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不谋而合,能不能向我介绍一下猛火公司目前的研究现状?”保罗个轻武器狂人果然产生了兴趣。
“很抱歉,保罗,我只是一个外行人,只知道这么多,要想说出更细致的具体情况恐怕是不大可能。”李慕菲耸了耸肩。
“哦,是的,伯爵,我完全理解。”保罗答道,看他的意思,他以为李慕菲有意隐瞒什么军事机密一样,坐在椅子上不再言语,不过他的眼神开始不自然起来,明显是心痒难耐。
李慕菲心中暗笑,有门,开口诱惑道:“不过,保罗,你可以去南非亲身看一下他们的研究情况,其实,猛火公司是我家族的产业,我可以为你开一个证明,或许他们会向你透露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情况,另外,如果你肯留在南非发展你的新式武器,我向你保证,你绝对不会后悔,我可以为你提供大量的订单!”如果你的发明真的有那么好的话,李慕菲心里加了一句。
保罗明显心动了,主要是李慕菲无意中说出的弹夹的改进让他不得不关心:南非的研究进度到了哪里?毕竟这是他很引以自傲的构想之一。大笔的订单对他也是一种诱惑,李慕菲虽然在毛瑟枪厂没买一支枪,但光是投资就有3万英镑,他自认自己的发明要好于毛瑟目前的任何一种枪支,肯定能够得到更多的订单。
他想了想说:“伯爵,您的提议非常有诱惑力,请给我一天的时间考虑。”
李慕菲知道打铁趁热的道理,于是又抛出一个很有诱惑力的炸弹:“如果你留在南非的话,我可以投资10万英镑支持你的产业!”
保罗眼睛立刻亮了,想了想,觉得一个贵族不可能骗自己,于是点了点头说:“好!伯爵阁下,我会如您所愿去南非发展的!”
李慕菲心中大喜,自己终于拉到了一个肯去南非的人了!
“哥哥,我们下面去瑞士吗?我还没去过那里呢!”刚刚两人聊天时,爱丽丝很乖巧地没有说话,这下可算抓住机会了,跟李慕菲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听说那里有很高的阿尔卑斯山,还有很好玩的登山小火车。”
“爱丽丝,你怎么就知道玩,我们这回不是去游览的,是去那里的钟表作坊考察的。”卡尔故意气爱丽丝道。
爱丽丝失望地嘟起了嘴,不说话了。
第五十八章 卡尔的观点
李慕菲这次去瑞士本来盘算得挺好,有两个目的,一是去考察一下闻名于世的瑞士军刀,下一笔订单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南非国防军购置标准刀具,可惜在德国一打听,没人知道什么叫瑞士军刀,只是告诉李慕菲,德国的刀具就很出色,尤其是德国北部的索林根(ln)从中世纪开始就以制造刀剑著称。没办法,这个目的是无法实现了,李慕菲只有记住这个德国地名,等以后有机会再去这座城市考察订购刀具了。
第二个目的则是考察并投资瑞士的钟表业,同时看看那里为什么能够以精密制造闻名于世,若是可能考虑一下把瑞士钟表制造业搬到南非去。这个目的纯属他个人的爱好,前世的李慕菲不喜欢车不喜欢球就是喜欢手表,当然属于光看不买那种。
可惜他并不是发烧友,只记得住世界十大名表的名字,至于建厂日期可不记得。
这时候没什么互联网,南非人对什么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卡地亚、劳力士之类的牌子可毫无概念,来到德国,也没几个知道的,李慕菲直到走到离瑞士如此之近的奥伯恩多夫,才沮丧地感觉到,眼下所谓的十大名表这个说法可能还没有出现呢。
李慕菲的猜测并没有错,后世的所谓十大名表中除了欧米茄、芝柏、百达翡丽少数几款之外,大多数的牌子根本没有后来那么出名,至于大名鼎鼎的劳力士更是还没有出生呢。
而把钟表制造业转移到南非却也无疑于痴人说梦,这种行业没有几十年的制造传统是不可能积累下足够的技术和经验的。
如此一来,两大计划全部泡汤了,成为李慕菲此次旅程最大的怨念,只是想到好不容易来到德国南部,不去下咫尺之外的瑞士,感觉有些可惜,所以李慕菲才登上了去往瑞士的火车。
既然爱丽丝想要游览一番,那么在瑞士玩玩也未尝不可。
“说到瑞士,我倒想起了比利时。”卡尔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几个人的注意力立刻都被吸引了,“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吗?”爱丽丝好奇地问。
“那倒是没有,不过这两个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士人说四种语言,不过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比利时只说两种语言,彼此之间却好似世仇一样。”
“完全赞同,我也去过比利时,有趣的是比利时的两个民族其实就是一个民族,只不过说的话不一样而已。”保罗说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是两大族群之间的矛盾不断的话,肯定是会得到比现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的。”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你们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李慕菲由衷地说道。
卡尔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却觉得,你们中国人更加团结。”
