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马死磕的韩敬等将领闻此言心中大喜相视而笑后韩敬道:“大王‘京邑’与‘索邑’如同‘阳’的两扇大门如被项羽所破‘阳’将无险可守。臣觉得应调韩信主力前来相援如此可保‘阳’立于不败之地。”
“不!”李信道:“几日前陈余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以一个假张耳骗他出兵他将集赵代两国人马前来‘阳’助项羽灭我。所以韩信不能调调之陈余很可能尾随相击导致韩信兵马大败这里的局势只能靠我们死顶。只要我们能守到韩信破了赵、代、燕三国渡过黄河截断项羽地粮道那时便可大胜项羽。况且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楚国的大军这是需要韩信前去牵制的。”
“可……‘京邑’、‘索邑’两道防线岌岌可危臣等担心万一守不住……”韩敬道。
“我们打不动了项羽同样打不动了现在就得拼最后一口气看谁先坚持不住!”李信道。
“要不……”李敢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我们骑兵还有七万分出一半前往助韩将军他们御敌!”
“万万不可!”韩敬、周勃等将领同时摆手道:“‘阳’城的安危全在你们地身上怎能分兵?”
“是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李信道:“让你李敢前来‘阳’是对付项羽的骑兵的不是让你对付步兵的!”
“仗已打了一月有余连项羽的面都还没有见到他究竟躲在什么地方?”张良沉思道:“以项羽之勇仗打月余不见其踪这不是他的风格!我看项羽也是没料到大王突然会如此强硬以多出大王兵马一半的优势却拿不下‘京邑’、‘索邑’两地。再加上韩信东击魏国共敖、吴攻打‘彭城’这两件事情也使得他大吃一惊在后援兵马很难快调来此地的情况下他也想给大王致命一击。”
“这就如同两个使剑高手对决前边所作地一切只不过是在扰乱对手的视线真正的对决是亮剑的那一刹那!我们地剑是李敢的七万骑兵项羽的剑是他那三万骑兵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逼项羽出剑先毁了他的剑再说。”李信脚踩在地形图上迈过了‘京邑’与‘索邑’两个地方最终停留在‘阳’东三百之外的一个叫‘武强’的地方此处距当年张良刺杀始皇帝的所在‘博浪沙’不过数十里地。他道:
“如果我是项羽必会把对手屯在‘阳’里边的兵马全部吸引出‘阳’困于‘阳’南边的‘京邑’与北边的‘索邑’而剑则藏在‘武强’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出击‘阳’一战而胜!”
“您是说项羽藏在‘武强’?”张良问道。
“应该就在武强可以派出探马前去刺探。”李信道。
“如果项羽真的藏在武强这仗就好打了!”张良笑道。那里的地形他十分的熟悉如果在‘武强’附近比剑的话胜算十足。
第二十一章 仁义之师
余写信给李信说要派大军前来助项羽并非是因为愤是说得出做得到。在韩信拿下魏国不久前边开路的代国七万人马已赶到离‘平阳’不远的‘阙与’附近统帅是赵国一代名将夏说陈余破常山王张耳时他立了功现为代国丞相。
韩信的三十万大军有一半还停留在‘蒲坂’附近一小半仍在做着打扫战场看押俘虏的琐事留在‘平阳’县的只有从龙门山渡河的三万人马。得益于这些年对兵马的刻苦训练再加上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对于压城而来的代军以及紧随其后的赵军凭三万人马守城的韩信一点也不怯。他筹划着用个什么办法靠比敌人少了一半有余的兵马大破‘阙与’的七万代军一个谋土道:
“厉来将军用兵都是多多益善这一次是想以少打多不等兵马聚齐就要与夏说开战?”
“以精兵击一弱旅还用得着以多胜少?”韩信从魏豹的王榻上站起身走到地形图前道:“夏说自号仁义从不打不义之战。有时候我常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能成为一代名将?天下哪有不义之战胜利的那方说自己是正义的失败的那一方还能反对?命都没有了他拿什么反对!”
