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枭 > 明枭第75部分阅读

明枭第75部分阅读

    从心里头来说,她还是不信的。

    一国之都的防卫岂是等同儿戏,区区几百人就能混进都城来,说出去岂不是笑掉大牙。不过此刻从她自身的经历看来,只怕,这事情倒是真的有些靠谱,若是自己的队伍再庞大一些,人再多一些,而又居心不轨的话,这一路来,不也是没有人查问盘查吗?防务懈怠之斯,也算是天下奇观了。

    “夫人,您要不要歇息一下!”小仓从身后追了上来,对着额头微微有些汗珠的吴嫣然大声讨好道,这可是他现在的大金主,要是真给赶路赶累倒了,他可有点舍不得。

    “小莲小舞,你们累不累?”吴嫣然对着身边的两个丫头说道,这一路来,最为遭罪的也就是这两个丫头了,教习营派来的那些护卫,个个皮厚肉糙的,在马上颠簸一下,根本就不算回事情,而吴嫣然也是略通骑术,没有多大问题,这两个丫头以前可不会骑马,这就遭了老罪了。

    好不容易教会了他们勉强骑马,一天跑下来,他们那两腿内侧的细皮嫩肉,愣是给马鞍磨得血肉模糊的,眼下她们俩人一骑,又是骑的挑拣出来的最温顺的一匹老马,仍然在马背上龇牙咧嘴,要多痛苦就多痛苦的样子了。

    “夫人不累,我们就不累!”两个丫头觉悟还挺高,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别硬撑了,咱们到前面的村子歇息一下打个尖,反正时间充裕得很,天黑之前赶到清州就可以了!”

    吴嫣然的计划,是直接赶到汉城,然后求见崔家那位老太爷,据说此人在这朝鲜国的地位,就和大明的内阁学士差不多,只要能够得到他的接见,自然她就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生意来。这找合作对象,自然就要找实力最强的,一个内阁大学士,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余家和崔家还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上次有过合作,这一次,应该也不会很难。

    至于其他的重臣,吴嫣然自然也有考虑,不过,她得到汉城之后,她得从各个渠道打听那些重臣的底细,他们的喜好性格,他们的职权大小,是否能够被拉拢收买,这些都是要慢慢打听的,至少,她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接触,哪怕仅仅只是为自己的生意给崔家施压也一样,她要让崔家看到,自己可以选择的对象,并不是他们独此一家。

    总不能原本是她管的经济上的事情,出了纰漏,还要求助到余风身上去,她要做得完完美美有始有终,自然各个方面都要滴水不漏。她没有意识到,眼下她要所做的事情,不知不觉早就超出了她认为自己应该负责的氛围,而几乎是在侦缉刺探、外交上伸手了,这要是放在大明,就是锦衣卫鸿胪寺的业务,放在新城,则是天机组干的活,和她负责的经济之事,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大人,咱们要等到什么时候进去啊!这帮软蛋还没有干完仗?”城西的军营门外,一排排士兵手中的火把在噼噼啪啪的燃烧着,火把的光芒,在黑黝黝的军营面前显得十分的刺眼。

    前面几排的火枪兵,已经轮换过了几次,这样长时间的保持射击姿势,即使是火枪有铁叉托着,对于士兵的体力也是巨大的消耗,而对方军营里的动静,也慢慢的小了起来,无论是谁,连着斗了这么几个时辰,就算没死的,也累得差不多了,这朝鲜兵一个个营养不良的,能够支持到现在,已经算是奇迹了。

    “等军令!”孙大海冷冷的看着周膀子,这个部下虽然听话,就是有些话痨,虽然他也想找人说说话,但是他想说的绝对不是质疑军令这样的话题,他自己就是干内务的,岂有不知道讨论这样话题的严重性。

    “等不了了啊!”周膀子哭着脸说道:“这趁黑翻过营门跑出来的软蛋,越来越多,咱们的弟兄也拿不住这么多啊,绳子都用完了,总不成让弟兄们的裤带也用上吧!”

