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实在探不出究竟,法正可以遣送资货使者的身份往葭萌关走一遭,当面锣对面鼓地向刘备问个清楚明白。毕竟刘备这一走,不仅仅是放弃了可资为用的益州沃土,也把这两个内线逼到了图穷匕见的绝境。
法正心里像卧着一条蛇,因为冷便眠卧不动,可他知道迟早会有觉醒的一天,要么放出去吞噬他人,要么自噬。
外边有人敲门,法正以为是张松,也不等法华动身,自己飞一般奔去开门。
来人锦服绣袍,通身修饰得滴水不漏,头上罩着出风的紫貂风帽,遮住大半张脸,像是门背后露出来的半副簇新的楹联。法正认了一认,竟然是李严。
“正方?”法正像是寻娘找着了爹,错愕得忘记让客人进家。
李严闪身而入,反手将门关了,劈脸便喝道:“法孝直,你干的好事!”
法正皱皱眉头:“嚷嚷什么,这可是我家!”
李严不理他的质疑,用两只手抵着他的胸膛,硬推着他往屋里退,前脚才进门,便肃声道:“孝直,你闯了大祸!”
“啊?”法正心里冬眠的蛇忽然抬起了头,抵了他的胃一下。
李严冷笑:“还装糊涂呢,法孝直一向清高不从俗流,淡泊名利,无为守静,原来是另有所谋,指望着改换门面,好邀新宠!”
法正的脸瞬时变紫了,沉声道:“你说什么?”
李严乜了他一眼:“你和张永年勾勾搭搭,想更换益州门庭,可是这样?”
那条蛇用力弹起来,在法正的心上咬了一个小口,疼得他一身的骨头都在裂开缝,他狞起脸,否认道:“你不要赖污我!”
李严摇着头,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卷写满字的蜀地麻纸:“这是张永年的供词,他把你供出来了!”
法正抖着手扯开供词,泛黄的纸上的字像扎眼的光斑,他才看了一半便觉得头晕,颤声道:“你从哪里得来的,张、张永年被抓了?”
李严一把拿过供词:“三个时辰前悄悄逮拿,由黄公衡送来我这里审问,这是草具,誊写的那一份已由黄公衡送呈主公。”
法正眼睛发直,愣愣地失了神,那条蛇将他缠得透不过气来:“你是来抓我的么?”
李严眨巴眼睛:“我若抓你,会是一个人么?”
法正恍惚:“你、你是……”
李严压着声音道:“听我说,黄公衡百事求稳妥,他得了张永年的供词,忘记便宜行事,却还要请示主公决断。这一来一请,再下敕令请兵抓人,尚需时日。趁着黄公衡还没把供词转呈主公,你赶快走吧。再一事,主公已敕令各关戍锁关,勿通左将军。”
法正傻了,他不敢相信地看着李严,吞了一口苦苦的唾沫:“我若离开,你怎么办?”
李严笑了一声:“难得法孝直还能为他人着想,你放心,我和黄公衡兵分两路,他去请示主公,要我去知会城关守将,防备你逃跑,你在我知会之前溜掉,他能怀疑么?即便他有猜疑心,振威仁弱寡断,也不会把我怎样。”
法正梗了梗:“你,为什么救我?”
李严把供词塞回袖子,轻轻叹道:“一不想见死不救,二,”他露出一丝吊诡的笑,“为将来计,孝直聪明人,可懂我的意思?”
法正知道了,李严也看出刘璋为孱弱之主,守不住益州沃野,刘备有雄略有大志,悬重兵于别国之土,广收众心,遍布恩信,益州已呈两主并立之势,总有一日会决裂而争锋,他不得不为自己将来做打算。猜到李严的心思,法正又是感激他的赴义之情,又是胆寒他的心机,但他心下焦虑,也不多话,拱手道:“法正多谢正方再生之恩,告辞!”