李慕菲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话从何说起?中国人的汉j之多不是都成了土特产了吗?在外国的华人受欺负时从来也不知道抱成团。“你怎么会这么想?”李慕菲问道。
“你看,你们中国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不管彼此之间说的语言有多么不同。我曾听你说一个四川人听不懂广东人的话,在我看来这就是两个民族了,你们中国那么大,地方那么多,那就是几十个上百个不同的民族。”
听到卡尔这么说,李慕菲立刻想到了汉语的功劳,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汉语这种表意文字先天上的优势,汉族很可能早就像欧洲诸多民族一样分裂了,联系到南非目前还没有一种官方认证的通用语,李慕菲不由觉得该是时候建议父亲和陈羽青在语言的统一和普及上下下功夫了。
“我对你们的历史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在你们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一直盼望着天下统一,而且你们确实也做的不错,在很久以前,我们欧洲人提到中国人的资料中关于你们的记载几乎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可你看看德意志民族,自从这个概念出现后就一直是分裂,分裂,分裂!”卡尔痛心地说:“三十年战争中,欧洲诸强国在德意志的土地上驱使着德意志的士兵,屠杀着德意志的人民,那些德意志士兵他们在烧杀掠夺自己同族的人时毫不手软,甚至能将一座城镇毁灭成白地!”
“在歌德之前,德意志民族是庸俗的软弱的充满妥协精神的群体,歌德曾说过:‘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即使是在德意志帝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在,德意志民族依然分裂成两大块:德国,奥地利。”
歌德的这句话,李慕菲第一次听说,顿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和形容海外华人的那句“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多么相似啊!
没错,德国人的团结的面貌是在一战中甚至一战之后才出现,在此之前,德国就是一个混乱分裂的典型,就好比如果你对一个战国时期的日本人说你们日本人真团结,他会以为你在讽刺他一样。
“还有荷兰人,他们说的其实就是德语的一种方言而已,当然这话我不能在一个荷兰人面前说,”
卡尔笑了一下,表情又严肃起来:“就我个人来说,我是没有什么民族主义倾向的,但如果德意志民族能像中国人那样统一起来的话,将会是一个包括德国、奥地利、荷兰,甚至包括比利时和瑞士一部分的超级大国。”
“可是就目前而言,德国境内的德意志民族其团结程度是空前的。”李慕菲反驳道。
“的确是空前的,”卡尔点了点头:“但是那是和过去近千年的分裂状况相比,你似乎对德国国内种种思潮暗流视若无睹,没有看到除了拥护皇帝的人之外,还有民主派、自由派、所谓的革命者、立宪派、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如果这些思想放任自流的话,很有可能威胁到帝国的统治。”
李慕菲这下子哑口无言了,想不到卡尔这个自己一直以为是政治盲的人,对于德国现状的认识如此敏锐清晰,对历史所知不多的李慕菲也知道一战中的德国根本没有输在战场上,战争结束时没有被敌人占领一寸土地,甚至还占领了敌人大片土地。
德国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内起义而造成君主统治的垮台,最后黯然投降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希特勒才一直宣扬德国在一战中是被国内的犹太人背后捅刀子才失败的。
从这一点看来,这个表明上看来集权程度空前绝后的,被人冠以军国主义的帝国,其政权的稳固程度,军队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不如一战中的俄国。
要知道俄国可是被称作“欧洲各民族的监狱”,对各民族的压迫是欧洲之冠,颇有当年蒙古人的风格—-事实上,李慕菲一直认为俄罗斯就是蒙古的衣钵传人—-一战中,俄国连遭大败,最惨的时候,有许多士兵上前线时手中没有枪,要等到身边的人被打死才能从死人手上接收枪支。
就是这样一个统治残暴、领土庞大、国内矛盾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可在革命者推翻了沙皇之后依然继续作战。德国人竟然只比俄国多撑了一年,而且革命成功之后组成的新政府立刻宣布投降,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度脆弱,这其中固然有德国人对于英法等国能给予一个宽大处理的天真期待,但也可见,这个年代的德国人还远远没有第三帝国时期那么的团结。
