来送来?”
柴荣面色阴沉冷峻,说道:“这密信来自吴越都城,诸位爱卿不要过多的怀疑信的真假,且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若是真实,那唐国的军事实力怕是已经超过我大周朝,所以皇上也要改变进攻策略,不能再以唐国为首要目标下手了。”王朴叹道。
“朕也是此意,但如今秦凤二州有蜀国的威胁,我们是不能贸然的兴兵,一定要先这里解决才是。”柴荣指了指地图说道。
魏仁浦沉思片刻瞄了眼几人,又盯着柴荣说道:“皇上,臣认为蜀国不足为惧,秦凤二州应该稳重防守,此时应该以南平为主,拿下南平便打通了去往蜀国的水路,又打通了楚国的道路,将楚国拿下便可以向南汉兴兵,又有吴越的策应,唐国便在我大周的包围之下。”
柴荣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拿南平下手,相对来说南平是这些国家之中最弱小的一个朝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无法与任何一个朝廷抵抗,但他又占据着如此军事要冲之地,早晚他都是要拿下来的。
“臣认为还是要将蜀国十万大军打败之后再对南平动兵的好,此时只需要向南平高保融发诏书,让其兄弟两人进朝,若是他不来,我大周就可以在消灭蜀国王昭远的大军之后,以此为借口对南平动兵。”王溥说道。
“不说蜀国大军,我朝对南平动兵,唐国又怎么会坐视不理?唐国定然会施加阻拦,以前唐国的实力我们可以不怕,但是如今已经不同与往日。”王朴道。
“不如同盟,以同盟为借口将唐国拖住,让我国拿下南平、楚国和南汉之后再做打算。”李谷沉思片刻说道。
柴荣无奈的摇头叹了一声,这对他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好主意了。“朕从来没有想过结盟之事,但如今事不由人,也只能如此。”
御书房内沉默良久,柴荣才又朗声说道:“王溥立即修书唐国,大周王朝愿与唐国万代修好,希望唐国能遣使来我朝商议同盟之事。”
“魏仁浦立即写信给王景,让他此时做好防守,再派赵匡胤立即出兵秦凤二州支援,朕要在一月之内将王昭远大军击溃,再像南平进军。再修书给南平高保融兄弟二人,让其入朝听封,王朴准备粮草为进攻南平和楚国做好准备……。”
柴荣一口气布置之后这才低下头,拿起狼毫笔在地图上的南平点了一笔。
柴荣却是不知,他有意拿下南平,唐国国内也已经有人在打南平的主意。
唐国国内不只是李景遂,就连李从嘉在常州军营内都在思考着周朝的下一步动作。
“吴越战败的消息应该已经进了大梁城了,柴荣应该也有了新的统一天下的策略,向我朝进攻的想法一定也是搁在了脑后,诸位猜猜那柴荣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李从嘉坐在几案前,眼睛盯着地图说道。
“蜀国正在对秦凤二州用兵,十万大军,就算都是草包,也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消灭的,周朝的侧重点应该还是在这边。”刘茂忠开口道。
“蜀国大军虽然有十万人,但是那王昭君却是起于市井无赖,是个彻底的弄臣,对军事一窍不通,只要守将稳重,蜀国大军对秦凤二州就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周朝只要守上一些时日,怕是王昭远就会失去耐心,采取强攻之策,从而露出自己的弱点让周朝找到击溃的方法。”林仁肇说道。
“虎子说的有道理,蜀国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主将没有军事才能他们也是没有的办法,溃败是早晚的事,但是周朝即使是胜利怕是也不会大举进攻蜀国。”郑元华说道。
“要是我就会痛打落水狗!”刘茂忠就是一笑,接话道。
“周朝若是在秦凤二州击溃蜀国大军之后,定然会对这里用兵。”郑元华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一下说道。
“南平?”李从嘉朝地图上看去。
“正是,南平正处于军事要冲之地,从南平往西可以从水路进蜀国,往东顺江而下便是我唐国,再往南便是楚国和南汉,若是卑职是柴荣的谋士定会献计先拿南平,然后拿下楚国,将摇摇欲坠的南汉政权捏在手里,然后造大船顺江而上将蜀国吞并,最后伺机将已经在包围圈内的唐国拿下。”郑元华开口道。
见李从嘉紧紧的皱眉,郑元华再次说道:“周朝不缺眼光独到的能臣,王朴、李谷、王溥以及魏仁浦范质等等皆是治世能臣,个个都是老谋深算,定然也会想到拿南平开刀。武官之中赵匡胤在高平之战中异军突起,很是被柴荣认可,军士能力怕是不在殿下之下。”
“师黯,为本王向皇上修书,本王要向南平进攻。”李从嘉眉头深锁。
“殿下,这进攻也要有个理由不是?”张洎眨了眨眼睛。
“你只将元华所说写上就是,公之于众的理由之后再说。”李从嘉认真的说道。
“诺。”张洎点头。
“殿下英明,周朝此时有蜀国牵制不能对南平动手,我们可以提前一步将南平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来的威胁就要小了很多。”郑元华说道。
