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载摇头叹了一声,他也认为刘崇俊这家伙做得太过了,就算是报仇可以直接去找孙晟,也不能直接拿人家的孩子下手。
说起韩熙载与孙晟的关系,两人在韩熙载投效李从嘉之前就很是不错,投效之后也没有太多的疏远,只是最近这半年来韩熙载有了正事可做,孙晟又整天忙于盘算着怎么上位,两人这才一直未见。
孙晟揭过此事笑着问道:“最近韩侍郎可是很忙吧?”
“只是在忙皇上一直重视的文化交流之事。”韩熙载笑道。
孙晟倒是也知晓此事,他还因此暗中骂过皇上昏庸,此时局势已渐明朗,周朝不日就会来进攻唐国,李璟居然还有心思做此事,他骂李璟之时却是忘了他为了上位出的那些不顾唐国利益的主意。
这会儿韩熙载说皇上重视此事,孙晟就想到皇上可能是因为此事,为了邀请各国使者来访从而拒绝了萧俨的建议,越想就越觉得可能。
韩熙载见孙晟凝神沉思就笑着问道:“孙丞相来府上只是与韩某叙旧?”
孙晟见韩熙载盯着自己就是一笑道:“老夫这次除去叙旧之外还想通过韩侍郎给郑王殿下道歉,上次老夫在路上刮了郑王府的马车说了些不好听的话,还望郑王殿下原谅。”
韩熙载倒是不知有这么一回事,见孙晟如此态度诚恳,他从中看出了一件事,不出意料的话孙晟很可能被润州和萧俨等人放弃了,不然他不会通过自己给郑王殿下示好求得原谅,他如此做很有可能是为了再寻个依附的力量,改换门庭。
若是叙旧韩熙载倒是可以与他多聊聊,但这事关系到郑王殿下他也做不了主,眯眼笑道:“郑王殿下大度,这些小事怕是早就忘了,孙丞相也不要记挂在怀,他日殿下回府韩某定当为孙丞相转告。”
正文 第116章 给你看的表面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8 本章字数:3358
(求收藏,求推荐!!!)
孙晟看出韩熙载有着推脱的意思,就用拳头用力砸了两下胸口,恨恨的说:“这事在老夫心里憋闷的难受,还望韩侍郎抽空与殿下说说,若是有机会老夫更想亲自与郑王殿下见上一面。”
韩熙载明知他是在装样子,但也笑着说:“好,改日殿下回府,韩某与殿下说说,孙丞相也不要再记挂,咱们这老骨头还是什么都不想的好,这样才能活得长久,韩某都有些羡慕你这无官一身轻了。”
“老夫倒是希望有的忙。”孙晟叹声一笑。
经他这么一说,韩熙载已经很明白孙晟的意图了,不过就算是孙晟投靠郑王,郑王能够接受他,他也不能立即得到官职,郑王殿下不会为了孙晟去左右皇上的思想,除非朝中又有谁犯错被贬官或是革职。
韩熙载想了会儿就笑道:“那不如孙丞相与某交换?”
