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陛下言明,相信陛下一定会对刘府君的这份功劳进行赏赐的。”岳彦道。
刘虞道:“食君之禄,就应该忠君之事,老夫牧守一方,就应该朝廷着想, 什么功劳不功劳的,都是些虚的,只有尽快平定了叛乱,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国家才能安泰长久,岳将军有雄才大略,他日回到朝廷后,必然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我大汉朝再多一些似岳将军这样的人才,再恢复昔日汉武之盛世,也不是沒有可能。”
“刘府君过奖了,岳彦实在不敢当,对了,刘府君,如今张角虽然死了,但黄巾军并沒有被完全平定,冀州还有许多残余势力,而冀州以南的黄巾军仍然闹得凶猛,我手下缺兵少将,可否从刘府君这里借些兵将。”
刘虞迟疑了片刻,问道:“不知道岳将军想借多少兵马,又想借我帐下哪位将领。”
“刘府君帐下的乌桓突骑天下闻名,我军更是少骑兵,不知道刘府君可否将一千乌桓突骑暂且借给我,等到平定黄巾之后,我定然会归还刘府君。”
刘虞考虑了一下,觉得一千突骑兵不算太多,便道:“这个应该沒有什么问題,只不过,乌桓突骑的纪律不像北军那么严明,而且只听令于鲜于辅一个人,可是鲜于辅是我的得力助手,必须要跟我一起回去,这事就有点难办了……”
“刘府君不必担心,我想,我会有办法带领这支突骑兵的,只要得到了刘府君的首肯就行了,除了这一千突骑兵外,我还想找刘府君暂借两个人。”
“哪两个人。”刘虞问道。
“关羽、张飞。”岳彦斜视了一眼这两个人,朗声说道。
“这个嘛……”刘虞有些犹豫了,因为关羽、张飞不是他的部下,是跟随刘备的义勇军,在涿郡的时候加入的:“这个我可做不了主,关羽、张飞是玄德的结义兄弟,何况玄德也沒有正式加入我军,只是以义军的方式暂时归我调遣罢了,岳将军想借关羽、张飞,还需要玄德同意才行。”
岳彦听后,便看了一眼坐在那边的刘备,问道:“不知道玄德兄可否暂时让关羽、张飞两位壮士归我调遣。”
作品相关 134张郃来投
刘备听到岳彦的问话后,忙拱手道:“启禀将军,我与关羽、张飞情同手足,形影不离,若是分开的话,他们未必同意,将军若不嫌弃,在下也愿意到将军帐下效力,继续平定黄巾贼,还大汉一个太平。”
岳彦听出话音了,刘备的意思很明确,要关羽、张飞可以,他也必须跟着一起來,可是,他要刘备又有何用。
他思來想去,最后还是同意了刘备的提议,毕竟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如果不用,实在可惜,话又说回來,把刘备、关羽、张飞控制在自己的手下,他就可以遏制刘备。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们三兄弟就一起到我的帐下吧,刘府君,你意下如何。”岳彦问道。
刘虞沒有什么意见,反而,他倒是更加希望刘备跟着岳彦,他混迹官场这么多年,看人的能力不会错的,岳彦以后必定会有一番做为,刘备能够跟着岳彦,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毕竟都是汉室宗亲,他也希望刘备能够走的更远。
“我沒有什么意见,只要玄德同意即可。”刘虞答道。
岳彦又瞥了公孙瓒一眼,心想公孙瓒也是一方霸主,以后更会杀了刘虞,占领整个幽州,刘虞刚正不阿,为人正直,而且镇守幽州也颇有成效,可以保一方平安,如果想让刘虞在幽州待久一点,就必须把公孙瓒调走。
他想了又想,最终决定,干脆趁热打铁,一起把公孙瓒给弄到自己的身边,由自己加以约束,以后幽州就会太平许多。
“刘府君,我能不能再向你借一个人。”
“谁全文阅读盖世铁匠。”
“公孙瓒。”
此语一出,刘虞、公孙瓒都有些诧异。
刘虞支支吾吾的道:“这个嘛……岳将军,你也知道,幽州是我大汉的边疆,需要精兵强将來助手,公孙瓒骁勇善战,又极为熟悉幽州的地形,而且乌桓人都很忌惮他,留他在幽州,足可以起到一些震慑作用……当然,现在是非常阶段,一切以平定叛乱为先,如果公孙瓒自己沒什么意见的话,那老夫也就不会说什么了……将军不妨询问一下公孙瓒,看看他是否愿意跟随在将军身边。”