“自古以来还是有三场著名的仁义之战的!夏王朝第一帝文命商王朝第一帝子天乙。周王朝第一帝王姬他们所起地战争都是仁义之战……”这个谋士也算是孔子的门徒鼓吹起仁义来自然是一套接着一套却没现韩信一听他谈起仁义一张脸已变得黑沉正要宏篇大论的证明仁义对战争胜负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韩信一声怒喝:
“仁义。够了!这三场战争又有哪一场不是靠诡诈的计谋赢的?王姬没有姜尚他能击败商纣取得天下?无论是保卫国士不让别国侵略疆土还是为得土地兵攻掠他国只要是战争本质上虽有些不同但战场上两军对阵又有什么不同?战场上短兵相接枪来戟去血流成河为了能保住性命。不管你是圣贤还是禽兽是代表正义地还是代表不义的每个兵卒都会竭尽全力的置对方于死地绝不肯把性命送给敌人。天下没有一件东西能与胜利相比战争尤其是这样只要你胜了想把对方说什么都行。所以两军一旦开战只有智慧之师、勇敢之师哪有什么狗屁仁义之师。取得胜利的那一方自有人来称颂他是仁义之师。所以仁义不是自己封的它只会附在胜利者的身上。”
谋士见韩信狂怒知道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说服再说下去只怕韩信会一时恼怒斩杀了自己讪讪一笑找了个理由退了下去。食其听罢韩信的这番言论。忍不住鼓掌道:“将军这番辩仁义与不义只辩得那些‘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常挂嘴边的儒生们哑口无言含羞而退实在是大快人心!妙也妙也!现在常有一些跳梁小丑想教大王仁义真该让大王也来听听将军地这番雄辩!今日我就要押解魏豹前去‘阳’交给大王。临行之前我想知道将军会如何对付夏说这个假仁假义的仁义之师。”
“这个好办!我打算亲率一万兵马前去‘阙与’诱夏说出来然后让剩余的两万人马从两翼出击三面夹击夏说的七万人马如此可胜也。”韩信道。
“好计策!可是……”食其面露担心之色。顿了顿道:“将军亲自诱敌万一夏说以七万大军把将军围困起来将军岂不是有性命之忧?”
“我料夏说不会围困我!”韩信呵呵而笑十分自负的道:“夏说此人一根筋念念不忘所谓的仁义怕别人说他不义自会与我军对垒而不战等我军来够七万人马后方始开战。我攻其不防破其不备三万人马足矣。”
“我一个说客军事谋略方面难攀将军的项背将军既然有把握看来破夏说只在弹指一挥间。不过临行之前我有一事需明告将军也好让将军有个防备。”食其道。
“还请典客指教!”韩信十分恭敬的行了一个礼道。
“我常去赵代二国现代国的兵马制度与各国兵马皆不相通诸国多使用募兵制或是屯兵制最多是两制齐用。陈余使用的却不是募兵制亦不是屯兵制而是沿袭古齐国地抽兵制将军对战之时还需小心。”食其说罢拱了拱手退出王宫大殿只留下韩信坐在王榻上喃喃了一句:“抽兵制!”