李慕菲这下对卡尔有点刮目相看了,联系到他对于奥匈帝国中肯的评价,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虽然很少对政治发表意见,在李慕菲看来是最不关心政治最不爱德国和奥地利的德意志人,但一旦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即使这样,李慕菲依然不能认同卡尔的说法,在李慕菲看来,那是卡尔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尤其是这个年代,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卡尔恐怕根本就想象不到,倭寇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掠夺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助纣为虐,甘为汉j。
李慕菲记得德国在一战之后曾被没收了所有战舰,德国水兵们被协约国们勒令将战舰开到了斯卡帕湾,几个一战中获胜的强国正在商量怎么分赃的时候,极有骨气的德国人竟然在那里搞了一个彩虹行动,一夜之间将战舰全部自沉,那些曾叱诧风云的巨舰片刻之间便化作废铁,气急败坏的英国人仅仅来得及救起了几艘而已。
如果抗日战争时,一些中国人能够像那些德国水兵一般有骨气,中国大地上少一些汉j的话,抗日战争也不会赢得如此艰难了。
李慕菲伤心地想着,看来防止汉j的大量出现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李慕菲并不能保证此时的南非在战争爆发之后就不会出现汉j。
比如说眼下,如果英国人对南非有所预谋的话,甚至已经开始了对南非的渗透了,搞不好有很多高官都被英国人离间了。
第五十九章 晴天霹雳
想到此处,李慕菲顿时一个激灵,他冒出了一个可怕的怀疑,如果,如果张阳被英国人收买了呢?
从张阳此前一系列的所作所为看来,他十分害怕英国人,而且他的行为客观上也阻碍了南非的国防建设,比如共和港的大炮还有南非的铁路。虽然在最近几年他也支持李家的国防建设活动,可只要一有可能触动英国人,张阳就畏首畏尾。
从他的这些行为看来他似乎不排除被英国人收买的可能性。
可是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他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了,英国人如果统治了南非他注定是英国人的傀儡,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大权在握的总统不做,要做一个低三下四的官员呢?
李慕菲摇摇头似乎打算推翻自己的想法,可又想到,南非虽然是个独立国家,可其国家安全却没有任何保障,况且,张阳可能垂涎于李家庞大的产业,如果他真是内应,英国人打进来之后他就可以得到其中一部分作为报酬,与其做一个提心吊胆的总统,不如捞点油水实惠。
李慕菲想来想去,既不能肯定张阳有这个可能,也不能肯定张阳丝毫无嫌疑,不过他还是决定立刻给父亲写信,在信中要求父亲建立李家自己的情报机构,监视国内的情况,注意张阳是否与英国人有染。
因为这个原因,李慕菲在瑞士的行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瑞士秀丽的山水风光并没有让他心情放松下来,倒是爱丽丝和卡尔等人玩得兴高采烈。
从瑞士的巴塞尔到日内瓦这一段路,恰好在李慕菲的行进路线上,而这里也正是闻名遐迩的钟表谷,是瑞士的钟表制造中心,也是世界钟表制造行业的摇篮。
既然来到此处,自然不能空手而归,李慕菲对后世的十大名表中此时存在的几家做了一些投资,买了几块手表—-这东西是最好的保值货物,时间越长价格越高,凭什么不买几块?李慕菲前世做梦都想拥有一块特级表,可那东西价值都超过十万元,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奢望,想不到这一生用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实现了梦想。
瑞士之行之后,李慕菲等人踏上了回柏林的路。
路过柏林南边的耶拿的时候,李慕菲做了几日的停留,去那里著名的卡尔-蔡司公司拜访了一下,这家公司李慕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前世的时候,老爸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个卡尔-蔡司的镜头,天天在他面前吹嘘镜头之好。
后来他也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资料,才发现老爸并不是在吹,这家公司在光学玻璃加工领域确实独树一帜,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战后,卡尔-蔡司的遗产被苏联和盟军分别没收了一部分,苏联凭借着自己得到的那部分在本国境内成立了一家工厂,而正是这一点卡尔-蔡司公司的技术和工业遗产使得俄罗斯镜头在如今的光学领域依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你能够想到的与陆军有关的技术和装备都可以在眼下的德国找到,而且往往是世界领先的地位。李慕菲一边感叹德国的实力之雄厚,一边觉得威廉二世真是有些浪费了这么好的条件。
在这家公司,李慕菲也下了一笔订单,为南非的军校学生们订购了一批卡尔-蔡司公司生产的望远镜。
—
终于回到柏林了,李慕菲的这一次环德旅行受益匪浅,不但买到了许多武器装备,而且建立了和很多德国军火公司的良好关系,此外也对于德国的国力有了一个更加清醒而全面的认识。
回到柏林的第一周,李慕菲就收到了父亲从南非寄来的信,信中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彻底推翻了他对张阳的所有判断,令他震惊不已。
张阳去世了!