孙晟知道韩熙载是在说笑,也有让他不要再迷恋权势之意,但他却是无法接受。
小翠还是一人住在库房的单独房间内,韩熙载一回来,她便回了屋子。这会儿才刚刚洗漱完毕,正坐在榻边想着她已经进府有半年时间,在这韩熙载府上也没探听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来,还要整日的给那糟烂的韩忠泄、欲,这日子真是让她无法再忍受。
她在这边叹息着在韩府的不如意,殊不知前厅韩熙载已经将她转给了孙晟。
夏夜闷闷的,小翠才推开窗子,就见平日里关系最好的婢女小荷走进了院子,人还未进屋子就咯咯笑道:“小翠姐姐,你的好日子可是要来了。”
小翠怔怔的望了小荷一眼,又比划了两下。
“刚刚妹妹听见孙丞相说要你去她府上,阿郎已经同意了。”小荷笑道。
小翠急的差点开口说话,但还是忍住了,满脸的焦急。
“孙丞相就是姐姐刚刚在前厅内服侍的那个胖老头,他看上姐姐了,以后姐姐进了孙府吃香的喝辣的可别忘记了妹妹,虽然孙丞相被免官了,可是这朝中哪个大官不是上了又下,下了又上的,说不定哪天孙丞相就会咸鱼翻身,小翠姐姐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呢。”小荷拉着小翠的手笑道。
小翠又是一脸的焦急,她虽然抱怨在韩府探听不到任何消息,但是这也是任务,她必须要留下完成,若是被转给了孙晟那她还不如自己走掉算了,可是她怎么走得了,这江宁府到处都是认识她的探子。
“姐姐不要不开心,要是妹妹可要烧高香了呢!”小荷才二十出头,她从十岁就进了府,从未出去过,见识短想法简单,只是认为进了孙府就能野鸡变凤凰。却是没有想过她们只是婢女,孙晟又怎么能够重视?说不定玩几次腻了之后就会打发去庖厨、柴房或者卖掉。还不用说孙晟的暴躁脾气说发就发,就算是平日里最是乖巧的歌姬也是说被他打杀就随意的打杀,小翠又怎么能不担心。
虽然有无尽的不情愿,小翠还被孙晟带回了府上,车夫韩忠知道后虽然气闷但是也不敢发脾气,谁叫那是自己的主人,他的一切都要靠着阿郎,若是没有阿郎也就没有他的一切。
一进府孙晟就嫌弃小翠的名字不雅,就给小翠换了个名字叫做妙贞,她到是不在意,只是想着如何将她进了孙府的消息送出去。
孙晟很是喜欢妙贞不能说话,平日里她就喜欢安静沉思,婢女在侧伺候难免会打扰他的思考,于是便将妙贞安排在了身边,无论什么想法都当着她的面说出口。
一开始妙贞还觉得被转给孙府有些苦恼,可是才过了两日她就发现在孙府居然能接触到了一些在韩府接触不到的消息,这对她来说也算是一笔意外的收获。
虽说孙晟此时无权,但是正如小荷所说,这唐国大臣哪个不是三番五次的被贬,又三番五次被重新启用,若是孙晟能够再次得到启用,她只要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就将能得到更多的消息,想到这妙贞脸上就露出一丝笑意。不过她却是没有想到,她在孙晟府上就算是探听出有价值的消息,对她的先生来说也是没有一点用处。
神武禁军是唐国最为优秀的部队,军规军容皆是堪称一等,虽然统军刘彦贞是靠贿赂得来的职位,与刘彦贞的玩忽职守相比皇甫继勋以及其他军中将领却是十分的严肃正规。
皇甫继勋的三千神武禁军骑兵在寿州接到陶谷,一步不停绕过寿州城便往江宁府赶去。陶谷此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来探查唐国的民生与军情,一见神武禁军整齐的军容军姿就是一怔,他是文官,对军事懂得不多,见这军容军姿便认为这支军队战斗力很强。在朝中他听说唐国军队不堪一击,不过经过一路的急行军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三千骑兵经过一路的狂奔,队形却是依然保持良好。
就连做在马车之内的陶谷都颠簸的不成样子,无法忍受这痛苦,但看着马车外的军队依然齐整,他才发现唐国军事实力怕不是传说的那样不堪。
再有一路上的不停来劳军慰问的百姓,各个穿着皆是光鲜,笑容满面,劳军物品也是金银满盘、大鱼大肉满车的送给军队,可见唐国百姓生活的富足。但更为让他惊讶的是不论百姓送的什么,军队都一概不收,这军队如此做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若是换成在本国有百姓劳军无论是什么队伍定是来者不拒,由此可见唐国军队的纪律严谨。
陶谷将所看到这一切都记在了心里。
神武禁军一路急行军,只是停顿几次稍作休整,带着陶谷一路奔波,用了十八个时辰便赶到了江宁府码头。
颠簸了一路的陶谷过了长江已是子时,由于城门已经关闭,神武禁军不得不在码头附近住下,当然这也是李从嘉有意为之,皇甫继勋借口城门关闭任何人都不得进出,就将陶谷等人送去了白鹭洲刚刚开业不久的客栈。
陶谷一行从周朝而来的人自然没有多想,一路疲惫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才睡下不到一个时辰,陶谷就被震耳欲聋、整齐划一的喊声惊醒,不仅是他,就是其他刚刚入睡的人也都醒了过来。
陶谷还以为唐国发生了兵变,但又觉得这喊声不太像,躺了片刻声音也不曾停下,他便叫来还未休息的店小二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白鹭洲上军队的紧急集合。”店小二嘿嘿一笑,“吵到先生休息了吧?”