说实话韩信打心眼里看不起西魏、赵、代、燕、齐等诸国的兵马。李信兵退‘彭城’百万兵马被项羽三万骑兵尽破这更说明了诸国兵马乃是乌合之众加剧了韩信对诸国兵马的看不起。当李信一道召令让他从西往东连破西魏、代、赵、燕、齐等诸国兵马他本来打算只带十万精兵就够了不过事后想了想手握重兵有手握重兵的好处也就对李信调拨来的兵马照单全收。
“抽兵制?陈余怎么到了这个时候突然用古老的抽兵制如果真是这样地话的确是有些不好对付。”韩信又喃喃了一句。
所谓抽兵制可追溯到齐恒公时代。那时齐国尚小为了争霸天下管仲给他想了个抽兵的办法。具体是这样的把全国的百姓以五家为一轨设轨长一名。十个轨合在一起称之为里设一个里司。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十连为一乡设良人一个。如此五户人家为一轨每家出一个壮年这五个人编成一个伍由轨长率领。十轨为一里。这五十人
了一个小戎由里司率领。四里为一连一连就有成一卒由连长率领。十连为一乡也就是说一乡有两千人组成一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为一帅所以有一万人组成一军由一个大将率领。
平时农忙时这些人以里为单位保护村庄地安全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征战训练。每月以乡为单位组织一次较大的训练教兵卒们攻战之法以及阵形地排列。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训练。第一次是在春耕之前以帅为单位集合起一万人马演连大军的阵形配合。第二次是在秋收之后也是以帅为单位集合起一万人马练习如何冲锋陷阵。
—
这样兵制地好处是显而易见地同一卒伍的士兵他们从小时候就一起居住长大后又一起游玩祭祀时互相祝福对方有死丧时互相勉励彼此。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人哭泣众人同哀。一旦打仗很自觉得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性命保全对方的性命而活着的人为了替死去的人报仇抛弃掉所有的惧怕以大无畏地勇敢去杀死敌人。即使是在夜里生了战争只要有一个呐喊一声。熟识的人就会往他身边相聚不至于会被杀散。
然而这样兵制的坏处也大得很它把每户人家都牢牢焊死在原处不得迁移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牵动整个军制。而且这些兵马调集起来极难没有十年的磨合形成不了战斗力最致命的是无法大规模征兵只适用于小国。所以。当诸多的小国被兼并之后尤其是到了战国七雄的时代每次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兵马靠抽兵制根本无法满足战场的需要。于是各个国家都放弃了抽兵制而改用募兵制或屯兵制。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募兵制也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除了在战争时期才启用平常所使用地全是屯兵制。这样一来既可把土兵完全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心致志的练习格杀之术成就一支精兵到了战时又能极快的组织起人马靠人数的从多来左右战争的胜负。
按说韩信三万精兵的战力比夏说七万由抽兵而得来地兵马战力高得不止两个档次可夏说的人马都是乡里乡亲互相之间十分熟识一旦杀疯起来凭三万战七万又没有十足的把握。
“抽兵……陈余啊陈余你怎会启用如此古老的兵制?夏说你不是仁义之师吗?要等我七万人马到齐才开战那我就给你七万人马开战七万如果不够再给你七万如何?”韩信心中暗道嘿嘿一声冷手写了两道将令。第一道将令命暂守‘浦坂’的陈婴兵分两路一部接防英布打扫战场看押俘虏的活计一部来‘平阳’。第二道将令命英布率旗下所有兵马前来‘平阳’将手下任务全部交由赶来的兵马接手。
……深居‘阳’县衙的李信连派十二路探马前去打探‘武强’地消息可这十二路探马合计四十八人就如泥牛入海再也不见返回。没得到消息就是得到了最有用的消息此事从侧面也反映项羽应该就在‘武强’不然‘武强’周围不可能密不透风、鸟飞不进。
“‘武强’西百里就是这里!”张良指着地上的地形图道:“这个叫‘煮枣’沟的地方应该是个伏击地好地方。‘煮枣’沟虽带了个沟字可这里并没有沟是个十分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妙就妙在这处平原并非一望无垠两侧有两片硕大的枣林枝叶茂盛密密麻麻绝对可藏得下数万骑兵。”
“你说项羽究竟在不在‘武强’?”李信并未去看张良指向‘煮枣’沟的手而是盯着张良的双眼问道。
“种种迹象表明项羽就在‘武强’!”张良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道:“就算他不在‘武强’三万骑兵肯定在‘武强’。”
“你说怎么才能把项羽从‘武强’引出来与我们的骑兵决战?”李信把眼往门外一扫见食其快步朝大堂而来笑道:“你别看我每天跟没事人一样其实我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一种煎熬不过这种煎熬似乎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魏豹能把项羽给引出来。”
“大王!”食其走入大堂掩嘴嘻嘻而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信在河北战场大显神威没等魏豹率兵赶到‘平阳’后边赶到的漠北雄狮已把魏国兵马团团围住生擒了魏豹。”
“魏豹可好?”这个消息李信早已得知道。
“魏豹好的很能吃能睡只是精神头有些不好。这一路上啊臣试图与他说话问问他为何不归顺大王走到今天这一步。嘻嘻可是臣说上十句话他也不说一句整日里哀生叹气的就如死了亲娘老子!”食其又是掩嘴一笑道:“大王可要把他带上堂来好好羞辱他一番?”
