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国色江山 > 国色江山第82部分阅读

国色江山第82部分阅读

    命。”随即在人群中挑选人马。

    赵烁又下令;“二弟听令!”

    郭无为也随即应了一声;“在!”

    赵烁接着又下令;“待三弟选出十骑人马后,你立即带领所馀全部人马,护送伤员,火速前往庄园,不得有误。”

    郭无为应声;“遵命!”

    这里牛霸正在点兵。他挑选了郭德平,郭德安兄弟俩,又选了小少林和几个膀宽腰粗的汉子,陶三春惟恐选她不上,在不安地躁动着。赵烁见了,想起她昨天为救坠儿奋不顾身的情景,便指着她对牛霸说;“把这个使双锤的姑娘也带上吧。”

    牛霸看了一眼,把她也选上了。可是,她身旁一个拿刀的,一个拿枪的姑娘却不答应,闹开了。牛霸看着没法,只好把她们也带上了。

    选齐了十人十骑,牛霸把手一挥,高声号令;“选上了的,随我来!”说罢,那些没乘马的,都给他们配备了坐骑,十一骑人马一溜烟的往东去了。

    留下的人当中,有几个想去打仗没被选上的,吵嚷着要跟上去。赵烁对他们说;“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部队,可是还得服从命令,还得有纪律,愿意留下来的,就要服从分配,不过,不管是谁,不想随咱们一道走的,到了皇庄之后,安息安息,也都可以各自回家……”

    听赵烁这么一说,谁也没再吵嚷了。郭无为策马巡视了一圈,看了没什么疏漏,便命令大车先行,骑兵随后,向朝南的大路走去。接着,与赵烁拱手作别,也便匆匆随队去了。

    眼见他们去远,赵烁策马直奔东面大路。来至镇外,只见牛霸一行十一骑人马早已一字儿排在路口,都在遥望着远处大路上滚滚而来的那一溜尘土。赵烁收缰缓行,来到他们中间,看了一会,说;“你们看那像是汴京来的吗?”

    “昨天刚打了一仗,晚上刮了一夜的风,今儿这早就到了这里,不是汴京来的人,还会有谁呢?”牛霸悠悠地说。

    赵烁笑道;“哟!三弟这下可看出个道道来了。”

    牛霸道;“大哥不是常告诉我;带兵打仗要多带个心眼吗,我这儿正试着看呢。”

    赵烁笑道;“好!好!果然真的是多了个心眼了。”又问众人道;“你们看看,哪来的大概有多少人马?”

    陶三春抢着说;“不会多。挺多不过十来个。”

    众人各各议论,都说这来的人不会多,挺多也不过是十来个。赵烁自己看去,确是尘头不大,扬起处只不过小小一片儿,料着也不过是十来人马…但是,这么十来个人,追上来干什么呢?赵烁看了,反倒是纳闷不解……

    过了好一会,人马渐渐近前,看清了时,却没有十来个,而只有八人八骑,且都是契丹人的装束。两位赵烁看了,都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前来追赶的不是汴京冯玉的人马,而是契丹人呢?再看,这八骑人马来到相距一箭之地却停了下来,只在那里指指点点,不再追过来。

    牛霸说;“大哥,你看他们是想干什么的?赶着咱们来,又停在那儿。”

    赵烁也莫名其妙;“是啊,他们跟上来干嘛呢?”看了一会,他们还是在那儿指指点点的,赵烁却找出另一个苗头来了,对牛霸说;“三弟,你看清没有,穿白袍那?伙骑的那匹马。”

    牛霸说;“看了。我一眼就看中了。好马!真真的是一匹好马。”

    那匹马毛色浅黄,远远看去,隐隐泛出金光,四条腿精细苗条,比其它的马高出一头。特别的显得出群拔类,岸伟超凡。

    赵烁点头叹道;“真真的是一匹好马!”

    牛霸说;“大哥既是那么喜欢,咱们这就冲过去把它夺过来。”

    这正是:城门失火牵连广,累及池鱼惹祸殃!

    正文 【308】 乡土民情

    赵烁忙说;“三弟,别胡来!俺不过说说罢了……他们人也不少,咱们现也正急着要脱身,那有时间跟他们缠?”

    陶三春说;“咱们不去打他,他们肯定不走他们呆在那儿不走,咱们也走不了。哪该乍办?”