他吩咐法华赶快备马,主仆二人飞一样奔出了门,直向成都北门而去。法正因几次以使者身份交通刘备,携有出入关门的节符,那城关守将还没收到禁止法正离开成都的敕令,因此两人轻易便出了城,也不敢有丝毫停留,只管拍马飞驰,越成都,经过新都、雒城、绵竹、涪县,进入了梓潼郡的寒山苦水间。因法正获悉祸事较早,刘璋敕令各关隘闭门的使者竟远远地被他抛在了身后,加上刘璋使者传来的口令语焉不详,又不说是什么事,只说紧闭关门,别给刘备传递文书消息。关隘守将皆懵懂迷惘,每每为问出个究竟,又耽搁了许久,更为法正赢得了时间。
便这么不眠不休地狂奔两日两夜,终于看见葭萌关的城楼,法正累得眼前发黑,可一想到火烧眉毛的大祸正在追着他的脚步,便逼着自己策马往前,在城下用尽全身力气号呼:“我是法正,法正,放我进去,我要见左将军,大祸临头了!”
他驱马来回奔跑,喊了十来遍,到底唤来了城门校尉,因法正曾来过葭萌关,尚算是张熟脸,便吩咐士兵开城门。法正见到合拢的城门像呵欠般缓缓打开,他再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在马下,人事不知。
※※※
风像暗箭一般,倏地射进屋来,法正蓦然醒了,他转了转头,白晃晃的阳光从窗格间跳进来,在床头勾出一个人影,他低下了脸,因瞧见法正苏醒,清亮的眼睛里满是欣喜。
“将军!”法正激动地呼道,他一下子坐了起来。
刘备轻轻地摁住他的肩:“孝直受苦了。”
法正抽了一声,忽然想起惊心动魄的祸事,抢着声音说:“将军,大事不好了……”
刘备截断了他:“我已经知道了,”他见法正困惑,解释道,“法华告诉我了……唉,难为你了,”他伤感地摇摇头,“可惜张永年,是我对不起他……”他哽咽了,嗓音微颤。
“主公,”庞统走了进来,“秘事既已败露,我们得当机立断,再迟些,各关隘皆收到刘璋敕令,我们便被困在笼中,进退维谷。”
刘备擦着眼泪:“我已想好了,士元前次谋划上中下三策,我决定采其中策,先除掉白水关的眼线!”他因担心法正不明白,便把庞统的三策重述了一遍。
法正叹道:“此时便是行上策也不可能,敕令闭关的驿使虽被我甩在身后,也快到葭萌关了。白水关远在北面,信使暂时未曾传达,只有先除白水关,俾得后顾无忧,再步步斩关。”
刘备轻轻一抚掌:“事不宜迟,立即传信杨高二将,请他们来葭萌关相会!”他对法正体贴地笑笑,“孝直在关内好生休息。”
法正忽地翻身下床,他噗通给刘备跪下来,结结实实地喊了一声:“主公!”
刘备震住,他听得出这是法正隐忍许久以后的真情呼唤,他扶起了法正,感动地说:“孝直舍家而从刘备,值此危难关头,忘身不顾,吾何其之福!”
法正咽着眼泪,正声道:“正愿前往白水关为使,亲自说动杨、高二将!”他见刘备犹豫,补充道,“寻常使者召唤,他们未必肯信,唯有法正亲往,外示刘璋之意,内动二将之心,足成大事!”
刘备沉默,喟然一叹:“如此,有劳孝直了。”他紧紧地握住了法正的手。
※※※
葭萌关的城门开了,深厚的城门像张开的口,吞进去的是刺骨的风,吐出来的是旌旗招展的军队,黑缘边大纛哗啦啦地展开气势,仿佛英雄迎风挺拔的腰板,刘备一马当先,风扫落叶般驰出了城关。
为了免除杨、高二人怀疑,他没有率重兵出列,只有一支百人部曲随行,打旗的打旗,持矛的持矛,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卤簿。
杨怀、高沛果然来到葭萌关下,随行还带来三千精甲。法正哄他们说刘备要回荆州刘璋很不高兴,但也莫可奈何,遣他们去给刘备送行,也顺便摸摸刘备的底牌。他们信了法正的话,但还是心存忌惮,那三千精兵在关下一字排开,密密麻麻,仿佛荆棘丛,不像是所谓的送行,倒像是来攻关。
法正策马奔到刘备身边:“左将军!”他笑得很妥当,在杨、高二将面前,他还得装作和刘备没有君臣之分。
刘备对他微一拱手,算作见礼,又对杨、高二将笑道:“二位将军,有劳了,刘备回荆州耳,相烦二位将军送行,真真过意不去。”
长脸的杨怀和短脸的高沛凑一块,像驴配着猫,怎么看怎么滑稽,杨怀试探地问道:“左将军如何突然要回荆州?”