“紧急集合是什么?”陶谷一阵茫然的问道。
“这个小的也不明白,反正是每天夜里都有,小的们都习惯了。”店小二嘿嘿笑道。
“怎么这白鹭洲也有驻兵?”陶谷见这店小二一副憨憨的表情,也想从他身上多问出一些唐国的情况。
“这是郑王殿下银枪都的军士,这白鹭洲是郑王殿下的产业,自然要保护。”店小二恭恭敬敬的回道。
“保护什么?”陶谷过夹江只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排屋倒是没有看到后面如何。
“白鹭洲上有郑王殿下的兵械作坊,还养着万匹战马、战船,白鹭洲在长江之中,过往船只甚多当然要保护。”店小二本就是白鹭洲的私兵所扮,他这会儿说的内容都是早就学会的。
“私人的兵械作坊?军械不都是库部发放吗?”陶谷讶然的问道。
“郑王殿下的银枪都是我朝精锐军队,朝廷的军备无法装备,所有装备皆是由自己打造,听说那弓弩射程比正规军中要多出数百步,威力却是不减。”店小二笑道。
“银枪都?有多少人?”陶谷愕然的睁大眼睛问道。
“白鹭洲大概五千上下,平日里他们休假经常看到有军士来这里吃喝,听到他们说过,不过这只是银枪都的一小部分,幕府山军营才是主要军营大概有两万五千人。”店小二恭敬的笑着回道。“皇上支持郑王殿下,这事坊间都有所传闻,先生要是想知道的详细些也可以出去打听打听。”
“郑王是哪个殿下?银枪都什么时候成军的?”陶谷在来之前王朴与王溥等人早就与他说过唐国的军队部署,倒是还没有听过这支军队,他也是不知道这个郑王到底是谁?
“先生不是唐国人吧?居然连郑王都不知?”店小二也是一脸的疑惑,见陶谷茫然就笑着道:“我们郑王可是文采风流,武功卓著的当今皇上第六子李从嘉。”
“李从嘉居然会武功?”陶谷也好诗文怎么能不知李从嘉的文采,他此次来唐国还去想拜访。
“当然,郑王殿下去年遇到刺客,只身击杀四十几名刺客,本人毫发未伤……。”店小二得意的说道。
这事虽然在江宁府不是什么秘密,但有些被这店小二夸大,不过初次听说的陶谷也不想去验证真假,只是满心的惊奇与震撼。
再次问了银枪都成军的时间,陶谷得到的回答是三年,就更是吃惊,三年成形的军队,自己朝堂之中居然无人知晓,看来这支神秘的军队实力不能忽视,还要进一步的了解。
“虽然银枪都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在我朝军内比武最近这几年皆是第一,就连那神武禁军都是不如。”店小二见他的表情又说。
将店小二打发出去,陶谷便将一路上所看到的,和这会儿所听的一起都记在了本子上。
正文 第117章 陶承旨的温柔乡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8 本章字数:2986
(求收藏,求推荐!!!)