李永瑜的信中的遣词用句是谨慎而克制,但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一种淡淡的悲伤,毕竟张阳对李永瑜有知遇之恩,而且两个人性格都很稳重,李永瑜更宽厚一点,张阳则有更加宏大的眼光,近十年来,两个人的合作可谓亲密无间,如果不是张阳刻意奉行在李家和沈家之间的均衡政策,而且张阳与李慕菲有过不愉快的话,可能李家和张家早已成为事实上的联盟了。
在信中,李永瑜这样写道:
“张总统年事已高,抵抗力下降,身体大不如前,这一点从他最近越来越少接触政务就看得出来,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一开始不过是偶感风寒,但随后就是持续的高烧,使尽了各种方法也无法将温度降下来,张总统在病床上度过了二十多天之后便去世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但是幸好他并没受多少苦。
“而据张家的人透露,张阳在去世前几年就有过类似的高烧不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为了稳定政局,当时他命家人不得透露这些情况,而我们这些外人竟然都浑然不知此事。
“张总统这几年间一直拖着病体从事工作,想及此处我便心如刀割”
如此一来,李慕菲关于张阳的各种推断都被证明是无聊的臆测而已,张阳总统任期的末期的无为而治既不是为了缓和与李家的关系(可能也确有此意),也不是麻痹李家,好实施下一步计划,真正的答案很简单:他精力不足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像前两个任期一样有所作为了。
至于李慕菲臆想中存在一个针对李家的利益集团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当然不排除确实有人想要扳倒李家,但却肯定和张阳没有什么关系了,这样一个连政务都有心无力的人怎么可能有精力去搞这些阴谋诡计?
而根据南非的宪法,南非不设副总统,总统去世后,国家权力由总理暂代行使,直到下一次总统选举,于是李永瑜就在心不甘情不愿和意料之外的情况下成为了掌握南非最高权力的人。
张阳的去世,对于李慕菲来说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当然他有些难怪,虽然双方有矛盾,但还没到张阳去世李慕菲会拍手称快的地步,李慕菲也并非那种人,但张阳的去世确实为李家扩充军备扫清了一个障碍,从今以后,李家可以放手大胆地推行他们的备战计划了。
同时李永瑜的信中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十大世家之中,继平阳陈家之后,福州的孙家也向金城李家暗暗表示了同盟的意向,李慕菲走后,李家众人就一直实行书房定计中制定的既定政策来拉拢分化十大世家,如今南非境内最显赫的十一个华人世家除却远在开普敦的江阴周家,已经渐渐地分成了三大阵营:
最强势的金城李家一方,平阳陈家和福州孙家也属于这一方。
福建李家和广东黄家、江苏赵家算第二方,这三个家族中李家和赵家又和金城李家关系良好。因此这一方算是和金城李家走得很近的,但在很多事情上仍然有分歧。
沈家和牢牢跟定沈家的云南沐家是第三方,原本这沈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便已很快,已经有渐渐超过李家之意,而由于金城李家损害了不少布尔人的利益,使得布尔人也向这一势力靠拢,联合了布尔人之后的沈家气势大增,而在共和港被李慕菲小小地得罪过一次的温州柳家也有投靠沈家的意图,这一势力隐隐成为稳居金城李家之后的第二大势力,。
此外就是维持中立的张家,由于张阳上台之后威望极高,也刻意扩大过张家的影响力,所以这一家族也实力雄厚,仅次于李家和沈家,这一家族往往试图做和事老,抑强扶弱,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南非国内政治形势才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在这点上张阳功不可没。
小小的南非如今已经形成这样一个有趣的三方制衡的局势,虽然华人们在彼此的角力中有一定的内耗,但这也毫无疑问地说明了一个事实:曾经在南非的建国初期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的南非布尔人,已经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经过短短的十年,华人势力急速的发展便使得布尔人的势力不再能够左右政局,而布尔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得不沦为华人三大势力其中一方的附庸才能影响政局,布尔人的力量已经蜕化到和十大世家中一个家族的势力差不多的地步。