刘备惆怅地一叹:“不得已,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危矣,荆州来信催迫,请吾回去驰援,不然,荆州丢失,无家可归。”
高沛追着道:“那,张鲁怎么办?”
刘备显出愧疚的神色:“本受振威所请,来贵州征讨贼寇,一年以来,受振威厚恩,本该肝脑涂地,以报振威之情。奈何曹操南下,本州危急。刘备愧甚恨甚,只得先归荆州,若荆州危难已解,再入益州为振威排忧。”
杨、高都不信刘备的鬼话,他们既怀疑刘备回荆州的动机,又猜测他滞留葭萌关的原因,听他说什么日后还要来益州,更是厌烦。刘备在益州好吃好喝了一年,大约是赖上了刘璋没原则的好客,赖上了益州的膏腴之地,还想着以后再来贪便宜,这人真是无耻得可恨。
刘备邀道:“二位将军,进关内叙话如何?”
杨、高彼此闪烁着眼神,他们对刘备始终有防备之心,在城外还有个转圜余地,若是进了城,万一刘备设下伏兵,跑也没处跑。再者说,这三千甲兵也断然带不进去,只能留在城外枯等,没有军队保驾护航,任谁都能拿住他们。
杨怀干巴巴地笑了一声:“左将军客气了,我们来是为将军送行,将军既是还没走,那便罢了,将军还得收拾行装,我们不打扰了。”
刘备热情地说:“来则来矣,怎可不入关一叙,倒让人说刘备怠慢宾客!”他招招手,“关内已摆下酒宴,刘备此一回荆州,诸事繁多,也不知何时能与二位将军见面,依依离别,不免心伤,当要一醉畅叙离情!”
杨怀、高沛仍是推让,高沛道:“将军盛情本不能推阻,只是白水关内尚还有事待处置,将军也需整装,还是不必了吧。”
刘备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两只狐狸怕涉水,他仍旧保持着温情的语气说:“整装也费不了多少工夫,与二位将军共叙别情方为刘备至愿,便是费去一些时辰,又有何妨?”
一方越是盛情邀请,一方偏要推让,杨怀、高沛的疑心越发重了,他们往那葭萌关内投去一眼,一阵裹着尘土的风从关门内荡开来,仿佛抛出来的长枪,总觉得机关重重,陷阱层层,更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也着急了,杨、高二人率兵来到葭萌关,只有诓进了城里才好动手,若是在关外动手,一场恶战势必难免。他希望兵不血刃就拿下白水关,既铲除眼线,又能将白水关守军归为己有,偏偏这两只狐狸不上当,他若再强请下去,很可能适得其反。
“二位将军当真不给刘备面子么?”他把脸沉下了,做出了恼怒的样子。
杨、高二人却像是敏感出什么,杨怀也把笑意一抹,坚决地说:“对不住了,左将军,白水关内有紧急之事,我们先回去了!”他对高沛甩个眼色,两人双双向刘备拱手告别,掉转马头,便要奔向百步之外的三千铁甲。
刘备整个儿地呆了,他像是被丢进了冰窟里,脑子冻得僵硬了,瞬间竟忘记要做什么,傻子似的看着杨、高二人离开。
“二位将军留步!”法正忽然喊了一声。
杨、高二人扭过头来,法正顾不得了,他对守在城门口的百人部曲队伍厉声道:“还不快动手!”
也不知部曲们懂不懂法正的意思,更不能透透彻彻地宣示明白,法正被逼着走上了钢索,只有寄望此刻有人能心领神会。可恨庞统率领荆州牧亲兵还守在关内守株待兔,却不知狡兔三窟,一个陷阱捕不住。
看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仿佛有人从城关处冲了出去,又仿佛只是一阵太猛烈的风,一道恍惚的黑影拉着缰绳飞身上马,马蹄一踏,冰冻的土地裂开了般,汩汩的热气冒了出来。
还没弄明白情形的杨、高二将都愣住了,只看见一匹战马向他们冲来,因速度太快,竟没看清马上有没有人,便是这瞬间的迟疑,便把生的最后抉择转手交易。
很亮的光从天空劈下,仿佛云上坠落的神翼,哗啦啦的风在那尖锐的翼之后呼啸而逝。
葭萌关外像被窒息的雾水罩住了,几千人鸦雀无声。
两颗头颅正在天空转圈,两道鲜血像湿润的扫帚似的,每一次扫过的痕迹总留下缤纷的血沫子。没了腔子的两具无头尸体在马上摇了一摇,似对自己的突然死亡感到迷惑,可也没坚持多久,轰然坠马。
那突然杀出斩首杨、高二将的人一勒战马,马蹄在血地里淌了一下,他的脸上被溅了血,轮廓都稀释了,看不出模样。
他将手中血淋淋的斩刀高高一扬:“杨怀、高沛已授首,汝等还不降乎?”