李从嘉得知周朝使臣已经到了江宁府之后,又派出大量的沙河帮帮众,扮成普通百姓混入城中大小茶馆酒肆,才将这一琐事完成,李从嘉便接到了让他欣喜的消息,运载战马的四艘大海船已经在白鹭洲靠岸,虽然是四艘海船,但是对于李从嘉所需要的战马数量来说还是不够。四艘千吨海船全部算在一起也才三千匹战马,不过三千匹战马已经能解李从嘉的燃眉之急了。
海船休整一月装载货物出海再回来,还需要半年的时间。若是近日周朝与唐国的同盟协议达成,他也不用心急,若是不成在年底之前战马一到又可以装备军中,立即加入战斗。
陶谷一行人,李从嘉倒是未给他们禁足,任其在江宁府中行走,不过每个人的身后都会个人偷偷的跟着,只要他们不进行过分的间谍活动就不会有人去管,而陶谷等人在江宁府中看到的只能是太平盛世。
鸿胪寺驿馆内也安排了一些机灵的探子,最让李从嘉惊讶的还是韩熙载,他居然舍得将秦娥的养女秦若兰安排进了驿馆之内去服侍陶谷。
李从嘉不知韩熙载与秦娥和秦若兰母女二人说了什么,不过想想也应该是一些关于国家利益的大义之事,李从嘉不去多管,他相信韩熙载能将秦若兰安排进来,就说明这小娘子坏不了大事,或许还有助于他们的计谋。
说书人的段子韩熙载早就按照李从嘉的安排更换了内容,客人也都是安排好的自己人,不会添乱。说书人大多说的是如今天下大局势以及唐国的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太平,皇帝的清明政策和军队的强大等等。
陶谷一众人从一路看到,再到这江宁府看到的盛世太平,皆很是茫然,这与他们来之前听到的并不相同,不过眼见为实,此时身在唐国,他们看到了比大梁城要繁华的盛世,就认为这唐国的太平不是假象。
陶谷对唐国的新土地政策很是欣赏,均分大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头无论男女老少分给百姓,鼓励开荒、鼓励耕种并且统一市价收购粮食等等,就算是柴荣都没有魄力去动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是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等等。
如此,陶谷便认为唐国已经走在周朝之前,自古就是百姓支撑起这个天下,李璟已经拥得了民心,那么其他的一切事情就都容易了。虽然说周朝皇帝也深得民心,但此时在陶谷眼里就不及李璟了。
打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虽然说百姓支撑起这个天下,可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却是根深蒂固,从朝堂到民间皆是有无数的利益牵绊,闹不好就会看到政变tf李璟的统治,但此时陶谷见到唐国的太平,虽然有些疑惑唐国能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进行此事,但还是那句话,眼见为实,他亲眼看到了江宁府百姓的太平以及来路上的劳军行为。
虽然有些疑问,但一切不解他还要在上了朝,见了唐国皇上之后才能了解的更加细致,综合看到听到的再下结论。
不过李璟倒是以政务繁忙为由不接见别国来使,只有冯延巳和韩熙载两人他经常见到,但最多的还是冯延巳,他经常陪着陶谷与别国使臣一起去国子监百~万\小!说画展览,参加各种大小集会,与文人才子饮宴赋诗,探讨学术。
就连陶谷最想见的郑王也是不得见上一面,每次他提出来都是被韩熙载以郑王殿下练兵无空阻下。
陶谷想多问一些关于土地改革的新策也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不过他认为看到的已经能够证明唐国的繁荣富强了,心思也就放开了一些。
陶谷白日与冯延巳等人集会饮宴赋诗,夜里一回到驿馆便有秦若兰的细心照料,他的小生活过得倒是滋润。
秦若兰虽不是风月女子,但她在养母秦娥那也学得琴棋书画,虽然不是妙品,却也能入得了陶谷的眼。原本秦若兰长相就很标致,人美肤白,又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可人,对于异乡长夜漫漫的陶谷来说,有着秦若兰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倾心的交谈,他便在不知不觉中对秦若兰动了情,两人的年岁,秦若兰二八年华,而陶谷已经是四十有二,但年龄不是问题,韩熙载的妾室王屋山也才不到双十年华,自古文人皆风流,陶谷也不能免俗。
陶谷用心追求,秦若兰却是若即若离,如此让陶谷这个自喻风流的人物很是苦恼,但越是苦恼他就越是迷恋。来到唐国已经半月有余,他只是在初期将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放在心上,在迷恋上秦若兰之后就都抛在了脑后,与他随行的人员也都有了美人相伴,一起沉醉在江南温香软玉之中。