不等岳彦开口,公孙瓒便拱手道:“岳将军,你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幽州乃边防重地,我负责防守幽州,如果轻易离开,只怕会带來不必要的麻烦,还请将军见谅。”
岳彦见公孙瓒不愿意跟自己一起走,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公孙瓒倒也很愿意跟岳彦走,奈何刘备已经跟着岳彦了,他不愿意再去凑热闹,再说,他的家在幽州,也不愿意远离。
酒宴过后,刘虞便带着大军走了,岳彦亲自送走了刘虞,然后带着刘备、关羽、张飞以及一千乌桓突骑留在了信都城,并且给刘珪写了一封信,暂时让高览继续留在他的军中听用。
岳彦将这一千乌桓突骑交给了华雄带领,重新整顿了一下自己现有的兵马,然后让刘备、高览这两支客军全部交给鲍鸿统领。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岳彦派出几支军队,分别攻击冀州的黄巾军,而另一方面,他则与沮授、许攸、审配等人商量着怎么稳定冀州的局势,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俘虏,又该如何处置。
许攸建议将俘虏全部杀了,沮授、审配二人极力反对,而岳彦也不怎么同意,最后,岳彦决定,让审配负责安抚俘虏,并且制定一系列安抚百姓的举措,公开募集兵勇,同时,岳彦又写了封信让人送到京城,转交给太尉杨赐,希望能够多点粮草、兵甲、军饷上的支持。
随后的半个月内,张角的死已经传遍了整个冀州,冀州的黄巾军因为有岳彦的存在,有的被迫离开了冀州,有的则投降了岳彦,冀州的局势逐渐趋向稳定。
与此同时,冀州的青壮年也都纷纷涌向信都城,陆续投效到岳彦帐下,准备为朝廷效力。
这日,岳彦闲來无事,前來招募点进行巡视,见到络绎不绝的青壮年都來投效,心中十分的高兴。
募兵只有十多天,陆续前來应募的青壮年就已经多达两千多人,远远超乎过了岳彦的预料。
岳彦走到招募点,询问了一下负责招募兵勇的皇甫坚寿,问道:“今天情况怎么样。”
“启禀将军,今天情况不错,已经有二百多人前來应募了。”皇甫坚寿答道。
“嗯,情况不错……”
“啪”的一声响,一个人将一柄铁枪放在了应募的桌子上,朗声叫道:“某前來应募。”
岳彦定睛看过去,但见这人身材魁梧,体格健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脸冷峻,双目深邃,皮肤略显黝黑,英气逼人。
“姓名,籍贯,年龄。”负责招募的皇甫坚寿立刻拿起纸笔,问道。
“某姓张名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今年二十。”來人说话铿锵有力,字字清晰,声音更是浑厚无比。
岳彦在侧,听到这人自报家门后,不禁有些兴奋,问道:“你叫张郃。”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更何况某乃一介草民,无名之辈,又何须冒充。”张郃冷峻的面孔上放出道道寒光,对岳彦的怀疑有些反感,朗声回答道。
岳彦的心里一阵莫名的兴奋,盯着张郃看了又看,心想他现在手下就只有华雄一员虎将,正愁沒人可用,上天便派张郃前來应募,这一切都是天意啊。
“天意,果然是天意啊……”岳彦兴奋的上前拉住了张郃的手,朗声道:“跟我走。”
张郃一把甩开了岳彦的手,怒道:“你是谁,我凭什么要跟你走。”
岳彦今天穿着一身便装,之前也沒有见过张郃,张郃不认得自己,自然是情理之中。
“我是左将军岳彦。”岳彦急忙自报家门。
沒想到,张郃听后,竟然发出了一阵冷笑,道:“别逗了,你是左将军岳彦。”
皇甫坚寿正准备张嘴,反而被岳彦制止住了,紧接着问道:“怎么,你不信。”
“不信,跟传说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岳彦笑着说道:“那你倒是说说看,传说中的左将军岳彦是个什么样子。”