三千甲兵都懵了,这一切仿佛是一场可怖的梦,守将瞬间丢了性命,他们瞬间失了依靠,恍惚被忽然闷在泥淖里,挣不出头来。
法正醒过来了,他拍着马冲上来,大声道:“放杖者免死!”
片刻的停顿,一个接着一个的士兵丢去手中的兵器,“当啷”“乒乓”之声响彻耳际,小半个时辰,士兵们都齐刷刷地放杖,没一个肯抵抗。
见得满眼里兵器山集,刘备大松了一口气,他打量了一眼那血染战袍的无名小将,心底对他生出了无限的好奇。百人部曲里竟只有他一人听懂了法正的话外之音,这个人心思机敏,危急之时能解纷扰,断大局,更可贵的是勇略过人,果敢不犹疑,刘备感慨起来,又有些喜悦。
他想起了赵云,若是赵云在,今天出其不意斩首杨、高的一定是他。赵云不在,他却意外地收获了又一个赵云,如果这个未名小将当真能成为赵云那样文武兼备的明识将领,那该有多好呢。
※※※
浩浩之风从葭萌关的中心贯通,像一柄流动的利剑,几乎要将城关劈成两半,顶着这肆无忌惮的风,刘备在城楼上缓缓踱步,心里的感叹却比风还要猛烈。
终于撕破脸了。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试图弥合道义原则和霸业雄心,无数次因为二者之间的冲突而深陷自责的泥潭,一方面想成就帝王霸业,一方面又害怕背上世人指责。最终雄心战胜了道义,再不用顾忌同宗血裔不可伤,伪善的面纱已被撕得粉碎,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争霸心。
他一回身,看见斩首杨、高二将的无名小将匆匆走上城关:“主公!”他拜了下去。
刘备打量着他,这小将年纪不过二十五六,眉毛像飞起的双翼,唇角也在上扬,轮廓的每条线都呈现出往上飘升的弧度,整个人的精魂似乎也在飞起来,那张扬压也压不住,他笑眯眯地问:“你唤作什么?”
“魏延魏文长。”声音很响亮,仿佛号角。
刘备默默记住:“很好,我有个疑问,你今日如何听懂了法正的话?”
魏延年轻的面孔飘荡着自信的笑:“因我知主公不会回荆州,既是不回荆州,又召来杨怀、高沛,必是有诓而诛杀之意。”
刘备惊异:“你如何知道我不回荆州?”
“主公率荆州兵甲西入益州,在此险隘重关历经一年经略,今日忽要离去,他日努力皆付流水。主公不做无用之事,不行无妄之举,况且荆州并无非赴不可的急难,故而延以为主公必不回荆州!”
刘备大奇,他又打量了魏延一番,这个年轻的将官像放飞的纸鸢,直入高天,掣云而行,所以他看得往往比其他人更远更广阔,于是这独具慧眼促成了他的张扬。有人会欣赏,也有人会厌嫌,可若是被明睿的君主用之得当,他将会成为一柄无坚不摧的利剑。
“魏延!”刘备拿定了一个主意,“我若遣你为先锋将官,随黄忠将军同攻涪县,你可敢担当?”
魏延不做那谦虚辞让的伪装模样,他向后退了一步,拜下去的同时信心十足地说:“魏延敢!”
刘备刹那大笑,他抬起魏延的手臂,调侃道:“魏文长,锋芒太露,当心铩羽!”
魏延笃定地说:“有主公坐镇指挥,有三军齐心协力,魏延定会攻克关隘,摧城拔寨,为主公拓展基业!”