“把他先行看押起来吧!”李信道:“韩信现在所忙何事?”
“陈余派夏说为大将正在‘阙与’准备攻击‘平阳’他正忙着如何对付夏说呢?”食其把‘平阳’附近的局势一一说了李信哈哈而笑道:“夏说不足为虑相信韩信战他易如反掌。只是……我怕韩信连胜两仗犯了轻敌大计最后裁在陈余的手上。听说新近有个叫李左车的人投靠陈余各种迹象表明这人对军事颇有研究得让韩信小心提防才是。你先下去吧过几日再替我去见一见韩信。”
第二十二章 兵者,诡道也
了把项羽引将出来李信把魏豹囚禁在‘煮枣’沟附上看押魏豹的为猛虎骑兵营以及两万普通骑兵合计为三万人马数量与项羽的骑兵相等。暗地里枣林之中还暗伏有四万骑兵。
项羽当大哥讲义气是出了名的李敢把魏豹架在营前轮番的折磨盼望着用已投靠楚国的魏豹把项羽吸引过来。一连过去三天‘武强’仍如以往一般没有丝毫的动静。
三天!三天已是躲藏在枣树林骑兵所携干粮的最大限度三天无果李敢无奈的收起骑兵返回到‘阳’半路上魏豹不知这样的折磨还会持续多久趁看押的兵卒不注意咬舌自尽。
京索两邑的战争还在继续不过经过漫长的厮杀两军已不像先前那样寸土必争双方各自占据有利的地势相持起来。每天一大早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双方的帅营会在同一时刻响起战鼓声一支人马从营中冲出往对方营地杀去。两军与两阵中间的位置相遇在进入对方弓弩射程之前停了下来象征性的比划两下各退一里直等到傍晚鸣金收兵回营。
如此过了月余天气渐渐转凉突然有一日‘煮枣’沟周围的枣树林起了一片大火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当枣林成为一片灰烬飘散在上空的浓烟散尽项羽派使者给‘阳’城里的李信送来一封书信。上边写着几个苍劲有力地大字——三日后‘煮枣’沟决战!……
韩信以多于夏说两倍半的兵力全歼‘阙与’附近的代军夏说亦被英布斩成两段。之后抰大胜之勇韩信领大军缓缓而行率领数万兵马急攻赵国。这一日来到一个叫‘番吾’的地方离赵国都城不过二百多里。
太行山脉连绵千里中间共有八断形成八个被两山紧夹的天堑是八个易守难攻的军事天险。‘番吾’正前方就是太行山地第五断山凹凶险的跟一口井一般遥遥看去四周一片寂静说不出的诡异凶险。
韩信暂时把大军停在‘番吾’。一边等后边跟随的大军前来一边派出探马打探敌情以防赵军在此安下埋伏。那一边赵王宫大殿内赵王歇、丞相陈余国尉李左车早已得知韩信全歼夏说大军以及屯军‘番吾’的消息三人加紧商量着对策。
“不知此计是否可以成行?”陈余长叹一声他已把三十万东拼西凑起来的兵马全部安营于太行山这道关隘附近准备全歼韩信亲率的这支人马。若想保住赵国与代国的安危只能凭此战胜了韩信。不然终有被韩信所歼之危。
“大王丞相臣此计必能成行!”李左车十分自负地站起身走到地形图前道:“先丞相大人以张耳之事迁怒于李信迷惑李信赵、代两国大军将去相助项羽。使得韩信误以为我们已倾全国之力境内空虚容易趁虚而入。其次丞相大人为了钓韩信上钩一下子送去七万人马并带上夏说的一条性命。韩信得西魏、‘阙与’两次大胜心中必会看不起大王与丞相急不可耐的不等大军而率数万人马犯境。如今瞧其屯兵‘番吾’的架势他已相信我国空虚与丞相亦是个不堪一击的蠢货罢了。只是担心于凹口有埋伏方迟疑不前。”
李左车说自己是个蠢货陈余虽知这是他的无心之说但心中终究不喜道:“你说要率三万兵马。等韩信过了凹口攻击敌人的粮道以及阻敌大军不使后续敌军通过凹口。可我仔细又考虑了一下韩信这次前来所带领的兵马都是训练多年的精兵万一挡不住岂不是要功败垂成?”