陶谷在唐国一住就是一月时间,虽然半月时间他皆是与若即若离的秦若兰黏在一起,但凡是他能知道的都已经知晓,在他眼里和秦若兰口中得知唐国的民间太平百姓丰衣足食不是表面之事,而阻碍李璟土地新政的宋齐丘和孙晟的下场就是他眼里最有利的证明,一个囚禁与九华山,一个被免官革职,由此可见李璟的决心。
陶谷一行人被误导看到了表面的一切,可是身在大梁城的柴荣却是一无所知,陶谷一行人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他心里很是着急,因此便派人叫陶谷等人回国,陶谷自然不舍得离开秦若兰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女子。
两人黏在一起近月时间,但是却是没有任何的实质关系,在接到国内来信之后陶谷就想求李璟准许将秦若兰带回国内,可是在听说她是韩熙载的养女时,陶谷便放弃了这想法,他怕带别国大臣的女儿做妾回国之后被皇帝责罚,因此失掉未来晋升的机会。
在得知陶谷即将离开之后,有着韩熙载的授意,秦若兰就在皇上召见陶谷的前夜偷偷的跑进陶谷的房间。
“陶承旨,”秦若兰面颊桃红,虽然她本人对这陶谷没有任何的感情,但作为女子面对男人说出韩熙载所教给她的事情也是有些难为情。
“若兰小娘子,有事请说。”陶谷才刚刚洗漱正要入眠,一见秦若兰来访就笑着将人请进内室。
“陶承旨归国,可会再来?”秦若兰眨着一双滴水的眸子低声问道。
陶谷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初哥,见她的表情和语气立即就将秦若兰拥进怀里,叹息说道:“若兰小娘子,若是你与韩侍郎没有任何关系该有多好。”
“父亲大人将若兰养大,没有父亲大人若兰早已饿死街头。”秦若兰红着脸在陶谷怀里忸怩的挣扎了会,叹息道。
陶谷一双大手放在秦若兰纤细的腰间,叹道:“若兰不是韩侍郎的养女,本官便可以将你带去大梁城纳你为妾,到那时你我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
秦若兰心里厌烦,脸上挂着淡淡的愁思说道:“陶承旨若是喜欢若兰,那就去求皇上吧,不然这一切只能是过往浮云。”
陶谷面色一沉,为难的叹息了一声。
秦若兰见陶谷为难低声说道:“若兰还有个主意,不知是否可行?”
陶谷是没了任何办法,见秦若兰如此便急忙说道:“若兰说来听听。”
秦若兰脸色微红,说道:“陶承旨可以留在唐国。”
陶谷一怔就连忙摇头,道:“若兰,某就与说了实话吧,这次出使唐国,某的任务不只是为了文化交流,还兼有刺探唐国的实际情况,为我朝攻打唐国收集些情报。”
秦若兰听此便从陶谷的怀里挣脱出来往门口走去,临到门口才恨恨的说道:“陶承旨,那你就忘记了若兰吧。”
秦若兰离开,陶谷再次陷入了苦恼之中,她如此说他便知两人之间再无可能。分别的愁苦倒是让陶谷这个是已经四十二岁的男人有些不能自已,几杯留人醉下肚之后陶谷心里装着浓郁的愁思写下了一阕《风光好》。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词连夜被醉酒的陶谷送去了秦若兰的房间,秦若兰对这词倒是喜欢,不过只多看了两眼便将陶谷推出门外。
陶谷一夜宿醉,就连自己睡在秦若兰的门口也是不得知,天亮之后才被驿馆内的差人抬回了房间。
正文 第118章 心有不甘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8 本章字数:3315
(求收藏,求推荐!!!)
临行前一天的大殿之上,陶谷才终于见到了李璟,这个传说中的昏庸,而现实却是给了他无数震撼的唐国皇帝。
圆润略带棱角的脸颊、浓眉大眼、高耸坚挺的鼻梁、一直挂着笑容的嘴角,看上去倒像是他和善的兄长。李璟只比陶谷年长几岁,但从面相上看去要比他年轻很多。
陶谷从李璟的面相上倒是看不出他是个能将地主阶级利益分化的人,但人不可貌相,偏偏陶谷就是如此听到的,若是一个人说的是假的,可是十个人,百个人都说,那怎么可能假的了。
陶谷微微有些惊讶,李璟居然只召见了他一个人,他却是不知别国使臣早已离开了唐国,只有他痴迷秦若兰忘记了时日。
李璟盯着陶谷看了两眼呵呵笑道:“朕这一月来政事繁忙,没有时间接见陶承旨,还望陶承旨多多原谅。”
陶谷见李璟面色语气柔和,也笑着低声恭恭敬敬的回道:“使臣不敢。”
李璟点头笑道:“近日来我朝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天下各国都看到了我国的风采,明年这活动还将继续举办,不知陶承旨对天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什么看法,且说说来与朕听听。”
陶谷略微一笑回道:“天下文化皆是出自一家,无论唐国还是周朝、吴越皆是华夏儿女,迟早还是要归为一体的,陛下如今做出的文化交流也是一种促进,后世定当歌颂陛下的盛举。”
李璟被陶谷赞美也是忍不住一阵大笑,再次问道:“陶承旨,对我唐国有什么印象?”