“师黯要的理由也好找,某听说南平高氏抢夺从其国内经过的朝贡队伍,我国进功南平就以蜀国进贡我朝的贡品被其抢夺为由便可,那高保融兄弟二人一个脑子不灵活,一个荒滛无耻,就算是求饶我们只当做未听到便可,南平国内百姓也早就受够了高氏的统治,我们出兵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反抗。”林仁肇说道。
“这个理由很好。”李从嘉点头,不管什么理由这南平是拿定了,拿下南平,对周朝的防线才能统一在江北,避免了战线拉的太长,范围过大。
见众人点头,李从嘉笑道:“南平只有三州,只有不足万人的军队,若是皇上允许,我银枪都也可以当做练兵。”
“或许高保融不会给殿下练兵的机会而直接投降。”林仁肇笑道。
“那不是更好,”李从嘉笑道,“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南平拿下,我等也可以再来考虑周朝和吴越大事。”
此时的南平在周朝柴荣等人和唐国李从嘉、李景遂等人的眼中就是一块肥美的肉。周朝夺下那么对于统一大业就占了一定的先机,唐国拿下,将未来周朝的威胁减小,同时也打通了通往蜀国的水路,割断了楚国、南汉与中原王朝的一条通路。
李从嘉的书信连夜送出,李景遂的书信此时也在途中,而朝中对于李从嘉和李弘冀的奖赏已经有了结果,银枪都在此次战事之中战绩最佳,李璟在与殷崇义等人商议过后,肯定了李从嘉的能力,认为像银枪都一样的军队是越多越好,便决定将银枪都从一万两千人扩军至两万人。而李弘冀却只是单独以黄金白银作为赏赐。
送去吴越国交换战俘的国书已经上了路,而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由李璟交给了李弘冀去做。
江宁府出来的圣旨分成两路,一路此时已经进入了常州府境内,另一路早进了润州城。
李弘冀见皇上赏了银子,又将这常州府的一万五千俘虏的交换交给他来处理,他很是开心,一万五千俘虏就是十五万两白银,这对他来说也是大赚了一笔。不过他却是高兴的太早了,李景遂告状的信昨夜里已经往江宁府送去。
一大早,李从嘉便在军营之内见到了从江宁府赶来宣读圣旨的内侍江斌,在得知银枪都可以扩军到两万人之后,李从嘉就在心里一阵笑,昨日他还要吕德将那五千人打散,看来此时没了那必要。
给了江斌赏赐,李从嘉想着俘虏的交换已经交给李弘冀去做,吴越军被打败也不会再次兴兵,看着江斌离开,李从嘉就开始整备军队准备回江宁府。
正文 第130章 问责
更新时间:2013-1-16 8:37:20 本章字数:3160
(求收藏,求推荐!!!)
除去五千沙河帮青壮,为了将银枪都招满额,李从嘉还要另外再募兵三千,白鹭洲上早已经成军的三千私兵,还是要留守在白鹭洲之上作为白鹭洲和潜州的防守之用。对于李从嘉来说,若是不对周朝和吴越用兵,那么这一万五千人暂时也是够用。
李从嘉对于募新兵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战事一时半会儿不会再起,这三千兵也可以从沙河帮的十八岁之下的少年之中挑选,每日正常操练,留在日后再用。
银枪都大军加上若干缴获的物资,缓缓的起拨向江宁府进发,常州刺史眭昭符毫无顾忌的带着全城的官员前来送行。
李从嘉知道眭昭符这是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当初他进城时眭昭符可不是如此笑脸相迎,不过李从嘉对此也不在意,眭昭符是个能吏,他倒是希望能够将他吸收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所用。
银枪都大军走走停停用了两日才进了江宁府,李从嘉一起与大军回到幕府山大营,安顿好一切这才往城内走去,他已经近两月时间未回府了,算算时日周宪这段时日也应该要生产了,越是临近府邸他的心情越是迫切。
就在李从嘉一边想着回府要做的事情一边往郑王府走时,皇宫内的李璟却是紧紧的皱着眉头沉思着,他的手里拿着李从嘉在常州写来劝说向南平进攻的书信,桌上还有一封是江都李景遂写来同样内容的书信。
这两封书信他都仔细的考虑过了,李景遂和李从嘉两人在信中已经说的很明白,李璟也是动了心,但是此事还要经过朝中讨论,毕竟先前对闽国和楚国用兵失利的阴影还存在李璟的记忆里。
放下手里的信笺,李璟拿起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还未打开便皱了下眉头,自言自语道:“这是谁送来的?”
虽然有着疑惑但他还是拆开了信笺,看了几眼就怒拍了一下几案,身后的刘贵被吓得一哆嗦,偷偷的瞄了两眼倒是只能看到皇上的侧脸,无法看到他脸上全面的表情。
“刘贵,去将郑王殿下召进宫来,朕有事要问。”一阵沉默之后李璟说道。
李璟恼怒的原因不是匿名信的由来,而是信中所说李弘冀在无锡县东北不经禀告,私自杀害战吴越俘两千余人,一直以仁著称的李璟怎么会容忍此时的发生。当然他最看重的还是唐国在天下诸国之间的声誉,并不是真的在乎战俘的死活,这事若是属实,一旦传出去,不仅会搞臭唐国在天下诸国之中的名声,也会让李弘冀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