这也决定了后面的南非历史中,布尔人只能以一个弱小的第三方势力出现。
而失去了制衡力量的李家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了。
第六十章 李永瑜在行动
李永瑜在信中接着说道:
“张阳之死,依我看来,受到打击最大的或许就是现任卫生部长柳平恒了(大家还记得那个共和港被调走的市长吗),他和张阳关系非常之好,而这个部长的位置也是张阳为他争取的。
“这个人一向性格软弱处事温和,最见不得生离死别,在这个卫生部长的位子上干得也算称职,张阳一死,他就把张阳之死的责任都归结于南非医疗技术的落后,身为部长,他非常自责,认为这两年南非的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极其不到位,张阳去世第三天,他就递上了一份卫生部南非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大报告,一口气向我索要50万英镑的巨款用于改善南非的医疗设施。并在今后的财政预算中至少维持这个标准。
“这份报告让我哭笑不得,这个人毫无大局观的性格从共和港炮台一事可见一斑,而这次不过是这种性格的又一个反映而已,去年我东拼西凑费劲心力才从预算中节省出10万英镑作为国防部的拨款,明年开始还要增加用于军购的款项,大战当前,哪里有闲心为他这个卫生部拨这么多钱?
“张阳在的时候,他一言不发,张阳一死他才觉得卫生部拨款过少,将国家大事系于一人之生死,眼光何等肤浅?
“故此我婉拒了他的要求,只答应了10万英镑的预算,这一点令他非常失望。”
看到此处,李慕菲开始觉得李永瑜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眼光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要是来自21世纪的人,都知道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有多么重要。
不同于陆军海军这样平时大把投钱却没有回报,只能在战争中看到价值的吞金大户,好的医疗设施可以比喻成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力量倍增器,能大大提升一个国家的实力,将国家人力资源利用率极大地提高。
在平时,医疗体系能够增加人口的平均年龄,极大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同时也让国民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在战时,能够增加军队的战斗力,能够激发战士的士气,无形中扩大军队的后备人员数量,好处可谓多种多样,其价值和意义不亚于国防建设。在李慕菲这样来自21世纪,更重视国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人眼中,建设完善的医疗体系其重要程度甚至胜过建设工业农业。
柳平恒不是要钱吗?李慕菲还正愁没人挑起这份担子,那李家就像当年搞教育一样再和他们柳家挑头搞一个捐款活动,把这个医疗设施建起来,再造就一个南非的“现代医疗之父”,同时也要说服父亲认识到医疗的重要性。
而且李永瑜信中也说到了柳家有向沈家靠拢的意思,可以借着这次李家对柳家的支持,弥补李慕菲在共和港炮台一事上与柳平恒产生小小破裂的关系,也可以将柳家向李家的阵营拉拢过来一些。
此外李慕菲也想起了一个很好很强大的东西—-青霉素,这种伟大的药物,可是拯救了无数人的,可惜在这个年代她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李慕菲虽然知道这种东西,但过去这些年中他一直忙于在南非搞杀人的发明创造而忽视了救人的发明,想到这时,李慕菲不由得脸有些红,还好此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大可以借着这次柳平恒搞基础医疗建设的东风,将青霉素发明出来。
这种伟大的药物,李慕菲本不打算申请专利,一是对原发明者的尊敬,二是对自己直到现在才想到建设医疗的补偿,。但有书友说如果不申请专利,搞不好会被小日本之类不要脸的人申请了,而且出于国家利益,有了青霉素这样一种秘密武器,对于南非的建设和战争都大有好处,李慕菲也不得不再做一次恶人,不但不能申请专利,连制造方法都要严格保密。
想到此处,李慕菲立刻动笔为父亲写了回信。
—
回到柏林之后,心急的保罗-威特立刻告别了李慕菲,怀揣着李慕菲按照约定给他的10万英镑支票离开德国,去南非谋求发展了,李慕菲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同时指示南非工业公司要非常重视保罗的枪械设计天赋,尽可能地将保罗-威特拉入猛火公司,甚至可以考虑让保罗当猛火公司的最高负责人,实在不行也要参股入保罗的新公司。