“传说左将军岳彦身高九尺,虎背熊腰,英俊异常……你要是左将军岳彦,打死我都不信,首先你的身高就不够,更别说虎背熊腰了……”张郃道。
“哈哈哈……”
岳彦、皇甫坚寿,以及连同周围的人都笑了起來。
张郃莫名其妙的,问道:“你们笑什么。”
“你不过是道听途说,居然还真的当真了,传闻始终是传闻,你又沒有亲眼见过岳彦,你又怎么会知道我不是岳彦。”岳彦道。
皇甫坚寿急忙说道:“张郃,告诉你吧,站在你面前的,正是左将军岳彦。”
张郃听完,眉头顿时皱了起來,打量了一下岳彦,见岳彦剑眉星目,肤色黝黑,面容轮廓如刀削般线条分明,冷峻异常,双眸深邃,眉宇间倒是有着几分英气。
他又见皇甫坚寿等人对岳彦如此尊敬,这才知道,自己错了,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应该就是岳彦。
“张郃拜见左将军。”张郃单膝下跪,朗声叫道。
岳彦急忙将张郃扶起,笑着说道:“不知者不罪,这回你应该可以跟我走了吧。”
“去哪里。”张郃问道。
岳彦笑道:“去了你就知道了。”
张郃拎着自己的铁枪,挎着包袱,便跟岳彦走了。
岳彦将张郃带到了国相府,然后让人送上酒菜,居然是要宴请张郃。
张郃见后,忙道:“某一个无名小卒,将军却如此盛情款待,实在让某有些过意不去啊……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前來应募的人都有如此待遇,还是只是某一人而已。”
“只有你一人而已。”
张郃脸上顿时变得紧张起來,急忙走到了大厅的正中间,双膝跪地,向着岳彦叩首道:“将军,某刚才不是故意得罪将军的,还请将军不要赶某离开……”
“赶你离开,这都是哪跟哪啊!我可沒有这个意思,俊乂,你快点起來吧。”
“难道将军不是因为刚才某冒犯了你而生气吗?”张郃抬起头,一脸迷茫的望着岳彦。
岳彦摇头道:“你想多了,我之所以宴请你,是有委以重任给你。”
“委以重任。”
“嗯,我想将新近招募的兵勇都交给你带领,让你做一名军司马,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军司马。”张郃既惊又喜,沒想到刚來应募,竟然能够获得如此高位。
“怎么,你不愿意。”
“不不不,张郃愿意,只是,张郃不明白,为什么将军要让我做如此重要的位置,我才刚刚应募而已。”
“我有识人之能,你是个有将才的人,我若不用你,就是我的损失了,新近招募的兵勇不能上战场,所以,我希望由你來将他们训练成军。”
张郃心中无比感激,他确实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他武艺过人,黄巾起义时,他奋起抵抗,县令招募兵勇,他第一个应募,而且作战勇猛,敢打敢冲,立下不少功劳,可是他的功劳却都被县令的小舅子领走的了。
后來黄巾军大举來犯,他在前面与黄巾军厮杀,沒想到县令和县令的小舅子却暗中使坏,带着财物逃走了,乱了军心,致使县城被攻破。
张郃杀出重围,干掉了一个黄巾军的头目,因此被黄巾军通缉,他不敢露面,躲在了山中,直到最近黄巾军悉数被平定,他这才敢出來。
“将军放心,我必然不会辜负将军对我的期望,一定会训练出一支军队,为将军杀敌立功。”
“很好,由你这句话就够了,來,我敬你一杯。”岳彦开心的道,
13&56;看&26360;网高速首发横扫三国的铁血军团本章节是134张郃来投地址为13800100/ 文字首发无弹窗/23337/3867845/
第一卷 英雄的黎明 135治理冀州
( 13800100)
半个月过去了,冀州的黄巾军已经悉数被平定,冀州的局势也逐渐恢复了稳定。( 138百~万\小!说 纯文字)【 138百~万\小!说 高品质更新 13800100】
然而,遭逢黄巾之乱的冀州,百废待兴,人口减半,要想恢复过來,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于是,岳彦再次上疏朝廷,希望能够减免冀州三年的赋税,一方面招散流民,让原來的冀州百姓重新回來,然后给予土地,建造房舍,另一方面,则是训练军队。
当奏疏被派发出去的时候,朝廷的圣旨也到來了,基于岳彦连续重创黄巾军,以及斩杀张梁、张宝、张角有功,朝廷特加封岳彦为骠骑将军,武安侯,并由岳彦暂代冀州牧之职,安抚冀州百姓。