刘备笑得更欢畅了,他一点儿也不讨厌魏延的张狂,这年轻生命的澎湃力量像向阳的锦绣繁花,开得烂漫肆意,火一般燎原生长。他鼓励地握握魏延的肩膀,最后只叮咛了一句:“学会藏锋。”
第三章 心机不密关羽误事,一朝得志刘备失言
一场大雪后,天地间的温暖被冻住了,到处是僵硬的躯壳,屋檐下掉着僵硬的冰凌,树梢上垂挂僵硬的冰晶,路上横着僵硬的雪块,人也变得僵硬,行动起来像生了锈的机械。
关羽吱嘎一声推开门,他探了探头,诸葛亮不在,屋里只有一个修远,正坐在书案边一卷卷归类文书,时不时折过身,往炭炉里加一块炭。
“军师呢?”关羽问。
修远见关羽来了,忙请他进来,垂头丧气地说:“先生病了。”
关羽一惊:“病了,要紧么?”
修远没精打采地拿起一卷文书:“胃疾,疼了一晚上,还忍着做事,早起脸都白了,实在熬不住……我催他回屋休息了,唉……”他说起来心疼得厉害,眼圈也红了。
关羽叹息道:“唉,军师这是操劳过度,把病熬出来了!”他不假思索,“我去看看他。”
修远慌忙喊道:“关将军,先生这会儿一定睡着了,你再等一会儿吧,让他多睡睡。”
关羽知道修远是想让诸葛亮多休息,他点点头:“好。”
“关将军是有事寻先生么?”
关羽笑了笑:“也没什么事,益州战事顺利,心里痛快,我寻军师说一说,”他坐下来,左右无事,索性帮修远整理文书,一册册摊开来翻开,随口道,“这几日让军师歇着吧,有什么要紧事可去寻我,或者张将军、赵将军。”
修远苦笑:“关将军,你不是不知道先生,他是事必躬亲的脾气,大到军政要务,小到吏民生计,上到廊庙争执,下到乡里冤讼,哪一样不都得亲自过问。这几个月以来,荆州乡社由公家为农田新修水车,这么冷的天,他还亲自下去一一指正。他这个人,就是劳碌命,闲不住的,你不让他做事,他还得跟你急!”
关羽惋叹了一声:“军师得学学张翼德,那莽汉很会装糊涂,大事不管,小事不理,能躲事一概躲事,轻易不做事。若做事,一定是有好处甜头,不然便是装死也不动窝!”
修远听关羽损人居然也是用一本正经的口气,不禁笑逐颜开。素来在他人眼里傲慢不可亲近的关羽其实内心很温润,害怕他的人往往诋毁他的不近人情,与他走得近的人却赞他敬重君子,心怀慈悯,极好相处。
他本要回应一句,忽地发现关羽的脸色沉了,像忽然被一口黑锅扣在脸上。他觉得奇怪,偷偷地观察了一番。关羽手中握着一册文书,指甲狠狠地卡着韦绳,像要拉断绳索,那似乎是今天早上才刚刚送来的公文,诸葛亮还没有批复。
关羽忽然站了起来,黑着面冲到门口,对外边侍立的亲随催道:“来啊,唤公子刘封!”
修远讶然,他知道关羽一向与公子刘封不和,关羽忽然召唤刘封,只怕是有什么不可预料的纠纷发生,可诸葛亮又卧病在床,不合去找他来解围。
关羽一言不发地回来坐好,面色却极难看,丹凤眼半阖着,唇边轻轻挂着一抹寒烈的冷笑。那正是他每次暴怒前最常见的表情,修远也不敢问,躲在一边闷声整理文书,心里却打着小鼓。
门开了,刘封果然来了,他乍见到关羽铁塔似的坐在屋里,吓得差点想拔腿就跑。他原来以为是诸葛亮寻他有事,来了却撞见瘟神一般的关羽,一语不发,三魂七魄已惊飞了一半。
关羽看见他,客套话一句也不说,径直将那册公文丢去他面前:“自己看看!”