“韩信粮道被劫又被丞相的二十万大军围困后续大军必然会着急于通过凹口解救韩信。关心则乱乱则无形敌军数量虽有二十多万又是一群经过多年训练破西魏兵马亦如反掌地精兵但在大乱之下士气将会降到极低。臣所率兵马不到三万行上阻韩信下阻敌援大军之任看似不可能完成其实凭借凹口天险又在敌士气低落之时应有八成往上的把握!”李左车道。
“八成?八成!辛苦筹划多时又搭上我七万将士的性命竟无十成胜算!这……如果一战不能胜让我有何面去见地下的夏说?”陈余十分伤感的道。
“今日之事不行此计无一胜算赵代二国终将被韩信所灭。赔上夏说的一条命把胜算一下提高地八成往上我想就算我们败了夏说也不会怪罪丞相大人的!还请丞相大人收起妇人之仁暂且别为泉下的夏说与数万将士伤心只有战胜韩信才是能他们最大的安慰。”李左车道。
“国尉之言应该是目前来说最好的计策。可寡人担心要是韩信不上当非等大军聚齐之后才通过山凹又该如何?要知道背水一战他可是连使了两次一次在河南地大破匈奴兵一次与刘邦战大破张耳军他还会第三次使此背水一战?只怕不太可能吧!”赵歇听陈余与李左车说了半晌开口道。
“回大王臣料定韩信一定会再使背水一战之计如果我们再放出一点假消息的话既可迷惑韩信让他不知我的行踪又可坚定他再行背水一战的计划!”李左车道。……
探马回报前面凹口与太行山上不见赵军一兵一卒赵军全在凹口北百里开外地一处营垒之中与垒对望数十里外鬼使神差的还有一条不大也不小的河流——桃河。更重要的是事先安插隐藏在赵国各县以商人等身份为掩护地探子不约而同地送来一道消息。说的是陈余拒绝李左车断韩信后路的诡计。说什么他赵、代两国是仁义之师不正面大败韩信兵马而使诡计取胜各国都会看不起他要与韩信在赵国境内决一死战。
“真是有什么样的臣子就有什么样的大王陈余哼……”韩信从鼻端出一声冷笑。将探子的奏报交于帐内地英布、陈婴两员大将传看。
英布扫了手中的奏报一眼递给身边的陈婴道:“将军准备如何应付?”
“还记得破张耳大军时的事情吗?”韩信微微一笑走到地形图前道:“陈余既不听李左车的建议我又何惧于他?他在此处安营所寨占据险要吹口要与我军决战。这样正全我意如果他没有看到我的帅旗一定不会攻击我们的先头部队。害怕把我吓走。我准备先派一万人马大摇大摆的通过陈余营垒在‘桃河’附近集阵……”
“将军准备再行背水一战之计?”英布鄂然道不过他这人是个从不知危险为何物地主马上开心的道:“既如此我愿再率两千人马冲营拔旗。”
“万万不可!”陈婴放下手中的奏报大惊道:“韩将军背水一战之计连使两次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陈余乃是一代名士李左车更是个诡诈的将领如果奏报上的消息乃赵国一计。将军贸入凹口赵国伏兵一起把将军与大军主力隔断到时要置大军于何地?”
“兵者诡道也!”韩信呵呵一笑道:“我连使两次背水一战。陈余想我必不会第三次再使此计这不正合了出奇不意!种种迹象表明陈余屯集大军要以仁义之师战我不义之师更不听李左车之策哪会算得我会第三次使用背水一战之计。灭他七万代军杀他国中丞相陈余恨我入骨也一见我帅旗打起必会率全军从营垒出击。到时背水一战水到渠成。此乃上天给我们的一个好机会一切条件都为了让我再使背水一战你又懂得什么?”
论兵法谋略陈婴自是比不了韩信。但他感觉这绝对是赵国的一计。可是韩信连得两场大胜心中的自负已非他能用言语所动只得给英布打了个眼色希望英布能劝一劝这个被大胜烧晕了头的韩信。
英布平生所最喜地就是打仗哪会去劝韩信等一等再开战他装作没有看到陈婴所使的眼色道:“不知将军准备何时出?”