除此之外,朝廷对于岳彦在捷报中所罗立的一大批有功劳的将领,也论功行赏,擢升鲍鸿为荡寇将军,华雄为骁骑将军,杨速为奋威校尉,沈豹为厉锋校尉,皇甫坚寿为宣义校尉,卓立为破賊校尉,管亥、周仓、廖化则三个投降过來的黄巾将领也分别被授予军司马的头衔,而诸如方悦等战死沙场的军官,都追封为校尉头衔,并赏赐一些金银布帛做为抚恤。
荀攸、许攸、沮授、审配等谋士则统一受封为议郎,而高览、刘备等客军,则分别赏赐了一些钱财了事。
韩浩、常林、常虎因为沒有参战,所以岳彦并未在捷报上将他们的名字写进去。
岳彦还一连收到了几封私信,一封是何太后写的,一封是杨赐写的,还有一封是杨露写的。
其中,妻子杨露在信中表达了对岳彦的思念之情,杨赐则是寄予了厚望,而何太后则是希望他赶紧班师回朝。
岳彦一一回复了这三封信,然后让來使再送回去。
封赏的圣旨到了以后,整个信都城都为之,所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大家欢天喜地的。
当晚,岳彦摆下了酒宴,所有部下都一起庆祝。
有人高兴,自然也就会有人感到失落,酒宴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神情都极为失落,看到岳彦的部下都加官进爵的,他们只是得到了一些金钱做为抚恤,实在有些不公平。
同样感到不公的,还有赵国都尉高览,他做为客军,跟随岳彦打仗,沒想到只得到了一些赏钱。
整个大厅里,其余人都欢天喜地的开怀畅饮,可偏偏只有这四个人喝着闷酒。
岳彦看出了几个人脸上的不悦,亲自走到刘备、关羽、张飞、高览四人面前,一一敬酒,并说了一番安抚的话,然后分别以刘备、关羽、张飞、高览为别部司马,稍微宽慰了一下刘备、关羽、张飞、高览的心。
其实,这件事也怨不得岳彦,他在写捷报时,将刘备、关羽、张飞、高览四个人的名字写上了,可朝廷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义军为由,沒有进行官爵上的封赏,而只赏赐了一些金银。
而高览,则因为是赵王刘珪的部下,沒能得到更多的赏赐。
岳彦将这些事情都说给了刘备、关羽、张飞、高览四人听,言语间并透露出,希望他们能够跟着自己混,以后加官进爵自然少不了他们。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自然沒什么说的,当即同意了,暂时以别部司马的身份在岳彦军中听用,而高览却犹豫不决,一直未能表态。
酒宴散后,岳彦特意让审配前去劝了高览一番,最后审配幸不辱命,成功说服了高览,这才决定离开赵王刘珪,归岳彦帐下。
为此,高览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让人转交给赵王刘珪。
估计,赵王刘珪要是看到高览的这封信,肯定会被气死,暗地里不知道要怎么骂岳彦挖墙角呢。
第二天,岳彦带着大军返回邺城,将冀州牧的治所,从常山国的高邑城迁到了邺城。
岳彦带着大军抵达邺城的同时,荀攸率领着一万新军从河内赶來,新军在韩浩、常林、常虎等人的带领下,纪律十分严明,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荀攸能够有如此成绩,实在让岳彦乱目相看。
于是,全军合而为一,岳彦更是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将张郃带领的三千多新兵再次交到了荀攸的手上,让荀攸训练,却让张郃与华雄分别统领着从刘虞那里借來的一千乌桓突骑。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岳彦以冀州牧的身份,分别对冀州的损失进行了整合,河间王、中山王、常山王、安平王、清河王等,都在这场战乱中死去,而且都后继无人,根据大汉律例,所有王室沒有后继者,全部废除封国,改立为郡。
岳彦全权负责冀州,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于是便将河间国、中山国、常山国、安平国、清河国分别改为河间郡、中山郡、常山郡、安平郡、清河郡,这样一來,封国林立的冀州,就只剩下赵国这一个了。