竹简撞着刘封的胸口掉落下去,直撞得他险些闭过气去。他忍着那躲避不开的屈辱,下力气将文书捡起来,有气无力看了几行,却像是突然看见鬼脸,惊怖之色在脸上渐渐生长。
那是镇守江陵的孟达写给诸葛亮的告情文书,孟达自被刘璋遣为使者派来荆州,便与法正一样,为刘备的君主风范折服,从此不肯归依旧主,心甘情愿地留在荆州为新主守卫疆土。刘备遣他去镇守江陵,把江北重地交于他,可见其倚重之心。
这份文书里说公子刘封在江陵强占民田为私苑,百家民户联名告到江陵公门。孟达颇为踌躇,不知该如何处置,又想为民做主,又想维护公子颜面,不得已请诸葛亮定夺。
关羽也不等刘封辩解,骂道:“你干的好事!越发地没了王法,敢侵夺民地,人家都告去公门了,你父亲的脸让你丢光了!”
刘封抖了一下:“二叔,不是……”
关羽打断了他:“不是什么?你没有侵占民田,人家会告去公门?休得在我面前狡辩,我告诉你,别以为你父亲不在,你便可横行无忌,频频扰民,多少年了,一点儿长进也没有!”
他狠狠瞪了刘封一眼:“既身为刘氏子嗣,就该拿出子嗣的风度和大体来,不要一心只谋私利。你父亲如今取得的这点基业得之不易,多少年才有个根基,由得你这么败,败得到几时?”
“侄儿不敢败坏父亲基业……”刘封小声地辩解。
听刘封似有不服的怨气,关羽蓦地升起一股火:“你还没败?非要我一条条数出来么?远的不说,便是这半年以来,你干了多少荒唐事?整日斗鸡走狗,不务正业,稍不合心,便任意笞打属吏,我为你压下去多少是非?若不是看在你父亲面上,你早死了十次了。你还不收敛张狂,及时改正,若铸成大祸,纵是你父亲也不能饶了你!”
关羽的训斥犹如打在脊梁骨上的长鞭,瞬间打得他肝胆俱裂,魂魄飞散。刘封又羞又气,可哪里敢回顶一句,憋着一肚子的委屈,还得温顺地伏低了头。
“侄儿知错了!”
关羽不肯相饶:“知错便要拿出知错样子,立即动身去江陵,把侵占的民田还回去,挨家挨户地给农户道歉!”
刘封极不情愿,他好歹是荆州牧公子,却要低声下气去给乡里泥腿子道歉,跌了他的身份不说,也损了荆州牧府的威风。
关羽看出他犹豫,哼了一声:“你不乐意么?好,你不乐意,我便把讼状呈递给荆州牧公府,由得他们按国法处置!”
刘封被这番威胁噤得血脉倒流,敛出乖巧说:“侄儿焉敢不遵从叔父教诲!”
“还不快去!”关羽声色俱厉地催迫道。
刘封被吼得直打哆嗦,他向关羽行了一礼,歪歪扭扭地跑了出去。
关羽的火却还没有消,重重一拳捶在案上,恨道:“孺子!”那一声炸雷似的怒喝,惊得一直默然不敢言的修远一颤,他躲着瞥了一眼关羽被愤怒烧得红亮的脸,像窥见了云深雾罩里的雷神。
※※※
修远在门口偷偷地探望,诸葛亮已经醒了,脸色还有些发白,眼窝沉淀着驼色的翳,双颊向下拉出的弧线勾勒着他的疲惫。他靠在床上出了一会儿神,到底闲不住,顺手翻来一册书,方看了几行,抬头间竟然一笑。
“修远,你站门口作甚?”
修远惊诧,这才发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把门推开了,他摸摸头,不好意思地笑笑,磨蹭着踱了进来。
诸葛亮瞧他神色有异:“有急事?”
修远摆着手:“没、没有。”
诸葛亮是玲珑心,寻常的一个眼神便能让他捕捉出蛛丝马迹,他正色道:“有事就说,不要隐瞒,若是耽搁了大事,你担待不起。”
修远支吾着:“也不是什么大事……”他知道瞒不住诸葛亮,憋了一会儿,到底把关羽训斥刘封的事情说了一遍。
“先生,你说这事算大事还是小事?”修远小心地说,生怕自己是乱嚼舌根,在背后传人小话。
诸葛亮重重地一叹:“唉,关云长,你好不颟顸!”
修远一愕:“关将军做错了?他不该训斥公子?”