同时李慕菲也跟家里的人打了招呼,让他们随时关注保罗的研究进展,如果保罗的新式武器确实性能优异而且实用,要在第一时间采购并在军校学生中装备。
—
张阳倒下之后,李永瑜当上了总统,李家大大加快了国防建设的步伐,正式开始触碰英国人的底线。
在李永瑜几个月后寄来的信中便可以看出他势在必行的决心和意志:
“建立一支国防军,注定会触动英国人的神经,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布尔人当初建国的时候,曾经与英国人进行过谈判,因为当时国力的贫弱,南非争取到的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虽然是独立国家,但却不得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英国人不保障南非的独立,只在南非受到黑人土著王国攻击时有义务协助防御。
“这最后一句话如今看来十分可笑,但在条约签订之时,布尔人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保障自己绝对安全,不过十年之后,随着开普敦的华人的加入,南非的实力大增,这已经被证明是一句废话了,南非如今不但可以自己保护自己,而且大片大片地将周围的黑人王国的土地据为己有。
“这个条约已经成为南非的枷锁,南非不得拥有自己的军队,所以在过去的岁月中,南非的武装警察就担当了正规军的责任。而英国人没有保障南非独立的义务,这也意味着如果英国人哪天心血来潮,想要对南非动手,只需要找到一个借口即可,即使将南非吞并了,在道义上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指责。
“如今南非的华人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倾向迫切需要自己的军队,他们要求南非有一支足够保障自己安全的力量。
“建立南非自己的军队,势在必行,或许会令英国人不满,但也比发现英国人想要吞并南非时,急急忙忙组织自己的抵抗力量要强得多。
“我打算在最近几个月内,在议会推动一项关于建立国防军的议案。在此之前,我曾暗地里进行过相应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华人的十大世家还是华人平民,布尔人农场主还是城市中的布尔人,都对这个议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好感,这也说明,在陈羽青普及教育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之后,南非华人和布尔人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想要谋求与南非日益增长的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但是,目前为止,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表明了自己对建立南非国防军的要求,但这项议案还是很有可能得不到议会的支持,原因很简单,议员们害怕这项议案一旦通过,将意味着与英国人处于战争状态。
“但我还是将竭尽全力推动这项议案的通过。
“另外,我准备对布尔人开刀了,布尔人已经正式加入了沈家的阵营,李家与他们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的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怕再得罪他们一次:我将在议会推动一项决议,从明年开始,终止给予布尔人农场主的补助。
“在过去的十年中,南非政府每年都给予布尔人农场主大量的补助,这已经成为政府预算中极大的一块支出,而且和其他支出不同的是,这一部分支出不产生任何效益,而且使得农场主们能够在他们的农场不雇佣任何劳工不做任何生产的前提下,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这是相当不公平的一件事!
“这些布尔人农场主,他们不但没有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而且占据着大片的土地,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要政府给予他们大量的补助,这样的事情,过去在张阳执政时期,出于稳定的考虑,一直让它存在着。
“但是我决定是终止这种荒谬状况的时候了!
“终止补助布尔人的好处巨大,我们不但可以省下一大笔预算,而且可以促使这些布尔人农场主不再无所事事地坐等补助,而是将自己手头的钱投入各项产业,或者他们会将自己占据的土地卖掉,这些有利于南非经济的发展。”
看到这里,李慕菲几乎要跳起来了,什么时候一向以和为贵的李永瑜也变得这样雷厉风行了?而且拿布尔人开刀真的是个合适的选择吗?