    说;“他们不赶过来,咱们可要过去了撵了。这明摆着的,他们老远赶来,又不跟咱们打,又不走,那为什么?肯定是盯着咱们,等后面的人马。”

    赵烁回头看了一眼郭德平说;“你说得对!我也正为这个犯愁……”

    牛霸道;“那好吧,待咱们撵他一撵试试看。”说罢,回头对众人说;“弟兄们,咱们也悠悠地赶过去,看他们咋样。”

    众人听了,悠悠地策马往前走。对面的契丹人见了,也回马悠悠的往后退。还不时的回头瞧着他们。牛霸他们走快,他们也走快。牛霸他们走慢,他们也走慢。

    赵烁说;“坏了!这几个家伙老j巨猾,是来缠着咱们的,二弟,咱们得冲过去跟他们干,不把他们打跑,咱们也走不了。”

    牛霸答应了一声“是”!对众人喊道;“弟兄们,咱们冲!”

    众人听了,齐答应了一声“是!”便策马往前冲去。

    前面的契丹人见了,也加了几鞭,不紧不慢的往来路撤去,但仍然频频回头看着他们。

    赵烁见了,不禁心下着忙;“坏了,他们果然是来缠咱们的。得想个办法摆脱他们…”正想着,忽见契丹人前面的丛林之中,突然跑出一骑人马,马上一个汉子,手持大棒,从后面直向契丹人冲去。那些契丹人虽然是往前奔跑,但只顾回头监视后面赵烁这群人的动向。冷不防后面有人突袭,一时乱了起来。

    身穿白袍,跨着骏马的那个契丹人正好走在前边,恰恰的与那汉子两马相交。那汉子二话不说,操起大棒向他拦腰扫去。那白衣人突然惊觉,已是进退两难,招架已经来不及了,躲闪之间,挨了一棒,摔落到马下。那汉子也不管那摔到地下的哪个白衣人,只一手抓过他乘坐的那匹马的辔头,便往赵烁他们这边飞奔来了。

    这群契丹人遭此特袭,尤其是那个白衣人被击落马下,都慌乱了。有几个奔向那汉子,防止他再去袭击。有几个急忙下马,抢救白衣人。幸好那白衣人挨了这下子,虽然不轻,但还不算很重,各人忙把他参扶上另一匹马。因见赵烁那群人正向这边冲来,已无心恋栈,策马加鞭,忙忙的往来路撤去。

    赵烁他们也看不清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只看见一条汉子把那穿白袍的契丹人打落马下,抢了他的坐骑向这边跑来。其他的契丹人一时全乱了套,这显然是对自己一方有利的事。

    于是,更猛催坐骑,往前冲去。到近前时一看,这个拉着马跑过来的汉子不是别人,原来却是小少林彭寿。

    小少林不是跟大伙在一块的吗?怎么一下又在前面抢马?原来刚才小少林听得赵烁和牛霸在??这匹马怎么怎么的好,他便动了个念头,悄悄地从路旁丛林绕到契丹人前面去,刚好碰上契丹人往回撤退,而且都只顾回头张望,一个冷不防冲出去抢马。竟让他得手了。既打伤他的人,又抢了他的马,更妙的是还把他们打跑了。

    小少林忙不迭地把马缰绳交给赵烁,喜孜孜地说;“大赵烁,刚才你不是说这狗娘养的这匹马怎么怎么的好吗?你看,俺这就给你拉回来了。”说完,还催着赵烁坐上去看看。

    赵烁得了这匹好马,十分欢喜。放缰溜了一圈,果然是;只闻两耳风声响,不觉崎岖万里遥。连连说道;“有了这匹马,前面的路就好走了。”又向牛霸说;“这位小少林,别看他楞楞的,倒是粗中有细。咱们正想不出个主意怎么撵走这几个?伙,不想他冷不防这么一打,不但把他们打跑,还抢了他一匹好马。”

    牛霸说;;“这就叫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大哥,依小弟之见,这此次你去关西,路途遥远,难免有不测之事小弟实在放心不下。不如就在这些兄弟中选几个得力的陪伴,路上也有个照应。”

    牛霸话音刚落,小少林便抢着说;“大赵烁,你带着我去罢,有什么事,俺小少林前面给你挡着。”