“唐国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陛下的改革方案实在另人佩服,就是我朝陛下都是无法匹及,您一手铸就了这太平盛世,社会和平,经济繁荣,文化就会大步的发展,我朝常年兵戈起,这一点我朝也比不上。”陶谷微微沉思说道。
这倒不是他的恭维话,在最近的这一段时间内他看的就是如此。
李璟不知道陶谷说的是恭维话还是真心话,就笑道:“多谢陶承旨赞赏,朕也是惜文采之人,今日朕听说陶承旨昨夜里做了一阕词,朕很是喜欢。”
陶谷微微一怔,只是认为昨日醉酒被别人看到了,就笑着说道:“使臣才学登不得大雅之堂。”
李璟见他谦虚恭谨倒也不当面点破,随即就吩咐摆了酒宴宴请陶谷等人。
李从嘉的出席倒是让陶谷从感情的失落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两人聊了一些关于诗词歌赋的内容之后,李从嘉便主动将话题转移到了军事之上,陶谷从来的那天就听说李从嘉的银枪都有多么强悍,李从嘉与他聊这些,陶谷正是乐不得的高兴。
李从嘉在说自己的军队时也会问一些关于周朝的军事,在陶谷的眼里李从嘉问他周朝之事是对周朝强大的担忧,但是他却是故意不说,只是不断问着李从嘉银枪都的问题。
在听李从嘉不经意间透露的一句话之后,陶谷就认定唐国的银枪都和其他军队针对本国的备战很早就已经开始。
陶谷微微一怔,见李从嘉微微有些醉意,就笑问道:“郑王殿下,不知陶某能否去白鹭洲看一看银枪都的风采?”
李从嘉装醉晃了晃脑袋,又点了点头说道:“陶承旨,请!”
两人也不顾众人便哈哈笑着,乘着马车往白鹭洲走去。
月余时日前从契丹运回的战马早已转运去了幕府山军营,一万军士分成三波的有马训练已经进行了一月时间。陶谷倒是没有看骑兵,可是那三千重甲陌刀兵还是让他看得不由得心惊,能穿得起这么厚重的盔甲还能行动自如的军队,一定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李从嘉带着他参观了自己的兵械作坊,着重介绍了新式弓弩,这也让陶谷很感兴趣,虽然他不懂军事,但射程和威力都要比正常军中弓箭远出百步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就更大,不过李从嘉也是宝贝的不行,在试射之后就让军士将这弓弩全部收了回去,让陶谷眼馋了好久。
见陶谷看弓箭的表情,李从嘉就是一笑,不管陶谷回去能给唐国和周朝带来如何的变化,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李从嘉来说他能做的已经都做了。
孙晟的问题韩熙载早就与李从嘉讲过,不过最近一段时日以来,李从嘉忙着军队中骑兵的操练问题,一个月的有马训练下来,效果很是不错,能够让李从嘉与林仁肇满意,因为训练他的想法也一直没与韩熙载说出,如今文化交流活动全部结束,各国使臣也全部离开。李从嘉再次想起此事,说实话他倒是不想孙晟能够再次上位,毕竟他曾经是名弄臣,在被抛弃之后才想到投靠自己。孙晟的脑子里装着过盛的权欲,孙晟若是再次上位,必定会在朝中再次掀起风浪,无论是对保皇党还是孙党曾经抛弃他的人来说都不是好事,他再次上位带来最大的危害还是唐国已经平静的朝堂,这不是李从嘉所愿看到的。
因此韩熙载不提,李从嘉也不去说此事。最近韩熙载倒是与孙晟走得很近,韩熙载经常去孙晟府上,李从嘉也从沙河帮的眼线中听到了此事,但两人具体在谈什么他不清楚,不过他相信韩熙载不会被孙晟蒙骗,也不会背叛自己。而事实上韩熙载去孙府只是无法拒绝孙晟的邀请。
在李从嘉的眼里孙晟还是要赋闲在家的好,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眼看着半年时间即将到了,他不知皇上对他会有如何安排,不过他倒是希望有个机会能与父皇聊聊孙晟之事。毕竟与周朝之事还未定下,李从嘉不想再因孙晟之事节外生枝。对于宋齐丘和孙晟的下课来说,在柴荣的眼里应该也是唐国中兴的开始,不过李从嘉却是明白唐国距离中兴还要走很多的路,首先就是要将与周朝的同盟之事做好。
陶谷一奔波一路,才进了大梁城就发现他在唐国所做的词居然也传到了自己的国都,陶谷不禁一笑,来不及回府他便往皇宫走去,想将这一个月在唐国的所见所闻都与皇上讲出。
御书房内柴荣见到陶谷倒是不拿架子,笑道:“陶爱卿这一月来江南的水可是将你养白了不少啊。”
见陶谷尴尬的表情柴荣又说道:“那江南女子也是水一般的温柔吧?”