    孙大海皱着眉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大军要封锁营门,防止大队的朝鲜军兵从营门中冲出来,那些偷偷摸摸趁着夜色从营地里别的方向跑出来的家伙,就防不胜防了,这些家伙也摸清楚了门道,只要不从大门口出去,从旁边翻门出去,一般就不会有杀身之祸。就算被外面的商团士兵们逮住,也总比呆在营地提心吊胆的好啊!

    所以,一旦巡弋的内务司的兵丁们发现他们,上前捉拿,他们立刻欢天喜地的投降,基本上,只要对方不开枪,他们的性命就算是保住了。这样一来内务司的官兵,连捆绑的绳子都不够了,总不成又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聚在一起吧。

    “要不,给千户大人说说,调点火枪兵给咱们?”周膀子手掌往下一虚切,“像这正门一样,打死他们几个,他们就缩回去了!”

    “周膀子,你忘记咱们是干什么的了?”孙大海很是不悦:“咱们是内务衙门的,这样做,是犯了大忌,你要是不想再这里混了,我可以给你说说,调你到火枪队去!”

    “别,别啊,头,我这不是见到挺无聊的吗,随口扯淡呢,我在咱们衙门干的挺好,哪里都不想去!”周膀子吓了一跳,这内务衙门不干涉军事指挥,这是铁律啊,自己怎么就这么得意忘形,忘记了这一茬呢!

    内务衙门几乎是见官大一级,别看他不过是一个总旗,可是走在外面,就是别的衙门的百户也未必有他风光,他脑子进水了要去别的营干战兵。

    从街道那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正在说话的两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那边,单人单骑,又是跑得如此迅疾,十有八九是传令兵。

    果然,那一骑直接冲向大队的后侧,在距离千户大人二十多步的地方,一跃跳下马来,直接从到千户大人面前,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只见千户大人拿出什么东西给他看了一下,那传令兵直接从怀里拿出一个信笺,递给了他。扬马朝着来路跑了去。

    “是大人的亲兵!”孙大海振奋起来,“有大人的军令到了!”

    军官们的吆喝声开始响了起来,前面的士兵们,也开始转换沉寂已久的队形起来,孙大海正要过去,一个小旗跑了过来:“千户大人有令,全军推进阵型,请百户大人置后军,稳阵!”

    “得令!”孙大海回了对方一个军礼,这是要干活了,看来,这敌营里的乱摊子,要咱们去动手收拾了。

    士兵们开始隆隆朝前推进了,领军的千户,摆开了最小的推进阵型,最前面的,大约是十人宽度的火枪兵,在他们的旁边,是护卫着他们的钩枪兵和一些短兵,一个略略显得有些扭曲的长方形的战阵,逐渐朝着前面推了过去。

    在战阵的四周,还有一些游弋的散兵,这些人,不断将火把朝着他们看到的所有能够点燃的东西上丢去,为战阵中的士兵,提供了火光的照明,行进中的士兵,可没有那个本事,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长枪和武器的。

    每走五十步,队伍稍稍停顿了一下,整理下队形,然后继续朝着前面推了过去,与此同时,士兵们齐声的喊了起来:“丢下兵器,跪下不杀!”

    点燃的火光映照着黑暗中一个个神情紧张的面孔,没有人试图对抗这犹如钢铁刺猬一样的队伍,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就地跪了下来,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人很快就领悟到了这些士兵们喊的是什么,于是,随着队伍的推进,跪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黑暗中的一声枪声,那些还在迟疑着跪和不跪的人,终于明白不跪下的后果是什么了。

    方阵最前排的一个士兵闷哼了一声,倒了下去,然后,仿佛是听到了号令一样,几乎所有的火枪,瞬时之间,立刻就朝着枪弹射来的方向开火了。而这一次齐射的结果,就是枪声传来的那个方向的朝鲜士兵,无论是跪着的还是没有跪着的,立刻就如同割韭菜一样倒下了一大片,火枪兵不会理会这些人中,有没有误伤,有没有冤枉的,他们只知道,就是这个方向的敌人,刚刚杀死了一个他们朝夕相处的同袍。

    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血债血偿,杀一儆百!

