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个未知数,李慕菲或许只是因为好奇而坐在那里。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朗克渐渐发现,这个学生年纪虽小,却是他目前的学生中最勤奋聪明的一个,而且在物理学领域有许多新颖的观点。
柏林大学物理学领域中另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教授是赫尔姆霍兹,这是一位电磁物理学方面的资深学者,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就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的,他也是一位非常喜欢鼓励学生研究的老师,与普朗克一样,他也发现了李慕菲是个超出同辈的优秀学生。
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李慕菲向赫尔姆霍兹教授透露了自己在进行电磁物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在向教授详细阐述了大致的设想之后,这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嗑了嗑自己的烟斗,若有所思地望着空气,缓缓回忆着说道:“李,你也知道,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偏重于电磁物理学的理论研究,而你所进行的是实验物理学研究,在这方面,我可能给不了你多大的帮助。”
“但是,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师从我学习的时候就表示了研究电磁学的志向,同时他下定了以实验来证明理论的决心,或许你能够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太好了,教授,您能给我他的联系方式吗?”李慕菲高兴地说。
“当然,当然,他也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赫尔姆霍兹一边微笑着说,一边从内衣口袋里翻找着什么:“他的名字叫赫兹,地址和联系方式在这里。”
赫兹!?李慕菲懊悔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都怪自己大学时没认真学物理,自己明明学过电磁波的存在是由赫兹来证实的,但却把这一点忘记了,以至于走了这么多弯路,要不是因为柏林大学的教授恰好是赫兹的老师,自己恐怕又要浪费不少的时间。
得到了赫兹的地址之后,李慕菲立刻开始了与这位科学家的通信往来,此时的赫兹正在卡尔鲁厄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同时利用教学空余时间从事自己的实验。
但赫兹实验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还远远没有取得成果,李慕菲的通信好比雪中送炭,不但解决了他许多的困难,而且为他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设想,李慕菲的支持让他干劲更足了。
与赫兹、赫尔姆霍兹、普朗克等人的交往和通信,使李慕菲很快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学者们的,通过书信往来与许多著名科学家建立了私人亲密的友谊。
在欧洲历史上,通过书信建立联系的伟人们非常多,欧洲的上层人物似乎有一个自己的聊天频道,不光是那些物理学家化学家哲学家,还有著名的工程师、演员、明星,甚至有一些着迷于科学和哲学的皇室成员,都加入了这个聊天频道,得到他们的承认,也就意味着你也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们中的一员了。
第三十六章 自行车之父
令李慕菲有些意外的是,随着父亲的第一封信的到来,还有一封自己的老师陈羽青寄来的信,信上迫不及待地为李慕菲布置了留学任务:考察柏林大学乃至德国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理念,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每个月写一份总结报告寄回南非去,供其参考和学习,以进一步推动南非教育制度的完善。
李慕菲哭笑不得,这个老师,也太专心于教育了吧,自己都从他那里毕业这么多年了,还给自己布置“家庭作业”,无奈归无奈,陈羽青的这个作业,李慕菲还不能不做,一是老师布置的,怎么也得给个面子,二是南非的教育搞好了,也有助于李慕菲的强国之梦。
李永瑜的那封信倒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就是介绍了一下南非目前的建设情况和家里的情况,因为李慕菲离开南非只有短短一个月,这期间,南非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李永瑜这封家书大概也就起到了一个报平安的作用。