而治理冀州,各地就需要有太守,原有的太守在战争中死的死,逃的逃,岳彦决定重新更换一新,分派部下有从政才能的人去担任太守。
于是,沮授、审配、荀攸、韩浩、常林、皇甫坚寿等人就派上大用场了。
岳彦以沮授为巨鹿太守、审配为渤海太守,韩浩为河间太守、常林为安平太守、皇甫坚寿为常山太守,荀攸为魏郡太守。
然而,岳彦手下有从政能力的人有限,中山郡、清河郡无人担任,思來想去,岳彦便决定招贤纳士,经沮授、审配的推荐,冀州一带的名士,首推巨鹿田丰,岳彦早就派人去请过了,可惜田丰因为躲避黄巾之乱,远遁青州去了。
随后,沮授、审配又推荐了两位冀州的名士,一位是清河崔琰,另一位则是中山刘惠。
岳彦即刻让人带着他的书信分别去了清河和中山,如果崔琰、刘惠两位先生在家的话,就请他们分别担任清河太守和中山太守,这样一來,也省去了许多事情。
信使快马加鞭,分别赶往清河郡和中山郡,经过一番打探,终于找到了崔琰和刘惠,并递交上了岳彦的书信,崔琰、刘惠二人欣然接受了岳彦的任命。
信使返回邺城,岳彦将荀攸训练的那一万新军分派到地方,成为了各郡的驻军,归各郡太守调遣,用于维护当地治安。
而在县级官吏以及属官的选拔上,则由本郡推举,推举出有才德的人担任,然后由各郡太守稽核后再报到自己这里來。
除此之外,为了限制赵王刘珪,岳彦特地委派许攸去担任赵国的国相,并让许攸带着卓立和一千军队前往,彻底的将赵王刘珪的野心扼杀在摇篮当中。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冀州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治理,各郡都按照岳彦的指示,招散流民,安定百姓,使得冀州逐渐稳定了下來。
而各地太守汇报的书信,也如同雪片一样飞向了邺城,岳彦在荀攸的辅助下,亲自过目各郡的情况,并给予指导意见。
除此之外,岳彦还特意将投降的黄巾军进行了整合,挑选出精壮的士兵加入自己的军队,其余则分别在邺城周围安家,并赐予土地,让他们进行耕种。
经过一个月的治理,冀州局势趋于稳定,而冀州以南的各地,黄巾军还在继续与官军相持。
岳彦也密切注视着黄巾军的动向,张角的死对于黄巾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于官军來说,是极大的鼓舞,皇甫嵩、朱儁、卢植的三支大军联合作战,配合的十分默契,加上各地豪强纷纷招募兵勇,配合官军作战,短短的时间内,官军已经从被动转为了主动,以攻代守,各地黄巾军基本上被平定了。
但是在南阳、颍川两地,各地的黄巾军全部集结在此,兵力十分雄厚,虽然已经采取了守势,但仍然猖獗,与官军形成了对峙。
皇甫嵩、朱儁、卢植的三支大军久攻不下,官军和义军再次面临兵力不足的状况,后劲不足,得知岳彦的军队在冀州休养,便上奏朝廷,祈派援军。
朝廷于是派人带着圣旨赶赴冀州,让岳彦带兵支援颍川、南阳两地。
此时此刻,岳彦正在州牧府忙碌着,突然鲍鸿从外面走了进來,朗声道:“将军,朝廷來圣旨了。”
“快请进來。”
一个黄门侍郎带着圣旨便进了大厅,宣读完毕后,岳彦便让鲍鸿去招待黄门侍郎,他则让人把荀攸叫來了。
不多时,荀攸从外面走了进來,一进门,便拱手道:“将军,不知道找我何事。”
“这是朝廷刚到的圣旨,让我带兵去支援颍川、南阳两地,你先看看。”
荀攸接过圣旨,匆匆看了一遍后,便问道:“既然是圣旨,就不得不遵从,何况又是平定黄巾这么大的事情……”
“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我刚刚稳定了冀州,如今又要率军离开,那么我们这一个多月來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我只怕,我带领大军一走,冀州又会乱起來,而且,冀州又是用武之地……”
荀攸道:“将军,不必多虑,尽管率领大军前去颍川、南阳两地支援,各地已经逐渐稳定,而且各郡太守又都是将军的人,就算将军走了,冀州仍然掌控在将军的手中,将军又何须担忧呢?”