    第一卷  第二六四章 又打又拉 惹事老婆

    [正文]第二六四章 又打又拉 惹事老婆

    ------------

    ? 第二六四章 又打又拉 惹事老婆

    “是夜乱军四起,厮杀之声,彻夜可闻,然百姓虽有惊惶之意,盖闭户者,波及不过百之一二,何哉,皆惧王师杀伐,困不敢出。至天明,军奉帝命而入,遂平,得残卒万余。”

    《帝国之崛起——卷一》,清州散人著。

    “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行程,它总是要经历一次一次的军事斗争,这是历史的规律,没人没可以改变,而编者以为,平壤之战,则是这个东方庞大的帝国早期最重要的一次战斗,此战以后,帝国的统治者,将他的统治中心,从一个偏僻的渔村,转移到这样一个当时来说无论是经济,人口,军事都具有巨大潜力的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将他战无不胜的军队向四周极力扩张,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胜利,可以这么说,没有平壤之战,就不会帝国紧接而来的高速发展期!”

    《世界通史之亚洲近现代军事史》,帝国皇家出版社编。

    没有人知道,这短短的一夜,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余风也不知道,他只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做着这样的事情,实际上,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历史在推动着他,还是他在推动着历史。

    事情发展到现在,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外,又是在他的意料中,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切的发展,至少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脱离他的控制,他还掌控得住局面,就算这一次大乱,他莫名其妙的得了一万多降服的朝鲜士卒一样,这原本不是在他的计划中的,但是,他迅速的为这些朝鲜士卒找到了安置的地方。

    崔阳浩和他手下的那些家丁,余风本来是不打算将他们留在平壤的,这样的人,留在平壤只能是一个极其不安定的因素,他当初的想法,就是若是这崔阳浩如同池长青一样识时务的话,让他为自己的马前卒,也不是不可,但是,显然崔阳浩的选择和他的初衷有一些距离,即便是余风再大度,这崔阳浩是一定要走的。

    只不过,去哪里,却是由他做不了主了。池长青接收了大部分原来崔阳浩的麾下的朝鲜兵卒,对于这个他的手下曾经的旧主,自然是要多多碍眼就有多碍眼,恨不得他在乱军中死掉了才好,余风对崔阳浩的保护,让他有些失望,但是他也及时的揣摩出了余风的意思,那就是余风目前并不想因为崔阳浩的缘故,和朝鲜枝繁叶茂的崔家撕破脸,本来不过就就事论事,若是转换成私人恩怨,对于余风已经余风的势力来说,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他很是贴心的给余风献上一计策,请崔阳浩回王都述职,远远的打发他到汉城去,若是崔阳浩要保住崔家的颜面,不想显得自己是那么无能的话,对于他在平壤这边屡屡受挫的事情,肯定不会大肆宣扬,毕竟他现在头山还顶着一个“抗清英雄”的光环。至于他愿不愿意回来,什么时候回来,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余风对此欣然采纳,能够不伤和气的处理这个事情,那就最好了,当初若是没有崔家的斡旋,他在新城也不能那么容易立足,眼下虽然他做的事情对于崔阳浩来说,是有些过分了,但是,他毕竟还是不想做绝。

    于是,整军之夜过去的第三天,崔洋仅仅带着百余门从人家将,从平壤离开了,而平壤城的整军运动,因为他的离开,更是开展得火火红红起来。

    整军的范畴,不仅仅包括那些朝鲜降卒,也包括了风字营的大部,实际上,如果再加上原新城的民务衙门,军务衙门和内务衙门正式的开张理事,这次的整军运动,更像是一次余风系统的大肆整编。