而李慕菲所揪心的军校的去向问题,李永瑜反倒一字没提,看来张阳保持了默认的态度,也有可能张阳在盘算着什么阴谋诡计,不过李慕菲觉得张阳不像那种满肚子坏水的人,所以他暂时松了口气,回过头来专心搞自己的研究学习。
两个月间,李慕菲通过书信,在欧洲学术界也渐渐有了不小的名气,因为李慕菲来自未来,这些年来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几乎具有这个时代最渊博先进的知识,虽然在精和深这两个方面无法和那些专研一个领域的学者们相比,但他不是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也足以使他成为大家眼中伟大的先行者。
有人研究上遇到瓶颈的时候,李慕菲往往可以给他一些启发,如果有学者手头拮据,李慕菲也毫不吝啬地给予资金的支持,以李慕菲为中心,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开始编织成型。
这段时间,为了自己出行方便,李慕菲还做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发明—-自行车。
在李慕菲之前,自行车已经存在,但是大多数都是木头制作的,又笨重又不结实,几乎很少有采用南非的橡胶轮胎的,更要命的是那时候自行车的造型是前轮大后轮小,骑自行车时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是一件体力活,贵族们除了体味一下新鲜感之外,对这东西是没多少兴趣的。
不过李慕菲毕竟是来自未来的人,他照着记忆中自行车的式样花了张草图,找了几个自行车工匠和铁匠,买了间小作坊,乒乒乓乓开始了创造发明。
因为作坊离学校并不远,某日,赫尔姆霍兹教授散步的时候顺路来到了李慕菲的作坊,好奇地看看自己的这个学生在进行什么物理学实验。
“这是什么?”作坊里,赫尔姆霍兹教授看到了长短不一的铝制金属管,四处还散落着铝制轮毂、辐条、橡胶轮胎和链条,几个工人正在李慕菲的指挥下照着一张图纸组装着什么。
“教授,您来得正好。”李慕菲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顿时成了个大花脸,他毫无所觉地兴奋地说道:“我们的第一辆自行车马上就要组装成功了,您将亲眼见证这一幕!”
赫尔姆霍兹教授年轻时曾经骑过自行车,可那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一次出行时剧烈的颠簸差点让他咬断自己的舌头,所以他并不认为这东西有什么前途,不过看到李慕菲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也不好扫兴,于是装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看着李慕菲等人组装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基本都已完成,只差将两个轮子和传送的链条安装到车架上去了,几个工人忙前忙后地拧着螺丝,李慕菲不时拿着皮尺或者锤子量一量敲一敲,很快地,一辆银光闪闪地自行车便逐渐成型了。
赫尔姆霍兹教授看到这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前的自行车与他所骑过的有很大不同,他好奇地开口问道:“慕菲,你这辆自行车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进,能不能和我仔细说说?”
“非常乐意,教授!”李慕菲看看情况,基本只剩下了一些收尾的调整工作,也就停下了手,直起身,指着自行车的菱形框架道:“首先,我改变了自行车的式样,第一次引入铝管来搭建自行车的骨架,采用了菱形的车架,使得自行车的结构强度大大上升。教授您是学物理的,肯定知道这种菱形的骨架其结构强度要远胜过过去的自行车车架。”
赫尔姆霍兹教授点了点头。
李慕菲又指着脚蹬和链条说道:“我还应用了链条传动的原理,使用了橡胶轮胎,还安装了柔软舒适的坐垫,这样改进之后的自行车和之前的自行车有了本质的区别,骑车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件轻松省力省时的事。”
“教授您看,”李慕菲说着蹲下身子,用手旋转起脚蹬来,边说道:“车蹬连着一个大一些的齿轮,通过链条把传动力传送到后面的车轴上,相当于一个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杠杆,这样骑自行车自然省力得多。”
“哦!?”赫尔姆霍兹教授一听到动力臂、阻力臂之类的物理学名词,顿时来了精神,他像孩子一样蹲下身子——那肥胖的身躯做起这个动作来还真有些吃力——-用手转动车蹬感受着受力情况,然后又用手去转动车轮,比较着两者的阻力。
看着他不顾形象地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李慕菲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敬意,不过看到他那绷得紧紧的浅灰色西服,又有一些提心吊胆:若是教授裤子的屁股那里突然开线了怎么办?