陶谷还以为他与秦若兰的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偷偷的抬头瞄了一眼,见皇上微笑着就说道:“汴水养育的女子也是温柔如水。”
柴荣只是一笑不再问这些无关的话题,直接就问道:“陶爱卿,说说你在唐国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吧。”
“回皇上,这是微臣的记录。”陶谷说话间便将一个小本子拿出经过内侍递了上去。
“你先亲口说说。”柴荣翻看了两眼,说道。
“皇上,微臣看到的唐国和听到的唐国不是同一个唐国,或许唐国从前是听来那样,但是如今却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自从大旱之后唐国皇帝兴修水渠,鼓励开荒耕种,鼓励工商,又分化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将土地分给了无地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有地可种。”
“最让微臣惊讶的是唐国的已经成军三年的银枪都,银枪都上下三万两千人,下领三万马步兵和两千水兵,其指挥使是天下间有名的才子唐国六皇子李从嘉,他复制了盛唐的陌刀兵,又研制出了比我军中弓箭射程要远出百步的新式弓箭,如今已经全部装备军队。”
“唐军的纪律也让微臣吃惊,微臣初入唐国去迎接的是神武禁军,面对劳军的百姓,这支军队却是不收任何百姓的东西,这若是在我大周朝或是其他朝廷怕是就全都收下了。”
陶谷一口气说了一大通,之后就抬头盯着柴荣。
“那土地新政没有任何阻力?”柴荣被陶谷这么一说很是惊讶,他都不敢去碰触这些利益集团,这李璟怎么可能如此有魄力?
“应该是有有阻力的,宋齐丘和孙晟还因此落马,宋齐丘被李璟囚禁于九华山,孙晟一直赋闲在家。”陶谷回道。
“如此来说,李璟倒是醒悟了?”柴荣面色严肃,叹了一声。
“回皇上,微臣自从去唐国已经有一月时间,只是在即将离开之时才见了唐国皇帝和那李从嘉一面,两人皆是推说政务和军事繁忙。”陶谷再次应声道。
“你这客栈是怎么一回事?”柴荣翻看了两眼陶谷的记事本,问道。
“回皇上,唐国军纪严明,无论是任何军队到了关城门的时间皆是不得进城,微臣到江宁府时已经是深夜,便与唐国军士一起住在江宁府码头外白鹭洲的客栈内,这才知道了银枪都的存在。”陶谷回道。
“如你所说看来唐国并不是一头任人宰割的肥猪了?”柴荣脸上一冷,心里很是不甘。
“从微臣表面看到听到确实如此。”陶谷回道。
柴荣已经为进攻唐国做了很多的军事部署,若是真的如陶谷所说,那还真的不能贸然进攻,沉思片刻柴荣叹道:“好了,你且先回去休息吧。”
陶谷应声退了出去,柴荣想看到的不是如此结果,他想要的是任人宰割的唐国,叹息一声他便派人将王朴和王溥都召进了宫中,商议此事。
正文 第119章 试探
更新时间:2013-1-16 8:37:19 本章字数:3201
(求收藏,求推荐!!!)
王朴和王溥早听说陶谷回来,两人进宫柴荣正在翻看陶谷留下的记事本,见本子上有近二十天没有任何记录便皱紧眉头,自言自语道:“难道陶谷一去唐国就看到了一切?前几天就将这一切都得知?这么容易的事情那他在朝中怎么可能不知?”