“今夜三更天出!”韩信道:“据闻陈余东拼西凑了十来万人马号称三十万还好我们的人马也不少这一仗只怕用不了一天那么久。”
“那我就去准备漠北大旗与骑兵去了!”英布站起身拱了拱手准备告退。
“不忙!”韩信拉住英布的手让英布坐下道:“这次不比战张耳陈余的营垒四周无山无林去得早了没处可藏。你领两万骑兵跟在大军最后等我把赵军全部从营垒中吸引出来之后再攻击营垒不迟。”
“韩将军!”陈婴站起身朝韩信拱了拱手同时狠瞪英布一眼道:“另有四万人马明日午时便到何不再等上一日?”
“陈将军做事太犹豫了时间拖的久了只怕有变。等上一日万一陈余回过味来觉得李左车之计可行那时我军将付上何等地伤亡才能大败赵军?如何攻打赵军我已想好陈将军率一万兵马前去‘桃河’布垒我率中军前行英将军夺营……”韩信道。
陈婴正想反对一名亲兵赶入帐中道:“禀将军典客食其大人携同御史大夫张耳张大人在外求见。”
韩信瞧出陈婴不愿出征见张耳在此时来到前锋将领正好由其充认。心一喜道:“快快请进来。”
陈婴心中也是一喜英布不愿给韩信浇浇凉水他也想让食其与张耳劝一劝韩信坐下身等两个大人进来。
有何旨令?”
“‘阳’战场项羽躲隐不出兵马多有损耗大王令你将赵代两国拿下然后抽出十万精兵驰援‘阳’战场。”食其道。
“我倒是想尽快的拿下赵、代二国可有人畏敌不敢战……”韩信朝陈婴呶呶嘴。
畏敌不战是个何等大的罪名哪是陈婴所能承受得了的他连忙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一个说客军事不是他所擅长的也不敢胡乱拿主意道:“两位将军就要不难为了我听我继续转告大王地口谕:敌军李左车是个阴险而又有本事的人韩将军一定要小心提防战胜之后不可伤了他的性命。张耳与陈余有大仇可让张耳入军随战以报此仇。”
“张大人!”韩信朝张耳拱了拱手道:“我现在缺一下前锋将领不知大人敢领前锋将军不敢?”
张耳于常山当王时曾被陈余数万兵马所破此等大仇一时一刻也不曾忘过哪有不领之理连忙谦逊两句口称末将领了前锋将领之职。
大帐之中一共五人现在韩信、英布、张耳三人主战食其抽身事外不置可否阻止韩信不使背水一战之计已是不能再说会被其扣上畏敌不战的罪名。陈婴思前想后道:“既然大将军意已决陈某愿领一万兵马据守凹口以防赵军断路。”
本来韩信在得知李左车之计被陈余否掉之后就没想过再扼守凹口为了不认陈婴再继续地否定下去也就同意了陈婴的请求。
大事已经决定五人在一起吃了酒饭互叙离别之情。酒罢见食其先行告退陈婴也告退出去追上食其道:“大人末将请求大人到后军督促大军抓紧赶路第一支人马务必于明日晨赶到此处。”
第二十三章 如雁行
个人的军事能力再高通读的兵书再多制定出来的精细并不能保证战争一定会胜利尤其是在兵力人数本不占优而且是在他国领士上进行的这场战争以一个错误的情报而组织起的这场决战。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韩信这支人马凭借着两场大胜仅占了一个人和的边而由错误的情报引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他以为自己还得了天时。殐不知当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主将犯下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决策上时他已经输了。
当韩信率领着中军朝赵军营垒行进通过千里眼清楚的看到赵军营垒城高墙阔并非仓皇建造而是历经数月之功才成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踏入赵军精心挖好的一处陷阱。顾不得呜鼓击号亮出帅旗行那背水一战之计也不等营垒中的敌军出来迎战连忙令一万人马摆出一字‘长蛇’阵外加一个‘襄玄’阵断后剩余人马前军变后军有序而且快的朝凹口退去。
只是退了数里便与英布的两千骑遭遇韩信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忙令英布带着人马前去拿下凹口以防被赵军的伏兵战据凹口堵了出路那样的话会被困死在此处。等到韩信率领大军赶到凹口时凹口两侧的山上飘扬着赵军的大旗英布也不知冲杀了多少次却始终冲不破凹口地防线。两千骑兵只剩三百左右。
凹口那边隐隐约约可见陈婴的一万人马也在急攻凹口想把把守凹口的赵军冲开可李左车仗着凹口天险哪能让陈婴近得一步。
就如被困在笼子里的一只小鸟被置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界下。四周又多是喊打喊杀的赵军密密麻麻也不知有多少人马感觉到死亡威胁地士兵哪有不害怕之理。有不少的兵卒因为害怕而放下武器准备投降韩信大急挥剑将身边不远处的一个兵卒斩于剑下喝道:“畏敌者杀!”