    从降卒挑选了近四千人,补充进了风字营,让很多人都以为余风会单独为这些降卒开辟一营的时候,余风的做法却是让大跌眼镜。

    余风将自己的军事系统,从根本上,将自己的士兵划为几类。原来风字营在籍贯的士兵,称之为正兵,拿足饷,主要负责作战。而驻防在各地的新编士兵,这种士兵虽然经过一定的训练,但是却没有达到正兵的标准,所以,这类士兵,称之为预备兵,主要负责驻地的治安,这类士兵,拿七成饷。还有一类,就是辅兵,像这个收纳的这些朝鲜降兵就是这一类,这类人,基本上没有武装,但是,军中的各种常规的土木作业,运输,甚至是士兵的生活安排,都由这些人负责,这些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风字营服务,拿半饷。

    余风甚至为这些辅兵,设置了上升的空间,若是辅兵中有表现出色的,可以补入教习营,和那些番人士兵,享受同样的待遇。他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安慰这些忐忑不安的朝鲜士兵,并逐渐的将这人融入自己的系统,让所有的朝鲜人,对待自己的统治,有一种认同感。而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是外来的势力占据了他们的家园。

    池长青的留守衙门,也正是纳入了民务衙门的管辖,顺理成章的,迟青山的手下的士兵,也就自动升格为风字营的辅兵了,而池长青这样的朝鲜籍民事官员,也将逐渐被民事衙门调派到各个风字营控制的城镇,担任当地的民事官员,当然,如果不是特别出色的,正职一般是轮不到他们的。

    这次的整军运动,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在一个多月之后,从平壤到新城,从长渊到南浦,这一片足足堪比登州府的土地,就已经牢牢的被余风控制在手里了,只要余风一声令下,这一片土地的各种资源,就可任由他意,随意调动。

    龙薪酬送来的吴嫣然的亲笔信,也仅仅在奔波了十多天后,就送到了余风的手里,这让准备将家眷接到平壤来的余风,顿时有了一种被打乱了算盘的感觉。

    他这前脚刚刚把崔阳浩送回汉城,这吴嫣然就巴巴的赶了过去,若是崔阳浩怀恨在心,这不等于就是送羊入虎口吗?崔阳浩会怀恨在心吗?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余风没有伤及他的性命,但是,余风也没有奢望到崔阳浩会感激自己一番。

    “胡闹,真正是胡闹!”若是利用人家的家眷做人质,胁迫别人做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余风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但是若是自己的家人,有可能被人家拿做人质,仅仅只是有可能而已,这就让他感觉有点受不了了。

    “来人,先把他给我弄下去,找间空房子给他败败火!”余风看到面前这个猥琐的家伙,心里说不出的腻味,“你最好祈祷二夫人毫发无损的回来”

    龙薪酬不敢求饶,乖乖的随着进来的亲兵走了出去,来的时候,他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了,要是人家把自己老婆给弄到个生死不知的地方去,恐怕自己比大人的反应还要大。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他不是心存侥幸,又无处可逃,他都有心立刻找个地方藏起来了。

    余风展开了书信,再次看了一遍,吴嫣然在信中将她去汉城的目的,很是详细的解释了一遍,并且指出了新城目前发展到了一个什么地步,需要什么样的改变。心中虽然是以夫妻的口吻侃侃而谈,但是满纸都是公事公办的味道,贴心的话儿倒是没有几句。

    眼下得了平壤,一个小小的新城铜矿,余风实际上已经不怎么放在心上了,在他的地盘上,铁矿,煤矿,铜矿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急需的问题了,除了金银矿没有,只要他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技术支持,开采出这些资源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他还是被吴嫣然勾勒出的一副大前景,微微感到担忧,如果说余风的眼光,是战术家的眼光的话,那么吴嫣然的这些话,无疑就是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虽然这战略眼光仅仅着足在经济领域上。

    人才,人才!我要人才!一边读着吴嫣然的信,余风越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他不过是中人之姿,和众人相比,无非是多了一些后世的见识经验和一副比较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已。要想能够成就一番霸业,他就非得找一些比他强,比他牛的人物来辅助,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三国刘备为什么那么求贤若渴了。

    论武力,刘备就是一个二把刀,关羽张飞赵云他一个都比不上,论智谋,在多智近妖的诸葛亮面前,他只有给人家提草鞋的份,但是为什么他能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还不是因为有了这些高端人才不遗余力的辅助。

    而他自己,现在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连他自己的老婆看问题都比自己透彻,这怎么让他不汗颜,不惭愧,不求贤若渴?