    赵烁见这小子机灵勇猛,虽然心里十分欢喜,但还是说;“兄弟们的心意俺领了。”又对牛霸说;“三弟可记得,三年前曾经给咱们算命的苗先生给俺写了一张字儿。”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字条。牛霸取来看时,只见上面写着:莫入无人空庙堂,游戏亦能惹祸殃。只为年命逢驿马,难免徙流走他乡。时逢月满多凶险,朔日行事方吉祥。单骑千里能行走,结队成群多损伤。

    牛霸看了,说:“这牛鼻子说的也蛮准的,你看那前面四句,说的就是京城跑马的事儿。也怨咱们当时没留心听他的……”

    赵烁说:“那第五句说的时逢月满多凶险,你想想,咱们第一次闯祸是元宵,第二次闯祸是中秋。那不都是月满之日吗?再说这最后一句,更是把昨天的事说白了。记得他还说了,今年八,九月间,廉贞星进入丑宫,躔度正临京洛之分,坐守家园,于身不吉。须得独自离乡别井,到远方经营必然得利。结伴成群,必有鸿雁失群折侣之灾。听了之后,我也不大相信。可昨天汴京一场打斗,真的应了他的预言,伤了那么多兄弟乡亲,也就不由我不信了。于己无益,于人有损。那又何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你说是吗?”

    牛霸听了,半晌不语。

    陶三春和郭德平,郭德安兄弟俩还是不放心赵烁独自前往关西,都苦苦恳求赵烁让他们跟随前往。眼看赵烁就要走了,又不肯带他们同去。各人又都正恋恋不舍之际,哪彭寿却想了个新主意。向大伙说:“弟兄们!今儿咱们好不容易遇见英雄赵大郎,尽管他不能带咱们一道去,但俺是铁定了要跟着他的了。大赵烁今儿去关西,往后还要回来的。大赵烁跟石赵烁,王赵烁是拜了把的兄弟,他们必定是等他回来的。今日,咱们几个也当天拜把结兄弟,跟王赵烁回庄园去等大赵烁回来,齐心合力保着大赵烁打天下,大伙说好不好!”

    众人听了,齐声叫好,一起跪到地上。彭寿一看,连说:“不行!不行!”指着陶三春她们三个女孩说:“俺说的是咱们几个男人拜兄弟,你们几个女的也跪下来拜什么?你们也算是兄弟吗?”

    哪个叫徐银英的女孩说:“怎么算不得?你们拜得咱们也拜得,怎么不算是兄弟?”

    这下可就闹起来了。男孩子都说不行,女孩子都说行,争个不可开交。

    陶三春气得蹦地跳起说“你们几个孬种就会仗势欺人,倚仗着男人多,两位赵烁会帮着咱们说话,就欺负咱们仨。刚才打仗的时后咱们几个又有谁比你们差了?咱们几个又有谁躲到后面去了?契丹狗不敢欺负咱们,倒让你们给欺上了……”说着,竟抽抽答答的哭了起来。

    一见陶三春哭了,彭寿也吓慌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赵烁不料他们拜把子的事,竟牵涉到自己身上。不替他们分辨好,自己走也走得不得安生。忙笑着说;“行的,行的,怎么不行呢?陶姑娘说得好:刚才打仗的时候,个个都拼命向前,谁又分了什么男的女的?怎么如今就分起个男的女的来呢?不公!不公!依我说:兄弟是一家人,姐妹也是一家人,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嘛,分什么分?可以的,可以的。”

    众人见赵烁说了话,都不再有异议。陶三春听了,立便破涕为笑道:“还是大赵烁有见识,说的在理,不象你这个小和尚胡说八道的。”

    赵烁只恐夜长梦多,有辽兵回头寻仇,恨不得他们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便催着他们快快拜了这下。

    众人听了,便又重新下跪,急急忙忙的各各自报家门,除了原来陶三春,金坠儿,郭德平,郭德安,彭寿等几个已知名姓的,还有张琼,李汉琼等两个男孩和徐银英,曾秀英,王月露等三个女孩。连年齿都未叙,三跪九叩之后,便兄弟姐妹的叫了起来。赵烁,王赵烁见了,俱各忍俊不禁。

    赵烁连说:“好了,好了,咱们别婆婆妈妈的了。听我的。你们跟着王赵烁赶上石赵烁他们,好好保护好那些受伤了的兄弟乡亲,送他们到安全地方,替他们疗好伤,以后送他们回家那才是最要紧的事。”又向牛霸说;“三弟,咱们这里也不能再磨磨蹭蹭的了,咱们昨天在京城闹了一场,今天又打伤他们的人,抢了他们的马,他们岂肯善罢甘休。势必会追赶咱们的。你马上带领他们走罢。”

    牛霸听了,只好服从。回头对众人说;“弟兄们,咱们听大哥的。走!”