诸葛亮紧紧一蹙眉,锁紧的眉间流下几道深壑:“该不该当众训斥公子,该不该不问情由便让公子裨补错漏,都另当别论。他最不该把孟达送来的公文拿给公子看,这是构人生嫌!”
修远懂了,关羽急火攻心,忘记了要保护告密者。刘封知道孟达上书告他刁状,那仇嫌便无可弥补地生成了。
“那怎么办呢?”修远难过了,他以为自己没能阻挡关羽,生出了几分内疚。
诸葛亮向后微微仰靠,自语似的低声道:“从此少相见,便可少嫌隙。”他探问地看住修远,“还有别的事么?”
“没了。”
诸葛亮徐徐一叹,忽而埋怨道:“不该这时病卧,一日不入公门,便出了差池!”
修远听诸葛亮责怪自己,也责怪起自己力量薄弱,不能为先生分忧,越想越愧疚,却听见身后门响,是黄月英推门而入,他便告了一声退,悄悄出去了。
黄月英见诸葛亮要下床:“怎么,又要出去?”
诸葛亮不回答,却问道:“果儿怎样了?”
黄月英莫可奈何地说:“你们真是父女同心,你病,她也病,她已好多了,睡着了,保姆陪着呢。我不放心你……我就知道你闲不住,刚好一点便要去搏命!”
诸葛亮柔声道:“累你操心了。”
黄月英忧心忡忡地说:“果儿先天体弱,身子骨一向不好,小小年纪便成了药罐子,我真担心……”她戚戚地住了口,蓦然转过背去,悄悄地泣了一声。
诸葛亮心中凄恻,他牵住黄月英的手,轻轻地将她揽在怀里。
“孔明,”黄月英低低地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你依我好么?”
“你说,我一定依你。”
黄月英静默着,似乎在酝酿言辞,她把脸贴着他的胸膛,仿佛在听他的心跳,比一比那韵律是否和自己的呼吸一致:“我想给你纳妾,你需要子嗣。”她说,声音像微风,吹拂在他的心口。
诸葛亮没说话,也不知是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不想回答。
黄月英像是做错了事,不敢看他:“你说了,一定依我,我会给你选好人家的女儿,配得上你……”
“不用。”诸葛亮轻轻地说,却很坚决。
“可是,我、我,”黄月英艰难地从嗓子眼里拔出话来,“我不能再为你养育子女……”
“我们有了果儿。”
“果儿是女孩。”
诸葛亮平静地说:“有果儿足够了。”
黄月英忽然想哭,她知道诸葛亮说的是真心话,他便是这样的男子,在内心深处永远筑起一座坚韧的堡垒,风霜雨雪皆不能摧毁,人言非议皆不能逼迫。他也许把自己钉死在江山社稷的沉重间,却始终会在心里为妻子和女儿留存一隅温暖的巢岤。
诸葛亮渐渐浮起了笑:“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就给江东去信,从大哥的子嗣里过继一个,当作你的儿子,好么?”
黄月英没法拒绝,诸葛亮总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化困窘为无形。
“我依你。”她最终被他俘虏了。
诸葛亮握住她的手站起来:“去照顾果儿吧,我已经好了。”他从床头拿起白羽扇,用羽毛轻轻滑过妻子的脸,匆匆一笑,便自去了。
黄月英怔怔地看着诸葛亮消失在门后的背影,两行泪却隐现在脸上。
※※※
涪县攻下来了。
荆州军从葭萌关出发,像乘了顺流而下的风帆,好风凭力,不费多少力气便攻下涪县。刘璋的军队像生了裂缝的蛋壳,轻轻一碰便碎成了粉末,这样低劣的战斗力哪里是士气高昂的荆州军的对手,几乎能肯定,益州唾手可得。
现在刘备就站在涪县的城楼上,皮革战靴踏着大块的青灰城砖,他觉得自己正行在飘荡的云里,不由自主地想要飞起来。
“士元,张任、冷苞等人退向何处?”他对庞统说。
庞统道:“退守绵竹。”他想起一件事,“刘璋遣李严扼守绵竹。”
“李严?”刘备知道李严,正是这个李严,偷偷放了法正前往葭萌关通风报信。刘璋派李严守绵竹,岂不是在关城上自己掘开了一个大窟窿。
庞统自然也知道李严暗自的勾连行为,他暗示道:“主公,绵竹或可以不攻而下。”
刘备明白庞统的意思,但他没有明说,却寻思道:“绵竹若攻下,下一处便是雒城,然后是成都……”他低声道,“若是成都攻下,要善待刘振威,伐人之国,到底心有不忍。”
已撕破了脸,刘备又被道义原则牵住了,庞统几乎无奈了,便是这仁德之心,失去了多少次占领益州的绝佳机会。这个主公实在是让人费解,他有君王的城府机诈,也有善人的柔软慈悲,这两样情怀搅在他的灵魂里,若冷热两种色调绘在同一幅画上,如此不相协调。
“今夜欢宴,众将都在等主公。”庞统只好把话题岔开。
刘备点着头,他随庞统往城楼下走去:“战事虽顺,但益州到底是一州之地,三万人的兵力恐怕不够,要不要从荆州调兵?”