还好,教授裤子的质量很过关,直到他站起身来仍然没有崩开的迹象。
“真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划时代的改进啊!”赫尔姆霍兹教授拍了拍李慕菲的肩膀,由衷地赞美道:“慕菲,你真是拥有一颗了不起的头脑,使用如此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做出了如此巧妙的设计,令人折服!”
李慕菲得到这样的赞美,脸顿时红了,这明明是剽窃了别人的设计,还好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他知读者知,他的脸又被汗水和灰尘搞得灰乎乎的,赫尔姆霍兹教授还真没发现什么异常。
“先别夸我,教授。”李慕菲答道:“这自行车能不能骑还没有实验过呢。如果一骑上就稀里哗啦还原为零件状态了,岂不是毁了您一世英明?”
赫尔姆霍兹教授愉快地大笑起来。
组装完毕的自行车因为全部采用了铝合金管材,重量非常轻,李慕菲和赫尔姆霍兹教授试了试重量,一只手就可以提起来,几乎可以和李慕菲在未来所见的自行车相比,仅此一点就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李慕菲推着车子走出作坊来到了后面的院子中,这里早已清理出一块足够大的空地。他深吸一口气,骑上了自行车,用脚一蹬地,开始了现代自行车的第一次行驶。
这辆自行车的舒适和省力超过了李慕菲最好的预计,托福于一向以精密制造闻名于世的德国技工,自行车的组合程度非常好,链条滑动的时候几乎没有声音,骑乘的感觉几乎比得上100年后的自行车了。
李慕菲沉浸在喜悦中在空地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心痒难耐的赫尔姆霍兹教授不顾形象地叫住了他:“嘿,慕菲,你享受了半天,一句话也不说,到底感觉如何?”
李慕菲这才想起教授就站在一边,一向敬重老师的李慕菲急忙跳下车:“对不起教授,我一时高兴过头了,现在该您尝试一下这辆自行车了。”话一出口,李慕菲就恨不得收回来,看看教授那肥大的身躯,这辆自行车搞不好会在诞生的第一天就报废掉。
赫尔姆霍兹教授就等着这句话呢,听到之后当仁不让,抢过自行车就骑了上去,他以前骑过那种原始的自行车,所以没有失去平衡,尝试了几下,就掌握了使用的技巧,开始在空地上一圈圈地转起来。
“哦,天哪!哦,上帝!哦,圣母玛利亚!”一边骑着,一边感受着新式自行车的舒适感,赫尔姆霍兹教授几乎把自己会说的感叹词都用了出来,“如此轻松省力,如此快速,银光闪闪的外表又如此漂亮,真是伟大的发明创造!”他似乎在给自行车做广告一样历数着它的优点,看起来比李慕菲这个发明者还要高兴得多。也难怪,看看他那肥胖的身躯,走路对他来说一定是件吃力的事情。
“我用万有引力定律担保,你这辆自行车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的交通方式,会在欧洲爆炸式地流行开来!”
还好这辆自行车很争气,赫尔姆霍兹教授骑在上面并没有发出李慕菲预想中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甚至连一点撑不住的迹象都没有。
“这太神奇了!慕菲!你恐怕以后会被称作自行车之父了,你是物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大师!”赫尔姆霍兹教授感叹道,作为一个喜欢四处闲逛却有着惊人体重的人,他对这辆自行车简直爱不释手了。
第三十七章 送上门的飞机专家
见此情形,再加上一向尊敬赫尔姆霍兹教授,李慕菲脑子中蹦出了“好马赠英雄”这个念头—当然这个英雄有些胖—-他索性说道:“教授,这辆自行车就送给您了!”
“哦,那怎么行?这可是你的第一辆自行车啊!”
“没关系的教授,第一次实验我准备了三辆自行车的材料,只需要简单的组装就可以制造出第二辆自行车。”仿佛是为了证明李慕菲的话,作坊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我正好需要您这样有名气的人为我推广自行车呢!”