    众人无奈,只好向赵烁供手告别,依依不?地往南方小路去了。

    看着他们远去,赵烁还待了一个时辰,见前面还没有兵马追来,这才转过马头,连加几鞭,一骑绝尘往西而去。

    正是;龙门一越奔千里,风云际会始归来!

    正文 【309】 庞氏兄弟

    原来这十骑人马不是萧翰派来的,而是他们自己跑来的

    那个穿白袍,骑骏马的少年名叫萧德英,年方十五岁,是萧翰的侄儿。

    萧翰对这个萧德英却不好管。因为他很受萧太后宠信。他看见耶律宏齐带领着一支人马在中原称王称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当王帝就当王帝,十分得意,心里十分羡慕。如今见耶律宏齐回辽西,路上死了,这里没人管得着他了,正好让他无拘无束地火一把。因此当耶律宏齐率兵回国时,他就赖下来死活不走。耶律宏齐没法,只好委了他一个汴京副留守的官衔,留下五千兵马给他。驻在城内怕冯玉他们不可靠,为防不测,便嘱咐他依旧驻扎在城外。这日正是中秋佳节,萧德英少年心性,带了一班随从侍卫,悄悄入城看热闹。谁知正遇上了人们正打得不可开交。别看萧德英年纪不大,却是颇有心计。听说是冯玉的儿子闹出来的事,他先不忙着打进人堆里去,反倒领着侍卫到冯玉家中去找冯玉,要问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谁知那冯玉喝了个酩酊大醉,躺在床上人事不知。他窝着一肚子的火,后来再一打听,原来却是萧翰儿子闹的。他这才回头到广场去看个究竟。可是走到半路,却就遇上刮黑风了。他留下几个随从打探究竟,自己先行回营房避风去了。

    傍晚时分,随从回来报告事端的经过,打斗是因萧纲强抢民女引起,但已被打死了。打死萧纲的人就是三年前泥马闹京城的赵烁……

    萧纲被打死,萧德英是不介意的。反正这萧纲恃着他兄弟的势,到处胡作非为,死了就死了,他反倒要看看这个赵烁究竟是个什么人物。三年前骑了匹泥马在京城捣乱,如今刚充军回来又把汴京闹个天翻地覆。凭着哪几个闹汴梁,还打死萧纲。于是,黎明时分,黑风刚刚停息,他就带了几个亲兵,赶了上去。还吩咐部将点五百马步军,续后赶来。

    这萧德英为什么只带这么几个人就去赶赵烁呢?别看他年纪青青,也是颇有心计的。第一:赵烁他们拖男带女,马车拉着伤员,人疲马乏,量他们也走不太远。第二:自己骑的是一匹宝马,手下的亲兵都是能征惯战的勇士,必定能追上去把对方缠住,以待续后援兵。不料一不留神被那小少林冒冒失失打了一闷棍,白白无辜地人也被打伤了,宝马也被抢了,气不打一处上,回到汴京,吩咐手下,立即到赵、张、罗三家,来个斩尽杀绝,鸡犬不留。

    幸好赵家赵洪殷老爷三年前已经被遣,领了家小回岳州供职,京中房舍只剩下几个老家人看管。张、罗两家也在契丹亡晋后,举家回乡避难,因此,萧德英的手下尽管烧杀抢掠,三家也没什么损失,只结下仇怨罢了。

    再说八月十六那天,赵烁与众人分手后,也不敢怠慢,一路上紧一程,慢一程,来到荥阳地面,仍未发现有敌兵追来,这才放心缓行。傍晚时分,找了一间店家,吃饱了饭,喂好了马,美美的睡了一宿。

    俗话说得好,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次日清晨,赵烁起了个早,趁着凉快上路,继续前行。行行不觉已是晌午时分,来到一处三岔路口。只见前面岗峦起伏,树林茂密,两边岔路狭窄,中间大路宽敞,便径向大路走去。