岳彦道:“这个我也知道,只是,我若只带领大军前去,身边沒有一个谋士,遇事沒人商量,万一……”
荀攸突然笑道:“原來将军担心的是这个啊!将军尽管放心,黄巾军已经趋于劣势,以将军的才能,身边就算沒有谋士,也能百战百胜,将军只管率兵离开,冀州就交给我们好了。”
第一卷 136陈留太守
(13800100)
岳彦在与荀攸交谈过后,最终决定,自己带着大军前往颍川、南阳支援,他带着鲍鸿、华雄、张郃、高览、杨速、沈豹、管亥、周仓、廖化、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和一万五千名大军,于第二天正式离开了邺城,向南进发。百度搜索 1 3&56;看&26360;網 13800100 看最新章节
此时已经进入气,温度骤然变得热了起來,现在又到了初夏,静寂的热气在大地上蒸腾,闪着光,闲散而轻柔地晃动着,俨如在溪里游动着的鱼,在远处,一片被灼热的阳光所临照的田野,裸麦的花粉在田里飘浮着,象一片轻烟。
岳彦和将士们都脱去了冬装,换上轻便的单衣,顶着大太阳,一路向南前进。
天空中沒有一丝儿云,气温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升高,灰尘一阵一阵地跟着将士们的脚步扬起來,黄雾般的,象翻腾着一条拉长的烟幕阵。
骄阳似火。
岳彦等人暴晒在骄阳下面,越走越热,太阳一步一步地象火一样悬挂在天空,熊熊地燎烧着大地。
汗水从每一个将士们的头上流下來,黄豆般大小。
地上也热热的发了烫,脚心踏在上面要不赶快地提起來,就有些刺辣辣的难熬,飞尘也越來越厚了,粘住着人们的有汗的脸膛,使你窒息得不得不张开口來舒气。
“将军,我们已经走了一上午了,这大热天的,将士们恐怕都热坏了,不如先停下來休息休息吧。”鲍鸿策马來到岳彦身边,拱手道。
岳彦看了一眼身后的将士们,胸前都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丝疲惫。
“嗯,前面有一片林子,大家先到那里休息休息。”
命令下达之后,整个大军便向前面的那片林子走去,最后在那片林子里休息。
军队一停下來,所有人都像是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全部瘫软在地上,躲在树荫低下乘凉。
岳彦已经连续走了两天了,前面不远就是黎阳了,那里有一个渡口,是岳彦要去的地方,他们必须从黎阳渡过黄河,进入到兖州境内,然后再从兖州向颍川前进。
岳彦先派人去黎阳,通知渡口的守军,准备好船只,以方便大军渡河。
眼看就要中午了,岳彦下令就在这片树林里埋锅造饭,吃完午饭后再走,但是要注意防火。
吃过午饭后,岳彦等人这才离开了这片树林,朝着黎阳进发。
到了傍晚的时候,岳彦等人正式抵达黎阳,负责守备黎阳的是韩猛,他自从被岳彦俘虏后,一直沒有投降,直到张角死后,他才投降,被岳彦派到黎阳來当县令,主要是防守河道渡口。
此时,韩猛带着部下,列队在黎阳县城门口,看到岳彦等人到來,便急忙上前相迎。
两下照面,韩猛当即拜道:“属下参见主公。”
“不必多礼,你在这里一切可好。”岳彦翻身跳下马背,一把抓住了韩猛的手,显得各位亲切。
韩猛答道:“一切都好,承蒙主公照顾。”
“唉!让你在这里当个县令,委屈你了,这次我要率军赶赴颍川,不如你跟我一起走吧,这渡口的事情,我交给其他人去做便是了。”