“你真是太好了,慕菲,这是我收到的最美妙的礼物!太谢谢你了!”德国人可不讲究什么虚礼,赫尔姆霍兹教授也没推辞,兴高采烈地骑着自行车告别了李慕菲,看来他打算就这么骑着回家,平时讲课的时候他很谦虚的,看不出来,这个教授也是爱显摆的人呢!
因为赫尔姆霍兹教授的招摇,一日之间,柏林大学已经有了不少学生和老师见识了这架银光闪闪的机器,赫尔姆霍兹教授甚至不厌其烦地向感兴趣的熟人介绍起优点和好处来,俨然一个推销员。
“你好,自行车大师。”第二日课间休息时,在学校主楼的走廊上,开始有同学这样称呼李慕菲起来。
对此李慕菲只能无奈地耸耸肩,这并不是什么侮辱性的称呼,他也只能接受。
“哟,这不是我们的自行车大师吗?”背后又有人打趣地招呼道。
回头一看,竟然是普朗克教授,李慕菲像看见了鬼一样盯着他看,普朗克教授一向是以专心研究物理而著称,想不到这回也关心起凡人的事情了?
“昨天,赫尔姆霍兹教授骑着一架奇怪的机器拜访了我,并说那是自行车的最新改进型号,是由我们的学生李慕菲做出的发明,我也尝试了一下,感觉实在是太舒适轻松了,它比马车方便多了,又比走路省力快速,慕菲,你这个发明真是值得骄傲,不知道你有没有打算将它投入生产?我可是很想买一辆。”
看来赫尔姆霍兹教授获得了第一个推销成果,普朗克在赞美了李慕菲的发明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提出了购买的要求,在这个除了马车和火车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年代,一辆自行车能够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所以普朗克也轻松地被赫尔姆霍兹教授说得动了心。
哦,赫尔姆霍兹教授,你真应该改行去当推销员,考虑到普朗克是比赫尔姆霍兹还令人尊敬的学者,李慕菲没有丝毫犹豫地一本正经说道:“教授,很抱歉,我的自行车是绝不会对你出售的。”
看到普朗克教授愣了一下,李慕菲随即笑着道:“不过,教授,我可以送给您一辆,和送给赫尔姆霍兹教授那辆一样。”
普朗克这才明白李慕菲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回过味来的他笑着道:“李,作为对你开教授玩笑的惩罚,这么棒的礼物我就收下了,而且我不会对你道谢。”
李慕菲的自行车就这样首先在柏林大学的校园里流行开来,李慕菲的作坊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为教授们制作了三十多辆自行车,一个星期之后,柏林大学周围地区居住的人几乎都对这种新式自行车司空见惯了。
这段日子李慕菲每天都要去作坊为工匠们安排新的生产计划,这一天,他刚刚走到作坊的院子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喧哗声:
“我说了多少次了,自行车的生产计划是由我们的老板来决定的,我们做不了主,你有钱也买不到!”这是工房的一位最有经验的技工的声音,李慕菲不在的时候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那你们的老板在哪里?”这是一个德国中年男子的声音,浑厚有力。
“他现在不在,而且就算他在,恐怕也不会卖,他一向是免费提供给柏林大学的教授们的,从来没有给别的人制造过自行车,除非你被柏林大学聘用了,不然你还是收起你的钱吧!”
“我真想不通”那人不能理解地嘀咕道。
“我就是这里的老板李慕菲,你找我什么事?”李慕菲及时出现,问道。
那男子转过身来,李慕菲面前是一个络腮胡子的壮汉,穿着西装,看样子是个工程师之类的人物,他看到李慕菲有些怀疑,似乎是觉得李慕菲年纪太小,超过了他的预料,于是询问地看了看刚刚和他说话的技师,见那人点了点头,才面露喜色地和李慕菲握了握手:“您好,我叫奥托-李林塔尔,是一名工程师,我想买一辆您新发明的自行车。”
看来教授们的宣传已经将自行车的知名度打出去了,李慕菲心中窃喜,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不过,我要在建立工厂大规模生产之后才可能正式将自行车作为商品出售,您能等半个月吗?”