庞统思忖着:“暂且不要。”
刘备沉默,他凝神想了许久,说道:“罢了,不到万不得已,不动荆州兵力。”
※※※
灯光落在泛着绿泡的酒水里,像月亮沉入碧湖,新酿的酒总有浮渣筛不去,像揉着绿丝绒的面纱,因绾在风里,丝绒轻轻飘起来,牵起流淌的縠纹。
刘备已半醉了,底下的僚属们也醉了一大半,却还不肯舍酒,彼此吆喝着,把那酒当作解渴的水,一骨碌倒进咽喉里,换来沉酣后的肆意欢乐。
欢喜和逐渐增长的酒劲一起融入血液里,像是被暖洋洋的阳光倾照,热得只想宽去衣衫,把赤裸裸的胸膛露出来,不掩饰地袒露那张扬的快活。
没有人不高兴,这就像忽然拥有了一件华丽的锦袍,谁不会赞美和倾心呢?
益州,这令人垂涎的天府之国,像一个倾国倾城的女人,原来是他人罗帐中柔软的芬香,只能观望而不能拥有。今天世事更迭,旧日主人不知珍惜,将那绝色之容拱手相让,终于可以得到朝思暮想的身体,怎不让人欣喜若狂。
刘备一想到益州即将囊入怀中,荆益两州从此连成一片,掌控的地盘足足大了一倍,兴奋得不能自已,举起酒爵高声笑道:“今日盛宴,可谓极乐!”
底下是一迭声的附和,敬酒的、说赞美话的纷扰不休,有几个喝多了的武将,舌头打着结,说的恭维话像拧得太紧的麻花,听不清晰。
庞统却忽然不合时宜地叹了口气,那么轻微的叹息,偏偏钻入了刘备被醇酒麻木的耳朵里。
刘备疑问道:“士元何故叹息?”
庞统淡淡地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忽然勃然大怒,怒火来得极迅猛,没有给他一点儿的喘息时间,他把酒爵重重一摔:“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他觉得庞统太扫兴,生生搅了今日的欢宴,不客气地说,“士元言之不当,速速出去!”
庞统没有一句辩解,他起身行了一礼,竟真的出去了。
几个尚还清醒的僚属都呆了,酒也吓醒了一半。法正眼见君臣不睦,本想两边劝和,因见刘备正在气头上,他忍了忍,悄悄观察着刘备阴沉的脸色渐渐和缓,小心地说:“主公,今日欢宴,当和融为上。”
刘备没说话,醉意正被怒火烧掉,而醉意一去,悔意却在意识里喷了一口气,他对侍从说:“请庞军师入席。”
侍从匆匆地出去,不过片刻,当真请了庞统回来,庞统却既不道歉,也不解释,自顾饮酒,像是刚才那一幕从不曾发生。
刘备却忍不住了,他死死地盯着庞统,可庞统却像是盲了目,压根没看他一眼,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庞统终于回了一下脸,刘备趁着他这刹那的回头,果断地问道:“士元,向者之论,谁之失?”
庞统忽然一笑:“君臣俱失。”
刘备像是被打通了经脉,瞬间忽地透彻了,既已经征伐出兵,他又何必计较仁义恩信,若计较仁义恩信,又何必伐人之国?庞统是用他曾经说过的话来讽喻他,他想通了这一层,突然就大笑起来。
这一笑,刚才略显紧张的气氛立时轻松起来。既是已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索性都撕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