这个议案好处虽然巨大,但危害也十分明显。
布尔人的势力虽然没落了,但他们依然可以影响国内的政局,尤其是沈家那一派如今已经正式和布尔人站在了一起,布尔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沈家是无论如何也要为布尔人出头的,而这一派已经是除李家之外最大的势力,李永瑜的这项提案毫无疑问将获得通过,因为几乎所有的华人都一直反对给予布尔人如此巨大而不公平的补助,但提案通过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南非分裂的那一天。
他接着看下去,看来李永瑜也对自己这么做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在信中他这样写道:
“是的,我清楚地知道,这项议案一旦通过,也就意味着我这个总统的位置只能坐满这一任,下次总统竞选的时候,我很有可能无法当选总统。
“但我也清楚,除了我之外的任何总统,都不会推动建立国防军和取消布尔人补助这两项议案,张阳不会,张阳之后如果有其他人当上总统的话,也不会。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怕英国人,很多人没有胆子得罪布尔人,而几乎所有人都贪恋这个总统的位置。
“只有我,我既不怕英国人,我对他们的战争早已有了心里准备;也不在乎得罪布尔人,李家早就和他们关系不睦;更加不留恋这个总统之位,甚至我巴不得把总统的位子让给别人做。
“我必须在我的任内解决这两件事情,因为如果我不做,不会有任何人去做,而这是南非要发展,要独立的路上必须经过的两步。”
直到此时,李慕菲才明白了自己父亲的用意,想不到李永瑜也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这就好比面前是一大片雷区,南非要发展,必须经过这片雷区,但却没有任何排雷的工具,这时候李永瑜站了出来,他知道除自己之外不会有任何人去扫清这片地雷,于是舍身趟雷区,他注定被炸得身败名裂,黯然下台,但是却为南非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可以预想的是,李永瑜将成为南非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但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明白李永瑜其实是南非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总统。
李慕菲放下信纸,默默地对自己的父亲表示了敬意。
第六十一章 柏林会议
“亲爱的伯爵,你总算是结束了你的环德旅行,”威廉王子说道:“你不在柏林的时候,夏洛滕堡宫的日子显得格外单调,我的几个妹妹也同样认可这个说法。”
说这话的时候,两个人正在夏洛滕堡宫举行的一场晚会上,作为王子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和腓特烈皇储一家最受欢迎的客人,李慕菲如同往常一样得到了邀请,并且能够与王子如此亲密的交谈,当然两人身旁少不了那个小尾巴—-玛格丽特公主。
听到王子对李慕菲的评价,玛格丽特公主连忙点着小脑袋表示赞同。
“伯爵你简直想象不到你那些玩具让我们的日子变得多么有趣。”玛格丽特公主一句话就暴露了心中真实的想法。
“难道这一个月间,柏林就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李慕菲问道。
“正是这样,伯爵,这一段时间柏林的日子是平淡无味的。”威廉王子点点头说道,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的人群,“不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很多客人来到柏林,再次举行晚会时,这里会变得更加热闹起来的。”
“哦?王子殿下,这是为什么呢?”李慕菲好奇地问道。
“伯爵,你竟然不知道?说起来这和你的故乡—非洲有很大的关系呢?”王子笑着说。
李慕菲正在听着王子的下文,心急口快的玛格丽特公主接过了话头,抢着说道:“首相大人邀请了14个国家的代表群聚柏林,商谈有关非洲贸易的事务。”能够为李慕菲排疑解惑,玛格丽特是不会放过这么难得的机会的。
“这具体的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李慕菲耐心地问道,玛格丽特这样的小屁孩说话就是有一个毛病:交待不清前因后果。
在玛格丽特急急忙忙的解说中,和王子不时的补充之中,李慕菲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时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赞助了一个叫做国际非洲协会的组织,名义上进行所谓非洲的开发与探索,但暗地里收买了一些探险家,为比利时在刚果河流域从事殖民扩张活动,他们一度将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了刚果盆地,这危害到了葡萄牙的利益,因为葡萄牙人认为自己对刚果河流域有所有权,而且葡萄牙人仗?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