    当然,人才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求得到的,但是,老婆跑到自己控制不了局面的地方去了,这才是大事情,尤其这个老婆还是可以客串高端人才的那一种,于公于私,余风都不能就这么将吴嫣然丢到汉城,任由她折腾,不闻不问。

    第一卷  第二六五章 两位姐姐好眼力

    [正文]第二六五章 两位姐姐好眼力

    ------------

    ? 第二六五章 两位姐姐好眼力

    大明的丝绸,在汉城永远是畅销的,在汉城的那些高官显贵的女眷身上,若是出现了朝鲜本地的布料,不论这布料是多么的高级精美,这些身份贵重的女眷,都觉得自己在人前都抬不起头来,连几套像样的丝绸衣裳都置办不起来,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这汉城的权贵人物上流精英?

    在熙川大街上,有一家绸缎铺子,这里的生意没有像它附近的店铺那样,人群川流不息,时不时只有几个零散的人出入,看起来十分惨淡的样子。但是几乎大部分频繁出入各种府邸的酒宴,甚至经常出入王宫的贵妇名媛们都知道,若是要在汉城找第一流的丝绸,第一流的大明款式的服饰,到这里来就没错了。若是这家铺子自认第二,则没有任何一家绸缎铺子敢自称第一。

    尤其是这家铺子缝制的成衣,基本上是有价无市的情形,据说,这些成衣的款式,都是大明朝目前最为流行最为华贵的款式,而设计这些款式的裁缝,据说是曾经是皇家成衣局的供奉,不知道什么原因流入了民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几乎都没人真正见到过这位供奉大师傅,不过,这并不影响仁妃娘娘和庄妃娘娘对他制作的这些服饰的喜爱,两位娘娘虽然小有不和,但是在对服饰的品味上,却是出奇的一致。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上行下效之道,自古以来都有市场的,有了两位娘娘的青睐,这绸缎铺子,想要不火红都难。即便这铺子里的东西价格再贵的离谱,汉城的这些小姐太太们,也是一个个趋之若鹜,所以,即便是这铺面上一点生意也没有,这铺子里接到的订单,都足够这铺子维持一个十年八年的了。

    “四海绸缎铺!就是这里了!”时近正午,绸缎铺外面走进来了一个贵妇,虽然这贵妇一身大明装束,但是,这样的装束在这铺子里并不显然,而店铺里的活计,显然也对于这样的情形习以为常,丝毫不感到惊诧,他们做的就是大明的绸缎成衣生意,这样式,一点都不奇怪,若是真的有一身长裙束衣的朝鲜装扮走进来,他们才感到惊诧呢。

    以前有过这样的情形,也不知道是哪位乡下土财主的夫人,就这样趾高气昂的走了进来,但是,呆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听活计报出了几个价格,就连上青红交加的走了出去,这里的消费,实在是不适合她来,她可不想为了一套衣裳,就得卖上几十百来母的田地去。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小仓俨然接替了龙薪酬的位置,在吴嫣然身边狐假虎威道,这位夫人的根底他不清楚,但是这位夫人有钱得要命,他还是知道的,所以,跟着这位夫人来到一家小小的绸缎铺子,他一点压力都没有。

    “掌柜的去户曹判书大人府上送货去了,贵人是哪位大人府上的,可曾有订单到期了?”活计起身,态度虽然不怎么恭敬,但是,也勉勉强强算是得体。

    “什么订单?”吴嫣然有些奇怪,如此冷清的铺子,也釜山那家商行都有得一比了,还要什么订单?

    “哦!”伙计微微笑了一下,反而和蔼了一些,“贵人是第一次来,没有关系,小人伺候贵人,不知道贵人是要看这缎子还是绸子,敝店刚刚新到一批大明松江府的丝绸,也就是穿在贵人这么娇嫩的皮肤上,才算不辱没了这么好的东西!”