    走了约里,前面树林深处,忽地一声锣响,冲出十来个手执刀枪的喽啰,堵截在大路中央,口里乱嚷;“前面那汉子,要过路的,留下买路钱来,免你一死……”

    赵烁见了,心中暗笑;“这几天怎的出行不利,四方都是天罡地煞,走到那里都碰上要打架的。”却自毫不理睬,依旧策马往前。

    那群喽啰先是看见赵烁人强马壮,精神抖擞,一派英雄气概,早已怯了三分。今见赵烁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依旧继续前进,反倒被吓慌了手脚,连连后退,口里喊着;“你这汉子不怕死吗?停下!停下…”

    赵烁出自将门,自己也上过战阵,见了这群毛贼的丑态,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凭你这几个毛贼竟敢向你老爷我要买路钱?不想活了吗?要命的快给我滚开!”

    原来这群喽啰多是入伙不久的乌合之众,没见过大阵仗的,平时拦路打劫,锣声一响,刀枪一亮,就能把过路客商吓倒,任随抢掠。今日见了一个气势逼人的汉子,一下子反被吓倒了。都闪闪躲躲往后面闪,有些还干脆闪到路旁。倒是那个带队的小头目跟着大头目见过几仗,有点见识,壮着胆子,在后面喝着哪些小喽啰;“你们这些龟孙子们躲什么躲?才一个牛子,你们怕个甚?给我杀上去砍了他,回去大王重重有赏”。

    一面说,一面还在后面赶。众喽啰便是无奈,只好齐齐呐喊替自己壮胆,一窝蜂地向赵烁冲去。赵烁哪里把他们放在眼里,略施手势,三挑两拨,就撂倒了几个。看见了这个架势,那小头目也不敢上来了。连喊;“风紧!风紧!”忙叫喽啰们敲锣告急搬救兵。

    赵烁看了,情知山上还有匪徒,看了一下前后左右,此处地势颇为开阔,便于施展。也就不急于往前冲突,且待他们的头目来了,打发了他再行定夺。

    不一会,前面山脚一阵锣响,为首一个骑马提刀的匪徒,领着二十来个喽啰冲了过来。小头目忙迎上去;“报告二大王,这个牛子不给买路钱,还打伤咱几个弟兄……”

    赵烁抬眼一看,只见这个“二大王”,生得唇尖腮窄,蛇头鼠眼,满脸晦气。心想;“看他这副尊容,就连当土匪也成不了气候的,还在这儿耀武扬威?”

    那“二大王”听了喽啰禀报,更不答话,朝他们吆喝道;“孩儿们,给我堵住来路,别让这牛子跑了,看爷爷我收拾他。”说完,举刀便向赵烁砍来。

    赵烁见了,不慌不忙地挥动浑铁棒架开,回手却飒,飒,飒地一连几棒,旋风般的没头没脑地向那“二大王”打去。

    “二大王”先是看见喽啰们吃了败仗,又见对方只有一人一骑,料也不难对付,因而兴冲冲地冲过来,打算三两下工夫把这“牛子”收拾了,好在小喽啰面前显显威风。不想一交手,只见赵烁的铁棒势大力沉,又快又狠。

    甫接了三几棒,即便手忙脚乱。七八个回合下来,便连招架也忙不过来了。赵烁心中正急着上路,那有心思跟他纠缠,紧接着左一棒劈华山顶,右一棒劈雷峰塔。上面“乌云盖顶。”下面“老树盘根。”呼、呼、呼、呼的接连攻击,庞虎一下招架不及,肩膊上早着了一棒,幸得有一众小喽啰哄了上来,拦住赵烁,他却落荒而逃,往山上跑去了。

    不一会,前面山脚又传来锣声,跟着又冲出来一队人马。这里的喽啰们见了,齐齐喊道;“好了,好了。大大王来了。”

    赵烁举目一看,这个“大大王”也是生的身材瘦小,獐头鼠目,谅也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根本不放在眼里。不过这个“大大王”却比“二大王”老练,也多几个心眼,听得小喽啰来报“二大王”风紧,心下就慌了。他们是兄弟俩,手上都是差不多的本事,听说老弟失风,估计自己上去也好不了多少,只打算撵喽啰们一齐涌上,搏个以多欺少,占得便宜。但是,一到现场,只见老弟已被打伤,那些小喽啰也伤了不少。知道不妙,忙喊;“好汉手下留情!”