奥托叹了口气,道:“还能再快一些吗?我有急用,我的实验需要您这种神奇的代步工具。”
这倒引起了李慕菲的兴趣,这个年代的发明创造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由民间科学家们独立完成的,面前这个家伙搞不好也是这样一个有前途的个体户,他开口问道:“我能够有幸得知您所从事的研究吗?如果您的实验能够引起我的兴趣,我会免费送给您一辆自行车。”
奥托仿佛才看到李慕菲似的打量了他一番,这才恍然大悟地道:“哦,天哪,刚刚我太心不在焉了,我竟然没有想到,您一定是最近在柏林大学很出名的神童李慕菲吧,听说您资助了很多年轻学者的研究工作,许多人也因为您的一个提示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都是小小的虚名而已,”李慕菲现在心里比大热天吃了一个冰镇西瓜还爽,现在自己名气大起来以后,经常有机会说这句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话:“您还没有介绍您的实验呢?”
得知李慕菲的身份之后,奥托也放下了戒心,因为面前的人是以人格伟大目光敏锐乐于助人而著称的学者,或许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指点呢,他开始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我的业余爱好是从事比空气重的飞行器的研究工作的。”
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李慕菲脑子里一时转不过弯了,想了一下突然明白了,不就是飞机吗?
面前这个中年大叔是研究飞机的?李慕菲的大脑顿时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他在想飞机发明史上有没有哪个牛叉人叫奥托-李林塔尔的?可惜他在飞机发展方面的知识可谓贫瘠到渣了,和撒哈拉大沙漠有得一拼,除了莱特兄弟和波音、红蜘蛛就没再也不知道什么别的和飞机搭边的人物了。在累死了数千个脑细胞之后,李慕菲放弃了挣扎,开始听起奥托的介绍来。
“我一直在通过研究鸟类的飞行方式来总结经验,最近几年我的研究目标转移到了滑翔机上面,并为此制造了一个滑翔机模型。”
“可问题是,这架模型太大了,用人力抬起来的话,那个人根本就没有力气跑起来,恰好这时我看到了您发明的自行车,于是我头脑中冒出来一个绝妙的想法,我可以用支架将我的模型固定在您的自行车后架上,进行滑翔机的飞行实验。”
“奥托先生,我对于滑翔机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冒昧地问一下,能否让我看看您的模型?”面前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但李慕菲决定还是亲眼看看才能确定奥托是个骗子还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现在的李慕菲也算一个知名学者了,以提携后进而闻名,而奥托却不过是个无名的工程师,听到这话,其心情就好比爱因斯坦要看看某个物理学研究生的论文一样有种格外高兴的感觉。
奥托的家就在柏林,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普鲁士人,两个人坐上了马车,很快就来到了他的家。
进到奥托房屋的第一眼,李慕菲就可以肯定这是一个真正搞研究的人,房间里四面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招贴画,画着成百上千的鸟类翅膀形状,一张巨大的木头桌子,上面推满了图纸和模型,四周的墙角摆放着木质的机身和机翼,甚至连天花板上也用铁丝悬吊着滑翔机模型。
李慕菲注意观察着房间中的模型,这些模型的演变几乎可以反映出其主人奥托的设计思想的变化,有一些画着鸟类眼睛有着鸟类一样翅膀的模型毫无疑问是奥托早年的成果,更夸张的是其中一架的机翼上面竟然粘满了羽毛,估计当时奥托一定以为这样就能让飞机飞起来吧?