韩猛道:“主公,你快别说这话了,我现在对这个县令很满意,太平道造反后,对黎阳的百姓造成了不少伤害,而且黎阳又是重要渡口之一,必须要有人进行看守,这么重要的地方,若是交给别人,我还真怕会出什么事情,如今冀州好不容易安稳了下來,我也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冀州百姓造福,以弥补我之前犯下的过错,何况主公帐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也不差我这一个。”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强求了,只是少了你这个冷面枪王,我的军队里少了一员大将啊!那你就在这里好好的替我守着,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应该立刻向太守荀攸请教,你们两个通力合作,希望能够把魏郡治理好。”
“喏,韩猛定当不负主公的厚望。”
岳彦拉着韩猛,边走边说,一会儿便进了黎阳城,但因天色已晚,渡河不方便,只能在黎阳城里暂且渡过一夜。
到了第二天早上,韩猛领着岳彦等人來到了渡口,早已经准备好的船只在河岸边排成一排,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好几百艘。
岳彦看到这些船只排列的如此整齐,像是严阵以待的士兵一般,他惊奇的问道:“这么多船只,你是怎么找來的。”
“我沿着河岸,将几十里的船只全部聚集到这里,就是为了主公渡河准备的。”
“辛苦你了。”
随后,岳彦让大军依次登船,虽然有几百艘船只,但多数都是小船,一次性不能全部登船,只能分批次渡过黄河。
船只往返两岸数次,费时一天,这才将岳彦的大军全部摆渡到了南岸。
岳彦在南岸安营扎寨,等到大军全部安全抵达后,便在这里休息。
又过了一夜,黎明时,大军开始上路。
这里是东郡,隶属于兖州,大军一路上遇到的村庄,不是被火烧毁,就是被荒废,有的还能看见成堆的尸体,可见这里也曾遭受过黄巾军的进攻。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岳彦带着大军一路向颍川赶,经过陈留郡时,正好遇到一股黄巾军在攻打陈留城,岳彦便派遣华雄、张郃带着一千乌桓突骑前去解救。
华雄、张郃每个人带着五百骑兵,两个人像是两把尖刀一样,直接从黄巾军背后杀來,势如破竹。
陈留城里的守军见后,又远远望见岳彦的大军,受到了鼓舞,立刻打开了城门,从城里杀了出來,和城外的乌桓突骑前后夹击,片刻之间便将黄巾军击溃,纷纷逃走。
岳彦抵达陈留城下时,黄巾军早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陈留太守张邈率部列队在城门口,看见岳彦到來,急忙相迎。
“下官陈留太守张邈,拜见骠骑将军。”张邈來到岳彦的面前,立刻拜道。
岳彦见张邈身长八尺,身材魁梧,体格健壮,五官端正,下颌上挂着一部青须,颇有几分威严。
“免礼,张太守,这些黄巾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兖州黄巾悉数被平定了吗?”岳彦问道。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少时以侠义著称,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与曹操、袁绍都有交往,关系甚密,在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敢于挺身抨击宦官集团,被天下士人评为“八厨”之一。
遭到禁锢之后,便隐姓埋名,行走江湖,曾经多次秘密往返京师,经袁绍介绍,结识了何进,后來刘宏下诏大赦党人,因与大将军何进有旧,被何进举荐,这才当上了陈留太守。
不过,他当上陈留太守沒多久,黄巾起义便爆发了,带着部下便参加了战斗,他身先士卒,勇不可挡,多次打退黄巾军的进攻,所以陈留一直沒有被黄巾军攻下。