    赵烁听了,也就缓缓收住。

    那“大大王”忙迎上前来,向赵烁拱手作礼说;“我那老弟有眼不识泰山,多多得罪,请好汉有怪莫怪。不知好汉今日来白虎冈有何贵干?”

    赵烁见他好言好语的,也就答话说;“俺也不知到这里是什么白虎冈黑虎冈的,今日只是路过,是你的手下把我堵在这儿要打要杀的俺才动手。你要问有何贵干,俺就干了这一样。”

    “大大王”也听出了赵烁言语带刺,无耐是自己先得罪了人家,更加上这位好汉的本事确实了得,那里敢得罪?满心只是想巴结,便连连的陪不是,回头又叫他的老弟来向赵烁陪礼。谁知那个“二大王”打了个败仗,满面羞愧,早溜回山寨去了。“大大王”又忙转过话头,赔着笑脸对赵烁说;“刚才冒犯好汉的是在下的愚弟,他叫庞虎。在下名叫庞龙,未请教好汉高性大名,仙乡何处?

    赵烁说;“这倒罢了,不知者不罪。也无需通名道姓的。俺这里还要上路,你就别再阻挡,给我闪开得了。”

    庞龙陪笑说;“好汉要上路,在下岂敢阻挡。不过现在已是申牌时分,此处往西,一路十里,并无市集,饮食投宿都不方便。再说…刚才愚弟胡闹了一番,多多得罪了,看来好汉尚未用膳。俗话说;相请不如偶遇。好汉也是江湖上走动的人,何不就给在下三分薄面,到敝寨喝三杯水酒,暂宿一宵,明早上路,岂不更好。”

    这正是:情到浓时共生死,打虎上阵兄弟情!

    正文 【310】 出手援助

    赵烁听了,这正被他说到点子上一想;自己走了半天的路,又被那个什么庞虎的闹了一阵,肚子也确是饿了。如果继续走路,前面无处投宿,倒真是麻烦事。再说,江湖上不打不相识,打一架,交一个朋友,也是常有的事儿……也就答应下来了。

    庞龙听了,满心欢喜,忙叫喽啰赶回山寨,在聚义厅摆下酒宴,自己却陪着赵烁,漫步上去。走到半山,已是山寨。只见山寨两旁几间木栅房内,关着男女老少十多个人,都是衣衫整齐,面带病容,也有哭哭啼啼的,也有哀求的,哼声不断…

    赵烁见这些人年貌衣着,都不像是落草为寇的样式,打量必是山贼们搞的不仁不义的勾当,这些定是被残害的百姓。英雄心性,一时难以按捺,便走近栏栅下马问道;“你们都是些什么人,干什么被关在这里?”

    栅内被关的人听了,就觉得今日与平日大不一样。今天来的这位相貌雄伟,身穿锦袍的汉子,往日是从没见过的。估计不是这个山寨的强盗。又见他大喇喇的架势,很有权威似的,尽管不知底细,但求生的本能告诉他们,这人可能就是他们朝夕祈祷的救命王菩萨来了,要想活命还得拼命,求求他试试看……

    一位年逾半百的老者忙撑着病体,趴在栏栅旁向赵烁说;“禀告大王……”

    赵烁忙说;“老人家,俺姓赵,人叫赵大郎。不是这里的大王。你有什么冤情可说来听听……看俺能否替你作主。”

    这位老者一听,大是奇怪。这个人满口官腔,像是审堂般的,但既然估计他不是这里的土匪。也就不管他能不能作主,先求求他再说。便说;“禀告赵大官人。老汉是符家庄的村民,这里大王要了我和小儿,还有两个家人来这里,原来说是交五百?银子就放咱们回去。但五天前家里已把银子送来了,还没放走,恳请大王放了咱们吧…”

    一个年约三十,也是满脸病容的汉子也忙申诉说;“…俺是探亲路过这里的,身上钱财都全交给大王了,现又有病在身,求赵大郎请大王放咱回去吧。”

    其他被关的人见了,都纷纷哀求,啼哭之声,乱作一片,令人惨不忍睹。

    赵烁见了,不由得怒从心生。本来就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赵烁,如今眼见一群无辜百姓受折磨,又岂能见死不救?怎么个救法?那又是要考虑策略的。一想,有两个办法;第一;操起铁棒,把山寨的大大小小匪徒统统打杀,把被关的老百姓放出来,把土匪的金银拿出来让大家一分,放一把火把山寨烧了,一块儿兴高采烈地下山,他们到家以后,老百姓一定给自己披红挂彩,扛轿子游街,家家门前酒肉款待……这是说书人讲故事常用的段子,挺风光挺爽快的。但这方儿行得通吗?自己孤身一人,万一有个闪失,不但丢命,连这群乡亲父老统统都得遭秧。那不又是两天前汴京故事再演一次?不行!