柴荣头脑不是李璟那般简单,虽然陶谷在唐国的生活他不得知,但从这本子上他看出了异样,若唐国新政是真的,那么他不可能不知,由此他便猜想这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假象。
见王朴和王溥走进书房,柴荣笑着将记事本递给了内侍说道:“两位爱卿看看这个。”
“这?”王朴先看一眼皱紧眉头。
“这应该是假的吧。”王溥也半是狐疑的说道。
“这是陶谷亲眼所见,但是朕也怀疑是假象,唐国给专门做给我们看的假象。”柴荣眯眼说道。
“皇上可以试试,便知是真是假。”王朴头一晃便想出了主意,诡异的笑道。
“怎么试?”柴荣抬起眼睑瞥了一眼,问道。
王朴老脸上的皱纹一堆,笑道:“唐国是否实行土地新政我们可以不去管,但陶谷说唐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陛下可以唆使吴越对唐国动兵,吴越军队战力也是不弱,让两者碰一碰便知真假。”
柴荣瞄了眼王朴不禁一笑,道:“王朴你立即修书与钱俶,试探唐军实力,让其立即从两路发兵伐唐,一路从湖州绕过太湖直击常州各县,另一路从水路突袭江阴军,朕倒是要看看唐国军队是否有能力抵抗。”
有如此好主意柴荣甚是开心,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唐国的实力试探出来,若是唐国连吴越都无法抵挡,那么就更不用说抵挡大周朝的虎狼之师了。
王朴跪坐在几案前,只是片刻便将书信写好,柴荣拿在手里看了两眼,笑道:“盖上朕的玉玺派人加急送去吴越,切忌路上安全,不得丢了书信。”
虽然吴越与周朝互不相邻,但是吴越却是一直依附于强大的中原王朝,从后唐、后汉到现在的大周朝。原本唐国有消灭吴越的时机,只是唐国烈祖李昪修生养息不愿起兵戈,又在吴越有难之际倾力帮助,这才让吴越得以喘息过来。可是吴越恢复了实力,反过来就咬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
在唐国人眼里吴越就是小人之国,曾经就有自大的勾践,在本国实力不如吴国,趁吴国攻楚挑起吴越之战,阖闾两面受敌便放弃与楚国的交战,回头一心收拾勾践,勾践自知实力不如人,便用犯人充当肉盾,引颈自杀,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人性来说,却是不值得一提。
夫差继位之后听从父训加紧练兵,而勾践却是贪图享乐,在国力不如吴国之时再次挑起战争,结果失败。在范蠡的计谋之下,勾践在吴国活得猪狗不如,为了复仇可以吃屎,又将与自己共患难的王后雅鱼献给仇人,在吴国生活三年被放回之后,勾践也是使用了各种手段让吴国生灵涂炭,为了报仇不择手段,可谓是没有一点人性的卑鄙小人,事成之后又逼死文仲,范蠡就在逃离越国时与文仲说过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钱俶也是目光短浅的小人,此时唐国与吴越可为是唇齿相依,若是唐国被灭,那么吴越也得不到半点好处,可是钱俶却是从不曾想过,甘愿做一只咬人的狗,三番五次的在中原朝廷的授意之下对唐国发动袭击。
此时柴荣倒是不怕钱俶不同意,一直以来钱俶就给中原朝廷进贡,他唯一怕的是唐国的崛起,若是陶谷所说是事实,那么他征伐天下的策略就要改变,他不会去与强者硬拼,弄得两败俱伤叫渔翁得利。
李从嘉的计策虽然让柴荣有了一丝丝畏惧,但却是由此引出了与吴越的战争,当然此时他并不知晓周朝国内柴荣的想法,依旧是在幕府山军中加紧练兵。
对于周朝和吴越的动向唐国朝中也是无人知晓。
周朝对蜀国秦州与凤州的战事早已经收尾,此时秦凤二州已经纳入了周朝版图。
蜀国孟昶此时已经同意了王昭远和李昊的策略,并且任命王昭远为东北路大元帅、秦凤二州招讨使,而此时王昭远已经做好了全面进军的准备,正蓄势待发。
原本柴荣还想着趁吴越对唐国用兵,唐军溃败之时向唐国进功,却是没有想到,信才送出他的阵脚就被打乱。
秦凤二州虽然还未受到蜀国的攻击,但柴荣也是不敢在此时贸然的再对唐国出兵,不得不再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