另一些模型则显得更加成熟可信,它们有着高高隆起的拱形机翼,光滑的表面,曲型的翼面,其中几架的布局甚至和现代飞机没有什么区别。
奥托打开一个隔间,拖出来一架翼展接近2米的巨型木质模型。
李慕菲注视着它,不需要奥托的介绍,他就明白了,这一定是奥托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除了它的尾翼是十字形的之外,这架滑翔机看起来几乎和现代飞机的布局一模一样。
第三十八章 拯救奥托
“李先生,这就是我要进行实验的模型。”奥托将一张巨大的方形木桌上的图纸和木块哗啦啦推到一边,然后将那架2米的模型放在了上面。
李慕菲先去看了看模型的机翼,据他所知,机翼是一架飞机上最重要的东西,在这个飞机发展的早期年代,只要看看翼型就可以了解面前这个人离造出第一架飞机有多远的距离。
这架飞机的机翼看来是奥托倾注了很大量的心血制作出来的,机翼表面被处理得非常光滑,木质的表面摸上去如丝绸般,李慕菲用手对机翼的前缘、中部和后缘的厚度做了比较,发现机翼的横切面呈向上的拱桥形,中间稍厚,两端较薄,虽然和现代飞机的下部扁平的近似水滴状的翼型有很大不同,但至少已经非常接近产生升力的必要条件:横切面上面的线长于下面的线。
李慕菲不是航空专业的,但他好歹是个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也还是学了不少物理知识,对于飞机产生升力的原理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是上下表面压力的不同产生了升力。
而他也清楚在物理学家发现这个原理之前,航空前驱们完完全全是凭借自己的实验来硬生生地找出了那种能产生升力的翼型,奥托的这个模型的机翼,李慕菲有很大的把握认为能产生足够的升力,再考虑到他早期那些粘着羽毛的机翼,李慕菲不由得对面前这个德国工程师肃然起敬,这要需要做多少次实验才能从成千上万种形状中找出合适的那种啊?尤其是考虑到奥托还要克服鸟类翅膀形状的误导。
奥托房间中的那几十架模型恐怕也不是他全部的制成品。
奥托看到李慕菲流露出钦佩的眼神,在自己的模型上看来看去,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对方震惊了,也不禁有些得意地说道:“我做过一架比这个小三分之二的模型,两架模型完全一样,那一架曾经成功地在空中飞行了30多米。所以我做了这架大的,如果实验成功,我就再尝试载人的滑翔机。”
看到奥托得意的样子,李慕菲捏着他的模型陷入了犹豫,他可以告诉奥托最佳的翼型是什么样子的,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奥托滑翔机模型的升力立刻有质的飞跃,但他不想打击奥托,天人交战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先把这个秘密保留,一部分是出于私心,一部分是出于对面前这个伟大发明家的尊敬。
他只是由衷地赞叹道:“奥托,这真是杰出的创造,你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奥托得意地笑了笑,说:“这次实验成功之后,我会立刻着手制作一架更大的,完全能够把一个人带上天空的滑翔机,我会到柏林附近的悬崖上试飞,如果飞行距离也和飞机的大小成固定比例的话,载人滑翔机会在空中飞行几百米,我就可以成为航空史上第一个滑翔机的创造者了。”
李慕菲注意到飞机的尾翼是扁平的木片组成的十字形,从上面和侧面看都非常像鹰的尾巴,看来这一部分还没有脱离鸟类的影响,他顺口问了一句:“奥托,在尝试载人飞行的时候,是不是要把这里换成方向舵和水平舵?”
“水平舵?那是什么东西?”奥托奇怪地问道。
李慕菲不能相信地问道:“当然是控制飞机的水平角度的了,那你计划采用什么手段来控制滑翔机机头向上还是向下?”