    第二;自己好歹也算是受邀请上山的客人,棍上功夫也确实把他们镇住了。硬棍子能打死人,软索子同样也能拴死人的。硬方子不保险,倒不如用软方子。

    于是,板着面孔,回头向庞龙说;“大大王,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绿林道上,讲的就是信义二字。既得了财物,也就应该放人。还把他们留下,岂不令英雄见笑?”

    庞龙见赵烁怒气冲冲,满脸通红,心下大吃一惊。知道这是个血性汉子,火气一来便任性使气,不顾一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弄得不好让他把这份家档砸掉,岂不是更吃大亏?忙说;“这都是劣弟胡闹的,早说叫他把人放了,偏就是不听。”回头对关在栏栅内的人说;“好了,好了,你们别嚷嚷了。明儿一早都放你们回去。俺这里得陪这位赵大郎吃酒……”

    听得这个“大大王”答应了放人,谁还有心再呆一宿?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回家呢。也不待这“大王”说完,都嚷着说;“大王,好事做到底吧,求求你,天色还早,就放我们下山,让我们趁早回家吧。”

    赵烁正没好气,借机说;“好了,别吵得不安生,走吧,走吧。”说完,抄起铁棒,动手就要去拆栏栅。

    庞龙见了,也是无可奈何。忙令喽啰开锁,把人都放了出来。那些被关的人做梦也没想到忽然之间死里逃生,会让他们回家。忙不迭的四面作揖,八方道谢,爬爬滚滚,跌跌冲冲地往山下跑去。

    赵烁还是不放心,惟恐庞氏兄弟暗下里派人跟上去伤害他们,故也无心吃喝,一路跟随着他们,护送着他们下山,来至三岔路口,看着他们各散东西,各自回家去了,这才放心。

    这时,几个跟在身后的喽啰说;“大王吩咐,他在聚义厅里等候着,请好汉上山吃酒。”

    赵烁心想,这庞氏兄弟武功低劣,人物委琐,又专干着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为朋友,不交也罢了。而且刚才放人之事,庞龙满面的无奈,一百个不甘心。如今重上山寨,难保不阴谋相害。还是不去为好。便对这些喽啰说;“你们上去回报你家大王,俺赵某也是赶着上路,不再上你家山寨了。他的好意,来日再报。”

    喽啰听了,不敢多言,只回山报告便了。

    赵烁打发了那些喽啰,还是放心不下,只恐山贼还会追索众人,便只在路口一带巡逡,直到午夜时分,仍不见山上有贼兵下来,这才放下心来。

    由于连日劳累,今日又未进食,未免饥肠碌碌,又饥又渴。忽见前方路傍,隐约可见一间房屋,内有灯光射出。心想;有灯亮之处必有人家,不希望是饭菜酒食,就讨口水解渴也好。想着,便策马前行,果然见一所瓦房,不但内有灯亮,且有交谈人声,心中大喜。喜得这户人家尚未入睡,忙上前叩门。

    只听得里面连声;“来了,来了。”门开处,原来是一对白首老夫妻,还在对灯夜话。

    赵烁拱手作礼道;“讨扰,讨扰。小子深夜路过,见府上尚未入睡,正想讨口水解渴。”

    老汉善目慈眉,满脸堆笑,连声说道;“那里话,那里话,难得贵人深夜到来,蓬筚生辉……”回头向那老婆婆说;“老婆子,还不快取东西出来待客。”

    那老婆婆一叠连声的答应着,喜孜孜地从里面取出一篮果子。赵烁见了,正是;渴时得甘露,久旱遇云霓。只客套了两句,便狼吞虎咽地大嚼起来。吃的津津有味,那老两口看着也笑容可掬。不一会,果子已去了一大半,赵烁也饥渴尽消除,这又重向二位老人施礼道谢,又从怀中掏出一锞银子放在果篮里。