    “你是大明人吗?”吴嫣然从进来起,这伙计就是一口大明官话,可是对于小仓用朝鲜话问他,他却是完全听的明白的样子,显然他也不是不懂朝鲜话。

    “夫人好眼力!小人是大明天津人氏,这都让夫人给听出来了!”

    吴嫣然抿嘴笑了一笑,连伙计都没有请外人,显然这个地方,商行是用心经营了的,当初她记得,她还批过这汉城四海行的拨款,眼下看来,这些钱倒是没有白花,至少,现在这地方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这活计明显的不认识自己,吴嫣然也不说明,她甚至想看看自己若是作为一个普通的顾客,这远在汉城又花钱无数的商行,会怎么应付她。

    她当然不知道,自从她脱手这些经办的具体事宜,将手中的各种权利还权给民务衙门后,这个汉城的绸缎铺子,可没少给新城带来效益,不过,眼下,这一切都不重要不是?

    “大明好啊!对了,我家夫君是武人,整天舞刀弄枪的,我担心万一那一天战场上刀箭无眼,伤到我家夫君,那我可就伤心死了,我听人说,大明的将军,在穿的盔甲里头,都衬上好几层绸子做的内裳,穿着这样的衣裳上战场,那些流矢就伤不到人了,有没有这么一回事情啊?”

    伙计楞了一下,他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为了这个目的到他们铺子来买丝绸的,若是仅仅为了做内裳的丝绸,外面那么多便宜的商铺,为何要巴巴花大钱来到四海绸缎铺来,什么丝绸,被箭射到,后果估计都是差不多的。

    “这个,小人还真是没有听说过,不过,贵人既然听到这样的说法,那就一定假不了,若是真的不起什么作用,夫人买了个安心,这就已经值当了!”

    “哦,你不知道,那就等掌柜的回来了问问吧,我想,他是一定清楚的!”吴嫣然慵懒的笑了笑,就在这铺子里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小莲小舞,你们看看,看有没有喜欢的缎子,自己挑几匹去,回头一人做几身新衣裳,也不枉你们跟着我吃了这趟苦!”

    小莲小舞登时雀跃起来,这么多好看的布料,早就看得他们两该和心痒痒了,眼下夫人发了话,他们岂有客气的道理,当下给吴嫣然道了谢,喜孜孜的到处看了起来。

    “这个好漂亮,姐姐,要是做身裙子,一定让府里的那些家伙,口水都留下来!伙计,这个我要了!”

    “两位姐姐好眼力!”活计利索的给她们包了起来。

    “这个妹妹也不错,妹妹你不是最喜欢淡绿色的吗,你看,这绸子好滑,比你所有的衣裳都好呢,夫人赏咱们的,你还不赶紧拿出来!”

    “两位姐姐好眼力!”活计喜笑颜开,继续包。

    “这个”

    “两位姐姐好眼力!”

    小仓愁眉苦脸的看着两个丫头和活计的动作,他倒是不是担心买的太多花钱太多的问题,这是,这些东西买了总是要拿回客栈去啊,外面那两个护卫大人,肯定不会给小姐们拿这些,夫人和这两位小姐,肯定也不会拿,到时候背这些东西的重任肯定就落在他的头上,这么多东西,那不要累死他吗?

    “我们选好了,谢谢夫人,我们姐妹开心死了,还是夫人你最好!”吴嫣然看着面前这两个丫鬟开心的样子,也禁不住嘴角微微露出点笑容,她俨然是把这两个丫头当做贴身丫鬟用的,适当的赏赐一下她们,更能让她们忠心耿耿。

    “谢谢夫人,盛惠四百二十两白银!”

    “哇!”两个抱着绸子还在美滋滋的丫鬟,听到这话,差点一个趔趄,将手里的绸子都几乎丢到了地下:“这么贵,你们这是黑店啊!”