“很简单啊!要机头下沉我就把身体向机头方向移动,要机头抬高我就把身体向后面移动啊,利用重心可以很轻松地控制飞机。”奥托满有把握地说道。
“你尝试过?”李慕菲有些迷糊了,奥托说得那么自信,连李慕菲都觉得他说得没错。
“没有,我想应该是这样,鸟类不就是这样吗,你看鹰下落扑击的时候就把爪子前伸,重心向前!”奥托的回答彻底将李慕菲打败了。
李慕菲惊异地看着奥托,这家伙的胆子和万户一样大,早期的航空前驱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点让他们无比伟大,值得世人的尊敬。
(历史上,奥托-李林塔尔正是因为他所犯的这个严重的错误而机毁人亡的,如若不然,他很有可能在莱特兄弟之前发明第一架飞机。向这些伟大的前驱者们表示敬意!)
“这样不行!非常危险!”李慕菲断然道,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奥托的尊敬,他不得不把飞机的原理泄露了一部分出来:“你必须要为滑翔机制作一副水平舵来控制机头,还要有方向舵来控制方向!鸟类的飞行,其尾巴正是起到这个作用的!”
说着他拉过一张奥托的报废图纸,从桌子上顺手拿起一根碳棒,在图纸的空白处边画边说,大致讲述了尾翼的作用。
讲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奥托先生,我们研究滑翔机的时候,试图学习鸟类,师法大自然,这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应该机械地照搬,机翼的形状就是一个例子,滑翔机是固定机翼,而鸟类却是扑翼,两者的差别非常大,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飞机的时候很多时候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李慕菲说完之后,已经在心里给奥托扣上了一顶大帽子:机械唯物主义者。看看他早期那些粘满羽毛的机翼吧!
李慕菲说完之后,奥托已经是浑身汗津津了,李慕菲后面说的话倒并没有让他冒冷汗,毕竟他现在的机翼形状早就和鸟拉开了距离,但是关于尾翼的问题却足以让他有死里逃生之感。
他虽然有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但这并不是说他是一个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傻子疯子,经过李慕菲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奥托已经明白,自己刚刚的那种想法足以葬送自己的小命!
“李慕菲先生!”他激动地握住李慕菲的手,由衷地赞美道:“刚刚听到有关您的声誉的时候,我甚至认为您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家伙,只是靠手里的金钱才在学术界赢得了良好的名声,但是现在,我发现,您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格!为了我的生命安全,您不惜将自己多年研究所得的水平方向舵的技术泄露给了我!您不但在滑翔机研究领域成为了我的老师,还在崇高的品格方面成为我的老师。”
“毫不夸张地说,您救了我一命!如果我的研究能够成功,我会把您的名字署在我之前。”
“不,不,奥托先生,是您推动了机翼的研究,您在滑翔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无人能及的,而我们都知道,机翼比尾翼重要得多,不是吗?如果研究成功,您才是功劳最大的人!如果您把我的名字署在您之前,我会非常生气!”
就这样,李慕菲成为了奥托进行研究的合作人,当然,李慕菲不光为他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还资助了他一笔款项,更重要的是,为奥托第一时间提供了两辆特制的自行车供其进行滑翔机模型的实验。
——-
李慕菲为自己的自行车申请了专利,贪得无厌的他现在脸皮厚多了,对于这种剽窃已经没有以前的愧疚感了,这一次他还顺便无耻地为车铃和打气筒等配套工具申请了专利,估计十几年之内,自行车行业是不会有竞争对手了,要知道,李慕菲申请专利的自行车制造技术可是从21世纪直接剽窃过来的,如果不出意外,专利也没有有效期之说的话,他搞不好可以垄断到2008年。
然后他开始东奔西跑地张罗着建立一座自行车生产工厂,同时给南非那边去了信,详细介绍了自行车的制造技术,委托李慕武在金吕市也建立一家自行车厂。
这段时间李慕菲停止了免费赠车活动,因为自行车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而且需要自行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再不收钱的话,李慕菲自己都肉疼了。
柏林大学所在的菩提树下大街已经开始流行起骑自行车了,这东西比马车方便多了,又比步行轻松省力多了,而且由于从一开始,自行车是在教授们之间流行起来的,所以一架银光闪闪的自行车甚至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菩提树下大街可谓是德国文化的中心地带,许多德国知识界文艺界的上流人士都出没于这里,最重要的是离柏林大学不到600米就是德国皇宫,就在李慕菲造出第一辆自行车之后一周,皇室成员就得知了这种神奇机器的存在。
威廉皇帝本人年事已高,已经快九十岁的他自然是不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即使他有兴趣,他的医生也绝对不会允许他骑上自行车。
甚至连皇储—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都已经50多岁了,而且他身体并不好,所以对于自行车的兴趣也不大。
但是他有五个子女(一共生了七个,其中两个夭折),其中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威廉也不过22岁,正是天性好玩的年纪,除了作为交通工具之外,自行车不正是适合这些孩子的有趣的玩具吗?