    老汉笑道;“贵人何须客气,若是要鸡鸭鱼肉,山珍海错,老汉是无能筹措。但是这山花野果,却是造物所赐,漫山遍野,俯拾即是,是取之不尽的,贵人不必酬谢。”

    赵烁道;“话虽如此,但劳动两位长者,使某于心不安,这酬金是要的。”

    老汉又笑道;“贵人如此谦恭多礼,老汉也就心领了。贵人一日奔劳,也该好好歇息,老汉也不多打搅了。不过茅舍简陋,不足以待客,这东角下有稻草一捆,极是干净的,权作睡垫之用。战马可拴在房后树上,是丢不了的,尽可放心安睡……”

    这老者说一句,赵烁便谢一句。老者再说一句,赵烁又谢一句。老者说完,便和老婆子转进后面,安歇去了。

    赵烁也是连日劳累了,困倦思睡。便按着老者嘱咐,把战马拴到房后树上。再回到屋里摊开稻草倒身便睡。

    次日早晨,一觉醒来,睁眼一看,那里有什么瓦屋小房,只不过是一间小小的土地庙罢了。神坛内的泥塑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慈眉善目,满面笑容,与昨晚那对白发老夫妻的容貌,分毫不差。神案上依旧摆着果篮,昨夜剩下的果子仍在,那锞子银却不见了,打量是土地公公收了起来。赵烁看了,情知昨夜是土地相助,解我饥渴,便向二位偶像施礼,祝道;“昨夜承蒙款待,多多打搅了。想当年韩信不忘一饭之恩,俺赵某亦当仿效。待他日赵某腾达之时定当重建庙宇,再塑尊像,以表谢意。”祷毕,忙到屋后,只见战马依然拴在那里。便解下马匹乘了,继续西去。

    后来赵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一次御驾西征,路过此地,夜宿偃师,梦见两位白发老夫妻,径至御前叩拜说;“陛下当年曾说过,龙飞之后,定给老朽老两口建庙塑像的。怎么如今忘了……”次日醒来,想起了当年旧事,记得确曾向白虎冈下黄土坡前土地庙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许过这样的愿,如今倒是忘了。忙吩咐内侍领人前去白虎冈下,在旧庙址处重建新庙,再塑金像,并敕赐御匾。此后灵应如响,名声大振,方圆百里善信都前来膜拜,人称“皇家土地”。直到元,明时代,仍然香火不绝。

    这正是:贵人出路多磨难,未曾发迹暂韬光!

    正文 【311】 恩公再此

    再说赵烁离了土地庙,继续往西而去,走了一个时辰,只见天色突变,乌云四合,知到大雨将至举目四望,不见有人家。便加鞭策马,急急前行,忽见途中一人倒卧路上,忙下马察看。原来也是昨天在山寨放出来的人。双目紧闭,奄奄一息。赵烁连唤几声,那人勉强睁开了眼,认得是赵大郎,断断续续地说;“……那些家住前面市集的,有人先行回去报信,也就有人赶来接了回去。我是过路人……身上有病……”

    赵烁见大雨将至,也无暇细问了,把他扶了上马,两人共乘着,继续上路。走了不到三几里地,瓢泼般的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无奈路旁并无躲雨之处。赵烁只好脱下锦袍裹在那人身上,继续赶路。

    走了约莫又是一个时辰,来到一处村镇,见一户人家门廊宽阔,正好避雨。赵烁忙跳下马来,把那人扶到廊下,自己径去敲门。不多一会,大门开处,出来了一个家丁,赵烁告知有一个病人,又着了雨水,请讨一口汤……。

    那个家人根本就没听赵烁说话,却紧盯着赵烁,忽然发话说;“你……你不就是昨天解救咱们的恩公赵大郎吗?”说完,扒在地下,咚,咚,咚地连叩了几个响头。叩完,爬了起来,直往内堂跑去。口里一面大喊;“老爷,大少爷,那位解救咱们的恩公赵大郎来了!解救咱们的恩公赵大郎来了!”

    不一会,那家丁领着几个人赶了出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青年公子,一见赵烁,立即趋前下拜。赵烁忙双手扶起,说道;“我与阁下素昧平生,何故行此大礼?”

    那赵烁说;“恩公有所不知,家父,小妹与两个家丁,半月前出外探亲,被白虎岗强盗掳上山寨,多次前来勒索财物。但?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