亲兵们领令四散出击瞬间已斩杀十几个兵卒。已放下武器的连忙把武器拣起来藏在其他兵卒的身后躲避目露凶光的亲兵。
‘一字’长蛇阵对于依据地形有利的一方来说还是有些作用的不过对于并不战地形优势地一方来说摆出此阵无异于自杀。在诸阵之中此阵看上去波澜壮阔其实防守进攻都没多大的作用。韩信撤退之后摆出一字长蛇阵只为了借用其波澜壮阔的外形想吓赵军一吓让陈余不知他断路的人马有多少。一时不敢追击。可是他也明白一字长蛇阵只是个纸老虎虽在后边还布了个‘襄玄’阵可两个阵加起来也挡不住赵军的一次冲击所以从营垒中出来的赵军很快就会破了断路之军赶到此处。
前边退路被赵军所截后边马上又有赵军合围。如果士气散了的话所剩下的三万多一点人马转瞬之间就会被赵军所破。此地不宜久留要想逃出生天只能寄希望于凹口之外的陈婴能迅打开通路而凭借区区一万人马想攻破凹口根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后边地大军到来可这最少需要三日乃至更久的时间。
“李左车!”韩信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两眼盯着山上飘着的李字帅旗愤怒的恨不得上去拔下帅旗然后将李左车千刀万刮。如今。士气大减想要抗拒赵军合围并撑上日唯一的办法是把大军拉到张耳事先在‘桃河’边布下的阵中才行也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个法子才能激起士兵低落地士气。使他们用最大的勇气与赵军拼上日。
“大家莫怕这只是我的一个诱敌之策罢了!”韩信努力使自己的笑容看起来十分自然朝凹口外边的方向指了指道:“马上外边的援兵就会杀进来而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赶到‘桃河’边与张耳的人马会合将赵军全部吸引到‘桃河’边等待援兵赶来夹击赵军!传我将令下去凡擒赵歇者赏金一万两。擒陈余者赏金一万五千两。擒李左车者赏金两万八千两!”
这是一个天价地赏赐虽然兵卒们不知道李左车是何等人物为什么比赵王歇与代王陈余高出那么多可面对如此大的一笔财富使得他们暂时忘了被赵军堵去退路的恐惧依照韩信的将令有序地朝‘桃河’边撤去。
……天空尉蓝一朵白云在天空中慢慢飘着就如大海中悠闲行走的一只孤舟。它并没使天空的蓝黯淡一点反而把那蓝衬托的更蓝起来。此时天已转凉到了大雁南迁的时节一队大雁在空中翱翔而过一会组成一个‘一’字一会组成一个‘人’字。
项羽在阵前不远手下二十八将依四宿的方位组成四个北斗七星方阵他独领两千骑坐镇中枢。
强敌就在面前而李信却不曾看上一眼骑在‘白蹄乌’上瞧着天空飞过的那一行大雁长叹一口气。
“大王在想什么?”伺立在身边的李敢十分乖巧的问道。
“你看天上的雁儿它们有时候飞往南方有时候飞往北方。有时来有时飞去天地四方对它们来说近在咫尺之间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可我虽顶着一个大王的头衔事实上连个大雁也不如只能困在关内的那一亩三分地上一出关就会有人阻挡还会有性命之忧。你说做这样的大王有意思吗?能得到雁儿的快乐吗?”