    两个丫鬟府里的月例是二两银子,就算加上平时的赏赐,一年最多也不过是三四十两银子,眼下这几匹绸子,就要四百多两银子,那岂不是他们姐妹要辛辛苦苦干十年才能存下这些钱。

    吴嫣然却是继续保持着她雍容的笑容,连眼皮也没眨一下,几百两银子的买卖,对于经常接触动不动就是以万位单位的买卖的她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感觉。

    伙计原本见到两个小丫头一惊一乍的,也是有点心虚,以为又是遇见一个不懂行情的暴发户之类的了,见到吴嫣然如此做派,这才安下心来,名为给两个丫鬟解释,实际上却是仔细解释给吴嫣然道:“两位姐姐,这怎么能说是贵呢,要知道,我还看在是几位第一次光临本店,我还特意去掉了几辆银子的零头,本店的丝绸和成衣,都是直供尚衣院和各位王公大臣的后宅的,咱们的绸子衣服,穿在身上,那不仅舒适,还是一个体面,可不是人人都有几位和仁妃娘娘和庄妃娘娘穿着一样料子的衣服的!”

    “好了,说那么多干什么,咱们又没说不要!”吴嫣然微笑着说道,既然这样,这些东西卖得贵就说得过去了,也不知道当初这掌柜的是怎么搭上的这条线,不过看起来,有着这样的关系,对于自己在这汉城要办的事情,倒是能有不少的助益。

    “还是贵人大气!”活计赞了一句:“对了,贵人,咱们店子里昨天到了一批成衣,还没有预定出去,若是贵人有意思,小人斗胆就拿出来给贵人瞧瞧,若是等到其他的贵人知晓了,怕是就一会半载没有这么巧的机会了!”

    第一卷  第二六六章 防火防盗防东家

    [正文]第二六六章 防火防盗防东家

    ------------

    ? 第二六六章 防火防盗防东家

    望着伙计献宝一样从店铺后面拿出的几件衣裳,吴嫣然瞠目结舌,那种惊愕的神态和慵懒的笑容混合在在一起,竟然是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怪异美丽的感觉。

    “你这就是你刚刚说的新到的货色?”她指着这些颜色各异,或雍容大方,或典雅端庄,或俏皮青春的衣裳,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是啊,这是本店顾大家最新的杰作,我敢说,在这汉城,还没有一件同样的华款!”伙计微微有些得意的显摆道,像吴嫣然这样惊愕的表情她看到多了,这些番人女子,初次见到我大明的华服,又是哪个不是这种德性的。

    “更别说,咱们店的顾大家,那是王宫里的两位娘娘都想请去做客的人物,若不是咱家东主于顾大家有恩,恐怕现在顾大家最次也是尚衣院的供奉了!这些成衣,可是顾师傅亲手制作的,一月也就三件,不过贵人,我可事先说好了,您最多只能选一件,这还是小的看在你第一次来就照顾小号这么多生意份上的优渥了!”

    吴嫣然的吃惊,当然不是她被这几件衣服精美的款式,华贵的用料给震住了,她还没有浅薄到一般那种见到精美华服就走不动的地步,而是这个伙计拿出来的这几件衣服,她一点都不陌生,她甚至很肯定,像这件白色束腰团绣长裙,在她的衣橱里就有这么一件,至于其他的,虽然她没有,但是,在赵雪娘或者是甄环的闺房里,一定是找得到的。

    这就是余府内供的服饰嘛!怎么会变成什么顾师傅最新的款式,还卖到这汉城来了?

    “这顾大家一定是做了很多年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精品,我想这位顾大家一定不是一个男人吧,这些地方,像这裙角处这些细微的金线,不注意看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有女儿家才会细腻到这个地步了,这些绣花的女红,大约男人们也是做不出来的!”

    “这个是自然,顾大家只做女人衣裳,若是贵人要为您的夫君寻一件衣裳的话,小店就爱能莫助了!”