张邈答道:“黄巾军确实被平定了,这些黄巾军是原本投降的,现在又再次造反,聚众攻城,今日幸得骠骑将军到來,否则陈留城肯定会被攻下不可,张某在此多谢将军了。”
“同为朝廷效力,不分你我,张太守不必如此客气。”
“岳将军远道而來,定然是前往颍川支援的吧,不如暂且到城中住下,张某也好一尽地主之谊啊……”
“不必了,颍川黄巾势大,我必须尽快赶往,黄巾军虽然被击溃了,但必然还会聚在一起,希望张太守尽快平定境内黄巾,保一方平安。”
“下官谨遵将军教诲。”
岳彦掉转马头,带着大军,便离开了陈留,朝着颍川前进。
根据斥候汇报,皇甫嵩、朱儁、卢植联军全部囤兵在长社,与阳翟的黄巾军相互对峙。
岳彦为了赶时间,先带着华雄、张郃二人,以及一千乌桓突骑前往阳翟,其余大军悉数交给鲍鸿统辖。
骑兵速度快,岳彦、张郃、华雄等人日夜兼程,不眠不休,终于在第二天抵达长社境内。
此时此刻,长社县城正处在交战状态,黄巾军与官军在城外交战,打的不可开交。
岳彦、张郃、华雄等人抵达后,远远望去,长社城外乱作一团,黄巾军多如牛毛,把官军围在了坎心,而远处一个高岗上,一面黄巾大旗下面,站立着十几名骑兵,正在观战,时不时指手画脚,像是在指挥作战。
“看见那里沒有。”岳彦指着高岗上的那群人,对华雄、张郃说道。
“看见了。”张郃、华雄齐声回答道。
“那人必然是黄巾军的一方渠帅,擒贼擒王,我们一起冲过去,杀了他之后,黄巾军群龙无首,便会崩溃,张郃,你率领二百骑兵,绕到后面去,从背后杀过去,我与华雄去解救被围困的官军。”
“喏。”张郃应了一声,点齐两百乌桓突骑,便立刻走了。
岳彦和华雄则带着剩下的八百乌桓突骑,朝着战场冲杀了过去,犹如一支离弦之箭,飞快的从黄巾军的侧面冲撞了过去,
第一卷 137猛将孙坚
(13800100)
长社城外,黄巾军已经将官军包围在了坎心,官军在一员将领的带领下,奋力杀贼,虽然处于劣势,威风却丝毫不减。【1 3&56;看&26360;網 高品质更新 13800100】
但见这员将领身披铁甲,头戴铁盔,手持一把松纹古锭刀,正在与黄巾军厮杀,势如猛虎,劈砍之间,无人能敌。
长社城也处在交战状态,密密麻麻的黄巾军正在拼命的攻城,朱儁、卢植分别站在城楼上,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亲自杀敌。
黄巾军如同蝼蚁一般,不停地向长社城墙上爬,官军略显疲惫之势,似有不敌,而城墙更是被鲜血染红,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血腥味。
卜已骑着战马,身边环绕着数十骑,站在高岗上远远眺望,看到官军已经吃不消了,长社城也快被攻下來了,他心中无比的开心。
卜已本是东郡的黄巾渠帅,被卢植打败后,一路逃到了颍川,和波才、彭脱等豫州的黄巾联合起來,并以波才为主,先击败了与波才对阵的朱儁,然后又重创了前來追击的卢植,迫使朱儁、卢植两只大军退守长社城。
而卜已更是做为先头部队,被波才派來攻击长社城。
卜已望见官军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脸上便露出了一番笑容,心想不用等到波才、彭脱的大军抵达,他就能将长社攻下來。
正在卜已还在一脸兴奋的时候,一拨骑兵突然从长社城的东北方杀了过來,打着“骠骑将军岳”的旗号,而那支约有八百骑的队伍,还未靠近黄巾军,便在马背上开弓射箭,等到靠近后,又换上了马刀,借助马匹的冲撞力,愣是在黄巾军的队伍里面撕裂了一个很大的口子。
这支骑兵突然出现,个个如同猛虎下山,在黄巾军里面任意肆虐,用他们弯曲的马刀收割着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