因为这个原因,在李慕菲拜访奥托的第二天,自行车作坊里出现了一位大张旗鼓、带着皇帝陛下旨意而来的贵族。
第三十九章 史止最强的自行车
在听到这个贵族带来的,德国皇室想要购买五辆自行车的要求之后,李慕菲立刻想到了德皇的五个子女,毫无疑问,这是最佳的推销机会!如果不是钦差当前,李慕菲几乎要忍不住大笑了。
这个年代有许多首饰器具工具都是通过王室和贵族而流行起来的,比如假发啊口红啊香水啊,而许多精明的商人都懂得通过皇室成员的使用为自己的产品打出名气的道理,这个年代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李慕菲身为一个穿越者若是利用不好这个机会,简直就是给未来人丢脸。
再说,李慕菲一直犯愁不能和皇家成员建立良好亲密的个人关系,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
李慕菲还是对得起自己的学士学位的—-尽管他毕业的大学现在还在娘胎里,我是说大学校长的曾爷爷还在娘胎里—-他立刻做出决定,免费为皇室制造五辆自行车。
然后他从眉开眼笑的贵族那里打听了五位王子公主的身高体重,并宣布,作坊将为威廉皇帝的孙儿们特制五辆前所未有的足以对得起其身份的自行车。
圆满完成任务的贵族乐颠颠地走掉之后,李慕菲开始设计所谓的特制自行车。
五个孩子,五种颜色,可以从彩虹中的找到五种颜色来一一对应,既浪漫又漂亮,彩虹套装,这个想法不错。
女孩用浅色,男孩用深色,图案也应当有分别,当然这不是说给公主的自行车上画上kitty猫,给王子的自行车上画上流氓兔,如果这么干的话,李慕菲猜想,结果应该不是很乐观。
车上的装饰性花纹不能少,力求华丽高贵,不计工本,什么金丝银箔钻石只要能体现出皇家高贵的身份,能用就用,当然不是说镶满钻石就大功告成了,只求最贵不求最好那是暴发户不是贵族!为此李慕菲还专门找来了一位在柏林的知名法国艺术家来做设计。
当然安全性尤为重要,有棱有角的地方统统做成圆角,包上柔软的材料,坐垫要舒适,结构要坚固。
一边制作,李慕菲一边腹诽德国皇储:到底是德国人,确实准确精密,连生孩子都是,除了老大威廉之外的六个孩子都是隔两年生一个,让人不得不由衷地叹服。
而工房里的德国技师们得知是为皇室成员制作自行车,那干劲就好像是柴火上泼了汽油,顿时小宇宙爆发起来,本来精密的活干得更加出色,李慕菲简直都觉得这五辆自行车是纳米级自行车了。
三天后,钦差来取自行车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哪,他看到了什么,这不是机器,这是工艺品!足以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相提并论的伟大艺术瑰宝!
不要说他了,就连李慕菲和德国人自己都没想到最终的成果如此出色,看到这些华丽而又拉风的自行车,李慕菲脑子里只有一个成语在盘旋:很好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