    “顾蓁儿!”吴嫣然的心思灵敏,那可不是吹的,闲扯几句的时间,她迅速将这个事情在脑子里转了几圈,立刻就锁定了这个所谓的“顾大家”最有可能的人,难怪最近府内的裁缝做的衣裳,越来越有品位了,敢情,有着这位曾经引导服饰潮流的花魁娘子在一旁做指导啊,这些送到府里供应几位女主人挑选的服饰,如果不是她亲手做的,就一定是有人在她的知道下做的。

    这顾蓁儿显然是整个余风里最无所事事的一个人,余风将她带回来,不过是顺手之事,和平常人在街上捡到一只小猫一只小狗的性质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她的待遇比小猫小狗要高多了。反正他也不指望能从她身上得到什么,也就将她那么养着,在灵山的时候,还防着她一点,怕她逃走坏了余风的事情,但是到了新城了,这点防备都没有了。

    按照余风好生待她的吩咐,府里甚至单独给她划了一进院子,还拨了几个下人过去伺候她,每月甚至还按照管事的待遇,给她拨出一份月例,当时吴嫣然住在余府的时候,待遇也不过如此了。

    人都是怕闲的,无所事事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或者人还无所谓,但是天天如此,那肯定就有郁闷得想要找点事情来打发一点时间了。没有人限制她的自由,她在余府可以说是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很快,她就将府里上上下下的人混的一个烂熟了,而且,她也找到她想要做的事情。

    余风的几个女人,除了甄环的女红稍微拿得出手以外,其他的人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若是纳个鞋底,缝个褡裢,自然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若是裁裁剪剪,做身符合他们现在身份的衣裳出来,那就是为难他们了。

    顾蓁儿显然和他们在这一方面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不够,她发现余府中还有几个小人,是专门负责给府里缝制衣裳的以后,她登时眼前一亮,立刻就抢班夺权,将这几个人的这点小权利全部夺了过来,并且开始乐在其中了。

    虽然府里的账房对于他们的支出略略有些不满之意,但是,当他们发现裁缝们现在做的衣裳不仅穿着舒适,而且光鲜体面,甚至连府里的几位夫人都表示很满意的时候,也就没有继续小题大作,这件小事,也曾经传到余风的耳朵了,不过当时余风也就是一笑置之,没有了下文,吴嫣然没有想到,今天在汉城这家四海的铺子里,居然也可以看到自己府里做的衣裳,尽管知道这家铺子就是自家的,但是还是让她有些吃惊。

    顾蓁儿肯定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渠道,这肯定是自己那位想法天马行空的夫君搞出来的花样,难道他不知道,余家还用自己的裁缝做衣裳卖,是很没有身份的吗?

    自己这位夫君,有时候睿智稳重得犹如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有时候又跳脱得犹如一个半大小子,真是拿他没有办法!吴嫣然推测出这些衣服的来龙去脉,不由得苦笑的摇了摇头。

    不料,这动作看在伙计眼里,却是吴嫣然都看不上的意思,不禁大为奇怪。

    “贵人,你确定真的不要,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了,等到你后悔想要的时候,小店可不一定保证有卖的了啊!”

    “没事情,你说的那位顾大家,我想我应该是认识的,到时候请她帮忙做两件,估计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你就吹吧,你怎么不说认识我们东家,直接叫东家送你好了!”伙计微微撇撇嘴,腹诽了一句,也不废话,直接将衣服收起来,送到后面去了。

    “夫人,要不,我们少买一点吧!”小莲小舞两个丫头,看着手里的绸缎,口中极为不舍的说道:“这么贵的东西,折杀婢子了!”

    “没事情的,我又没打算给钱,多贵和和咱们都没关系!”

    若是龙薪酬在这里,听到这话,自然是到是什么意思,她是四海的系统里出来的,又在余风的麾下民务衙门做事,对于四海行的底细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吴嫣然是四海行东家的东家,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他们家的,到自己家里拿东西,岂有给钱的道理。

    但是,刚刚掀开帘子出来的伙计,听到这话,可就不这么想了,他脸色登时狐疑起来,悄悄的缩了回去,找到另外一个在后面的伙计:“赶紧去叫咱们掌柜的回来,就说店里有急事,有人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

    交代完这些,他