“大王放心今日之战臣一定拿下项羽让大王体验到大雁的快乐。”李敢道。
“拿下项羽?谈何容易!”李信又叹了一口气。把眼转到项羽地阵上道:“我只盼此战能破了项羽的三万骑兵足亦!大雁所以能飞是因为它有两只能够翱翔天空的翅膀
左军将领灌婴与右军将领骆甲他们两个就是我的两人能否挣脱项羽的束缚。行走于天下之间如同大雁在天空翱翔一样容易就看他们两个今日是否破得了项羽这三万大军!”
—
“遵令!”李敢领令而去李信抬头看了看时辰距两军决战的时刻还有一个时辰地时间。项羽所摆的北斗七星阵样式很怪他不知道自己骑兵所练的‘车悬阵’是否能破回头看了看两辆辎重车心中的自信心增加了几分。
辎重车里装着的是‘雷神之怒’是李信出关攻打‘彭城’时所带。一路上他都没舍得用。就是在溃逃‘彭城’被项羽杀的大败性命受到极大的威胁也没舍得用过。然而今天李信觉得是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了招招手叫来一个亲兵队长道:“后边两辆辎重车上地东西以一斤为量前后左右两丈为距用引线相连在前边给我布出一个天罗地网阵来。”……
李信左翼领三万骑兵的灌婴与右翼同领三万骑兵的骆甲。听得李信夸赞他们两个是他的两个翅膀心中得意之情别提有多么膨胀然而他们同时也意识到身上所担的这份重量有多么的重。
两人叫来副将让他们去通知下属将领要不厌其烦的再嘱咐骑兵冲击之时一定要注意各匹马之间的前后距离与左右距离把‘车悬’阵的架式真正体现出来。时间过得异常缓慢等的人心烦意乱。当接近攻击地时刻。时间又是过得如此之快灌婴与骆甲竖起两个耳朵细听李信中军传出的鼓令又让身边亲兵与副将也侧起耳朵细听生怕误了攻击的时刻。
几乎就在同时固守中军的项羽与李信营中同时响起出击的鼓令左军的灌婴与右军地骆甲各自领着自己属下骑兵如鹰展开的双翅一般朝项羽兵马合围过去。项羽的前军与左军向李信右军的骆甲挡了过去后军与右军朝李信左军的灌婴挡了过去整个‘煮枣沟’慢慢升起一道灰尘。一道遮天蔽日弥久不散的灰尘。
初时还能看到冲杀过去的李信军保持着‘车悬’阵的架式项羽军保持着北斗七星阵地架式一刻钟的时间不到。近九万的兵马全部隐藏在灰尘之中李信与项羽的面前就如起了一层由灰尘组成地浓雾雾中在生什么谁也看不到只能听到马的嘶鸣与骑兵的喊杀声。
项羽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兵马会被一倍于己的人马所围杀有二十八个无敌于天下的将领统带敌人就是再来上两倍他也不怕。再说他从没见过‘车悬’阵不知道‘车悬’阵的威力以为凭他只有其形没有其势的北斗七星阵便可挡住威力大得吓人的‘车悬’阵。
两军全部陷于灰尘之中当尘埃落定胜负便可立判然而项羽却无心于此苦等胜负的结果他的眼里只有那面绣着大大‘李’字的王旗以及旗下那个貌不惊人但让他‘彭城’遭陷的人。
项羽紧了紧缰绳‘乌锥’马扬起双蹄前身抬起与地面形成一个六十度左右的夹角当蹄落下之时一人一马如同神臂弓里射出的一支激箭飞一般的直取李信所在跟在身后的是两千匹鼓足了劲前奔的骑兵。
“他终于忍不住了!”李信如释重担的长舒了一口气含笑对李敢道:“你率军前去阻他不可恋战边战边退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是!”李敢点头道将手中令旗举过头顶。
堵马耳、蒙马眼这两个动作已不知练了几千遍猛虎骑兵营一万将士动作快捷整齐划一的完成后李敢的令旗也放了下去。一万将士冲向项羽以及后边的两千骑兵项羽将手中斩刀一提马不停蹄的往李敢阵中猛扎。迎面而来的骑兵虽有无缝钢甲护身又哪是项?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